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全球智慧之都报告.pdf
本报告可通过 联合国 | 公共行政网 网站 进行下载: unpan.un/Regions/unpan-asia-the-pacific 版权所有。 未经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和复旦大学智慧城市研究中 心事先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或任何方式(电子,机械,影印或其他方 式)复制,传播本出版物的任何部分,将其存储在检索系统中或进行传 播。 All rights reserved. No part of this publication may be reproduced, stored in a retrieval system, or transmitted, in any form or by any means, electronic, mechanical, photocopying, or otherwise without the prior permission of the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Shanghai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The second is to emphasize the impact of emerging digital technology on urban governance, including th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agenda of data governance. Therefore, we introduce the indicator of “smart governance”; The third is to strengthen the role of innov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smart cities, especially i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propose that the sustainability of smart cities is inseparable from innovation enabled by digital technology, thereby introducing the smart innovation indicator. The first part of this report is the comprehensive rank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global smart citie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levels: leading, advanced and following. London, New York and Singapore are in the leading position and the star cities in this ranking. They have maintained a leading position in almost every aspect of smart cities and have become role models for other cities around the world. The second part analyses the sub-index rankings. With regard to smart infrastructure, Hong Kong and Singapore rank in the top two. Some cities in Europe and America followed closely behind. Among developing cities, Dubai has a relatively outstanding performance. In terms of smart economy sub-index, New York and London ranked the top two. Beijing and Shanghai have performed well in this field and entered the first camp. The smart service