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中国家庭孕育方式研究报告.pptx
2019-2020中国家庭孕育方式研究报告,研究概述前言,洞悉变迁 迎接2020自2009年以来,中国年轻家庭消费领先平台宝宝树开始持续发布中国家庭孕育方式白皮书,时至今日,已成为母婴行业的年度大 事。2019年年终之际,宝宝树重装发布最新2019年度中国家庭孕育方式白皮书,希望帮助从业者洞悉用户变迁,迎接2020年全新的 人口、社会、市场环境。,追溯孕育全生命旅程,回归用户本真需求,洞悉全新观念趋势,在本报告中,我们将聚焦于当前中国 年轻家庭的整体孕育旅程,从备孕、 怀孕到育儿进行持续的追踪分析。,我们将通过分析不同孕育阶段中用户 的行为表现、育儿和消费观念,洞悉 用户最核心的需求痛点。,同时,我们为探析中国年轻家庭结构 和观念的变更,针对时下热门的二胎 话题、全新的消费方式,我们也将进 行分析讨论。,研究对象,研究概述,研究方法:在线问卷调研成功样本量:1,400如无例外说明,本白皮书研究方法、数据来源及样本量均以此为准,1984年以前,11.10%,1985-1989年, 31.60%,1990-1994年, 41.40%,1995年后,15.90%,1984年以前1985-1989年,1990-1994年1995年后,无孩、备孕, 1.20%,无孩、怀孕, 23.00%,1孩、不打算 二胎, 25.50%,1孩、备孕二 胎, 6.50%,1孩、怀孕二 胎, 20.10%,2孩, 23.60%,12.10%,17.90%,21.30%,18.00%,7.60%,一线新一线二线,三线,四线,五线,城市级别分布23.10%,调研对象年龄分布,年龄分布,孕育状态分布,调研对象孕育状态分布,调研对象城市级别分布,核心洞察,研究概述,备孕期 男女搭配 科学备孕,孕早期新手上路 请多忍让,孕中期 内外兼修 赢在起跑线,产后0-6个月“两代育儿”“消费育儿”“塑料育儿”,二胎一场美丽的“意外”,孕晚期不是败家,只是“筑巢反应”,产后7-12个月 撸起袖子赚奶粉钱,男女搭配 科学备孕,备孕期,备孕不单是女性专属,更多老公也一起参与,备孕期,53%,47%,老公 不备孕,老公 备孕,59.2%,57.1%,49.2%,46.8%,45.9%,32.4%,28.8%,戒烟戒酒,健康饮食,调整良好作息,运动健身,孕前体检,补充营养品(如叶酸),远离有害物质,其他1.2%,老公备孕的方式(总体),85前44% vs 95后37%,有近半数的男性也会一同参与备孕,主要通过戒烟酒、健康饮食等方式调理身体其中有3成男性也会提前服用营养品,特别是85前人群,更为注重营养补充,达到44%,备孕方式更加科学,85前“专业派”,95后“科技派”,备孕期,备孕人群大多采用提前服用叶酸等营养品、改善健康生活方式等方式备孕,营造较好身体环境85前人群更相信理性的专业指导或科学证据,比如会进行孕前体检、会使用排卵试纸监测卵子;95后科学备孕也逐渐渗透,会使用辅助产品 进行备孕,比如用app记录经期情况、用app/书籍学习备孕知识等,65,.8%,45.6%,35.3%,34.4%,27.9%,20.0%,16.5%,8.4%,3.5%,3.5%,1.4%,提前服用叶酸等营养品 多运动、饮食健康 孕前全面体检使用排卵试纸监测App/软件记录月经/排卵情况 购买书籍/使用母婴app学习备孕知识去医院,听医生建议 采用“基础体温法”,使用体温计试管婴儿 