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煤炭行业煤矿智能化发展分析报告.pptx
2020煤炭行业煤矿智能化发展分析报告,目 录1、煤矿智能化发展兼具天时、地利、人和. 12、煤矿智能化发展目标明确. 22.1、煤矿智能化目标. 22.2、智能化煤矿的内涵 . 33、我国煤矿智能化发展处于初级阶段,目前发展体系已逐步完善,多层次发力 . 43.1、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谋划煤矿智能化建设。. 43.1.1、贵州省. 53.1.2、山东省. 53.1.3、河南省. 63.1.4、山西省. 63.2、强化标准引领,提升煤矿智能化基础能力。. 63.3、推进科技创新,提高智能化技术与装备水平。 . 93.4、加快生产煤矿智能化改造,提升新建煤矿智能化水平。. 93.5、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建设智能化示范煤矿。. 10投资建议. 10风险提示. 11,表 目 录表 1:国家各级部门发布智能化煤矿标准概况. 7表 2:煤矿智能化相关标准计划概况 . 7,图 目 录图 1:秦皇岛 Q5500 大卡动力煤年度均价(元/吨) . 1图 2:煤炭开采洗选业利润总额(亿元) . 1图 3:智能化煤矿系统架构 . 4图 4:我国煤矿智能化标准体系 . 8,煤矿智能化即将步入加速期,央、地、企全面行动,2020 年 03 月 19 日,当前煤矿智能化处于初级阶段。煤矿智能化是非常复杂的巨系统,其总体架构包括 8 大智慧系统:地下精准定位导航系 统;随掘随采精准探测地质信息系统;智能快速掘进和采准系统,矿井通风、供排水、主副运智能系统;工作面智能开 采系统;危险源智能预警与灾害防控系统;矿井全工位设备设施健康智能管理系统;煤矿地面分选运销与生态建设智 能系统;煤矿物联网综合智能管理系统。当前全国建立了 200 个工作面智能开采系统,从数量上和智能化程度上都处于 非常初级的水平。煤矿智能化是大势所趋,即将迎来加速的拐点。在全国工业制造业智能化的浪潮下,煤炭行业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行业, 其智能化建设直接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智能化的进程。煤矿智能化当前处于从起步到加速的拐点阶段。从顶层设计 的颁布,到实施细则陆续出台,再到标准制定和科研创新协同发力,煤企、高校和科技公司多方配合,可以看出中央、 重点省区以及煤炭、科技行业均对煤矿智能化重视程度很高,推进力度很大。随着煤炭行业高景气运行带来的煤企现金 流充裕以及对“科技强安”的重视,煤炭企业配合发展智能化的意愿和能力也是非常充足的,煤矿智能化发展兼具天时、 地利、人和。市场空间巨大,供给产能难以覆盖需求增长。存量煤矿进行改造实现全面智能化单矿一般需要投资 5-10 亿元。新建煤矿 建设智能化系统需在传统机械设备投入的基础上增加 30%。考虑到我国存量 5000 余座煤矿以及未来产能臵换新建煤矿, 煤矿智能化将打开煤机智能制造领域万亿级的市场。从上游智能化煤机制造企业的调研情况来看,当前供给端产能跟不 上需求的增长,可以预见的是煤机智能制造将迎来一轮爆发性增长期。2019 年以来,国家、重点产煤省区和企业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据我们梳理,2019 年至今,包括国家煤监局、国家能源 局,山西、河南、山东、贵州等省区,以及神华、陕煤、兖矿、平煤等重点企业纷纷出台了相关政策,大力推进煤矿智 能化建设。预计到 2021 年,全国将建成多种类型、不同模式的智能化示范煤矿,初步形成煤矿开拓设计、地质保障、生 产、安全等主要环节的信息化传输、自动化运行技术体系,基本实现掘进工作面减人提效、综采工作面内少人或无人操 作、井下和露天煤矿固定岗位的无人值守与远程监控。到 2025 年,大型煤矿和灾害严重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投资建议:在我国工业智能化浪潮下,煤矿智能化从起步步入加速阶段,由此拓展万亿级的市场空间,建议关注煤矿智 能化领军企业天地科技。风险提示:煤矿智能化技术与装备研发不及预期以及在应用效果不及预期。,本期内容提要,1、煤矿智能化发展兼具天时、地利、人和,(1)煤矿智能化建设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智能化的进程。,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十九 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建立健全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进行行政管理的制度规则”。