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海滩垃圾品牌监测报告.pdf
项目背景垃圾的品牌监测( Brand Audit)率先在中国于 2016 年初次开展, 2016 年 9 月至 2017年 12 月间,在 40 场海滩清洁活动中,志愿者使用上海仁渡海洋公益发展中心独立开发的品牌监测卡记录了海滩垃圾的品牌数据 ,并于 2018年 4月首次发布了海滩垃圾品牌监测报告( 2017)。当时 40场品牌监测活动大部分集中于上海,且数据量有限。 2018年,品牌监测作为监测内容纳入 “守护海岸线 科研监测项目 ”, 在监测海滩垃圾种类数量和质量的同时 , 记录其中可识别的品牌信息 品牌名称和数量 。( 修订版 )I评审专家 (按照姓氏拼音排序 )刘敏 中国海洋大学 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 讲师 社会学博士后刘涛 北京商道纵横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合伙 人上海思盟企业社会责任促进中心 理事毛达 深圳市零废弃环保公益事业发展中心 主任马广文 中国 环境 监测总站 高级工程师 博士马军 北京公众环境研究中心 ( IPE) 主任张晖 联合技术公司亚洲企业责任 总监张建松 新华社 高级记者、 上海分社 首席记者张雯 上海海洋大学 海洋文化与法律学院、 海洋文化研究中心 副教授项目组成员:章唯才 肖 峰 张坚强 李 楠 胡岩蓉 刘永龙 美编:肖峰校对:章唯才 肖峰 张坚强 刘永龙II致谢本报告是上海仁渡海洋公益 发展中心发布的第二份海洋垃圾品牌监测报告,也是将品牌监测纳入守护海岸线项目 常规监测内容后的第一份报告。在报告初稿完成后,听取了评审专家、品牌高管、志愿者的意见,都非常中肯,项目团队得到了很多新的启发。基于团队思考尚不成熟、数据分析处理方法还需优化、尊重报告撰写人知识产权以及时间等因素,报告发布前的最后修订没能吸取所有的合理意见,甚至可能某些意见是非常重要从而能让报告的价值实质提升的,还请评审专家和读者谅解。半年后会将完成发布的 2019 年度报告,将全面吸收这些意见以呈现更加客观、深入的 研究。在失控垃圾的监测 中,将垃圾特定化从而找到源头减量的切入口,是解决失控垃圾问题的基础任务之一,仁渡海洋在过去十多年一直思考和探索着。 2016 年 7 月,在第一次BREAK FREE FROM PLASTIC( BFFP) 运动的全球大会上,与会者纷纷提出了 BRAND AUDIT的 方向,认为这是标识失控垃圾的好路径。 2016 年 8 月,仁渡海洋率先完成了监测方法的开发,于 2016 年 9 月启动品牌监测,于 2018 年 4 月发布了全球第一份品牌监测的报告。品牌信息,是失控垃圾自身的一个客观特征, 是事实真相的一部分, 能够为解决垃圾特定化提供一个可行路径,为源头减量行动提供行动的方向。品牌监测,并不直接表示 仁渡海洋 的环境伦理立场,不直接暗示 仁渡海洋认为 品牌拥有者对失控垃圾承担全部责任,责任的划分,需要更多的事实真相来支撑,目前掌握的信息是不足的。在此,再次感谢所有支持仁渡海洋品牌监测工作的朋友们! 让我们继续携手同行!III目 录前言 (致消费者 ). - 1 -前言 (致企业 ). - 4 -监测结果与讨论 . - 7 -材料与方法 .- 15 -参考文献 .- 22 - 1 -前言 (致消费者 )什么?垃圾也有品牌?我们生活在品牌经济的时代,一个消费行为受品牌主导的时代。一个没有品牌的产品,会被多数人轻易地等同于 “ 低质产品 ” 或 “ 劣质产品 ” 。