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全球燃料电池乘用车产销量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pptx
2020全球燃料电池乘用车产销量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摘要,这篇报告回答了有关全球燃料电池乘用车的四个问题:产品如何?销量如何?售价如何?发展前景?,产品如何?全球产销品概览:日本丰田Mirai、韩国现代NEXO是目前的燃料电池乘用车主流车型,日韩品牌市占率具有绝对优势,燃料电池技术、储氢 技术随着车型的更新均有提升。 销量如何?各国销量及结构分析:2019年,全球燃料电池乘用车销量普遍增长,日本国内需求渐稳,韩国年销量突破4000辆,荷兰、德国、英国、法国、比利时位列欧洲2019年销量前五,美国乘用车销量有所下降。 售价如何?燃料电池乘用车经济性分析:在经济性上,目前燃料电池乘用车受氢气生产成本、加氢站规模等影响,总拥有成本较高,未来应通过规模化生产、基建 扩充、产氢技术提高来缩减成本。预计未来10年,中大型燃料电池乘用车将实现成本追平,市场竞争优势彰显。 发展前景?全球氢经济发展规划概览:目前,世界主要国家与地区相继更新并出台了氢能源发展战略规划,预计到2030年,各国燃料电池乘用车保有量有明显增 长,其中,日本将增至80万辆,韩国增至180万辆,燃料电池乘用车将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据可观份额。风险提示:政策性风险、经营性风险、市场竞争风险、其他不可抗力因素,目录,售价如何?燃料电池乘用车经济性分析,发展前景?全球氢经济发展规划概览,产品如何?全球产销品概览,销量如何?各国销量及结构分析,产品如何?全球产销品概览,各国燃料电池车发展车型现状:日韩引领燃料电池乘用车市场,现状:燃料电池乘用车市场以日韩为主,本田、丰田、现代公司成为了推进乘用车市场化的主要动力。中国尚 处于试点运营阶段,美欧汽车公司以制造轻中型、重载卡车为主,乘用车暂非本土品牌发展重点。我们预测,2020年,日韩将继续推进乘用车市场化进程;从各国制定的乘用车规划看,乘用车市场体量较大, 为达成未来10年乘用车的庞大保有量目标,美欧中有望加快试点运营进程,推出本土品牌车加入市场竞争。,全球燃料电池乘用车主要产销品一览:日韩投入量产,性能表现差距不大,日本丰田Mirai,本田Clarity Fuel Cell,现代ix35 Fuel Cell与现代NEXO是当前为数不多投入量产,并进行 市场交易的燃料电池乘用车。在性能表现上,日韩品牌各有千秋,总体差距不大。除日韩外,中国上汽、德国奔驰、德国奥迪开发的燃料电 池乘用车均处于试点运营阶段,尚未进入销售市场。2020年,丰田公司计划推出新款Mirai,续航里程将较Mirai 2019提高30%,预期目标市场为日本、北美。,日本:降低燃料电池成本+小型化设计,改善FCEV技术路径,丰田Mirai 技术亮点降低核心成本:通过提升动力控制装置等措施,Mirai能精确控制燃料电池堆的输出和电池的充电及放电, 大大降低了燃料电池堆的成本,与2008年的燃料电池系统相比,Mirai的燃料电池系统成本降低了95%。,本田Clarity Fuel Cell 技术亮点本田Clarity Fuel Cell将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置于引擎盖下方,对燃料电池冷却系统进行了小型化(downsizing)设计。本田公司通过精确预估金属双极板的腐蚀电流大小、降低冷却剂的电导率和取消电 池隔离橡胶(insulation rubber)来减小电池尺寸。对于冷却系统体积,调节冷却剂的电导率以减少冷却 水泵等部件体积。, 日本是最早研发燃料电池乘用车的国家之一,截至2017年5月12日,丰田汽车已在21个国家和地区、2 个国际知识产权组织申请了15867件与燃料电池相关的专利。