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铝塑膜行业概览.pdf
1 报告编码19RI0431 头豹研究院 | 新能源汽车系列行业概览 400-072-5588 2019 年 中国铝塑膜行业概览 报告摘要 汽车团队 铝塑膜是软包锂电池电芯封装的关键材料,单片电 池组装后用铝塑膜密封形成电池,可以起到保护电 池内部电芯材料的作用。近年来锂电池行业整体发 展迅速, 带动中国铝塑膜市场规模从 2014 年的 17.2 亿元增加到 2018 年的 40.7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24.1%。未来五年,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 软包锂电池在动力领域的市场空间将逐渐扩大,中 国铝塑膜行业市场规模有望保持 21.9%的年复合增 长率继续增长,并于 2023 年达到 109.6 亿元。 热点一:国产替代进程加快 热点二:需求重心由 3C 向动力市场转移 热点三:进军高端产品 国内铝塑膜产品具有较强的性价比优势,已经逐渐打开 了 3C 消费软包电池的市场。 软包电池领军企业 ATL、 珠 光宇等公司已经开始批量应用国产 3C 消费电子类铝塑 膜,同时国内一些电池企业也开始对国产铝塑膜进行测 试和调试。随着技术进步和国内企业布局的加速,中国 铝塑膜行业国产化率将逐渐提高。 在铝塑膜的下游应用领域中,3C 消费电子市场日渐成 熟、增速放缓,而动力电池市场随着新能源行业的逐渐 火爆,需求逐渐增加,软包电池安全性能好、循环寿命 长,更适合动力电池主流的发展方向,可广泛地应用在 动力领域,未来铝塑膜的需求重心将由 3C 消费电子市 场向动力市场转移。 随着铝塑膜需求的日益增加,国内企业也加快了布局铝 塑膜行业的步伐,在实现了中低端铝塑膜产品批量供货 之后,国内企业开始发力进军高端铝塑膜领域。由于动 力电池企业在选择国产铝塑膜替代产品时更为谨慎,测 试器和试用期较长,如果国产高端铝塑膜产品通过认证 并开始供货,则国产铝塑膜行业将实现快速增长。 李乐怡 高级分析师 赵晨 分析师 邮箱:csleadleo 行业走势图 相关热点报告 新能源汽车系列行业概览 2019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电 机行业概览 新能源汽车系列行业概览 2019 年中国锂电池电解液 行业概览 新能源汽车系列行业概览 2019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电 控行业概览 新能源汽车系列深度研究 2020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 BMS 行业深度研究 报告编号19RI0431 目录 1 方法论 . 3 1.1 研究方法 . 3 1.2 名词解释 . 4 2 中国铝塑膜行业市场综述 . 6 2.1 铝塑膜的定义与分类 . 6 2.2 中国铝塑膜行业发展历程 . 8 2.3 中国铝塑膜行业市场规模 . 11 2.4 中国铝塑膜行业的产业链分析 . 12 2.4.1 上游分析 . 12 2.4.2 中游分析 . 14 2.4.3 下游分析 . 15 3 中国铝塑膜行业驱动因素分析 . 17 3.1 行业盈利空间大,进入壁垒降低 . 17 3.2 国产替代需求日渐强烈 . 18 3.3 软包电池发展潜力巨大 . 19 4 中国铝塑膜行业制约因素分析 . 23 4.1 原材料高度依赖进口 . 23 4.2 核心技术积累不足 . 24 5 中国铝塑膜行业政策及监管分析 . 26 5.1 中国铝塑膜行业支持政策分析 . 26 5.2 中国铝塑膜行业监管政策分析 . 27 1 报告编号19RI0431 6 中国铝塑膜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 29 6.1 国产替代进程加快 . 29 6.2 需求重心由 3C 向动力市场转移 . 30 6.3 进军高端产品 . 30 7 中国铝塑膜行业市场竞争格局 . 32 7.1 中国铝塑膜行业竞争现状分析 . 