sub-index reflects the smartness of citys citizens livelihood services. Shanghai and Beijing have performed very well, indicating that Chinas major cities are already at the forefront of the world in terms of digital technology applications. Dubai and Singapore ranked second. In terms of smart governance sub-index, London and Seoul rank the top two. They excel in the dimensions of data openness and sustainability. Dubai and Singapore ranked third and fourth respectively. In terms of smart innovation sub-index, traditional world cities such as London, New York, Paris and Tokyo rank top four. They have outstanding performance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 innovation, and have stronger human capital as well. “Smart reputation” reflects the degree of attention in academy of major smart citi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Beijing, Singapore and New York rank in the top three, and their smart city construction is favored by academic circle. 3 前 言 2008 年 “智慧地球 ”理念提出后, “智慧城市 ”应运而 生,距今已有 12 个年头。在这个 12 年里,我们的 城市经历了包括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 能、区块链在内的新技术一波又一波的洗礼,也经 历了若干次集中的城市智慧化进程的浪潮。到目前 为主,我们欣喜的看到智慧城市已经从原本的一个 产业畅想和前沿话题,逐渐演变成当今全球范围内, 不论国别、宗教、种族、经济发展水平的各个城市 所共同关注的话题,并且在城市规划和数字经济领 域中起到越来越不可或缺的作用。与此同时,我们 也关注到全球范围内对于智慧城市的批评和质疑, 也逐渐累积到了一 个空前的高度。作为智慧城市领 域的关注者和研究者,我们不禁要去重新审视和追 问,到底什么是智慧城市,什么是智慧应该赋予城 市的真正力量和价值。 为此我们研究了大量的近年城市智慧化的案例和 全球几乎所有主流的智慧城市评价体系及排名结 果,同时也研读了来自于政治学、社会学、人类学、 经济学、管理学领域,从理性主义、限制主义、反 思主义等众多角度对于智慧城市的批评研究和报 告。这些观点彼此交叉碰撞,甚至南辕北辙。但从 中我们仍然可以找到一个最大的共识,那便是智慧 城市已经真正的成为了一个以人为核心的、多元素、 多主体、多学科融合的综合 命题。在其背后,显现 的是曾经作为智慧城市提出源头的技术驱动论的 没落。同时在 ICT 技术和基础设施之外,来自于管 理、社会、人文的视角逐渐走向城 市智慧化舞台的 中心。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真正的认识到,智慧城 市并不是单纯的城市信息化,而是一种城市智慧化 的不断演进过程,其最终目标和建设要素应该是彼 此统一的,那便是更多地服务居民、更好地连接产 业、更深地推进创新,以及更大力度地发展人力资 本和更广泛的社会参与。这些无形的要素越来越多 地替代了原本有形要素的中心位置,同时在这些有 形要素的支撑和赋能下,成为城市不断提升自身综 合实力和 满足居民美好生活追求的新支点。 因此,我们非常积极并热忱的参与了本次全球智 慧之都报告的编制工作,同时非常荣幸它能够借 由联合国经济和社会理事会公共行政网的平台,向 全球范围内更多的智慧城市同行者传递我们的观 点和声音。 正如这份报告的副标题所提到的,我们想通过它传 递出我们对智慧城市中人文关怀、科技赋能和可持 续视角的思考。这既符合当前全球智慧城市发展趋 势,同时也符合全球疫情影响政府智慧建设投入的 背景,具有十分应景的现实意义。