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8年 10 月 31 日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对“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契机”作出了重要论述。煤炭行业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能源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智能化建设直接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智能 化的进程。同时煤矿智能化是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技术支撑,将人工智能、工业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机器人、 智能装备等与现代煤炭开发利用深度融合,形成全面感知、实时互联、分析决策、自主学习、动态预测、协同控制的智能系 统,实现煤矿开拓、采掘(剥)、运输、通风、洗选、安全保障、经营管理等过程的智能化运行,对于提升煤矿安全生产水平、 保障煤炭稳定供应具有重要意义。,(2)煤炭行业经过 40 年的机械化积累同时 5G 等新技术的成熟使得智能化煤矿建设成为可能,我国煤矿工业机械化经过 40 年的发展,目前机械化程度已经达到 78.5%,为煤矿智能化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5G 技术 的大带宽、低延时和广连接能够解决煤矿智能化开采中的大数据同步传输、远程实时控制和多传感器集中接入的难题,云计 算、AI 和工业互联网的结合能够充分调动计算资源,高效挖掘和利用数据,综合智能优化决策。因此,技术的发展成熟为煤 炭智能化开采各系统的协调高效运行提供可能。,(3)煤价运行在绿色区间,煤矿盈利、现金流明显好转,具备向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基础,从政策面的角度,2019 年伴随煤炭价格回到绿色区间,发改委保供手段逐步趋缓,全国新核准煤矿(违法违规合法化为主) 也已跨过高峰。然而,针对僵尸煤矿、冲击地压和瓦斯灾害严重矿井等,煤监系统政策上继续以退出和限制为主,对于不同 区域小型煤矿,政策导向依然趋严,尤其针对煤矿事故频发,煤监系统开展煤矿安全集中整治逐步频繁。且 2020 年长协基准 价不调整体现了政府对当前煤炭价格较为满意,预计延续了两年多的保供应导向政策在未来一段时间将有所缓和,注重平衡, 以结构性去产能和系统性优产能为主,更多是为了促进煤炭价格保持在绿色区间。从基本面的角度,政府为维持宏观经济不 出现失速下滑的底线采取的逆周期调节政策将维持能源(煤炭)需求弹性,供给跨过违法违规合法化产量释放高峰后,呈现 供给集中度显著提升、结构性缺煤长期存在、落后产能继续退出、煤矿准入超产难度提升等局面,供需形势有望由 2018 年上 半年至今的略宽松向更加平衡发展。煤炭价格降幅明显收窄、筑底企稳维持在“绿色区间运行”将是大概率事件,从而使行 业效益有望保持持续稳定。图 1:秦皇岛 Q5500 大卡动力煤年度均价(元/吨)图 2:煤炭开采洗选业利润总额(亿元),(4)前期煤矿智能化实践存在诸多问题,需统一协调、规范推进,国家煤监局从 2015 年开始抓煤矿“四化”(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专门开展了“机械化换人、机器人作 业、自动化减人”科技强安专项行动。5 月在陕西黄陵召开全国煤矿自动化开采技术现场会。2016 年国家发改委将煤炭智能 化开采列为重点研究方向,国家能源技术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 年)将煤矿智能化开采作为重点研发任务,明确提出2030 年重点煤矿区基本实现工作面无人化开采。2018 年 7 月国家煤监局在山西潞安集团召开“全国煤矿安全基础建设推进大会”。2019 年 1 月,发布煤矿机器人重点研发目录,同年 8 月在世界机器人大会上,专门设立了煤矿机器人专题论坛。 近五年来,国家发改委、煤监局一直在煤矿智能化领域做一些推进和尝试。从近 5 年的实践来看,目前智能化建设工作存在研发滞后于企业发展需求、智能化建设技术标准与规范缺失、技术装备保障 不足、研发平台不健全、高端人才匮乏等问题。为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加快推动煤矿智能化发展,2020 年 3 月,由国家发 展改革委、能源局、应急部、煤监局、工信部、财政部、科技部、教育部 8 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 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这是首次从国家层面对煤矿智能化发展提出了具体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2、煤矿智能化发展目标明确2.1、煤矿智能化目标指导意见明确煤矿智能化发展的 3 个阶段性目标:(1)到 2021 年,建成多种类型、不同模式的智能化示范煤矿,初步形成煤矿开拓设计、地质保障、生产、安全等主要环节,的信息化传输、自动化运行技术体系,基本实现掘进工作面减人提效、综采工作面内少人或无人操作、井下和露天煤矿固定 岗位的无人值守与远程监控。