而一个名声响亮的品牌,则会轻松地抓住消费者的心,即使我们对这个产品并不了解,即使它的售价远远高出平均水平。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当商品变成垃圾后,品牌依然会露在它的表面,并长期清晰可辨。也许,你一不留神就会在海滩上撞见一件你喜爱的品牌的垃圾。如果在超市里,也许你会毫不犹豫地拿起它,那么在海滩上呢?海洋垃圾是个严重的问题吗?是的,尤其是海洋塑料垃圾!2016 年 Ellen McArthur 基金会发布报告新塑料经济 重新思考塑料的未来,指出:如果人类漠视海洋塑料污染,那么到了 2025 年,海洋中塑料与鱼的重量比将是 1:3;如果我们继续袖手旁观,那么到了 2050 年,海洋里塑料垃圾的重量就会和所有鱼的重量旗鼓相当!这不是耸人听闻,因为许多海洋动物正在用它们的生命向我们证明。比如鲸鱼: 2017 年 2 月,一头柯氏喙鲸在挪威屡次扑岸自杀,死后人们在其胃里发现30多个塑料袋。 2018年 11 月,一头抹香鲸在印尼搁浅,胃里被解剖出约 6千克塑料垃圾,包括 115 个塑料杯、 25 个塑料袋等。 2019 年 3 月,另一头抹香鲸在意大利搁浅,研究人员在它的胃里发现了约 22 千克塑料垃圾,包括塑料吸管、一次性餐具、塑料袋等一次性用品。同月,又一头柯氏喙鲸在菲律宾搁浅,体内被发现有超过 40 千克的塑料垃圾,包括 16 个米袋等各式塑料袋 又比如信天翁:信天翁捕食时,会寻觅一种名为二甲基硫醚的化学物质的气味,因为藻类被动物食用受了伤后就会散发这种气味,信天翁借此 寻找 那些海洋中的小型动物,那是它们的猎物。可是塑料垃圾进入了海洋后,会被藻类附生,而一旦上面的藻类被食用了,散发气味了,信天翁就会定位到塑料, 误食的悲剧就这样发生了 1。每年,因误食被黑背信天翁带上中途岛的塑料垃圾重量高达惊人的 4.5吨!每年在中途岛上筑巢产卵的黑背信天翁多达 45 万对 2, 1 对夫妻只下 1 个蛋,即每年有约 45 万只雏鸟诞生,但这些鸟儿中可能有1/4会因父母喂食塑料而夭折 3。海洋塑料不仅仅伤害着动物,它们也给我们人类带来了极大的损失。因为海洋生态系统承载着不计其数的生命,对生 物地球化学循环至关重要,同时为人类社会提供了诸多极- 2 -为宝贵的生态服务,包括供应野生食物、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等,这些服务也是海洋经济的基础。 但海洋的综合生态服务能力已因严重的塑料污染下降了 1-5%, 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每年 0.5-2.5万亿美元,而这一计算还没有考虑渔业、旅游业、航运业和人类健康等所受的影响 4。那么它对渔业、旅游业、航运业这三大海洋产业的影响有多大呢? 据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 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APEC) 的统计 , 仅仅在亚太地区海洋塑料给这三大产业带来的经济 损失就有 13亿美元之多 5。更可怕的是,海洋塑料正通过它无比 强大 的迁移能 力,影响着我们人类的健康。首先,它们被海洋动物误食后会通过食物链迁移,并有可能进入人体。 2018 年奥地利环境署和维也纳医科大学的联合科研团队在化验了 8 个国家的 8 个人的粪便样本后,发现这些受试者无一例外,粪便中存在微塑料(粒径或最长处小于 5 毫米的塑料) 6。微塑料来自哪里?有很大一部分是大件的塑料垃圾碎裂而成的。第二,塑料会被病菌附生,且它们能够随洋流漂行很远的距离,如此一来它们就成了疾病的长途传播者。 