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垃圾收运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pdf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 公示 本) 项目名称 : 渠县垃圾 收运设施 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盖章): 渠县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所 编制日期: 2013 年 12 月 四川众望安全环保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2 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项目名称 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 30 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建设地点 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 写起止地点。 3.行业类别 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 指项目投资总额。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结论与建议 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它建议。 7.预审意见 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审批 意见 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 1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渠县垃圾 收运设施 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 渠县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所 法人代表 李年 联系人 李年 通讯地址 渠县渠江镇后溪街 10 号 联系电话 15882923338 传真 - 邮政编码 635200 建设地点 北大街、育才路、两路口、盐厂、党校、东桥头、新车站、天星镇老街、李馥乡、有庆镇、渠北乡、李渡乡、卷硐乡、三汇镇、清溪镇、中滩乡 等 16 处 立项审批部门 渠县发展和改革局 批准文号 渠发改函 【 2012】 193 号 建设性质 新建 改扩建 技改 行业类别 及代码 环境卫生管理( N7820) 占地面积 (平方米) 8320 绿化面积 (平方米) 2496 总投资 (万元) 4000 其中:环保投资 (万元) 149.1 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 3.7% 工程内容及规模: 一、项目由来 渠县垃圾填埋场于 2008 年投入运行,总库容 152 万 m3, 服务范围为渠县全县范围内城乡 的生活垃圾 。然而,目前全县 仅 在 中心 城区建有 相对较为完善的垃圾中转系统 , 除中心城区外,其他街道、乡镇均 无完善的 垃圾处理 设施 ,对于收集和转运垃圾极为不 方便。 除中心城区外的街道、社区以及各乡镇目前设有一定数量的垃圾收集池、垃圾桶,城区内垃圾主要通过人力、电动三轮车收集后运往邻近的垃圾中转站,而乡镇的则是由居民自发将垃圾倒入垃圾池,然后由环卫车辆统一清运。由于垃圾桶、垃圾池数量较少,而且环卫工人配置不足, 因此存在以下 问题: 设备落后,投入不足,环卫基础设施缺乏,相关配套设施也不完善,垃圾收集率低下; 收集车辆无密闭措施,运输过程中垃圾极易洒落,对沿路环境影响极大; 无相关处理措施,垃圾产生渗滤液肆意横流,蚊蝇滋生,环境条件极其恶劣,严重影响了当地居 民正常 生活环境,且垃圾渗滤液对周边河流、地下水以及 土壤 造成污染。 上述问题对渠县各乡镇的发展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对改善当地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极为不利,群众对此反映十分强烈,更不利于渠县整体发展。 根据 “ 十二五 ” 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 ,“ 十二五 ”期间将 加大生活垃圾收集力度,提高收集率和收2 运效率,扩大收集覆盖面,交通便利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应通过以城带乡等多种渠道进一步加大对建制镇及农村生活垃圾的收转运力度。