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宅经济”零售消费模式分析报告.pptx
2020“宅经济”零售消费模式分析报告,互联网推动“宅”经济发展,1,“宅”经济催生“懒”人群,规模增长迅速,商贸零售行业在“宅”经济中细分行业的发展,掘金商贸零售在“宅经济”中的投资机会,4,2,3,目录,5,风险提示,01,互联网推动“宅”经济发展,1.1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宅”文化提供基础,“宅”文化的起源。“宅”这个名词起源于日本,是“御宅族”的缩略,最早是由日本著名漫画家中森明夫1983年通过漫画作品提出的,主要描写那些对动漫等着迷几乎不顾时间和精力,全身心投入的人。 “宅”文化是随着动漫和计算机游戏的出现而诞生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电影、 动漫、夸张的电动玩具等给当时的孩子以强烈的刺激,逐渐把握了青少年精神需求的主导权。随着“宅文化”的兴起,各种与之相关的产业也 在高速发展,“宅经济”也因此应运而生。在我国,互联网的发展为“宅“文化提供基础。宅”文化在美国、日本发展比较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传入中国大陆,但是在中国的传播 速度较快,尤其是国内互联网快速发展以来,我国的“宅”文化发展迅速。据CNNIC数据显示,截止2019年上半年中国城市移动网民渗透率为72.7%,全国网民规模也达到8.54亿人,互联网的普及率达到61.2%,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宅”文化盛行提供有力的基础。图表:我国互联网发展情况(2016H-2019H),45%,50%,55%,60%,65%,1086420,2016H,2016A2017H网民人数(亿人),2017A2018H2018A2019H互联网普及率(右轴),1.1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宅”文化提供基础,从“宅”经济的用户侧来看,除了上述受互联网快速发展带来的我国大规模网民基础的因素之外,另一重要因素是未来消费主力人群较早受互 联网消费的培养,据统计局数据,截止2018年6月,Z世代(95后)人群规模超3亿人,该人群为受到互联网、即时通讯、短讯、MP3、智能 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科技产物影响很大的一代人,Z世代人群逐步步入工作岗位,消费能力逐步凸显,其固有的生活和消费方式有利于平台侧 的快速发展;从平台侧来看,由于用户的需求带动O2O行业的爆发式发展,弹幕视频网站从小众走向大众、国内手机动漫产业蓬勃发展等反促进用户侧人 群向Z时代之外的人群发展,服务的内容进而发展为外卖、生鲜电商、上门服务等线上连接线下的服务,以及二次元、手机游戏、手机动漫、网络小说等契合年轻用户的产品和内容,衍生服务范围更丰富,包括上门服务、兴趣社交、爱好培训等。图表:用户侧和平台侧相互促进发展,用户侧,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根据CNNIC数据,中 国城市移动网民渗透率为72.7%;,Z世代“互联网原住民”人群消费力逐渐 凸显。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18 年,Z世代人群超3亿。,平台侧,O2O行业爆发式发展;弹幕视频网站由小众走向大众;小说网站从内容发展延展到IP培育; 国内手机动漫产业蓬勃发展。,需求,足不出户,解决吃喝玩乐等各种需求;,年轻群体日渐上升的兴趣消费和亚文化消 费需求。,服务/内容,外卖、生鲜电商、上门服务等线上连接线 下的服务;二次元、手机游戏、手机动漫、网络小说等契合年轻用户的产品和内容;衍生服务范围更丰富,包括上门服务、兴 趣社交、爱好培训等。,02,“宅”经济催生“懒”人群,规模增长迅速,2.1“宅”文化催生“懒”人群,改变消费习惯,“宅”文化的出现催生出来“懒”人群,由于该消费群体的“足不出户”也决定了其消费将以线下消费逐步转变为线上消费的模式 为主,其购物以电商平台为主,减少线下商店的购买频次,饮食也以线上的外卖平台为主,减少线下门店的就餐机会等, 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该消费群体的消费模式和消费习惯。