智慧城市的评价 体系不应该仅仅只有 ICT 智慧基础设施,更还需要 包含智慧治理、智慧经济、智慧服务、和智慧创新。 归根结底,所有的城市智慧化的投入和智慧化进程 首先应该能够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更 多的城市便利、更优的公共服务、使人们更多的能 参与城市管理和公共事务中,以及能够不断提升和 吸引高素质人力资本。其次 ,所有的这些选取指标 和体系应该是对于各国具有普适性的,世界各国的 城市可以不受到政治、社会、文化背景等城市智慧 化无关要素的制约,都在此找到自己合适的、无歧 视的坐标系,使其城市智慧化成果得到科学合理衡 量,也为其未来智慧城市建设发展指出未来方向 。 最终通过这一份报告,能够帮助促进城市更多的关 注智慧体系与城市运行逻辑的相互融合,使智慧城 市建设不仅仅停留在科技追求和科技展示上,而真 正成为城市综合实力不断提升的持续引擎,最终在 全球范围内一同携手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智 慧让城市更精彩”的城市智慧化愿景。 最后,感谢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以及我们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智慧城市研究中心的同事、同学 对于这份报告的贡献。也诚挚的欢迎全球范围内有 志于城市智慧化进程的朋友们,一同研究探讨。 凌 鸿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博导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主任 智慧城市研究中心主任 张 成 洪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博导 智慧城市研究中心副主任 4 1. 总体排名 1.1 概述 2008 年,全球城市人口刚越过 50%这一门槛,标志着世 界进入城市的世纪。到 2018 年,全球城市化率达到 55.3%, 10 年中增加 5 个百分点,世界对于城市的依赖度日益提 升,城市的智慧度担负了一多半人类的福祉。城市,的 确能让生活更好美好。 在数字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世界大多数城市都已大量 投入资源到智慧城市建设之中。然而,由于所秉持的智 慧城市核心理念不同,决定了各自在技术应用方向和实 施效果的差别。一些城市把它作为变革城市治理方式的 机会,另一些则停留在技术层面的局部改造,还有些城 市仅仅是把它作为一个口号。 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浪潮赋予了“智慧城市”更加丰富的内 涵。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工业互联网等信息技 术从根本上改变了企业运营、人民生活、公共管理的方 式,使得“智慧城市”这一概念中“智慧”的一面显得更加鲜 明,更加贴近市民生活。 然而智慧城市并不能简 单地作为一个新一代信息技术在 城市中应用,或者将城市变成一个“全景式”受监控的对 象,毕竟城市是由人组成,而科技需要以人为本。智慧 城市理论和实践界有识之士一再提醒:智慧城市建设不 能陷入 “技术统治论 ”( Technocracy)的泥淖( Hill, 2013)。 迄今为止,各国智慧城市的实践已经有十多年的时间, 从最早的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理念,逐渐转变为侧重以 人为本、关注于可持续等。通过网络搜索引擎搜索“ smart city/cities”这一关键词,可以获得相关高频词汇包括: ICT 基础设施、人民生活质量、可持续、绿色 增长、公众参 与、数字鸿沟等。 总体排名 OV ER ALL RA NK IN G 5 近年来一些文献回顾发现,对于何谓“智慧城市”仍缺乏一个普遍接 受的定义,歧见存在于理论界与实践界的不同视角、技术与社会导 向、名词术语的混淆等诸多方面( Cocchia, 2014; Mora, Deakin & Bolici, 2017; Maek, Ovin, & StarcPeceny, 2019),这表明智慧城 市作为一个学科,仍然处于演化之中,未形成成熟的研究范式。 尽管如此,从现有研究中,我们仍然可以发现不同方面对智慧城市 的理解,存在几个核心的维度: 1 技术维度 : 智慧城市是基于对基础设施(尤其是 ICT)的使 用,以相关方式改善和改变城市的生活和工作。这个维度可以囊括 “数字城市 ”、 “信息城市 ”、 “无线城市 ”、 “泛在城市 ”和 “智能城市 ”等 不同名词术语的内涵。 2 人的维度: 人才、教育、学习和知识是智慧城市的灵魂,是智 慧城市的关键驱动力。