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第三方病理诊断中心行业概览.pdf
1 报告编码19RI0622 头豹研究院 | 医疗服务系列行业概览 400-072-5588 2019 年 中国第三方病理诊断中心行业概览 报告摘要 医疗研究团队 病理诊断作为疾病的最终诊断,对疾病的诊断、治 疗、预防具有重要意义。第三方病理诊断中心是可 以出具病理诊断报告的独立设置法人单位,为各类 医疗机构提供病理诊断服务,能够承担相应法律责 任,不包括医疗机构内设的病理科。为更好地推行 “分级诊疗”政策, 中国大力支持第三方病理诊断中心 的成立。中国第三方病理诊断中心行业市场规模持 续增长,并在 2018 年达到 23.4 亿元人民币,2014 年至 2018 年年复合增长率为 33.3%。 在政策、 需求、 技术的助力下,中国第三方病理诊断中心行业将迎 来发展良机。 热点一:患癌人数增加,推动病理诊断需求上升 热点二:人工智能助力,促进病理诊断行业升级 热点三:病理医生数量缺口大制约行业发展 2019 年 1 月, 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显 示 (数据滞后三年) , 2015 年, 中国恶性肿瘤发病人数为 392.9 万人,近 10 年来,恶性肿瘤发病率年均增速为 3.9%,每年因恶性肿瘤导致的医疗花费超过 2,200 亿。 6080 岁群体为恶性肿瘤高发群体,伴随人口预期寿命 的增长,60 岁以上老年人群数量增加,恶性肿瘤发病人 数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带来病理诊断项目需求端的增长。 技术进步是医学影像设备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高端 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可以满足重大疾病超早期诊断的需 求。在国家政策支持下,本土企业逐步攻破各项核心技 术, 在高端医学影像技术上不断取得创新性突破。 同时, 人工智能助力产业转型升级,人工智能医学影像对比传 统医学影像优势明显,伴随相关技术成熟与应用场景落 地,人工智能医学影像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中国病理科执业医师数量远低于国家要求临床配备标 准。根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18) 数据,2017 年中国病理科执业医师与助理执业医师数量为 16,950 人,仅占执业医师与助理执业医师总数的 0.5%。中国医 疗机构床位总数是 7,940,300 张,根据卫生部 2009 年发 布的病理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文件标准规定, 每 100 张病床需配备 12 名病理医师, 以每 100 张床配 备 1.5 名病理医师的标准计算,对病理医师的需求量为 158,806 名,病理医师的缺口在 14 万名左右。 裴兰筠 分析师 赵玉玲 分析师 邮箱: csleadleo行业走势图 相关热点报告 医疗服务系列行业概览 2018 年中国第三方消毒中心 行业概览 医疗服务系列行业概览 2018 年中国第三方医学影像 中心行业概览 医疗服务系列行业概览 2019 年中国第三方安宁疗护 中心行业概览 2 报告编号19RI0622 目录 1 方法论 . 5 1.1 研究方法 . 5 1.2 名词解释 . 6 2 中国第三方病理诊断中心行业市场综述 . 8 2.1 第三方病理诊断中心定义 . 8 2.2 中国第三方病理诊断中心行业发展历程 . 9 2.3 中国第三方病理诊断中心行业市场规模 . 11 2.4 中国第三方病理诊断中心行业产业链分析 . 13 2.4.1 上游分析 . 14 2.4.2 下游分析 . 16 3 中国第三方病理诊断中心行业驱动因素分析 . 17 3.1 市场需求加速释放 . 17 3.2 政策扶持促进发展 . 19 3.3 医疗资源供给与需求不平衡 . 20 4 中国第三方病理诊断行业制约因素分析 . 21 4.1 病理医师紧缺 . 21 4.2 AI 技术阻碍 . 24 5 中国第三方病理诊断中心行业相关政策分析 . 25 6 中国第三方病理诊断中心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 27 3 报告编号19RI0622 6.1 区域化布局,实现连锁化发展 . 