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深度研究报告:超级混动问世销量航母下水.pdf
证监会审核华创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批文号:证监许可( 2009) 1210 号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证 券 研 究 报告 比亚迪 ( 002594) 深度研究报告 强推 ( 维持 ) 超级混动问世, 销量航母下水 目标价: 293.50 元 、 322.80 港元 当前价: 242.92 元 、 254.60 港元 混动汽车 黄金 15 年,替代燃油车 成主流路线之一 。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 路线图 2.0中明确指出 : 到 2025 年、 2030 年和 2035 年 , 国内新能源汽车占 总销量的 20%、 40%、 50%以上;混动新车占传统 能源 乘用车的比例达 50%、 75%、 100%以上。未来 15 年, PHEV 和 HEV 混动 车型 将 成为 车企车型 更新换 代的 主流方向 。 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双积分管理办法 对 油耗 要求不断提高 , 2017-2019 年燃油积分的下降趋势明显, 传统燃油车企积分缺口压力增加,低 碳化转型迫在眉睫 。 2021 年,长城汽车、吉利汽车和比亚迪都将推出全新混 动技术,大幅改善此前自主燃油车的油耗短板, 给合资车企带来压力。 混动车型 经济性至关重要 ,比亚迪 DM4.0 提供低成本解决方案 。 虽然混动技 术在油耗上优于燃油车,但本身结构复杂、零部件成本高,最终市场竞争力较 弱。 比亚迪 是 国内最早研发混动系统的 自主 车企,十余年时间深耕于 DM 架 构,从并联方案 升级 到以电为主的混联技术方案,完成了性能和成本的平衡。 2021 年 1 月,公司正式发布 DM-i 超级混动, 主推低油耗、低成本的混动解决 方案, 率先实现了混动系统向 10-15 万元市场的突破,竞争合资燃油车型 。 DM-i 基于超级电混系统 、 以电为主。 在架构上, DM-i 超级混动以超安全大容 量电池和高性能大功率扁线电机为设计基础,主要依靠大功率高效电机进行驱 动,汽油发动机的主要功能是在高效转速区发电,适时直驱,改变了传统混动 技术主要依赖发动机、以油为主的设计架构,从而大幅降低了油耗。 100%的 自 研与自供 使得成本可控, 核心部件包括:双电机 EHS 超级电混系统 、 骁云 - 插混专用高效发动机 、 DM-i 超级混动专用功率型刀片电池 、 整车控制系统、 发动机控制系统、电机控制系统 以及 电池管理系统。 系统的 领先性体现在: 1) 续航里程超过 1000km,解决里程焦虑; 2)百公里加速提升至在 7s 左右,比 燃 油车平均快 1-2s; 3)百公里油耗在 3-5L,追平日系混动车型 的实测油耗 , 比燃油车油耗更低; 4) 100%自主研发、自主供应的混动系统 。 1Q21 开启混动新品周期,总销量有望再突破。 伴随 DM-i 架构的问世,秦 PLUS DM-i、宋 PLUS DM-i 和唐 DM-i 同步开启预售 。与日系混动产品及传统燃油 产品相比,三款 DM-i 产品性价比卓越。 预计月均销量有望分别达到 1 万 辆 、 3 千辆 和 4 千辆 , 合计 全年有望贡献 16.3 万辆。 2021 年仍是比亚迪产品大年: 汉和唐扎根 20 万元以上高端市场、 DM-i 超级混动开启新一轮产品周期、比亚 迪滴滴合作的网约出行新物种 D1 带动 ToB 销量,预计总销量有望达到 55 万 辆 /+28%,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 40 万辆 /+123%。 投资建议: 短期, 公司 高端电动车估值向美股电动车企接近, 刀片电池凭借成 本优势有望外供出货 。中长期, 公司有望 成为全球电动技术综合供应商。我们 维持公司 2020 年 归母净利润预测 50 亿元 ; 由于 DM-i 及后续新品放量,上调 2021-2022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 70 亿元和 105 亿元,对应 EPS 1.84 元、 2.55 元和 3.86 元。 考虑电动车市场供给增加,公司 2021 年 重心在混动市场,调整 目标 PS 至 3.8 倍、 A 股 目标价 293.5 元,对应市值约 8 千 亿元,维持“强推” 评级。考虑 A/H 溢价 1.10, 调整 H 股目标价 至 322.8 港元。 风险提示 : 汉 或 DM-i 销量不及预期 、降本 不及 预期、 电池 外供低于预期 。 