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电影专题研究报告:崛起的印度电影.pdf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 重要 声明部分 Table_IndustryInfo 2019 年 05 月 23 日 跟随大市 (维持 )证券研究报告 行业研究 传媒 印度电影专题研究报告 崛起的印度电影 投资要点 西南证券研究发展中心 Table_Author 分析师:刘言 执业证号: S1250515070002 电话: 023-67791663 邮箱: liuyanswsc Table_QuotePic 行业相对指数表现 -38%-29%-21%-12%-3%5%18-518-718-918-1119-119-319-5传媒 沪深300数据来源:聚源数据 基础数据 Table_BaseData 股票家数 153 行业总市值(亿元) 14,185.55 流通市值(亿元) 14,131.89 行业市盈率 TTM 26.72 沪深 300 市盈率 TTM 11.7 相关 研究 Table_Report 1. 影视传媒行业周报( 0512-0518): 爱奇艺会员数近亿,第二批进口游戏版号获批 (2019-05-20) 2. 2019 年电影行业专题报告:回到电影最初的样子 (2019-05-17) 3. 影视传媒行业周报( 0505-0511):爱奇艺推出原创电影计划,影视现实题材崛起 (2019-05-12) 4. 影视传媒行业周报( 0428-0504):复联 4 票房近 40 亿, Q1 游戏市场回暖 (2019-05-06) 5. 影视传媒行业周报( 0421-0427):复联 4 票房超 20 亿,电视剧去库存化 (2019-04-28) 6. 影视传 媒行业周报( 0414-0420):宣发进入短视频时代,复联 4 预售票房近5 亿 (2019-04-21) Table_Summary 一 场宝莱坞的逆袭往事。 伴随着历史的发展以及政局与经济的动荡变化,印度电影大致历经了从神话史诗类到现实类、再到歌舞动作类题材,最后又回到现实类题材转变;同时也历经了诞生、发展、倒退期,现正走向复兴。作为印度电影最具代表性的影视基地宝莱坞,在印度电影发展的各个环节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中国市场是印度电影海外市场增长驱动力。 近年来,印度电影加快了在海外市场的拓展步伐,头部作品中,已有将近 24%的票房来自于海外,而中国市场是印度电影在海外市场的最大变数。最近的 2017 年及 2018 年,中国市场对印度电影在主要海外市场票房增长率达 110.6%及 87.68%,占这两年印度电影海外主要市场份额的 63.04%及 67.34%,中国市场已成印度电影海外市场增长驱动力。同时,对比来看,目前上映的印度电影在华整体都取得了比较好的口碑效应。 印度电影在中国获得成功主要在于匹配需求。 中印两国在电影领域的合作,以及印度的外资政策给印度电影进入中国提供了较大便利;然而印度电影能在中国市场获得成功,核心原因还是其本身满足了中国观众的潜意识 心理 需求: 1)主题上,印度电影直击印度面临的贫富分化、宗教与现代文明矛盾等现实问题,并以普通人的励志故事呈现出这些问题,宛如发生在身边, 整体 代入感十足;2)印度电影善于采取歌舞这一特色将这些尖锐的矛盾柔化,兼顾思考与娱乐,博得中国观众好感; 3)在华上映的印度电影核心演员的人物背景符合中国观众的价值观,以阿米尔汗等为代表的印度演员,其专业性和敬业程度的个人履历 ,也正和我国普通老百姓刻苦实干、爱岗敬业的价值观匹配,与单纯流量和套路圈钱的不良影视行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让其作品除了内容本身以外,演员和观众价值观的统一使其具备额外的票房号召力 ; 4)中国电影市场趋向成熟,国产电影并不能完全满足受众对高质量电影的需求,这也给印度的好口碑电影创造了机会。 我们的文化同样熠熠生辉。 目前中国电影的国际认可度并不高,海外市场发展较为缓慢,且很大程度依赖于与其他国家的合拍电影,尤其是北美等发达市场。