32 7.2 中国铝塑膜行业的参与者 . 33 7.2.1 苏州锂盾储能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 33 7.2.2 江阴苏达汇诚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34 7.2.3 广东安德力新材料有限公司 . 36 2 报告编号19RI0431 图表目录 图 2- 1 铝塑膜分类(根据生产工艺) . 7 图 2- 2 铝塑膜分类(根据厚度) . 7 图 2- 3 铝塑膜分类(根据应用领域) . 8 图 2- 4 中国铝塑膜行业发展历程 . 9 图 2- 5 中国铝塑膜行业市场规模,2014-2023 年预测 . 11 图 2- 6 中国铝塑膜行业产业链 . 12 图 2- 7 铝塑膜原材料成本占比情况 . 13 图 3- 1 软包电池的成本构成 . 17 图 3- 2 中国铝塑膜行业市场需求,2014-2023 年预测 . 19 图 3- 3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2014-2018 年 . 21 图 5- 1 中国铝塑膜行业支持政策,2016-2019 年 . 27 图 5- 2 中国铝塑膜行业监管政策,2018 年 . 28 图 7- 1 中国铝塑膜行业主要竞争者 . 32 图 7- 2 苏州锂盾主要产品 . 34 图 7- 3 苏达汇诚主要产品 . 35 图 7- 4 安德力主要产品 . 36 3 报告编号19RI0431 1 方法论 1.1 研究方法 头豹研究院布局中国市场, 深入研究 10 大行业, 54 个垂直行业的市场变化, 已经积累 了近 50 万行业研究样本,完成近 10,000 多个独立的研究咨询项目。 研究院依托中国活跃的经济环境,从材料、信息科技、新能源等领域着手,研究内 容覆盖整个行业的发展周期,伴随着行业中企业的创立,发展,扩张,到企业走向 上市及上市后的成熟期, 研究院的各行业研究员探索和评估行业中多变的产业模式, 企业的商业模式和运营模式,以专业的视野解读行业的沿革。 研究院融合传统与新型的研究方法, 采用自主研发的算法, 结合行业交叉的大数据, 以多元化的调研方法, 挖掘定量数据背后的逻辑, 分析定性内容背后的观点, 客观 和真实地阐述行业的现状, 前瞻性地预测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研究院的每一份 研究报告中,完整地呈现行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研究院秉承匠心研究, 砥砺前行的宗旨, 从战略的角度分析行业, 从执行的层面阅 读行业,为每一个行业的报告阅读者提供值得品鉴的研究报告。 头豹研究院本次研究于 2019 年 07 月完成。 4 报告编号19RI0431 1.2 名词解释 锂电池:锂离子电池,是一种二次电池(充电电池) ,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 间的移动来工作。 锂电池电解液: 电池中离子传输的载体, 一般由锂盐和有机溶剂组成, 电解液在锂电池 正、负极之间起到传导离子的作用。 锂电池隔膜: 是锂电池中进行电解反应时, 用以分隔正极和负极以防止发生短路的一层 薄膜。同时,薄膜的微孔让电解质离子通过,完成充放电。 流延聚丙烯薄膜:采用流延工艺生产的聚丙烯薄膜,透明度极好,厚度均匀,且纵横向 的性能均匀,一般用做复合薄膜的内层材料。 MPP:一种塑料原料,可提高工程塑料的耐冲击性能,用 MPP 作相容剂,制得的 PP 与其他塑料的共混物冲击强度提高 2-3 倍,可用作抗冲击壳体材料。 软包锂电池: 是聚合物锂电池的另一种名称, 在液态锂电池外套上一层聚合物外壳, 通 常采用铝塑膜包装。 冲压性: 又叫深冲性, 是金属材料的工艺性能之一, 指金属经过冲压变形而不发生裂纹 等缺陷的性能。 新能源汽车: 与常规汽车在车用燃料或者车载动力装置方面采取不同的技术和结构的汽 车。 动力电池: 为交通运输工具例如新能源汽车提供动力来源的一种电源, 较普通电池放电 功率更高。