柠檬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1 *市 *县 *亩柠檬种植基地改扩建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 录 第一章 总论 . 1 1.1 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 1 1.1.1 概况 . 1 1.1.2 财务状况 . 2 1.1.3 法人代表基本情况 . 2 1.2 项目建设方案 . 2 1.2.1 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及建设地点 . 2 1.2.2 建设规模及产品(或经营)方案 . 2 1.2.3 技术、设备、建筑物(主体工程) . 2 1.3 投资结构及资金来源 . 4 1.4 项目效益 . 4 1.4.1 经济效益 . 4 1.4.2 生态效益 . 4 1.4.3 社会效益 . 4 1.5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 5 1.6 综合评价 . 5 1.6.1 项目建设必要性 . 5 1.6.2 项目建设可行性 . 5 1.6.3 风险评估 . 6 1.6.4 带动作用 . 7 1.6.5 问题及解决方案 . 7 1.6.6 结论与建议 . 7 第二章 背景及必要性 . 8 2.1 项目建设背景 . 8 3 2.1.1 国家产业政策 . 8 2.1.2 行业规划 . 8 2.1.3 地方发展规划 . 8 2.1.4 项目建设理由 . 9 2.2 项目建 设的必要性 . 10 2.2.1 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和调整结构的需要 . 10 2.2.2 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 10 2.2.3 项目建设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 10 2.2.4 项目建设是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需要 . 11 2.2.5 农业产业化,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 11 第三章 建设条件 . 12 3.1 项目区概况 . 12 3.1.1 建设地点选择 . 12 3.1.2 自然条件 . 12 3.1.3 社会经济状况 . 12 3.1.4 本行业及关联产业发展现状 . 13 3.2 项目建设条件优劣势分析 . 14 3.2.1 项目建设条件 . 14 3.2.2 主要障碍因素及解决方案 . 16 第四章 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 . 19 4.1 市场分析 . 19 4.1.1 项目产品市场供求现状及前景分析 . 19 4.1.2 项目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分析 . 20 4.2 营销策略、方案、模式 . 21 4.3 市场风险分析 . 22 4.3.1 项目产品市场风险因素分析 . 22 4.3.2 防范和降低风险的对策 . 22 第五章 建设方案 . 23 5.1 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 23 5.2 建设规划和布局 . 23 5.3 建设标准和产品标准 . 24 5.4 工艺(技术)方案 . 24 5.4.1 柠檬生产技术 . 24 5.4.2 主要技术来源的可靠性和可得性 . 24 5.4.3 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方案 . 24 5.4.4 工程施工质量安全要点 . 25 5.4.5 物料消耗定额及平衡分析 . 26 5.5 设备方案 . 26 5.6 建筑方案 . 27 5.7 节能减排措施 . 27 5.8 实施进度安排 . 28 5.8.1 项目建设期限及分月安排 . 28 5.8.2 工程建设进度表 . 28 第六章 环境影响评价 . 29 6.1 环境影响 . 29 6.2 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 . 29 6.3 评价与审批 . 30 第七章 项目组织与管理 . 31 7.1 组织机构与职能划分 . 31 7.1.1 组织机构设置 . 31 5 7.1.2 职责划分 . 32 7.1.3 运行模式 . 32 7.2 劳动定员 . 33 7.3 经营管理措施 . 33 7.3.1 工程管理 . 33 7.3.2 生产管理 . 33 7.3.3 财务管理 . 33 7.3.4 销售管理 . 34 7.4 技术培训 . 34 7.5 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 34 第八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 . 