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G基站型RSU白皮书.pdf
1 2 前 言 今年 以来 ,国家 为 推进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 提出了多项举措,其中国家发展改革委 员会 明确将“ 通信网 络基础设施 ” 和“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列为 “新 基建 ” 建设 范畴,助力 5G 网络建设 和 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升级转型。 各 地政府也出台多项政策促进 交通、通信、公安、城市 等 基础 设施的协同、融合, 以 降低 基础设施建设 成本、提高效率, 从而 为 发展新应用、新服务、新生态奠定坚实基础。 随着近年来汽车产业的不断升级优化,通信技术的快速 发展,以及道路智能化的普及,将为智慧交通创造新的发展 环境,形成“聪明的车 +智慧的路 +强大的网”的一体化发展 思路。伴随着 5G 网络的 部署, 为更好 地开展车联网 等 新型 业务 , 中国移动 研究院 制定了 5G 基站型 RSU 白皮书 。 本 白皮书 首先 介绍了 C-V2X 车联网系统 架构 与 RSU 在车联网 领域的 作用 ,然后 分析了 5G 基站型 RSU 在 车联网领域的 优势, 最后对 5G 基站型 RSU 的 系统架构 与功能 进行了 介 绍 , 并探讨 了 5G 基站型 RSU 的 典型 应用场景。 中国移动 研究院 作为 5G 和车联网 产业链的参与者,希 望与 产业各界 共同推进 5G 基站型 RSU 产业的成熟与发展。 3 目 录 1.背景 . 4 2.RSU 在车联网领域的作用 . 5 3.5G 基站型 RSU 的优势 . 7 4.5G 基站型 RSU 的系统架构 . 8 5.5G 基站型 RSU 功能 . 10 6.5G 基站型 RSU 的典型应用场景 . 11 7.结束语和展望 . 14 缩略语列表 . 16 参考文献 . 17 联合编写单位及作者 . 18 4 1.背景 随着车辆智能化的发展以及通信技术的快速演进,车联网从以支持车载信息 服务为主向以支持智能化和网联化为基础的辅助驾驶、自动驾驶和智慧 交通 的应 用发展。在车载信息服务阶段 , 车辆通过蜂窝网络与云端服务器通信,实现娱乐、 车载导航等应用;在辅助驾驶阶段,车辆通过与周围的车辆、路侧交通基础设施、 人、云端服务 通信, 获得周围车辆的状态、路侧的 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等 信息, 辅助提升车辆的安全行驶能力;自动驾驶和智慧交通阶段,将实现车、路 、人、 云 的全方位连接,在进行智能感知信息的共享与交换同时共享部分决策信息,具 备复杂环境感知、智能 决策、协同控制等功能,从而实现最终的全天候无人驾驶 和高度协同的智慧交通。 现阶段,全球车联网界正在重点开展辅助驾驶的产业化推进 及 自动驾驶的技 术研发,并 积极 探索商业模式及典型 应用 。 2019 年 3 月 ,福特表示计划于 2021 年 在中国的车型 优先 搭载 C-V2X 技术 ; 日本内阁 于 2019 年通过道路运输车 辆法修正案 , 并 正在开展为 C-V2X 分配其他频率的可行性研究 。 中国政府高 度重视车联网相关技术和产业发展,自将 加快车联网构建 纳入国家 “ 十三五 ” 规 划以来 , 工信部、交通部、科技部、发改委等多部委联合出台一系列规划,从政 策、 法规 、 技术、标准,测试示范等多个维度支持中国车联网产业发展。 2019 年是中国 5G 元年, 车联网是 5G 的 重要应用领域 , 随着 5G 技术的 发展及应用, 5G 网络与 C-V2X 网络建设将 会 分 三个 阶段 逐步实现融合组网 : 第 一阶段 是混合组网阶段, 5G 网络与 C-V2X PC5 网 络 是独立的两个网络, 2 种 设 备之间 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连接;第二阶段协同组网阶段, 5G 网络与 C-V2X PC5 网络逐步融合, 从 两个设备逐步升级为 1 个 设备, 同时 支持 2 套 网络。 