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中国高净值人群健康指数研究报告.pdf
2017中国高净值人群健康指数白皮书1 在近几年胡润百富的企业家活动上,我吃惊地发现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与之前几年相比,身材明显“苗条”了许多。通过与企业家的交流,发现他们开始越来越注重自身的健康,并且愈发注意到自己的健康状况已经不仅是“个人问题”,而是对家庭乃至企业发展而言的重要决定性因素之一。从宏观环境来看,2016年中国健康服务产业总体产值约为5.6万亿元人民币,占全国GDP的7.54%,这一水平远低于发达国家的15%。根据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专业健康管理服务市场规模在未来十年将持续增长,增长浮动在13%-51%之间。健康产业将会成为带动中国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从微观环境来看,企业家无论是从精力上还是从精神上的“过劳”现象十分普遍。当然这也与他们有强烈使命感、奋斗精神的性格息息相关。根据我们研究发现,中国高净值人群相比于其它人群,在保持自身健康的同时也十分重视健康管理方式的多样性与全面性,并且他们对于不同的健康管理方式也有存在着差异性的需求与特征。值得一提的是,仅保持“身体上的健康”已经不能简单地满足于他们的目的,“心理健康”也开始逐渐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为此,“中国高净值人群健康指数”的概念应运而生。作为本次报告的亮点之一,我们将中国高净值人群健康指数分为“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两个层面、八个具体细分维度来进行研究与对比。从中国高净值人群“身体健康”的需求特征来看,“社交”已经成为他们运动健身的主要目的之一,这一方面体现出中国高净值人群开始将运动健康纳入到“时尚”的代名词,成为彼此交流的谈资;另一方面,这也是由于他们特殊身份而造就的特点,主要是将自己的“运动型社交”当作自身事业发展的“粘合剂”之一。根据此次调研中,“定制化”与“科技化程度”是中国高净值人群选择健康管理方式及机构的两个重要关键词。我们发现,这两点不仅极大影响着他们对于健康管理机构或产品的体验,而更重要的是这两点会大大提升他们在进行健康管理时的效率。上述调研结果恰好与胡润百富此次的合作伙伴中航健康时尚集团所倡导“全面健康管理3.0时代”的健康新理念不谋而合。1995 年至今,中航健康时尚集团始终保持着健康产业的龙头地位。作为领导者和见证者,王岚董事长一直专注于健康事业,致力于亚健康调理等多元业态的一站式健康管理与服务机构以及中航集团健康管理系统的精准化与系统化,打造全面的健康管理体系,倡导全面健康的生活方式。此次调研,我们走访了500个中国高净值人群,覆盖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在内的11个城市,覆盖了中国绝大部分区域。我们希望您能从此白皮书中获取最有价值的信息,也欢迎您提供宝贵建议。最后,祝您阅读愉快,永远健康!序言胡润 Rupert Hoogewerf胡润百富董事长/首席调研员 2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对人生的幸福、成就以及对构建和谐社会所产生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健康问题已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但国人的健康现状令人堪忧。国际知名咨询公司德勤发布的2020年健康医疗预测报告显示中国患有高血压的人群高达1.6至1.7亿人,血脂异常的患者有1.6亿人,糖尿病患者有9240万人,超重或者肥胖症的人群在7000万至2亿人之间,脂肪肝患者大概有1.2亿人。另一方面,当代国民的心理健康状况也不容乐观。根据卫生部和权威部门的抽样调查,中国1/5 的人口心理健康有问题,5%的人口处于心理疾病状态。当下,健康产业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重大政策频现,国人的健康意识也正在逐渐提高。