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国四大服务产业迁移路径及产业发展前景研究报告.pptx
2019中国四大服务产业迁移路径及产业发展前景研究报告,目录CONTENT,0102,服务产业迁移概要,四大服务产业迁移及发展趋势全景图,服务产业迁移概要,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相辅相成,二者融合发展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 必由之路。前瞻产业研究院在对传统制造业和新兴制造业的产业迁移特性进行分析后,本研究报告是基于“服务业”的视角进行的产业迁移全景图研究,与制造业 最大的区别是,服务业的分布特征与消费者需求的联系更为紧密。一般来说,产品生产后可通过贸易、运输等方式进行跨国别、跨地区交易;而服务在跨国别和 跨地区交易上存在较多的阻碍。在研究制造业的迁移特征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是从“供给”出发,以产能、产量的视角探究其产业迁移特性;而本报告的研究思路是基于“需求导向”下的产业 迁移特征,从收入、消费者分布等视角探究其产业特征。本报告选取了房地产开发、软件服务、电影和保险四个行业,从行业发展现状、行业迁移特征、行业发 展趋势三个层次对行业发展全景进行描绘。四大服务产业迁移特征汇总,总览PANDECT,01020304,房地产开发产业路径及房地产开发产业发展趋势全景图,软件服务产业路径及软件服务产业发展趋势全景图,电影产业路径及电影产业发展趋势全景图,保险产业路径及保险产业发展趋势全景图,01,房地产开发产业大迁移,中国房地产开发产业发展现状中国房地产开发产业迁移路径分析房地产开发产业发展趋势,1.1房地产开发定义,土地开发,新区土地开发,即把农业或者其他非城市用地改造为适合工商业、居民住宅、商品房以旧城区改造或二次开发,即对已经是城市土地,但因土地用途的改变、城市规划的改变及其他城市用途的城市用地以及其他原因,需要拆除原来的建筑物,并对土地进行重新改造,投入新的劳动,房地产开发是指在依法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土地上,按照城市规划要求进行基础设施、房屋建设的行为,房地产开发包括土地开发和房屋开发。而在我国, 通过出让或划拨方式依法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是房地产开发的前提条件,房地产开发必须是国有土地。我国另一类型的土地即农村集体所有土地不能直接用于房 地产开发,集体土地必须经依法征用转为国有土地后,才能成为房地产开发用地。房地产开发定义,1.1国有建设用地供应量增加,根据中国自然资源部统计,2017年,供应国有建设用地60.31万公顷(904万亩),同比增长13.5%。其中,工矿仓储用地12.28万公顷,商服用地3.09万公顷, 基础设施及其他用地36.52万公顷;住宅用地8.43万公顷,同比增长13.2%,但占建设用地总供应量的比重逐年下降。此外,2017年,出让国有建设用地22.54万公顷,同比增长6.4%;出让合同价款44.99万亿元,同比增长36.7%,增幅远超过出让土地面积增长;整体来看, 土地出让成本增加,对应房地产开发成本也会增加。2012-2017年中国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情况(单位:万公顷,%),6.7,5.02,14.2,10.45,8.383.69,7.453.51,8.433.09,32.83,34.37,29.23,29.84,36.52,18.91%,15.51%,14.03%,13.98%,16.00%14.00%12.00%10.00%8.00%6.00%4.00%2.00%0.00%,18.00%,30%,50%,70%,90%,130%16.13%110%,150%20.00%,工矿仓储用地(万公顷),商服用地(万公顷),住宅用地(万公顷),基础设施及其他用地(万公顷),住宅用地占比(%),注:自然资源部公布的年鉴数据滞后一年,1.1中国房地产开发产业发展分为两个阶段,35804010,4902,6245,7736,10106,1938213158 15759,25280,3623230580,48267,71804,86013,9503695979,102581,109799,120264,15.2%,12.0%,22.2%,27.4%,23.9%,30.6% 30.2%,19.8%,23.0%,30.4%,21.0%,18.5%,27.9%,16.3%61740,19.8%,10.5%,1.0%,6.9%,7.0%,9.5%,0,0.05,0.1,0.15,0.2,0.25,0.3,0,20000,40000,60000,80000,100000,120000,2014年,中国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增速呈现断崖式下降,2014年是中国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拐点”,由强力行政干预走向市场化,由令出中央到下放地方, 在“分类调控”原则主导下,自下而上的“救市”措施频出,超过市场预期,导致多地楼市下降;2015年继续受2014年政策滞后作用影响,对房地产预期普遍不佳,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降为负值。