在集团内外部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广泛合作 下,日本丰田、本田公司不断更新燃料电池车技术,成效卓著。,韩国:开拓多元应用场景+突破核心组件,完善用户体验,现代公司推出的NEXO,在现代ix35 Fuel Cell的基础上做了更多技术改进,将燃料电池乘用车的核心组件:氢燃料电池系统、储氢罐等进行技术升级,助力NEXO成为现代FCEV产品的主力军。,现代NEXO 技术亮点NEXO采用了现代的核心技术空气箔片轴承空气压缩机,使NEXO能够在海拔4300米以下正常行驶。现代NEXO所搭载的第4代氢燃料电池堆,比上一代的电池堆体积更小,功率反而提高20%。NEXO储氢罐采用碳纤维制造,强度较钢铁材质高10倍,可承受高压状态,并采用了缓冲碰撞力的装置以及长时间承受火焰的特殊涂覆技术,确保NEXO具有极为优秀的安全表现。,图1: 现代NEXO,图2: 现代NEXO车辆内景,欧洲:第五代燃料电池+多重动力系统,削减铂成本,欧洲地区的燃料电池乘用车以德系品牌: 奥迪、奔驰为首,依靠强大的品牌实力,对燃料电池车概念做 了技术提升,有望在未来投入量产后加入市场竞争。,奥迪h-tron 技术亮点奥迪h-tron quattro概念展示了奥迪和大众公司的第五代燃料电池技术。较轻的材料可以减轻重量,并提高性能,响应能力,使用寿命和效率。奔驰GLC F-CELL 技术亮点多重动力系统:具有Hybrid、F-Cell、Battery及Charge等四种模式。在Hybrid模式下,系统将同时从 氢燃料电池系统与锂电池获取电能,F-Cell模式下只有氢被消耗,是长距离行驶的理想选择。根据具体 行驶场景切换模式,更为高效节能。削减关键成本:铂在燃料电池中的使用量减少了90,从而节省了资源,并在不损害性能的情况下削减 了系统成本。,图4: 奔驰GLC F-Cell,图3: 奥迪 h-tron,销量如何?各国销量及结构分析,日本:国内需求趋于稳定,2019年轻微回升,丰田占据绝对优势,日本燃料电池乘用车销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自2016年达到峰值后,销量连续两年下降,2019年销售690辆,YOY扭负为正,增速回升至17.1%。丰田市场占有率超90%,进口车本土发展空间狭小。动因分析:15-16年的高增速主要归因于政策支持:300万日元/辆的购买补贴+大量政府订单我们预测,2020年在东京奥运会背景下,日本内需有所扩张,但考虑到新冠肺炎在日流行趋势可能,2020年燃料电池乘用车销量将保持有限回升空间,预计与2016年基本持平。,图5: 日本燃料电池乘用车历年总销量(辆),图6: 2018、2019年日本燃料电池车-分品牌销售量(辆),韩国:销量逐年增长,2019年突破4000辆,购买补贴政策持续发力,2015年以来,韩国燃料电池乘用车销量逐年上升,2018-2019连续2年保持高增速,2018年YOY达509.8%,2019年FCEV总销量突破4000辆。现代NEXO销量上半年持续增长,下半年稳中有升,总体季节差异不大。动因分析:2019年销量迸发期主要归因于政策利好与价格补助。2019年1月,韩国政府发布氢经济路 线图,鼓励氢能源发展,并对每辆燃料电池乘用车补贴2250万韩元,首尔最多可享受3500万韩元的 补助金,弥补溢价差距。2020年,政策利好将持续驱动增长,乘用车可享受补助金范围由4000辆扩大到10280辆。我们预计,2020年燃料电池乘用车销量将超8000辆。,Marklines,图7: 韩国燃料电池乘用车历年总销量(辆)图8: 2019年现代NEXO韩国销量统计(辆),欧洲:总销量持续增长,德、荷、英份额居前列,增速稳定,地区总销量连续上升,历年增速可观:2014-2019年,欧洲燃料电池乘用车销量持续上升,特别是2017年以来,总销量年均保持超1倍的增长,欧洲市场对燃料电池车的接受度持续上涨。各国销量分布不均:德国、荷兰、英国、法国、挪威历年总销量分列前五,前四国历年销量连续增长。2018-2019年,荷兰增速全欧最高,YOY达1100%,比利时YOY: 385%,德国YOY: 242%。