传统宗教方法如求子庙等其他,曾经或正在使用的备孕方式(总体),54.2%,45.8%,37.5%,16.7%,20.8%,22.9%,6.3%,12.5%,0.0%,2.1%,56.6%,41.7% 49.1%,34.0%,32.1%,43.4%,30.2%,13.2%,3.8%,0.0%,3.8%,1.9%,提前服用叶酸等营养品 多运动、饮食健康 孕前全面体检使用排卵试纸监测App/软件记录月经/排卵情况 购买书籍/使用母婴app学习备孕知识去医院,听医生建议 采用“基础体温法”,使用体温计试管婴儿 传统宗教方法如求子庙等其他,85前vs95后备孕方式对比85前95后,高龄用户需更长备孕周期,高线城市备孕意识稍强,备孕期,整体上,目前约半数用户都会先备孕,备孕时长以1-3个月为主(15.5%);85前用户在备孕1年以上的比例相对更高,可能由于身体原因需 要较长备孕时间以获得更好的孕育环境高线城市的备孕意识稍强,有计划地遵循优生优育原则,40.50%,高线城市,低线城市,高线城市vs低线城市 备孕比例对比48.70%,27.7%,27.5%,6.3%,15.5%10.4%,6.2%,3.7%,2.7%,顺其自然,没准备好但意外怀孕,1,个月以内,13,个月,36,个月,6,个月,1,年,12,年,2,年以上,备孕时长总体,85前9.7%,85前9.0%,新手上路 请多忍让,孕早期,伴随怀孕而来的,不止新生命的惊喜,也有贯穿始终的孕期不适,孕早期,怀孕不易:整个孕期,妈妈始终需要经受睡眠质量不好、腰酸等身体不适的困扰在不同孕育阶段也有特定的不适点:孕早期孕吐、食欲不振;孕中期便秘;孕晚期则出现更多的不舒服,比如腿抽筋、尿频、便秘、背痛等,46.1%43.8%,39.8%,31.3%,27.3%,26.6%,22.7%,21.9%,19.5%,17.2%,腰酸睡眠质量不好孕吐 孕期食欲不好怕冷 便秘,体重增长过快/过多,背痛失眠 尾椎疼痛,孕早期身体不适,57.3%,50.2%,44.1%41.9%,36.1%,30.4%30.4%,25.6%23.3%,22.5%,腰酸睡眠质量不好孕吐 便秘孕期食欲不好背痛 尾椎疼痛,腿部抽筋,怕冷贫血,孕中期身体不适,67.9%,59.0%,49.0%,45.0%,42.2%,40.6%,38.6%,36.9%,31.7%,30.9%,睡眠质量不好腰酸 腿部抽筋,尿频,便秘背痛 孕吐尾椎疼痛贫血 孕期食欲不好,孕晚期身体不适,除了生理变化,孕妈的心理变化也需要更多的关爱,孕早期,怀孕后,特别是孕早期,孕妈们的心情有较大变化,比如会更容易烦躁易怒、更容易焦虑担忧,46.6%,42.5%,43.8%,35.6%,27.4%,30.1%,24.7%,13.7%,17.8%,12.3%,更烦躁易怒,很多焦虑/很多担忧,更依赖亲人,特别是丈夫,更容易紧张,更容易抑郁/烦闷,更容易感动,更容易害怕/恐慌,和孕前基本没变化,更成熟/有责任心,更自信/强大,对比怀孕前,怀孕后发生的心理变化,孕早期为了适应新身份,孕妈生活的各方面都发生了改变,74.0%,46.6%,41.1%,34.2%,11.0%,15.1%,50.9%,41.8%,43.6%,20.0%,23.6%,5.5%,饮食类型/饮食频率等变化,使用产品变化(比如护肤品/彩妆用品/使用频率/品牌 