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理财行为与安全研究报告.pdf
1目录互联网理财行为与安全研究报告. 2一、互联网理财市场. 3二、互联网理财市场发展趋势. 4(一)投资者画像.4(二)投资者投资状况分析.5(三)投资者投资习性偏好.7(四)投资者风险识别刻画.8(五)投资者市场预期.9(六)小结.9三、互联网理财风险及风险应对策略.1 1四、结语.1 32互联网理财行为与安全研究报告2019年,金融业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在财富管理业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推出的11条对外开放措施中有就有2条直接与财富管理业相关,如允许外资参与设立、投资银行理财子公司以及允许境外资产管理机构与中资银行或保险公司的子公司合资设立由外方控股的理财公司等。再如,中国证监会将取消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外资持股比例的时点提前到2020年,继沪伦通后又推出中日ETF互通,中国银保监会批复外资养老保险公司等。2019年,我国进一步深化落实“资管新规”的分市场细则,如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的推出、银行理财净资本管理办法的出台以及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的通知等。证券公司财富管理转型箭在弦上,相继把经纪业务委员会或经纪业务部升级改造为财富管理委员会或财富管理业务部。此外,进一步优化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范畴,如关于集合资金信托投资的相关法规等;推出基金公司的投资顾问服务,目前仅允许五家基金公司开展试点工作。2019年,国内财富管理市场还有三件事值得关注,第一,P2P基本进入全面清理整顿阶段;第二,独立三方机构相继“踩雷”,遭遇信任危机;第三,上海一中院审理首例遗嘱案,将其认定为遗嘱信托并依信托法进行审理。展望2020年,将有更多问题值得关注。其一,如何提高财富管理机构/业务的资产管理能力?其二,未来的市场竞争格局如何?银行理财子公司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独立三方该何去何从?其三,证券公司的财富管理业务该如何转型?其四,保险公司在财富管理业务中将扮演何种角色?其五,基金公司的投资顾问业务能否再次激活基金市场?其六,完成孕育期的家族信托能否稳健踏入爆发期?其七,如何构建特色的财富管理IT系统?其八,2020年,财富管理或潜在哪些风险?又该如何防范?其九,互联网理财的潜在风险有哪些?有何对冲策略?鉴于此,由腾讯理财通和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联合发布的互联网理财行为与安全研究报告在关注发布互联网理财指数的同时,本年度我们在分析互联网理财市场和行为的基础上剖析互联网理财的潜在风险与应对策略。3一、互联网理财市场以银保监会和证监会下辖金融机构发售的金融产品为基准来说明国内财富管理市场供给层面的发展特点,总体阶段可分为2004年至2010年的起步阶段、2010年至2016年的发展阶段以及2016年以来的规范阶段。2019年国内财富管理市场总体规模有所回落。总体特点是“快速发展”与“结构调整”并存,具体而言(表1):第一,存量规模汇总由2 0 0 7年的6 .5 9万亿飙升到2 0 1 8年的1 3 5 .4万亿,增长了2 0倍,与GDP之比的深化程度也由2 0 0 7年的2 4 .7 9 %飙升到2 0 1 8年的逾1 5 0 %,受资管新规影响,2 0 1 9年财富管理市场的总体规模有所下降;第二,分市场而言,鉴于2 0 1 8年银监会和保监会合并成立银保监会,2 0 1 9年银保监会下辖的各类金融产品规模占市场总量的6 1 .1 3 %,较去年增长了4个百分点,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分市场而言,与过去普涨格局不同,2 0 1 9年则有涨有跌,信托计划、券商资管、基金专户以及期货资管等存量规模继续回落,其他市场的存量规模则有所提升。