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影响和减贫效应.pdf
1 No.C2017009 2017-08-22 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影响和减贫 效应 余淼杰 高恺琳 摘要: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自 2002年 初步签订协议以来 ,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 投资等领域达成了多项经济合作协议,推进了贸易与投资自由化。 在贸易自由化方面, 降 低关税、削减非贸易壁垒,开放服务贸易市场等 贸易促进措施 , 有助于 增加进口商品种 类 、 引进高质量进口中间品、提高企业生产率、降低 资源错配程度 , 进而 促进了自贸区各 成员国的经济发展,并大大推进了减贫进程。在投资自由化方面, 国民待遇、最惠国待 遇、公平公正投资环境等投资便利化措施,促进了双边直接投资, 通过转移生产活动、提 升人力资本、推进上下游产业发展等方式,扩大就业或提升工资水平,从而推进减贫事业 发展。本文的实证分析发现,贸易与贫困率之间具有明显的负向关系, 中国与 东盟各国 双 边 贸易 每 增加 10%,有助于 东盟国家 贫困率 下降 5%-6%,人均 国民收入 提升 4%-6%。 关键词:自由贸易区; 中国 -东盟 ; 减贫 ;贸易自由化 一、引言 2016年是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立的第七年,相比 2010年自贸区建立之初,中 国 -东盟双边贸易与投资经历了长期迅速的增长:双边贸易平均增长率达到 12.4%, 双边投 资平均增长率更是高达 22.4%。 2002年 11 月 ,中国与东盟十国 1于柬埔寨签署了 中国与 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下称框架协议) 。 2010年 1月,协议生效,中国 -东盟自 由贸易区 ( 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 CAFTA) 正式建立 。 目前, 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 区是世界上涉及人口最多的自贸区 ( 19亿人口) ,也是继 欧盟 ( European Union) 、北美自 由贸易区( NAFTA) 之后 ,世界上名义 GDP 第三 大的 经济 合作区。 2016 年,中国、东盟 双方的经济总量 接近 34 万亿美元,占 东南亚经济 的 74%2。 除新加坡、文莱外,中国 -东盟 自贸区的其余 9个成员国均为发展中国家。 因此, 中国 -东盟自贸区的建立不仅带来了巨大 的经济影响,还具有至关重要的减贫意义。 余淼杰 :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电子信箱 : ;高恺 琳 :北京大学国家发 展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电子 信箱: 。 1 东盟 十国包括柬埔寨、老挝、缅甸、越南 、 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 文莱 、新加坡 。 2 使用 度量指标为 世行 数据中的 GDP, PPP (constant 2011 international $); 东南亚经济为世行国家分类中 East Asia & Pacific 与 South Asia 两类 的集合。 2 中国 -东盟自贸区的建立 和完善 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重要协议。 2002 年 11月,中国 和 东盟 签订的 框架协议 中 制定 了 “早期收获计划 ”, 降低众多农产品的关税 3, 规定不迟于 2004 年 1月 实施 。 2004 年 11 月,中国与东盟签署了货物贸易协议, 规定从 2005 年 7 月起,双方对 7 000多个税目的产品实施降税 , 并 逐步取消数量限制与非关税壁垒 。 2007 年 1 月,中国与东盟签署服务贸易协定, 各国在电信、建筑、旅游、教育、环境、金融 等部门分别 做出 了 不同程度的 市场准入与国民待遇承诺,协议于 2007年 7 月起正式生 效。 2009年 8月, 中国与东盟签署投资协定, 约定给予投资者国民待遇、最惠国待 遇、投资公平和公正待遇, 自此,中国 -东盟自贸区主要谈判正式结束。 2010 年 1 月,中 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建立。 2015年 11 月,双 方签订了 中 国在现有自贸区基础上完成的 第一个升级协议 4,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经济技术合作等领域,为中国与东盟 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助力。 