图表: “懒”人群经典需求,2.2“懒”人群规模双位数增长,未来增长可期,据中国移动互联网数据库数据显示,我国“懒”人群规模持续增长,截止2018年8月份,从2015年的6000万人增长至1.36亿 人,尤其在2017年至2018年增速达到两位数,我们认为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消费习惯的不断培养,以及在相对于8.54亿 的互联网人群基础上,“懒”人群的规模仍有空间,有望持续增长,带动“宅”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图表: “懒”人群规模双位数增长,6,076,9,327,13,219,13,551,7.0%,9.1%,12.2%,12.2%,14%12%10%8%6%4%2%0%,0,3,000,6,000,9,000,12,000,15,000,Dec-15Dec-16月活跃用户数(万人),Dec-17Aug-18全网渗透率(%,右轴),2.3“懒”人群的外卖服务需求最高,“懒”人经济的服务需求主要包括生鲜电商、外卖服务、家政服务等,据移动大数据显示,在“懒”人经济中的各种服务渗透率 中,其中外卖服务一般为送至指点地点(如居住点等)具有高渗透率和高频需求的特征,从美团APP数据来看,“懒”人群使 用美团APP的用户规模从2016年的2769万人增长至2018年8月的4403万人,在不到两年时间里增长了近60%,增长十分迅 速;家政服务则在一定程度需要到店服务,导致其具有低渗透率的特征;而生鲜电商较外卖服务和家政服务起步较晚,以 及“懒”人群中的家庭结构等方面的因素导致其特征为低渗透率和低频需求。图表: “懒”人群相关服务用户需求,在 “懒 ”人经 济 中 的 渗 透 率,高,50%,低,低,25,高,低渗透率、低频需求,低渗透率、高频需求,高渗透率、高频需求,外卖服务,生鲜电商,家政服务,月人均使用次数,2.3“懒”人群的外卖服务需求最高,图表:“懒”人群使用美团APP业务,2,769,3,483,4,403,0,2,0001,000,3,000,4,000,图表:“懒”人群使用美团APP用户规模5,000,Dec-16Dec-17Aug-18“懒”人群中使用美团APP的用户规模(万人),家政维修丽人美妆汽车服务推拿按摩,到店服务(部分提供上门服务),外卖跑腿代购闪购,大零售服务,03,商贸零售行业在“宅”经济中细分行业的发展,3.1电商行业:中国电商业发展迅速,未来仍有空间,我国电商发展历程。从电商购物的发展重要节点来看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03年之前,当时国内互联 网处于起步阶段,国内的电商随着互联网的起步而发展,但是由于当时行业的不成熟,以及受互联网泡沫影响,国内电商 几乎无存;第二阶段是2003年至2016年,2003年5月淘宝成立,同年全球电子商务巨头eBay投资1.8亿美元,接管易趣,进 军中国市场,而在这一时期是“非典”爆发的高峰期,消费者被迫居家,互联网+大量人群居家+购物平台的出现开启消费 新模式,以淘宝的数据为例,在“非典”结束后第二年,2004年淘宝的交易额较2003年增长了217%达到23亿元;第三阶 段,2016年10月的阿里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马云在演讲中第一次提出了新零售,带动线上线下和物流相结合的融合。 图表:我国电商发展历程,第一阶段:2003年之 前,电商受互联网泡 沫几乎无存,第二阶段:2003年-2016年,电商快速发 展,第三阶段:2016年之 后提出新零售,融合 线上线下、物流,3.1电商行业:中国电商业发展迅速,未来仍有空间,我国电商行业增长迅速。据统计局数据显示,截止2019年我国实物商品网上销售额达8.52万亿元,占全社会消费品销售总 额的比重达到20.7%,分别较同期增长21.4%和2.3pt;从艾媒的数据来看,2013年-2018年,我国网购交易金额由0.27万亿 增长至5.74万亿,复合增速为84.56%,受益于互联网的发展和消费习惯的培养,我国电商行业发展迅速。