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工控行业研究报告.pdf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守正 出奇 宁静 致远 Table_Title 工业 资本货物 工控 :经济回暖 复苏,产业升级 崛起 Table_Summary 报告摘要 工控行业的 发展 驱动力 强。 从上游可以看到,工控将受益于信息技术突 飞猛进的发展,内生创新力明显,软硬件结合的特点也易构成技术壁垒; 而下游方面,作为提高制造业自动化程度的关键 ,下游需求的持续增加又将对工控行业的发展产生巨大推动力。这里可分为三个层次: 传统行业新增市场 、 容易 忽视的是存量市场 、新兴市场的增量 。 离散自动化国产化进度相对滞后 。 回望我国工控行业发展历程, 相对 过程自动化 ,对量大面广,以 PLC、伺服 等为代表的离散自动化市场,发展 相对滞后。 而 伴随行业裂变及优质公司的上市,已逐渐从销售通用产品向提供解决方案的转变,平台型公司优势凸显,凭借成本及服务,本土品牌 占有率有望逐步提升。 我们认为,此次 2016 年年底以来工控行业的复苏,与 2010 年有本质不同: 2010-2011 年,自动化市场的增长速度明显甚至远超同期 GDP 增速 ,主要原因在于“四万亿投资”的刺激,最终 对行业造成了 供应链 的 牛鞭效应 ; 而本轮复苏除了宏观环境向好等周期性因素外,更多的是消费行业(例如包装、电子、食品饮料等)的稳定增长及新 兴产业的拉动,此外不可忽视的也是中国制造业全球竞争力的增强, 这是一种更温和、更健康的复苏。与之相对应的, 2010年的复苏,以石化、电力为代表的项目型市场增速大于 OEM 市场增速;而本轮复苏则相反,量大面广的 OEM 市场增速逐渐超越了项目型市场。 投资建议 。 中国经济虽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特别是 制造业 部分行业 “生产热,投资冷”的情形短期内仍延续 ,造成部分投资者对工控行业的前景存疑。实际上,供给侧改革对工 控行业短期内构成结构性机会,长期显然是利好,工业自动化是产业升级的必需品,是新旧动能转换的利器。 国家政策 支持力度丝毫未减 , 随着市场的逐步成熟和 进口替代 的推进,工控行业 发展前景 值得期待。 推荐标的:汇川技术、英威腾、信捷电气。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的剧烈波动,市场需求不及预期,国产化不及预期 。 走势比较 Table_IndustryList 子行业评级 Table_ReportInfo 相关研究 报告: 20180204 太平洋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第 5 周周报:板块承压不改行业大趋势,坚守龙头长期价值-2018/02/04 Table_Author 证券分析师:邵晶鑫 电话: 010-88695226 E-MAIL: shaojxtpyzq 执业资格证书编码: S1190518020001 联系人 :周涛 电话: 010-88321940 E-MAIL: zhoutaotpyzq 执业资格证书编码: S1190517120001 证券分析师: 刘晶敏 电话: 010-88321616 E-MAIL: liujmtpyzq 执业资格证书编码: S1190516050001 Table_Message 2018-02-09 行业深度报告 看好 /维持 电气设备 行业研究报告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研究报告 行业深度报告 P2 报告标题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守正 出奇 宁静 致远 目录 一、 我国工控行业发展历程 . 5 (一) 工控是现代工业的基石 . 5 (二) 工控行业的发展驱动力分析 . 6 (三) 离散自动化国产化进度相对滞后 . 7 二、 国内经济韧性 +全球 回暖,工控行业复苏 . 11 (一)宏观经济向好,工控市场复苏 . 11 (二)传统 +新兴产业双助力工控行业发展 . 15 (三)本轮复苏与 2010 年存在本质区别,关注三大细分领域 . 18 三、产业升级支撑长远发展 . 21 (一)中国制造 2015 等政策利好不断,工控行业大有可为 . 21 (二)人工成本上涨,产业升级加速 . 23 四、重点公司 . 24 (一)汇川技术 . 24 (二)和利时自动化 . 25 (三)英威腾 . 26 (四)信捷电气 . 27 行业深度报告 P3 报告标题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守正 出奇 宁静 致远 图表目录 图表 1:工控是现代工业 . 5 图表 2:工控行业上下游情况 . 5 图表 3: 13-16 年自动化存量市场产品规模与增速 . 6 图表 4:存量市场主要产品份额 . 6 图表 5:工控行业发展历程 . 7 图表 6:工控行业产品国产品牌市场份额 . 7 图表 7:普传与华为的裂变 . 8 图表 8: 2010 年至今工控行业 A 股主要上市企业 . 9 图表 9: 2010-2015 年中国工控市场本土品牌规模 . 