这一维度可以与“学习型城市”、“科创城市”和 “知识型城市”等概念相对接。 3 治理的维度: 城市的利益相关方和政府之间的合作、参与对于 设计和实施智慧城市计划非常重要。这一维度与“智能社区”,“可持 续城市”和“绿色城市”的概念密切关联。 4 产业的维度: 城市的兴起源于规模效应的优势,大量人员、各 类企业的聚集使得基础设施、大规模生产的成本分摊成为可能,推 动了经济的繁荣,构成为城市运行的根本。市民需要有体面的工作 以获得收入,城市治理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要的资金需要有税 源。产业及其集群的发展是智慧城市实现最重要的构成部分。 基于这些维度,本课题尝试提出一个全球智慧城市横向可比、持续 发展的指标框架。在此框架下,不同国家、不同文化、制度的城市 可以进行横向比较,从而为读者提供一个全球智慧城市发展前沿的 大视野,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可供借鉴的标杆。 总体排名 OV ER ALL RA NK IN G 6 1.2 现有城市排名理论与实践 现有对全球城市存在多个排行榜,不同研究机构从智慧 度、动感和活力、科持创新、宜居性和可持续性。 IMD 世界竞争力中心 “智慧城市指数 ”( Smart City Index) 基于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 Human Development Index), 将城市分为四组,从结构和技术两个支柱、五项二级指 标(健康与安全、出行、活动、机会和治理)对城市智 慧度进行感知性的评估。这一指标体系进行的是组内比 较,以主观指标为主。 西班牙纳瓦拉大学 IESE 商学院的 “动感城市指数 ”( Cities in Motion Index),使用人力资本、社会团结、经济、治 理、环境、交通出行、城市规划、国际联结度、技术, 共 95 项指标,对 174 座城市进行了排名。这是一个相当 庞大的指标体系,涉及到城市的方方面面。 日本森记念财团提出的“全球影响力城市指 数”( Global Power City Index)关注城市六个方面:经济、科技研发、 文化互动、宜居、环境和通达度,共 70 项指标,对 48 座主要城市进行了排名。这一指数没有直接反映城市在 数字技术方面的发展。 自 2010 年以来,本课题组一直追踪全球智慧城市的研 究和发展 (智慧城市辞典,智慧城市论丛,全球智慧城市 排名 2014, 2015, 2017)。前几期 “全球智慧城市 ”排名主 要关注于三个方面:智慧基础设施、智慧经济和智慧治 理。这一体系相对简洁,在智慧城市发展初期,能够有 效对全球城市的智慧程度进行区分。但一定程度上 ,这 是一个以数字技术为中心的体系,即在数字技术赋能下, 反映城市经济、公共服务和治理方面 等 方面的发展。 总体排名 OV ER ALL RA NK IN G 7 结合时代的变迁,本课题组拟进一步将各大城市推进实践 区分五大类: 1 有关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包括各类数字化战略规划; 2 有关数字产业扶持政策 ,鼓励企业积极运用数字技 术,实现数字化转型; 3 是 智慧城市治理方面的政策 ,包括公共数据开放,公 民数据安全,以及可持续政策; 4 是 数字技术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 ,主要是民生方面 的服务,包括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政策; 5 是 科技创新创业方面的政策 ,即城市在营造良好的创 新创业环境方面所作出的努力。 总体排名 OV ER ALL RA NK IN G 8 很明显,相比最初的智慧城市理念,新一代智慧城市的指 导思想已经发生重要的转变,有必要对原有指标体系作进 一步的丰富,体现在: 1 新型智慧城市要更加突出以人为本 城市是由人群构成的整体,技术应用的目标是为了人的福 祉。因此智慧城市的评估首先要体现出人的主体性和对居 民的服务质量,因此需要增加反映公共服务水平的指标。 2 数字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 其内涵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例如移动电话已经成 3G 升级为 4G、 5G;而大城市的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已经变 得无所不在,可穿戴的智能设备让人们的生活更加智能, 此类指标需要不断更新。 