城市建成区应实现生活垃圾全部收集;常住人口 3 万人以上的建制镇,应建立完善的生活垃圾收转运系统。 在有条件的地区,应按照统筹城乡的原则,推进生活垃圾收转运系统的建设。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的城市,应建立与生活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等相衔接的收转运体系,完善收转运网络。 根据 渠县城市总体规划( 2012-2030) 中相关内容,渠县将 建立健全城乡垃圾收集处理基础设施,根据各城镇实际情况,按照需求合理配置垃圾房或垃圾收集中转设施,实行分类收集,形成全面覆盖镇村组的垃圾收集处理网络。 故,建设完善渠县垃圾填埋场服务范围内城乡垃圾 中转站 及收运设施已迫在眉睫,是十分必要的。首先,垃圾 收运设施 建设是环境保护的需要 ,对各乡镇内的生活垃圾进行有效管理和安全处置,可以进一步避免污染面的扩大; 其次,垃圾 收运设施 建设是 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 作为建设加强农村生活垃圾的管理,是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 ;再次,垃圾 收运设施 建设是 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要求 ,项目实施将实现 垃圾的减量化和资源化 ;另外,垃圾 收运设施 建设 可有效改善乡镇环境,促进当地旅游发展,改善投资环境。 故经渠县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所 申请并由 渠县发展和改革局批准( 渠 发改函【 2012】 193号 ),决定先期实施北大街、两路口、有庆镇、李馥乡等 16 个乡镇、街道等的垃圾 收运设施建设项目,项目由渠县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所组织实施。本次规划建设的垃圾 收运设施 是 渠县垃圾填埋场的前端收集中转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善渠县城区、各乡镇垃圾收运系统的重要途径。 为了预测评估该项目对环境质量带来的变化和可能产生的影响,为主管部门审查和决策、设计部门设计、项目的环境管理提供依据,并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论证项目的可行性,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务院令第 253 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要求,该项目应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并编制环境影 响报告表。 为此,渠县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所委托四川众望安全环保技术咨询有限公司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接受委托后, 环评单位 立即派相关技术人员到项目现场进行了实地勘察、调研、收集和研读有关资料,结合项目的建设实际特点,并按国家有关技术要求,编制完成 渠县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所 渠县垃圾 收运设施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 报告表 ,现上报审批。 二、评价目的 3 “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 作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行政管理的六项基本制度之一,其根本目的在于贯彻 ” 环境保护 ” 的基本国策,认真执行 ” 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 的环境方针。