10 图表 10:12-15 年主要工控产品本土品牌份额变化 . 10 图表 11:GDP 增速与工控行业市场规模增速 . 11 图表 12:工控行业市场 规模 . 11 图表 13:PMI 与工控市场规模增速对比 . 11 图表 14:PPI 与工控市场规模增速对比 . 11 图表 15:全球 PMI 自 2016 年三四季度以来持续复苏 . 12 图表 16:欧元区、日本 PMI 自 16 年以来呈回暖态势 . 12 图表 17:美国 PMI 自 16 年四季度以来持续复苏 . 12 图表 18:中国制造业 PMI 持续复苏 . 12 图表 19: PPI 当月同比及累计同比 . 13 图表 20:全部工业品环比 . 13 图表 21:工业产成品库存情况( %/亿元) . 14 图表 22:工业企业利润总额( %/亿元) . 14 图表 23:全社会用电量增速( %) . 14 图表 24: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量回升趋势 . 15 图表 25:通用设备和专用设备增幅明显 . 15 图表 26:机床设备复苏明显 . 15 图表 27:包装专用设备复苏明显 . 15 图表 28:纺织行业固定投资完成额及累计同比 . 16 图表 29:纺织机械进口金额及同比 . 16 图表 30:锂电池产量迅速增加 . 16 图表 31: 3C 行业显著回暖 . 17 图表 32:2015 年世界各国工业机器人密度 . 18 图表 33: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快速增长 . 18 图表 34: OEM 型、项目型对比 . 18 图表 35:中国低压变频市场规模(亿元) . 19 图表 36:中国低压变频市场份额 . 19 图表 37:中国通用伺服市场规模(亿元) . 20 图表 38:中国伺服市场系统格局 . 20 图表 39:中国 PLC 市场规模(亿元) . 21 图表 40:国内小型 PLC 市场格局 . 21 图表 41:智能制造概况图 . 22 图 表 42:中国政府积极推进中国制造 2025 实施 . 22 图表 43:我国人口结构 . 24 图表 44:中国制造业工人平均工资 . 24 图表 45:营收和归母净利润(百万元)及同比 . 24 图表 46:汇川技术毛利率和净利率走势 . 24 图表 47:营收和归母净利润(百万元)及同比 . 26 行业深度报告 P4 报告标题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守正 出奇 宁静 致远 图表 48:和利时自动化毛利率和净利率走势 . 26 图表 49:营收和归母净利润(百万元)及同比 . 27 图表 50:英威腾毛利率和净利率走势 . 27 图表 51:营收和归母净利润(百万元)及同比 . 27 图表 52:信捷电气毛利率和净利率走势 . 27 行业深度报告 P5 报告标题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守正 出奇 宁静 致远 一、 我 国工控行业发展历程 (一) 工控 是现代工业的基石 工控,即工 业 自动化控制,主要指使用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电气手段,使工厂的生产和制造过程更加自动化、效率化、精确化,并具有可控性及可视性。 工 控是工业技术进步的重要方向:解决效率、产品质量、可靠性、一致性的基础技术。 工控产品是软件、 硬件的完美结合,是科技水平的见证。近几十年,随着 ICT 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工业自控系统进步很 快,呈微型化、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集成化等特点。任何工控的最终用途是提高生 产力,解放人力,使人工作的更轻松,它是 20 世纪诞生的现代制造领域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 PLC 的应用也被认为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标志 之一。 图表 1: 工 控 是 现代工业 图表 2: 工 控行业上下游情 况 资料来源: Wind,太平洋研究院整理 资料来源: Wind,太平洋研究院整理 工业自动化 通常 被 分为 两个主要领域:以过程(流体运动)控制技术支撑的流程自动化( PA)和以运动控制技术支撑 的工厂自动化( FA 或离散型生产自动化): PA:控制连续变量,强调稳定性,主要用于石 化 、电力等工业中流体或粉体的处理,多为工程项目类,代表为 DCS 系统。 FA:控制非连续( 离散型 ) 变量,强调精确性,主要由 OEM 采购自动化产品或成型的电控系统,将其配置在自己生产的设备或者机械中 , PLC 是典型代表。 工业自动控制技术路线 显然呈互相渗透与 融合的趋势。 