等,衣物外形/衣物材质等变化,出行方式/出行地点/出行频率等变化,和孕前基本没变化,居住环境/居住形式/居住地点等变化,怀孕后,孕妈们的饮食、使用的产品、衣物等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但是怀着二胎的孕妈,由于有过孕育经验,因此相对一胎孕妈对孕期的敏感度不高,甚至有23.6%的二胎孕妈和孕前基本没变化对比怀孕前,怀孕后发生的行为变化一胎怀孕中二胎怀孕中,吃的变化,74%,用的变化 47%,内外兼修 赢在起跑线,孕中期,内修:为了帮助胎儿健康发育,妈妈对自身营养补充非常注重,孕中期,整体上,有7成人群孕期吃过营养补充剂,只有不到10%的人完全不考虑服用营养补充剂妈妈奶粉,作为补充营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孕妈人群中整体认知度较高,并在孕中期使用率最高(49.3%),吃过, 70.5%,没吃过, 但考虑服 用, 21.1%,服用营养补充剂的经历没吃过, 也不考虑 用, 8.4%,孕早期叶酸、钙、维生素、益生菌、鱼肝油,孕中期叶酸、钙、维生素、DHA、铁,孕晚期叶酸、钙、DHA、铁、益生菌,孕期各个阶段主要购买的营养品TOP 5,12.3%,36.7%,51.0%,没听说过,听说过,但没使用过,听说过,也使用过,妈妈奶粉的认知度,41.1%,44.7%,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妈妈奶粉使用比例49.3%,孕中期她们最信任医生的专业指导,但同时也会自行选择更多营养补充方式,在购买营养补充剂的时候,用户最容易受医生的影响而购买但医生指导并非一级指令,即使医生对于营养补充剂的种类、品牌有明确的建议,约7成用户还是会考虑自行购买其他品类或品牌,根据平 时所学的知识,想让宝宝获取更多更全面的营养,医生指导,身边亲友推荐,65%16%9%,网络评价口碑,用户购买营养补充剂最信任的人TOP3,33.7%,40.9%,31.7%,26.9%,17.3%,15.4%,15.9%,2.9%14.4%,1.0%,自行购买其他类别营养剂,自行购买其他品牌营养剂,是否会购买其他非医生推荐的营养品会可能会可能不会不会不清楚/不知道,会,可能会,65.4%,67.8%,孕中期外炼:教育从胎儿期开始抓起,从胎教让宝宝赢在起跑线,39.6%,44.9%,15.4%,胎教作为早期教育的一种逐渐受到重视,近8成的孕妈已经开始或打算开始胎教,孕中期是胎教集中爆发的高峰期目前,孕妈主要使用的胎教方式是播放有律动的声音、讲故事和抚摸互动胎教与否,已经开始胎教了,还没开始,但准备开始胎 教还没开始,也不打算胎教,1.6%,14.6%,6.8%,受精卵形成起,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胎教(计划)开始时间77.1%,播放有律动 的声音,抚摸互动,讲故事、 对话/唱歌,Top3 孕妈主要的胎教方式88%69%68%,孕中期胎教付费作为教育投资,低线城市孕妈潜在消费力更强,有48%的孕妈针对胎教有过相关花费,购买胎教书籍最主流低线城市孕妈在在胎教花费上倾注的更多,在购买胎教课程、胎教仪/设备上展示更好的消费力,TOP3胎教相关的花费,有过胎教相关的花费,84.4%,17.8%,20.0%,65.2%,39.1%,32.6%,购买胎教书籍,购买胎教课程,购买胎教仪(循环播放音乐/节奏),高线城市,低线城市,48%,孕中期对宝宝教育的重视延续至出生后,“早早教”在低线城市中越来越普及,近9成的孕妈也已把早教列入宝宝出生后的必备事项,并且早教开始时间越来越早,呈现“早早教”趋势,特别是低线妈妈对其越发重视她们倾向的早教课侧重逻辑和潜能发展,比如思维逻辑课、游泳课、专注力培养课等,4.5%,21.2%,12.8%,39.7%,3.6%,6.4%12.1%,15.4%20.7%,17.4%,12.2%,34.0%,0-3个月,4-6个月,7-12个月 