主要财务指标 2019A 2020E 2021E 2022E 主营收入 (百万 ) 127,739 154,446 211,116 259,969 同比增速 (%) -1.8% 20.9% 36.7% 23.1% 归母 净利润 (百万 ) 1,615 5,022 6,965 10,520 同比增速 (%) -41.9% 211.1% 38.7% 51.0% 每股盈利 (元 ) 0.59 1.84 2.55 3.86 市盈率 (倍 ) 410.5 132.0 95.1 63.0 市净率 (倍 ) 11.7 11.5 10.4 9.0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华创证券预测 注:股价为 2021 年 01 月 22 日收盘价 证券分析师:张程航 电话: 021-20572543 邮箱: 执业编号: S0360519070003 联系人:夏凉 邮箱: 公司基本数据 总股本 (万股 ) 272,814 已上市流通股 (万股 ) 206,067 总市值 (亿元 ) 6,627.2 流通市值 (亿元 ) 2,783.06 资产负债率 (%) 65.5 每股净资产 (元 ) 21.9 12 个月内最高 /最低价 249.88/47.36 市场表现对比图 (近 12 个月 ) 相关研究报告 比亚迪( 002594) 2020 年三季报点评: Q3 业 绩强劲,电动车龙头的全面开花 2020-10-30 比亚迪( 002594) 10 月销量点评:高端车继续 增长守住市场,智能化发展加速 2020-11-05 比亚迪( 002594) 2020 年 12 月销量点评:与 全球电动化同步加速 2021-01-06 -11% 110% 231% 351% 20/02 20/04 20/06 20/08 20/10 20/12 2020-02-03 2021-01-22 沪深 300 比亚迪 华创证券研究所 公司研究 乘用车 2021 年 01 月 24 日 比亚迪 ( 002594) 深度研究报告 证监会审核华创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批文号:证监许可( 2009) 1210 号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投资 主题 报告亮点 提出当下时点是混动技术发展的黄金时期,自主车企在油耗短板上迎头赶上, 拥抱低碳化转型。比亚迪 DM-i 超级混动问世,提供了低油耗、低成本的混动 解决方案,有望成为公司 销量规模再上台阶的契机 : 超级混动问世,秦 PLUS DM-i、宋 PLUS DM-i 和唐 DM-i 接受预订 , 3 月 正式 交付 ,有望 为比亚迪全年将带来 16.3 万辆的混动汽车销量。预计 2021 年 公司 总销量有望达到 55 万辆 /+28%,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 40 万辆 /+123%。 投资 逻辑 全球电动化浪潮加速,公司电动车 +电池快速增长。 2020 年即使受疫情影响, 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仍然高速增长。由特斯拉引领,新势力及自主品牌跟随的 电动化浪潮正在加速。比亚迪核心业务处于本轮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中: 1) 整车: 高端旗舰车型汉与特斯拉及新势力正面竞争获成功、中低端车型销 量持续恢复、 2021 年开启 DM 4.0 的新品周期:秦 PLUS、宋 PLUS、唐等 DM-i 车型有望大幅提升销量规模,预计整车估值跟随特斯拉及新势力继续抬升; 2) 电池: 2020 年出货量接近宁德时代 30%,刀片电池扩产符合预期,后续 外供有望持续突破,整体产能跟随行业发展进入新一轮扩张, 出货量增长的情 况下, 估值 有望靠近 行业龙头宁德时代; 3) 其他: 比亚迪电子业务进入苹果产业链后有望持续增长,比亚迪半导体分 拆在即,光伏及云轨业务发展稳定。 公司是国内电动车 龙头和动力电池龙二,当前市场风格下偏向趋势投资。 由于 今年电动车供给增多,公司重心在混动市场,我们调整目标 PS 至 3.8 倍,目 标市值约 8 千亿元 。 分部估值角度: 1)整车给予 5 千亿市值(高端车型给予 10 倍 PS); 2)电池给予 1.4 千亿市值(刀片电池 PS 7.0 倍); 3)手机部件 及组装给予 1.1 千亿市值; 4)比亚迪半导体及其他业务约 500 亿估值。 比亚迪 ( 002594) 深度研究报告 证监会审核华创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批文号:证监许可( 2009) 1210 号 3 目 录 一、混动定位:替代燃油,黄金 15 年 . 