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与投资协定的签订带来了贸易、投资额的迅速增长。 在双边贸易 方面, 根据 CEIC 数据库,中国 -东盟双边贸易从 2002 年 签订 框架协 议时 的 547.67亿 美元 ,上升到 2016年的 4603.77亿美元, 贸易额在 15 年内翻了超过四 番 。 在双边投资方 面, 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 于 2015 年达到 146.04 亿美元,是 2005年 1.58 亿 美元 的 92.6 倍;而 中国对东盟 实际利用 外商 投资 金额 于 2015 年达到 76.58亿美元,是 2005 年 31.05亿 美元的 2.47 倍。 贸易与投资 迅猛 增长 , 促进了 中国与东盟各国就业的增加 与贫困率的持续降低 。 在就 业方面, 根据国际基金组织统计数据,从 2005 年货物贸易协议 实施 以来, 中国就业人 口从 7.46亿上升到 2014 年的 7.72亿,提升了 3%;同时, 东盟七国 5就业人数从 2.17亿上 升到 2014年的 2.63亿人,提升了 21%。 在贫困率方面,根据世界银行数据,在 2002年 中 国与 东盟各国 签订框架协议时,中国有 32%的人口生活在 1.9美元的贫困线以下,在 印尼、老挝、越南,这一指标分别为 23%、 26%与 39%;而到了 2012 年,中国 该 贫困线以 下人口占比降低到 6%,印尼、老挝、越南的贫困人口占比分别降低到 12%、 17%与 3%6。 当然,中国与东盟各国就业人口增长和贫困率下降不能完全归功于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的 建立,然而,自 2009 年以来,中国已经成为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自 2011年以来,东盟 也已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 ; 中国与东盟经济的双边依赖性、重要性 , 以及随之而来的 巨大的就业创造与减贫效应是不可忽视的。 亚太地区 的贫困人口在 2008 年时占世界贫困总人数的六成,其中 高达 47.4%的亚太 地 区 人口 、 16.3 亿 人 生活 在 贫困 线以下 ( Wan & Sebastian, 2011) 。贫穷 、收入不平等 问题 一 直 困扰着中国与东盟 在内的发展中 国家。 于此同时,全球范围内自由贸易区数量不断增 多,局域经济合作不断深化,贸易与投资自由化带来了经济发展的希望。那么, 中国 -东盟 自贸区建立以来带来了怎样的经济影响与 减贫 效应 ? 在国际形势 错综复杂 的今天 , “一带一 路 ”倡议 与贸易保护主义相互对峙 , 自贸区的发展又将如何推进 ? 在回顾中国 -东盟自贸区 3 早期 收获产品降 税 模式为按现行税率高低分 为 三类产品,并对三类产品实施不同阶段 的 降税 计划,比如 中国和 五个 东盟老成员国 ( 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 ) 的早期收获产品按服从如下的 降税模式 : 第一类产品(关税高于 15%的产品): 2004 年 1 月 1 日削减为 10%, 2005 年 1 月 1 日削减为 5%, 2006 年 1 月 1 日为 0, 详见 4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南亚国家联盟关于修订 及项下部分协议的议定 书 5 因 数据可得性,此处东盟七国为 越南 、菲律宾、 印度尼西亚 、马来西亚、泰国、文莱 和 新加坡。 6 作为 东盟新成员国 , 缅甸 的 贫困率数据于 世界银行 不可得 ; 柬埔寨 的 贫困率数据从 2004 年的 19%降低 到 2012 年的 2%。 3 在促进贸易与投资方面的具体措施 后,本文分析了 其带来的经济影响 与减贫效应,并 通过 实证分析 验证了中国 与 东盟 各成员国的 双边贸易对降低 东盟 各国贫困率的显著影响。 本文以下 部分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 简述 了东盟 -中国自贸区的建立历程 , 第三部分 回 顾 了中国 -东盟自贸区的 贸易 与投资促进措施与现状, 第四部分 分析了中国 -东盟自贸区的 经济 影响和减 贫渠道 ,第五部分 展示 了中国 与 东盟各成员国的减 贫效果 ,第六部分 为 贸易 促进 减 贫的实证 分析,第八部分为 全文 的总结。 二 、 中国 -东盟自贸区的建立历程 本节 简要回顾了东盟与 中国 -东盟自贸区的建立历程。 1967年 8月,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五国发表了 曼谷宣 言 (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宣言),正式宣告东南亚 国家联盟 成立。 