根据环境保护法及国 务院第 253 号令规定,为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严格控制新的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一切新建、扩建和技改工程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是对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针对本项目而言,评价的目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分析本项目是否符合国家现行产业政策要求; ( 2)对项目选址、规划布局、设计等方面进行环境可行性论证;从环保角度对工程建设提出要求和建议; ( 3)通过对项目所在地区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监测,弄清项目所在区域大气 环境、声环境、地表水环境现状,并对项目所在地的环境质量水平给出明确的结论; ( 4)通过本项目的工程分析,掌握工程的生产工艺特征和污染特征,通过调研、监测和物料平衡等手段,弄清 ” 三废 ” 的排放部位,分析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种类及排放源强; ( 5)分析预测该项目施工期和建成后营运期对周围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确定影响的来源、因素、途径、强度、时限和范围,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对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进行技术、经济和环境效益分析; ( 6)提出清洁生产和末端污染防治等减轻环境污染的措施和总量控制目标建议值,为工程设计和环 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以上多方面的分析,明确给出本项目环境影响的可行性结论,为该项目工程设计、建设及生产中的环境管理等提供依据。 三、 产业政策的符合性 本项目为 “渠县垃圾 收运设施 建设项目”, 拟在渠县北大街、两路口、有庆镇、李馥乡等 16 个乡镇、街道建设垃圾中转站,以完善渠县城区、乡镇的垃圾收运系统。 项目建设 符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 21 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1 年修订本) 中第一类“鼓励类”第三十八条“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利用”中第 20 款“城镇垃圾及其他固体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 理和综合利用工程”的要求,为鼓励类 。 另外,渠县发展和改革局以 “渠发改函【 2012】 193 号 ”发文,同意本项目开展前期工作, 本项目 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4 四、规划、选址的合理性分析 1、 规划的符合性: 根据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内容,“十二五”期间,四川省将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加强城镇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城镇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能力。本项目垃圾中转站建设,符合其中加强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城镇垃圾处理能力的要求。 根据达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纲要中内容,“十二五”期间,达州市将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做好固体废弃物处理管理和综合利用,创造条件实现垃圾分类收集和资源化综合利用。本项目为垃圾中转站建设,符合“纲要”中加强环境保护、做好固体废弃物管理、处置的要求。 根据 渠县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内容,“十二五”期间 ,渠县将抓好环境保护工作,纵深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加强城区油烟、噪声、扬尘的管控,逐步建设乡镇新村聚居点生活垃圾和污水集中处理设施,不断改善城乡环境质量。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其中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建设乡镇新村聚居点 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设施的要求。 综上,本项目的建设符合省、市、县的“十二五”发展规划要求,与各级规划相容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于 2013 年 9 月 13 日出具了本项目选址意见书(选字第511725201300208 号)。 