35 8.1 投资估算依据 . 35 8.2 投资估算 . 35 8.2.1 总投资 . 35 8.2.2 建设投资 . 35 8.2.3 流动资金 . 36 8.3 资金来源 . 36 8.3.1 中央财政资金 . 36 8.3.2 地方财政配套资金 . 36 8.3.3 自筹资金及来源 . 37 8.4 资金使用和管理 . 37 8.4.1 财政资金使用和管理 . 37 8.4.2 自筹资金使用和管理 . 38 第九章 财务评价 . 39 9.1 财务评价依据 . 39 9.2 销售(营业)收入估算 . 39 9.3 总成本及经营成本估算 . 39 9.3.1 单位产品生产成本估算 . 39 9.3.2 项目总成本估算 . 40 9.3.3 经营成本估算 . 40 9.4 财务效益分析 . 40 9.5 不确定性 分析 . 40 9.5.1 盈亏平衡分析 . 40 9.5.2 敏感性分析 . 41 9.6 财务评价结论 . 41 第十章 社会效益分析 . 42 10.1 社会评价基本结论 . 42 10.2 农业产业化经营 . 42 10.2.1 壮大主导产业,促进结构调整分析 . 42 10.2.2 建设现代农业,促进产业化发展等 . 42 10.2.3 辐射带动能力分析 . 43 10.3 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评价 . 43 10.3.1 农民增收 . 43 10.3.2 农业增效 . 44 10.3.3 对比分析 . 44 附录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 第一章 总论 1.1 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1.1.1 概况 *省 *县 *柠檬专业合作社成立于 2006 年 11 月,涉及 *县 4个柠檬基地乡镇,有社员 800 户,已有种植面积 *余亩。合作社组织机构健全,运转正常,指导得力。合作社开展进行绿色柠檬的生产 ,以及创立品牌,积极开展市场营销,各项工作有声有色。 几年来, *县柠檬生产发展迅速,随着种植农户和种植业主的增多,柠檬种植面积的增加,产量也日益增大,对柠檬种植过程的枝术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也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服务体系,种植业主和种植农户也越来越需要有一个统一管理生产、指导、销售和服务的组织来促进柠檬产业的健康发展。 *县 *柠檬专业合作社正是专门为发展柠檬规模化生产而成立的专业合作组织。它是由从事柠檬种植的农民和大户、营销企业、柠檬加工企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而成立的生产、加工、销售 为一体的,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由合作社统一组织进行标准化生产、管理、销售。以合作社为中心,形成“合作社 +基地 +农户龙头企业”的产业运作模式。 *合作社组织健全,管理体制完善,运作规范,需进行扶持发展,促进柠檬合作社发展壮大,覆盖全县,增强服务手段,使全县柠檬沿着生产、销售、加工正常化、健康化的轨道发展。 合作社成员单位之一 *县瑜华种养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是 2003年成立的集柠檬生产、销售于一体的营销公司 ,该公司现有柠檬种植面积 300 亩, 2008 年已销售柠檬鲜果 1100 余吨,其中 出口马来西亚 和新加坡 60 吨;另一个合作成员单位 *思味特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 年 ,目前,该公司 200 吨柠檬冻干片生产线正在建设中,该生产线建成后,可年消化柠檬残次鲜果 1400 吨。 合作社以 *县农业局果树站、 *县柠檬产业发展办公室为技术依托单位。 1.1.2 财务状况 合作社注册资本 万元。 2007 2008 年度财务状况见表 1-1。 表 1-1 近两年合作社财务状况表 年度 单位:万元 单位: % 资产总额 固定资产 流动资产 负债总额 所有者权益 实收资本 营业收入 净利润 营业利润率 净资产收益率 投资报酬率 资产负债率 流动比率 速动比率 2007 2008 1.1.3 法人代表基本情况 1.2 项目建设方案 1.2.1 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及建设地点 1、项目名称: *市 *县 *亩柠檬种植基地改扩建项目 2、建设性质:改扩建 3、建设地点: *县 *镇、 *镇 1.2.2 建设规模及产品(或经营)方案 1、建设规模:对合作社 *亩柠檬基地实施改扩建。 2、产品(或经营)方案:项目建成后亩产柠檬 2.5 吨,总产 5000吨,新增 1000 吨,柠檬达到绿色食品生产要求。 1.2.3 技术、设备、建筑物(主体工程) 1、主要技术来源的可靠性与可得性: 合作社以 *县农业局果树 3 站、 *县柠檬产业发展办公室为技术依托单位。 