国家体育总局 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2015年国家体育产业规模及增加值数据的公告显示2015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为1.7万亿,增加值为5494亿元,体育产业总产出增长率26.02%,增加值增长率为35.97%;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把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中国计划2030 年建立起体系完整、结构优化的健康产业体系。自1995年创立伊始,中航健康时尚集团就率先提出并传播 WELLNESS null 全面健康管理理念,它包含健康的睡眠、养生保健、科学的饮食、适当的运动、积极的人生态度、充实的社交生活、日常抗衰老保养和富有成就感的工作。22年来,中航健康时尚集团通过全面健康管理帮助大量人群收获了健康。鉴于国人对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深耕中国大健康产业多年,中航健康时尚集团深感有责任为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故值此22周年之际,中航健康时尚集团联手胡润百富发布了中国高净值人群健康指数白皮书。此次与胡润百富合作开展调研,我们希望进行更加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具有权威性的数据分析,通过解析高净值人群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总体特征,找寻到身心健康管理趋势并发布新时代下的身心健康标准,帮助更多人实现全面健康的美好人生。根据胡润研究院的调研数据显示,中国高净值人群构成中,企业主占到55%,金领占到20%,他们有更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和领袖式话语权,能够帮助并引领更多人践行全面健康生活方式。如此一来,中国高净值人群健康指数白皮书的公益力量也将在传播中达到由点及面的强大效果!最后,希望中国高净值人群健康指数白皮书作为中国首个针对高净值人群生活方式类的健康指数白皮书,能够为中国健康产业的未来建设起到一定的指引作用。也希望中航健康时尚集团“和谐、活力、永恒”的全面健康理念在国人中传播开来,让更多的人养成健康生活方式,让健康成为幸福的起点,用健康梦托起一个又一个“中国梦”!开篇王岚管理经济学博士/中航健康时尚集团董事长3 核心发现1 中国高净值人群的总体健康指数为7.85 分(十分制)。而他们对于健康管理满意度的打分明显低于其重视程度,平均分仅为7.39 分。其中,仅55%的高净值人群对自身健康管理满意度打分在8 分以上。2 高净值人群每月为家庭成员健康管理花费约1.4 万元。但从当前健康管理效果上看,高达八成的高净值人群认为并没有达到个人预期效果。其最主要的原因来自于“工作强度大,没有足够精力去做”。3 运动不仅是一项跟健康相关的行为,也是一种社交方式。从中国高净值人群偏爱的运动场所来看,结合中国高净值人群对于“社交”与“气氛”的两点需求,有41%的被访者表示“健身机构”是他们进行运动健身的首选场合。4 中国高净值人群最为关注的健康管理话题是如何在相对较短或“碎片化”的时间内提高效率或运动效果。他们聘请“私人教练”的花费平均每月1900 元。因工作的因素无法安排出充足且固定的时间,他们更倾向于选择更专业、更有效率的方式进行健康管理。5 “定制化程度”是中国高净值人群选择自身健康管理方式与机构的首选判断标准。57%的被访者认为健身机构的定制化程度直接影响他们的体验程度。“科技化产品”将会成为中国高净值人群在进行运动健身时的标配。他们之中有超过7 成的被访者都会经常在运动时使用科技化产品。6 “亚健康”症状是中国高净值人群最常见的体检结果。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单纯的“公司福利型”体检,“自费型”体检是他们大多数人选择的体检方式。其中,“基因检测”是目前他们进行体检的“热门选项”。7 中国高净值人群对于养生关注程度相对比较高,64%的被访者会主动关注养生方面的信息。并且在对于养生的话题,高净值人群更相信专业机构或人员给出的建议,其占比甚至超过了“亲戚/朋友”。8 在睡眠方面,有83%的中国高净值人群认为自己有较为明显的“睡眠问题”。其中,“睡眠较浅/夜里醒后难以入睡”是中国高净值人群遇到的最集中的问题。而超过六成的被访者表示,“运动健身”是他们改善睡眠最主要的方式。9 中国高净值人群认为营养的专业搭配得当要比营养的多样性更重要。可见,一味地增加食物或营养的种类、数量并不能达到中国高净值人群对于“合理膳食”的需求。10 超过一半的中国高净值人群会通过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来实现内在心灵上的满足以及积极的人生态度。