事实上,中国在海外的文化基础越来越扎实:一方面是海外华人规模的增加提供了更多的受众群 体;另一方面中国文化的影响范围、影响领域正不断扩大,海外接纳程度得到改善。基于这一点,只要我们坚持我们的工匠精神、坚持展现正能量和美好,未来世界电影舞台上,说着中文的影片一定是重要的演员之一。 风险提示: 电影政策出现重大调整的风险;替代技术出现导致行业商业模式改变的风险。 印度电影专题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 重要 声明部分 目 录 1 印度电影与宝莱坞 . 1 1.1 跌跌撞撞,印度电影业走向复兴 . 1 1.2 宝莱坞,印度电影业之星 . 2 2 印度电影在中国市场获持续性突破 . 3 2.1 跌跌撞撞,印度电影业走向复兴 . 3 2.2 分解票房来源,中国市场已成印度电影海外市场增长驱动力 . 3 2.3 看单部,印度电影在中国市场票房口碑双丰收 . 4 3 匹配需求,印度电影成功站稳中国市场 . 6 3.1 理由一:趁政策东风,印度电影抓住进入中国市场的新起点 . 6 3.2 理由二:贫富分 化与宗教变革,印度电影抓住了最为广泛与现实的诉求 . 7 3.3 理由三:歌舞与宗教,印度电影最具特色的亮点 . 9 3.4 理由四:阿米尔汗,印度电影在中国崛起的先锋 . 10 3.5 理由五:超高的口碑,贴合中国观众升级需求 . 10 4 适应全球化之路,中国或可借印 度电影之鉴走出国门 . 14 4.1 严重依赖合拍大片,中国电影海外推进之路缓慢 . 14 4.2 海外华人规模持续增长,发达地区占比上升 . 15 4.3 中国文化海外影响力增强,接 受度提升 . 16 4.4 借印度电影之鉴,中国电影可在外海得到发展 . 18 印度电影专题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 重要 声明部分 图 目 录 图 1:印度电影的发展历程 . 1 图 2:印度电影在主要海外市场的票房总额 . 4 图 3:印度电影在各主要海外市场票房 . 4 图 4:印度电影票房在海外市场和中国市场的增长 . 4 图 5:印度电影在各主要海外市场票房 . 4 图 6:明星 ALL 榜 TOP20 榜单 . 11 图 7:国产电影 TOP25 中不同口碑的票房占比 . 12 图 8:逆袭国产电影的单日票房走势 . 13 图 9:中国电影海外票房发展情况 . 14 图 10:中国文化产品出口规模 . 17 图 11:中国文化产品出口结构 . 17 表 目 录 表 1:印度电影与日本电影在中国市场的口碑对比 . 5 表 2:近年来中国上映印度剧情类电影的主题 . 8 表 3:近年来中国上映印度剧情类电影的 主要故事情节 . 8 表 4:近年来中国上映印度剧情类电影的歌舞与插曲情况 . 9 表 5:近年来中国上映印度剧情类电影的主演情况 . 10 表 6:国产电影 TOP10 前五番主 演 . 11 表 7:中国电影海外票房榜 TOP10 . 15 表 8:海外华人规模及分布 . 16 表 9:中国网络小说海外市场分布 . 17 印度电影专题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 重要 声明部分 1 曾几何时,由于观影配套设施欠发达,盗版猖獗等因素,印度电影国内发展之路推进 缓慢。随着印度电影将目光投向全球,充满诚意的作品开始得到海外、尤其是中国市场的认可,爆款作品包括摔跤吧!爸爸小萝莉的猴神大叔神秘巨星调音师等,均在华获得了非常优异的口碑,中国市场也已成为印度电影在海外发展的驱动力。而拥有更加悠久文化的我们,同样也面临着文化输出的机会和挑战 。 1 印度电影与宝莱坞 1.1 跌跌撞撞,印度电影业走向复兴 印度电影业的发展始于 19 世纪末,在 一百多年的发展中,伴随着 政局与经济的动荡变化,历经曲折 。这其中包括了 诞生期、无声电影的蓬勃发展期、有声电影的初步发展期、曲折迂回发展期、艰难转型期及复兴时代 。 图 1: 印度电影的发展历程 数据 来源: 百度网页,西南证券整理 印度电影的诞生( 18961910)。 1896 年,英国人卢米埃尔兄弟带着影片进入印度,在孟买第一次上映,激起了一些印度制片人的兴趣,随后印度电影开始零零散散出现。