表1财富管理市场存量规模数据单位:万亿年份银行理财私人银行信托计划券商资管公募基金基金专户期货资管私募基金保险运用汇总GDP深度(%)2 0 0 7 0 .90 .7 1 0 .0 8 2 .2 3 2 .6 7 6 .5 9 2 6 .5 8 2 4 .7 92 0 0 8 1 .4 0 .2 9 1 .2 0 .0 9 2 .5 7 3 .0 5 8 .6 3 1 .4 2 7 .3 92 0 0 9 1 .7 0 .8 2 1 .9 8 0 .1 4 2 .4 5 3 .7 4 1 0 .8 3 3 4 .0 9 3 1 .7 72 0 1 0 2 .8 1 .1 3 .0 4 0 .1 8 2 .4 2 4 .6 1 4 .1 4 4 0 .1 5 3 5 .2 22 0 1 1 4 .6 1 .8 8 4 .8 1 0 .2 8 2 .1 9 5 .5 2 1 9 .2 8 4 7 .3 1 4 0 .7 52 0 1 2 7 .1 2 .6 3 7 .4 7 1 .8 9 2 .8 7 6 .8 5 2 8 .8 1 5 1 .9 4 5 5 .4 72 0 1 3 1 0 .2 3 .6 1 0 .9 1 5 .2 38 .2 8 4 1 .1 9 5 6 .8 8 7 2 .4 22 0 1 4 1 5 4 .6 6 1 3 .9 8 7 .9 5 4 .5 4 0 .0 1 3 2 .1 3 9 .3 5 7 .5 7 6 3 .6 5 9 0 .4 52 0 1 5 2 3 .5 6 .3 2 1 6 .3 1 1 .8 9 8 .4 1 2 .7 3 0 .1 5 .0 7 1 1 .1 8 9 5 .4 9 6 6 .6 7 1 4 3 .22 0 1 6 2 9 .0 5 8 .3 5 2 0 .2 2 1 7 .5 8 9 .1 6 1 6 .8 9 0 .2 9 7 .8 9 1 3 .1 2 1 2 2 .6 7 4 .4 1 1 6 4 .72 0 1 7 2 9 .5 9 .0 5 2 6 .2 5 1 7 .3 7 1 1 .1 4 1 4 .3 8 0 .2 4 1 0 .3 2 1 4 .9 2 1 3 0 8 2 .7 1 1 5 7 .22 0 1 8 3 2 .0 9 .0 5 2 2 .7 1 6 .1 2 1 2 .6 4 1 1 .6 1 0 .1 9 1 2 .7 9 1 8 .3 3 1 3 5 .4 8 8 .0 4 1 5 3 .82 0 1 9 3 2 .0 9 .0 5 2 2 .5 3 1 2 .5 3 1 3 .4 6 1 0 .9 4 0 .1 3 1 3 .3 3 1 5 .7 0 1 2 9 .7 9 0 .1 8 1 4 3 .8注:私人银行的数据截至2 0 1 7年6月末,银行理财数据为2 0 1 8年一季度末,其余数据均为2 0 1 9年二季度末。2 0 1 9年的GDP数据是以2 0 1 9年前两季度的GDP数据为基础进行测算的。资产管理市场深度=汇总的资产管理市场余额/GDP。资料来源:中国银保监会和中国证监会及其下辖的行业协会或官方机构发布的相关报告。延续去年的强互联网金融监管态势,互联网理财市场发展受到一定冲击,典型案例如余额宝规模和P2 P托管规模的大幅下滑等,从我们与腾讯理财通联合编制的互联网理财指数表现也可印证本条结论,如指数由2 0 1 8年的5 2 7点下降到4 4 1点,与2 0 1 8年的降幅相比,2 0 1 9年的降速有所回落,一方面原因在于财富管理市场总体规模有所回落,另一方面在于4腾讯理财通规模逆势持续上升,时序表现详见图1图1互联网理财指数时序图资料来源:腾讯理财通、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财富管理研究中心。二、互联网理财市场发展趋势为对当前互联网理财市场发展趋势进行剖析,腾讯理财通和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财富管理研究中心对社会群众进行了问卷调查。我们先以问卷调查为基础,从投资者画像、投资者投资状况、投资者投资习性偏好、投资者风险识别和投资者市场预期五方面分析当前社会群体的互联网理财投资行为。首先,通过本次调查发现,当下市场互联网理财产品认可度较高,但仍有一定发展空间。通过问卷数据显示,参与者中有6 9 .7 3 %的人有过包括零钱通、余额宝等互联网理财产品的投资经历,表明市场对互联网理财的接受度已相对较高,而仍有3 0 .2 7 %的投资者未有过互联网理财产品投资经历,从动态发展角度看,互联网理财产品仍有开拓空间。