13-18个月 19-24个月 2岁以上,早教的计划开始时间高线低线,思维逻辑 课,专注力培 养课,游泳课,45%,Top3 计划的早教课程50%48%,88%打算让宝宝进行早教,不是败家,只是“筑巢反应”,孕晚期,孕晚期是孕妈消费的高峰期,妈妈产品先于宝宝产品消费爆发,孕晚期,2.8%,7.7%,22.2%,4.8%,20.8%,32.2%24.7%,42.6%36.0%,6.2%,备孕期,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产后0-6个月,妈妈产品的购买先于宝宝产品,在孕早期就开始或多或少进行消费而宝宝产品大部分在孕中期、孕晚期才得以爆发,产后大多以宝宝产品购买为主妈妈&宝宝产品大量购买期,宝宝产品,妈妈产品,消费决策时,85后更关注品牌、95后更关注口碑,孕晚期,购买母婴产品时,85后妈妈仍然更看重品牌;而随着新生代妈妈的崛起,对品牌的要求逐渐降低,但对口碑的要求逐渐看重考虑品牌时:品牌曝光力度依然很大程度影响着用户对品牌的选择考虑口碑时:亲友/医生推荐最重要,对品牌的关注,对口碑的关注,85后 54%,95后 38%,85后 39%,95后 47%,品牌 销量,品牌 专业 性,品牌关注因素品牌知Top3名度,口碑关注因素亲友/医Top3生推荐,评论/ 讨论数 量,评论/ 讨论 热度,母婴APP是孕妈获取信息的最主要渠道,90/95后妈妈对种草类App偏好度更高,孕晚期,孕妈主要通过母婴APP、购物类APP、母婴公众号获取母婴信息90后比其他人群更偏向在短视频app、种草app上了解产品信息,TOP3母婴产品信息的获取渠道73%47%,40%,母婴app,购物app,母婴类公众号,70%,53%,各年龄段孕妈使用种草类App比例90、95后其他非90、95后,52%,49%,30%,推荐经过对比后的最优品,直接告知产品的所有优点,发现各种好物,孕晚期直播购物逐步渗透孕妈人群,但购买母婴产品时不会冲动消费56%的妈妈经常或偶尔看直播购物,对于直播内容,更愿意看到“优选产品”的过程但她们仍比较理性,在观看直播后会自行搜索对比,再决定是否下单直播时,主要购买的是护肤、女装、彩妆类产品,母婴产品虽然购买较少,但仍可预见未来会有一定增长,倾向的直播内容,经常看, 10.4%,偶尔看, 46.2%,基本不看, 43.4%,是否经常看直播经常看偶尔看基本不看,观看完直播后的行为,77%自己搜索对比,再决定是否下单,直播对产品认知的影响,31%改变了对原有产品的态度,TOP10直播常买的品类,12345678910,“两代育儿、消费育儿、塑料育儿”,产后0-6个月,两代育儿:妈妈自己也是大孩子,育儿需要长辈支持,产后0-6个月,妈妈是宝宝最主要的日常看护人,但更多的妈妈需要外出工作,宝宝需交由爷爷奶奶进行看护;在高线城市里,老人照顾宝宝日常的比例相 对更高分年龄看,95后妈妈全职比例很高,有更多时间亲自照顾宝宝,55%,15%,23%,以我为主,老人/爱人为辅,以老人为主, 