27 6.2 人工智能助力,推进“AI+病理”行业升级 . 28 7 中国第三方病理诊断中心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 31 7.1 中国第三方病理诊断中心行业竞争格局概述 . 31 7.2 中国第三方病理诊断中心行业的主要参与者 . 33 7.2.1 华银健康集团 . 33 7.2.2 上海衡道医学病理诊断中心 . 35 7.2.3 粉蓝医疗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 37 4 报告编号19RI0622 图表目录 图 2- 1 病理诊断项目类型 . 8 图 2- 2 中国第三方病理诊断中心行业发展历程 . 10 图 2- 3 中国第三方病理诊断中心行业市场规模,2014-2023 年预测 . 12 图 2- 4 中国第三方病理诊断中心行业产业链 . 14 图 3- 1 中国城市地区各年龄段癌症发病率情况(1/10 万) ,2015 年 . 18 图 3- 2 中国 65 岁以上人群占比,2000-2050 年. 18 图 3- 3 部分病理诊断项目收费价格调整 . 20 图 4- 1 现有病理医生远低于病理医生需求量 . 22 图 4- 2 公立三级综合医院临床科室收入与全成本收益率,2015 年 . 23 图 4- 3 美国病理医师培养体系 . 23 图 5- 1 第三方病理诊断行业相关政策 . 25 图 6- 1“AI+病理”诊断流程 . 29 图 6- 2“AI+病理”相关政策支持 . 30 图 6- 3 不同疾病领域典型“AI+病理“公司 . 31 图 7- 1 第三方医学检验市场主要参与者 . 32 图 7- 2 华银健康病理服务网络 . 34 图 7- 3 上海衡道病理平台建设 . 36 图 7- 4 粉蓝医疗主要业务 . 38 5 报告编号19RI0622 1 方法论 1.1 研究方法 头豹研究院布局中国市场, 深入研究 10 大行业, 54 个垂直行业的市场变化, 已经积累 了近 50 万行业研究样本,完成近 10,000 多个独立的研究咨询项目。 研究院依托中国活跃的经济环境,从医药制造、生物技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等 领域着手,研究内容覆盖整个行业的发展周期,伴随着行业中企业的创立,发展, 扩张, 到企业走向上市及上市后的成熟期, 研究院的各行业研究员探索和评估行业 中多变的产业模式,企业的商业模式和运营模式,以专业的视野解读行业的沿革。 研究院融合传统与新型的研究方法, 采用自主研发的算法, 结合行业交叉的大数据, 以多元化的调研方法, 挖掘定量数据背后的逻辑, 分析定性内容背后的观点, 客观 和真实地阐述行业的现状, 前瞻性地预测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研究院的每一份 研究报告中,完整地呈现行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研究院密切关注行业发展最新动向,报告内容及数据会随着行业发展、技术革新、 竞争格局变化、政策法规颁布、市场调研深入、保持不断更新与优化。 研究院秉承匠心研究, 砥砺前行的宗旨, 从战略的角度分析行业, 从执行的层面阅 读行业,为每一个行业的报告阅读者提供值得品鉴的研究报告。 头豹研究院此次研究于 2019 年 08 完成。 6 报告编号19RI0622 1.2 名词解释 CAP:College of American Pathologists,美国病理学家协会,美国非盈利的临床实 验室认可机构。 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聚合酶链式反应,一种用于放大扩增特定 DNA 片段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TCT:Thinprep Cytologic Test,新柏氏液基细胞学检测,宫颈癌细胞学检查技术。 “分级诊疗” :2015 年 9 月 8 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 指导意见 ,制度内涵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 式,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形成科学合理就医秩序。 