19001910 年,印度电影主要为短片及纪录片,内容大多反映印度人民日常生活、自然风景、政治事件或舞台剧等,如光辉的孟买新娘、阿里巴巴。 无声影片在题材不断丰富中蓬勃发展( 19111931)。 1913 印度制作了第一部本土故事片哈里什昌德拉国王,取材于印度神话故事,为印度电影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后来的印度电影提供了模板。之后又有迷人的巴斯玛苏尔萨达万和萨维特里以及火烧楞迦城等电影上映,这些影片同样是从印度史诗和古老神话故事中取材,具有浓厚的宗教感染力。发展到 1920 年,印度已经拍摄出 20 部这类故事片。 印度电影在 20 年代至 30 年代初期发展最为繁荣,这一时期无声影片产量持续上升,1931 年产出达 200 多部。此外题材日渐丰富,大量优秀影片涌现,如爱国题材电影向 母亲致敬印度斯坦女儿和纺车;现实题材电影印度的夏洛克从英国归来等。 无声时代落幕,有声电影入场,歌舞片来袭( 19321947)。 1932 年大量国外有声电影涌入印度市场,无声电影受此影响产量大幅削减,至 1934 年年产仅 7 部, 1935 年则完全停产,无声电影退出历史。 印度电影专题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 重要 声明部分 2 1931 年,印度第一部有声电影阿拉母阿拉在印度帝国影片公司诞生,剧中穿插了10 余支歌曲和大量印度传统舞蹈情节,上映后引起轰动。由于有声影片技术要求高, 30 年代印度制片主要集中于实力最为雄厚的孟买的有声影片公司、加尔各答的新戏 剧影片公司和高尔哈普尔的晨光影片公司。 1940 年,电影业已发展至印度全国工业中的第 8 位,全球电影业第 4 位。此时印度全国有 75 家制片厂及 1496 家电影院,年产近 200 部。另外,由于该时期的影片中对歌舞需求高,印度歌舞演员登上银幕,身价大涨,印度电影逐渐倾向娱乐化发展。 迂回曲折,颠覆传统模式的新电影运动兴起又落幕( 194870 年代末)。 1947 年印度实现自治,电影业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一批电影业新人反对电影的娱乐化形式,认为电影是“一种严肃的表现手段”,制作电影应该多拍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题材,少用室内布景,反映现实题材的电影再次兴起。到了 60 年代,印度电影的年产 300 多部,且多部影片深受新电影运动影响,反映了印度社会的各种现实问题。 然而新电影运动带来的变革没能持续。 70 年代,由于政局动荡,社会矛盾激化,大众寄希望于幻想,制片商为寻求利润,迎合大众口味推出了大量动作片。这些影片情节大多与现实脱离,场景布置豪华,明星阵容强大,成本铺张高昂。另外这一 时期的影片制作模式均相差无二,明星吸引力成了观众判断影片质量最为主要的标准。 再次着眼于现实,实现艰难转型( 80 年代)。 印度电影在 1971 年以来产量连续 14 年居全球前列, 1985 年达 912 部,绝大部分仍是以爱情和歌舞为主的娱乐片或者黑帮暴力动作片。然而一方面因为电视及录像的普及,同时电影产量供过于求,导致制片商利润变薄;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矛盾进一步加剧,民众更需要能够了解社会现实的影片。此时,印度电影急需转型,由此社会现实题材电影再次得青睐,动作类电影逐渐隐退。 重新崛起,复兴时代,走向海外( 90 年代至今)。 90 年代后,印度电影产业发展迅猛,进入 21 世纪,印度电影年产量近 1500 部,拥有约 100 家制片厂、 1.3 万家影院以及 500多家电影杂志。至 2017 年,印度电影产业总产值 已 高达 1550 亿卢比,同比增长 27%,宝莱坞贡献了总票房的近 40%。在国内票房纪律不断刷新的同时,海外市场也得到开拓, 2017年印度电影的海外票房收入为 3.67 亿美元,约占总票房 16%。随着在海外成绩提升,制作重心逐渐向大制作转移,影片题材视野也从本土扩展至全球,以争取更广大的海外观众。 