综上,中国房地产开发产业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2000-2013年,房地产开发产业处于高速增长期;2014年后,房地产开发进入 增长期的新阶段,房地产开发商投资增速放缓。1998-2018年中国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及其增长情况(单位:亿元,%)14000033.2%0.35,1998年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亿元)同比增长(%),1.1中国房地产开发产业发展分为两个阶段,90,95,105,1998年1月1998年6月1998年11月1999年4月1999年9月2000年2月2000年7月2000年12月2001年5月2001年10月2002年3月2002年8月2003年1月2003年6月2003年11月2004年4月2004年9月2005年2月2005年7月2005年12月2006年5月2006年10月2007年3月2007年8月2008年1月2008年6月2008年11月2009年4月2009年9月2010年2月2010年7月2010年12月2011年5月2011年10月2012年3月2012年8月2013年1月2013年6月2013年11月2014年4月2014年9月2015年2月2015年7月2015年12月2016年5月2016年10月2017年3月2017年8月2018年1月2018年6月2018年11月,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国房景气指数)遵循经济周期波动的理论,以景气循环理论与景气循环分析方法为依据,运用时间序列、多元统计、计量经济分析方法, 以房地产开发投资为基准指标,选取了房地产投资、资金、面积、销售有关指标,剔除季节因素的影响,包含了随机因素,采用增长率循环方法编制而成,每月 根据新加入的数据对历史数据进行修订。结合1998-2018年国房景气指数也可以看出,2014年之前,中国房地产开发综合景气指数均处于偏高景气水平和适度景 气水平,而2014年后就进入较低景气水平,2017年2月份才回归到适度景气水平。1998-2018年中国房地产开发综合景气指数(国房景气指数)变化情况115110 偏高景气水平,较低景气水平,100 适度景气水平,较低景气水平,1.12014年成为房地产开发产业拐点的原因分析,受销售放缓、融资环境偏紧、投资信心不足等因素影响,2014年房地产投资出现断崖式下降局面。2014年成为房地产开发产业市场拐点的原因分析,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主要与投资信心、销售状况、货币信贷环境、金融监管等因素有关。2014 年,随着监管部门 加强对影子银行的治理,房地产销售的持续放缓,房地产企业资金紧张状况不断加剧。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014 年三季度以来,政府加大了对房地产领域的信贷支持,但开发资金仍出现了较大下跌,这显示各方对房地产市场 的预期依然比较悲观。,开发资金紧张局面不断加剧,2014 年,房地产价格下行趋势明显,房价下跌从个别城市扩展到全国。12 月, 环比下降城市数为70 个,相比2013 年同期增加了38 个,房价下跌从个别城市扩展到全国,房地产价格持续分化,随着房地产市场进入全面调整:第一,及时取消限贷限购等行政性管理手段。目前,只有北京、上海等个别一线 城市还有“限购”的规定。第二,加大对居民购房等领域的信贷支持;第三,降低购房环节的税收,加大住房补 贴。这些政策的出台对于住房需求的平稳释放,稳定房地产市场起到了一定作用。,房地产加强“逆周期”管理,调控手段向市场化回归,1.1住宅投资一直是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核心,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住宅类投资额逐年增加,2018年住宅投资85192亿元,增长13.4%,增速比2017年加快4.0个百分点。不论是房地产开发产业处于 哪一个阶段,房地产开发投资中占比最大的始终为住宅类投资。此外,住宅投资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整体也呈增加趋势,从1997年的49.6%增加至2018年的70.8%,提高了将近20个百分点。1998-2018年中国住宅投资及其占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的比重(单位:亿元,%),1539,2082,2638,3312,4217,5228,6777,8837 10861,13638,18005,22441,25614,34026,44320,49374,58951,6870464352 64595,85192,49.6%,58.2%,65.8%,67.6%67.6%,73.4%,70.4%70.5%,68.8%,67.7%,67.2%67.0% 75148,70.8%,0,0.1,0.2,0.3,0.4,0.5,0.6,0.7,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70000,80000,900000.8,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全国住宅投资额(亿元)住宅房地产投资占比(%),1.2区域维度:东中西部地区的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均逐年增加,从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地区的房地产开发投资额绝对量看,近年来,房地产市场高速发展,各地资金相继流向房地产,三大区域的房地产开发投资额 度均呈逐年递增趋势,增长率全部为正值。