随着 ICT 技术 的 发展和用户需求的 提高, PLC 和 DCS 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 PLC 在开关量处理的基础上增加模拟量处理、运动控制等功能, 不再局限于逻辑控制,在 过程控制等领域 也发挥着重要 作用 , 行业深度报告 P6 报告标题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守正 出奇 宁静 致远 在某些应用上取代了 DCS,比如 PLC+SCADA 和 DCS 系统已经没有明显的界限 ;而 DCS 也应用 PLC 联合组网 ,总的趋势是更加开放 、标准化与 集成化。 (二) 工控行业 的 发展 驱动 力 分析 工控行业的驱动力可以从上下游两个角度来分析 : 从 上游可以看到 ,工控将受益于信息技术( IGBT、单片机、 DSP、 网络通信等)突飞猛进的发展,内生创新力 明显 ,软硬件结合的特点也 易 构成技术壁垒 。 而下游 方面 , 作为提高制造业 自动化程度 的关键 ,下游 需求 的持续增加又将对工控行业的 发展产生巨大推动力。 这里可分为三个层次: 1、大家 首先 关注 下游 每年新增的市场规模,资本开支将伴随经济波动变化,这一点显然具备周期性(例如汽车、家电行业对自动化设备的需求 , 得益于 经济的复苏,新增市场景气度预计将持续,我们在下面章节会详细阐述) ; 2、 容易忽视的是 存量市场, 随 着市场存量规模的扩大,自动化产品的维修、改造和升级换代需求越来越旺盛, 而随着市场的逐步成熟和产业结构 的调整,存量市场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存量市场的贡献率将进一步上升; 3、新兴市场的增量,这点非常明显, 新能源、 OLED、机器人 等具备代表性。 图表 3: 13-16 年自动化存量市场产品规模与增速 图表 4:存量市场主要产品份额 资料来源: wind,太平洋证券整理 资料来源: wind,太平洋证券整理 行业深度报告 P7 报告标题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守正 出奇 宁静 致远 (三) 离散自动化国产化进度 相对 滞后 图表 5:工控行 业 发展历程 未找到图形项目表。 资料来源: 工控网, 太平洋证券整理 伴随着我国制造大国地位的崛起, 工控行业的历史可大致分为的四个阶段。 我们认为以下几点值得 分析 : 1、 流程自动化与离散自动化技术及产品的自主化程度差别较大 。 实际上,这由我国工业发展优先顺序选择的历史决定( 如同一些大国走过的历史一样 ) , 在八九十年代, 必须优先解决各种基础原料和能 源短缺的问题,重化工、火力发电等行业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先行产业, 行业内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比较高(例如 DCS 能在火电领域站住脚,首先在于得到具有垄断地位的电力用户的支持) 。 我国在流程工业自动化系统的自主化方面,可以说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DCS、仪表等关键产品 逐步替代进口,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中资企业脱颖而出,如和利时、浙大中 控等。 图表 6:工控行业产品国产品牌市场份额 未找到图形项目表。 行业深度报告 P8 报告标题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守正 出奇 宁静 致远 资料来源: 工控网 ,太平洋证 券整理 相对而言,对量大面广 , 以 PLC、伺服、机器人等为代表的离散自动化市场 ,因有可买性、小企业多、行业组织难等问题,发展规划相对滞后 , 长期以来 仍大量依赖进口,甚至进口产品处于绝对垄断地位。国内离散自动化市场的这种局面,对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形成了很大的制约。 2、 “普传系”、“华为系”的裂变 解开变频器国产化序幕 。 变频器介于驱动 层与执行层之间,在工业自动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九十年代,台湾普传成功落地中国,打破了欧美、日本在中国大陆市场的垄断局面,与此同时也为变频器的国产化培育了人才;而 2001 年 10 月,艾默生收购华为安圣则间接导致了我国高端变频技术的发展。 细胞裂变 的态势派生出多家变频器制造企业,主要集中在广东、浙江等东南沿海地区。现在市面上可见到的主流国产品牌,几乎都是在 2000 年至 2010 年这十年间裂变派生出来的。 3、 解决方案 成为重要的商业模式。 2000 年之后, 行业增速提高,竞争者逐渐增多,此时除了具备 产品及服务性价比,对 下游客户快速响应能力 之外 , 业务种类覆盖范围广的平台型公司 通常 能够 提供综合的行业解决方案,可 享受蓝海盛宴 。 比如 凭借电梯一体化控制器崛起的汇川 技术 及风电变流器的禾望电气等。 早期 电梯厂开发 PLC、微机电梯,技术要求高且 稳定性 欠佳 , 由于各家方案各异导致 维保 繁琐 , 汇川一体化控制器出来后, 迅速改变了 格局 ,电梯 的配置调试以及后期维保大大简化 ,更是利用成本优势将 安川、富士等 日本 变频 品牌的逐出。一体化控制器铺开的同时则享受了国内地产 的 黄金时代,公司得以迅速发展壮大。 