主流分类以铅酸蓄电池、镍氢电池、燃料电池和锂电池为主。 尼龙:聚酰胺俗称尼龙,是世界上出现的第一种合成纤维,可制成长纤或短纤。 铝箔: 一种用金属铝直接压延成薄片的烫印材料, 其烫印效果与纯银箔烫印的效果相似, 又称假银箔。 5 报告编号19RI0431 胶黏剂: 通过界面的黏附和内聚等作用, 能使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制件或材料连接在一起 的天然的或合成的、有机的或无机的一类物质,统称为胶黏剂,又叫黏合剂。 极耳: 锂离子聚合物电池产品的一种原材料, 是从电芯中将正负极引出来的金属导电体, 由胶片和金属带两部分复合而成。 BOPA:双向拉伸尼龙薄膜的英文简称,是生产各种复合包装材料的重要材料,目前是 继 BOPP、BOPET 薄膜之后的第三大包装材料。 可穿戴式智能设备:将多媒体、传感器和无线通信等技术嵌入衣着或其他配件的设备, 可支持手势和眼动操作等多种交互方式,其按照应用功能可分为人体健康运动追踪类、 综合智能终端类和智能手机辅助类等。 3C 电子产品:即计算机、通讯和消费电子产品三类电子产品的简称。 耐折度: 指标准宽度的试样, 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往复折叠至断裂所需的双折叠次数的对 数。 6 报告编号19RI0431 2 中国铝塑膜行业市场综述 2.1 铝塑膜的定义与分类 铝塑膜是软包锂电池电芯封装的关键材料, 单片电池组装后用铝塑膜密封形成电池, 可 以起到保护电池内部电芯材料的作用。铝塑膜由外阻层(ON 层) 、阻透层(AL 层) 、热封 层(CPP 层)通过胶黏剂复合而成,外阻层由尼龙构成,位于最外侧,用来保护铝箔免于划 伤,减少碰撞对电池带来的伤害。阻透层由压铝箔构成,位于中间层,起到防止氧气、水分 侵入的作用。热封层由流延聚丙烯膜组成,位于最内侧,起封口粘接的作用。铝塑膜在阻隔 性、冷冲压成型性、耐穿刺性、化学稳定性和绝缘性方面有严格要求,是锂电池产业链中技 术难度最高的环节,对软包锂电池的质量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铝塑膜常见的分类方式是按照生产工艺的不同进行划分(见图 2-1) ,在这一分类标准 下,铝塑膜可分为干法铝塑膜和热法铝塑膜。干法以日本昭和电工(以下简称“日本昭和电 工株式会社” )生产工艺为代表,在制备过程中用胶黏剂将 AL 层和 CPP 层粘接,再直接压 合而成。 热法以日本大日本印刷公司 (以下简称 “大日本印刷” ) 生产工艺为代表, 先用 MPP 将 AL 层和 CPP 层粘接,再缓慢升温升压热合成制备铝塑膜。干法工艺对生产设备要求不 高, 但工艺流程较复杂, 操作难度大。 热法工艺对设备要求高, 工艺流程简单, 生产效率高, 不需要废气的处理设施。 相对于湿法工艺铝塑膜而言, 干法工艺铝塑膜应用更加广泛, 适用 于大倍率、高能量的动力电池,是目前市场上主流铝塑膜厂商普遍采用的生产工艺方式。 7 报告编号19RI0431 图 2- 1 铝塑膜分类(根据生产工艺)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根据铝塑膜的厚度不同,可将其分为 88m、113m、152m 三种(见图 2-2) ,厚 度 为 88m 和 113m 的铝塑膜适用领域为消费类电子产品,其中厚度为 88m 的铝塑膜适 用于薄型化数码电池,厚度为 113m 的铝塑膜适用于 3C 移动电池。而厚度为 152m 的 铝塑膜适用于动力电池领域, 如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和工业储能动力电池等, 对生产工艺的 要求更高,价格更贵。 图 2- 2 铝塑膜分类(根据厚度)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另外,根据铝塑膜下游应用领域的不同,可将其分为 3C 消费电子铝塑膜、动力软包铝 塑膜、储能铝塑膜和其他类铝塑膜(见图 2-3) : (1)3C 消费电子铝塑膜主要应用于手机等电子产品上。 (2)动力软包铝塑膜主要应用在新能源汽车上。 (3)风能、水能经处理产生电能后需要存储电量的媒介,储能铝塑膜应用于此类储能 电池的外包上。 (4)其他类型主要指应用于可穿戴设备、无人机储能设备等电池外包上的铝塑膜。 8 报告编号19RI0431 图 2- 3 铝塑膜分类(根据应用领域)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2.2 中国铝塑膜行业发展历程 铝塑膜最早由日本昭和电工开发生产, 大日本印刷将其推广发展壮大。 作为软包锂电池 的关键封装材料,铝塑膜是锂电池产业链中技术壁垒最高的环节,对原材料、生产技术、设 备工艺都有较高要求。 由于技术难度高, 中国铝塑膜行业长期被日本企业垄断, 进口铝塑膜 产品价格较高导致国内下游电池厂商成本较大,进口替代空间广阔。从 2004 年开始,中国 部分企业开始布局铝塑膜产品, 逐渐开启了铝塑膜国产化的新篇章。 中国铝塑膜行业经历了 进口依赖、探索研发和初步发展三个阶段(见图 2-4) ,通过国内企业的共同努力,在国家 政策的支持下, 国产铝塑膜实现批量应用的时间预计在 2021 年, 未来中国铝塑膜行业有望 实现国产替代。 9 报告编号19RI0431 图 2- 4 中国铝塑膜行业发展历程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1)进口依赖阶段(1999-2004 年) 1999 年,日本昭和电工与日本索尼公司共同研发生产出第一代铝塑膜产品,2001 年 继续推出第二代铝塑膜产品。 同年, 大日本印刷开始自主研发铝塑膜产品, 日本昭和电工和 大日本印刷打开了全球铝塑膜的市场空间。 由于铝塑膜行业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 中国企业 还不具备独立生产铝塑膜的能力,中国电池厂商所需铝塑膜全部依赖进口。 (2)探索研发阶段(2005-2015 年) 为了封锁技术, 日本、 韩国等铝塑膜企业很少在中国建设生产基地, 导致国外企业在售 后服务和不良率处理方面存在滞后性,当国内下游电池厂商进口的铝塑膜出现质量问题时, 无法快速对产品进行改善,损害国内电池厂商的利益。同时,国内铝塑膜完全依赖进口,进 口铝塑膜产品价格比国产铝塑膜产品高, 削弱了国内下游电池厂商的议价能力, 电池原材料 成本高,给电池厂商造成了显著的成本压力。 昂贵的产品价格和滞后的售后服务驱使下游电池厂商提高对自主研发生产的铝塑膜的 诉求, 进口替代的需求愈发强烈。 在中国铝塑膜行业具有较大的成长空间和较高的盈利水平 背景下,2005 年起,中国部分企业以自主研发为主,开始进入铝塑膜行业,于此中国铝塑 10 报告编号19RI0431 膜行业初具萌芽。 紫江企业在 2004 年通过旗下参股子公司紫江彩印涉足铝塑膜行业, 开始立项进行铝塑 膜产品的研发, 于 2012 年成立上海紫江公司专门从事铝塑膜的研发生产, 成为中国最早研 发铝塑膜工艺并具备量产能力的企业。佛塑科技在 2008 年开始立项研发铝塑膜产品,于 2013 年实现小批量供货。道明光学通过自主研发干法工艺,在 2014 年完成了铝塑膜生产 工艺的研发。璞泰来在 2015 年设立全资子公司东莞卓越,自主研发解决了铝塑膜 CPP 层 与 AL 层粘结力的问题,突破制约中国铝塑膜行业发展的一大壁垒。虽然在这一阶段,中国 铝塑膜仍然依赖进口, 但是部分企业开始通过自主研发工艺逐渐打破行业技术壁垒, 开启了 中国铝塑膜国产化的进程。 (3)初步发展阶段(2016 年至今) 在国内企业不断提升自主研发工艺的背景下,2016 年起,国产铝塑膜在质量和性能上 逐渐达到了部分国内下游电池厂商的要求, 虽然国内市场仍被日本昭和电工和大日本印刷等 公司所垄断, 但随着国内企业铝塑膜产品陆续投产, 中国铝塑膜行业规模逐步扩张, 国产化 进程也在不断提速。 道明光学铝塑膜产品于 2016 年末投产,目前拥有 1,500 万平方米/年的铝塑膜产能, 产品品质在行业内已逐步得到认可。紫江企业 2017 年铝塑膜出货量已达到 700 万平方米/ 年。 东莞卓越的铝塑膜达到了 40 万平方米/月的出货量。 