5 二、技术发展:多电机混联是主流,日系领先 . 7 (一)混动技术原理: . 7 (二)混动技术分类: . 7 (三)主流混动技术发展: . 10 ( 四 )国内主要混动车型: . 13 三、比亚迪 DM 深耕十余年,超级混动平衡性能与经济性 . 14 (一)比亚迪谱系: . 14 (二) DM 发展历史: . 15 (三) DM-i 超级混动: . 16 (四) DM-i 产品:秦 Plus、宋 Plus、唐 DM-i . 18 (五)销量分析: . 22 四、投资建议 . 24 五、风险提示 . 24 比亚迪 ( 002594) 深度研究报告 证监会审核华创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批文号:证监许可( 2009) 1210 号 4 图表目录 图表 1: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 2.0规划目标 . 5 图表 2: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销量及增速预测(万辆, %) . 5 图表 3: 2017-2019 年双积分测算 . 6 图表 4:发动机热效率比例图 . 7 图表 5:串联架构示意图 . 8 图表 6:并联架构示意图 . 8 图表 7:混联架构示意图 . 9 图表 8:混动架构电机摆放位置 . 9 图表 9:丰田混动系统发展历史 . 10 图表 10:本田混动系统发展历史 . 11 图表 11:长城混动系统发展历史 . 12 图表 12:吉利混动系统发展历史 . 12 图表 13:国内主要 PHEV 及 HEV 车型参数及销量 . 13 图表 14:比亚迪车型谱系 . 14 图表 15:比亚迪 DM 技术发展历史 . 15 图表 16: DM-i 超级混动结构图 . 16 图表 17: EHS 电混系统 . 16 图表 18:骁云插混专用 1.5L 高效发动机 . 16 图表 19:专用功率型刀片电池 . 17 图表 20:各工况下的油电使用情况 . 17 图表 21:秦 PLUS DM-i 预售信息 . 18 图表 22:秦家族车型情况 . 18 图表 23:秦 PLUS DM-i 与主流日 系混动车型对比 . 19 图表 24:宋 PLUS DM-i 预售信息 . 20 图表 25:宋家族车型情况 . 20 图表 26:唐 DM-i 预售信息 . 21 图表 27:唐家族车型情况 . 21 图表 28: 2015-2021 年比亚迪分 车型销量情况及预测 . 22 比亚迪 ( 002594) 深度研究报告 证监会审核华创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批文号:证监许可( 2009) 1210 号 5 一、 混 动 定位 :替代燃油,黄金 15 年 汽车低碳化发展,混动技术一定时期内仍是主力。 2020 年 12 月 16 日 -18 日,在中央经 济工作会议中习主席发表重要讲话,内容包括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提出 我国二氧 化碳排放力争 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力争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 的总体发展目标 。 新能源 汽车产业是实现该目标的重要环节,需要汽车低碳化多技术路线并行发展,混动技术在 一定时期内仍是市场主力。 混动汽车地位提高,未来 15 年 快速 替代燃油车。 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 2.0 中,明确指出到 2025 年、 2030 年和 2035 年。 国内 新能源汽车占总销量的 20%、 40%、 50%以上 ; 混动新车占传统能源乘用车的比例达 50%、 75%、 100%以上 ;乘用车新车油 耗分别达到 4.6L/100km、 3.2L/100km、 2.0L/100km( WLTC)。未来 15 年内,混动技术 将以降低油耗为目标快速发展,在燃油汽车中的渗透率将提升至 100%。 技术角度, PHEV 和 HEV 两种形式将成为车企混动技术的主流方向。 图表 1: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 2.0规划目标 类别 2025 年 2030 年 2035 年 乘用车 乘用车 (含新能源 )新车油耗达到 4. 