通过技术培训和几十年来的实践, *积累了丰富的柠檬栽培经验,县上专门成立了柠檬办,制订有柠檬地方标准 5 个,企业标准 5个,收集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 20 个,拥有三个柠檬省级科研成果,柠檬种植栽培技术国内领先。自 *年开始, *对柠檬绿色食品生产技术开始攻关,并取得重大突破, 2003 年通过了国家绿色食 品发展中心认证, *柠檬荣获绿色食品证书。 2、 建设内容及分布 表 1 2 项目建设内容及分布表 编号 工程名称 性质 单位 数量 分布地区 烽火村 *村 *村 一 第一部份:建筑工程 1 水利措施 1.1 提灌站工程 改造 座 1 1 1.2 石渠工程 改造 m 1000 500 500 1.3 微灌工程 改造 亩 1000 500 300 200 1.4 山平塘整治工程 改造 座 2 1 1 1.5 囤水田护埂工程 改造 m 93 93 1.6 蓄水池工程(含沉沙池) 改扩建 口 18 6 4 8 2 农业措施 2.1 农用田间道路工程 改造 m 3000 3000 2.2 机耕路工程 改扩建 m 1200 1200 2.3 土地整理 改造 亩 1000 1000 二 第二、三部份:设备部分 1 水利措施 1.1 水泵 IS125-100-200A 台 /套 1 1 1.2 变压器 30KVA 台 3 3 1.3 110PE 管 m 220 220 1.4 钢管 100 m 40 40 1.5 10kV 输电线路 km 0.3 0 3 1.6 低压线路及配电设施 处 3 3 2 农业措施 2.1 购置农用动力机械 台 /套 2 2.2 购置植保机械 台 /套 5 编号 工程名称 性质 单位 数量 分布地区 烽火村 *村 *村 2.3 机动高压喷雾机 套 10 2.4 鲜果采摘塑料周转筐 个 500 2.5 其他基本农具 批 1 3、建设期限:建设期 1 年, 2009 年 12 月建成投产。 1.3 投资结构及资金 来源 项目新增总投资 240 万元,其中:建设投资 215 万元;流动资金 25 万元(铺底流动资金 7.5 万元)。 项目申请中央财政补贴资金 50 万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 25 万元(其中:省级财政 22.5 万元, *县财政补助资金 2.5 万元),合作社自筹资金 165 万元(含流动资金 25 万元)。 1.4 项目效益 1.4.1 经济效益 项目达产年新增销售收入 400 万元,净利润 127 万元,税收 42万元,平均投资利润率 53%,销售利润率 30%;内部收益率税前 55%,税后 44%;投资回收期税前 3.3 年,税后 3.7 年;盈亏平衡点 26.7%。 1.4.2 生态效益 本项目建设将促进 *县大力发展柠檬种植基地,有利于改善自然生态环境,改良土壤,符合国家环保政策。项目建设将促进优质、高效、无公害产品基地的建设。有利于建立长江上游绿色生态屏障,改善植被,保持水土,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企业所在地环保部门认为本项目是一个基本没有污染的环保项目,同意本项目建设。 1.4.3 社会效益 本项目符合国家农业产业化发展方向和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要 5 求。 *是农业大县,也是中国柠檬之乡,地理条件非常适宜种植柠檬等经济作物并 且具有传统的种植习惯。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的时候,通过该项目建设,将充分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加快当地柠檬产业化进程,稳定提高入社农民收入,促进合作社的进一步壮大,搞活 *县合作社,确保 *县农业稳定发展,确保农村社会安定。 1.5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川农综办函【 2009】关于报送 2009 年度申请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通知; 2、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大纲; 3、发改投资【 2006】 1325 号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关于 印发建设项目经济评估方法及参数的通知; 4、财政部令【 2005】 29号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 1.6 综合评价 1.6.1 项目建设必要性 1、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和调整结构的需要; 2、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3、项目建设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4、项目建设是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需要; 5、有利于增强公司综合实力,服务“三农”,服务社会。 