医联体:区域医疗联合体,2017 年 1 月 23 日,原卫计委发布关于开展医疗联合体 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 要求, 各地结合区域内医疗资源结构与布局, 人民群众医疗 服务需求,充分考虑医疗机构地域分布、功能定位、服务能力、业务关系、合作意愿等 因素,分区域、分层次就近组建医联体。 免疫组化: 利用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 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显色 确定组织细胞内抗原,并对其进行定位、定性及相对定量的研究。 分子生物学:通过研究生物大分子(核酸、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和生物合成等方面以 阐明各种生命现象本质的一门学科。 组织病理诊断: 专业病理医生用显微镜观察组织结构、 细胞, 借助特殊技术确定组织病 变性质的过程。 细胞病理诊断: 专业病理医生用显微镜检查细胞形态结构, 进行健康和疾病的筛查与诊 断。 流式细胞技术:利用流式细胞仪进行的一种单细胞定量分析和分选技术。 7 报告编号19RI0622 高通量测序:即二代测序,可一次并行对几十万到几百万条 DNA 分子进行序列测定。 原位杂交技术:将特定标记的已知顺序核酸为探针与细胞或组织切片中核酸进行杂交, 从而对特定核酸顺序进行精确定量定位的过程。 荧光原位杂交:FISH(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放射性原位杂交技术基 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非放射性分子细胞遗传技术, 以荧光标记取代同位素标记而形成的 一种新的原位杂交方法。 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人工智能, 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 意在了解智能的实质, 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 8 报告编号19RI0622 2 中国第三方病理诊断中心行业市场综述 2.1 第三方病理诊断中心定义 医学检验是对取自人体的标本进行临床检验, 检验过程涉及微生物学、 遗传学、 生物化 学、免疫学、血液学、细胞学、生物物理学等学科知识,检验手段包括临床微生物检验、临 床免疫检验、 临床血液与体液检验、 临床细胞分子遗传学检验和临床病理检验。 通过医学检 验,可以为评估人体健康状况,预防、诊断、治疗人体疾病提供有效信息。 病理诊断指通过显微镜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 由临床病理医生利用显微镜等工具对手术 切下或尸体解剖等取下的病变样本进行固定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进行组织学或细胞学检查, 以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 发病机制、 疾病过程中患病机体的形态结构、 功能代谢的改变以及 病情的转移和发展情况, 进而为疾病的诊断、 治疗、 预防等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病理诊断项目主要包括组织病理诊断、 细胞病理诊断、 免疫病理诊断、 分子病理诊断四项 (见 图2-1) 。 图 2- 1 病理诊断项目类型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9 报告编号19RI0622 医学检验中心是以提供健康评估和人类疾病预防、 诊断、 治疗和管理等相关信息为目的, 出具检验报告的医疗机构,服务内容包括医学检验和病理诊断。 病理诊断中心包括医疗机构内设的病理科和第三方病理诊断中心。 在医疗过程中, 病理 诊断中心担任病理诊断工作,运用免疫组化、分子生物学、特殊染色及电子显微镜等技术, 结合病人临床资料,对人体器官、组织、细胞、体液及分泌物等标本进行诊断并得出病理诊 断报告,为临床诊疗提供明确依据,辅助临床医师确定疾病的性质、查明死亡原因。