进一步,我们对参与过互联网理财产品的投资者进行投资行为分析,以更好了解互联网理财市场趋势,为未来互联网理财市场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意义。(一)投资者画像本次调研对象投资者信息概况主要为,女性相对较多、中青年为主、居住城市经济水平相对发达,学历程度相对较高。具体来看:其一,女性投资者相对男性投资者更有互联网理财倾向。受访者中有5 6 .5 9 %为女性,4 3 .4 1 %为男性。其二,年龄分布上看,此次调查的互联网理财投资对象主要集中在1 9岁到3 0岁之间,此年龄段合计占比5 7 .0 8 %,分别为1 9岁到2 5岁占比2 4 .8 8 %,2 6岁到3 0岁占5比3 2 .2 %。其次为3 1 -3 5岁,占比1 2 .6 8 %。其三,居住地来看,此次调研对象主要集中在北京和上海,两者分别占比4 4 .3 9 %和1 4 .6 3 %,其后为江苏7 .3 2 %,人群所处城市经济水平相对发达。其四,学历程度来看,整体调研对象的学历程度相对较高。其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比3 6 .1 %,本科生占比4 1 .4 6 %,大专生占比1 6 .5 9 %,中专及以下占比5 .8 5 %。其五,婚姻状况方面,是否婚配基本持平。其中未婚人群占比5 1 .7 1 %,已婚已育占比3 6 .5 9 %,已婚未育占比1 1 .7 1 %。(二)投资者投资状况分析在此部分,我们主要通过交叉分析的方式来剖析互联网理财产品投资者当前投资状况,从目的、媒介、配置、方向、收益和期限六维度出发,分析如下:1、目的主要基于财富保值与增值参与互联网理财的目的方面,根据问卷分析,互联网理财的投资者与一般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偏好基本一致,主要目的均为财富的增值与保值,另一条重要的特征就是互联网理财对于流动性管理的重视性,而这也与大部分投资者的投资期限较短相匹配。具体来看,6 0 %的投资者认为投资互联网理财主要是为了财富增值,5 2 .2 %的投资者认为主要为了财富保值,3 6 .5 9 %的投资者主要为了流动性管理,2 9 .2 7 %的投资者认为互联网理财操作方便简单快捷。进一步分析男、女理财的目的,男性基于财富保值和增值的比例分别为5 6 .1 8 %和6 1 .8 0 %,基于操作方便简单快捷的比例为2 5 .8 4 %,而女性基于财富保值和增值的比例分别为4 9 .1 4 %和5 8 .6 2 %,基于操作方便简单快捷的比例为3 1 .9 0 %,我们发现男性相对于女性互联网理财更看重于财富的保值和增值。2、媒介大型互联网理财平台为主问卷数据显示,目前投资者参与互联网理财的方式主要为互联网公司搭建的理财平台,以腾讯旗下平台为例,占调查问卷中理财平台的比例为2 8 .2 9 %,超过了传统金融公司的投资理财平台。具体来看,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四类主要的传统投资理财平台占比分别为2 5 .8 5 %、2 1 .4 6 %、1 7 .5 6 %、1 0 .7 3 %,其余如京东旗下平台占比7 .8 %,百度旗下平台占比1 .9 5 %,P2 P平台占比7 .8 %。在互联网理财平台的选择理由方面,受调查者主要表现为根据门槛、产品收益和品牌来判断是否投资,而对团队专业程度的关注仅为1 0 .7 3 %,甚至低于“朋友或亲戚介绍”的1 4 .1 5 %,表明目前很多互联网理财平台的投资者受限于市场关注度不够等因素,对于投资团队的认识度不深,更多的是基于表象可直接获取的背景,这一点在不同的学历背景下也基本没有差异。具体来看,认为基于“投资门槛符合投资需要”、“产品收益符合投资需要”、“品牌值得信任”6而进行投资的理由占比均在5 0 %以上,朋友或亲戚介绍、团队专业和其他则分别占比1 4 .1 5 %、1 0 .7 3 %和4 .8 8 %。3、配置规模分布较为均匀,其余理财重要补充据问卷数据显示,目前投资者对互联网理财产品配置在“1 0 0 0元及以下”、“1 0 0 1元到3 0 0 0元之间”、“3 0 0 1元到5 0 0 0元之间”、“5 0 0 1元到1 0 0 0 0元之间”、“1 0 0 0 1元到2 0 0 0 0元之间”、“2 0 0 0 1元到3 0 0 0 0元之间”和“3 0 0 0 0元以上”的占比分别为8 .2 9 %、9 .2 7 %、1 0 .7 3 %、1 0 .7 3 %、1 4 .6 3 %、1 0 .7 3 %和3 5 .6 1 %。