6L/100km(WLTC) 乘用车 (含新能源 )新车油耗达到 3.2L/100km (WLTC) 乘用车 (含新能源 )新车油耗达到 2.0L/100km (WLTC) 商用车 货车油耗较 2019 年降低 8%以上 客车油耗较 2019 年降低 10%以上 货车油耗较 2019 年降低 10%以上 客车油耗较 2019 年降低 15%以上 货车油耗较 2019 年降低 15%以上 客车油耗较 2019 年降低 20%以上 节能汽车 传 统 能 源 乘 用 车 新 车 平 均 油 耗 5.6L/100km (WLTC) 传统能源乘用车新车平均油耗 4.8L/100km (WLTC) 传 统 能 源 乘 用 车 新 车 平 均 油 耗 4L/100km (WLTC) 混动新车占传统能源乘用车的 50%以 上 混动新车占传统能源乘用车的 75%以上 混动新车占传统能源乘用车的 100%以 上 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占总销量 20%左右 新能源汽车占总销量 40%左右 新能源汽车成为主流(占总销量 50%以上) 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达到 10 万辆 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达到 100 万辆左右 智能网联汽车 PA/CA 级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占汽车年 销量的 50%以上, HA 级汽车开始进入 市场, C-V2X 终端新车装备率达 50% PA/CA 级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占汽车年 销量的 70%, HA 级超过 20%, C-V2X 终端新车装配基本普及 各类网联式高度自动驾驶车辆广泛运 行于中国各大地区,中国方案智能网联 汽车与智慧能源、智能交通、智慧城市 深度融合 资料来源: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 2.0、中国汽车工程协会、华创证券 新能源汽车 目标 年均 增长 +34%、 混动汽车 26 倍成长空间 。 假设 2025 年 -2035 年汽车总 销量维持在 3,000 万辆。 根据路线图的规划要求, 2020-2025 年期间,新能源汽车销量年 均增速达 +34%、混动汽车销量年均增速达 +117%。 2020 年 PHEV 和混动销量接近 51 万 辆, 2025 年预计销量约为 1,320 万辆,具备 26 倍的成长空间。 图表 2: 中国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销量及增速预测(万辆, %) 销量(万辆) 2018A 2019A 2020A 2025E 2030E 2035E 汽车总销量(万辆) 2,804 2,574 2,531 3,000 3,000 3,000 新能源汽车销量(万辆) 103 105 137 600 1,200 1,500 其中: BEV(万辆) 77 82 111 480 960 1,200 其中: PHEV 销量(万辆) 26 22 26 120 240 300 比亚迪 ( 002594) 深度研究报告 证监会审核华创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批文号:证监许可( 2009) 1210 号 6 销量(万辆) 2018A 2019A 2020A 2025E 2030E 2035E 混动汽车销量(万辆) 20 20 25 1,200 1,350 1,500 年均复合增速( %) 汽车销量增速( %) -8% -2% 3% 0% 0% 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 %) 1% 31% 34% 15% 5% BEV 增速( %) 7% 35% 34% 15% 5% PHEV 增速( %) -15% 16% 36% 15% 5% 混合动力增速( %) 2% 23% 117% 2% 2% 资料来源: Marklines、华创证券估算 新能源双积分办法稳步推进,引导传统车企向新能源领域转型。 2017 年 9 月,工信部发 布了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 , 2020 年 6 月对该 管理办法进行修订,进一步提高车企燃料消耗量标准,明确 CAFC 积分和 NEV 积分的计 算和使用方法。