1.6.2 项目建设可行性 1、 *是中国柠檬之乡,柠檬为 *县的五大支柱产业之一。 2、 *柠檬生产已经形成了“合 作社 +合作社 +农户 +基地 +龙头企业”的新型经济格局。 3、 *柠檬获绿色食品证书,国内所有大城市都有销售窗口。柠檬体系标准已通过市级评审并公告,中国柠檬检测中心已落户 *,全县以绿色食品生产为主线的柠檬标准化生产技术已经成型,柠檬早结丰产配套技术在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4、 *县已初步形成了由县农业柠檬开发办、柠檬科学技术研究、乡镇农技站和村社柠檬协会、业主大户组成的技术服务网络。 5、 *县已经建立了柠檬脱毒苗繁殖基地和采穗园,对乡镇育苗户实行了登记许可制度和“三证一书”(育苗许可证、苗木合格证、植 物检疫证、质量承诺书)制度。 6、 *县有四条干线公路直通境内,内外交通方便,人流、货流畅通无阻。 7、 2009 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发展, *县 *柠檬专业合作社组织机构健全,运转正常,在基地建设、技术培训、合作参与方在鲜果加工和销售渠道等方面有着良好的基础,合作社成员种植、加工、销售积极性高,有着改善柠檬生产基础设施的强烈愿望和要求。 8、合作社组织机构健全,运转正常,在基地建设、技术培训、鲜果加工和销售渠道等方面有着良好的基础,成员种植、加工、销售积极性高,有着改善柠檬生产 基础设施的强烈愿望和要求。 1.6.3 风险评估 *柠檬品牌知名度高,本项目将农户出产的柠檬进行资源整合,集中销售,充分利用合作社体制和成员单位的综合优势,提高了市场抗风险能力。 本项目大部分建设资金已经落实,风险主要是不可抗的自然灾 7 害影响,由于有加工、流通等成员单位的参与,市场竞争风险较小。 1.6.4 带动作用 项目直接带动农民社员 795, 2800 余人,农民社员合计增收 179万元,户均增收 2200 元,人均增收 639 元。 间接带动农户 3000 余户, 11000 余人,增收 360 万元,户均增收 1200 元, 人均增收 300 元以上。 项目建成后,主要是劳动性用工增加,优先安排合作社农民成员,用工收入 120 万元以上,折固定农村劳动力 150 余人。 1.6.5 问题及解决方案 社员能否切实参与合作社的共同决策、管理,是一个难点,合作社将完善项目区基础设施,以实实在在的服务、盈余分配等措施来消除农户的顾虑,把合作社建成真正的合作组织和利益共同体。 1.6.6 结论与建议 项目符合国家鼓励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政策,运行机制合理,带动农民增收能力强,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建议对本项目建设给予大力支持,确保项目顺 利实施。 第二章 背景及必要性 2.1 项目建设背景 2.1.1 国家产业政策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日益加深,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冲击不断显现。在这关键时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 2009 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出台,成为中央制定的又一个重农强农的一号文件,充分体现了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是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战略思想的具体体现。 2009 年 1 号文件指出:做好 2009 年农业农村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扩大 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支撑在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 中央指出支持优势产区集中发展经济作物生产,加快实施新一轮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发展。 2.1.2 行业规划 柠檬是 *县的优势产业,产量占全国的 70。 1986 年国家计委、农业部批准 *建立柠檬商品生产基地,这也是全国唯一的柠檬商品生产基地。 *年 *被国家授予“中国柠檬之乡”称号, 2001 年,被国家评为“名牌产品”, 2003 年被评为“中华名果”,并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同时获 得了国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 *柠檬品质优良,经中国柑桔研究所连续三年的检测,其品质超过了欧美柠檬,品质世界一流。 