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中国医生生存现状研究报告.pptx
2017-2018中国医生生存现状研究报告,2,摘要,来源:XX研究及绘制。,本篇报告就医生群体进行了生存调研,数据发现医生的压力主要来自工作、晋升、收入、医患关系等方面。希望通过本篇报告能为医生减轻晋升压力、回归医疗本质、改善生存环境提供一定参考价值。,SMS,医生工作强度高,晋升缓慢且压力大:77%的医生表示曾一周工作超过50个小时;43.5%的以上表示每月最长留宿8次以上; 69.4%正高级医生每月参加会议在4次以上。工作学习无止境,医生生活质量堪忧:42.7%的医生在休息时间经常学习充电;83.4%的医生用餐时间不固定;43.4%的医生因工作太忙无法建立运动习惯。工作生活多劳累,医生健康无保障:28.2%的医生潜在肥胖概率大;多数医生常患有的过劳病,如肠胃炎、肩颈炎、腰肌劳损、腰间盘突出、偏头痛;61.5%的医生受医患关系困扰。付出回报,身心俱疲选离职:71.6%医生每月工资不足8000元;54.4%的医生认为自己的成就与付出不匹配;29.9%的医生所处医院常发生医闹事件。,3,“工作强度大,无尊严感,收入性价比低。”- 金杰,曾为三甲医院眼科医生来源:XX研究及绘制。,“身体累从来不用说什么,心累才是最痛苦的。生活质量完全不用说,一个字 差”-魏医生,曾为骨外科住院医师,“业余时间只能补觉、带孩子、料理家务、看文献、做科研、写文章、写标书。感觉像是被拴在磨上的驴,既没有休息也没有自我。”-知乎 TNT TNT,中国医生离职潮频现付出远超回报,年轻医生多“离”心2016年The Lancet公布了一项研究,分析了中国2005年至2015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布的卫生年鉴,其中25-34岁医生比例从31.3%降至22.6%,60岁以上医生比例从2.5%增加至11.6%。数据表明我国医生年龄结构正在发生变化,也意味着一些年轻医生正在因为各种原因离开医院。XX分析了各项公开资料,发现医生离职的原因包括工作强度大、晋升缓慢压力大、身体状况越来越差、收入低、得不到尊重等。关于离职,医生是这么说的,4,工作强度高,晋升缓慢且压力大, 案例:每天的工作时间是早上八点到中午十二点,下午六点到第二天早上,每周休息一天。,-魏医生,曾为骨外科住院医师,5,工作强度大没有节假日的概念,超4成医生每月在医院留宿8次以上医生每天都要忙于门诊、手术、写病历等事情,实际的工作强度很高,那么医生一周到底要工作多长时间呢?调研数据发现,77%的医生表示曾一周工作超过50个小时,24.6%的医生工作时长曾超过80小时;43.5%的医生表示曾留宿8次,留宿次数在11次以上的医生升为20.0%。,14.9%,25.0%,24.6%,最长工作时长/周(%)来源:于2017年7月通过XX和XX调研获得,样本量为1042。,8.1%,40-50h,50-60h,60-80h,>80h,<40h,2017年中国一半以上医生表示曾一周工作60小时以上27.4%,16.5%,2017年中国43.5%的医生表示每月最长留宿8次以上28.2%,23.5%,20.0%,最长次数/月(%)来源:于2017年7月通过XX和XX调研获得,样本量为1042。,1-3次,4-7次,8-10次,11次以上,11.8%,0次,6,学习无止境每月至少1次学术会议,近7成大医生每月会议不断调研数据显示,因医学知识需要不断更新、晋升还需学术论文支持,医生休息时间主要用于学习充电,其中37.6%的医生表示每天学习时间在0.5-1小时之间。医生在学习工作中,不同职称的医生偏好的学习途径差别较大,正高级医生最爱线下学术会议。调研数据显示,69.4%的正高级医生每月参加会议在4次以上,远高于其他职称医生。,来源:于2017年7月通过XX和XX调研获得,样本量为1042。,来源:于2017年7月通过XX和XX调研获得,会议次数样本量为321。