3 数字技术对城市运行和传统产业产生了颠覆性影响 各大城市高度重视数据和数字技术对创新的影响,这取决 于教育、技术研发、创新创业方面的能力,因此需要增加 反映科技创新水平的指标。 总体排名 OV ER ALL RA NK IN G 9 有基于此,本课题组将其归纳为 全球智慧城市建设的“ 5+1” 框架 。智慧城市建设会形成多个基于数字技术的 “产品或服 务 ”:数字公共服务、数字使能的创新能力、数字生活质量、 数字生态环境,最终反映在城市数字品牌和声誉这一指标上。 城市 ICT基础设施提供赋能工具和数字资源 ICT 与科技创新结合, 吸引高素质人才 ICT 产业发展 并赋能各大产业 1.为人们提供体 面的工作就业 2.为人们生活出 行提供便利 3.为人们提供优 质的公共服务 4.让人们参与城 市公共事务 5.推动城市可持 续发展 智慧治理 ICT 产业发展 并赋能市民服务 智慧声誉 全球智慧城市建设的“ 5+1”框架 图 智慧创新 智慧经济 智慧服务 智慧基础设施 总体排名 OV ER ALL RA NK IN G 10 1.3 现有城市排名理论与实践 基于全球智慧城市理论框架,本课题从上述五个方面对 智慧城市进行测量和评估,并进一步分解其三级指标、 权重和数据来源如下图所示。 本课题 理论框架、 评估 维度、 三级指标 及权重图 总体排名 OV ER ALL RA NK IN G 11 1.4 总排名及其分析 本课题组选择全球 20 个城市的数据进行排名,通过数据的无量纲 化,并折算成为百分制之后,得到结果如下表。值得注意的是,这 里的分数仅仅是相对而言,每项指标排名第一,即赋分 100 分。 根据评分,以平均值的正负 1 个标准差为界,将 20 座城市的智慧 度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 96.1 分以上) ,称为 “引领型 ”智慧城市 ,包括前三名: 伦敦、纽约和新加坡。他们在智慧城市的几乎各个方面都保持领先 地位,成为全球其他城市的榜样。 第二层次( 72.9-96.1) , 称为 “先进型 ”智慧城市 ,包括 13 座城市, 在各项指标上保持先进,个别指标上表现突出。 第三层次( 72.9 分以下) , 称为 “追随型 ”智慧城市 ,共有四座城市。 相比于前两组全球智慧城市, 这些城市各项没有特别突出的,处于 追随者的地位。 89.9 87.9 96.4 71.7 72.8 81.3 96.5 87.9 87.9 78.4 85 78.7 83.7 82.5 84.1 71.9 65.1 73.1 70.6 53.8 81.7 89.6 72.3 79.1 79.9 72.6 65 69.5 69.9 58.9 59.7 66.6 60.4 64.9 58.7 56.7 46.8 40 36.5 29.4 77.9 74.7 85.8 96.3 92 77 75.1 65.5 68.8 75 88.8 67.9 68.4 66.1 62.4 78.8 70.2 54.2 39.7 58.4 74.3 68.8 70.4 69 67 65.9 62.5 63.7 63.6 72.9 71.3 62.9 68 69.1 67.5 62.1 62.8 51.7 47.3 46.2 89.4 86.7 79.5 69.1 71.5 82.1 77.5 80.7 75.7 79.7 59.8 82 73.4 66.9 68.3 66.7 48.3 53.1 48.4 39.2 100 98.7 97.9 93.2 92.8 91.7 91.1 88.9 88.5 88.3 88.2 86.6 85.6 84.6 82.5 81.3 70.9 65.9 58.7 54.9 伦敦 纽约 新加坡 上海 北京 巴黎 香港 洛杉矶 芝加哥 首尔 迪拜 东京 悉尼 多伦多 柏林 莫斯科 孟买 布宜诺斯艾利斯 里约热内卢 开罗 智慧基础设施 智慧经济 智慧服务 智慧治理 智慧创新 总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 . . . . . . . . . . . . . . . . . . 领 先 型 先 进 型 追 随 型 总体排名 OV ER ALL RA NK IN G 12 2. 分项 排名 2.1 智慧基础设施 智慧基础设施的蓬勃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相比于前一代信息化基础设施,智 慧基础设施最主要的特征就是突显“智慧”二字。 IBM 公司将其区分为三个方面的组 合:数字、互联和智能。但这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机器设备的智能化。随着人工智能 的复兴,智慧基础设施的能力已经不仅限于此,而是在不同专业领域具有了超越人 类的能力,人机共生将成为未来的常态。 智慧城市建基于智慧基础设施之上,其内容主要包括宽带(固定和移动)、新一代 移动通信业务、计算机及各类智能终端等方面的增长和普及,有时还包括各类应用 程序的数量。