其中,“环保”是他们最主要需要履行的社会责任,其比例高达七成;“慈善”位居第二位,达到59%。他们每年在“慈善”方面的花费(捐赠)大约21,570 元。因工作的因素无法安排出充足且固定的时间,中国高净值人群更倾向于选择更专业、更有效率的方式进行健康管理 4目录01.序言02.开篇03.核心发现06.第一章2017中国高净值人群总体概况1.1 中国高净值人群规模及分布1.2 中国高净值人群构成09.第二章中国高净值人群健康指数2.1 中国高净值人群健康指数及总体解析2.2 中国高净值人群健康管理现状2.2.1 健康管理总体概况2.2.2 健康管理花费2.2.3 健康管理行为与原因14.第三章中国高净值人群“身体健康”总体特征与趋势3.1 中国高净值人群运动健身概况与分析3.1.1 运动方式及原因运动时间与频率3.1.2 运动方式及原因3.1.3 运动信息渠道与运动场所、花费3.1.4 运动需求与趋势3.2 中国高净值人群体检现状分析与趋势3.2.1 总体概况3.2.2 自费型体检3.2.3 境外体检3.3中国高净值人群医疗现状分析与趋势3.3.1 医疗服务机构选择3.3.2 私人医生3.3.3 海外医疗3.3.4 互联网医疗3.4 中国高净值人群养生现状与趋势3.4.1 养生态度与信息渠道3.4.2 养生机构与养生目的3.4.3 中国高净值人群饮食现状与分析3.4.4 中国高净值人群睡眠现状与分析105 44.中航健康时尚集团介绍42.专家访谈(节选)45.关于胡润百富46.研究方法及版权声明34.第四章中国高净值人群“心理健康”总体特征与趋势4.1 中国高净值人群心理健康概况4.2 情绪4.2.1 情绪调节行为4.3兴趣爱好4.4 心灵满足4.4.1 自我提升4.4.2 社会责任36中国高净值人群在进行“心灵满足”的投资中,并不会着眼于当下的利益,而是在于提升个人充实与幸福感(第39页) 6数据来源:胡润研究院2017千万资产人数较去年增幅比例中国千万资产人群数量及分布新疆-西北青海-西北甘肃-西北西藏-西南900 0.05%1.10%900 0.05%5.90%600 0.03%9.09%3,900 0.21%2.63%第一章2017 中国高净值人群总体概况1.1中国高净值人群规模及分布截至 2017 年 1 月,大中华 区千万资产的高净值人群数量达到186万。其中,大陆地区千万高净值人群数量为147万,比去年增加13 万,增长率达9.7%。中国24个城市高净值人群突破两万,其中一半城市高净值人群突破5万。上海是千万资产高净值人群增速最快的城市,比去年增长12.2%。其他增速较快的还有北京、安徽、西藏、海南、广东、江苏、浙江和天津等。广东连续第二年成为拥有最多千万资产高净值人群的地区,比去年增加2.8万人,达到26.8 万人,增幅 11.7% ;北京第二,千万资产高净值人群比去年增加 2.5 万人,达到 26.3 万人,增幅 10.5% ;上海第三,千万资产高净值人群比去年增加2.5万人,达到23万人,增幅12.2%。这三个省市共拥有千万资产高净值人群76.1万人,占全国的51.78%。千万资产高净值人群城市分布Top 10城市北京上海香港深圳广州杭州宁波台北佛山天津12394105678千万资产高净值人群数量263,000230,000214,00070,50063,50043,60031,70031,50028,50025,2007 数据来源:胡润研究院四川-西南34,600 1.87%6.79%云南-西南8,700 0.47%6.10%黑龙江-东北12,300 0.66%-1.60%吉林-东北9,800 0.53%3.16%辽宁-东北31,800 1.71%-0.62%天津-华北25,200 1.38%6.80%山东-华东50,500 2.72%7.68%江苏-华东109,000 5.88%11.22%No.3上海-华东230,000 12.40%12.20%安徽-华东12,500 0.67%8.70%浙江-华东176,000 9.49%10.00%江西-华东12,700 0.68%7.63%福建-华东52,700 2.84%9.79%海南-华南5,700 0.31%9.62%No.1广东-华南268,000 14.45%11.67%重庆-西南17,000 0.92%8.28%广西-华南7,800 0.42%8.33%湖南-华中19,500 1.05%8.94%湖北-华中19,600 1.06%8.89%河南-华中25,000 1.35%8.23%贵州-西南4,700 0.25%6.58%陕西-西北18,000 0.97%5.88%No.2北京-华北263,000 14.18%10.50%山西-华北16,300 0.88%1.24%河北-华北18,200 0.98%4.00%宁夏-西北1,200 0.06%9.09%南海区域内蒙古-华北13,400 0.72%0.75%台湾170,000 9.1%0%香港214,000 11.50% 5.40% 8报告编制方法 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17胡润财富报告,主要调研中国高净值人群的数量和地域分布情况。