,动因分析:税收优惠与购车补贴计划的推行,以德国为例,购买或租赁FCEV将获得4000欧元环保补贴。,我们预测,2020年欧洲燃料电池乘用车销量将突破1000辆。,图9: 欧洲燃料电池乘用车历年总销量(辆),图10: 欧洲各国燃料电池乘用车历年总销量(辆),美国:全球销量份额较高,2019年销量回落,市场检验进行时,美国是全球燃料电池乘用车的主要消费国之一,基本来自于日韩品牌。2016年起,乘用车销量大幅增长,,此后两年均突破2000辆;2019年,YOY转正为负,销量下跌。动因分析:19年销售回落: (1)税收政策影响。美国对于燃料电池车的联邦税收抵免于2017年12月31日 到期,届时起买主无法享受税收优惠。 (2)市场试验效果初现。不同于日韩,美国绝大部分FCEV仅在加 州出售,国内市场受限;加州H2零售价近达$14/kg,燃料经济性低;去年加州新建氢站仅4个(19.3- 20.1),基建扩充缓慢侧面反映消极市场情绪。我们预测,考虑到18年美国FCEV乘用车销量增长近乎停滞,2019年明显下降,但联邦税收抵免政策于19年末重启,2020年美国燃料电池乘用车销量增幅不大,预计与去年基本持平。,图11: 美国燃料电池乘用车历年总销量(辆),售价如何?燃料电池乘用车经济性分析,高购置成本下,租赁持有比例超90%,燃耗经济性有望提升,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的高售价一直是消费者“持票观望”的原因之一。市场上主流车型的平均制造商建议 零售价超$58000,与一辆豪华中型SUV-奥迪Q7的价格相差不大,购买价格经济性不高。以丰田Mirai 为例,有超90%的消费者选择租赁形式持有。租赁总价差异不大,FCEV品牌内部价格竞争不显著。除购置成本外,我们以美国加州为例,进行燃油车、纯电动车、燃料电池车的燃耗经济性比较,计算发 现,由于加氢成本较高,当前燃料电池乘用车的燃耗经济性暂不突出。因此,制造商通常会在售价中包 含三年的氢费用。我们预计,未来通过提升电解技术、规模化制氢等举措,在FCEV的长续航里程优势下,每公里燃料价格将下降,燃耗经济性将有所提升。,高价格高成本,缩减成本势在必行,FCEV的高售价一定程度上意味着高成本,通过TCO总拥有成本分析法发现,当前燃料电池乘用车的TCO主要由燃料电池成本、基建规模不足导致的高H2成本构成,后者与燃油车、纯电动车有明显差距。总拥有成本差异显著,降本需求明显。降低FCEV成本,一般从规模化生产、降低低碳氢、可再生氢生产成本、降低铂成本、扩建加氢站等举 措入手。以FCEV与BEV的TCO比较为例,FCEV规模化产量达到90万时,TCO差距将缩减28%。,图12: 大型燃料电池乘用车成本缩减计划,图13: 燃料电池乘用车TCO构成与车型对比,分车型看TCO变化,未来中大型乘用车竞争力增强,将燃料电池乘用车分为3类,从TCO变化曲线可以看出,2025年左右,续驶里程最长的大型商用FCEV 将最早实现与BEV的成本追平;家用SUV型FCEV在2030年左右可实现成本平价。未来10年,得益于 FCEV在长距离行驶中加氢速度快,电池系统体积小、成本低,符合脱碳环保要求等优势,中大型FCEV的市场竞争力将得以彰显。而对于小型FCEV来说,成本追平速度明显放缓,到2040年仅达到与BEV相似的成本水平,此细分市场 竞争优势暂不突出。,图14: 燃料电池乘用车TCO成本曲线,发展前景?全球氢经济发展规划概览,日本:2030年保有量80万,氢能是国家必要发展抉择,2019年3月,日本发布氢与燃料电池战略路线图,提出到2020年,总计保有4万辆燃料电池汽车,2030年达80万辆。此外,为了促进市场竞争,计划到2020年将燃料电池车与混合动力电动车的价差缩 小到180万日元以下。我们认为,未来日本FCEV市场潜力将继续扩大:1)日本脱碳必然要求:受山丘、岛屿的天然地理环境限制,日本几乎没有可用于陆上风能和太阳能农场 的土地,加上核电的安全隐患,氢将成为无碳进口的关键。2)乘用车消费点偏移:对于乘用车来说,由于日本的高人口密度与快生活节奏,比起FCEV3分钟的加 氢时间,BEV至少30分钟的充电时间将成为消费瓶颈,我们预测,随着基建设施的完善,FCEV在乘用车市 场的需求点将更突出。