本报告将智慧基础设施主要限 定在硬件部分,而将此类应用程序等软 件方面放在各类服务和产业发展方面。 表 2-1 智慧基础设施分项排名 城市 移动 电话 新一代 网络 出口 带宽 数据 中心 智慧 基础设施 分项 排名 香港 100.0 99.0 100.0 87.0 96.5 1 新加坡 90.6 100.0 95.0 100.0 96.4 2 伦敦 86.7 99.3 83.7 90.0 89.9 3 洛杉矶 87.3 99.8 66.9 97.8 87.9 4 纽约 87.3 99.8 66.9 97.8 87.9 4 芝加哥 87.3 99.8 66.9 97.8 87.9 4 迪拜 97.0 99.6 79.1 64.4 85.0 7 柏林 88.1 96.5 55.3 96.4 84.1 8 悉尼 85.6 99.0 58.3 91.7 83.7 9 多伦多 80.7 98.5 59.5 91.1 82.5 10 巴黎 84.6 98.0 55.4 87.5 81.3 11 东京 88.7 99.0 44.6 82.5 78.7 12 首尔 87.5 99.9 58.8 67.3 78.4 13 布宜诺斯艾利斯 89.5 85.0 51.5 66.4 73.1 14 北京 93.4 98.0 46.1 53.8 72.8 15 莫斯科 91.7 62.0 58.6 75.4 71.9 16 上海 89.1 98.0 46.1 53.8 71.7 17 里约热内卢 85.7 83.1 46.6 67.1 70.6 18 孟买 81.0 88.0 45.1 46.1 65.1 19 开罗 84.4 61.0 38.4 31.4 53.8 20 智慧基础设施 SMA RT IN FR AS TRUC TURE 13 由表 2-1 可知 , 香港、新加坡、伦敦、洛杉矶、纽约、芝加哥在智慧基 础设施领域位居领先地位,体现了智慧城市建设的先发优势。迪拜、柏 林、悉尼、多伦多、巴黎、东京、首尔、布宜诺斯艾利斯、北京分别排 在 7-15 位,总体而言其与领先城市相比在出口带宽上具有较为明显的 差距。整体上说,莫斯科、上海、里约热内卢、孟买、开罗在上述四项 智慧基础设施评价指标中相对落后,差距尤其体现在数据中心建设上。 但值得注意的是,此处数据中心建设维度采用 了世界银行所统计国家层 面百万人拥有安全互联网服务器数量作为依据,显然对于中国、印度、 巴西这样的发展中的人口大国而言,在此项指标上有所低估。 移动电话 移动电话是当前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一个基本配置,对于全球智慧 城市来说,多数已经超过 100%,因此,在本项指标上的得分差异并不大。 比较突出的是香港和新加坡。 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 主要是指 4G 的普及率,移动通信是保障数据传输和互联网服务质 量的根本。随着近年来 5G 的发展,这一指标将进行动态更新。各大城 市在 4G 普及方面存在着差异,从新加坡的 100%到开罗的 61%。 出口带宽 与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指标相比,出口带宽主要反映的城市的全 球化连接能力和水平。全球智慧城市在全球连接度方面远高于本国其他 城市,是一国最重要的通信枢纽和互联网数据进出口的主通道。就互联 网数据流动而言,出口带宽指标充分反映城市的数据通信发展水平 。 数据中心 数据是当今最重要的资源。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近些年呈现 出指数增长的态势。由于缺乏城市层面的数据统计,本处使用世界银行 所统计的国家层面的数据作为替代。很显然对于中国、印度这样的 发展 中 人口大国而言,其主要城市在此项指标上有所低估 。 智慧基础设施 SMA RT IN FR AS TRUC TURE 14 香港:卓越数字基础设施 香港作为全球重要的金融中心和贸易枢 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发展水 平都位居世界前列。近年来,香港政府 为了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城市的 运营效率,力求把香港打造成为世界级 的智慧城市,并于 2017 年 12 月公布 香港智慧城市蓝图, 该蓝图以 “拥抱 创科,构建一个世界知名、经济蓬勃及 优质生活的智慧香港 ”为愿景 。要想建设 成为世界一流的智慧城市,就必须有先 进信息基础设施作为支撑,经过多年建 设,香港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成果显著。 香港互联网络发达,是信息及通信科技 枢纽。 