1984年,文莱加入东 盟 , 形成 “东盟六国 ”。 为了提升东盟的国际竞争力并吸引更多外资 , 1992年 , 东盟六国 (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文莱)签署东盟自由贸易协定。其 后, 越南( 1995 年)、老挝( 1997年)、缅甸( 1997 年)和柬埔寨( 1999 年) 四 国先后 加 入东盟自贸区协定并成为东盟成员国 , 由此形成 “东盟十国 ”。 中国与 东盟十国的地理分布 与收入水平 如图 1所示 。 世界银行 按 2016年 人均国民 收入 高低将各经济体 划分 为不同水平 。 其中, 人均 国民收入 1005美元及以下的,为低收入经济 体; 在 1006 美元和 3955 美元之间 的 ,为中等偏下收入经济体;在 3956 美元 和 12235 美元 之间 的 ,为中等偏上收入 经济体; 在 12236 美元 及以上 的 ,为高收入经济体。中国与东盟 十国中, 文莱、新加坡为高收入国家 ,显示为橘色 ;中国 、马来西亚、泰国的收入水平属 中等偏上 ,显示为淡黄色 ;印度尼西亚、老挝、缅甸、菲律宾、越南、柬埔寨的收入水平 属中等偏下 ,显示为蓝色。 4 图 1 中国与东盟十国的地理分布与收入情况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 -东盟自贸区的建立历程总结在表 1中。 1991 年 7月,中 国时任外长钱其琛出席第 24 届东盟外长会议开幕式,开启了中国 -东盟对话。 2002年 11 月 中国和东盟十国签署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到 2010 年 初步 建成中国 东盟 自由贸易区 。 其中,对于中国、文莱、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和 泰国,建成自贸区的时间是 2010 年; 东盟新成员国享有五年过渡期,建成自贸区的时间 是 2015 年。 协议 不仅约定中国 与东盟各国 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与投资方面开展合 作,各缔约方还同意在农业、信息及通讯技术、人力资源开发、 湄公河盆地开发等优先领 域加强合作。 2012年,双方已确定 11 大重点合作区域,包括:农业、信息产业、人力资 源开发、相互投资、湄公河流域开发、交通、能源、文化、旅游、公共卫生和环保。 表 1 中国 -东盟自贸区的建立历程 时间 事件 1991年 7月 中国时任外长钱其琛出席第 24 届东盟外长会议开幕式, 开启了中国 -东 盟对话。 5 1996年 7月 中国由东盟的磋商伙伴国 升级 为东盟的全面对话伙伴国。 2000年 11月 朱镕基总理在新加坡举行的第四次中国一东盟领导人会议上,首次提出 建立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想 。 2002年 11月 中国和东盟十国 签署 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到 2010 年建成中国东盟 自由贸易区 。 2004年 1月 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早期收获计划实施 , 下调农产品的关税 。 2004年 11月 中国与东盟 签署 货物贸易协议和争端解决机制协议。 2005年 7月 货物贸易协议开始实施,除已实施降税的早期收获产品和少量敏感产 品外,双方将对其他约 7000 个税目的产品逐步降税。 2007年 1月 中国与东盟签署了自贸区服务贸易协议。 2009年 8月 中国与东盟签署了自贸区投资协议签署,标志主要谈判结束。 2010年 1月 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立。 2015年 11月 中国政府与东盟十国正式签署自贸区升级协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 东南亚国家联盟关于修订 及项下部 分协议的议定书。 数据 来源:作者整理 中国 东盟自贸区建设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 ( 2002年至 2010年 ) 为关税大 幅下降 、 为自贸区建成做准备的阶段 。 第一阶段的重要事件包含 : 2004 年初 “早期收获计 划 ”的实施 , 2004 年底 货物贸易协议 、 2007年 服务贸易协定 与 2009年 投资协 定 的签订 。 其中 , “早期收获计划 ”约定中国与东盟六国对 600余种早期收获产品 ( 主要 为农产品)的关税于 2006年降为零,货物贸易协定是覆盖 7000余种产品的降税计划, 约定中国与东盟六国的正常类产品的关税于 2010 年降为零;服务贸易与投资相关协议的签 订则初步开放了部分服务贸易市场、推进了中国与东盟各国间的投资便利化进程。