2、 垃圾中转站设计规模的合理性: ( 1)生活垃圾产生量预测 本项目 为渠县垃圾收运设施建设项目,拟在 渠县城区 (渠江镇、天星镇) 以及有庆镇、李馥乡、渠北乡、李渡乡、卷硐乡、三汇镇、清溪镇、中滩乡 等 16 处分别建设一座垃圾中转站 , 16 个垃圾 中转站 涉及乡镇城镇人口信息详见下表 1-1。 5 表 1-1 各垃圾中转站服务人口预测表 序号 拟建中转站地区 现服务人口(人) 规划人口(人) 2012 年 2015 年 2020 年 2025 年 1 北大街 16000 18000 20000 22000 2 育才路 18000 21000 23500 25000 3 两路口 15000 17000 19500 22000 4 盐厂 12000 15000 17000 23000 5 党校 13000 16000 18500 21000 6 东桥头 14000 16000 19000 21000 7 新车站 21000 24000 25000 27000 8 有庆镇 28000 29000 30500 31500 9 李馥乡 30000 32000 33000 35000 10 渠北乡 30000 33000 35000 38000 11 天星镇老街 32000 35000 38000 39000 12 李渡乡 21000 22000 23000 25000 13 卷洞乡 18000 20000 21000 23000 4 三汇镇 35000 37000 38000 39000 5 清溪镇 23000 24000 26000 27000 16 中滩乡 20000 23000 24000 25000 17 小计 346000 384000 411000 443500 由于渠县城区与各乡镇生活习惯、气候、能源结构基本相同,且居民生活水平也差不多,因而可以认为各乡镇人均日产垃圾量相当,结合渠县当地实际情况, 2011 年渠县各乡镇人均垃圾日产量取 1.0kg,未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不断加强,人均日产垃圾量将不断降低,预计 2015 年人均垃圾日产量为 0.95 kg, 2020 年为 0.90, 2025 年为 0.85。结合各服务区位 2012年、 2015 年、 2020 年、 2025 年现有与规划城镇人口数,则各镇垃圾产生量如下表 1-2 所示 : 6 表 1-2 各服务区位生活垃圾产生量( 2011 年 -2025 年) 序号 拟建中转站地区 人口 每日人均产垃圾量( kg/人 d ) 垃圾日产量( t/d) 2012 年 2015 年 2020 年 2025 年 2012 年 2015 年 2020 年 2025 年 2012 年 2015 年 2020 年 2025 年 1 北大街 16000 18000 20000 22 00 1 0.95 0.9 0.85 16.00 17.10 18.00 18.70 2 育才路 18000 21000 23500 25000 1 0.95 0.9 0.85 18.00 19.95 21.15 21.25 3 两路口 15000 17000 19500 22000 1 0.95 0.9 0.85 15.00 16.15 17.55 18.70 4 盐厂 12000 15000 17000 23000 1 0.95 0.9 0.85 12.00 14.25 15.30 19.55 5 党校 13000 16000 18500 21000 1 0.95 0.9 0.85 13.00 15.20 16.65 17.85 6 东桥头 14000 18000 19000 21000 1 0.95 0.9 0.85 14.00 17.10 17.10 17.85 7 新车站 21000 24000 25000 27000 1 0.95 0.9 0.85 21.00 22.80 22.50 22.95 8 有庆镇 28000 29000 30500 31000 1 0.95 0.9 0. 5 28.00 27.55 27.45 26.78 9 李馥乡 30000 32000 33000 35000 1 0.95 0.9 0.85 30.00 30.40 29.70 29.75 10 渠北乡 30000 33000 35000 38000 1 0.95 0.9 0.85 30.00 31.35 31.50 32.30 11 天星镇老街 32000 35000 38000 39000 1 0.95 0.9 0.85 32.00 33.25 34.25 33.15 12 李渡乡 2100 22000 23000 25000 1 0.95 0.9 0.85 21.00 20.90 20.70 21.25 13 卷洞乡 18000 20000 21000 23000 1 0.95 0.9 0.85 18.00 19.00 18.90 19.55 14 三汇镇 35000 37000 38000 39000 1 0.95 0.9 0.85 35.00 35.15 34.20 33.15 15 清溪镇 23000 