该报告以省份、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调查高净值人群人口分布,并以高净值人群的长期居住地为参考依据,研究范围为中国地区。本测算基础数据截至2017年5月。 本报告中高净值人群的资产包括个人所拥有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固定资产类别分为:自己拥有的上市或未上市公司股权、自住房产、投资性房产;流动资产包括股票、基金、债券、存款、保险等。 胡润研究院采用微观和宏观的调研方法调研。微观调研上参考各个地区高档住宅数量、最近三年豪华汽车销量、个人所得税申报人数、企业注册资本和其他高档消费等相关指标。宏观上参考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中国GDP、GNP数据,并结合洛伦兹曲线模型进行宏观分析统计。1.2中国高净值人群构成千万高净值人群主要由四部分人群构成金领%20%55企业主10%职业股民15%炒房者企业的拥有者,这部分人占到55%, 比例没有增长。企业资产占其所有资产的60%,他们拥有180万的可投资资产(现金及部分有价证券),20万以上的车和价值200 万以上的住房。企业主金领主要包括大型企业集团,跨国公司的高层人士,他们拥有公司股份、高昂的年薪、分红等来保证稳定的高收入。这部分人群占20%。他们拥有500万以上的自住房产,价值50 万以上的汽车。金领炒房者主要指投资房地产,拥有数套房产的财富人士。占千万富豪的15%。比例没有变化。房产投资占到他们总资产的90%,现金及有价证券占比为5%。炒房者他们是从事股票、期货等金融投资的专业人士。在他们的财富中,现金及股票占到其总财富的30%。职业股民平均拥有450万以上自住房产、200万以上投资性房产和价值50万以上的汽车。职业股民数据来源:胡润研究院9 指数说明指标构成:2017中国高净值人群健康指数指标共2个大类,“身体健康指数”以及“心理健康指数”。其中,“身体健康指数”由运动健康、养生、医疗、体检4项细分指标组成;“心理健康指数”由情绪、兴趣爱好、社会责任、自我提升4项细分指标组成。权重构成:2017中国高净值人群健康指数权重共2个大类。其中,“身体健康指数”总体权重为55%,下分权重为运动健康(35%) 、养生(25%) 、医疗(15%) 、体检 (25%);“心理健康指数”总体权重为45%,下分权重为情绪(20%) 、兴趣爱好(25%) 、社会责任(30%) 、自我提升(25%)。计算方法:每个单项为“该项的满意度”。每项最高分为 10 分,10分表示非常满意。每项得分与该分类的下分权重以及该大类的总权重相乘,最后将 8个单项分数相加得到一个总分进行排名,满分为10分。第二章 中国高净值人群健康指数7.947.998.158.208.007.927.857.917.747.957.978.077.887.918.077.958.047.977.937.937.888.038.158.008.007.737.667.567.887.948.017.937.867.817.898.047.888.047.747.738.007.687.777.807.677.917.247.787.697.867.727.657.777.708.047.717.868.028.048.248.158.197.927.927.787.628.008.068.208.037.967.908.008.208.008.167.787.938.008.078.097.627.677.727.477.817.908.067.787.857.717.838.007.837.937.837.868.097.987.957.847.707.657.567.827.887.977.817.807.867.828.057.837.957.887.958.008.078.067.927.727.757.627.887.958.067.897.877.837.898.147.898.027.727.918.158.207.847.717.667.727.597.717.928.057.687.747.907.778.127.787.94健康指数城市一线城市其它城市地区西北西南华东华北华南华中东北性别男女年龄25-30岁31-40岁41-50岁51岁以上婚姻状况已婚单身财富等级10003000万3000万以上1234567.787.668.127.657.827.897.577.137.657.697.777.777.707.697.907.717.907.717.83总体 7.73 7.81 7.91 7.96 7.91 7.85 7.74 8.03 7.85养生 体检 医疗 个人情绪 社会责任 自我提升兴趣爱好 最终结果运动健康2.1中国高净值人群健康指数及总体解析数据分析 中国高净值人群的健康指数为7.85分。