英国卫报就曾刊文称:印度的霍乱弧菌能随漂流的海洋塑料进入美国。我们在海滩边见到的一块不起眼的塑料,可能携带着国外的,你没有免疫力的病菌。为什么要在海滩监测垃圾的品牌?海滩是海洋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监测海洋垃圾最 便捷 、 经济 的 区域 。那海滩垃圾是怎么来的?它们曾经几乎都是商品。虽说它们最初是企业的产品,但我们高度参与了它们从商品到垃圾的转换。因此,消费者是海洋垃圾的生产者之一海洋垃圾问题严重,与消费主义浪潮不无关系。因为物资被消费得多,消耗得快,垃圾也就产生得多,产生得快。我们大多数人都已被卷入了这场浪潮,且在一次又一次 “ 剁手 ” 之中无意识地推动了它。而且,我们习惯了享受,享受不计其数一次性用品带来的便利 , 享受 “ 用完即丢 ” 带来的幻觉 干净 。 此现象的背后 , 正是塑料在 “ 无微不至 ” 地服务着我们,支撑着这个急遽消耗资源、快速产生垃圾的 “ 主义 ” 。更有甚者,有些消费主义的追随者,在消费之后,不是把产生的塑料垃圾妥善处理,而是随手一扔,于是塑料得以进入海洋成为变态杀手,品牌也有了机会出现在海边。为此, 我们很有必要了解我们的消费倾向对大海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们购物时 , 选择的往往不是塑料瓶 , 不是软塑料包装 , 也不是泡沫衬垫 往往根本不是这些塑料制品,也不是塑料这种材料,而是在接受塑料被一次性使用的功能的基础上,选择了被它们包纳的物品。那我们是如何判断这些物品就是我们所需、所想的呢?答案常常在于品牌 比起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塑料 , 我们在心理上对品牌其实要 熟悉得多 。因此,品牌监测可以拉近海滩垃圾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帮助大家认识与反思我们的- 3 -消费 行为 习惯 , 对海洋环境造成了怎样的影响。我们可以 什么 ?控制垃圾产生,减少塑料入海,我们通过一些举手之劳就能为海洋环境做出贡献:1. 购物时多重复利用已有塑料袋,或使用 布 袋 等其他可以循环使用的容器 ;2. 出门自带水杯,不购买塑料瓶装饮料 ;3. 拒绝一次性塑料吸管、杯子、餐具 ;4. 使用大罐装的洗漱用品 ;5. 不使用含塑料微珠(即磨砂)的洗护用品 ;6. 使用加墨型 钢笔,减少水笔、圆珠笔、墨囊替换型钢笔的使用(因为笔芯、墨囊是一次性塑料制品) ;7. 选择环境友好型 品牌产品 ;不知你有没有看出来,这些行动背后的原则不外乎 2条:减少购买和使用塑料制品 、物品重复利用。 要 做一个 讲文明、 负责任的消费 者 ,不乱丢垃圾,对垃圾进行 分类投放,尽量把可以回收的进行回收。有时,这要请你不辞辛劳清洗废弃物 。加油哦!- 4 -前言 (致企业 )海滩垃圾的品牌?品牌是什么?品牌是一个标签,一种形象,一股影响力。但这个标签,这种形象,这股影响力并不一定都是正面的。比如,在海滩上时它们就很可能不再讨喜。为什么是 “在海滩上 ”?海滩是观光的场所,但全球很多海滩的景致都已被一种入侵 “ 物种 ” 肆意破坏,让人无法舒心,只得避而远之;海滩是 度假 疗养的胜地,但这一 “ 物种 ” 却是各种病菌的潜在携带者,让人在无意识中就 “ 上了刀山,下了火海 ” ,与 “ 治愈 ” 南辕北辙;海滩也是垂钓者的天堂,但这个无孔不入的 “ 物种 ” 还钻进了不计其数的鱼儿的肚子里,让天堂里有了鲜美的 “ 毒药 ” ;海滩还是科普的基地, 但因此 “ 物种 ” ,现在的孩子很容易被误导,因为他们会以为饮料瓶盖是寄居蟹钟爱的家。