如果车企产生的 CAFC 积分(燃油积分)无法用 NEV 积分(新能源积分) 完全抵扣,则需要: 1) 提交其本年度乘用车生产或者进口调整计划,使本年度预期产生的正积分能够抵偿其 尚未抵偿的负积分 ; 2) 作为失信乘用车企业进行通报,并录入车辆生产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平台 ; 3) 对其燃料消耗量达不到车型燃料消耗量目标值的新产品,不予列入道路机动车辆生 产企业及产品公告或者不予核发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并可以依照汽车产业发展 政策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等有关规定处罚 。 通过积分可交易、超标处罚的两种方式鼓励车企向低油耗发展。 从 2017-2019 年双积分 的总量变化趋势看, CAFC 燃油积分的下降趋势明显,而经历补贴退坡, 2018-2020 年 NEV 新能源积分并未大幅增长,预计 2020 年开始将产生积分缺口,部分发展缓慢的车 企需要购买积分或受到惩罚。 图表 3: 2017-2019 年双积分测算 积分(万分) 2017 2018 2019 CAFC 正积分 1238 993 607 CAFC 负积分 169 295 457 差值 1069 698 150 NEV 正积分 179 404 383 NEV 负积分 0 0 81 差值 179 404 302 资料来源:工信部公告、 第一电动 车 、 华创证券 ( 2017-2018 年为最终值, 2019 年为公示值) 比亚迪 ( 002594) 深度研究报告 证监会审核华创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批文号:证监许可( 2009) 1210 号 7 二 、 技术发展: 多电机混联是主流,日系领先 (一) 混动技术原理: 混动技术是燃油和电动动力源的耦合技术。 传统的燃油车和纯电动汽车通常能量传递结 构清晰,即从动力到传动再到输出。比如燃油车由燃油机做功,机械能输出;纯电动车 由电机做功,电能输出。而混合动力将两种动力源(燃油发动机、电机)相耦合,通过 串联、并联、混联等方式形成新的能量传递方案。 混动技术的出现提升 能量 使用效率 、降低油耗 。 由于燃油发动机的热效率分布具备明显 的差异,最高热效率 在实际工况中较难满足 , 仅 局限在中低转速和中高负荷区域内。 当 前 主流的燃油发动机燃效在 40%左右, 实际工况中 有 60%的能量 以热能 或机械能 形式 损 耗 。混 动技术的出现,主要缓解了低燃效下能量 损耗 的痛点,在热效率不佳 的工况下 切 换至电力模式,减少热损耗、降低成本和油耗水平。 图表 4:发动机热效率 比例图 资料来源 : 搜狐汽车 ( 二 ) 混动技术分类: 混动技术 通常 按照动力架构和电气化程度进行分类 : 1) 动力架构:串联、并联、串并联(混联); 2) 电气化程度:油电混动( HEV)、插电混动( PHEV) 。 串联混合动力指内燃机和电动机串联工作。 串联架构下 内燃机与电动机没有机械连接, 通过电连接的动力联合形式。串联结构将发动机与车轮解耦,发动机通过发电机发电, 再由电机驱动车轮。 增程式混合动力即属于串联式架构 ,代表车型有理想 ONE。 比亚迪 ( 002594) 深度研究报告 证监会审核华创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批文号:证监许可( 2009) 1210 号 8 图表 5:串联架构示意图 资料来源 : 汽车之家 并联混合动力系统 指 内燃机和电机并联。 并联混动中,内燃机和电机一般是机械耦合。 并联结构下发动机与发电机可同时驱动车轮,实现动力源 间 的补充与配合。 并联架构接 近传统燃油车布局,相当于额外增加一套电驱动系统。早期本田 IMA 即为并联架构。 图表 6:并联架构示意图 资料来源:汽车之家 串并联也称为混联,是串联混动和并联混动的 整合 。 除了保留发动机和电机可以单独驱 动车辆的功能外,发动机和电机之间保持了串联关系,在特定工况下发动机可以驱动发 电机给电机供电,车辆会根据当前行驶状态自动选择最合理的驱动方式。实现并联和串 联切换的关键,就在于发动机 M1 和与 M2 进行机械耦合装置之间的离合器 (如下图所 示) 。离合器断开,就是串联模式;离合器接合, M1 断开,就是并联模式。 丰田 THS、 本田 i-MMD、比亚迪 DM4.0 均是 基于 混联架构 ,适应复杂工况、提升混动性能 。 比亚迪 ( 002594) 深度研究报告 证监会审核华创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批文号:证监许可( 2009) 1210 号 9 图表 7:混联架构示意图 资料来源 : 汽车之家 根据电机摆放位置 的不同 ,混动技术的特点也呈现出较大差异化。 可以将混动架构分为 P0、 P1、 P2、 P2.5、 P3、 P4 等布置方案。 1) P0:位于发动机前段的皮带上 ; 2) P1:位于发动机的曲轴 ; 3) P2:位于发动机与变速箱中间靠近变速箱一侧 ; 4) P2.5:位于变速箱内部 ; 5) P3:位于变速箱后 ; 6) P4:位于另一轴 。 