2003-2018年中国东中西部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及其增长情况(单位:亿元,%),1.2区域维度: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迁移,69.5%,66.2%,63.9%,61.9%,59.9%,58.2%,58.0%,57.7%,56.5%,55.8%,55.7%,55.5%,54.8%,52.8%,53.5%,14.5%,20.9%,16.0%,21.6%,0,0.1,0.2,0.40.3,0.5,0.6,0.7,从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地区的房地产开发投资额相对量来看,中国东部房地产投资额比重呈下降趋势,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比重呈上升趋势,即中国房 地产开发产业从东部地区逐渐向中西部地区迁移,但目前仍以东部地区为主。2003-2018年中国东中西部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占比变化情况(单位:%)0.869.5%,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1.2区域维度:向中西部迁移的原因分析,中国房地产开发产业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迁移是必然的,中国土地建设资源是有限的,2014年中央就要求东部三大城市群发展要以盘活土地存量为主,2014年后将逐步调减东部地区新增建设用地供应,除生活用地外,原则上不再安排人口500万以上特大城市新增建设用地。而中西部地区房地产价格优势、返乡置 业、政策优惠、住房消费升级等都激发了其住房需求,房地产开发产业的发展潜力较大。中国房地产开发产业从东部向中西部地区迁移原因分析,比价效应&返乡置业:与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房价 相对更低,在东南沿海地区工作的外地人的收入具备在中 西部家乡置业的能力政策优惠:中西部大多数城市的房地产地位还是去库存, 有较大力度的购房支持政策住房消费升级:品牌开发商将市场拓展到中西部城市,推 动了当地的住房消费升级,如碧桂园在三四线城市中推广 的“劳斯莱斯”项目,中西部地区房地产发展优势,外来务工人员非常多:收入不足以买房,租房需求超过买 房需求建设用地资源限制:中央要求东部三大城市群发展要以盘 活土地存量为主,2014年后将逐步调减东部地区新增建设 用地供应,除生活用地外,原则上不再安排人口500万以 上特大城市新增建设用地,东部地区房地产开发受限,1.2地区维度:东北、华北地区向西北、西南等地区迁移,近年来,2011年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增幅最大;2018年房地产市场进入相对平稳期,选取2011年和2018年作为时间节点进行对比,探索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 的迁移路径。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1年和2018年各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如下表所示,通过各地区市场份额占比的变化情况,占比绝对值变化在1%上下的地区 有广东、浙江、河南、河北、北京、辽宁、黑龙江和内蒙古。其中,黑吉辽、北京和河北均表现为市场份额减少,房地产开发产业有迁出趋势;而广东、浙江和 河南地区均表现为房地产投资份额提高,房地产开发产业不断向广东、浙江和河南等地区集中。2011年与2018年中国各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及市场份额对比(单位:亿元,%)(一),地区,2011年房地产投资额( 亿元),2018年房地产投资额( 亿元),2011年占比( % ),2018年占比( % ),占比变化( % ),广东,4809. 91,14412. 19,7. 79%,11. 98%,4. 19%,江苏,5567. 94,10982. 34,9. 02%,9. 13%,0. 11%,浙江,4137. 25,9944. 93,6. 70%,8. 27%,1. 57%,山东,4106. 75,7552. 97,6. 65%,6. 28%,-0. 37%,河南,26,26. 54,701,5. 47,4. 25%,5. 83%,1. 58%,安徽,26,11. 54,5974. 11,4. 23%,4. 97%,0. 74%,四川,281,9. 17,5697. 87,4. 57%,4. 74%,0. 17%,福建,2406. 34,4940. 34,3. 90%,4. 11%,0. 21%,湖北,2066. 48,4693. 12,3. 35%,3. 90%,0. 56%,河北,3054.,59,4476. 4,4. 95%,3. 72%,-1. 23%,重庆,2015. 09,4248. 76,3. 26%,3. 53%,0. 27%,上海,2253. 83,4033. 18,3. 65%,3. 35%,-0. 