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国海平面公报.pdf
2020 年 中国 海平面 公报 自然资源部 海洋预警监测司 2021 年 4 月 气候变暖大背景下,全球平均海平面呈持续上升 趋势,给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严重挑战,是当 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全球性热点问题。近 40年来, 中国沿海海平面呈加速上升趋势,随着城市化进程加 快,沿海地区面临的海平面上升风险进一步加大。 2020 年,自然资源部组织开展了海平面变化监测、分析预 测、影响调查与评估等工作。 为使各级政府和社会公众全面了解我国沿海海平 面变化及影响状况,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沿海地 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自然资 源部海洋预警监测司组织编制了 2020年中国海平面 公报,现予以公布。 目 录 1 概 况 . 1 2 中国沿海海平面变化 . 2 2.1 全海域沿海海平面变化 . 2 2.2 各海区沿海海平面变化 . 6 2.3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沿海海平面变化 . 10 3 海平面与气候变化 . 26 3.1 海平面与气候变化状况 . 26 3.2 典型月份海平面变化与气候状况 . 27 4 中国沿海海平面变化影响及应对策略 . 31 4.1 海平面变化影响 . 31 4.2 海平面上升应对策略 . 38 附录 名词解释 . 40 1 1*本公报中涉及的中国沿海统计数据,均未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 省 。 本公报 中插图已通过自然资源部审批,审图号:国审字( 2021)第 1733 号 。 专 栏 稳步 推进海平面基准统一工作 02 地面沉降导致相对海平面上升 09 海平面上升与滨海城市洪涝 19 西沙和南沙海域海平面变化 2 5 沿海海水入侵评估取得阶段性成果 37 积极开展 海岸带生态保护与修复 39 1 1 概 况 海平面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沿海海平面变化总体呈波动上升趋 势。 1980 2020 年 ,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 3.4 毫米 /年 , 高于 同 时段 全球平均水平。 过去 10 年中国沿海平均 海平面 持续 处于 近 40 年 来高位 。 2020 年 ,中国沿海海平面较常年 高 73 毫米, 为 1980 年 以 来 第 三 高 。 2020 年, 中国 沿海 海平面 变化区域特征明显。 与常年相比, 渤海、黄 海、东海和南海沿海海平面分别 高 86 毫米、 60 毫米、 79 毫米和 68 毫米 ; 与 2019 年相比, 渤海和黄海 沿海海平面 均 上升 12 毫米 , 东海和南海沿海 海平面均下降 9 毫米 。 2020 年,中国沿海 各月海平面变化波动较大。 1 月和 6 月杭州湾及以 北沿海、 10 月中国沿海 , 以及 12 月福建 和 广东沿海 海平面 均为 1980 年以 来同期 最高 , 较常年同期分别高 136 毫米 、 107 毫米 、 170 毫米和 159 毫米 ; 8 月台湾海峡 沿海 海平面 为 近 20 年同期最低 。 海温、气温、气压、风和降 水等是引起 沿海 海平面异常 变化 的重要原因。 受海平面上升和人类活动等 多 种因素 共同 影响, 2020 年 , 风暴潮和滨 海 城市 洪涝 主要集中 发生在 8 月,其中浙江和广东沿海受影响最大 ; 与 2019 年相比 , 辽宁、江苏、福建和广西 沿海部分 监测 岸段海岸侵蚀加剧 ; 辽宁、 河北和江苏沿海部分监测区域海水入侵范围加大 ; 长江口和 钱塘江口咸潮 入侵 程度 总体减轻, 珠江口咸潮入侵 程度 加重 。 预计未来 30 年, 中国 沿海海平面将上升 55 170 毫米 , 应加强基于生 态理念的海岸防护,全面提升海平面上升适应能力 。 本公报将 1993 2011 年 定为常年时段,简称常年。 2 2 中国沿海海平面变化 2.1 全海域 沿海海平面变化 中国沿海海平面变化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 1980 2020 年 ,中国沿海 海平面上升速率为 3.4 毫米 /年。 