1.2 宝莱坞,印度电影业之星 宝莱坞广义上为对以孟买为 基地的印地语电影产业的统称,狭义上指的是位于孟买西北郊外的孟买电影城。除宝莱坞外,印度电影制片基地还包括以语言划分的泰米尔语、泰卢固语、孟加拉语等地区的几个影视基地。但宝莱坞电影产业历史几乎与印度电影同步发展,且印度电影史大多由宝莱坞书写。 宝莱坞电影城的建立。 宝莱坞电影城最早是 1974 年印度电影人门博布 卡汗和毕马尔 洛伊和沙克提 萨曼塔圈地 230 英亩初建,随后 1978 年孟买政府投资扩充成了 500 英亩建成。“ Bollywood(宝莱坞)”一词由“ Bombay(孟买)”和“ Hollywood(好莱坞)”组合 而成,这个词大约是在 1980 年中期开始兴起,并得到广泛认可,被列入牛津英文词典。 产业集群模式。 宝莱坞处于孟买,作为印度的商业之都,拥有印度最大海滩,区位优势明显,这促进了宝莱坞电影产业在地理上的集聚。此外,运行机制和协调模式也是宝莱坞电印度电影专题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 重要 声明部分 3 影产业集聚的重要原因。作为印度电影产业的代名词,宝莱坞吸引着许多影视巨头和规模各异的其他相关公司,有着较为成熟的明星机制,完善的产业链完善,且生产一部电影往往需要分成几道工序流转于各个制作室,工业性质明显。宝莱坞的电影年产量约为印度全年的 30%至 40%,票房收入占全国比 重近 50%,在印度电影业举足轻重。 家族式生产。 宝莱坞的电影产业与印度其他产业相似,也多为家族式生产,家庭公司运营着行业内的三大领域,大多数从事影视工作的人士也在业内组成家庭,其子女也大多进入这个行业。目前宝莱坞影视产业的主要家族有 Kapoor 家族、 Deols 家族、 Khannas 家族、Dutts 家族、 Hussains 家族等。其中 Kapoor 此被誉为“宝莱坞第一世家”,家族中诸多成员在宝莱坞发展;而 Hussains 是大家所熟知的阿米尔汗所在的家族,阿米尔汗在影视界的成功也与此不无关系。以家庭式运营为主的模式虽 然可以减少交易成本,但是也限制了外来资本的进入。 资金来源。 宝莱坞由于高度分化的家族式生产模式而山头林立,限制了外来资金,没有形成规模大的制片厂,使得宝莱坞物质设备的更新缓慢。早期印度政府不允许银行向电影业提供贷款,由于资金来源匮乏,黑社会的进入电影产业极为常见,“黑金”甚至一度占到宝莱坞资金来源的 40%,直到 2013 年仍然占 10%。近年来由于政府部的支持,电影工作者可合法获得银行贷款,宝莱坞电影业正逐步摆脱黑社会资金的控制。 2 印度电影在中国市场获持续性突破 2.1 跌跌撞撞,印度电影业走向复兴 近年来,印度电影加快了在海外市场的拓展步伐,头部作品中,已有将近 24%的票房来自于海外。 2014 年,印度电影在外海主要市场(包括美国 /加拿大、英国、波斯湾、澳大利亚和中国)的总票房为 1.16 亿美元,至 2018 年就增长到了 3.79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1.85%,相较于中国电影在海外市场的推进缓慢,印度电影在海外市场的发展可谓如火如荼。具体来看, 2014 年至 2016 年之间,印度电影在主要海外市场表现相对平稳,票房收入处于1.13 亿至 1.46 亿美元之间;而 2017 年相较 2016 年突增了 1.3 倍,达到 3.13 亿 美元; 2018年则以 21.36%的增速延续增长态势,票房收入近 3.79 亿美元。 2.2 分解票房来源,中国市场已成印度电影海外市场增长驱动力 对于近年印度电影在海外市场连获佳绩,中国市场有着汗马之功。 2014 年至 2016 年期间,对比美国 /加拿大、英国、波斯湾及澳大利亚这 4 个市场,除 2016 年略高出澳大利亚之外,印度电影在中国的票房一直处于最低位,不及美国 /加拿大市场 15%、波斯湾市场的 14%。然而, 2017 年,印度电影在中国市场的票房有了 极 大突破,直接从 2016 年的 130 万美元跃升至近 1.97 亿美元, 2018 年又达到了近 2.56 亿美元的新高度,可以说, 2017 年和 2018年是印度电影在中国市场的大突破年。