第二阶 段( 2011年至 2015 年)是全面建成自贸区的阶段。 2011 年,中国与东盟约定了第二批服 务贸易减让承诺。 2015 年 1 月,东盟新成员国越南、老挝、柬 埔寨、缅甸与中国贸易的绝 大多数产品也实现了零关税。 2015年 11 月,东盟与中国签署的自贸区升级协定,协议在 原产地原则、跨境电商、服务贸易等方面均有突破。第三阶段( 2016年及以后)是自贸区 巩固完善的阶段。 中国 -东盟自贸区是中国 对外商谈的 第一个自贸区 , 也是东盟作为一个整体对外商谈的 第一个自贸区。 在中国 -东盟自贸区的谈判过程中,中国与东盟中的新加坡 于 2006年 8月 开启了双边 自贸区 的 谈判,并在 2008 年 10 月 签署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新加坡共和 国政府自由贸易协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新加坡共和国政府关于双边劳务合作的 谅解备忘录。 与同期中国与东盟之间达成的自贸协定相比, 中新双方的自贸协定 不仅涵盖 了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与投资,还包括技术性贸易壁垒、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自然人移 动等诸多领域 的具体要求 ,是一份内容全面的自贸协定。根据协定,新方承诺将在 2009年 1月 1日取消全部自华进口产品关税;中方承诺将在 2012年 1月 1日前对 97.1% 6 的自新进口产品实现零关税 7。双方还在医疗、教育、会计等服务贸易领域做出了高于 WTO 的承诺 。 在中国 东盟自贸区协议的基础上 , 中国与新加坡双方自贸协定的签署 进一 步加快了贸易自由化进程,拓展了双边经贸合作的深度与广度。 目前,我国已经签署 14个自贸协定,涉及 22 个国家和地区,自贸伙伴遍及亚洲、拉 美、大洋洲、欧洲等地区。 这些协定包括 我国与东盟、韩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巴基斯 坦、冰岛、瑞士、智利、秘鲁、哥斯达黎加、新西兰的自贸协定,内地与香港、澳门的 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 CEPA),以及大陆与台湾的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 ECFA)。我国也正在推进多个自贸区谈判,包括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 RCEP)、中日韩 等自贸区谈判 。东盟 目前已经签署 5 个自贸协定,分别是东盟 与中国、 印度、日本、韩国的自贸协定,以及东盟 -澳大利亚 -新西兰自贸协定。 三 、 中国 -东盟自贸区 中 的 贸易 与投资促进措施 本节回顾了中国 -东盟自贸区协议中直接促进 贸易 与投资 的 措施 ,以及间接促进贸易与 投资自由化的措施,如基础设施建设。 1. 贸易促进措施 中国 -东盟自贸区中的贸易促进措施 的主体分为两块,一是货物贸易,二是服务贸易。 在货物贸易为主体的贸易促进措施中, 主要 有 两 种 :一是削减和取消 货物贸易的 关税, 二 是 减少非关税壁垒 。在服务贸易为主体的贸易促进措施中,主要表现为 逐步开放服务贸易 市场。 ( 1)货物贸易 首先 , 削减和取消关税主要体现在 “早期收获计划 ”和 货物贸易协定 中 。 首先 , “早 期收获计划 ”是在 中国 -东盟自贸区 框架下最先实施的降税计划 , 启动时间为 2004年 1月 1 日 。 “早期收获产品 ”主要包含海关税则第一到第八章的农产品 与部分八章之外的特定产 品, 协议 按其在 2003 年 7月 1 日的实施税率分成三类, 各国 按照不同时间表逐步 削减和取 消关税 。 自贸区内 11 个成员国平均每个国家的降税商品数目达到 532 种 8,除老挝、缅甸 和柬埔寨的降税期从 2006年开始,到 2010 年逐步降为零,其余东盟七国与中国从 2004年 开始削减关税, 2006 年降为零。 其次, 中国与东盟 2004年 11 月签订的 货物贸易协议 将除 “早期收获计划 ”外 的产品分为正常类与敏感类 , 对东盟六国与中国 , 正常类税目降税 从 2005 年开始, 2010 年降为零;对越南、柬埔寨、老挝和缅甸四国,正常类税目降税从 2005年开始, 2015年降为零 9。 到 2010 年 1 月 中国 -东盟自贸区正式 建成时, 中国与东盟 六个 老成员 国 之间 90%以上的产品实现零关税,中国对东盟的平均关税已从 9.8%降到 0.1%,东盟 六国 对中国的平均关税从 12.8%降到了 0.6%。 10 其次 , 削减非关税壁垒主要体现在 货物贸易协议中 。 