30%,1.2地区维度:东北、华北地区向西北、西南等地区迁移,2011年与2018年中国各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及市场份额对比(单位:亿元,%)(二),1.2地区维度:东北、华北地区向西北、西南等地区迁移,为了更直观的看出中国各地区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迁移路径,将2011-2018年中国各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市场份额的增减变化情况直接展示在图中,深蓝色 区域表示2018年该地区房地产市场份额较2011年有所增加;而浅色地区表示市场份额比重有所减少。从图中看,分界线及其明显,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天津除 外)和华东的上海、东北地区的市场份额均下降,房地产开发企业向西北、西南、华中、华南和华东地区迁移。2011-2018年中国各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市场份额比重变化情况图示(单位:%),1.2城市维度:北上广深、天津是房地产开发产业的热门城市,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研究显示,全国地级以上城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吸引力TOP100具体如下,北京、上海和深圳投资吸引力保持在全国前三位,天津市第四, 广州排名第五;杭州、南京、成都、武汉、重庆等核心城市经济基础强、人口流入多、市场需求旺盛,排名位居前十。全国地级以上城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吸引力排名TOP100情况,1.3房地产开发产业将围绕五大城市群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指出,我国未来将加快城市群建设发展,打造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在全国范围内共打造19个城市群。可以预见,在国家 规划层面,城市群的发展也将进入加速期。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长江中游以及成渝城市群五大城市群无疑将成为未来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抓住这五 大城市群的发展机会才能把握住中国城市发展的未来,房地产开发产业也将围绕这五个城市群发展。全国五大重点城市群,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长江经济带,1.32019年区域走势展望:稳字当头,区域继续分化,预计2019年,房地产调控政策以稳为主,各地房地产政策微调的频率会有所加快,但“房住不炒”和“租购并举”的政策基调并不会转变。房地产销售环境会有 所放松,但不会出现重大转向。预计商品房销售有所改善,投资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此外,预计2019年房地产开发产业在全国区域间继续保持分化。2019年中国房地产开产业发展趋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构建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坚持房子 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分类指导,夯实城市政 府主体责任,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房地产调控主线已 经明确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也进一步提出,“以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 为目标,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房地产调控政策以稳为主,华东、华中、华南及西南地区的房地产走势依然可期,增速优于其 他区域东北地区受2018年土地购置和新开工加速的影响,2019年投资会 继续加快,但销售仍然承压华北地区2019年仍将继续承压,但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步伐的加速, 预计2019年华北地区走势会好于2018年西北地区随着房价的快速上涨,投资风险上升,部分城市投资会出 现负增长,销售压力较大,全国区域间继续保持分化,02,软件服务产业大迁移,中国软件服务产业发展现状中国软件服务产业迁移路径分析软件服务产业发展趋势,2.1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行业覆盖细分领域较广,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国民经济产业分类,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行业覆盖范围广,细分领域较多,包括软件开发、集成电路设计、信息系统集成和 物联网技术服务、运行维护服务、信息处理和存储支持服务、信息技术咨询服务、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数字内容服务和其他信息技术服务业等八个细分行业。