从 10 年平均来看 , 1981 1990 年 平均海平 面处于近 40 年最低位 ; 2011 2020 年 平均海平面处于近 40 年最高位,比 1981 1990 年 平均海平面高 105 毫米 。 2020 年,中国沿海海平面较常年高 73 毫米, 比 2019 年 略 高 , 为 1980 年以来 第 三 高 (图 1)。 图 1 1980 2020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变化 稳步 推进海平面基准统一工作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高程基准,用于测绘、水利、交通和国防等领域。我国目前使用的是 1985 国家高程基准,该基准面采用了黄海青岛大港验潮站 1952-1979 年的平均海平面。自然资 源部通过开展全国海洋站基准潮位核定业务化工作和水准连测专项工作,经过科学系统的论证 分析,为我国各海洋站建立了一套验潮基准、平均海平面和理论深度基准面等与 1985 国家高程 基准的高程关系,实现了全国海平面基准的统一。 不同国家使用的高程基准不尽相同,大多采用某个海域的多年平均海平面作为高程基准面, 如尼泊尔采用的是孟加拉湾平均海平面。在测量珠穆 朗玛峰高程时,由于不同国家使用的基准面 不同,导致珠峰高程不同。 2020 年,我国和尼泊尔首次采用全球高程基准,发布 统一 的珠穆朗 玛峰高程。 近年来,全球海平面观测系统逐步推进海平面观测基准全球统一计划,通过在验潮站增设 全 球导航卫星系统(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GNSS) 观测,将海平面基准统一至椭 球基准。我国沿海有 50 余个海洋站开展了 GNSS 观测,目前通过开展示范海洋站的 GNSS 与海平 面基准连测,将单站海平面统一至椭球基准。 上述 工作为实现全球海平面基准的统一、海洋防 灾 减灾以及全球海平面与气候变化研究等提供了重要支撑。 3 2020 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变化区域特征明显。 受区域强降雨和入海径 流 等 影响 , 渤海湾 西部至莱州湾沿海 、 长江口至杭州湾沿海,以及 珠江口沿 海海平面 均 达 到 1980 年以来 第二高位 , 海平面 较常年分别高约 110 毫米 、 105毫米 和 110毫米 ; 山东南部至江苏北部沿海 、台湾海峡沿海 海平面较低, 但仍 较常年高 3050 毫米 。与 2019 年相比 ,中国沿海海平面 以 杭州湾 为界 总体呈现北 升南降的特点,北部总体上升 12 毫米,南部下降 9 毫米 (图 2)。 图 2 1980 2020年中国沿海主要海洋站海平面变化 4 2020 年,中国沿海 各月海平面变化波动较大 。 1 月和 6 月杭州湾及以 北沿海、 10 月中国沿海以及 12 月福建 和 广东沿海 海平面均为 1980 年以来 同期 最高 , 8 月台湾海峡 沿海 海平面 为 近 20 年同期最低 。 2020 年 1 月, 杭州湾及以北沿海 海平面 较常年同期 高 136 毫米, 比 2019 年同期 高 34 毫米 , 为 1980 年以来同期 最高 (图 3)。 图 3 杭州湾及以北 沿海 1月海平面变化 2020 年 6 月, 杭州湾及以北沿海 海平面较常年同期高 107 毫米,比 2019 年同期 高 约 70 毫米 , 为 1980 年以来同期 最高 (图 4)。 图 4 杭州湾及以北 沿海 6月 海平面变化 5 2020 年 10 月, 中 国沿海 海平面 明显 偏高 ,较常年同期 高 170 毫米, 比 2019 年同期 高 115 毫米 , 为 1980 年以来同期 最 高 , 其中南海沿海海平 面偏高最为显著 , 较常年同期高 230 毫米 (图 5)。 图 5 中国 沿海 10 月 海平面变化 2020 年 12 月, 福建 和 广东 沿海 海平面明显偏高,较常年同期高 159 毫 米,比 2019 年同期高 153 毫米 , 为 1980 年以来同期最高(图 6)。 图 6 福建 和 广东 沿海 12月海平面变化 2020 年 8 月, 台湾海峡 沿海 海平面明显偏 低 ,较常年同期 低 62 毫米, 比 2019 年同期 低 130 毫米, 为 近 20 年同期最低 (图 7)。 6 图 7 台湾海峡 沿海 8月海平面变化 2.2 各海区沿海海平面变化 2020 年, 渤海、 黄海 、 东海和南海沿海海平面 较常年 分别 高 86 毫米 、 60 毫米 、 79 毫米和 68 毫米 , 渤海 沿海海平面偏高最明显 。 