整体来看,投资者的投资规模分布较为均匀,大部分金额均在3万元以下。图2投资者对互联网理财产品投资规模分布图资料来源:腾讯理财通、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财富管理研究中心。进一步根据各投资者互联网理财占理财总额的比重看其投资动态,我们发现互联网理财产品投资规模占比为“5 %及以下”的为2 2 .4 4 %,“5 %-1 0 %”的为1 1 .2 2 %,“1 0 %-2 0 %”的为1 0 .7 3 %,“2 0 %-3 0 %”的为9 .7 6 %,“3 0 %-5 0 %”的为1 3 .6 6 %,“5 0 %-8 0 %”的为1 4 .6 3 %,“8 0 %以上”的为1 7 .5 6 %。我们可以发现,互联网理财产品目前不是投资者的主要理财配置方向,大部分投资者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理财补充,其在居民理财中的地位仍有待于进一步挖掘。4、方向低风险为主,权益资产也相对较高在投资互联网理财产品的类型选项中,分别有5 4 .1 5 %和5 8 .5 4 %的投资者选择了储蓄类产品和货币市场基金,此类产品相对而言收益较为稳定,整体风险较低。有3 5 .1 2 %的投资者选择了股票型基金,此类产品风险相对较高,表明有较多投资者追求资产的高收益。另外有1 7 .0 7 %的投资者选择了保险类产品,其他产品占比5 .8 5 %。结合投资者收益预期和期限结构来看,选择股票型基金的投资者对互联网理财的收益预期相对较高,期限结构也相对较长,但与平均水平相比,整体差异幅度不大。75、收益一定收益要求问卷数据显示,8 .7 8 %的投资者可接受互联网理财的收益为“0 %-2 %”,1 2 .6 8 %的投资者预期收益范围为“2 .1 %-2 .5 %”,1 9 .0 2 %的投资者预期收益范围为“2 .6 %-3 .0 %”,5 1 .7 1 %的投资者预期收益范围为“3 %以上”,大部分投资者要求互联网理财产品收益相较于目前的货币基金来说有一定压力,以余额宝为例,目前其7日年化收益率为2 .4 2 %左右,不符合大部分投资者的要求。6、期限偏好短周期产品投资互联网理财的期限结构方面,“一周以内”的投资者占比为6 .8 3 %,“8天到3 0天”的投资者占比为1 1 .2 2 %,“3 1天到6 0天”的投资者占比为1 7 .5 6 %,“6 1天到9 0天”的投资者占比为1 3 .1 7 %,“9 1天到1 2 0天”的投资者占比为1 0 .2 4 %,“1 2 1天到1 8 0天”的投资者占比为1 2 .2 0 %,“1 8 0天以上”的投资者占比为2 8 .7 8 %,整体来看,互联网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更偏好于半年以内的产品,对于产品的流动性要求较高。(三)投资者投资习性偏好为分析投资者购买互联网理财方面的习性,我们分购买时间段和平均每天查看平台次数两方面来观察。其一,上午(9点至1 2点)和晚上(1 7点至2 2点)为最重要的互联网理财产品购买时间段。我们发现,9 :0 0到1 2 :0 0之间购买互联网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占比最高,为3 7 .5 6 %,其次为1 7 :0 0 -2 2 :0 0,占比为1 9 .0 2 %,两者合计占比5 6 .5 8 %,可以发现投资者重要的投资时间段为上午与晚上。其余7 :0 0 -9 :0 0、1 2 :0 0 -1 4 :0 0、1 4 :0 0 -1 7 :0 0、2 2 :0 0 -2 4 :0 0以及2 4 :0 0 -7 :0 0的占比分别为6 .8 3 %、1 3 .6 6 %、1 5 .1 2 %、7 .3 2 %和0 .4 9 %。图3投资者购买理财产品时间分布图资料来源:腾讯理财通、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财富管理研究中心。8其二,大部分投资者每天均会查看收益情况。平均一天内均要查看互联网理财平台的投资者占70.24%,其中1到2次的占比最高,为51.22%,其次为3到5次占比13.66%。有29.76%的投资者基本不查看平台。