统计数据的处理一般是从产品和服务的角度分类,即软件业务收入可以分为软件产品、信息技术服务(包括所有的服务)、嵌入式产品三大类。国民经济产业分类中对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行业的定义,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软件开发,基础软件开发,支撑软件开发,应用软件开发,其他软件开发,集成电路设计,信息系统集成和物 联网技术服务,信息系统集成服务,物联网技术服务,运行维护服务,信息处理和存储支 持服务,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数字内容服务,地理遥感信息服务,动漫、游戏数字内 容服务,其他数字内容服务,其他信息技术服务 业,2.1行业规模保持高速增长,盈利能力稳步提升,18849,24794,30587,37026,42848,48232,55103,63061,31.54%,23.36%,21.05%,15.72%,12.57%,14.25%,14.44%,0.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新业态的蓬勃发展,商业模式、服务模式的创新开始不断涌现。软件、硬件、内容、服务之间的边界 日益模糊,软件产业加快向网络化、服务化、平台化、融合化方向发展,不仅与其他产业的关联性、互动性显著增强,同时还更加深入地融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 面面,有力促进了信息消费等新消费形态的迅速崛起。根据工信部数据显示,2011-2018年中国软件业务收入逐年增长,且增长速度均在10%以上。2018年,全国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以上企业3.78万家,累计完成软件业务收入63061亿元,同比增长14.2%。2011-2018年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及增长情况(单位:亿元,%)7000035.00%,2011,2012,2015,2017,2018,20132014软件业务收入(亿元),2016收入增长率(%),2.1行业景气指数持续向好,125.7,129.3,132.3,133.1,134.2,132.4,132.6,120,124.7125123.8,130,135,从国家统计局的行业景气指数来看,2016年一季度开始中国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行业景气度始终在120以上;2018年四季度景气指数为132.6,我国 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行业景气度持续向好。2016-2018年中国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行业景气度140137.0135.9135.0,1152016年一季 2016年二季 2016年三季 2016年四季 2017年一季 2017年二季 2017年三季 2017年四季 2018年一季 2018年二季 2018年三季 2018年四季,2.1信息技术服务领域收入占比均保持在50%以上,33.35%,51.46%,15.19%,16.02%,15.30%,17.44%,16.29%,16.48%,13.64%,14.20%,20%,50%40%30%,60%,80%70%,90%,根据工信部统计显示,2011-2018年信息技术服务业务收入占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总收入比重最大,均保持在50%以上。信息技术服务加快“云化”发 展,2018年,全行业实现信息技术服务收入34756亿元,同比增长17.6%,增速高出全行业平均水平3.4个百分点,占全行业收入比重为55.1%。其中,云计算相关 的运营服务(包括在线软件运营服务、平台运营服务、基础设施运营服务等在内的信息技术服务)收入10419亿元,同比增长21.4%,占信息技术服务收入比重达30.0%;电子商务平台技术服务收入4846亿元,同比增长21.9%。综上,信息技术服务是软件行业最主要的应用,软件服务收入超过产品收入。2011-2018年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细分收入结构(单位:%)100%,10%0%2011,软件产品收入(%),信息技术服务收入(%),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2.2区域维度:东中西部发展极度不均衡,在软件行业依旧能够体现出东西部发展不平衡的特征,东部地区软件产业的发展大大领先于全国其他地区。根据工信部统计显示,2011-2018年,东部地区 软件业务收入占比均超过75%,且比重整体呈增加趋势,软件行业愈发向东部地区集中。此外,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比重也有所增加,仅东北地区比重逐年递减。