图15:川崎重工开往澳大利亚的液氢运输船,韩国:2030年保有量180万,扩大购买补贴范围,用基建拉动需求,2019年1月,韩国政府公布氢经济路线图。计划到2022年,国内FCEV保有量达8万辆,到2030年,保有量达180万辆。现代公司在企业2030愿景中指出,到2030年,燃料电池车的年产量将达到50万。扩大购买补贴作为直接激励,现阶段仍需继续:2020年,韩国燃料电池车可享受补助金的数量将从去年的4000辆增加到10280辆,其中,燃料电池乘用车将获得10100辆补贴。乘用车的国库补助金仍为原来的2250万韩元。明确基建目标,为扩需奠定基础:2019年末,韩国已拥有30个加氢站,政府计划到2022年,将加氢站的数量增加到310个,2040年增加到1200个。,图16: 韩国政府发布氢经济路线图,图17: 现代公司发布企业2030愿景,欧洲:明确乘用车目标1/22,内部团结以助力外部竞争,欧洲氢工业协会在2018年发布的报告中指出:到2023年,欧洲燃料电池车年销量达到1万辆,到2027 年,年销量达到10万辆。欧洲氢能路线图指出:到2030年,每22辆乘用车中,将有1辆为燃料电池 乘用车。相较于其他国家的FCEV重点部署(日韩: 乘用车,美国: 卡叉车),欧洲的细分优势还未现雏形,为使投资 有效,欧洲对氢路线图进行了分步部署。乘用车市场以大中型乘用车为发展重点。我们认为,创造欧洲内部市场和产业价值链有利于实现规模效应。通过建立部门跨国联通机制,实现降本与技术共享,达成欧洲大陆去中心化,欧洲能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图18: 欧洲氢能源可选投资领域,美国:联邦税收抵免重启,乘用车或难成为FCEV主要竞争市场,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设定了到2030年达到100万辆燃料电池车的目标。重申税收利好:2019年12月,美国国会恢复了对燃料电池车的联邦税收抵免:规定购买或租赁合规的轻型FCEV的客户将获得最高8000美元的税收抵免。我们预测,该项政策的重新启用,将直接扩大2020年美国FCEV的消费需求。乘用车或非消费重心:与其他市场相比,美国拥有庞大的长途卡车运输产业,每年每辆车行驶超过 12000英里。我们认为,由于消费者对车辆长途行驶能力的需求偏好,中小型乘用车在未来十年的年销 售额预计下降1%。,图19: 美国氢能源细分需求市场规模预测图20: 美国重启联邦税收抵免政策,结语,借鉴他国经验:扩基建、重技术,走自己的路:商业车先行,推动市场化回首全球主要国家与地区燃料电池乘用车的发展现状,可为我国借鉴的经验主要有:1)政策利好是扩需的必经之路,也是必“突破”之路。个人消费者往往更注重经济效益,燃料电池乘用车的高售价直接阻 碍了消费。因此,政府前期往往要依靠购车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利好直接拉动需求。但直接补助政策在长期或将成为FCEV市场化的“绊脚石”。2)基建是前提条件,技术升级是核心突破口。比起补助政策,降低H2生产成本、扩大加氢站建设、提升燃料电池等核心 板块技术,才是燃料电池乘用车实现广泛市场化的关键。当前,我国燃料电池车产业处于起步阶段。2019年12月,工信部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 见稿,提出了实现燃料电池车商业化运用的目标,并对燃料电池车在技术升级、基建扩充等方面做了基本战略部署。 与日韩不同,迄今,我国燃料电池车生产以客、货车为主,本土乘用车品牌尚未起步。我们认为,由于我国发展前期技术待升级、基建不足、政策依赖度高、个体消费者接受度不高, 短期内乘用车并非燃料电 池车的发展重心。尽管如此,“试点运营-政策利好拉动-产品竞争力形成-逐步市场化”的发展路径依然有效,降本以 提升竞争力依旧是加速市场化进程的主要突破点。,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