病理诊 断中心内应包括:组织病理学室、细胞病理学室、免疫组织化学室、分子病理学室等相关专 业科室。 第三方病理诊断中心是可以出具病理诊断报告的独立设置法人单位, 为各类医疗机构提 供病理诊断服务,能够承担相应法律责任,不包括医疗机构内设的病理科。在中国,提供三 方病理诊断业务的机构有两种: (1) 专注于病理诊断业务的独立第三方病理诊断中心; (2) 主营业务包含病理诊断的第三方医学检验中心。 本报告将独立的第三方病理诊断中心与主营业务包含病理诊断的第三方医学检验中心 合并作为研究对象。 2.2 中国第三方病理诊断中心行业发展历程 中国第三方病理诊断中心行业发展至今共经历了初具萌芽、 积极探索和初步发展三大时 期(见图 2-2) 。 10 报告编号19RI0622 图 2- 2 中国第三方病理诊断中心行业发展历程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1) 初具萌芽(1993-2008) 第三方病理诊断业务最早出现于 20 世纪 90 年代,迈新生物技术开发公司在 1993 年 设立迈新病理实验室, 成为中国最早实行免疫组化质量控制的实验室之一, 标志着中国第三 方病理诊断中心时代的开始。 随后, 开展第三方病理诊断业务的意识开始觉醒, 提供病理诊 断服务的第三方医学检验所数量不断增加, 但这一时期病理诊断业务范围窄, 且没有明确法 律法规的监管与支持。 (2) 积极探索(2009-2015 年) 积极探索阶段,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支持第三方病理诊断中心行业发展。2009 年,中国 原卫生部办公厅印发 病理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试行) , 此文件是卫生主管部门下发的第一 个病理科官方指导文件,意在改变当时病理科技术落后、服务能力低的状况。同年,原卫生 部第一次明确规定医学检验所“可同时开展病理学检查” ,第三方病理诊断机构的建设有了 法规的依据。 在市场病理诊断需求大、 医院病理科发展落后的契机下, 众多第三方病理检验 中心陆续成立。2015 年,国务院办公厅提出远程病理诊断、互联网医疗、大数据等概念, 11 报告编号19RI0622 探索设置独立的病理诊断中心, 推进医疗机构与独立检查机构之间检查结果互认。 在这一阶 段,第三方病理诊断中心作为新型的医疗机构经营模式依然处于探索阶段,尚未成熟。 (3) 初步发展(2016 年-至今) 2016 年,中国原卫计委颁布病理诊断中心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试行) (以下简称 规范 ) ,对病理诊断中心的管理规范和基本标准作出规定,对病理诊断中心的科室设置、 人员标准、设备设施、分区布局、规章制度等提出具体要求。次年,原卫计委对规范作 出进一步解读,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办医,促进第三方病理诊断中心等独立医疗机构的设置, 第三方病理诊断中心行业的新进入者有依可循。在政策的引导下,2017 年,有 11 家涉及 病理诊断中心业务的企业陆续成立,中国第三方病理诊断中心行业初步发展。 2.3 中国第三方病理诊断中心行业市场规模 在中国, 第三方病理诊断中心行业市场规模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 根据独立第三方病理 中心与第三方医学检验中心的病理诊断业务统计,2014-2018 年,中国第三方病理诊断行 业市场规模由 7.4 亿元人民币增长至 23.4 亿元人民币,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 33.3%。未来 五年, 中国相关政策的推动将成为驱动行业市场规模扩张的首要原因。 在此背景下, 整体第 三方病理诊断中心行业市场规模将以 45.5%的年复合增长率高速增长, 到 2023 年, 市场规 模有望上升至 152.4 亿元人民币(见图 2-3) 。 12 报告编号19RI0622 图 2- 3 中国第三方病理诊断中心行业市场规模,2014-2023 年预测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驱动中国第三方病理诊断中心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的因素包括以下三点: (1) 政策促发展: 2013 年, 中共中央颁布 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创办病理诊断机构。