,37.6%,29.1%,22.0%,11.3%,2017年中国医生群体学习时间调查,0.5-1小时/天之间0.5小时/天以下,1-2小时/天之间2小时/天以上,30.6%,67.4%,70.2%,60.9%,61.1%,25.6%,28.8%,34.8%,8.3%正高级,7.0%副高级,1.0%中级,4.3%师级/助理,2017年中国69.4%的正高级医生表示每月参加会议在4次以上,1-3次/月(%),4-6次/月(%),7次/月以上(%),7,工作学习无止境,医生生活质量堪忧, 案例:业余时间只能补觉、带孩子、料理家务、看文献、做科研、写文章、写标书。感觉像,是被拴在磨上的驴,既没有休息也没有自我。,-知乎TNT TNT,8,饮食不规律工作加班留宿多,吃饭难有规律时间医生除了门诊和手术之外,还要花很多时间写病历和论文。而接诊和手术的时间都十分不固定,因此吃饭的时间也随之无法固定。调研数据显示,仅有16.6%的医生认为自己可以规律饮食,选择经常无法规律用餐的医生有32.8%。另一方面,不规律的用餐习惯使得医生青睐外卖类APP。这些也进一步导致了医生多患有肠胃类疾病。,来源:于2017年7月通过XX和XX调研获得,样本量为1042。,来源:于2017年7月通过XX和XX调研获得,样本量为1042。,偶尔不固定 50.6%经常不固定 32.8%,固定 16.6%,2017年中国83.4%的医生用餐时间不固定,19.1%13.1%12.9%8.8%7.2%21.3%,58.4%,外卖类推荐类拼团类食谱类鲜蔬类营养膳食类无,2017年中国医生群体餐饮类APP偏好,占比(%),9,42.2%,39.7%,28.0%,23.1%,14.6%,10.3%,21.7%,熬夜,失眠,打鼾,半夜起床,说梦话,磨牙,无,睡眠质量低夜班熬夜变成常态,近8成医生有睡眠问题医生睡眠质量差,多被熬夜、失眠等问题困扰。调研数据显示,42.2%的医生有熬夜习惯,39.7%的医生有失眠困扰。同时,在1042名医生中,有10.7%的医生睡眠时间不足5小时,其原因多来自频繁的夜班工作。大部分医生认为改善健康的首要方式是提升睡眠质量。2017年中国42.2%的医生有睡眠问题的困扰,占比(%)来源:于2017年7月通过XX和XX调研获得,样本量为1042。,10,生活质量差休息时间多学习,休闲娱乐的时间最少调研数据显示,医生休息时间主要用于学习充电,休闲娱乐活动很少,超六成医生很少逛街,超七成医生很少旅行。,来源:于2017年7月通过XX和XX调研获得,样本量为1042。,来源:于2017年7月通过XX和XX调研获得,样本量为1042。,37.6%,22.0%,11.3%,2017年中国医生群体学习时间调查,29.1%0.5-1小时/天之间,1-2小时/天之间,0.5小时/天以下,2小时/天以上,42.7%,12.8%,12.1%,10.8%,8.9%,8.0%,7.0%,19.6% 18.1%,41.9%,59.1%,58.2%,63.1%,72.5%,64.3%,65.2%,学习充电 陪伴家人 运动健身 聚会社交 培养爱好,旅行,休闲娱乐,逛街,2017年中国42.7%的医生表示在休息时间经常学习充电,经常(%),不常(%),11,43.4%,26.0%,20.6%,12.6%,11.5%,11.1%,10.8%,6.0%,工作,学习,懒惰,天气,社交,健身房价格,健身房设施,不喜欢,2017年中国43.4%的医生表示,不运动的原因是因为工作太忙,运动时间少工作学习多挤占,难以养成规律运动的习惯调研数据显示,没有时间是阻碍医生运动的主要原因,其中43.4%的医生和26.0%的医生认为工作和学习占据了大部分时间。同时,由于高强度的工作内容,医生下班后疲惫感较大,不愿意再选择健身等较为激烈的运动类活动。其它客观因素包括天气、健身房价格、设施等。,占比(%)来源:于2017年7月通过XX和XX调研获得,样本量为1042。,不运动 22.6%,4-7次/月 26.6%,1-3次/月 34.4%,13次以上/月 5.0%8-12次/月 11.4%,2017年中国医生每月运动次数调查,12,工作生活多劳累,医生健康无保障, 数据:据公开资料不完全统计,截止2017年7月中旬,共有13位医生因劳累过度离世。,13,健康隐患高潜在肥胖占3成,男性健康隐患更高肥胖是一个全球性话题,The Lancet在2016年公布中国肥胖人数超越美国,位居世界首位。同时据世界卫生组织2014年的调查,我国成年人肥胖人群中女性占比8.2%,男性占比7.4%。