与 2019 年相比, 中国沿海海平面总体略有上升 , 其中 渤海 和 黄海 沿海海平面均上升 12 毫米 , 东海和南海沿海海平面 均下降 9 毫米 (图 8) 。 图 8 2020年中国各海区沿海海平面变化 7 (一) 渤海沿海 1980 2020 年, 渤海 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 3.6 毫米 /年。 2020 年 ,渤 海沿海海平面 较 常年高 86 毫米, 比 2019 年 高 12 毫米 。 预计未来 30 年, 渤海沿海海平面将上升 60 180 毫米。 2020 年 , 渤海沿海 1 月 和 6 月 海平面 较常年同期分别高 160 毫米和 135 毫米 , 分别 为 1980 年 以来同期 第二高和第三高 ; 与 2019 年 同期相比, 6 月 和 9 月 海平面分别上升 70 毫米和 66 毫米 , 4 月 海平面 下降 86 毫米 (图 9)。 图 9 2020年 渤海沿海月平均海平面变化 (二) 黄海沿海 1980 2020 年, 黄海 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 3.2 毫米 /年。 2020 年 ,黄 海沿海海平面 较 常年高 60 毫米,比 2019 年 高 12 毫米 。 预计未来 30 年, 黄海沿海海平面将上升 50 160 毫米。 2020 年 , 黄海沿海 1 月 和 10 月 海平面 较常年同期 分别 高 130 毫米 和 100 毫米 ,其中 1 月海平面 为 1980 年 以来同期 最 高 ; 与 2019 年 同期相比, 6 月 海平面上升 83 毫米 , 4 月海平面 下降 83 毫米 (图 10)。 8 图 10 2020年 黄海沿海月平均海平面变化 (三) 东海沿海 1980 2020 年, 东海 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 3.4 毫米 /年。 2020 年 ,东 海沿海海平面 较 常年高 79 毫米,比 2019 年 低 9 毫米。 预计未来 30 年,东 海沿海海平面将上升 50 165 毫米。 2020 年 , 东海沿海 10 月 和 12 月 海平面较常年同期分别 高 188 毫米 和 99 毫米 , 其中 10 月海平面 为 1980 年以来 同期 最 高 。 与 2019 年 同期相比, 10 月 海平面 上升 111 毫米 , 8 月 海平面 下降 109 毫米 (图 11)。 图 11 2020年 东海沿海月平均海平面变化 9 (四) 南海沿海 1980 2020 年, 南海 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 3.5 毫米 /年。 2020 年 ,南 海沿海海平面 较 常年高 68 毫米,比 2019 年 低 9 毫米。 预计未来 30 年,南 海沿海海平面将上升 60 175 毫米。 2020 年,南海沿海 10 月和 11 月海平面较常年同期分别高 232 毫米和 108 毫米 , 分别 为 1980 年以来同期最高 和第二高 ; 与 2019 年同期相比, 10 月和 12 月 海平面分别上升 225 毫米和 91 毫米 , 5 月海平面下降 146 毫 米 (图 12)。 图 12 2020年 南海沿海月平均海平面变化 地面沉降导致相对海平面上升 沿海地区地面沉降导致相对海平面上升,削弱海堤防护能力,加大海岸带灾害风险。受自然 因素和人类活动影响,天津、上海等沿海城市地面沉降相对较重,相对海平面上升较快。监测结 果表明, 2019 年天津滨海新区平均地面沉降量为 14 毫米,较 2018 年减小 3 毫米。其中,塘沽 平均沉降量为 10 毫米,最大沉降量为 33 毫米;汉沽平均沉降量为 24 毫米,最大沉降量为 63 毫 米;大港平均沉降量为 13 毫米,最大沉降量为 43 毫米。 2019 年,上海平均沉降量为 5.2 毫米, 与 2018 年基本持平。沿海地区应加强地面沉降监测,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地面沉降,减 缓相对海 平面上升。 10 2.3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沿海海平面变化 2020 年 ,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 沿海 海平面均高于常年。其中, 河北 、 天津 、 上海和 浙江 沿海 海平面 偏高 明显 ,较常年 分别 高 88 毫米、 98 毫米 、 85 毫米和 88 毫米 ;江苏 和 广东 沿海 次之 , 海平面 较常年 分别 高 74 毫米 和 71 毫米; 福建 和广西 沿海 海平面 较 常年 分别高 58 毫米 和 51 毫米 (图 13)。 