5G 与 C-V2X PC5 网络的融合建设可实现能力协同、成本分摊 、质量 可控、统一管 理 , 有助于加速产业规模化落地 ;第三阶段 融合 组网 阶段 , 只需 1 种 设备 和 1 套 网络,该阶段 还 有待标准的 进一步 制定 。目前 5G 网络与 C-V2X PC5 网络的建 设已进入第二阶段 ,在 该阶段, 只需要 1 种 设备即可同时支持 5G 网络 和 C-V2X 5 PC5 网络 。 图 1 5G+C-V2X 网络 发展 2.RSU 在车联网领域的作用 C-V2X 车联网 系统架构 分为 应用层、 平台 层 、 通信 网络 层 、路侧设备和终端 4 层。 系统架构 如图所示: 图 2 C-V2X 车联网 系统架构 路侧单元 RSU( Road Side Unit) 是部署在路侧的通信网关, 是连接路侧各 类设备、传感器以及车辆, 开展 C-V2X 车联网业务不可缺少的 核心单元。它 汇 集道路智能感知设备 、 智能交通基础设施 以及周边车辆的 信息, 通过有线或无线 的方式 上传至 V2X 平台 , 并可将 周边 交通信息下发至 相关 车辆 。 6 RSU 支持 Uu 和 PC5 并发通信 ; 支持北斗、 GPS 等方式的 定位 与授时; 支 持 合作式智能运输系统 专用短程通信 系列国标,并支持将交通信号机输出 的信息转化为标准的 V2X 协议消息。 RSU 的关系网如下: 图 3 RSU 关系网 RSU 的基本功能 包括业务、管理 和 安全 三 类, 功能框图如下图所示: 图 4 RSU 功能框图 RSU 作为 车联网 万物互联 的关键 设备 , 是 部署在路侧的通信网关 , 目前 主 要部署 在交通 繁忙,基础设施齐全,对车联网 业务 需求更强 的 重点交通路口 。 RSU 有终端和基站两种形态 ,目前 终端形态的 RSU 已 有 成熟商用的设备 ,并 已在多 地实现落地 应用 ;基站形态 的 RSU 还处于刚起步阶段, 因此,需要 联合 基站与 RSU 设备厂商 共同 合作,推动基站 形态 RSU 的发展与成熟。 7 3.5G 基站型 RSU 的 优势 传统 的 Telematics 服务对于网络的通信要求较低,其服务以 现有 网络资源 择优提供 。 5G 的到来,其大带宽、大连接、低时延、高可靠的特性,将 更好的 适应 智慧交通 的应用需求 ,并催生更多丰富的智慧交通行业应用,例如车载 AR/VR、自动驾驶、远程驾驶、绿波通行、交叉路口会车避让等。 5G 网络让终 端用户始终处于联网状态 , C-V2X 实现车车或车路的区域性通信, C-V2X 与 5G 技术相集合,可实现网络的无缝覆盖,从而实现“车 路 云”之间的多维高速 信息传输。 融合 5G 基站与 RSU 功能的 5G 基站型 RSU,可实现与大网的实时 互动,满足上层应用平台对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处理 ; 同时可构建广覆盖与直连 通信协同的融合网络,保障智慧交通业务连续性。 3GPP TR22.886 中 提出 了 增强型 V2X 业务 ,如车 辆 编队 、半自动 /自动 驾 驶 、远程驾驶 等 业务对网络的需求如下: 表 1 车联网业务通信 需求 有效范围 (m) 最大 时延 ( ms) 单次 传输成功 率( %) 传输 速率 ( Mbps) 负载 ( Bytes) 车辆 编队 5-10s* 最 快相对速 度 10-25 90-99.99 50-65 50-1200 Max:6500 半自动 /自 动 驾驶 5-10s* 最 快相对速 度 V2V: 3- 10 V2I: 100 99.99-99.999 50 Max:6500 远程 驾驶 - 20 90-99.999 UL: 25/DL: 1 - 扩展 传感 器 50-1000m 3-100 99.999 25 - 如上所述 , 在 开展车联网 等 新型业务的区域 , 对 5G 网络的上下行 带宽 要求 更高 。