我/爱人为辅,完全靠自己一人,日常谁带孩子?,高线城市27%,51.9%,21.7%,5.4%,1.6%,16.3%,3.1%,54.0%,24.9%,2.9%,2.4%,14.2%,1.6%,54.5,25.5%,2.9%,1.9%,13.6%,1.7%,%63.0%,11.6%,2.2%,0.7%,19.6%,2.9%,以我为主,老人/爱人为辅,老人为主,我和爱人为辅,我爱人为主,我和其他人为辅,保姆/阿姨/月嫂为主,我和老人为辅,完全依靠我一个人,其他,85前85后90后95后,消费育儿:妈妈们更加在乎关爱自己,愿意花钱买轻松,产后0-6个月,全国的妈妈都愿意“花钱买轻松”,请月嫂成为产后关爱自己的重要方式,高线妈妈主要诉求是更好的产妇护理和减轻家人负担;而低线妈 妈则更倾向宝宝护理,避免婆媳矛盾,降低产后抑郁的可能性选择月嫂的时间越来越早,特别是高线妈妈,有向孕中期迁移的趋势,认同我愿意“花钱买轻松”,例 如请月嫂、去月子中心等,高线37%,低线35%,72.5%,65.2%,42.0%,为了更好的产妇护理 为了更好的新生儿护理减轻家人负担,高线城市,70.9%67.1%,45.6%,为了更好的新生儿护理 为了更好的产妇护理避免婆媳矛盾/产后抑郁,低线城市,9.60%,40.40%,44.20%,5.80%,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其他时候,高线,低线,请月嫂的原因(高线vs低线),请月嫂的时间(高线vs低线),消费育儿:孩子就是“碎钞机”,妈妈的钱都去哪里了,产后0-6个月,宝宝花销在纸尿裤、婴儿食品、童装上比例最高年轻、低线用户在物质上的花费比例较高,比如童装、宝宝摄影;高龄、高线用户在精神上花费更多,如教育、保险等,20.1%,14.5%,14.5%,13.2%,2.3%0.3%,保险/年付 婴儿车/床/座椅娱乐出行花费(如亲子旅游、游乐场、博亲子照/宝宝照相 洗护用品(包括洗发、沐浴、口腔护理产其他,消费育儿:心甘情愿“花花花”,只为给宝宝更多更好的保护,产后0-6个月,在宝宝0-6个月的时候,营养补充剂就已经不可或缺,特别是鱼肝油、维生素、钙的补充65%的妈妈也愿意为宝宝打付费疫苗;高线用户接受度更高;95后用户对付费疫苗的认知度还相对较低,95%,宝宝0-6个月时,已经/计划给孩子添加营养补充剂,TOP 5 已经/计划添加的营养补充剂,鱼肝油,钙,DHA,维生素,益生菌,65%已经/计划 打付费疫苗,25%不打 付费疫苗,10%不了解 付费疫苗,85前vs95后6%vs17%,高线vs低线70%vs61%,60.0%,51.4%,48.6%,31.4%,28.6%,25.7%,52.8%,43.6%,25.6%,19.2%,23.1%,47.0%,5.7%4.2%,2.9%3.8%,洗碗、擦地等普通家务活溜娃、做游戏等陪伴孩子,喂奶、喂饭、换尿布等生活起居的事,宝宝哄睡宝宝教育、讲绘本、学儿歌等,忙不过来时他偶尔搭把手,其他以上均无,老公参与带娃的方式(宝爸vs宝妈)爸爸认为妈妈认为,塑料育儿:宝爸带娃自认贡献大,宝妈戳穿“塑料育儿”情,产后0-6个月,在育儿过程中,宝爸带娃的参与度越来越高;相对来讲,高线城市的宝爸参与度更高宝爸认为自己给宝宝提供了深度的、高质量的陪伴,但在宝妈看来,爸爸更多的是“在宝妈忙不过来的时候搭把手”,宝爸会参与带孩子吗?,或多或少会参与带娃,92%,高线城市 30%宝爸认为 32%,vs低线城市 25%vs 宝妈认为 27%,宝爸不工作时, 分担一半以上的 