不同的电机摆放位置影响了整体混动性能以及空间布局。早期车企采用单电机的方案较 多,随技术能力的提升,利用多电机方案覆盖更多复杂工况和适配车型成为了主流。 图表 8:混动架构电机摆放位置 资料来源:汽车之家 比亚迪 ( 002594) 深度研究报告 证监会审核华创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批文号:证监许可( 2009) 1210 号 10 ( 三 ) 主流混动技术发展: 丰田混动投入 23 年, 壁垒深厚、小步提升 。 从 1997 年 开始 ,丰田普锐斯共诞生了 4 代 车型,其混动技术也经历了 4 代的升级,实现高性能化、小型轻量化,以及低成本化。 丰田的 THS II 混动系统的核心是行星齿轮组构成的 E-CVT 变速传动机构,系统能根据 不同的工况实现多种动力的匹配。除了低速时依靠电动机驱动,其他时候都是双擎混动 状态。 此外, 丰田独创专利技术 PSD( Power Split Device)动力分配系统,将发动机和 电动机两种动力源保持在最佳工况运转,从而实现更强的动力和更低的油耗。 图表 9:丰田混动系统发展历史 系统 时间 车型 发动机 排量 电机位置 THS-I 1997 年 第一代 Prius( NHW10) 1.5L P110 2000 年 第一代 Prius( NHW11) 1.5L P111 2001 年 Estima 2.4L P210 2003 年 Alphard THS-II 2003 年 第二代 Prius( NHW20) 3.3L P112 2005 年 汉兰达 、 雷克萨斯 RX 450h 2.4L P310 2006 年 凯美瑞 、 第二代 Estima ES 300h 1.8L P311 THS-III 2009 年 第三代 Prius ( ZVW30) 、 Auris、 Noah、 Voxy、Esquire、 雷克萨斯 CT200h 1.8L P410 2011 年 Prius PHV (ZVW35) 1.8L P410 2011 年 Prius ( ZVW40W) P510 2011 年 凯美瑞 、 Rav4、 雷克萨斯 NX300H 2.5L P314 THS-IV 2015 年 第四代 Prius、 卡罗拉双擎 、 雷凌双擎 1.8L P610 2016 年 Prius Prime、 卡罗拉双擎 E+、 雷凌双擎 E+ 1.8L P610 2017 年 第八代凯美瑞 、 亚洲龙 、 雷克萨斯 ES 300h 2.5L P710 资料来源:搜狐汽车、汽车之家、华创证券 1997 年丰田 MC 平台下首款车型第一代 Prius 诞生,也是丰田第一款基于 THS 混动 系统的量产车型。 2000 年,丰田升级版的第一代 Prius 登陆北美市场,也是继本田 Insight 之后,第二 款推广到北美市场的大规模生产混合动力车型。其混动系统在原 1.5L 的发动机上加 入 VVT-i 可变正时气门技术,最大功率也提升至了 53kw。 2001 年,丰田推出了采用 THS 和 CVT 组合而成混合动力系统的中大型汽车 Estima 车型,是丰田在 THS 基础上开发的 THS-C 系统。 2003 年,丰田继续在 MC 平台下推出了第二代 Prius。更具合理化的空气动力学设计 使得第二代 Prius 风阻系数仅为 0.26cd,油耗降低至 2.82L/100km。 2009 年,第三代 Prius 正式发售,混动系统功率进一步提升为 73kw,匹配镍氢电池。 2011 年 , Prius PHV 和 Prius 相继被推出,进一步改善稳定性和效率。 2015 年,第四代 Prius 正式发售,也是基于丰田的 TNGA 平台的第一款车型。一年 之后,丰田发布了 Prius Prime,也是新一代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 比亚迪 ( 002594) 深度研究报告 证监会审核华创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批文号:证监许可( 2009) 1210 号 11 2017 年,丰田第八代凯美瑞上市,将此前串联电机更新成为了平衡油,以此来优化 体积大、摩擦严重的问题,同时也优化了变速箱体积并保持此前的减速效果。 本田并联式起家,电动思路做混动。 2012 年以前,本田的混动系统采用较简单的并联式 结构,应用于中低端车型。 2012 年以后开始采用混联结构,并向高端车型应用。早期 本 田的 i-MMD 系统类似增程式混动,发动机在绝多数情况下不直接输出动力,而是在给电 池充电,只有在高速巡航时才会 提供直接动力。本田 i-MMD 系统 更倾向于 在用电动车的 思路做混动。 