24000 26000 27000 0.95 0.9 0.85 23.0 22.80 23.40 22.95 16 中滩乡 20000 23000 24000 25000 1 0.95 0.9 0.85 20.00 21.85 21.60 21.25 17 合计 346000 384000 411000 443500 346.00 364.80 369.90 376.98 7 表 1-3 各 中转站 生活垃圾转运量( 2011 年 -2025 年) 序号 拟建中转站地区 垃圾 日 产量( t/d) 垃圾清运率 垃圾清运量( t/d) 2012 年 2015 年 2020 年 2025 年 2012 年 2015 年 2020 年 2025 年 2012 年 2015 年 2020 年 2025 年 1 北大街 16.00 17.10 18.00 18.70 85% 85% 90% 95% 13.60 14.54 16.20 17.77 2 育才路 18.00 19.95 21.15 21.25 85% 85% 90% 95% 15.30 16.96 19.04 20.19 3 两路口 15.00 16.15 17.55 18.70 85% 85% 90% 95% 12.7 13.73 15.80 17.77 4 盐厂 12.00 14.25 15.30 19.55 85% 85% 90% 95% 10.20 12.11 13.77 18.57 5 党校 13.00 15.20 16.65 17.85 85% 85% 90% 95% 11.05 12.92 14.99 16.96 6 东桥头 14.00 17.10 17.10 17.85 85% 85% 90% 95% 11.90 14.54 15.39 16.96 7 新车站 21.00 22.80 22.50 2.95 85% 85% 90% 95% 17.85 19.38 20.25 21.80 8 有庆镇 28.00 27.55 27.45 26.78 85% 85% 90% 95% 23.80 23.42 24.71 25.44 9 李馥乡 30.00 30.40 29.70 29.75 85% 85% 90% 95% 25.50 25.84 26.73 28.26 10 渠北乡 30.00 31.35 31.50 32.30 85% 85% 90% 95% 25.50 26.65 28.35 30 69 11 天星镇老街 32.00 33.25 34.20 33.15 85% 85% 90% 95% 27.20 28.26 30.78 31.49 12 李渡乡 21.00 20.90 20.70 21.25 85% 85% 90% 95% 17.85 17.77 18.63 20.19 13 卷洞乡 18.00 19.00 18.90 19.55 85% 85% 90% 95% 15.30 16.15 17.01 18.57 14 三汇镇 35.00 35.05 34.20 33.15 85 85% 90% 95% 29.75 29.88 30.78 31.49 15 清溪镇 23.00 22.80 23.40 22.95 85% 85% 90% 95% 19.55 19.38 21.06 21.80 16 中滩乡 20.00 21.85 21.60 21.25 85% 85% 90% 95% 17.00 18.57 19.44 20.19 17 合计 346.00 364.80 369.90 376.98 294.10 310.08 332.01 358.13 8 ( 2) 垃圾 中转站 规模确定 依据上述预测可知,收运系统共涉及 16 个区位,垃圾排放季节性波动系数不大, 各垃圾中转站 的设计规模以 2025 年 服务区内人口规模确定 ,具体规模如表 1-3 所示。 根据表 1-3 确定的转运规模,可以看到至 2025 年,各中转站服务区内垃圾转运率可达 95%,故本项目各中转站转运规模设计合理。 3、 选址的合理性: 本项目为渠县垃圾 收运设施 建设项目,拟在渠县北大街、两路口、有庆镇、李馥乡等 16个乡镇、街道建设垃圾中转站。 各中转站选址充分考虑了以下因素: 符合渠县城市总体规划、各乡镇规划及国家现行有关标 准的规定和要求; 交通条件:根据外环境关系可知拟建 16 个 中转站 站址均位于现有道路旁边,交通便利,便于垃圾收运 及渗滤液的运出 ; 给水条件:拟建 16 个 中转站 均可接入城市、乡镇自来水管网,与管网接入点距离10100m,可为本项目生活及生产用水提供便利; 排水:城区内 8 个中转站选址于污水管网接纳范围内,生活污水及 冲洗 废水 等 可经 地埋式 化粪池 处理后排入污水管网; 乡镇 8 个中转站生活污水及冲洗废水经化粪池处理后 由吸污车运至渠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厂渗滤液处理站处理 ; 针对渗滤液的处理,本项目在设置压缩装置的中转站设置 地埋 式 污水池,渗滤液经污水池暂存后由吸污车运至渠县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站处理; 供电:拟建 16 个中转站与电源接入点的距离在 100150m 之间,电源接入便利; 地形条件:拟建 16 个中转站站址地形均较为平坦,基本能做到挖填方平衡。 