2.1.3 地方发展规划 *市农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建第二章 背景及必要性 9 成“十条龙”七大农产品生产基地,其中优质柠檬产业基地建设,以城北乡等 20 个乡镇为核心区,建设 20 万亩优质柠檬基地,带动农户 10 万户,其中标准化示范园 1 万亩。将柠檬产业带作为四大水果产业带之首,目标是 2010 年果品优质率达到 85%,总产值 10 亿元,主产区农民人均柠檬种植增收 600 元以上,实现沿国道“ 319”线、省 道“ 206”线的各基地乡镇之间连片种植,形成百里柠檬绿色产业带。并在农业发展的重大措施中,重点指出要加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指导,加强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强龙头企业产业化基地建设,搞好企业与农户,企业与基地的衔接和利益连接,发展订单农业,帮助农民解决农产品的销路,增加农民收入,最终实现企业和农民的“双赢”。 2.1.4 项目建设理由 尽管 *柠檬在全国占有绝对的市场份额,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项目区基础设施较为落后,还不能较好的抵御干旱等自然灾害,部分种植户种植管理技术落后,产量低,优质果比例小,导致种植效益不高;鲜果经包装,商品化处理的比例还不高,无标识,难以体现产地品牌优势,影响销售价格;果农分散,信息不畅,不能及时了解国内外市场的供求信息。由于对国内外市场行情不能及时了解,对整个产业的国内外发展趋势不能及时掌握,信息不对称,果农在生产中经常处于为难的尴尬境地。 这些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是缺乏有效的组织和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对果农的技术服务指导滞后,市场销售整体谈判能力低,影响了柠檬产业的发展,阻碍了 *柠檬在同类产品中的国内市场占领和拓展国际市场的进程。 *省 *县 *柠檬专业合作社是由从事柠檬 种植的农户、大户、柠檬加工、营销、物流企业组成,在基地建设、技术培训、鲜果加工和销售渠道等方面有着良好的基础, 项目建设有利于改善项目区基础设施较为落后的现状,促进柠檬产业的良性发展。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 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和调整结构的需要 柠檬是 *县的优势产业,也 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其种植过程中需要的劳动力较多,可以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面,让更多的富余劳动力投入到柠檬产业发展中。所以,项目建设一方面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另一方面将促进柠檬产业的发展壮大,调整当地的农业经济结 构,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2.2.2 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柠檬产业要持续快速发展,除了要培植龙头加工企业外。扶持一批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并与农户合作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将当地分散的个体生产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促进 *柠檬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本项目实施后,项目区农户人均增收明显,同时,将促进更多的种植户加入合作社,通过专业化种植管理,提高产量和质量,增加入社农户的经济效益。 2.2.3 项目建设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柠檬,在国内处于绝对 优势地位,是 *最重要的优势资源。推进 *柠檬的有效输出,是繁荣、发展 *经济的一条重要途径,项目建设,既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又可缓解国内柠檬市场紧缺和依赖进口的局面。本项目实施后,发展规范化的柠檬种植基地 *亩,对第二章 背景及必要性 11 *县柠檬产业的发展将起到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由于参与合作社的种植户得到了良好的技术指导和服务,柠檬产量和质量都能大幅度提升,可带动柠檬及相关产业的良性发展。 