是什么入侵了海滩?海洋垃圾!2000 年南非科技与工业研究院和开普敦大学联合发表调查结果:在南非开普半岛, 85%的海滩游客或附近居民认为,如果海滩上每 1 米内有超过 2 件垃圾,他们就不愿意去了 7。无独有偶,大约 9 年后马耳他大学和英国威尔士大学的学者在海滩管理:原则与操作中这样写道:据调查,大量在马耳他、英国、土耳其、美国和西班牙的海滩游客认为垃圾与安全、水质、设施、风景并列,是他们选择是否去一片海滩的最重要的考量因素之一 8。2019 年英国斯特林大学的研究人员们报告:他们在该国所有受调查的海滨浴场( 5 处)的海滩上都发现了生长着致病弧菌或大肠杆菌的塑料颗粒 9,因其传染疾病的风险不容轻视,他们建议有关部门在做海滩安全评估时考虑海洋垃圾带来的健康风险 。海洋垃圾还常常被动物误食 , 成为有机毒物进入食物链的 “ 木马 ” 2013 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的学者们把在海水中浸泡过 3 周的低密度聚乙烯( LDPE,一种塑料)颗粒放入养有青鳉的水缸中,不出意外,鱼食用了塑料, 2 个月后,它们体内的多环芳烃( PAHs)、多氯联苯( PCBs)、多溴联苯醚( PBDEs)浓度比对照组分别高出了 2.4、1.2 和 1.8 倍,同时它们的肝脏出现了糖原耗竭、脂肪空泡、细胞坏死等明显的损伤迹象 10。因为塑料是疏水的有机物,它会吸附海洋中同样疏水的有机污染物。当然,塑料 本身具有一定 的毒性。此外, 有很多动物也住在海洋垃圾里,如加拉帕戈斯群岛上把化纤掺在巢里的雀鸟,再比如 以 瓶盖为家的寄居蟹 ,我们必须要 防止 天真可爱的小孩子 出于爱心, 为了让寄居蟹- 5 -“有家可回”,而在喝完他们喜爱的品牌饮料后, 在海滩上留下瓶盖。这和 企业 品牌 有什么关系?海滩垃圾不是无中生有的,它们大都曾经是你们设计、生产的商品。注意包装的你们一定没有忘记在产品醒目的位置标上 logo 吧。可是,如果它们在游客们的身边一起晒日光浴,有时,人们一扭头,或低头走几步,就能看见这些商标 品牌 ,这是你们期望的吗?有很多海滩垃圾都是挂着 “ 身份证 ” 的,那些 “ 身份不明 ” 的,大都是因为和包装分离了,或者破碎了、变脏了、褪色了,导致无法被 识别。这当然不是期望中的情况,但它们是怎么成为海洋污染者的?海洋垃圾之所以会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 与一种材料有关 塑料 。 根据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在 2016 年发布的报告海洋垃圾:理解、防范和减轻其对海洋与海岸生物多样性的重大负面影响,塑料约占全球所有海洋垃圾的 75%。海洋里有那么多塑料,与这种材料的大规模生产及广泛使用密切相关,被生产消费得多,自然产生的垃圾也多。据统计, 1950 至 2015 年间,全球共生产了 78 亿吨合成树脂和化学纤维(都是塑料),有 63亿吨成为了垃圾 11。让人头疼的是,无论是这种材料的可回收性还是回收产业的发展都不能让人满意。在那 63亿吨垃圾中,只有 9%被回收了, 12%被焚烧, 79%进入了填埋场或自然环境 11。而且,塑料非常耐久,在自然环境中极难降解。于是,海洋成了受害者。据估计 , 全球海洋每年要被迫 “ 吃 ” 下 800万吨 塑料垃圾 。 所以 , 原因之一是 材料 。不过,材料只是个 “ 共犯 ” ,设计也是。一次性塑料制品充斥着我们的生活。餐饮店的一次性塑料杯、塑料吸管和外卖盒,超商里数不胜数的一次性塑料包装和塑料购物袋,乃至塑料棒棉签 、 一次性打火机 、 一次性鞋套 、 一次性雨衣 我们太习惯了 “ 用完即丢 ”的便利,却极少去想 “ 丢 ” 之后它们会去哪里。