根据调查,本项目 16 个拟建中转站选址均不在渠江、中滩河、李馥河等划定的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故本项目选址合理。 4、 与相关技术规范的符合性: ( 1)与 生活垃圾 转运 站技术规范 的符合性 根据生活垃圾 转运 站 技术规范( GJJ47-2006) 规定 生活 中转站 的设计日转运垃圾能力,可按其规模 划分为大、中、小型三大类,或 I、 、 、 、 V 五小类 , 新建的不同规模 中转站 的用地指标应符合 下 表的规定。 9 表 1-4 中转站 主要用地指标 类型 设计转运量( t/d) 用地面积( m2) 与相邻建筑间( m) 绿化隔离带宽( m) 大型 I 类 10003000 20000 50 20 类 4501000 1500020000 30 15 中型 类 150450 400015000 15 8 小型 类 50150 10004000 10 5 V 类 50 100 8 3 注: 1 表内用地不含垃圾分类、资源回收等其他功能用地。 2 用地面积含 中转站 周边专门设置的绿化隔离带,但不含兼起绿化隔离作用的市政绿地和园林用地。 3 与相邻建筑间隔自 中转站 边界起计算。 4 对于邻近江河、湖泊、海洋和大型水面的城市生活垃圾转运码头,其陆上 中转站 用地指标可适当上浮。 5 以上规模类型 、 、 含下限值不含上限值, I 类含上下限值。 本项目各中转站日处理生活垃圾均小于 50t/d,属于小型 V 类 ,项目设计占地面积1000m2,符合用地面积 1000m2 要求, 各中转站 与相邻建筑间距离均 8m,隔离绿化带带宽均 3m,故 本项目符合 生活垃圾 转运 站技术规范( GJJ47-2006) 要求 。 ( 2)与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的符合性 根据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 GB50337-2003)相关内容,生活垃圾收集点位置应固定,既要方便居民使用、不影响城市卫生和景观环境,又要便于分类投放和分类清运。生活垃圾收集点的服务半径不宜超过 70m,生活垃圾收集点可放置垃圾容器或建造垃圾容器间;市场、交通客运枢纽及其他产生生活垃圾量较大的设施附近应单独设置生活垃圾收集点。 垃圾箱(桶)间距原则划分如下: 商 业、金融业街道: 50100m; 主干路、次干路、有辅道的快速路: 100200m; 支路、有人行道的快速路: 200400m。 本项目 垃圾箱设置的原则: 主干路、次干路间距 100m,支路、有人行道的快速路间距200m; 垃圾箱的配置应便于流动垃圾收集车的收集 ,故本项目满足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 GB50337-2003)相关要求。 ( 3)与 城市环境卫生质量标准的符合性 根据 城市环境卫生质量标准(建设部建城【 1997】 21 号) 中相关内容,垃圾转运站应符合以下质量要求: 转运站应有防尘、防污染扩 散及污水处置等设施;转运站内外场地应整洁,无撒落垃圾和堆积杂物,无积留污水;室内通风应良好,无恶臭,墙壁、窗户应无积尘、蛛网;蚊蝇孳生季节,应每天喷药灭蚊蝇。在可视范围内,站内苍蝇应少于 3 只 /次;装卸垃圾应有降尘措施,地面应无散落垃圾和污水等。 10 本项目拟建 16 个中转站均为压缩中转站,设置有除臭除尘措施 ; 定期喷洒药液消杀蚊蝇 ;且针对渗滤液、冲洗废水、生活污水等均有专门收集管道;项目运营期将加强管理,确保站内卫生,符合 城市环境卫生质量标准中相关要求。 ( 4)与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 的符合性 根据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 CJJ27-2005)中相关内容,垃圾转运站宜设置在交通运输方便、市政条件较好并对居民影响较小的地区;垃圾转运站外型应美观,并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操作应实现封闭、减容、压缩,设备力求先进;飘尘、噪声、臭气、排水等指标应符合相应的环境保护标准。转运站绿化率不应大于 30。 本项目 16 个中转站均紧邻公路, 交通便利,并且充分考虑了与周边住户、学校等敏感点的卫生防护距离;本项目 16 个拟建中转站均为压缩式中转站,可实现垃圾的减容压缩;本项目购置先进设备并采取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粉尘 、噪声、臭气、排水等均能满足相应环境保护标准;本项目各中转站绿化率均为 30%,符合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中相关要求。 