网购仍有增长空间。从网购用户规模来看,截止2019年中期,我国网购用户规模达6.39亿人,较2016年中期增长了42.68%,渗透率(网购用户/网民数量)也增长至74.8%,虽然网购的渗透率已经较高,但是我国尚有近40%的未普及互联 网,随着互联网进一步的普及,未来网购用户规模仍有很大增长空间。图表:实物商品网上销售额及占社消总额比重图表:网购用户规模及渗透率,25%20%15%10%5%0%,100,00080,00060,00040,00020,0000,Feb-15Jun-15 Oct-15 Feb-16 Jun-16 Oct-16 Feb-17 Jun-17 Oct-17 Feb-18 Jun-18 Oct-18 Feb-19 Jun-19 Oct-19,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累计值(亿元)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累计值,80%75%70%65%60%55%,76543210,2016H,2016A,2017H,2017A,2018H,2018A,2019H,网购用户规模(亿人),渗透率,3.1电商行业:中国电商业发展迅速,未来仍有空间,中国电商销售额据全球前列。从全球电商市场销售额情况来看,虽然中国的电商业起步略晚于其他发达国家,例如,美国 的电商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但是据UNCTAD公布的2017年数据来看,中国的电商销售额位居全球第三,达到1.93万亿美 元,占全球电商销售总额的6.58%,但是据排名第一的美国电商销售额8.88万亿美元仍有较大的差距,我们预计随着近两年 国内网民数量的增加,以及网购用户的增加,中国的电商销售额占全球电商销售总额的比重有进一步的提升。图表:全球电商销售情况,3.2外卖服务:随着年龄段上移需求减少,便捷性保持一定规模增长,外卖行业发展迅速。随着国内互联网的不断普及,“懒”人群的规模不断扩大,对快捷方便的餐饮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带 动外卖市场的迅速发展,也带动部分传统餐饮市场的转型,在线外卖也逐步成为餐饮业中重要的新业态,在餐饮业中的占 比逐步提升。据公开资料数据显示,外卖行业的交易额从2015年的1348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4613亿元,增幅242%,并且 预计到2019年,外卖行业交易额将突破6000亿元。,图表:外卖行业交易额,1348,1792,2969,4613,6035,70006000500040003000200010000,2015A,2016A2017A,2018A,2019E,外卖行业交易额(亿元),3.2外卖服务:随着年龄段上移需求减少,便捷性保持一定规模增长,63%,22%,据移动大数据研究院数据,从外卖APP行业不同年龄用户占比来看,截止2018年8月份,24岁以下的用户规模占比达63%, 是外卖服务需求的“主力军”,随着年龄段的上移,外卖APP用户规模占比不断下降,我们认为主要是家庭成员结构的变 化导致,外卖APP用户从单身状态或者“两口之家”逐步转变为“三口之家”甚至是“三世同堂”的家庭成员结构,从成 本、卫生、家庭幸福感,以及其他家庭成员富裕时间的角度,外卖APP用户随年龄上移而减少,该部分消费群体的消费习 惯的培养,有利于生鲜电商的发展,但是由于外卖服务的便捷性,其也将保持一定的人群规模增长和新用户的需求增加。图表:外卖APP行业不同年龄用户规模占比(2018.8)2%4%9%,24岁以下25-30岁31-35岁36-40岁41岁以上,3.3生鲜电商:随着布局下沉和消费习惯培养,生鲜电商有望持续高增长,生鲜电商高速发展,占行业比重持续提升。我国生鲜电商发展于2012年,生鲜产品具有较强的刚需特征带动生鲜电商的快 速发展,从行业规模来看,从2012年的40.5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1950亿元,复合增速达90.73%,据Mob研究预测,到2020 年国内生鲜电商的规模将突破3300亿元;从生鲜电商占生鲜行业比重来看,2012年生鲜电商占行业的比重仅为0.3%,至2018年生鲜电商占行业比重上升至10.21%,生鲜电商已经成为国内生鲜消费的重要组成。