非关税壁垒 指一国政府采取 除关税以外的各种办法,对本国的 对外贸易 活动进行调节、管理和控制的政策与手段 , 主 要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类 :前者是由海关直接对进口商品的数量、品种加以限制, 如进口限 7 参考 商务部 报道 8 “早期收获计划 ”降税 具体 时间表与覆盖产品详见 商务部 网站 9 货物贸易协议 降税 具体 时间表与覆盖产品详见 商务部 网站 10 参考 商务部 信息 7 额等 ;后者指进口国对进口商品制订严格的条例和标准,间接限制商品进口,如 技术标准 和卫生检验规定等。 2004 年, 中国与东盟 于 货物贸易协议 中 规定,各缔约方不应保留 任何数量限制措施,非 WTO 成员的缔约方也应逐步取消其数量限制。同时,各方应尽快 确定其仍保留的非关税壁垒,并逐步取消。 2007年 11 月,中国和东盟双方签署了关于加强卫生与植物卫生合作的谅解备忘 录 ( SPS 备忘录) , 在动植物卫生检疫领域的合作走向机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促进 了 中国东盟农产品、食品安全和相关产品贸易 的 健康发展 。 2009年,双方签署了中国东 盟政府间关于加强标准、技术法规与合格评定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 TBT 备忘录) , 双方就技术法规、标准与合格评定等领域的合作达成一致,共同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2012年,中国与东盟签订了关于在 下 中纳入技术性贸易壁垒和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章节的议定书 , 就技术法规、标准、合 格评定程序、技术磋商与合作、透明度等方面达成一致, 进一步削减非关税壁垒。 2015 年 达成的 自贸区升级 协议 中 ,双方主要从简化原产地规则和贸易便 利化措施两方面 削减非关 税壁垒、 促进货物贸易的发展。其中,贸易便利化措施包括:简化通 关 手续,运用自动化 系统、风险管理等手段,确保双方相关法律公开透明,就诉讼制度等达成共识 等 。 根据 2017年世界银行营商环境项目数据库,在 跨境贸易一项反应了各国企业进出口货 物的时间与金钱成本。在该项目下,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的总体排名较为靠前,分别 为世界 41、 56和 60名,越南、菲律宾、中国、柬埔寨居 100名之内,分别为 93、 95、 96 名,而印度尼西亚、老挝、文莱、缅甸在 100名后,分别为 120、 142、 159名。同时, 如 表 2 所示 ,在跨境贸易成本的 出口耗时和进口耗时两个项目下,又 分 为边界合规与单证合 规两个子项。其中,新加坡、泰国两国出口耗时与进口耗时各项指标均在 50 小时以内,越 南、菲律宾、中国则均在 100 小时以内,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文莱、缅甸的部分 边界合规或单证合规手续则耗时超过 100小时。值得注意的是,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 挝、文莱其进出口单证合规耗时显著比边界合规耗时长,简化通关手续等贸易便利化措施 仍然有实施的空间 。 8 表 2 中国与东盟十国 跨境 贸易成本概况 国家 跨境贸易 便利程度 世界 排名 出口耗时(小时 ) 进口耗时(小时 ) 边界和规 单证和规 边界和规 单证和规 新加坡 41 12 2 35 3 泰国 56 51 11 50 4 马来西亚 60 48 10 72 10 越南 93 58 50 62 76 菲律宾 95 42 72 72 96 中国 96 26 21 92 66 柬埔寨 102 48 132 8 132 印度尼西亚 108 53 61 99 133 老挝 120 12 216 14 216 文莱 142 117 163 48 140 缅甸 159 144 144 232 48 数据来源: 世界银行 2017 全球营商环境报告 ( 2)服务贸易 逐步开放服务贸易市场 的贸易促进措施 主要体现在服务贸易协议中。 2007 年,中 国与东盟签署了服务贸易协议,达成了第一批服务 市场具体开放承诺。中国在 WTO 承 诺的基础上,在建筑、环保、运输、体育和商务服务等 5个服务部门的 26个分部门,向东 盟国家 做出市场开放承诺 , 东盟十 国也分别在金融、电信、教育、旅游、建筑、医疗等行 业向我国做出 开放承诺。 具体措施包括: 允许对方设立独资或合资企业,放宽设立公司的 股比限制等 。 Hikari Ishido( 2011)使用 Hoekman 指数对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各国 对服务贸易各部门的开放程度进行分析, 发现 各国在不同行业中做出了不同程度的开放承 诺 ,同时旅游业是各国开放承诺 最高的行业 。 