2014 年,原卫生部颁布的医院分级管理办法明 确规定, 二级综合医院必须将病理科包含在科室设置中, 但二级医院病理科的检验设备、 技 术、 专业人才均无法满足病患病理诊断需求, 需要与第三方病理诊断机构合作开展病理诊断 业务,随着二级医院数量增长,第三方病理诊断行业得以发展。2015 年,国务院办公厅提 出“分级诊疗”制度,推动基层医院建设,第三方病理诊断中心可为基层医院病理科提供完 整的病理解决方案, “分级诊疗”政策的推行将给第三方病理诊断中心行业带来更大的市场 空间; (2)需求动力强:中国癌症发病人数多,新增病例数逐年增长,病理诊断作为癌症诊 断的“金标准” ,需求量上升。国家癌症中心发布数据显示:2015 年,中国恶性肿瘤发病人 数为 392.9 万人,近 10 年来,恶性肿瘤发病率每年增速为 3.9%。此外,恶性肿瘤发病人 群年龄主要集中在 60-80 岁,中国逐步步入老龄化社会,60 岁以上人口数量增加,恶性肿 瘤等疾病患病人数也随之增加,带来更多病理诊断需求; 13 报告编号19RI0622 (3)供需不平衡:基层医院病理诊断需求大,但人才及设备资源匮乏。第三方病理诊 断中心具备医生集团、 医疗器械设备商等多种资源, 可集中为基层医院提供专业化病理诊断 服务, 部分第三方病理诊断中心还可对合作医院的病理医生进行体系化病理课程培训, 帮助 基层医院医生提高专业能力。 基层医院病理诊断资源与需求不匹配将推动第三方病理诊断业 务的发展。 2.4 中国第三方病理诊断中心行业产业链分析 中国第三方病理诊断中心行业产业链上游市场参与者为医疗检验资源生产商, 包括: 检 验仪器生产商、 检验试剂生产商; 中游环节主体为独立第三方病理诊断中心和包含病理诊断 业务的第三方医学检验中心; 下游环节涉及为患者直接提供医疗服务的机构及政府部门 (见 图2-4) 。 14 报告编号19RI0622 图 2- 4 中国第三方病理诊断中心行业产业链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2.4.1 上游分析 中国第三方病理诊断中心行业产业链上游市场参与者是医疗检验资源生产商, 可进一步 分为检验仪器生产商和检验试剂生产商。 现阶段, 中国病理诊断自动化程度低, 过程涉及仪 器主要有快速冰冻切片机、病理石蜡切片机、自动组织包埋机、自动组织脱水机、电子显微 镜、液基细胞学仪、免疫组化检测仪器等;涉及试剂主要有液基细胞制剂、免疫组化检测试 剂、 PCR 系列试剂等。 由于检验试剂的特殊性, 试剂需要搭配相应诊断仪器使用, 上游企业 业务一般同时涉及仪器与试剂两个领域。 目前上游竞争格局较为分散, 外资企业、 中国本土企业均参与其中, 部分中游的第三方 医学检验中心已经将业务延伸至产业链上游。 其中, 外资企业经过多年发展, 产业已经趋于 成熟,代表企业有豪洛捷、麦克奥迪、罗氏、赛默飞、西门子、雅培等。外资企业最先占据 中国市场,在中国市场发展良好。1999 年,美国豪洛捷旗下的新柏氏 TCT 液基细胞学检测 15 报告编号19RI0622 仪进入中国市场,2018 年豪洛捷亚太地区医疗产品业务总营收达 2.38 亿美元。麦克奥迪 具备领先的医用显微镜研发能力,2018 年,麦克奥迪显微镜业务营业收入达 4 亿元。中国 是赛默飞全球第二大市场, 2018 年, 赛默飞中国市场收入全年增长 20%。 罗氏与金域检验、 艾迪康、迪安诊断等大型第三方医学检验中心达成战略合作,建立中国示范实验室,2019 年第二季度,罗氏在中国体外市场诊断销售额同比增长了 10%。 中国本土代表性的检验仪器与试剂生产企业有:安必平、鸿琪科技、泰普生物、迈新生 物等。 安必平与鸿琪科技产品以液基细胞学仪器、 试剂为主。 安必平拥有病理诊断试剂及配 套设配全系列产品,包括液基细胞学、免疫组织化学、分子诊断学和基因诊断学产品;鸿琪 科技依托液基细胞学、 免疫组化及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平台, 研发并生产妇科、 肿瘤筛查诊断 的实验室诊断产品。 泰普生物主要从事分子诊断配套仪器研发, 迈新生物主导产品为免疫组 化检测仪器和系列试剂。 由于进口仪器与试剂厂商生产的产品成本较高, 中国企业产品平均 成本较低,近年来,国产仪器与试剂已经逐步具备进口替代能力。 