香港目前设有十一个电缆系统和 多个连接内地四家电信运营商的陆上电 缆系统 , 并操作十一枚卫星,用以提供 对外通信服务。同时,香港本地有中国 移动香港、香港电讯、和记黄埔及 SmarTone 四家电信运营商上市 ,它们之 间市场竞争激烈。得益于以上便捷的通 讯网络和竞争激烈的电信市场,香港市 民能够享受到价格适宜的互联网络服务。 截止 2020 年 1 月,香港的移动电话普 及率为 283.7%,属全球最高之列;使用 移动数据服务的移动电话用户数目为 2352 万,平均每名用户的移动数据用量 达 2965 百万字节。 除了移动通信网络, 香港的固定宽带网路的覆 盖度及下载速 度也位居世界前列。香港的宽带网络几 近覆盖全港所有商业及住宅楼宇,本港 家庭使用宽带接入的普及程度为 93.6%, 固网宽频平均下载速度为每秒 176.7 兆 比特,属全球最快之列。 香港是国际企业发展数据中心的首选地 点。 香港拥有健全的电讯基础设施、可 靠和相对低廉的电力供应、知识丰富的 专业人才以及政府的支持,这些有利的 因素促使香港成为国际企业发展数据中 心的理想地点。香港政府为了使香港成 为在亚太区内设立数据中心的首选地点, 推出多项促进措施。例如在设置数据中 心的 选址上,政府鼓励使用工业大厦, 将工业大厦改装为数据中心用途,政府 会免收改变土地及建筑物用途的“豁免 书费用”;透过修订地契在工业用地发展 高端数据中心,政府将就数据中心部分 以高端数据中心用途及实际发展密度来 评定补地价。此外,政府还在将军澳预 留三公顷土地,专用于发展高端数据中 心。香港政府在数据中心选址上的政策 措施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数据中心建立的 土地成本,也有利于土地资源的优化利 用。 智慧基础设施 SMA RT IN FR AS TRUC TURE 15 2.2 智慧经济 智慧城市旨在通过智慧系统,应用物联网、云计算、泛在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 模式,建立现实城市的虚拟镜像,通过信息系统的整合,完成对城市交通、能源、医疗, 以及政务中的冗余、不匹配、不连贯的调整,以及创建新的城市运行模式。智慧城市以 信息产业为支撑,信息产业包括信息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这从软硬件两个方面,支持 信息的收集、整理、储存、传递。信息产业的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有 利于各产业提高城市经济的生产率,推动技术密集型产业集群的发展,对城市产业结构 调整意义重大。信息产业的运行和在经济社会中的溢出效应造 就了一个城市的智慧经济。 本节采用了四个指标解读智慧经济,分别是互动设计、软件开发、数字应用和信产能级。 这些指标从信息技术在创意设计中的应用,城市在软件开发方面的发展水平,城市在数 字经济方面的发展活力,以及城市信息服务业的能级水平,综合考察了一个城市的智慧 经济水平,构建了立体化的智慧经济体系。 表 2-2 智慧 经济 排名 城市 互动 设计 软件 开发 数字 应用 信产 能级 智慧 经济 分项 排名 纽约 75.0 99.0 84.6 100.0 89.6 1 伦敦 85.0 100.0 92.0 49.8 81.7 2 北京 100.0 82.0 73.1 64.6 79.9 3 上海 75.0 78.6 70.9 92.0 79.1 4 巴黎 30.0 96.0 100.0 64.4 72.6 5 新加坡 42.5 94.5 84.6 67.6 72.3 6 芝加哥 60.0 94.1 66.3 59.3 69.9 7 洛杉矶 62.5 85.3 82.9 47.4 69.5 8 东京 12.5 87.8 88.0 78.2 66.6 9 香港 25.0 90.2 81.7 63.0 65.0 10 多伦多 45.0 93.3 73.1 48.2 64.9 11 悉尼 42.5 79.1 65.7 54.3 60.4 12 迪拜 62.5 65.0 48.0 63.4 59.7 13 首尔 12.5 75.6 89.1 58.5 58.9 14 柏林 15.0 95.3 76.0 48.6 58.7 15 莫斯科 25.0 72.4 72.6 56.7 56.7 16 孟买 22.5 78.6 21.1 65.0 46.8 17 布宜诺斯艾利斯 12.5 57.8 32.0 57.8 40.0 18 里约热内卢 12.5 55.3 30.3 47.7 36.5 19 开罗 10.0 52.1 20.0 35.4 29.4 20 智慧经济 SMA RT EC ON OM Y 16 由 2-2 表可知, 纽约、伦敦、北京、上海和巴黎分列于前五位 ,与之前的排名相比, 除纽约、伦敦、巴黎三强依旧之外, 中国城市的地位显著提高,体现了中国智慧经 济的整体发展水平已经具有非常强的国际竞争力 。