(2)到 2025 年,大型煤矿和灾害严重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形成煤矿智能化建设技术规范与标准体系,实现开拓设计、地 质保障、采掘(剥)、运输、通风、洗选物流等系统的智能化决策和自动化协同运行,井下重点岗位机器人作业,露天煤矿实 现智能连续作业和无人化运输。(3)到 2035 年,各类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构建多产业链、多系统集成的煤矿智能化系统,建成智能感知、智能决策、自 动执行的煤矿智能化体系。2.2、智能化煤矿的内涵煤矿智能化是指煤矿开拓设计、地测、采掘、运通、洗选、安全保障、生产管理等主要系统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与 自执行的基本能力。煤矿智能化发展的目标是建设智慧煤矿,智慧煤矿与智慧社会、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具有类似的科学内涵,是指煤矿主体 系统实现智能化,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自动控制、移动互联网、机器人化装备等与现代矿山开发技术相 融合,开发矿山感知、互联、分析、自学习、预测、决策、控制的完整智能系统,建设开拓、采掘、运通、洗选、安全保障、 生态保护、生产管理等全过程智能化运行的智慧煤矿,创建煤矿完整智慧系统、全面智能运行、科学绿色开发的全产业链运 行新模式。智慧煤矿应基于一套标准体系、构建一张全面感知网络、建设一条高速数据传输通道、形成一个大数据应用中心、开发一个 业务云服务平台,面向不同业务部门实现按需服务。其总体架构包括 8 大智慧系统:地下精准定位导航系统;随掘随采精准探测地质信息系统;智能快速掘进和采准系统,矿井 通风、供排水、主副运智能系统;工作面智能开采系统;危险源智能预警与灾害防控系统;矿井全工位设备设施健康智能管 理系统;煤矿地面分选运销与生态建设智能系统;煤矿物联网综合智能管理系统。,图 3:智能化煤矿系统架构,3、我国煤矿智能化发展处于初级阶段,目前发展体系已逐步完善,多层次发力截至 2019 年底全国已建成 200 个智能化程度不同的采煤工作面,可以实现少人化开采,对于全国存量 5000 余处煤矿、智慧 煤矿要求的八大系统平台以及智能开采要求无人开采而言,从数量上和智能化程度上均处于起步阶段。3.1、顶层设计逐步完善,实施细则陆续出台从近 2015 年至今近 5 年的实践来看,目前智能化建设工作存在研发滞后于企业发展需求、智能化建设技术标准与规范缺失、技术装备保障不足、研发平台不健全、高端人才匮乏等问题。为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加快推动煤矿智能化发展,2020 年 3,月,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应急部、煤监局、工信部、财政部、科技部、教育部 8 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煤矿智 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这是首次从国家层面对煤矿智能化发展提出了具体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 施。研究制定煤矿智能化发展行动计划,鼓励地方政府研究制定煤矿智能化发展规划,支持煤炭企业制定和实施煤矿智能化发展 方案。截至目前,已经有山东、贵州、河南、山西四个省区出台明确的煤矿的智能化发展方案。、贵州省2019 年 10 月 15 日,贵州省煤炭工业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转型升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深入推进贵州省煤矿智能化、 机械化升级改造攻坚方案(2019-2020 年)(黔煤转型升级办201954 号),深入推进贵州省煤矿智能化、机械化升级改 造。方案中提出,按照能源工业运行新机制总体要求,用“五步工作法”抓实煤矿智能化、机械化升级改造工作,加快建设具有贵州 特色的现代化矿井,实现煤炭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全面提高煤矿安全生产保障能力,有效提升煤矿生产效率。