图 13 2020年 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 沿海 海平面相对常年变化 与 2019 年 相比, 2020 年 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沿 海 海平面 总体 略有上升 , 其中 上海及以北均上升 , 浙江及以南均下降 , 江苏 沿海海平面 上 升最明显 , 升幅为 17 毫米 , 福建 沿海海平面 下降最明显 , 降幅为 20 毫米 (图 14)。 图 14 2020年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沿海海平面相对 2019年变化 -20 0 20 40 60 80 100 120 辽宁 河北 天津 山东 江苏 上海 浙江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海平面变化 (毫米 ) 常年平均海平面 -30 -20 -10 0 10 20 30 辽宁 河北 天津 山东 江苏 上海 浙江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海平面变化 (毫米 ) 2019年海平面 11 (一) 辽宁 2020 年 ,辽宁沿海海平面 较 常年高 65 毫米 ,比 2019 年 高 12 毫米 , 各月海平面变化波动较大 。 2020 年,辽东半岛东部沿海 1 月 和 10 月 海平面 较 常年同期分别 高 140 毫米和 128 毫米 , 均 为 1980 年 以来同期 最高 ; 与 2019 年同期相比 , 6 月 和 9 月 海平面 分别 上升 60 毫米 和 84 毫米 , 4 月海平面下降 70 毫米(图 15)。 图 15 辽东半岛东部沿海 月平均 海平面变化 2020 年 ,辽东湾沿海 1 月和 10 月 海平面 较 常年同期分别高 129 毫米 和 149 毫米 , 其中 10 月海平面 为 1980 年 以来同期 第三高 ; 4 月海平面较 常年同期低 10 毫米 , 为 近 10 年 同期最低 。 与 2019 年同期相比 , 10 月 海平 面 上升 89 毫 米 , 4 月和 7 月海平面分别下降 87 毫米和 53 毫米 (图 16)。 图 16 辽东湾沿海 月平均 海平面变化 12 2021 年, 5 月 1 日、 5 月 16 日、 5 月 29 日 、 6 月 14 日和 6 月 26 日 前 后是辽宁沿海天文大潮期,若发生风暴潮,易形成灾害; 7 8 月为辽宁沿 海季节性高海平面期 , 7 月 12 日、 7 月 25 日、 8 月 9 日 和 8 月 22 日 前后 是天文大潮期 , 若 恰逢 热带气旋 北上 , 易 发生 季节性高海平面、天文大潮 和 风暴增水 三者叠加 的情况 , 加剧灾害致灾程度 。 相关部门应密切关注 以 上时段的 海洋天气 过程 。 预计未来 30 年,辽宁沿海海平面将上升 55 165 毫米。 (二) 河北 2020 年 ,河北沿海海平面 较 常年高 88 毫米, 比 2019 年 高 9 毫米 , 各 月海平面 变化 波动较大 。 2020 年 , 河北北部沿海 1 月 、 6 月和 10 月 海平面 较常年 同期分别高 157 毫米 、 120 毫米和 135 毫米 , 其中 6 月海平面为 1980 年 以来同期 最高 , 1 月和 10 月海平面均为 1980 年以来同期第二高 。 与 2019 年同期相比, 6 月 和 9 月 海平面 分别 上升 59 毫米 和 54 毫米 , 4 月 和 12 月 海平面 分别 下降 92 毫米 和 51 毫米 (图 17)。 图 17 河北北部沿海 月平均 海平面变化 13 2020 年 ,河北南部沿海 1 月 、 2 月 和 5 月海平面较常年同期分别高 202 毫米 、 185 毫米和 170 毫米 ; 与 2019 年同期相比 , 1 月和 2 月 海平面 分别 上升 83 毫米和 63 毫米 , 4 月海平面下降 126 毫米 (图 18)。 图 18 河北南部沿海 月平均 海平面变化 2021 年 , 5 月 2 日、 5 月 17 日、 5 月 30 日 、 6 月 14 日、 6 月 27 日、 7 月 12 日、 7 月 24 日、 8 月 8 日 和 8 月 20 日 前后是河北北部沿 海天文大潮 期 , 5 月 1 日、 5 月 16 日、 5 月 29 日、 6 月 14 日、 6 月 27 日、 7 月 13 日、 7 月 26 日、 8 月 11 日 和 8 月 23 日 前后是河北南部沿海天文大潮期, 7 8 月为河北沿海季节性高海平面期, 若 遭遇 温带气旋或热带气旋 袭击 ,易 发 生 季节性高海平面、天文大潮和风暴增水 三者 叠加 的 情况 , 加剧灾害致灾 程度 。 