可是如果不丢呢?它们又能被使用几次呢?它们在被设计时就注定是短命的,甚至是鼓励人们 “ 用完即丢 ” 的。比如零食的包装,上面的锯齿无不张扬地喊着 “ 撕扯我吧!破坏我吧! ” ;一次性塑料杯是那样软,又是那样容易留 下折痕 、 划痕 , 洗刷后它的品相恐怕会让绝大多数人失去使用的欲望 这些都是“ 环境不友好 ” 的产品设计。另外,当餐饮店的顾客轻轻按压一个按钮,就有一次性塑料吸管滚出来 , 这又何尝不是一种 “环境不友好 ”的商业设计 ? 不知是人类对一次性用品强烈过度的 需求催生了这般设计,还是这般设计助长了 “ 用完即丢 ” 的风气,但无论如何它该放缓脚步 , 慢慢回头了 。 所以 , 原因之二是 设计 。在你们决定推出一款新产品时,在你们的产品还是图纸或文案的时,把铃系上的是整个产业,解铃还须系铃人,每一个企业都可以再把这个结松绑 !企业可以做 什么?从 改 变设计 理念 、 寻找替代材料 、 鼓励重复使用切入,你们可以为海洋垃圾问题的改- 6 -善及解决做出超乎想象的贡献。法国开云集团发现奢侈品及纺织业正在被化纤 “入侵 ”, 而化纤造成的环境问题反过来正在制约这两个行业的发展,于是在 2018 年设立了 K Generation Award,激励替代材料、绿色供应链、循环经济等领域的研发初创。美国可口可乐则于今年 6 月开始在日本使用 100%回收塑料制成的饮料瓶,他们还计划全球范围内实现到 2025 年饮料瓶 100%回收,到 2030 年有 50%以上的包装材料是可再生的。在一个联合国项目中,他们正与同济大学合作研发 100%无塑的秸秆饮料瓶。而中国康师傅也在 10年前把 550毫升的塑料瓶的重量从 18 克减到了 15 克。美国德克士于 2016 年在中国发起过循环使用饮料杯的活动,如果在购买饮料时同时购买他们的运动水壶,以后就可以凭借此壶在各门店以折扣价获得饮料。还有星巴克、麦当劳等餐饮公司已开始用纸吸管逐渐替代塑料吸管。中国里仁有机商店从 2017 年起发动供应商减塑,从零食包装由塑料转变为纸质、八宝粥不提供塑料的 “盖勺套装 ”, 到每一件服装从工厂到货架都始终不用 塑料袋保护 他们全心全意地并且成功地引领着一队合作伙伴在减塑的道路上高歌猛进。我们对企业的期待海洋垃圾问题的解决需要一场全球范围的商业变革,从材料选用到设计理念,而这些都需要企业投入巨大的努力,并在短期内放弃一些收益 ,而这不仅仅是企业社会责任 ,同时也是企业可持续的长期发展的保障 。在 17 年 品牌报告的撰写过程中,我们与某榜上前 10 的品牌做了非正式的交流,期望双方能在品牌监测的基础上一起行动 , 但对方提出终止品牌监测才是合作的基础 面对品牌监测,环保圈与商业圈可能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消费者们喜欢怎 样的企业?能提供好的产品?能不断地用创新满足我们的需求?甚至是未曾想到过的,被你们的革新激发而出的需求?这些都是,很多企业一直在用上述方式造福着人类,但在这个充满环境危机的时代,这些都还不够。因为我们看够了 , 也受够了环境污染 这些都是不争的客观事实 。 企业社会责任不应受到冷漠 对待 甚至无视, 环境友好、生态可持续理念对企业来说并非 空洞无物 , 企业应多一份担当,为了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依然能够享受海洋的美丽与富饶, 我们急盼 着 企业能够 引导、携手消费者,用心减塑,减少海洋垃圾污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