2011年,中国与东盟达成了第二批服务市场具体开放承诺, 显著提升了服务贸易的开 放度 ( 蒙英华 和 林艺宇 , 2014) 。相比第一批具体承诺,中国的第二批承诺对商业服务、电 信、建筑等部门的承诺内容进行了更新,同时进一步开放了公路客运、职业培训、娱乐文 化和体育服务等服务部门。与此同时,东盟各国的第二批具体承诺涵盖的部门也明显增 加 。 2015年 ,在自贸区升级协议中, 中国 与东盟达成了第三批服务贸易具体减让承诺 。与 前两批减让承诺 相比,各国均作出了更高水平的承诺 ,进一步提升了自贸区内 服务贸易的 自由化水平。中国在建筑工程、证券、旅 游 等部门做出改进承诺。东盟各国在商业、通 讯、建筑、教育、环境、金融、旅游、运输等 8 个部门 约 70 个分部门向我做出更高水平的 开放承诺 11, 具体改进措施包括扩大服务开放领域,扩大经营范围,减少地域限制等。 2. 投资促进措施 2009年 8月,中国与东盟签署投资协定, 致力于促进东盟和中国之间的投资流 动,建立自由、便利、透明和竞争的投资体制。 具体条款包括: 约定 各方 给予投资者国民 待遇、最惠国待遇、投资公平和公正待遇 , 并在损失补偿、转移和利润汇回、争端解决等 11 详见 东盟 官方网站 信息 asean/?static_post=asean-china-free-trade-area-2 9 方面达成协议,同时 提高投资相关法律的透明度 、加强信息交流,约定在投资促进和投资 便利化两方面展开合作 。 2015年 , 中国与东盟签署的 自贸区升级协议 中 , 从 投资促进和投资便利化合作两 方面 约定了促进投资自由化的措施 。在投资促进领域 的 具体措施包括:组织 商业对接等 投资促 进活动 ,促进行业互补与 生产网络发展 , 举办投资 机会与投资法规 相关的研讨会和信息交 流等。在投资便利化领域的 具体措施包括:简化投资批准手续,促进投资相关规则、法 规、政策的信息发布, 利用现有机制并在必要时建立一站式投资中心 ,为商界提供包括便 利营业执照和许可发放的支持与咨询服务。 根据 2017年世界银行营商环境项目数据库,在投资方面,本文选取了开办企业与执行 合同便利程度两个方面来反映 一国投资便利程度 , 如表 3所示 。 开办企业一项综合成立企 业所需手续、时间与成本,反应了一国开办企业的难易程度 ,较低的开办企业成本为投资 者提供创业激励 ; 执行合同一项综合争端解决时间、成本与司法质量,反应了一国的商业 争端解决机制的有效程度,而高效、透明的的争端解决机制使得投资者有所依靠,能够有 效促进 新 商业关系 的建立 。 表 、 其中, 新加坡、泰国、 文莱 的总体排名较高,分别为世界 6、 78和 84 名 ; 马来西亚、越南、中国、缅甸处于中游,在 150 名内 ; 印度尼西亚、老 挝、菲律宾、柬埔寨排名较为靠后。具体而言,开办企业一项排名较为靠后的国家表现 为:开办企业手续数多、耗时长、所需成本较高。在执行合同方面,新加坡、中国、马来 西亚处于中国 -东盟自贸区成员国的前列,分别为世界第 2、 5和 42名 ; 泰国、越南 、老 挝、文莱次之,在世界 100 名以内;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柬埔寨、缅甸四国执行合同排 名较为靠后。执行合同排名较为靠后的国家体现为耗时长、司法程序质量较低等。 表 3 自贸区成员国开办企业与执行合同 概况 开办企业 执行合同 国家 排名 手续 数 成本 ( 人均收入百分比 ) 国家 排名 耗时(天) 司法程序质量指数 新加坡 6 3 0.6 新加坡 2 164 15 泰国 78 5 6.6 中国 5 452.8 14.3 文莱 84 7.5 1.6 马来西亚 42 425 12 马来西亚 112 8.5 6.2 泰国 51 440 7.5 越南 121 9 4.6 越南 69 400 6.5 中国 127 9 0.7 老挝 88 443 6.5 缅甸 146 11 40.4 文莱 93 540 8.5 印度尼西亚 151 11.2 19.4 菲律宾 136 842 7.5 老挝 160 8 4.6 印度尼西亚 166 471 7.8 菲律宾 171 16 15.8 柬埔寨 178 483 5 柬埔寨 180 9 57.2 缅甸 188 1160 3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2017 全球 营商环境报告 3. 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是促进经济发展、消除贫困的重要途径。 基于 1861-1930 年殖民时期印 度铁路建设的数据, Donaldson( 2017)发现 交通成本的降低显著促进了印度对外贸易的增 长,同时,铁路建设使当地真实农业收入上升了 18%;同时,他利用李嘉图贸易结构模型 10 的估计结果发现,铁路建设带来的福利提升主要来源于其对贸易的促进作用 , 各个区域得 以联通从而发挥比较优势 进行贸易 。 基础设施建设也 是中国与东盟合作的重要内容,是 促进 中国与东盟各国贸易和投资发 展的重要途径 。 中国 -东盟交通部长会议机制建立于 2002 年。