图表:生鲜电商规模及占行业比重,0%,2%,4%,6%,8%,10%,12%,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2012A,2013A,2020E,2014A2015A2016A生鲜电商行业规模(亿),2017A2018A2019E生鲜电商占行业比重,3.3生鲜电商:随着布局下沉和消费习惯培养,生鲜电商有望持续高增长,互联网巨头入场加快生鲜电商行业发展。生鲜电商的快速发展和广阔的前景,引发互联网巨头的关注,阿里直接控股和自 建的方式进入生鲜电商领域,包括自建盒马鲜生,持股高鑫零售(大润发优选)和苏宁(苏宁易购)、收购饿了么、通过 天猫和苏宁投资易果等;腾讯系通过与京东、永辉超市、美团合作的方式进行生鲜电商的布局,还直接投资了每日优鲜。 互联网巨头的进场带来资金的注入,加快生鲜电商行业的发展。图表:阿里系在生鲜电商的布局图表:腾讯系在生鲜电商的布局,3.3生鲜电商:随着布局下沉和消费习惯培养,生鲜电商有望持续高增长,生鲜电商逐步下沉,消费习惯不断培养。从发展时间来看,生鲜电商略晚于外卖服务和网购服务,这也是我们上文提到的 生鲜电商服务的低频次、低渗透率特征的原因之一;其二是生鲜的主力购买者的年龄偏大,尚未培养起线上生鲜消费的习 惯,甚至是非网络用户;其三是生鲜电商起步初期主要在一二线城市布局,城市间发展不均衡。生鲜电商有望持续增长,将在生鲜消费中占据重要地位。据移动大数据研究显示,在2017年8月-2018年8月期间,生鲜电商 在三四线及以下城市用户规模增长在200%以上,36岁以上人群用户增长接近90%,我们认为随着冷链物流的发展,生鲜电 商的布局下沉,以及随着年龄增长和消费习惯的培养,生鲜电商有望保持高速增长,在生鲜消费中的占比将持续提升。,图表:生鲜电商APP不同城市等级用户规模(万),800.2,1047,347.2,752.5,252.4,8709.8,255.7,0,500,1000,1500,2000,2500,Jan-17,Jan-18,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城市,四线及以下城市,423.7,719.3,419.6,738.4,218.6,387.9,149.4,283.1,96.8,178.8,0,500,1000,1500,2000,2500,24岁以下,Jan-1725-30岁,31-35岁,Jan-1836-40岁,41岁以上,图表:生鲜电商APP不同年龄用户规模(万),04,掘金商贸零售在“宅经济”中的投资机会,4 掘金商贸零售在“宅经济”中的投资机会,短期,仅从投资角度来看,受疫情影响有利于生鲜电商等行业的发展。2020年1月爆发全国性肺炎,受疫情的影响,消费者 为减少外出,在饮食刚性需求的情况下,选择生鲜电商、综合型电商等平台的概率加大,据媒体报道,在京东到家平台上,除夕至大年初九,粮油副食商品销售额同比去年春节增长736%,肉品同比增长711%,蔬菜增长441%;每日优鲜提供的数据则显示,除夕到初八,平台实收交易额相比去年同期增长350%;苏宁易购在此阶段苏宁到家业务规模同比增长近4倍;叮咚买菜预计整个春节7天假期的订单量将超过400万单等。我们认为仅从投资的角度来看,有利于消费者购物习惯的 改变和平台用户黏性增加,将促进生鲜电商行业的发展。中长期,疫情结束之后,有助于消费的惯性和习惯的培养。中长期来看,在历史上,美国的经济萧条带动了以沃尔玛为代 表的平价商店、日本的经济衰退催生了以乐天和Kakaku等为代表的线上比价消费、国内电商在2003年的“后非典”时代快 速发展,我们认为消费习惯具有一定的惯性和被培养性,疫情结束之后有助于线上购物、线上生鲜、外卖等服务的持续发 展。相关受益标的:1)线上购物:阿里、京东、拼多多;2)线上生鲜:永辉超市;3)外卖:美团。,05,风险提示,风险提示,风险提示:长期被迫的“宅”可能导致外出的需求爆发:由于目前部分群体是由于疫情的影响,被迫“宅”在家里,疫情一旦结束,室外活动的需求必 将爆发式的增长,“宅”经济需求萎缩。,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