在传统 网络部署 的基础上 ,需要 考虑在 开展车联网 等 新型业务的区域, 进 一步 进行网络的增强覆盖 ; 充分借助社会杆塔资源 部署 5G 基站进行 补盲补热 是 8 5G 网络建设 的 未来 趋势 之一。 融合 5G 基站与 RSU 功能的 5G 基站型 RSU, 一方面, 可实现 5G 网络的增强覆盖 , 满足车联网等新型业务对上下行带宽的需 求 ; 另一方面, PC5 接口 可实现 对部分依赖 Uu 传输 的 车联网数据的分流 , 将 原 有 的单播 改为 PC5 广播,减少 5G 网络资源的 占用 。 另外 , 5G 基站型 RSU 可 实现 基站 与 RSU 的共同部署, 解决 城市现网密集 区域或交通繁忙的道路 路口 等 区域站址选址 困难的 问题 。 5G 基站型 RSU 一方面使得 RSU 的部署 可 共享 5G 基站的 传输 、供电 、 通 信线缆等基础设施,降低 回传链路成本,实现 RSU 的快速 部署 ,另一方面为 车 联网业务 低时延 、 大带宽 、高可靠 通信 需求的重要保障。 5G 基站型 RSU 可以提 供基于 5G Uu 信息 娱乐服务类业务和全局交通效率类业务, 同时 可以提供基于 V2X 安全出行类业务和 局部 交通效率类业务, 以及 满足 车辆编队、 远程驾驶及自 动 驾驶 类 等 业务 的低时延 和大带宽 需求 。 4.5G 基站型 RSU 的系统架构 5G 基站型 RSU 形态有两种,分别是 一体化和分布式两种形态。 两种形态 的 系统 架构 分别 如下: 1、 一体化 形态 的 5G 基站型 RSU 一体化形态 的 5G 基站型 RSU 是将 RSU 功能 集成在 一体化 基站内 ,如下图 所示 。 图 5 一体化 5G 基站型 RSU 系统 框架 9 一体化形态的 5G 基站型 RSU 具有以下 特点: ( 1) 采用一体化设计 ,集成度 高,方便部署安装。 ( 2) 基站 的处理单元集成 C-ITS 协议栈 , PC5 和 5G 共用 基站的 处理能 力 。 ( 3) PC5 数据和 5G-NR 数据 与 处理单元之间的传输各自 独立。 2、分布式形态 的 5G 基站型 RSU 分布式形态 的 5G 基站型 RSU 是 将 RSU 的 PC5 射频 与 天线 集成 在 AAU 内, PC5 与 5G 共用 BBU 的处理能力。多个 AAU 共用一个 BBU。 图 6 AAU 与 BBU 组成架构 图 7 分布式 5G 基站型 RSU 的 AAU 系统 框架 图 8 分布式 5G 基站型 RSU 的 BBU 系统 框架 分布式形态 的 5G 基站型 RSU 具有 以下优点: ( 1)多个 AAU 共用一个 BBU,成本更优。 10 ( 2) BBU 处理单元集成 C-ITS 协议栈 , PC5 与 5G 共用 BBU 处理能力。 以上 方案 前期 已与 多个 基站和 RSU设备厂商进行了技术可行性分析 的 调研 , 两种技术方案均具备 技术可行性 。 5.5G 基站型 RSU 功能 5G 基站型 RSU 融合 了 5G 网络 通信 能力和 RSU 的功能, 可实现 5G NR 与 PC5 数据的互联互通 ; 可 有效地支撑 车联网中 需要 大数据回传和 单位 时间内 大量 重复 数据下发 的 应用 场景的 通信 需求 ; 可实现与大网的实时互动,满足上层 应用平台对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处理 ; 同时可构建广覆盖与直连通信协同的融合 网络,保障智慧交通业务连续性。 图 9 5G 基站型 RSU 的数据流 1、 5G 基站功能 可 提供 5G 网络 的 增强 覆盖 与 5G NR 数据传输 , 满足车联网等新型业务对 上下行带宽的需求 ; 可 为 仅 支持 5G 通信的行人 、非机动车 、车载 等 终端, 提供 蜂窝 网络通信, 通过 Uu 获取 V2X 消息 ;可实现 RSU 汇集 的 道路智能感知设备 、 智能交通基础设施 以及周边车辆的 信息, 通过 公网 上传至 V2X 平台 。 