综上,本项目满足相关规范、标准要求。 另外,渠县在李渡乡灯台村建有 城市 生活垃圾处理厂,采用卫生填埋工艺,已于 2008 年建成投入使用,库容达 152 万立方米,本次建设的 16个中转站即属于渠县 城市生活 垃圾处理 厂 的设计服务范围。 综上,本项目拟建 16 个中转站与各级规划相符;与相关技术规范相符;设计规模及选址合理。 五 、项目的名称、地点、性质 等 项目名称: 渠县垃圾 收运设施 建设项目 建设地点: 北大街 、育才路、两路口、盐厂、党校、东桥头、新车站、天星镇老街、李馥乡、有庆镇、渠北乡、李渡乡、卷硐乡、三汇镇、清溪镇、中滩乡等 16 处 项目性质:新建 建设 单位: 渠县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所 占地面积:总占地面积 8320m2,单个中转站占地 350700m2 建设规模: 16 个垃圾中转站总处理规模 358.1t/d(以 2025 年转运量设计),单个中转站处理规模 17.031.5t/d(以 2025 年转运量设计) 项目投资: 4000 万 (人民币) 工程设计服务期限: 20152025 年 劳动定员及工作制度:本项目定员 57 人, 每个 中转站定员 35 人, 年工作 365 天。 六、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 11 本项目为渠县垃圾 收运设施 建设项目 ,拟在 渠县北大街、两路口、有庆镇、李馥乡等 16个乡镇、街道分别建设一座垃圾中转站并配套相关设备、设施 。本项目组成及主要环境问题见下表 1-5: 表 1-5 渠县垃圾 收运设施 建设项目组成及主要环境问题 类型 建设内容及规模 可能产生的 环境问题 备注 名称 建设 内 容 建设期 运营期 主体工程 北大街中转站 (城区) 拟建于渠江镇北大街社区一组,占地面积 350m2,建筑面积 115.6m2, 中转站 设计规模为 17.8t/d(按 2025年产生量考虑) 。 该中转站设置压缩装置,垃圾经电动或者人力三轮收集后送往中转站压缩,之后由配套的勾臂车运往渠县垃圾填埋场, 中转站定员 3 人 。 施工 废水 生活 污水 施工 扬尘 施工 噪声 汽车 尾气 建筑 垃圾 生活 垃圾 渗滤液、道路及车辆冲洗废水、生活污水、垃圾恶臭、噪声、固废等 新建 育才路中转站 (城区) 拟建于渠江镇北大街社区 三 组,占地面积 350m2,建筑面积 115.6m2。 中转站 设计规模为 20.2t/d(按 2025年产生量考虑) 。 该中转站设置压缩装置,垃圾经电动 或者人力三轮收集后送往中转站压缩,之后由配套的勾臂车运往渠县垃圾填埋场, 中转站定员 3 人。 两路口中转站 (城区) 拟建于渠江镇 两路社区二 组,占地面积 350m2,建筑面积 115.6m2。 中转站 设计规模为 17.8t/d(按 2025年产生量考虑) 。 该中转站设置压缩装置,垃圾经电动或者人力三轮收集后送往中转站压缩,之后由配套的勾臂车运往渠县垃圾填埋场, 中转站定员 3 人。 党校 中转站 (城区) 拟建于渠江镇 南坝村二 组,占地面积 350.5m2,建筑面积 115.6m2。 中转站 设计规模为 17.0t/d( 按 2025年产生量考虑) 。 该中转站设置压缩装置,垃圾经电动或者人力三轮收集后送往中转站压缩,之后由配套的勾臂车运往渠县垃圾填埋场, 中转站定员 3 人。 东桥头中转站 (城区) 拟建于渠江镇 南坝村二 组,占地面积 350.5m2,建筑面积 115.6m2。 中转站 设计规模为 17.0t/d(按 2025年产生量考虑) 。 该中转站设置压缩装置,垃圾经电动或者人力三轮收集后送往中转站压缩,之后由配套的勾臂车运往渠县垃圾填埋场, 中转站定员 3 人 。 中滩乡中转站 (乡镇) 拟建于 中滩乡中滩社区 ,占地面积 350.5m2,建筑面积 115.6m2。 中转站 设计规模为 20.2t/d(按 2025 年产生量考虑) 。 该中转站设置压缩装置,垃圾经电动或者人力三轮收集后送往中转站压缩,之后由配套的勾臂车运往渠县垃圾填埋场, 中转站定员 3 人 。 有庆镇中转站 (乡镇) 拟建于 有庆镇新兴社区 ,占地面积 700m2,建筑面积230.5m2。中转站设计规模为 25.4t/d(按 2025 年产生量考虑) 。该中转站设置压缩装置,垃圾经电动或者人力三轮收集后送往中转站压缩,之后由配套的勾臂车运往渠县垃圾填埋场,中转站定员 4 人。 渗滤液、道路及车辆冲洗废 水、生活污水、垃圾恶臭、噪声、固废等 李馥乡中转站 (乡镇) 拟建于 李馥乡灯塔村 5 社 ,占地面积 700m2,建筑面积 230.5m2。中转站设计规模为 28.3t/d(按 2025 年产生量考虑) 。该中转站设置压缩装置,垃圾经电动或者人力三轮收集后送往中转站压缩,之后由配套的勾臂车运往渠县垃圾填埋场,中转站定员 4 人。 12 渠北乡中转站 (乡镇) 拟建于 渠北乡铁垭村 ,占地面积 700m2,建筑面积230.5m2。中转站设计规模为 30.7t/d(按 2025 年产生量考虑) 。该中转站设置压缩装置,垃圾经电动或者人 力三轮收集后送往中转站压缩,之后由配套的勾臂车运往渠县垃圾填埋场,中转站定员 5 人。 