到 2020 年底,全省生产煤矿采煤机械化率达到 96%、机械化改造实施覆盖率达到 100%,辅助系统智能化、信息化服务管理和监控 覆盖率均达到 100%。具体实施措施:全省煤矿数为 922 处,其中:公告生产煤矿 428 处,建设煤矿 74 处,其它停产、停建煤矿 420 处。按照“一 矿一策”原则全面推进煤矿“两化”升级改造进程。加快已实施煤矿“两化”升级改造项目建设进度,重点推进尚未实施机 械化改造智能化升级的 30 万吨/年及以上生产煤矿实施“两化”升级改造;30 万吨/年以下生产保留煤矿在改造为 30 万吨/年 及以上时同步实施“两化”升级改造;建设煤矿要对标对表全面实施“两化”升级改造;严格其它停产停建煤矿复工复产后 “两化”升级改造管理;确保通过验收的“两化”建设项目正常运行2020 年 3 月 4 号贵州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强化煤矿瓦斯防治攻坚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要求强化煤矿智能化发展的组织保障加强财政金融支持。2020 至 2025 年省级财政每年新增预算安排 10 亿元,专项支持煤矿瓦斯防治攻坚、 煤矿智能化建设等,各级政府相应设立专项资金。争取中央工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煤矿安全改造中央预算内资金等,发挥投贷联动、能源结构调整基金作用,鼓励金融机构支持煤矿安全改造和智能化建设。、山东省2019 年 11 月 25 日山东省能源局发布山东省煤矿智能化建设实施方案(鲁能源煤炭字2019280 号)印发实施,自 2020年 1 月 8 日起施行,有效期至 2025 年 1 月 7 日。方案提出的总体目标是:2019-2020 重点突破,全省冲击地压煤矿和大型煤矿实现智能化开采,建设一批智能化示范矿井,在全国煤炭行业树立智能化建设的“山东标杆”。到 2020 年底,全省煤矿 智能化开采煤炭产量达到 40%以上。2021-2025 年全面推进,全省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基本形成完整配套的智能化生产、,管理体系,智能化开采煤炭产量达到 90%以上。2026-2030 年巩固提升,全面建成智能化煤矿。、河南省2019 年 9 月 21 日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了河南省煤矿智能化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方案提出了2019-2021 三年分年度目标:2019 年重点示范试点,建成 8-10 个智能化采煤工作面、3-5 个智能化掘进工作面。2020 年开 始全面推进,冲击地压、采深超千米的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所有采煤和掘进工作面要实现智能化,生产能力 120 万吨/年及以上煤矿的采煤和掘进工作面要基本实现自动化或智能化,生产能力 60-120 万吨/年的煤矿,具备条件的采煤和掘进工作面实现自动化或智能化,生产能力 60 万吨/年以下煤矿的装备水平大幅提升。2021 年底,生产能力 60 万吨/年及以上煤矿基本完成智能化建设,生产能力 60 万吨/年以下煤矿全面实现机械化生产。、山西省山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应急管理厅、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省能源局、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五部门联合确定 10 座 煤矿为山西省智能煤矿建设试点,50 个智能综采工作面为山西省智能综采工作面建设试点。、中国神华中国神华将提出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提升煤矿智能化开采水平,有效降低矿井用人,实现无人、少 人生产。具体来说,公司计划到 2021 年年末完成 1 套建设智能矿山标准体系、2 类智能掘进成套技术装备、2 类国产智能矿 用卡车;建成上湾、锦界、补连塔煤矿 3 个智能矿山示范工程、5 大智能矿山应用平台、6 类矿用机器人、10 个智能化工作 面、20 个智能选煤厂等,从而为国家能源集团建设世界一流能源集团提供强有力的支持。、陕煤集团陕煤集团规划 2021 年前采煤工作面 85%以上将实现智能开采。在 2020 年,陕北、彬黄地区所有矿井至少各建设 1 个高效快速掘进系统,关中地区每个矿业公司最少各建成 1 个快速掘进系统。3.2、标准引领逐步强化,煤矿智能化将规范发展。现行煤矿相关国家标准不足 100 项,煤矿行业标准(MT)1400 余项主要对于煤矿的一般术语、安全生产、关键设备的通用要求 进行规定。随着煤矿智能化的推进,行业相关部门开始逐步发布相关标准。目前已发布标准发布量较少,主要针对智能化煤 矿的基本架构及设计要求进行规定,而且通过调研发现其影响力、应用情况不佳。