新纶科技在 2016 年收购日本 T&T 铝塑膜业务的三重工厂,新生产线产能为 300 万平方米/月,已于 2019 年二季度投产,新 纶科技海外并购这一举措极大地提高了铝塑膜的国产化率,加快了铝塑膜行业国产化的进 程。 目前国内企业的铝塑膜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中低端 3C 消费锂电池领域, 实现了从2015 年国产化率为 0 到 2018 年国产化率约为 10%的跨越。 随着国内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11 报告编号19RI0431 在国家政策的驱动下, 中国铝塑膜行业的国产化进程将逐步加快, 未来两年将是国内铝塑膜 产品逐渐实现批量应用的关键期。 2.3 中国铝塑膜行业市场规模 铝塑膜是软包锂电池的关键封装材料, 其市场规模的增长主要受益于软包锂电池的发展, 软包锂电池在安全性、 能量密度、 循环寿命等方面较方形锂电池和圆柱锂电池具有一定的优 势, 在 3C 消费电子领域、 动力领域和储能领域应用广泛。 近年来锂电池行业整体发展迅速, 带动软包锂电池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同时软包锂电池凭借其优秀的性能, 在锂电池市场中 的渗透率逐渐提高,软包锂电池行业的景气发展带动铝塑膜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数据显示, 中国铝塑膜市场规模从 2014 年的 17.2 亿元增加到 2018 年的 40.7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24.1% (见图 2-5) 。 未来五年, 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 软包锂电池在动力领域的市 场空间将逐渐扩大,中国铝塑膜行业市场规模有望保持 21.9%的年复合增长率继续增长, 并于 2023 年达到 109.6 亿元。 图 2- 5 中国铝塑膜行业市场规模,2014-2023 年预测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12 报告编号19RI0431 受如下三方面原因驱动,中国铝塑膜行业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 (1)行业盈利空间大,进入壁垒逐渐降低,推动企业布局铝塑膜产品,提升企业实力 并带动行业不断发展。 (2)国产替代需求日渐强烈,市场空间广阔,促进行业国产化进程加快。 (3)下游软包电池发展潜力巨大,下游市场整体需求强劲,推动行业整体发展。 2.4 中国铝塑膜行业的产业链分析 中国铝塑膜行业产业链分为三部分:产业链上游参与者为尼龙、压延铝箔、CPP、胶黏 剂等原材料供应商, 产业链中游环节主体为铝塑膜生产企业, 产业链下游是软包锂电池生产 企业,其终端对应领域为 3C 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电动工具及储能电站等(见图 2-6) 。 图 2- 6 中国铝塑膜行业产业链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2.4.1 上游分析 铝塑膜行业产业链上游参与者为尼龙、压延铝箔、CPP、胶黏剂等原材料供应商。压延 13 报告编号19RI0431 铝箔成本占铝塑膜产品售价的 35%,占比最高。其次是 CPP,占比 15%。占比第三的为尼 龙,为 6%。最后是胶黏剂,占比 3.5%(见图 2-7) 。原材料成本约占铝塑膜售价的 60%, 大部分中游铝塑生产厂商原材料依赖进口, 大大削弱了铝塑膜厂商的盈利能力。 原材料生产 技术要求高,成为制约铝塑膜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图 2- 7 铝塑膜原材料成本占比情况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压延铝箔:一种金属铝箔膜,是铝塑膜的核心材料,厚度为 5-9m,中国压延铝箔生 产线领先于日本和韩国, 拥有 2,000 米的辊面生产线, 占全球总量的一半。 