中国式的肥胖多因紧张、快节奏的工作而产生,医生群体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调研数据显示,医生群体中潜在肥胖人群达到28.2%,且男性医生偏胖及肥胖概率均远超过女性,分别为32.5%和7.3%。,来源:于2017年7月通过XX和XX调研获得,样本量为328。,12.0%,5.3%,偏瘦,正常,偏胖,肥胖,2017年中国28.2%的医生潜在肥胖概率大54.5%,占比(%),注明:偏瘦BMI<18.5,正常18.5BMI<23.9,偏胖23.9BMI<28,肥胖BMI28,世界卫生组织中肥胖指标为 BMI30。 。来源:于2017年7月通过XX和XX调研获得,样本量为1042。,7.3%,22.6%28.2%,2.7%,偏胖,肥胖,2017年中国医生群体中男性肥胖概率7.3%,远超女性2.7%32.5%,男性(%),女性(%),14,29.7%,27.3%,17.1%,15.7%,14.0%,10.3%,10.0%,8.8%,6.4%,4.7%,4.6%,23.9%,肠胃炎,肩颈炎,腰肌劳损 腰间盘突出,偏头痛,高血脂,抑郁症,皮炎,心脏相关,贫血,甲状腺炎,无,过劳疾病多医生多患有因过劳导致的疾病近几年,“健康守护者”医生群体屡屡因过劳突发疾病去世,医生的健康现状令人担忧。调研数据显示,医生常患有因过劳导致的疾病,如由长期饮食不规律导致的肠胃炎;长时间伏案或手术工作导致肩颈炎、腰肌劳损、腰间盘突出,或因精神压力导致的偏头痛、抑郁症等疾病。2017年中国医生常患有的过劳病排名前五有肠胃炎、肩颈炎、腰肌劳损、腰间盘突出、偏头痛,占比(%)来源:于2017年7月通过XX和XX调研获得,样本量为1042。,15,61.5%,48.3%,33.1%,24.8%,24.4%,20.9%,18.0%,16.5%,14.8%,医患关系,工作时长,晋升要求,学术压力,工作氛围,生存压力,自我使命感,社会舆论,家庭期望,2017年中国医生最主要的压力来自于医患关系和工作时长,心理压力大97%的医生心理压力大,最主要的压力来自医患关系和工作时长医生的健康问题不仅体现在身体上,还体现在心理上。调研数据显示,97.1%的医生表示压力大,仅有2.9%的医生认为自己没有压力。同时,医生群体压力占比前6项的包括医患关系、工作时长、晋升要求、学术压力、工作氛围和生存压力。,占比(%)来源:于2017年7月通过XX和XX调研获得,样本量为1042。,2017年中国医生群体压力认知,有压力 97.1%,无压力 2.9%,16,付出回报,身心俱疲选离职, 数据: 2005到2015年,我国25-34岁医生比例从31.3%降至22.6%,60岁以上医生比例从,2.5%增加至11.6%。-The Lancet,17,15.4%,28.0%,28.2%,15.4%,8.5%,4.5%,3000元及以下,3000-5000元/月,5000-8000元/月,8000-10000元/月 10000-15000元/月,15000元以上,薪资水平低7成医生每月工资不足8000元,一线城市难购房近两年,越来越多的医生跳槽到了其他行业,其原因众多;归根结底便是年轻医生在自己的岗位上看不到未来,兢兢业业的工作多年,收入跟不上物价涨幅。整体来看71.6%的医生工资水平低于8000元/月,工资在10000元/月以上的医生占比仅为13.1%。以北京为例,2017年北京市内五环的房子大多在7万/平米以上,养家糊口的压力可见巨大。2017年中国医生薪酬分布,71.6%每月工资不足8000元,占比(%)来源:于2017年7月通过XX和XX调研获得,样本量为1042。,18,职业期待低5成医生对未来没有信心现阶段我国医生的激励机制并不完善,年轻医生体验不到辛苦工作后的成就感;同时晋升难和缓慢的晋升节奏使得医生对未来感到迷茫,因此越来越多的年轻医生选择离开医院。调研数据显示54.4%的医生认为自己成就与付出不匹配,46.4%的医生对未来没有信心。,2017年中国54.4%的医生认为自己的成就与付出不匹配54.4%来源:于2017年7月通过XX和XX调研获得,样本量为1042。,2017年中国46.4%的医生认为自己的未来没有信心46.4%来源:于2017年7月通过XX和XX调研获得,样本量为1042。,19,来源:于2017年7月通过XX和XX调研获得,样本量为1042。,来源:于2017年7月通过XX和XX调研获得,样本量为1042。