图表 7:普传与 华为的裂变 未找到图形项目表。 行业深度报告 P9 报告标题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守正 出奇 宁静 致远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 ,太平洋证券整理 4、 2010 年以来 主要企业在 A 股上市, 行业洗牌,巨头崛起。优秀企业的上市 犹如猛虎添翼, 融资能力、品牌影响力的 再次 提升 。市场的竞争也变得异常残酷,领军企业 会衍生出纵向升级产品或横向延伸相关配套产品,以应对快速发展和多变的市场需求。 近几年来, 国内企业上市后品牌影响力大幅提升,与 进口 品牌的较量也进入到从低端到中高端的全面竞争阶段。 图表 8: 2010 年至今工控行业 A 股 主要上市企业 未找到图形项目表。 行业深度报告 P10 报告标题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守正 出奇 宁静 致远 成立日期 上市年 上市前 3年营收复 合增速 上市时核 心产品 背景 英威腾 2002 2010 45% 变频器 普传 -艾默生 汇川技术 2003 2010 38% 变频器 华为 -艾默生 合康新能 2003 2010 104% 变频器 科远股份 1993 2010 16% DCS 东南大学 华中数控 2000 2011 6% 数控系统 华中科技大学 蓝海华腾 2006 2016 25% 变频器、 电 华为 -艾默生 信捷电气 2000 2016 15% PLC,伺服 无锡华光电子 麦格米特 2003 2017 30% 电源,变频器, PLC 华为 -艾默生 禾望电气 2007 2017 3.5% 变频器 华为 -艾默生 资料来源: wind,太平洋证券整理 虽然相对于欧洲、日本 的工控企业,本土工控企业在很多方面较有不足,随着技术的革 新,政策及资本的支持,国内工控企业仍处于较快的 发展阶段,本土品牌市场份额从 2010 年的 27.1%上涨到了 2015 年的 34.3%。 2015 年中 国工控市场本土品牌规模为 339 亿元,尽管相比于上一年品牌市场规模下降了 16 亿元,但可以看到,本土工控市场份额为 34.3%,提高了 1.4 个百分点。 图表 9: 2010-2015 年中国工控市场本土品牌规模 图表 10:12-15 年主要工控产品本土品牌份额变化 资料来源:工控网, 太平洋证券整理 资料来源:工控网, 太平洋证券整理 行业深度报告 P11 报告标题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守正 出奇 宁静 致远 二 、 国内经济韧性 +全球回暖,工控行业复苏 ( 一 ) 宏观经济 向好, 工控市场 复 苏 工控行 业将 与 宏观经 济高度相关。 经济 向好 时,生产企业 加大资本开支, 采购机床、纺织机械等设备,新建产线会带来自动化系统项目需求。 2008 年金融危机之前,我国工控市场在 复合增速 15%,金融危机来临后工控市场 下降 到 6%,之后得益于国家实施的 4 万亿刺激计划,我 国经济 2010 年、 2011 年均保持了不错的增长,在此期间工控市场规模在这两年也均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 。 对 GDP 增速和工控市场规模增速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到两者的相关系数为 0.73,说明 GDP 增速与工控市场规模增速表现为较强的趋同性。而 2017 年中国全年经济增长率为 6.9%,自 2011 年以来首次实现年度增速回升,根据 GDP 增速与工控市场规模增速的关联性,我们预估未来工控市场规模将有望得到提升。 图表 11:GDP 增速与工控行业市场规模增速 图表 12:工控行业市场规模 资料来源:工控网 , wind, 太平洋证券整理 资料来源:工控网 ,太平洋证券整理 中国 PMI 和 PPI 数据回暖,景气向上有望持续。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到,PMI 和工控市场规模增速的相关系数为 0.64, PPI 和 工控市场规模增速的相关系数为0.75,由此可以得出 PMI、 PPI 和工控增长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和同步性。 而 对 PMI、 PPI的历史数据进行 周期归纳 , PPI 和 PMI 具备 三年的周期 ,尤其是 PPI, 可以看到很清晰的三年周期 。从这个角度来判断的话,工控行业此轮复苏有望持续到 2019 年三季度。 图表 13:PMI 与工控市场规模增速对比 图表 14:PPI 与工控市场规模增速对比 行业深度报告 P12 报告标题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守正 出奇 宁静 致远 资料来源:工控网 , wind, 太平洋证券整理 资料来源:工控网 , wind, 太平洋证券整理 全球经济 2016 年下半年以来的复苏是毫无争议的, 全球 P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