2.2.4 项目建设是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需要 我国柠檬生产成本低,在出口方面具有很强的潜在优势。为将这种潜在优势转化成实际效益,首先应依 靠科技进步,发展无公害、无污染的绿色柠檬基地,其次是将分散种植的柠檬基地,逐步统一起来,形成集团优势,避免恶性竞争。合作社将种植、加工、流通等领域成员有效集中在一起,一方面可以提高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可以实现错峰发展,以赚取较大利润。 项目的建设是我国果、蔬种植业长期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实现农产品增值,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2.2.5 农业产业化,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小农家庭经营方式以及过于分散狭小的耕地面积规模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最大障碍。 21 世纪中国农村经济面临的最重大的挑战和任务,就是促进农业的 企业化制度的逐步形成,从而取代分散的小农经济,真正结束中国农村几千年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小商品经济时代,走上成熟规范的市场化和现代化道路。农村专合组织的发展与壮大,将促进农业企业化的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第三章 建设条件 第三章 建设条件 3.1 项目区概况 3.1.1 建设地点选择 项目建设地点选址遵循适度集中的原则,并充分考虑环境承载能力,在充分考虑合作社成员基本利益的基础上,确定在 *市 *县*镇烽火村和 *镇 *村、 *村实施本项目。 土地主要由非基本农田组成,由合作社成员自愿提供,占地面积共计 *亩 . 具体分布见项目规划示意图。 3.1.2 自然条件 *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热量充足,年均气温 17.9,降雨量 1000 毫米左右,无霜期长,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积温 6250,年降雨量 998 毫米,年日照 1305.1 小时,1 月平均温度 7.2,极端低温 1.4,空气湿度 75 80。 *地处川东丘陵区,县境内丘陵起伏,海拔在 300 500 米之间,地势较为平缓。 土层较深厚,紫色母质为主,土壤发育年轻,矿质营养元素含量较丰富。完全适合种植柠檬,且无工业污染,无大风、霜冻等灾害天 气。 3.1.3 社会经济状况 *县位于 *盆地东部,是成渝连线的中点和川东北出海通道的捷径。属典型的丘陵农业大县、人口大县。辖 22 个镇、 47 个乡,共937 个村, 9689 个村民小组,总人口 154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139.5万人。 2006 年全县农业总产值 137.2 亿元。 第三章 建设条件 13 *农业发达,物产富饶。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产肉大县、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县、水产品超万吨县、中国柠檬之乡。粮食总产量和出栏生猪居全省、全国前列。 *县在稳粮收调结构的基础上,以名优产品为支柱,开发了商品粮、生猪、柠檬、通贤柚、蚕桑、棉花等 若干亿元工程,加速建成了肉牛、山羊、粉条、佛乐橙、珍珠、竹编等十六大商品生产基地发展,基本形成了“公司 +合作社 +农户 +基地”的新型经济格局。 柠檬、通贤柚、红苕加工、蚕桑、畜牧已成为 *的五大支柱产业。 3.1.4 本行业及关联产业发展现状 *县抓柠檬产业发展做到“五个”扭住不放: 1、扭住市场开放不放松,千方百计开拓占领市场。 抓好对外宣传,积极筹建“中国柠檬专业市场”,鼓励大户经营销售柠檬,抢抓柠檬产品的域名商标和产品商标注册。 2、扭住加工不放松,千方百计做大做强加工企业。 进一步加大对加工企业的 扶持力度。扩大开放,引进外商,投资兴建现代化的加工企业,扶持一批大的运销企业。 3、扭住技术推广不放松,千方百计提高品质和效益。 建立健全技术服务推广体系,加强技术培训。加强与大专院校的合作,搞好技术攻关。不断引入柠檬的新品种新技术,抓好柠檬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大力推广应用无公害生产技术,已获得柠檬绿色产品证书。 4、扭住基地建设不放松,千方百计扩大规模。 加强种苗培育和管理,搞好规划,完善布局,形成连片种植,第三章 建设条件 基本完成了百里柠檬产业带建设。 5、扭住领导不放松,千方百计加强领导。形成了齐抓共管、狠抓落实 的良好局面。 *县与西南农业大学、中国柑桔研究所等机构协作,对密植丰产等进行研究,经过努力,目前该县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