2011-2018年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细分收入结构(单位:%),77,74.8,76.1,78.6,79.2,79,10.63.4,10.34.4,9.9,9.1,10.5,9.14.610.2,5.810.94.7,5.111.54.5,4.611.45,50%40%30%20%10%0%,10.680% 3.270%76.360%,90%,100%,2011,2012,2013,2015,2016,2017,2018,东部中部西部东北,2.2区域维度:中西部地区软件业增速超过全国平均增速,东部地区稳步发展,中西部地区软件业加快增长。2018年,东部地区完成软件业务收入49795亿元,同比增长14.2%,占全国软件业的比重为79.0%。中部和 西部地区完成软件业务收入为3163亿元和7189亿元,分别增长19.2%和16.2%,均高于全国增速;占全国软件业的比重为5.0%和11.4%,同比均提高0.2个百分点。 东北地区完成软件业务收入2914亿元,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占全国软件业的比重为4.6%。2018年中国东中西、东北四大板块的软件业务收入情况(单位:亿元,%),49795,3163,7189,2914,14.20%,19.20%,16.20%,-0.40%,-5.00%,0.00%,5.00%,10.00%,15.00%,20.00%,25.00%,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软件业务收入(亿元),西部地区收入同比增长(%),2.2企业数量维度:江苏地区的软件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增长,根据工信部统计数据,对比2011年和2018年11月底的软件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分布情况发现,企业的地区分布格局发生了较大变革,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江苏地区企业数量大幅增加,8年间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增加近5000个;此外,广东、山东、福建等东部地区企业数量也大幅增加,湖北和川渝分别作为中西 部地区的标杆,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也大幅增加;第二,在软件行业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仅辽宁、上海、陕西、山西和内蒙古的规模以上软件企业数量有所减少, 企业迁出明显。综上,软件企业显著向东部沿海地区集中,中部地区的湖北、西部地区的四川和重庆的软件企业也赢得了市场红利。2011年和2018年中国各省市软件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分布情况对比(单位:个),注:以上为工信部统计的2018年11月底的数据,2018年全年的省市数据暂未公布,下不备注,2.2行业整体: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产业迁移路径,对比2011年和2018年中国各省市软件业务收入情况发现,广东、山东、浙江、福建等地区的市场份额有所提高,江苏、北京、上海、四川和辽宁等地区市场 份额有所提高;其中,浙江软件行业增长最为明显,市场份额上涨3.46个百分点;辽宁地区软件行业下降最为明显,市场份额下跌4.48个百分点。此外,从2018 年数据看,软件业务收入排名前十的地区中,有8个是东部地区,东部软件行业整体发展水平较好。2011年和2018年中国各省市软件业务收入情况对比(单位:万元,%),2.2行业整体: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产业迁移路径,对比软件业务收入分布图示发现,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产业迁移路径表现为:辽宁地区的软件行业发展缓慢,与行业整体发展速度不匹配;在虹吸作用下, 江苏的周边地区相继加快产业对接,分享行业红利,如浙江、山东、安徽的软件行业均快速发展。,2011年和2018年中国软件业务收入地区分布图示对比(单位:万元),2.2细分领域:信息技术服务(软件服务)行业迁移路径,上述产业迁移路径时基于软件行业整体进行分析的,此处剔除软件产品和嵌入系统软件后,仅对信息技术服务这一领域分析其产业迁移路径,对比2011年和2018年中国各省市信息技术服务收入情况发现,行业集中度上升,大部分地区的市场份额呈下降趋势,仅广东、浙江、陕西、天津、湖北、重庆等地区市场份额 上升。软件服务领域,地区格局变化最为明显分别是广东(+4.81%)、浙江(+4.04%)和辽宁(-4.50%)。2011年和2018年中国各省市信息技术服务收入情况对比(单位:万元,%),2.2细分领域:信息技术服务(软件服务)行业迁移路径,对比信息技术服务收入分布图示发现,信息技术服务产业迁移路径表现为:辽宁地区的软件服务行业发展缓慢,与行业整体发展速度不匹配;服务行业向广 东、浙江两地集中的特征明显。此外,结合软件业务总收入和信息技术服务收入的地区特征看,北京和浙江两地的软件服务比软件产品的竞争力更强。