,表 1:国家各级部门发布智能化煤矿标准概况,国家能源局,随着煤矿智能化技术的发展,作为智能化煤矿建设基础和指南的标准体系建设成为行业发展的亟需。行业相关部门均对煤矿 智能化相关标准进行立项,以明确智能化煤矿建设方向,促进行业信息资源有效利用。目前计划立项的有关煤矿智能化的相 关标准计划主要针对其相关的关键技术及数据通信接口进行规范。表 2:煤矿智能化相关标准计划概况立项单位煤矿智能化标准名称矿山物联网交互协议标准,煤矿智能供电系统技术导则,煤矿物联网融合通信网络通用网关技术条件,智能化无人综采工作面设计规范,智能化无人综采工作面验收规范,矿山机电设备通信接口和协议,井工煤矿数字化矿山建设,中国煤炭学会,煤矿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分类、分级达标条件,煤矿智能化矿井分类、分级达标条件,煤矿物联网标识编码规范,矿井生产过程综合信息语义描述规范,煤炭精准开采地质条件评价技术规范,为规范不同地区、不同条件煤矿智能化的规范发展,避免交叉规定、规范不明确或重复建设的情况。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 煤炭科工集团首席科学家、天地科技开采设计事业部总工程师王国法在分析煤矿智能化技术体系的基础上,梳理煤炭生产各 环节智能化技术应用现状及趋势,构建了煤矿智能化标准体系总体框架,包括通用基础标准、支撑技术与平台标准、煤矿信 息互联网标准、智能控制系统及装备标准、安全监测及防控装备标准、生产保障标准 6 个部分组成。进而智能化煤矿的规范 发展起到支撑作用。图 4:我国煤矿智能化标准体系,2020 年 3 月王国法院士撰写了智能化煤矿分类、分级评价指标体系以建立我国智能化煤矿统一标准,进而对煤矿智能化 建设和发展水平进行科学合理定量评价。该体系基于智能化煤矿开拓、生产、运营等主要流程,将智能化煤矿巨系统细分为,信息基础设施、智能地质保障系统、智能综采系统、智能掘进系统、智能主煤流运输系统、智能辅助运输系统、智能综合保 障系统、智能安全监控系统、智能分选系统、智能经营管理系统等 10 个主要智能化系统,提出了智能化煤矿 10 个主系统及 相关子系统智能化程度评价指标体系。针对不同生产技术条件分类的煤矿,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智能化评价指标体系,就可以 对煤矿智能化程度进行定量评价。按照综合评价结果,将智能化煤矿划分为甲、乙、丙和不合格 4 个等级。、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提高智能化技术与装备水平。为了适应煤矿智能化发展要求,国家科技部将“煤矿智能开采安全技术与装备研发”、“煤矿千米深井围岩控制及智能开采技 术”列为“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将“煤炭智能化掘采技术与装备”列为 863 计划重大项目,设立“煤炭综采成套装备智 能系统”国家智能制造发展专项,对智能开采技术与装备进行重点攻关。中国煤炭学会和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发起成立了“煤矿智能化创新联盟”;中国煤炭科工集团、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和中国联 通成立了“5G 地下空间创新实验室”。2020 年 3 月 4 日,山西综改示范区与中国煤炭科工集团以视频方式签约了“智慧矿山创新基地项目”。计划建设智慧矿山电 液控制系统及安全监测系统示范生产线,预计年内完成首期建设。国家部委、地方政府、行业协会、高等院校以及煤矿企业多方协作,在加强煤矿智能化基础理论研究,加强关键共性技术研 发,推进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等技术创新研发平台建设,加快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建设,从科技层面支持煤矿智能化发展。、加快生产煤矿智能化改造,提升新建煤矿智能化水平各省区对具备条件的生产煤矿进行智能优化提升,推行新建煤矿智能化设计,优先鼓励具有严重灾害威胁的矿井加快智能化 建设。2019 年以来,山东省煤矿智慧化建设和智能化改造取得快速发展。截至目前,已有 57 处煤矿建成 125 个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其中智能化采煤工作面 71 个,远程控制掘进工作面 54 个。并提出 2020 年冲击地压煤矿和大型煤矿全部实现智能化开采。山西省 2020 年确定 10 座煤矿为山西省智能煤矿建设试点,50 个智能综采工作面为山西省智能综采工作面建设试点。河南省要求 2020 年冲击地压、采深超千米的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所有采煤和掘进工作面要实现智能化,生产能力 120 万吨/年及以上煤矿的采煤和掘进工作面要基本实现自动化或智能化,生产能力 60-120 万吨/年的煤矿,具备条件的采煤和掘进工作面实现自动化或智能化,生产能力 60 万吨/年以下煤矿的装备水平大幅提升。