图表 10:本田混动系统发展历史 系统 时间 车型 平台 技术结构 电机 IMA 整体式 1999 年 -2012 年 Insight,思域、雅阁、飞度等 9 款车型 中低端车型 1.3L/1.5L 发动机 、 CVT、 P2 盘式电机的并联结构 单电机 i-DCD 2012 年 -至今 飞度、思域和 JAZZ 低端车型 1.5L 发动机 、 7DCT、 P2.5 单电机的并联结构 单电机 I-MMD 2012 年 -至今 雅阁( HEV/PHEV)、 CR-V、 奥德赛、 INSPIRE、艾力绅、 讴歌 CDX 中端车型 2.0L 发动机 、 P1/P3 双电机系统 、动力控制单元的混联结构 双电机 SH-AWD 2012 年 -至今 讴歌 RLX、 MDX、 NSX 高端车型 3.0L/3.5L/3.5T 发动机 、 7DCT/9DCT、 P2.5/P4 电机 、 后轴双电机的混联结构 三电机 资料来源:搜狐汽车、汽车之家、华创证券 从 1999 年到 2012 年之间,本田主要采用 IMA 混合动力体统搭载在 Insight、思域、 雅阁等 9 款车型上。 IMA 混合动力系统采用并联式结构,动力以发动机为主,驱动 电机为辅,整体结构简单。早期的本田混合动力系统采用 P2 电机布局,因此其布置 的灵活性很高。仅需在变速箱前端布置一个电机,并增加一套电池包和电控系统, 即可实现混动车型的升级。 在 2012 年年底,本田一同推出了三款混合动力系统适配于不同定位的车型,分别是 i-DCD、 i-MMD 和 SH-AWD。其中 i-MMD 是本田称之为最适合中国的混动技术。 i-MMD 混合动力系统由循环汽油发动机、双电机系统以及多片离合器组成。发电机 和发动机之间采用转矩耦合方式进行连接 ,可实现混联模式、纯电驱动模式和纯燃 油发动机驱动模式。 2016 年,本田 进一步 开发了 i-MMD 插电式混动系统,提升了锂电池组的容量。 国内燃油车企混动技术起步较晚 ,但追赶速度快 。 长城汽车和吉利汽车以燃油车起家, 早期专注于燃油系统的提升与开发,新能源领域主要集中在纯电车型的研发上。但自 2017 年以来,长城和吉利在混动技术上也开始尝试突破。方案上跨过行业初期较简单的单电 机并联式架构,向双电机、混联等复杂方案靠拢, 2021 年均将投产新一代混动产品。 比亚迪 ( 002594) 深度研究报告 证监会审核华创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批文号:证监许可( 2009) 1210 号 12 长城 汽车: 2018 年推出混动产品,基于 P0+P4 的双电机混联方案; 2020 年推出新一代柠 檬 DHT 混动方案,采用双电机混联拓扑结构。 技术上 形成 了一套混动系统、两套架构和 三种动力总成的模式。柠檬混动的七合一高集成度紧凑设计,可覆盖多种工作模式,旨 在实现多速域、多场景下能耗与性能的平衡。 图表 11:长城混动系统发展历史 系统 时间 车型 技术结构 Pi4 平台 2018 年 WEY P8 P0+P4 混动双轴驱动 、 Pi4 混动架构 2019 年 WEY VV7 P0+P4 柠檬混动 2020 年 哈弗 H6 混动版 1.5L+DHT100 、 1.5T+DHT130 、 1.5T +DHT130+P4 资料来源:盖世汽车、汽车之家、华创证券 吉利汽车: 初期的 GPEC 混动系统其发动机与电动机主要采用并联模式,主要以电驱动 为主。到 2017 年,吉利推出 CHS 混合动力系统,其齿比范围有所提升,动力耦合控制 难度有所降低。 2018 年, P2.5 混合动力的推出,降低了结构的复杂性,较之前的混动系 统,其集成度更高,从而降低了成本且提升了效率和组合灵活性。 图表 12:吉利混动系统发展历史 系统 时间 车型 技术结构 GPEC 2007 年 金刚、英伦 基于单向离合器、镍氢电池组等技术,将电机动力传递给驱动系统 CHS 2017 年 吉利帝豪 EC7-HEV 车型 一台发电机、两台发动机 +一套双排行星齿轮组 +三组离合器 P2.5 2018 年 吉利博瑞 GE PHEV 版 1.5T 三缸发动机 +60kW 电动机+7DCT 双离合变速箱 2020 年 缤越 ePro、嘉际 ePro、博瑞 ePro、星越 ePro 1.5TD 发动机 +高效电机 +7DCT 变速箱 资料来源:搜狐汽车、汽车之家、华创证券 比亚迪 ( 002594) 深度研究报告 证监会审核华创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批文号:证监许可( 2009) 1210 号 13 ( 四 ) 国内主要混动车型: 日系混动 市占率超过 50%,主流价位 介于 15-25 万元。 日系混动车型如卡罗拉、雷凌、 亚洲龙、皓影、 CR-V 等销量排名靠前,在 A 级轿车和 SUV 市场占据较高市场份额。理 想 ONE 以及宝马 5 系插混销量全年 也 超过 2 万辆 ,在 B 级市场份额较高 。 