带娃工作,28%,撸起袖子赚奶粉钱,产后7-12个月,高线城市职场妈妈比例更高,95后全职妈妈比例超过8成,产后7-12个月,职场妈妈在高线城市里相对更多,全职妈妈在低线城市比例更高相比往年,中国年轻父母全职在家的比例逐渐上升,95后已达82%,全职、不工作,全职、打算找工作,全职妈妈、自由职业/兼职/无固定工作,职场妈妈,准备复工,职场妈妈,已复工,职场妈妈,怀孕中在上班,高线城市低线城市,职场妈妈比例高线46.8%低线 35.4%高线城市vs低线城市妈妈职业分布,30.1%,10.6%,17.9,%,9.4%,12.6%,19.2%,45.5%,13.1%,23.4%,5.4%,2.3%,1,0.4%,全职在家,暂无工作的打算,全职在家,准备重新找工作,全职在家,自由职业/兼职工作/无固定工作,职场达人,正在休产假,准备重返职场,职场达人,已休完产假,已重返职场,职场达人,在怀孕中,仍在上班,妈妈职业分布(总体vs95后),总体95后,妈妈重返职场时普遍忧心忡忡,通过自我提升为复工做准备,产后7-12个月,对于职场妈妈们,复工的担忧是普遍存在的,主要就是怕长时间没有接触工作,对工作有生疏感;并且担心自己无法跟上职场发展的速度(比如专业能力下降)对于这样的担心,形体恢复是回归职场的第一步,毕竟取悦自己最重要;其次是针对工作技能的补充培训学习等,倾向的自我提升准备,复工担忧,岗位,对工作生疏,59%,专业能力下降,46%,没哺乳设施,30%,不受领,导重视,新同事,陌生,不忍 离开 宝宝,家里没 人照管,身材形象,被取代25%,被嘲笑18%,18%,产后7-12个月全职妈妈都有副业梦,渴望实现自我价值、增强经济话语权,职妈妈们有60%都在考虑干副业,特别是低线宝妈的诉求更为强烈,渴望兼顾家庭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价值,并且通过副业提升经济话语权然而由于环境、精力等种种限制,大多还在构思阶段,只有35%付诸了行动,全职妈妈的“副业梦”,60%考虑干副业,兼职、微商、小买卖,35%,65%,已开始行动,尚在构思,全职妈妈找副业:,可同时兼顾家庭实现自己价值增强经济话语权,但低线城市宝妈对副业的诉求相对更高,副业的进展阶段,一场美丽的“意外”,二胎,二胎意外怀孕比例较一胎更高,二胎妈妈30岁+比例高于年轻妈妈,二胎,对比一胎,更多二胎是因为意外怀孕,二宝不是计划内的到来受全面二孩政策影响,较多85前、85后妈妈生育二胎,整体二胎妈妈人群中30岁以上的妈妈高于90后年轻妈妈,7.6%,18.7%,26.6%,38.4%,47.3%,33.5%,18.5%,9.4%,一孩人群,二孩人群,一二孩人群的年龄分布85前85后90后95后,没备孕,意外怀孕,一孩人群,二孩人群,20.7%,30.2%,30岁+57.1%,二胎家庭消费全面升级,老二比老大消费支出更多,二胎,一胎人群,二胎人群,20%,14%,VS 28%,VS20%,换房需求对比,换车需求对比,46%花费更多,32%差不多,22%花费更少,婴童服饰,车/床/座椅,婴童玩具,婴儿食品,医疗保健品,早教,Top3支出减少,Top5支出增多,洗护,保险,相比一孩人群,在有了二胎后,二胎家庭对换大房子的想法相对更强烈;同样的,换个更大更好的车也成了刚需二胎平时的消费支出,相比头胎会更多,特别是在婴儿食品、医疗保健品、早教上比头胎花费更多,说明二胎妈妈们消费升级的同时,越来 