贵州重点推进尚未实施机械化改造智能化升级的 30 万吨/年及以上生产煤矿实施“两化”升级改造;30 万吨/年以下生产保留 煤矿在改造为 30 万吨/年及以上时同步实施“两化”升级改造;建设煤矿要对标对表全面实施“两化”升级改造;严格其它停,产停建煤矿复工复产后“两化”升级改造管理3.5、建设智能化示范煤矿,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作为煤矿智能化领先者的山东省在大力发展智能化的同时,总结各地区、各煤矿企业推进智慧化建设和智能化改造工作的典 型经验和好的做法,把王楼、翟镇、鲍店、滨湖、付村等煤矿作为第一批国家级智能化示范矿井,以点带面,发挥示范带动 作用。2019 年 5 月上旬,全国煤矿薄煤层智能开采现场推进会在山东能源枣矿集团召开,智能化建设“山东经验”推向全国;5 月下旬,组织召开山东省煤矿智慧化建设和智能化改造论坛。同时,全省举办智能化专题培训班 5 期、委托省煤机协会举办智能化系列培训班 4 期,培训各煤企智能化建设相关工作负责人 1300 多人次。投资建议从以上对煤矿智能化推进的背景、目标、现状和路径上看,可以得出:(1)当前煤矿智能化处于初级阶段。煤矿智能化是非常复杂的巨系统,其总体架构包括 8 大智慧系统:地下精准定位导航系 统;随掘随采精准探测地质信息系统;智能快速掘进和采准系统,矿井通风、供排水、主副运智能系统;工作面智能开采系 统;危险源智能预警与灾害防控系统;矿井全工位设备设施健康智能管理系统;煤矿地面分选运销与生态建设智能系统; 煤矿物联网综合智能管理系统。当前全国建立了 200 个工作面智能开采系统,从数量上和智能化程度上都处于非常初级的水 平。(2)煤矿智能化是大势所趋,即将迎来加速的拐点。在全国工业制造业智能化的浪潮下,煤炭行业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行业, 其智能化建设直接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智能化的进程。煤矿智能化当前处于从起步到加速的拐点阶段。从顶层设计的颁 布,到实施细则陆续出台,再到标准制定和科研创新协同发力,煤企、高校和科技公司多方配合,可以看出中央、重点省区 以及煤炭、科技行业均对煤矿智能化重视程度很高,推进力度很大。随着煤炭行业高景气运行带来的煤企现金流充裕以及对“科技强安”的重视,煤炭企业配合发展智能化的意愿和能力也是非常充足的,煤矿智能化发展兼具天时、地利、人和。(3)市场空间巨大,供给产能难以覆盖需求增长。存量煤矿进行改造实现全面智能化单矿一般需要投资 5-10 亿元。新建煤 矿建设智能化系统需在传统机械设备投入的基础上增加 30%。考虑到我国存量 5000 余座煤矿以及未来产能臵换新建煤矿, 煤矿智能化将打开煤机智能制造领域万亿级的市场。从上游智能化煤机制造企业的调研情况来看,当前供给端产能跟不上需 求的增长,可以预见的是煤机智能制造将迎来一轮爆发性增长期。(4)2019 年以来,国家、重点产煤省区和企业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据我们梳理,2019 年至今,包括国家煤监局、国家能源 局,山西、河南、山东、贵州等省区,以及神华、陕煤、兖矿、平煤等重点企业纷纷出台了相关政策,大力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预计到 2021 年,全国将建成多种类型、不同模式的智能化示范煤矿,初步形成煤矿开拓设计、地质保障、生产、安全 等主要环节的信息化传输、自动化运行技术体系,基本实现掘进工作面减人提效、综采工作面内少人或无人操作、井下和露 天煤矿固定岗位的无人值守与远程监控。到 2025 年,大型煤矿和灾害严重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上市公司层面,煤机龙头公司天地科技是我国目前煤矿智能化综合实力较高的央企上市公司,先后主持 863 计划重大项目“煤 炭智能化掘采技术与装备”、国家智能制造发展专项“煤炭综采成套装备智能系统”等多个煤炭智能化项目。公司研发了世界首 套 8m 以上超大采高综采成套技术与装备,2016 年在金鸡滩煤矿 8m 特厚煤层实现智能化开采,年产 1500 万吨,综采高度、 产量及效率创世界最高纪录。建成了一批现代化特大型安全高效煤矿,为全面推进智慧煤矿建设和智能化开采发展奠定了基 础。公司具有先发优势,同时人才优势、科技优势、央企背景优势有望在煤矿智能制造领域的竞争中保持领先,给予买入评 级(20200303 天地科技(600582)深度报告-科技创新助力煤机龙头引领煤矿智能化浪潮)。风险提示煤矿智能化技术与装备研发不及预期以及在煤矿应用效果不及预期。,感谢您的观看,THANK YOU FOR YOUR WAT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