而在这两年间,其他主要海外市场票房收入表现相对平稳,波斯湾市场甚至呈现连续性微降情形。 印度电影专题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 重要 声明部分 4 图 2: 印度电影在主要海外市场的票房总额 图 3: 印度电影在各主要海外市场票房 数据来源: : box of India、猫眼专业版 APP,西南证券整理 数据来源: box of India、猫眼专业版 APP,西南证券整理 从增长贡献率来看,近些年中国市场已成印度电影在海外市场的最大变数。 2015 年,印度电影的主要海外市场票房增长 3278.23 万美元,中国市场贡献超三成; 2016 年,印度电影在全球票房出现负增长,主要源自在中国市场的票房下降了 1836.25 万美元,贡献率超170%。可以看出,印度电影海外市场票房的不确定性主要来自中国市场。最近的 2017 年及2018 年,印度电影的主要海外市场票房增长率 分别达 130.42%及 21.36%,中国市场对其贡献率为 110.6%及 87.68%,占这两年印度电影海外主要市场份额的 63.04%及 67.34%,超过三分之二。这充分表明近两年来中国市场已成为印度电影在 海外的最大票仓,在中国市场票房的迅猛提升是其在海外斩获佳绩的核心支撑。 图 4: 印度电影票房在海外市场和中国市场的增长 图 5: 印度电影在各主要海外市场票房 数据来源: : box of India、猫眼专业版 APP,西南证券整理 数据来源: box of India、猫眼专业版 APP,西南证券整理 2.3 看单部,印度电影在中国市场票房口碑双丰收 2014-2016 年期间,在中国上映的印度电影数量上始终保持每年 2 部,平均票房少则几百万人民币,多则上千万人民币,单部来看除 2015 年上映的我的个神啊突破性地获得1.18 亿人民币票房外,表现乏善可陈。 2017 年,印度电影只有一部摔跤吧!爸爸在中国上映,却极为意外地获得了 12.99 亿人民币票房,在当年中国电影票房总榜中排名第 9,在进口票房榜中仅次于速度与激情 8和变形金刚 5,位列第三,这是印度电影在中国市场上取得的历史性成功。基于 2017 年取得的斐然成绩, 2018 年多部印度电影紧跟步伐挤115.85 113.51 146.30 135.63 312.51 379.25 -2.02% 28.88% -7.29% 130.42% 21.36% -50.00%0.00%50.00%100.00%150.00%0100200300400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百万美元 主要海外市场票房总额 主要海外市场的票房增速 5.02 5.79 19.66 1.30 196.99 255.38 050100150200250300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百万美元 美国 /加拿大(美元) 英国 波斯湾 澳大利亚 中国 (83.64) (2.34) 32.78 (10.67) 176.88 66.75 121.73% -33.02% 42.30% 172.11% 110.64% 87.48% -50%0%50%100%150%200%-150-100-50050100150200250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百万美元 全球增量 中国增量 中国贡献率 2 2 2 1 10 14.75 60.13 4.49 1299.00 175.84 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0246810122014 2015 2016 2017 2018上映数量(部) 平均票房(百万人民币) 印度电影专题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 重要 声明部分 5 入中国市场,当年共斩获票房 17.59 亿人民币,且呈现出多点开花形式。