得分的最高项是自我提升(8.03分)。一方面,中国高净值人群结构中的“知识精英”人群所占比重逐渐增多;另一方面,根据我们的研究,中国高净值人群本身就具有非常强烈的学习欲望与快速学习能力的特点。目的是通过不断地学习来提升自己。因此他们认为“自我提升”,已经成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与习惯。中国高净值人群健康指数得分的最低项是运动健康,仅为7.73分。一方面,鉴于中国高净值人群的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特点,使得他们无法有充足的时间来进行自身健康的管理;另一方面,随着社会上种种“劳累猝死”等现象时有发生,导致中国高净值人群对于自身健康管理的重视数据来源:2017中国高净值人群健康指数白皮书专项调研 10程度不断增高,从而反向衬托出他们对于当前身体以及运动健康的状况表示担忧。 从区域细分来看,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包括华东、华北以及华南区域,由于健康管理意识、健康设施乃至医疗资源相对具有优势,因此这些区域的健康指数均占据比较高的位置。其它地区呈现出比较明显的“两级分化”现象,西北区域的高净值人群在此次的健康指数中排名最高(8.09分),我们认为这可能是由于当地人群的健康管理意识还处于“逐步发展”阶段有关,而且相比较而言,该区域受关于环境、污染等“大城市诟病”的影响程度也较低。相反,东北地区的结果排名垫底,仅为7.56分。我们分析一方面与东北地区近年来“雾霾”现象频发以及相对寒冷的气候条件有关;另一方面,东北地区的被访者,心理健康各项指数均低于平均分,因此我们认为东北地区人群对于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 从人口结构上看,25-30岁人群是健康指数排名最高的人群,达到7.97分,其次是51岁以上的人群,分值为7.86分。而31-50岁的人群,相比较上述的两部分年龄段的人群,分值偏低。这也由于这个年龄段的人群正处于事业的上升期,因此“亚健康”和心理压力等因素接踵而至,从而影响了指数结果。而从财富等级来看,3千万以上等级的人群(7.95分)比1-3千万财富等级的高净值人群(7.83分)结果要高。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随着个人财富的积累以及对于健康管理的投入不断增高,这一行为所带来的效果也是与其投入成正比。健康管理总体概况性别男女年龄25-30岁31-40岁41-50岁51岁以上婚姻状况已婚单身财富等级10003000万3000万以上1234总体健康满意重视度平均分8.578.748.388.608.748.728.678.298.688.3982%86%80%81%87%85%84%86%85%68%TOP3(8分及以上)总体健康满意度平均分7.357.447.587.547.437.147.427.577.397.45TOP3(8分及以上)55%54%60%59%55%50%56%36%54%61%2.2中国高净值人群健康管理现状2.2.1 健康管理总体概况:随着全民健康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追求更健康、更长寿、更高的生活质量。健康管理越来越受到高净值人群的重视。根据本次调研发现,中国高净值人群对于自身健康管理重视程度平均为8.66分(十分制,10为满分)。84%的中国高净值人群认为健康管理的重要性在8分以上。其中,4150岁的高净值人群对健康管理的重视程度高于其它所有年龄段的被访者,且重要性在8分以上的比例为87%。从性别上来看,女性负责掌管整个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她们相比男性更注重自身的保养,因此,女性对健康管理的重视程度高于男性。高净值人群对健康管理满意度的打分明显低于其重视程度,平均分仅为7.39分(十分制,10为满分),仅55%的高净值人群对自身健康管理满意度打分在8分以上。这些人群中,3 千万财富等级以上的被访者占比最高。