,医患关系多问题精神时刻紧绷,近3成医生所在医院常发生医闹事件医患关系紧张、医生心累是影响医生健康和离职的最主要原因之一。调研数据显示,医生的压力来源包括医患关系、工作时长、晋升要求、学术压力、工作氛围和生活所迫等。其中,医患关系占比61.5%,高居首位,同时29.9%的医生表示其所处的医院经常发生医闹事件,进一步加深了医生对患者的恐惧心理。,2017年中国61.5%的医生认为医患关系是主要压力来源,29.9%61.50%,2017年中国29.9%的医生表示所处医院常发生医闹事件,20,减轻医生压力,帮医院留住优秀医生,21,将医生留在医院内减轻晋升压力,提升医生待遇医生是我们健康的“守门人”,当医生因为身心俱疲离开医院的时候,谁又来守护我们的健康呢?将医生留在医院内变得至关重要,留下医生还需从减轻晋升压力,提升医生待遇着手。1)减轻晋升压力方面,2017年各省市陆续推出了新的政策,将评审方式回归到对临床技术的考核上,调整外语、计算机、论文等内容的评审权重。2)提升医生待遇方面,以北京新医改为例,其主要内容包括取消药品加成,降低大型设备检查项目价格,设立医事服务费,从而促进医生酬薪合理健康增长。,2017年北京取消挂号费和诊疗费改为医事服务费来源:XX研究及绘制。,2017年江苏、辽宁职称评审新规江苏:突出“医德”一票否决 6月27日,江苏卫生系列高级职称评审新规规定,突出医德为先、能力实绩,不唯资历、学历、论文,力促医疗水平提升,努力为大医护人员“松绑”。辽宁:调整职称评审项目 8月3日,辽宁省关于做好2017年全省职称有关工作的通知中指出,调整了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政策,该类能力不作为统一要求,不再作为职称申报和评审的前置性必备条件。来源:XX研究及绘制。,22,将医生留在医院内改善医患关系,增强医生信心医患关系的改善有助于医患间更有效的沟通,改善医患关系可以让双方多一些信任和理解,从而提升救治效果。改善这种关系是需要医生、患者、媒体、政府等多方努力才能做到的,不能仅依赖于医生的态度改变。作为患者,我们更需要理解医生,理解医生的高强度工作下的有限精力,理解医学局限性,信任医生、充分沟通不隐瞒等。患者养成就医的好习惯,理解医生精力有限来源:XX研究及绘制。,理解医学局限性,信任医生,充分沟通,不隐瞒,23,职称分布 中级:38.9% 师级/助理:32.5% 副高级:14.9% 正高级:5.6% 其他:5.6%,科室分布 内科:25.0% 外科:20.9% 儿科:6.9% 妇产科:6.1% 口腔科:5.7% 其他(7个):35.3%,医疗机构 三级甲等:34.5% 二级甲等:25.5% 基层:11.0% 二级乙等:8.3% 三级乙等:7.7% 其他(8种):13.0%,附录-问卷基本信息职称、科室、医疗机构分布2017年中国医生调研问卷基本信息-1,来源:于2017年7月通过XX和XX调研获得,样本量为1042。,24,收入分布 5000-8000元/月:28.2% 3000-5000元/月:28.0% 3000元/月及以下:15.4% 8000-10000元/月:15.4% 10000-15000元/月:8.5%,学历分布 本科:59.8% 硕士/双学位:20.7% 大专:15.9% 博士:2.5% 其他:1.1%,地域分布 7个省份城市占比:55.08% 15个省份占比:41.9% 8个省份城市占比:3.1%,附录-问卷基本信息收入、学历、地域分布2017年中国医生调研问卷基本信息-2, 15000元以上:4.5%注释:7个省份城市包括广东、山东、江苏、河北、河南、上海、北京。15个省份包括辽宁、四川、安徽、湖北、福建、浙江、广西、湖南、陕西、江西、陕西、黑龙江、吉林、甘肃、贵州。8个省份城市包括内蒙古、天津、海南、云南、新疆、重庆、青海、宁夏等。来源:于2017年7月通过XX和XX调研获得,样本量为1042。,25,来源:于2017年7月通过XX和XX调研获得,样本量为1042。,性别,婚姻,43.3%女,56.7%男,27.0%单身,71.9%已婚,35.9%医生,64.1%非医生,附录-问卷基本信息性别、婚姻、伴侣职业2017年中国医生调研问卷基本信息-3,伴侣职业N=749,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