排在其后的新加坡、芝加哥、洛 杉矶、东京、香港、多伦多,也都是将智慧经济作为城市发展核心战略的全球城市, 城市均处于亚太或北美,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在智慧经济时代,这两个地区的引领 地位。悉尼、迪拜、柏林、莫斯科,是各个地区的节点城市,具有与节点能级相对 匹配的智慧经济水平。有些意外的是首尔,由于本评价偏重于应用,所以并未将首 尔强大的信息制造能力纳入考量框架,其区域腹地的不足则制约了首尔成为尖端的 智慧经济城市。孟买虽然在软件开发和信产能级方面表现较好,体现了其作为新兴 智慧经济基地的潜力,但社会经济领域的应用和工作生 活环境的不足制约其在排行 榜中再进一步。布宜诺斯艾利斯、里约、开罗等城市,各个指标均落后于上述城市, 在相当程度上受制于其经济和政治环境的影响。 互动设计 虚拟与实体的互动成为设计业的主要特征,而新型设计业也成为内容产业的 标志性组成部分。我们选取了全球顶级广告设计公司,以及工程和建筑公司在主要 城市的分布,分别代表平面设计与造型设计业的发展水平。 在这方面,北京表现最 为突出,反映了国家文化中心、国家视觉艺术中心的地位 ,另外大型国有工程企业 的集聚,使得其设计能力处于全球城市的最 尖端。接下来表现突出的是伦敦、纽约 和上海,这些城市或是全球广告业的中心,或是顶级建筑设计事务所的汇集地,或 是具有多所溢出效应突出的设计类院校。在信息技术于传统设计方法充分互动的今 天,这些城市成为全球的行业中枢。 软件开发 软件开发能力代表一个城市软件产品的能力和要素市场发育的水平。该指标 综合考察数字内容产业的核心部门 软件开发能力行业的几个关键指标,包括商 业环境、法律环境、市场条件、人才储备、专业化程度、基础设施和连接度、生活 环境。 这一领域表现最为突出的是伦敦、纽约、巴黎、柏林、新加坡、芝加哥、多伦 多和 香港,这些城市在法律环境方面表现稳定,人才市场上储备充足 ,在城市面向 全球的软硬件连接度上,能够提供非常充分的便利。东京、洛杉矶、北京、上海、 孟买等城市,与第一层级的城市差别并不大,或是一直以来即为全球的多媒体中心, 比如东京和洛杉矶;或是近年来新兴的全球软件业中心,软件行业集群能级突出, 比如北京、上海和孟买。 智慧经济 SMA RT EC ON OM Y 17 数字应用 这项指标综合反映出一个城市的 ICT 的应用能力,以及相关人才的 质量和成本。包含 ICT 软件的可获得性、 ICT 专业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可获 得性,风险资本的可获得性;软件研发能力和出口;软件开发能力专业 化;休闲、娱乐部门的规模;专业化程度和追踪记录;信息技术设施;生 活质量和技能可获得性。该指标体现的是为数字经济行业提供的理想的工 作和生活环境。 在这方面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巴黎和伦敦,这两个城市是著 名的大学城, 工程师人数呈规模发展,城市环境能供提供比较好的工作和 生活平衡。接下来是首尔、东京、纽约、新加坡、洛杉矶、香港 ,这些城 市或是将数字经济产业作为经济发展门类的重中之重,比如首尔、东京、 新加坡;或是具有与数字经济密切关联且能级突出的其他行业,比如洛杉 矶的好莱坞,纽约和香港的金融和商务。 信产能级 信息服务业的能级是一个智慧城市的标志性指标,考虑到这一数据 较难获得,且即使有该数据的城市,其内涵也有较大区别,我们选用了全 球主要的信息业咨询公司和信息业运营公司的分布,来表示评估城市信息 服务业的发展水平。 在这方面表现最为突出的是纽约和上海,体现了两个 全球最大的经济体的城市经济枢纽地位。 排名在后面的城市与其差距较 大,能级比较 高的包括东京、新加坡、孟买、北京、巴黎、迪拜、香港, 这些城市或是信息服务业的区域经济中心,或是新兴的信息产业城市集 群,在新的信息社会中行业表现抢眼。 智慧经济 SMA RT EC ON OM Y 18 上海:数字产业新动力 上海在信产能级排名方面的优异表现,不 仅体现了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城市的定位, 也 反 映了上海在构成智慧经济的相关产 业方面的巨大优势,我们列举出上海的几 股行业力量,这些力量共同造就了 上海数 字赋能产业全球新高地的地位 。 第一是围绕半导体、芯片、集成电路的张 江微电子产业集群 ,这是上海在国内和国 际的优势所在,也是我国科技自主的标志 性产业,在国际形势动荡的条件下,是未 来几年行业的主要看点,也会不断推动上 海信息产业能级的提升。 第二是人工智能行业,如今人工智能成为 主要城市和主要 IT 公司竞争的焦点 ,但 除了安防等一些公共领域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