越讲究精细化喂养二胎相比一胎消费支出,相比一胎妈妈,二胎妈妈更佛系,消费欲望更滞后,二胎,二胎妈妈人群因为有生育经验,购物时不会过早开始准备,一般是孕晚期才大量购买一胎怀孕大多因为对母婴用品的不了解,在孕早期、孕中期就开始了采购,备孕期,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产后0-6个月,妈妈产品大量购买期(分孕育状态),无孩、怀孕,1孩、怀孕二胎,2孩,备孕期,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产后0-6个月,宝宝产品大量购买期(分孕育状态),无孩、怀孕,1孩、怀孕二胎,2孩,大宝二宝年龄差以2-5岁居多,家长也需关注大宝的“小情绪”,二胎,56,.5%,28.7%,14.8%,有明显变化,积极变化的多无明显变化 有明显变化,消极变化的多,大宝、二宝的年龄差以2-5岁居多,高龄妈妈的二宝年龄差自然会较大,以相差4-5岁甚至相差10岁以上的居多;而年轻妈妈的二宝年龄差较 少,特别是95后二胎妈妈,二宝年龄差以3岁以内为主大部分的大宝二宝都可以和平相处,但如果年龄差在2-3岁,则大宝容易出现消极情绪,相对需要更多关注和交流大宝对于二宝出现的态度,2,岁以内,23,岁,45,岁,67,岁,7,岁以上,有明显变化,积极变化的多,无明显变化,有明显变化,消极变化的多,大宝,二宝,相差2-5岁,相差6岁+,14%56%30%,相差2岁-,85前 72%,95前 35%,洞察总结,结语,孕早期新手上路 请多忍让,伴随怀孕而来的,不止新生命的惊喜,也有贯穿始终的孕期不适除了生理变化,孕妈的心理变化也需要更多的关爱为了适应新身份,孕妈生活的各方面都发生了改变,孕中期内外兼修 赢在起跑线,内修:为了帮助胎儿健康发育,妈妈对自身营养补充非常注重她们最信任医生的专业指导,但同时也会自行选择更多营养补充方式外炼:教育从胎儿期开始抓起,从胎教让宝宝赢在起跑线胎教付费作为教育投资,低线城市孕妈潜在消费力更强对宝宝教育的重视延续至出生后,“早早教”在低线城市中越来越普及,孕晚期不是败家,只是“筑巢反应”,孕晚期是孕妈消费的高峰期,妈妈产品先于宝宝产品消费爆发消费决策时,85后更关注品牌、95后更关注口碑母婴APP是孕妈获取信息的最主要渠道,90/95后妈妈对种草类App偏好度更高直播购物逐步渗透孕妈人群,但购买母婴产品时不会冲动消费,备孕期男女搭配 科学备孕,备孕不单是女性专属,更多老公也一起参与备孕方式更加科学,85前“专业派”,95后“科技派”高龄用户需更长备孕周期,高线城市备孕意识稍强,洞察总结,结语,二胎一场美丽的“意外”,二胎意外怀孕比例较一胎更高,二胎妈妈30岁+比例高于年轻妈妈二胎家庭消费全面升级,老二比老大消费支出更多相比一胎妈妈,二胎妈妈更佛系,消费欲望更滞后大宝二宝年龄差以2-5岁居多,家长也需关注大宝的“小情绪”,产后0-6个月 “两代育儿”“消费育儿”“塑料育儿”,两代育儿:妈妈自己也是大孩子,育儿需要长辈支持消费育儿:妈妈们更加在乎关爱自己,愿意花钱买轻松消费育儿:孩子就是“碎钞机”,妈妈的钱都去哪里了消费育儿:心甘情愿“花花花”,只为给宝宝更多更好的保护塑料育儿:宝爸带娃自认贡献大,宝妈戳穿“塑料育儿”情,产后7-12个月撸起袖子赚奶粉钱,高线城市职场妈妈比例更高,95后全职妈妈比例超过8成妈妈重返职场时普遍忧心忡忡,通过自我提升为复工做准备全职妈妈都有副业梦,渴望实现自我价值、增强经济话语权,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