在 2004 年召开的第 3 次中国 -东盟交通部长会议上,中国与东盟签署了中国 -东盟交通合作谅解备忘录,约定在交 通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运输便利化、海上安全与保安、航空运输、人力资源开发、信息交 流等方面展开交通领域的合作。 在 2016 年 11 月 召开的第 15次中国 东盟 交 通部长会 议, 通过了中国 东盟交通合作战略规划 (修订版 ),中国与东盟各国将在战略规划指导 下,共同发展 “四纵三横 ”区域交通通 道 ,这也是 “一带一路 ”倡议在交通运输领域与东盟国 家交通战略规划对接的标志性成果文件 。 目前, 一批铁路、公路、桥梁、港口等基础设施 建设项目稳步推进,陆运、海运、空运等多种运输方式更加便利。 在公路方面, 2005 年 12 月,我国第一条连接东盟国家的高速公路 南友高速( 广西南 宁至 中越边境凭祥市 友谊关 ) 建成通车。 2008 年,中国援建柬埔寨 7 号国家公路通车,全 长 196公里。 2008年 12月,中国的第一条国际高速公路昆曼 公路 正式通车,途径中国、 老挝和泰国,由中、老、泰和 亚洲开发银行 合资建设 ;中国境内段已 2009年全部改建为高 等级公路或高速路。 2009 年,中国进出口银行提供优惠出口买方信贷、中国路桥总公司承 建 主桥 的印尼泗马大桥建成通车 , 全长 5.4 公里 。 2013 年 12月 , 随着 老挝会晒 泰国清孔 大桥正式通车 ,全长 1800余公里的 昆曼大通道 正式 全线贯通 。 在铁路方面, 中国积极支持并推进泛亚铁路建设。 泛亚铁路东、中、西三个方案中国 境内段的建 设已纳入中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 2014 年底, 3 条泛亚铁路的中国段获得 国家发改委批复,分别是大(理)瑞(丽)铁路、玉(溪)磨(憨)铁路、祥(云)临 (沧)铁路,终点都位于边境, 中国段铁路的修建不仅有助于打通对越南、老挝、缅甸的 出境通道、对接东南亚段的泛亚铁路,也 能大大改善 云南本地 的 基础设施 。 在大力开展国 内 铁路 建设的同时,中国也致力于支持泛亚铁路境外段的建设。 2016 年 12 月,中老铁路 全线开工,这是第一个以中方为主投资建设、共同运营并与中国铁路网直接连通的境外铁 路项目。 2017 年,泰国政府宣布批准中泰铁路一期工程曼谷到呵叻的工程预算,中泰铁路 有望在年内开工 。 在空路方面, 2010 年 11 月,中国与东盟正式签署了中国东盟航空运输协定及 其第一议定书。目前,中国已与东盟十国签署了双边航空运输协定,初步建立了覆盖中国 与东盟各国主要城市的航线网络,有效促进了双方的人员往来和经济贸易交流。 在海路方面, 2001 年 6月,中、老、缅、泰四国实现了正式通航。 2004 年 12 月, 中 老缅泰四国上湄公河航道改善工程 正式 竣工 ,大大提升了河道的安全性、 80%至 100%,通 航期由 6 7 个月提高至 10 11 个月 。 国际航运不断发展,运输品种从单一杂货发展到集 装箱、冷藏鲜货、国际旅游等多品种兼有的综合运输服务,国际运输船舶通行数量不断扩 大。 四 、 中国 -东盟自贸区建设的经济影响与减贫 渠道 本节从贸易、投资两方面分析了中国 -东盟自贸区建设的经济影响与减贫效应。 11 1. 贸易 方面 如 图 2所示 , 2016 年 , 东盟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占中国对外贸易的 12.30%,紧随中国与欧盟( 14.8%)、美国( 14.10%)贸易之后。 图 2 2016年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双边贸易占比 数据来源:中国商务部 中国与东盟自贸区的建立带来了双边贸易的迅速增长。如图 3所示, 根据 CEIC 数据 库, 2016年中国 -东盟双边贸易达到 4603.77 亿美元,与 2002年签订框架协议时的 547.67亿美元 相比 , 贸易额在 15 年内翻了超过四番 。其中, 如图 3所示, 中国对东盟出口 总值于 2016 年达到 2643.42 亿元,是 2004 年 429.03 亿元的 6.2倍,中国从东盟进口总值 于 2016 年达到 1960.35 亿元,是 2004 年的 629.55 亿元的 3.1倍。 图 3 2000-2016 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情况(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 CEIC 数据库 12 图 4 2016 年中国与东盟各国双边贸易占中国 -东盟双边贸易的份额 数据来源:作者根据 CEIC 数据库信息计算 2016年,在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总额中,中国与越南贸易达到 21.6%,超过五分之一。 