部分第三方医学检验中心,采取“产品+服务”一体化的模式,将业务领域延伸至产业 链上游。 例如: 迪安诊断 2018 年收入达 69.7 亿, 其中诊断产品收入占比 64.1%。 2019 年, 金域医学销售诊断产品营业收入 8,037.3 万,毛利率达到 36.45%。 病理诊断试剂产品维持高水平毛利率,其中分子诊断试剂产品毛利率高高于 90%,细 胞学诊断试剂产品毛利率维持在 90%左右,免疫诊断试剂产品毛利率在 75%左右。相较于 病理诊断试剂,仪器产品毛利率较低,以麦克奥迪为例,麦克奥迪是主要的显微镜生产商, 2018 年公司毛利率为 44.4%。病理诊断仪器行业属于充分竞争市场,技术壁垒低,生产企 业众多,相较于中游的第三方病理中心,议价能力较弱。 16 报告编号19RI0622 2.4.2 下游分析 第三方病理诊断中心行业下游涉及各类医疗机构与政府部门。 在发达国家及地区如美国、 欧洲、日本,第三方医学检验中心市场渗透率分别达到 35%、50%、67%,而在中国,这 一数值低于 5%。未来,中国包括病理诊断业务在内的第三方医学检验行业有巨大的发展空 间。 欧洲、 美国、 日本等国家与地区医疗资源分布较为分散, 医疗机构以民办或政府举办的 社区医院或私人诊所为主, 大型综合性医院占较低。 社区医院及私人诊所通常规模较小, 不 具备独立设置病理检验科的能力, 对第三方病理诊断中心的依赖程度较高, 因此, 第三方病 理诊断中心在这些国家均获得了较好的发展。 中国医疗资源分布较为集中, 大型综合性医院占比较高, 且往往是患者就医的首选。 从 在第三方病理诊断中心行业从事销售工作超过 10 年的专家处访谈得知,中国大型综合性医 院通常设有设备完善、人员齐全的病理科,尤其是头部三甲医院,能够独立、高效地完成大 部分病理诊断工作。据2015 年国家病理科医疗质量报告显示,62%的病理医生就职于 三级医院, 大型综合性医院对第三方病理诊断中心的依赖度较低, 一般只将成本高的分子病 理诊断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病理诊断中心。 二级医院、 基层医院、 民营医院只能够承担病理诊 断中的 TCT 检查、妇科病理涂片检查等较为基础的工作,不具备更复杂病理诊断项目的诊 断能力,导致病患大量流失。直到 2015 年,国家开始推行“分级诊疗”制度,推动基层医 疗机构迅猛发展。伴随着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对第三方病理诊断的需求不断得到释放,从 而拉动产业链上游的发展。 第三方病理诊断中心除承接医疗机构的病理诊断业务外, 还将业务拓展到政府部门。 第 三方病理诊断中心承担部分政府部门的司法鉴定工作, 例如: 死因鉴定。 尸体解剖结果是法 医学商鉴定死亡原因和处理案件的重要依据, 同时, 尸体解剖学是病理解剖学知识的重要来 17 报告编号19RI0622 源, 承接政府部门死因鉴定工作有助于第三方病理诊断中心积累标本, 更深入理解临床症状、 体征、化验结果。 3 中国第三方病理诊断中心行业驱动因素分析 3.1 市场需求加速释放 病理诊断是目前 100%确诊癌症的唯一手段。 中国患癌人群基数大, 且呈现不断上升的 趋势,加速释放第三方病理诊断市场需求,推动行业发展。 中国患癌人群基数大,为第三方病理诊断行业创造了大量的下游需求。2019 年 1 月, 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 (数据滞后三年) , 2015 年, 中国恶性肿瘤发病 人数为 392.9 万人,近 10 年来,恶性肿瘤发病率年均增速为 3.9%,每年因恶性肿瘤导致 的医疗花费超过 2,200 亿。 受人口老龄化影响,中国患癌人数不断增加,加速释放第三方病理诊断行业需求。 恶性 肿瘤发病率随年龄增加逐渐上升, 40 岁以下青年人群恶性肿瘤发病率较低, 40 随以上人群 恶性肿瘤发病率显著升高,发病人群年龄主要集中在 6080 岁(见图 3-1) 。 18 报告编号19RI0622 图 3- 1 中国城市地区各年龄段癌症发病率情况(1/10 万) ,2015 年 来源:国家癌症中心、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中国老龄化进程加剧,65 岁及以上老年人数量持续增加,导致患癌人数也随之不断增 加。2015 年,中国 65 岁以上群体人数达到总人数的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