新建 天星镇中转站 (城区) 拟建于 天星镇天星社区 ,占地面积 700m2,建筑面积230.5m2。中转站设计规模为 31.5t/d(按 2025 年产生量考虑) 。该中转站设置压缩装置,垃圾经电动或者人力三轮收集后送往中转站压缩,之后由配套的勾臂车运往渠县垃圾填埋场,中转站定员 5 人。 三汇镇中转站 (乡镇) 拟建于 三汇镇响滩村 1 社 ,占地面积 700m2,建筑面积 230.5m2。中转站设计规模为 31.5t/d(按 2025 年产生量考虑) 。该中转站设置压缩装置,垃圾经电动或者人力三轮收集后送往中转站压缩,之后由配套的勾臂车运往渠县垃圾填埋场,中转站定员 5 人。 清溪镇中转站 (乡镇) 拟建于 清溪镇钟寺村 1 社 ,占地面积 700m2,建筑面积 230.5m2。中转站设计规模为 21.8t/d(按 2025 年产生量考虑) 。该中转站设置压缩装置,垃圾经电动或者人力三轮收集后送往中转站压缩,之后由配套的勾臂车运往渠县垃圾填埋场,中转站定员 4 人。 新车站中转站 (城区) 拟建于 天星镇文昌村三组 ,占地面积 505m2,建筑面积 143.65m2。中转站设计规模为 21.8t/d(按 2025 年产生量考虑) 。该中转站设置压缩装置,垃圾经电动或者人力三轮收集后送往中转站压缩,之后由配套的勾臂车运往渠县垃圾填埋场,中转站定员 3 人。 盐厂 中转站 (城区) 拟建于 渠江镇渠光社区五组 ,占地面积 505m2,建筑面积 143.65m2。中转站设计规模为 18.6t/d(按 2025年产生量考虑) 。该中转站设置压缩装置,垃圾经电动或者人力三轮收集后送往中转站压缩,之后由配套的勾臂车运往渠县垃圾填埋场,中转站定员 3 人。 李渡乡中转站 (乡镇) 拟建于 李渡乡狮牌村三组 ,占地面积 505m2,建筑面积 143.65m2。中转站设计规模为 20.2t/d(按 2025 年产生量考虑) 。该中转站设置压缩装置,垃圾经电动或者人力三轮收集后送往中转站压缩,之后由配套的勾臂车运往渠县垃圾填埋场,中转站定员 3 人。 卷硐乡中转站 (乡镇) 拟建于 卷硐乡卷硐村 2 社 ,占地面积 505m2,建筑面积 143.65m2。中转站设计规模为 18.6t/d(按 2025 年产生量考虑) 。该中转站设置压缩装置,垃圾经电动或者人力三轮收集后送往中转站压缩,之后由配套的勾臂车运往渠县垃圾填埋 场,中转站定员 3 人。 辅助工程 垃圾收集设施 本项目 16 个垃圾中转站服务区内共设置固定式垃圾桶 210 个、 0.8m3塑料箱 315 个,垃圾经收集后经专用电动三轮车或者人力三轮收集车运至最近的垃圾中转站,本项目共设置专用电动三轮车 43 辆、人力三轮收集车 75 辆。 恶臭、固废、噪声 垃圾外运设施 经本次拟建的 16 座垃圾中转站压缩后的垃圾经 8t 密封式垃圾转运车 运至渠县垃圾填埋场,本项目共购置8t 密封式垃圾转运车 16 辆。 噪声、固废、汽车尾气等 车库 本项目每个垃圾中转设置车库一个,车库主要用于电 动三轮车、人力三轮车以及挂桶式垃圾车的停放。 13 公用工程 供电 拟建 16 个中转站与当地电网接入点的距离在100150m 之间,电源接入便利。 供水 本项目生活及生产用水由当地自来水管网供给,与管 网接入点距离 10100m,接入较为便利。 道路 每个中转站进站道路宽 4.5m,车库、压缩车间前方设不小于 10.0m 的回车场,以便汽车入库和卸料。 环保工程 地埋式化粪池 纳入渠县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内的城区 8个垃圾中转站生活污水及车辆、道路冲洗废水经化粪池处理 后排入污水管网,未纳入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内的其他 8 个乡镇垃圾中转站生活污水及车辆、道路冲洗废水经化粪池 处理后由吸污车运至渠县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站处理,本项目共设置吸污车 8 台。中转站劳动定员最大为 5 人,一般为 3 人,生活污水最大产生量为 0.4m3,道路及车辆冲洗废水产生量为1.8m3/d,化粪池容积均为 10m3,故能满足需要。 恶臭 废水 地埋式污水池 污水池主要用于带有压缩装置的垃圾中转站产生的垃圾渗滤液的收集,污水池容积均为 10m3,渗滤液最大产生量为 4.72m3/d,渗滤液经污水池暂存后由潜污泵 泵至吸污车,然后运至渠县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站处理,本项目共设置吸污车 8 台。 恶臭 废水 雾化除臭除尘装置 本项目 16 个垃圾中转站每个中转站均设置超声波雾化除尘除臭装置一台,采用天然植物提取除臭液对中转站内垃圾进行除臭。对主要污染物 NH3-N、 H2S、粉尘去除效率可达 80%以上。 等离子除臭装置 3 套,针对李渡乡中转站、盐厂中转站、新车站中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