可见中国高净值人群想要达到自身健康的理想状态,这与自身数据来源:2017中国高净值人群健康指数白皮书专项调研 图片 Getty Images 提供总体 8.66 84% 7.39 55%11 财富积累与投入保持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结合“满意度”与“重视程度”两项打分情况来看,41-50岁以上的这部分高净值人群的两项指标之间的差距最大。他们对健康管理的重视程度最高,但是对身体满意度却很低。一方面是他们在家庭生活中正处于一个既要担负着养老又要教育子女的重要阶段;另一方面,这类人群同样也是事业当中的高管或中坚力量。故此,对于家庭与工作两方面“重压”下的他们,面临在“身体精力”或“心理压力”上有着比其他年龄段人群更为“严峻”的考验。2.2.2健康管理花费:中国高净值人群家庭平均月花费为5.7万元,而他们对于健康管理花费占日常花费的比重为25%,大约为1.4万元。在花费对象方面,除自己(35%)占比最大外,“爱人”与“父母”紧随其后,比例分别占到24%与23%,差别不大;子女排在最后,为18%。看来,高净值人群对于子女的关注或开销主要体现在“教育”或其它层面,而对于健康上的花费并不占据他们的重点。此外,通过数据我们发现,资产等级越高的人群每月在健康管理上的花费占比越高。资产等级在一千万到三千万等级的高净值人群每月日常花费为5.2万元,健康管理占日常花费的比重是24%(约1.2万元);而资产等级在三千万以上的高净值人群平均花费在健康管理上的占比达到28%,约2.3万元(月总花费约8.2万元)。中国高净值人群家庭平均月花费为5.7万元,而他们对于健康管理花费占日常花费的比重为25%,大约为1.4万元健康管理花费对象占比35%自己24%配偶23%父母18%子女家庭成员健康管理花费数据来源:2017中国高净值人群健康指数白皮书专项调研家庭平均月花费5.7万元健康管理平均月花费1.4万元健康管理平均月花费1.2万元健康管理平均月花费2.3万元总资产等级1-3千万总体 总资产等级3千万以上家庭平均月花费5.2万元家庭平均月花费8.2万元 122.2.3健康管理行为与原因 :此次调研中,我们把健康管理行为分为身体健康行为和心理健康行为。身体健康行为包括运动健身、养生、体检与医疗;情绪、兴趣以及心灵提升(含社会责任与自我提升)方面行为统称为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行为。从总体数据上来看,高净值人群愈发注重身体与心理健康的“双重并修”。身体健康方面的行为占到他们日常健康管理方式的55%,而心理健康占比达45%。在身体健康行为中,75%的高净值人群通过“运动健身”来保持自身身体健康,其次是自费型体检60%和服用高端营养品55%;在心理健康行为上,62%的高净值人群通过“旅游”来改善自我精神状态,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受访的高净值人群表示,每年基本都会有23次长途旅行。其次有35%的高净值人群会参加“健康讲座”,29%的高净值人群选择“参加社会公益活动”。高净值人群在健康管理方式的选择上会考虑场合、产品、服务和价格这四个方面:1 场所(99%)除了基本的条件“设施设备齐全”和“场所卫生条件好”之外,他们最看重的因素是“场所装修高端,感觉舒适”;2 产品(92%)他们最看重的是“效果”和“体验”(对身体有益);3 服务(90%)他们最看重的是“服务人员或机构的专业性”;4 价格(71%)是他们考虑的最后一个因素,在考虑价格方面的时候,“档次高”是影响他们决策的主要价格因素。场所设施设备齐全场所的卫生条件好装修高端,感觉舒适地理位置方便,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气候、温度环境适宜私密性高周围氛围好产品产品效果好对身体有益产品体验好对身体有无副作用产品高科技定制化产品服务服务人员专业性高一对一服务,感觉贴心服务人员态度热情价格档次高性价比高99%56%52%46%43%41%37%34%92%56%51%51%40%37%24%90%56%45%38%71%44%34%选择健康管理方式看重的因素 身体健康行为心理健康行为运动健身75%自费型体检60%服用营养品55%参加社会公益活动29%旅游62%健康讲座35%高净值人群愈发注重身体与心理健康的“双重并修”。身体健康方面的行为占到他们日常健康管理方式的55%,而心理健康占比达45%数据来源:2017中国高净值人群健康指数白皮书专项调研13 从中国高净值人群健康管理的效果上看,高达八成的高净值人群认为自己所采取的健康管理行为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其最主要的原因来自于“工作强度大,没有足够精力去做”,占比为35%。