如 图 4所示 , 中国与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双边贸易占中国与东盟 贸易份额也均超过 10%,分别占 19.2%, 16.7%, 15.9%, 11.7%, 10.4%;中国与缅甸、柬埔 寨、老挝、文莱贸易占余下的 4.5%。图 5 分国家绘制了 2001 至 2016 年东盟十国与华双边 贸易的趋势图。总体而言,东盟十国与中国双边贸易呈现上升的趋势,老挝、缅甸、印尼、 马来西亚、文莱、新加坡在近几年与中国双边贸易总和略有下降。自 2002 年中国与东盟签 订框架协议到 2016年,中国与东盟新成员国(柬埔寨、老挝、缅甸、越南),其双边贸易平 均增长 23.8 倍,与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印尼等老成员国中的发展中国家,其双边贸易 平均增长 6.8 倍,与文莱、新加坡两个东盟中的发达国家,其双边贸易平均增长 3.2 倍。 13 图 5 2001-2016 年中国与东盟各国双边贸易情况 数据来源: CEIC 数据库 值得一提的是,由图 3 可知,中国对东盟长期存在贸易逆差, 2012 年由逆差转为顺 差; 2012年之前,中国与东盟间贸易逆差平均占双边贸易的 10.3%12, 2012 年中国对东盟 贸易顺差达到 86.6亿美元,此后顺差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2015 年贸易顺差高达 908.6 亿美 元, 2016年降至 683.1 亿美元。 2012 年中国对东盟贸易由逆差转为顺差背后,有两个现象 值得关注:第一,根据东盟年度统计年鉴,从 2007 年起,中国替代日本成为东盟最大的进 口来源地, 2011 年起中国替代欧盟成为东盟最大的出口来源地,而东盟从中国进口 扩张的 速度远超过出口。第二,根据 CEIC 数据库对主要贸易产品的分类,如图 6所示,钢产 品、铝产品和石油产品为近年来中国对东盟主要贸易顺差的重要来源 13。 12 2009 年为贸易顺差,仅占当年双边贸易额的 0.03%;除 2009 年外, 2000-2011 年的所有年份中国均对 东盟持有贸易逆差。 13 CEIC 数据库将主要贸易产品分为煤、原油、石油产品、液化石油气和其他气、液化天然气、铁矿石和 精矿、钢制品、铜制品、铝制品、汽车和底盘、轿车 (包括全散装和半散装 )等九类,但并未覆盖所有贸易 产品, 2008-2016 年该九类主要贸易产品的进出口总和占中国 -东盟双边贸易的 12%。 14 图 6 2008-2016 年中国向东盟净进口主要产品(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 CEIC 数据库 图 7 2008-2016 年中国从东盟进口主要产品(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 CEIC 数据库 15 图 8 2008-2016 年中国向东盟出口主要产品(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 CEIC 数据库 进一步观察中国向东盟进口与出口的主要产品可发现,中国与东盟贸易具有明显的互 补性。 如 图 7、 图 8所示 , 2008-2016年, 中国从东盟进口产品主要集中在煤、原油、石 油、液化石油气、液化天然气、铁矿石和精矿、铜制品等 资源密集型 产品中, 中国向东盟 出口产品主要集中在石油、钢、铜、铝、汽车和底盘等产品中。 虽然中国与东盟大部分国 家同处于发展中阶段,但中国广阔的市场、 全面 的工业 生产链 、处于不同发展阶段、要素 禀赋不同的沿 海与内陆的分割,使得中国与东盟仍有广大的经济合作机会。中国与东盟贸 易 的互补 性 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产业间互补,例如,东盟长期为中国资源密集型产 品的重要来源地,而中国则为东盟 工业品的重要进口来源地 ;随着全球生产分割加剧,中 国与东盟还形成了中间品与最终品的产业间互补,例如中国从东盟进口汽车生产的零部 件,整车在中国进行加工后再出口 ;二是产业内互补,随着工业化程度的不断发展,中国 与东盟在同一产业内部形成了不同的比较优势,例如,东盟 在出口 电子产品 上具有比较优 势,中国在出口 家用电器 上具有优势 (范立春, 2010) 。 总的来说,贸易自由化对各成员国的经济影响与减贫渠道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 ,削减进口关税与非关税壁垒、开放服务贸易市场降低了企业的贸易成本,使得更多 种类的外国商品进入中国与东盟市场,提升了消费者福利。第二,贸易成本的降低有助于 高品质中间品的进口,进而促进了企业生产商品的品质提升或扩展了企业生产的范围 ( Goldberg 等 , 2010) 。第三,贸易自由化有 助于本国企业提升生产率,进而增强企业的 竞争力。 Yu( 2015) 验证了降低 10%中间品关税能促使企业生产率提升 5.1%,而降低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