11 2、 PC5 通信 功能 提供 PC5 网络覆盖, 通过 PC5 广播收集汇聚 的 平台、 道路 、车辆等信息, 为范围内的车辆 、行人 等提 供 V2X 消息 ; 可实现 对部分依赖 Uu 传输 的 车联网 数据的分流 , 将 原有 的单播 改为 PC5 广播,减少 5G 网络资源的 占用 。 同时 , PC5 也可监听 范围内的 广播 的 V2X 消息 , 实现路侧、车辆等信息的 收集 与汇聚。 3、 5G NR 与 PC5 数据互联互 通 5G 基站型 RSU 通过 在 本地 部署应用或 借助 在传输 层 部署边缘计算节点的 方式, 可以实现 5G NR 与 PC5 数据的互联互通, V2X 数据 无需传输到 V2X 平 台,即可 实现 数据 的互联互通 ,有助于 V2X 平台 业务下沉,降低 V2X 消息传输 时延。 通过与 基站和 RSU 设备厂商技术分析与 评估 ,基站 现有 的处理能力 完全 可 以承载 V2X 业务的应用处理 , 因此 5G 基站型 RSU 可完全实现 5G 基站 与 RSU 功能的融合,同时支持 5G NR 与 PC5 数据的互联互通。 5G 基站型 RSU 可 提供基于 5G Uu 信息娱乐服务类业务和全局交通效率类 业务,同时可以提供基于 V2X 安全出行类业务和局部交通效率类业务 ; 可满足 车联网业务的带宽需求,同时提供低时延、大带宽、高可靠的通信环境 ;可满足 5G 网络 和 C-V2X PC5 网络 协同 组网 建设阶段的 1 种 设备 同时 支持两种网络的 需求,可实现能力协同、成本分摊 、质量 可控、统一管理 , 有助于加速产业规模 化落地 。 5G 基站型 RSU 可实现 5G 基站与 RSU 的共站址部署 和 统一部署运维 , 可 共享传输、供电、通信线缆等基础设施,有利于资源节约共享,有效降低基站和 RSU 的部署成本,推动基站和 RSU 的快速覆盖。 6.5G 基站型 RSU 的 典型 应用场景 5G 基站型 RSU 为 低时延、大带宽、高可靠的 通信 环境提供保障,不仅可 为 基于 5G NR 的信息 娱乐服务类业务和全局交通效率类业务 提供 网络支撑, 还可 12 为基于 V2X 安全出行类业务和 局部 交通效率类 的 业务 提供 网络支撑 。 5G 基站型 RSU 是 车联网业务 低时延 、 大带宽 、高可靠 通信 需求的重要保障 , 适用于 有大数 据回传和 单位 时间内大量 重复 数据下发的 车联网 应用 场景 。 这里 仅 列举 车辆编队 和高精度地图收集 Architecture description,3GPPS. 83GPP TS 38.104 NR; Base Station (BS) radio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3GPPS. 93GPP TS 38.101 NR; User Equipment (UE) radio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3GPPS. 联合编写单位及作者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刘玮 张燕燕 马少飞 李凤 董耘天 关旭迎 付吉祥 深圳市共进电子股份公司 陈波 刘兴立 姜浩 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 杨松 蒋文杰 谢星伟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张慧 汪竞飞 陈 琳 高通无线通信技术(中国)有限公司 李 俨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缪军海 陈亮 崔宗芳 欧阳轶 大唐高鸿数据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房家奕 胡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