其次是 “自我认知较少,需要专业的人员进行指导”和“进行健康管理的时间不规律”。这三个主要原因同时也是31岁-50岁年龄段人群没有达到理想状态原因的集中体现。从性别角度来看,男性和女性也有着明显的差异。男性未达到理想状态的主要原因是“工作强度大,没有足够精力去做”,其次是“进行健康管理的时间不规律”和“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如饮食等)”。而在女性中,最主要的原因是“自我认知较少,需要专业的人员进行指导”,其次是“缺乏毅力”。健康管理当前愈发受到中国高净值人群的关注与重视,但总体的执行力与效果却相形见绌。我们发现,中国高净值人群对于自身健康管理行为仍具有较强的“计划性”,而鉴于自身工作“弹性大、压力大”等刚性的因素导致无法安排出固定的时间。因此他们只能倾向于选择更方便、更适用“碎片化时间”的方式进行健康管理行为。因此,在相对较短的时间或周期内,如何提高健康管理效率便成为中国高净值人群更为关注的话题。没有达到理想状态的原因健康管理行为效果工作强度大,没有足够精力去做自我认知较少,需要专业的人员进行指导进行健康管理的时间不规律缺乏毅力没有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方法心态较激进,欲速不达不注重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如饮食等)被动进行健康管理被相关人员或机构误导健康管理方式方法过于方法单一效果显著效果较好,但距理想还有一定差距一般35%32%31%30%26%26%25%18%10%4%70%11%数据来源:2017中国高净值人群健康指数白皮书专项调研 图片 Getty Images 提供19% 14第三章 中国高净值人群“身体健康”总体特征与趋势3.1中国高净值人群运动健身概况与分析3.1.1运动时间与频率:高净值人群对运动健身保持着较高的热情,他们平均每月运动次数13次,平均每周运动34次。在定量调研中,近一半的被访者表示他们的运动时间在18点-22点,其次有22%的高净值人群运动时间是清晨(8点钟以前),有子女的全职太太们表示她们通常会在上午8点-12点进行运动健身,原因是上午通常是她们相对比较“自由”的时间,而下午她们通常会进行社交活动或者参加兴趣课程,晚上的时间几乎都是陪伴子女和家人。运动健身开始时间运动健身频率清晨(8点钟以前)上午(8点-12点)中午(12点-14点)下午(14点-17点)晚上(18点-22点)22%6%2%15%42%每周7次及以上每周5-6次每周3-4次每周1-2次每月2-3次每月1次少于每月1次9%22%38%23%6%1%1%数据来源:2017中国高净值人群健康指数白皮书专项调研 图片 Getty Images 提供15 3.1.2运动方式及原因:在健康管理的领域中,运动健身无疑是人们最基础的健康管理方式。而在此次调研中,我们将众多的运动方式分为三大类。分别是“大众运动”、“休闲运动”以及“极限&专业运动”。其中,在“大众运动”中跑步(64%)是高净值人群最喜欢的运动方式,其次是游泳和器械健身,分别占49%,35%。同时,这三项运动也是所有运动类型中排名前三的运动方式。瑜伽、骑自行车以及高尔夫球是高净值人群最受欢迎的前三项“休闲运动”;而攀岩、滑雪成为他们最喜爱的“极限&专业运动”。结合中国高净值人群对于选择三类“运动方式”的原因,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对于不同运动类别的内在需求同样存在着差异:1 大众运动 主要是凭借自身对于“运动”的习惯与爱好,达到保持自身健康的目的。同时,此类运动方式所需要的专业水平或器材相对偏低,因此高净值人群也会通过此种运动方式,达到“陪伴家人”的目的。2 休闲运动 主要以社交目的为主,一方面,满足自身与其他共同运动爱好者的社交需求与愿望;另一方面,也会通过与其他共同爱好者的交流,达到自身商务或事业上的目的。3 极限&专业运动 主要以寻求刺激为主,强调参与、娱乐和勇敢精神,追求在跨越心理障碍时所获得的愉悦感和成就感。这非常符合高净值人群“挑战自己,勇攀高峰”的性格。从另一方面讲,鉴于中国高净值人群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特点,他们在进行极限&专业运动也是对于自身压力的一种宣泄与释放。