相关部门应密切关注以上时段 的 海洋天气过程。 预计未来 30 年,河北沿海海平面将上升 55 165 毫米。 (三) 天津 2020 年 ,天津沿海海平面 较 常年高 98 毫米, 比 2019 年 高 8 毫米 , 各 月海平面变化波动较大 。 2020 年 , 天津沿海 1 月 和 2 月 海平面 较常年同期 分别高 201 毫米 和 156 毫米 , 分别为 1980 年 以来同期 最高和第 三 高 ; 4 月海平面较常年同期 14 低 10 毫米 , 为近 10 年同期最低 。 与 2019 年 同期相比 , 1 月 和 5 月 海平面 分别 上升 82 毫米 和 84 毫米 , 4 月海平面 下降 125 毫米 (图 19)。 图 19 天津沿海 月平均 海平面变化 2021 年, 5 月 1 日、 5 月 16 日、 5 月 28 日 、 6 月 14 日和 6 月 27 日前 后是天津沿海天文大潮期,若发生风暴潮,易形成灾害; 7 8 月为天津沿 海季节性高海平面期, 7 月 13 日 、 7 月 25 日、 8 月 12 日和 8 月 24 日 前后 是天文大潮期,若 恰逢 热带气旋 北上 , 易 发生 季节性高海平面、天文大潮 和风暴增水三者叠加 的情况 , 加剧灾害 致灾 程度 。相关部门应密切关注以 上时段的海洋天气过程。 预计未来 30 年,天津沿海海平面将上升 70 200 毫米。 (四) 山东 2020 年 ,山东沿海海平面 较 常年高 65 毫米,比 2019 年 高 11 毫米 , 各月海平面变化波动较大 。 2020 年 , 山东北部沿海 1 月 、 2 月、 6 月 和 10 月 海平面 较 常年同期 分 别高 169 毫米 、 137 毫米 、 131 毫米和 131 毫米 ,其中 1 月 和 10 月 海平面 分别 为 1980 年 以来同期最高 和第三高 ; 与 2019 年 同期相比, 6 月海平面 上升 73 毫米 , 4 月 海平面 下降 80 毫米 (图 20)。 15 图 20 山东北部沿海 月平均 海平面变化 2020 年 , 山东南部沿海 1 月 和 6 月 海平面 较常年 同期分别高 131 毫米 和 91 毫米 , 分别为 1980 年以来同期第三高和最高 ; 4 月 海平面 较常年同期 低 23 毫米 。 与 2019 年 同期相比, 6 月 海平面 上升 85 毫米 , 4 月 海平面下 降 93 毫米 (图 21)。 图 21 山东南部沿海 月平均 海平面变化 2021 年, 5 月 2 日、 5 月 18 日、 5 月 30 日 、 6 月 14 日、 6 月 28 日、 7 月 12 日、 7 月 26 日、 8 月 9 日 、 8 月 23 日、 9 月 6 日、 9 月 15 日、 9 月 28 日 、 10 月 12 日、 10 月 27 日、 11 月 9 日 和 11 月 25 日 前后是 山东 北部沿海 天文大潮期, 5 月 13 日、 5 月 28 日、 6 月 14 日、 6 月 26 日、 7 月 13 日、 7 月 25 日、 8 月 10 日、 8 月 24 日、 9 月 9 日、 9 月 20 日、 10 月 8 日、 10 月 19 日 、 11 月 6 日 和 11 月 20 日 前后是 山东 南部沿海天文大潮期, 7 9 16 月为山东沿海季节性高海平面期, 若 遭遇 温带气旋或热带气旋 袭击 , 易 发 生 季节性高海平面、天文大潮和风暴增水 三者 叠加的情况, 加剧灾害致灾 程度 。 相关部门应密切关注以上时段的海洋天气过程。 预计未来 30 年,山东沿海海平面将上升 55 165 毫米。 (五) 江苏 2020 年 ,江苏沿海海平面 较 常年高 74 毫米,比 2019 年 高 17 毫米 , 各月海平面变化波动较大 。 2020 年 , 江苏北部沿海 1 月 和 6 月 海平面 较常年同期 分别高 114 毫米 和 90 毫米 , 分别为 1980 年以来同期第三高和第二高 ; 4 月海平面较常年同 期低 43 毫米 。 与 2019 年 同期相比, 6 月 海平面上升 107 毫米 , 4 月 海平面 下降 110 毫米 (图 22) 。 图 22 江苏北部沿海 月平均 海平面变化 2020 年 ,江苏南部沿海 1 月 、 6 月 和 9 月 海平面 较常年同期分别高 162 毫米 、 146 毫米 和 162 毫 米 ,均为 1980 年以来同期 最高 ; 与 2019 年 同期相 比, 6 月 海平面 上升 90 毫米 , 4 月 海平面下降 72 毫米 (图 23)。 