具体来看,数量上,全年共有 10 部印度电影在中国上映,超过去 10 年印度电影 在中国上映数的总和;票房上,这 10 电影的平均票房达到 1.76 亿人民币,且其中有 4 部电影票房超过 1 亿人民币,神秘巨星更是以 7.74 亿人民币位列 2018 年中国进口电影票房榜的第 9 名。近两年印度电影已搅动了中国进口电影市场,有着前两年的成功经验,预计接下来印度电影在中国市场还会有持续性突破。 一般来说,高票房与好口碑相辅相成,随着印度电影在中国上映数增多以及暴热片频现,印度电影在中国市场的口碑也日渐高涨。 2014 年至 2019 年 5 月 12 日,在中国上映的印度电影 19 部印度电影中,在猫眼上评分超过 9 分的有 11 部,在 豆瓣上评分超过 8 分的有 4部,两个平台平均评分超过 9 分的有两部,超过 8 分的达 8 部。其中, 2015 年的我的个神啊突破了近些年印度电影在中国市场上的口碑大关,首次在豆瓣获得 8 分以上评分; 2017年,摔跤吧!爸爸在猫眼和豆瓣上均获得了 9 分及以上的评分,使得印度电影在中国市场的口碑更上一阶; 2018 年上映的小萝莉的猴神大叔神秘巨星等 10 部电影中,有 7部在两个平台的平均得分达 8 分以上。 在中国的进口电影市场,好莱坞电影地位无可比拟,但在近些年发展中,印度和日本的影片逐渐成为新生力量,其他小语种影片则“销 声匿迹”或“偶然露头”。因此在中国进口电影市场,只有日本电影与印度电影相对具有可比性。 2014 至 2019 年 5 月 12 日,日本电影共有 49 部在中国上映(为印度电影 2.5 倍),其中 2018 年上映 20 部(为印度电影 2 倍), 2019 年已上映 10 部(为印度电影 5 倍)。选取日本电影在两个平台平均评分前 19 位与印度电影进行口碑对比,有以下两点发现: 1) 印度电影头部所获评分明显高于日本电影,印度电影有两部平均得分达 9 分,而日本电影在总量超印度电影两倍的情况下,没有一部平均评分上 9; 2) 印度电影的评分榜前几位多为 2018 年及 2019 年新上映电影,而评分榜排在前几位的日本电影上映时间相对久远。 相较于日本电影日渐式微的表现,印度电影在中国市场的口碑正在节节攀升,这表明中国观众对其接受度正逐步增强。 表 1: 印度电影与日本电影在中国市场的口碑对比 序号 印度电影 日本电影 名称 上映年份 猫眼评分 豆瓣评分 平均评分 名称 上映年份 平均评分 1 摔跤吧!爸爸 2017 9.8 9 9.4 你的名字 2016 8.8 2 小萝莉的猴神大叔 2018 9.5 8.5 9 深夜食堂 2 2017 8.8 3 我的个神啊 2015 9 8.4 8.7 火影忍者剧场版:傅人传 2016 8.8 4 调音师 2019 9.1 8.3 8.7 海街日记 2015 8.7 5 神秘巨星 2018 9.3 7.7 8.5 樱桃小丸子:来自意大利的少年 2016 8.55 6 起跑线 2018 9 7.9 8.45 垫底辣妹 2016 8.45 7 嗝嗝老师 2018 9.3 7.5 8.4 黑子的篮球 2018 8.45 8 印度合伙人 2018 9.2 7.6 8.4 夏目友人帐 2019 8.45 9 幻影车神:魔盗激情 2014 9.1 7.3 8.2 祈祷落幕时 2019 8.4 10 苏丹 2018 9.2 6.9 8.05 哆啦 A 梦:伴我同行 2015 8.35 印度电影专题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 重要 声明部分 6 序号 印度电影 日本电影 名称 上映年份 猫眼评分 豆瓣评分 平均评分 名称 上映年份 平均评分 11 老爸 102 岁 2018 8.7 7.3 8 小偷家族 2018 8.35 12 一个母亲的复仇 2019 9.3 6.7 8 刀剑神域:序列之争 2017 8.35 13 巴霍巴利王 2:终结 2018 8.8 7.1 7.95 航海王之黄金城 2016 8.3 14 巴霍巴利王:开端 2016 8.5 7.3 7.9 我的英雄学院:两位英雄 2019 8.2 15 厕所英雄 2018 8.4 7.1 7.75 今夜在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