,2011年和2018年中国信息技术服务收入地区分布图示对比(单位:万元),2.3中国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发展趋势,云计算技术的广泛应用随着用户对低成本、高效率的 信息化应用需求,云计算技术 已经由政策推动转向需求推动,逐步成为信息技术发展的 主流方向,安全性的应用需求突出政府客户在办公和管理自动化采购中对 信息安全的关注度将前所未有的提高, 国产厂商将大为受益,计算机技术的重心正逐步从计算机转向网 络,软件的技术和业务创新与网络发展将深 度耦合,网络将成为软件开发、部署、运行 和服务的主流平台,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信息化不断普及,全球软件技术和产业格局正在孕育着新一轮的重大变革,为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带来创新突破、应用深 化、融合发展的战略机遇。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将继续推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快速发展,充分发挥我国具有完备产业体系这一优势,深入挖掘行业特色 应用和细分市场,加快工业软件发展和安全可靠信息系统推广应用,培育壮大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应用、系统和整机带动软硬件发展,更好地支撑信息化和工业 化深度融合。在不断产生的新需求和飞速发展的新技术推动下,未来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将有如下发展趋势:信息技术网络化,产品和服务的进一步深化耦合,推动了硬件、软件、应用与服务协同 发展,加速了软件产品开发企业和 部分电子制造企业向服务的转型,软件市场服务化,03,电影产业大迁移,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现状中国电影产业迁移路径分析电影产业发展趋势,3.1中国电影年度票房首次突破六百亿“大关”,2012年以来,中国电影年度票房成绩节节升高,实现了从百亿到六百以的跨越。2016年以来,中国电影告别之前“野蛮生长”态势,年增速有所回落,国内电 影市场迈入了理性调整阶段;根据中国电影局统计,2018年中国电影全年总票房达609.76亿元,同比增长9.06%。此外,2018年国家电影局还出台了关于加快 电影院建设促进电影市场繁荣发展的意见政策,进一步规范电影行业发展。2012-2018年中国电影票房收入及增长情况(单位:亿元,%),170.73,217.69,296.39,440.69,457.12,559.12,609.76,27.51%,36.15%,48.69%,3.73%,22.31%,9.06%,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0,100,200,300,400,500,600,700,2012,2013,2017,2018,20142015中国电影票房(亿元),2016增长率(%),3.1国产电影仍然是票房主力,贡献率超六成,根据国家电影局数据,历年国产电影的票房比重占比均在50%以上。2018年国产电影总票房为378.97亿元,市场占比为62.15%,较2017年提高了8.31个百分 点,是推动中国电影发展的主导力量,国产片在电影市场的地位更加稳固。2018年电影票房TOP25中,有13部国产影片,如红海行动、唐人街探案2和我不是药神。2013-2018年中国国产电影和进口电影的票房收入情况(单位:亿元)100%90%80%70%60%50%40%30%20%10%0%,2013,2017,2018,20142015国产影片票房收入(亿元),2016进口影片票房收入(亿元),3.1档期电影的市场反响普遍较好,12.71,57.71,2.63,6.87,13.7,2.13,173.77,9.12,4.7,5.31,21.75,6.43,49.26,0,20,40,60,16014012010080,180,国内电影行业十三大档期中,暑期档时间跨度最长,一直是电影票房的最大贡献档期。根据淘票票专业版数据,2018年,十大档期票房同比上升,国庆、贺 岁两大黄金档期乏力,近两年情人节档和春节档相邻,票房增长也受影响。此外,2018年春节档电影票房达57.71亿元,同比增长68.20%;对电影总票房的贡献 率从2014年的4.90%增长至2018年的9.63%。随着人们收入的提高,电影消费成为了一种舒适的娱乐方式,人们更愿意在节日里进行电影消费。2014-2018年中国电影行业十三大档期电影票房情况(单位:亿元)200,元 旦 档,春 节 档,情 人 节 档,清 明 档,五 一 档,六 一 档,暑 期 档,端 午 档,七 夕 档,中 秋 档,国 庆 档,圣 诞 档,贺 岁 档,20142015201620172018,3.2省市维度:需求导向下,电影行业向中西部地区省市迁移,从以上分析可知,2015年中国电影票房增速达到历史最高值,48.69%;2018年,中国电影票房达到历史最高值;因此以2015年和2018年作为时间节点考察 电影行业的迁移路径。整理中国31个省市的电影票房相关数据如下,排名前三始终是广东、江苏和浙江;北京从排名第四下滑到第六名。2015年和2018年中国各省市电影票房收入情况对比(单位:万元,%),地区,2015年票房 2018年票房 2015年占比 2018年占比( 万 元)( 万 元)( % )( % ),( % ),地区,( 万元),( 万元),( % ),2015年票房 2018年票房 2015年占比 2018年占比,占比变化占比变化,-0. 29%,江西,85, 117,142, 052,1. 94%,( % )( % )2. 34%0. 40%,广东 江苏,624, 217847, 38714. 23%13. 94%417, 161563, 5799. 51%9.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