由于混动系 统比纯粹燃油系统所需零部件和技术更多,价格往往高出同级别燃油车 4-5 万元,当下 主流混动车型价格介于 15-25 万元区间。 主流混动车型实测油耗在 百公里 4L,续航较难突破 1000km。 由于工信部 NEDC 的测试 仅有 20 分钟,且工况和速度单一,部分先电后油的混动车型测出的油耗水平较低,表中 所示最低可达 1.3L/100km。 而 根据 车主实测结果 , 在中途 不 充电的情况下主流 混动车型 百公里油耗在 4L以上, 比燃油车的实际油耗低 20%-50%, 综合续航里程较难突破 1000km。 图表 13:国内主要 PHEV 及 HEV 车型参数及销量 车型名称 车企 燃料类型 级别 价格 万元 油耗 L/百公里 加速 S/百公里 纯电续航 KM 带电量 kWh 2020 年 1-11 月 销量 变速箱 花冠 /卡罗拉 丰田 PHEV A 级轿车 17-19 1.3 - 55.0 10.5 50,332 E-CVT 雷凌 丰田 PHEV A 级轿车 17-18 1.3 - 55.0 10.5 47,523 E-CVT 亚洲龙 丰田 HEV B 级轿车 22-27 4.3 - - - 31,072 E-CVT 理想 ONE 理想 增程式 C 级 SUV 33 5.8 6.4-6.5 - 40.5 25,049 固定齿比 皓影 本田 HEV A 级 SUV 17-25 4.9 4.9-5.2 - - 22,635 E-CVT CR-V 本田 HEV A 级 SUV 17-28 5.1 9-9.4 - - 22,596 E-CVT 宝马 5 系 宝马 PHEV C 级轿车 50-54 1.5 6.7 95.0 17.7 21,670 AT 凯美瑞 丰田 HEV B 级轿车 24-28 4.1 - - - 20,720 E-CVT XC60 沃尔沃 PHEV B 级 SUV 53-61 2.1 5.5 50.0 11.6 20,300 AT 威兰达 丰田 HEV A 级 SUV 20-24 4.6 - - - 18,987 E-CVT 唐 DM 比亚迪 PHEV B 级 SUV 24-29 1.8 4.3-5.1 81.0 17.1 17,757 DCT 全新帕萨特 大众 PHEV B 级轿车 24-25 1.4/1.6 7.7-7.8 63.0 13/12.1 15,261 DCT 途观 大众 PHEV B 级 SUV 27-28 1.9 - 55.0 13.0 9,225 DCT 汉 DM 比亚迪 PHEV C 级轿车 22-28 1.4 4.7 81.0 15.2 8,701 DCT 荣威 i6 上汽乘用车 PHEV A 级轿车 15-20 1.5 - 51.0 9.1 7,848 AMT 探岳 大众 PHEV B 级 SUV 25-26 2 8.4 54.0 13.0 6,725 DCT 奥迪 A6 大众 PHEV C 级轿车 51 2.1 6.7 54.0 14.1 6,117 DCT 享域 本田 HEV A 级轿车 10-17 4/4.1 4.9-5 - - 5,815 E-CVT 宋 Pro DM 比亚迪 PHEV A 级 SUV 17-22 1.3-1.4 4.7-6.5 81.0 15.7 5,272 DCT 迈腾 大众 PHEV B 级轿车 25-27 1.8 7.7 56.0 - 4,917 DCT 荣威 RX5 上汽乘用车 PHEV A 级 SUV 16-30 1.6 7.5 52.0 11.1 4,749 AMT 秦 比亚迪 PHEV A 级轿车 13-17 1.4 - 80.0 15.2 4,410 DCT 资料来源: 汽车之家、第一电动 车 网 、 华创证券 比亚迪 ( 002594) 深度研究报告 证监会审核华创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批文号:证监许可( 2009) 1210 号 14 三 、 比亚迪 DM 深耕十余年,超级混动平衡性能与经济性 ( 一 ) 比亚迪 谱系 : 国内新能源领军企业,车型谱系布局完善。 比亚迪是国内 新能源汽车领军企业,旗下产 品主要包括“ e 网”和“王朝网”。“ e 网”生产的纯电乘用车主要面向 ToB 端市场,通 常作为出租车、网约车出现在市面上, 2021 年比亚迪和滴滴合作的定制版网约车比亚迪 D1 将批量交付。“王朝网”主要面向 C 端消费者,产品主要覆盖 A 级、 B 级领域的乘 用车,版本包含燃油、插电混动和纯电。秦、元、宋家族主售区间在 10-20 万元,燃油 版低于 10 万元,是王朝网中低端车型。汉、唐主售区间在 20-30 万元,是高端旗舰车型。 图表 14: 比亚迪车型谱系 资料来源:汽车之家、 Marklines、 华创证券 1) 由于统计口径问题,同家族车型销量存在合并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