17 图 23 江苏南部沿海 月平均 海平面变化 7 10 月为江苏沿海季节性高海平面期 , 2021 年 7 月 13 日、 7 月 26 日、 8 月 12 日、 8 月 24 日、 9 月 10 日 、 9 月 24 日 、 10 月 11 日和 10 月 25 日 前后是 江苏沿海 天文大潮期, 若 遭遇 温带气旋或热带气 旋 袭击 , 易发生 季节性高海平面、 天文大潮 和风暴增水 三者叠加的情况, 加剧灾害致灾程 度 。 相关部门应密切关注以上时段的海洋天气过程。 预计未来 30 年,江苏沿海海平面将上升 60 170 毫米。 (六) 上海 2020 年 ,上海沿海海平面 较 常年高 85 毫米,比 2019 年 高 8 毫米 , 各 月海平面变化波动较大 。 2020 年 ,上海沿海 3 月、 7 月和 10 月海平面 较常年同期分别高 139 毫 米 、 131 毫米和 165 毫米 , 分别为 1980 年以来同期最高 、 第三高和第二高 ; 8 月海平面较常年同期低 12 毫米 。 与 2019 年 同期相比, 10 月 海平面 上升 117 毫米 , 8 月 海平面下降 85 毫米 (图 24)。 18 图 24 上海沿海 月平均 海平面变化 2021 年 , 9 月 7 日、 9 月 20 日、 10 月 6 日、 10 月 22 日、 11 月 7 日、 11 月 22 日、 12 月 6 日 和 12 月 21 日 前 后为 长江口 沿海天文大潮期, 相关 部门 应密切关注咸潮 入侵 状况 。 8 10 月 为上海沿海季节 性 高海平面期 , 2021 年 8 月 10 日 、 8 月 22 日 、 9 月 7 日、 9 月 20 日、 10 月 6 日 和 10 月 22 日前后为上海沿海天文大 潮期, 若遭遇热带气旋袭击 , 易发生 季节性高海平面 、 天文大潮和 风暴增 水三者叠加的情况 , 加剧灾害致灾程度 。 相关部门应密切关注以上时段的 海洋天气过程。 预计未来 30 年,上海沿海海平面将上升 60 170 毫米。 (七)浙江 2020 年 ,浙江沿海海平面 较 常年高 88 毫米,比 2019 年 略低 , 各月海 平面变化波动较大 。 2020 年 ,浙江沿海 7 月 和 10 月海平面较常年同期分别高 127 毫米 和 182 毫米 , 其中 10 月海平面 为 1980 年 以来同期 第三高 ; 8 月海平面与常年 同期基本持平 。 与 2019 年 同期相比, 10 月 海平面 上升 82 毫米 , 4 月和 8 月 海平面 分别 下降 47 毫米和 104 毫米 (图 25)。 19 图 25 浙江沿海月平均海平面变化 8 10 月为 浙江 沿海季节性高海平面期 , 2021 年 8 月 10 日、 8 月 22 日、 9 月 7 日、 9 月 20 日、 10 月 6 日 和 10 月 22 日前 后为浙江 沿海天文大 潮期, 相关部门 应密切关注 钱塘江口 咸潮入侵 状况 ; 若遭遇热带气旋袭击, 易发生季节性高海平面 、 天文大潮和风暴增水三者叠加的情况 , 加剧灾害 致灾程度 。相关部门应密切关注以上时段的海洋天气过程。 预计未来 30 年,浙江沿海海平面将上升 50 165 毫米。 海平面上升与滨海城市洪涝 高海平面和强降雨共同作用易给沿海城市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海平面变化影响调查成果 显示,近 12 年来我国沿海洪涝灾害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 5-10 月,其中 8 月最多,浙江、广东、 上海和福建等沿海洪涝损失较大。 8 月为浙江沿海季节性高海平面期, 2019 年 8 月 9-12 日,超 强台风“利奇马”影响期间,极端海平面达 425 厘米( 85 基面); 2020 年 8 月 2-5 日,台风“黑 格比”影响期间,极端海平面为 240 厘米( 85 基面),高海平面顶托下泄洪水 , 加重洪涝灾害, 两次 过程 给浙江造成 的 综合经济损失分别 为 385 亿元和 73 亿元。 近年来,我国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有力地支撑了防洪减灾能力的整体提升,但在气候变暖背 景下,海平面加速上升,台风、风暴潮和强降雨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强度加大,使我国滨海城市 面临的洪涝灾害形势依然严峻。