运动方式大众运动跑步游泳器械健身羽毛球快走网球健身操乒乓球篮球足球休闲运动瑜伽骑自行车高尔夫太极拳海钓骑马极限&专业运动攀岩滑雪拳击蹦极击剑帆船64%26%6%49%35%24%33%27%22%17%16%24%5%13%3%3%5%3%3%2%2%7%各类运动的原因TOP3有运动气氛,提高运动积极性增强自身免疫力,预防疾病发生适合跟家人、老人和孩子一起运动大众运动1社交需求,可以结识更多的运动爱好者追随流行、时尚调整、保持良好的情绪休闲运动2寻求刺激调整、保持良好的情绪有运动气氛,提高运动积极性极限&专业运动3数据来源:2017中国高净值人群健康指数白皮书专项调研 163.1.3运动信息渠道与运动场所、花费:在信息渠道来源方面,互联网是他们获取运动信息最多的渠道,其次受圈层影响,亲戚/朋友推荐也是他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同时对高净值人群来说,运动不仅是一项跟健康相关的行为,也是一种社交方式。据统计,高净值人群平均每年花费2.7万元在运动上,并且财富等级越高的高净值人群在运动上花费得越多,财富等级在一千万到三千万的高净值人群每年在运动上花费2.5万元,财富等级在三千万以上的高净值人群每年在运动上的花费平均为3.8 万元。结合上述中国高净值人群对于进行“运动”中对于“社交”与“运动气氛”上的两大需求,此次调研中有41% 的被访者最常去的运动场所是“健身机构”,有29%的被访者选择“专业场馆、场地 ”。可见专业性的室内场馆,是他们相对集中选择的运动场所。运动年花费最常去的运动场所健身机构专业场馆、场地(如羽毛球馆、网球馆、游泳馆)户外(例如户外跑步、小区健身、公园等)家资产等级3千万以上资产等级1-3千万总体3% 3%7% 8% 2%24% 28% 5%40% 40% 42%7% 5% 17%1% 1% 1%18% 15% 31%5千元以内5千元-1万元1万元-2万元2万元-3万元3万元-5万元5万元-10万元10万元以上运动信息来源42% 37% 29% 24%41% 24% 7%62%68%互联网 朋友/亲戚推荐 电视 门店 报刊杂志微博/微信 户外媒体 销售宣传 广播数据来源:2017中国高净值人群健康指数白皮书专项调研41%29%27%3%1%17 3.1.3.1选择健身机构因素及花费高净值人群平均每周去健身机构2次,每次健身时长平均1.2个小时,并且他们平均每年花费1.5 万元,用在健身机构上。他们选择健身机构的主要因素除了基本的基础设施先进和运动场所干净卫生外,“机构环境优越”和“教练资质高”是他们选择健身机构最主要因素。通过定性访问我们了解到,受圈层的影响,高净值人群在对运动健身机构的选择上更加注重环境的优越性,而环境的优越性他们认为除了具有格调性外,拥有良好的私密性也尤为重要。由于工作强度大,使得相当一部分高净值人群选择在“碎片化”时间进行运动健身,因此在运动健身过程中,他们需要健身机构有相对私密的空间让他们可以处理临时的工作或会议。对于女性高净值人群来说,“毅力”及“科学的健身方法”是她们认为可以帮助她们达到有效的健身效果。因此,拥有资质高的运动健身教练也是吸引她们选择运动健身机构的主要因素。选择健身机构的重要因素每年在健身机构的平均花费机构环境优越教练资质高健身课程丰富全面能提供“一站式”的健康管理服务 (包含运动健身、养生、中医理疗等)温度环境适宜机构的知名度高地理位置方便机构的高端性运动补给方便(例如水、食品等)运动空间大性价比高每天的营业时长亲戚/朋友推荐43%43%41%36%35%33%24%32%21%31%21%29%20%6%48%27%10%7%2%5千元以内5千元-1万元1万元-2万元2万元-3万元3万元-5万元5万元以上数据来源:2017中国高净值人群健康指数白皮书专项调研 183.1.3.2健身方式与私人教练从高净值人群在健身机构锻炼的方式上来看,他们对“接受专业性指导”的需求很高。32%的高净值人群选择“跟随运动健身机构的健身教练指导锻炼”,29%的被访者会“根据自己的计划方式进行锻炼”,23%的被访者“参加运动健身机构里的健身课程”。男性在健身方面的知识和经验通常比女性了解的更多更丰富,且计划性更强,因此,在“根据自己的计划方式进行锻炼”这一锻炼方式上,男性占比32%,明显比女性高。而女性在对选择跟私人教练进行锻炼的比例35%高于男性30%。因此,从“私人教练”的需求量来看,女性要比男性被访者的需求量更大。健身机构锻炼的方式跟随运动健身机构的健身教练指导锻炼根据自己的计划方式进行锻炼参加运动健身机构里的健身课程比较随意,无计划性锻炼32%29%23%16%总体 男30%32%25%13%女35%25%20%20%请私人教练的原因私人教练花费训练更有安全保障根据自己身体情况做科学指导给予更多的健身动力制定有益健身方面的饮食计划使健身过程保持连续性为特殊的需求做专业指导提供运动后的伸展和放松62%60%42%42%41%39%36%总体 男67%62%43%48%46%36%38%女58%58%41%37%37%43%33%高净值人群平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