(四)投资者风险识别刻画此部分我们对投资者进行了矩阵风险问题的刻画调查(表2),发现投资者认为互联网理财潜在风险最高较为一致的为信息泄露风险(占比53.17%)和信息不透明风险(占比37.56%);中等风险程度中分布较为均匀,在横向比较中基本处于33.17%-60.49%的区间,相对认可度较高的为收益不及预期或宣传风险(占比60.49%)、政策风险(占比53.66%)和潜在损失较大风险(占比53.66%);而诈骗风险(占比28.29%)和平台跑路风险(占比26.83%)则被大部分投资者认为相对较低。在投资者遇到的互联网风险类型方面,42.93%的投资者没有遇到过任何风险,31.71%的投资者遇到了收益不及预期,20.49%的投资者认为互联网理财产品不透明,20%投资者遇到了夸大收益,其余出现过损失、信息泄露、政策变化、平台跑路、诈骗等事项的占比分别为16.59%、16.59%、12.2%、11.22%和5.37%。在投资者损失方面,大部分投资者没有受过损失或损失相对较小。没有出现过任何损失的投资者占比60.49%,5万及以下的投资者占比30.73%,5万到10万占比4.88%,10万以上金额占比3.90%。而损失10万以上的投资者其出发点有70%的投资者是基于财富增值,60%的投资者主要投资于股票型基金。综合三者来看,此次调研对象中互联网投资者遇到的风险相对较少,投资者主要担忧的是平台的信息泄露、信息不透明以及不当的预期收益宣传。而在损失、被盗、诈骗等事项上相对较少,这主要基于大部分投资者均选择了相对优质的平台。此外,大部分互联网理财产品投资者的损失相对较小,相对损失较多的投资者主要倾向于财富增值,选择了风险相对较高的股票产品类型。表2投资互联网理财的潜在风险及程度题目选项高中低平台跑路风险33.17% 40% 26.83%诈骗风险29.27% 42.44% 28.29%信息泄露风险53.17% 33.17% 13.66%政策风险26.83% 53.66% 19.51%收益不及预期或宣传风险25.37% 60.49% 14.15%9潜在损失较大风险24.39% 53.66% 21.95%信息不透明风险37.56% 46.83% 15.61%资料来源:腾讯理财通、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财富管理研究中心。(五)投资者市场预期投资者对2020年互联网理财市场主要持谨慎乐观状态,其中认为与2019年一样的投资者占比45.85%,看好2020年市场的占比40%,不看好2020年市场的占比为14.15%。(六)小结根据上述调查数据分析,我们总结出当前的互联网理财产品市场相关情况如下:其一,当前投资者参与互联网理财产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财富的保值、增值,兼顾流动性管理,这一点男性投资者比女性投资者更为明显,女性投资者会更多关注投资平台的方便快捷性。投资者对财产保值与增值的认识也有待于完善,在保值与增值的选择上,未有明显的差异性。其二,互联网理财产品市场上存在期限偏好与收益预期之间的矛盾。基于流动性管理诉求,市场投资者更为偏好半年以内的短期限产品。但从增值的角度来看,短期限产品收益率相对较低,这与互联网理财产品投资者较高的预期收益有一定矛盾。其三,在互联网理财平台的选择理由方面,受调查者主要表现为根据门槛、产品收益和品牌来判断是否投资,对于团队的考量相对较少,这一点即使是学历相对较高也未有明显差异性。考虑到一般理财产品的投资收益与团队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因此未来投资者是否会增加此方面的考量有待观察。其四,互联网理财产品的规模大部分都相对较小,这也与之前所述的投资者流动性管理需求相一致,目前投资者更多地将其作为一个理财产品的补充,而非其主要理财配置方向。其五,股票型理财产品与短周期的期限结构的错配。我们对选择股票型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仅有36.11%的投资者倾向于半年以上的期限,这与股票的长期性投资理念有所矛盾。其六,大部分投资者对互联网理财产品收益有一定的要求,相较于目前的货币基金来说,超过了其现在的收益率。其七,投资者有明显的投资偏好时间,上午(9点至12点)和晚上(17点至22点)为最重要的互联网理财产品购买时间段。其八,大部分投资者都会频繁查看收益情况,虽然从理财规模上来说并不是很多,但从关注度来看,投资者较为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