加强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和极端天气 气候事件 的适应性策略研 究,是当前应对洪涝灾害的需要,也是滨海城市中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20 (八) 福建 2020 年 ,福建沿海海平面 较 常年高 58 毫米,比 2019 年 低 20 毫米 , 各月海平面变化波动较大 。 2020 年 ,福建 沿海 10 月和 12 月海平面较常年同期分别高 205 毫米和 156 毫米 , 分别为 1980 年以来同期第二高和最高 ; 8 月海平面较常年同期 低 32 毫米 , 为 近 10 年 同期最低 。 与 2019 年 同期相比 , 10 月 和 12 月 海平 面 分别 上升 161 毫米 和 142 毫米 , 8 月 海平面下降 123 毫米 (图 26)。 图 26 福建沿海 月平均 海平面变化 9 11 月为 福建沿海季节性高海平面期 , 2021年 9月 8日、 9月 20日、 10 月 8 日、 10 月 20 日、 11 月 6 日和 11 月 19 日 前后是 福建沿海 天文大潮 期, 若 遭遇 热带气旋袭击 , 易发生 季节性高海平面 、 天文大潮 和 风暴增水 三者叠加的情况, 加剧 灾害致灾程度 。 相关部门应密切关注以上时段的海 洋天气过程。 预计未来 30 年,福建沿海海平面将上升 40 150 毫米。 21 (九) 广东 2020 年 , 广东沿海海平面 较 常年高 71 毫米,比 2019 年 低 14 毫 米 , 各月海平面变化波动较大, 其中珠江口沿海各月海平面均高于常年同期 。 2020 年 ,广东东部沿海 10 月 和 12 月 海平面 较常年同期 分别高 213 毫 米 和 156 毫米 , 均为 1980 年以来同期最高 。 与 2019 年 同期相比, 10 月海 平面 上升 223 毫米 , 1 月和 5 月海平面 分别 下降 121 毫米和 123 毫米 (图 27)。 图 27 广东东部沿海 月平均 海平面变化 2020 年 ,珠江口沿海 10 月 、 11 月 和 12 月 海平面 较常年同期分别高 291 毫米 、 169 毫米 和 185 毫米 , 其中 10 月和 12 月海平面 均为 1980 年以 来同期最高 。 与 2019 年 同期 相比, 10 月和 12 月海平面 分别 上升 234 毫米 和 155 毫米 , 5 月海平面下降 143 毫米 (图 28)。 图 28 珠江口沿海 月平均 海平面变化 22 2020 年 ,广东西部沿海 10 月 、 11 月和 12 月海平面 较常年同期分别高 322 毫米 、 113 毫米和 119 毫米 , 其中 10 月海平面为 1980 年以来同期最 高 , 11 月和 12 月海平面均为 1980 年以来同期第二高 ; 与 2019 年 同期相 比, 10 月和 12 月 海平面 分别 上升 320 毫米和 125 毫米 , 3 月 和 5 月 海平面 分别 下降 102 毫米和 226 毫米 (图 29)。 图 29 广东西部沿海 月平均 海平面变化 9 11 月为广东沿海季节性高海平面期, 9 12 月为珠江口咸潮入侵 高发期。 2021 年, 9 月 7 日、 9 月 19 日、 10 月 6 日、 10 月 24 日、 11 月 8 日、 11 月 22 日、 12 月 6 日和 12 月 21 日前后为广东沿海天文大潮期。如 在季节性高海平面期和天文大潮期遭遇热带气旋袭击,高海平面、天文大 潮和风暴增水三者叠加将加剧灾害致灾程度,相关部门应密切关注以上时 段的海洋天气过程。 预计未来 30 年,广东沿海海平面将上升 60 170 毫米。 (十) 广西 2020 年 ,广西沿海海平面 较 常年高 51 毫米, 比 2019 年 低 7 毫米 , 各 月海平面 变化 波动 较大 。 2020 年 , 广西沿海 2 月和 10 月 海平面 较 常年同期 分别 高 81 毫米和 133 毫米 , 其中 10 月海平面为 1980 年以来同期第二高 ; 4 月海平面较常年 23 同期低 9 毫米 。 与 2019 年 同期相比, 10 月 海平面 上升 135 毫米 , 4 月和 5 月海平面分别下降 130 毫米和 113 毫米 (图 30)。 图 30 广西沿海 月平均 海平面变化 9 11 月为广西沿海季节性高海平面期, 2021年 9月 7日 、 9月 16日、 9 月 30 日 、 10 月 12 日、 10 月 26 日、 11 月 9 日和 11 月 23 日 前后是 广西 沿海 天文大潮期, 若遭遇热带气旋袭击,易发生 季节性高海平面、 天文大 潮 和风暴增水 三者叠加的情况,加剧灾害致灾程度。 相关部门应密切关注 以上时段的海洋天气过程。 预计未来 30 年,广西沿海海平面将上升 35 125 毫米。 (十一) 海南 2020 年 ,海南沿海海平面 较 常年高 65 毫米,比 2019 年 略低 , 各月海 平面 变化 波动 较大 。 2020 年 ,海南东部沿海 10 月 和 12 月 海平面 较常年同期 分别 高 246 毫 米 和 97 毫米 , 分别为 1980 年以来同期 最高和第二高 ; 7 月海平面较常年同 期低 28 毫米 , 为 近 10 年 同期最低 。 与 2019 年 同期 相比, 10 月 和 12 月 海 平面 分别 上升 259 毫米 和 105 毫米 , 1 月和 5 月海平面 分别 下降 92 毫米 和 158 毫米 (图 31)。 24 图 31 海南东部沿海 月平均 海平面变化 2020 年 ,海南西部沿海 10 月和 11 月 海平面较常年同期分别高 234 毫 米和 117 毫米 , 分别为 1980 年以来同期最高和第三高 ;与 2019 年 同期 相 比, 10 月 海平面 上升 218 毫米 , 4 月和 5 月 海平面 分别 下降 74 毫米和 109 毫米 (图 32)。 图 32 海南西部沿海 月平均 海平面变化 9 11 月为海南沿海季节性高海平面期, 2021年 9月 7日、 9月 15日、 9 月 27 日、 10 月 5 日、 10 月 12 日、 10 月 25 日 、 11 月 8 日和 11 月 22 日 前后是 海南沿海 天文大潮期, 若遭遇热带气旋袭击,易发生 季节性高海平 面、天文大潮和 风暴增水三者叠加的情况,加剧灾害致灾程度。 相关部门 应密切关注以上时段的海洋天气过程。 预计未来 30 年,海南沿海海平面将上升 70 200 毫米。 25 西沙和南沙海域 海平面变化 1993 2020 年,西沙海域海平面上升速率为 4.0 毫米 /年,高于同时段全球平均水平。 2020 年西沙海域各月海平面波动较大,与常年同期相比, 5 月至 10 月海平面 分别高 130 毫米、 138 毫 米、 169 毫米、 228 毫米、 229 毫 米和 166 毫米,期间平均海平面为卫星观测以来同期最高; 12 月 海平面接近常年同期。与 2019 年 同期 相比, 5 月至 10 月海平面分别上升 126 毫米、 75 毫米、 124 毫米、 250 毫米、 291 毫米和 113 毫米(图 a)。 图 a 西沙海域月平均海平面变化 1993 2020 年,南沙海域海平面上升速率为 3.2 毫米 /年,与同时段全球平均水平基本持平。 2020 年南沙海域各月海平面波动较大,与常年同期相比, 11 月和 12 月海平面分别高 143 毫米和 117 毫米,其中 11 月海平面为 卫星观测以来 同期 最 高。与 2019 年同期相比, 11 月和 12 月海平 面分别上升 115 毫米和 120 毫米, 1 月、 3 6 月和 8 9 月海平面 均下降,其中 4 月和 8 月海平 面分别 下降 32 毫米和 43 毫米(图 b)。 图 b 南沙海域月平均海平面变化 26 3 海平面与气候变化 3.1 海平面与气候变化状况 全球海平面上升主要由气候变暖导致的海水增温膨胀、 陆地 冰川和极 地冰盖融化等因素造成。 2019 年,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创 历史新高,为 410.50.2 ppm,是工业化前水平的 148%。 2020 年,全球平均表面温度比 工业化前水平( 1850 1900 年平均值)高 1.2 0.1 ,为有观测记录以来 三个最暖年份之一 。过去 10 年是有观测记录以来最暖的 10 年 。 全球 700 米以上和 2000 米以上海洋持续增暖, 2020 年 海洋热含量达 历史新高。 2020 年北极 最小 海冰 范围为有观测记录以来第二 低 。 2019 年 9 月至 2020 年 8 月 ,格陵兰冰盖损失约 1520 亿吨冰体。 全球 平均 海平面加速上升, 1993 2020 年上升速率为 3.3 0.3 毫米 /年, 2020 年 达 有卫星观测记录以来的 最 高 *,同期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 3.9 毫米 /年,高于全球 平均 水平。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国沿海海温和气温升高,气压降低,海平面上升。 1980 2020 年,中国沿海海 温和气温均呈上升趋势,上升速率分别为 0.27 /10 年和 0.39 /10 年;气压呈下降趋势,下降速率为 0.14 百帕 /10 年。 2020 年,中国沿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