国内领先的压延 铝箔企业包括华西铝业、渤海铝业、河南神马等,虽然中国在压延铝箔生产线上占据优势, 但在产品性能如耐折度等方面却不及日本等优质企业, 主要产品供应在中低端 3C 消费电子 领域。 CPP 膜:流延聚丙烯薄膜,主要起到封口粘接的作用,防止电极与电池软包材料之间 短路。如果电芯的极耳与 CPP 膜粘合不牢,会导致电芯出现胀气和漏液的情况,电池就会 14 报告编号19RI0431 失效。 CPP 膜需要有较好的热封粘贴性、 耐电解性以及与压延铝箔之间较高的复合强度。 中 国 CPP 膜行业起步于 20 世纪 80 年代,最初通过引进国外单层流延设备生产 CPP 膜,现 已拥有能够生产宽幅为 5.0 米的三层流延薄膜生产线,国内企业包括佛塑科技、广东仕诚、 佛山俊嘉等都拥有 CPP 膜生产线,但与国外领先企业相比在自动化程度、技术水平和设备 工艺上还有一定差距,生产的产品主要用于 3C 消费电子中低端铝塑膜。 尼龙层: 主要由 BOPA 膜组成, BOPA 膜是双向拉伸尼龙薄膜, 在铝塑膜加工过程中能 够连续操作不破坏外观, 还可防止碰撞对电池造成的冲击, 需要具有良好的耐穿刺性、 抗冲 击性、耐热绝缘性以及耐磨擦性。中国 BOPA 行业起步较晚,2010 年起才有厂家开始生产 BOPA 产品,国内厂家如沧州明珠、佛塑科技、厦门长塑、运城塑业都已形成了量产,但主 要应用领域为 3C 消费电子铝塑膜,高端铝塑膜用 BOPA 产品依赖进口。 胶黏剂:在各层之间起到连接作用的“胶水” ,需要具有较强的耐电解性、耐温热老化 性和粘结性, 同时不能与电解液发生化学反应。 胶黏剂属于配方型产品, 对质量和性能的要 求较高, 通常由铝塑膜生产企业与胶黏剂生产企业共同研发生产, 其工艺配方属于各个企业 的商业机密。 国内企业在胶黏剂配方生产上还具有一定缺陷, 容易导致产品分层剥离的现象, 铝塑膜用胶黏剂大部分依赖进口。 总体而言,国产原材料只适应于中低端 3C 消费电子铝塑膜,而高端 3C 消费电子铝塑 膜和动力软包电池铝塑膜所用的原材料仍然由国外企业提供, 高端产品原材料进口依赖程度 较高。 2.4.2 中游分析 铝塑膜行业产业链中游参与者主要为铝塑膜生产商。 中国铝塑膜行业起步较晚, 核心技 术缺乏、关键原材料依赖进口,导致中游铝塑膜企业对上游原材料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较低, 15 报告编号19RI0431 尤其对国外原材料进口商的议价能力更低。 受益于国内软包电池的迅速发展, 国内企业纷纷 加速布局毛利润较高的铝塑膜业务, 通过自主研发、 引进国外生产线、 收购外企等方式不断 拓展国产铝塑膜行业的市场空间, 突破国外铝塑膜企业的技术垄断, 同时加强与下游电池厂 商的密切合作, 通过签订合作协议等方式提高铝塑膜的国产化率, 努力实现铝塑膜技术和产 能的自主化。 国内铝塑膜企业打开行业市场空间的方式主要由两种: (1)自主研发方式。以紫江企业、道明光学、璞泰来等企业为代表的企业经历了铝塑 膜技术从无到有的研发过程, 不断解决原材料缺乏、 配套工艺设施不完善、 测试仪器不全面 的一系列问题,打破行业壁垒,生产出耐电解性、剪裁性、隔水性、耐腐蚀性等综合性能较 强的铝塑膜,并逐渐实现量产。 (2)收购国外铝塑膜企业。以新纶科技为代表的企业通过收购国外铝塑膜企业迅速布 局铝塑膜行业。新纶科技在 2016 年通过收购日本第三大铝塑膜企业 T&T 的三重工厂,获 得其生产铝塑膜的所有设备工艺、专利许可和专有技术使用权,抢占国内铝塑膜市场先机, 快速提升了铝塑膜的国产化率, 极大促进了铝塑膜行业国产化的进程。 自主研发和收购外企 两种方式, 都促进了中国铝塑膜行业的发展, 也在不断挤压日本企业在中国的市场份额, 国 产铝塑膜正在加速替代进口铝塑膜,中国铝塑膜行业将迎来快速发展。 2.4.3 下游分析 下游需求是促进铝塑膜行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中国下游整体需求旺盛, 将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