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大流动:3000个县全景呈现.pdf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免责条款部分 Table_Summary 中国 人口 大 流动 : 3000 个县 全景 呈现 恒大研究院研究报告 城市规划 专题报告 2018/9/17 首席 经济学家 : 任泽平 研究员 : 熊柴 xiongchaievergrande 联系人 : 闫凯 yankaievergrande 相关研究 : 1 城市“抢人大战”:高质量发展、大都市圈战略和土地财政 2018-06-07 2.中国人口大迁移 2018-07-10 3.全球房价大趋势 2018-08-23 导读 : 人 口是一切经济社会活动的基础 , 人口带来的居住需求更是房地产发展的 根基 。 我们在业内提出了广为流行的标准分析框架:“房地产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基于该框架在 2015 年房价大涨前夜成功预测了“一线房价翻一倍”,被评为年度十大经典预测 , 2017年 推出的房地产周期专著成为超级畅销书 。本文是我们 对 7 月报告中国人口大迁移 的 进一步深化,将在探讨 多维 人口 指标的 基础上,全景 呈现 全国近 3000个县 的 人口 大 流动 大趋势 。 摘要: 什么指标更能有效判断人口流动趋势? 1)常住人口 存在统计偏差和数据缺失问题 。 常住人口 可直接反映人口流动, 其中 尾数 逢 0 的年份为人口普查,尾数逢 5 的年份 为 1%人口抽样,其他年份抽样比例仅 1, 存在统计偏差。 非普查年份 的 常住人口 存在一定缺失 ,比如 2016年中国 地级、县级 行政 单位常住人口数据缺失率分别为 13%、 22%。 2)户籍人口、小学生数可 辅助 深化 判断人口流动趋势。 户籍人口来自公安部门,比较准确,虽不直接反映人口流动,但仍可间接推断部分情况 ; 如某地户籍人口净迁出,表明该地区缺乏吸引力 ,常住人口也大概率流出 。 小学生数据来自教育部门,准确度较高 ,不仅代表着 年轻人口 潜力 ,也代表着背后的家庭, 可通过与全国比较、城市分组大致控制人口结构、入学政策等差异,从而对比分析人口流动。 3)对房地产市场,当某地常住人口减少或 增长 低于自然增长、但户籍人口和小学生明显增长,则该地区的 置业 需求不一定下降,甚至可能会上升。 中国 3000 个县人口流动格局。 1)地区层面 , 1978-2010 年从中西部迁往东部地区的人口以劳动力为主,并且多数未迁户籍、也未带子女,中西部留守儿童现象非常明显。 2010年以来,部分 劳动力 回流中西部,东部地区面对用工压力主动推进大学毕业生、技能人才等外来人口本地化 ,户籍人口和小学生增速明显加快 , 东北地区人口加速流出。 2)分线城市层面 , 一二线城市常住人口持续大幅流入,三线稍有流入,四线基本平衡,五六线持续净流出。 并且, 2010年后,一二三线城市外来人口日趋本地化,分线城市户籍人口和小学生数增速的梯度 分化 更为明显。2011-2016 年,一二三四五六线城市常住人口年均增速分别为 1.5%、1.3%、 0.8%、 0.6%、 0.2%、 0.3%,户籍人口增速分 别为 1.4%、 1.3%、 0.9%、0.7%、 0.4%、 0.4%,小学生数增速分别为 4.0%、 4.1%、 2.5%、 1.1%、 -1.7%、-2.2%。 3)都市圈层面 , 23个千万级大都市圈人口流动更加分化, 当前京津、深莞惠、广佛肇、厦漳泉、长株潭、重庆等都市圈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小学生增长居前,苏锡常、南京等都市圈常住人口流入虽然放缓、但户籍人口和小学生依然明显流入。 哪些地区人口在流入,哪些在流出? 1)中国人口流动从三七分化走向二八分化。 扣除数据缺失导致难以识别的 108 个地区, 人口流出地区个数恒大研究院研究报告 立足企业恒久发展 2 服务国家大局战略 从 2001-2010 年的 1371 个增至 2011-2016 年的 1557 个,占比从 66%增至 75%;人口流入地区个数从 705个降至 519个,占比从 34%降至 25%。分地区看,东北地区人口流出地区个数占比从 70.1%增至 93.7%,中西部地区从 68.1%增至 74.2%,东部地区从 58.6%增至 70.6%。从行政建制看,地级及以上城市人口流出地区个数占比从 22.6%增至 42.9%,县级市从65.3%增至 76.9%, 建制县从 74.8%增至 80.9%。分线看,二线城市人口流出地区个数占比从 3.1%增至 15.6%,三线城市从 14.1%增至 42.2%,四线城市从 46.4%增至 61.2%,五线城市从 72.9%增至 78.8%,六线城市从71.1%增至 79.9%。 2)中国人口流动展望及启示 :人随产业走、人往高处走, 人口未来将 持续向一二线大城市大都市圈及部分区域中心城市集聚。 对房地产市场,把人口流入与 置 业 需求上升直接关联的传统判断需进一步深化,人口结构年轻且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小学生三个数据均明显大幅增长的地区 更 优。 深化推进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等改革,进一步消除人口自由迁徙的 枷锁 。区域及城市发展规划安排、产业布局、土地供应等因应顺应人口流动趋势 ,房地产长效机制最根本的是人地挂钩和金融问题,实现供求平衡和需求平稳释放 。 风险提示 : 官方 常住人口统计存在偏差; 人口流动 识别方法 存在 误差。 恒大研究院研究报告 立足企业恒久发展 3 服务国家大局战略 目录 1 什么指标能更有效判断人口流动趋势? . 5 1.1 非普查年份常住人口存在统计偏差、数据缺失 . 5 1.2 户籍人口、小学生数可辅助深化判断人口流动趋势 . 6 2 中国 3000 个县人口流动格局 . 8 2.1 地区层面:中西部 劳动力回流,东部外来人口本地化,东北人口加速流出 . 8 2.2 分线城市层面:一二线人口大幅流入五六线流出,劳动力先行子女逐步随迁 . 10 2.3 都市圈层面:人口流动更加分化明显,都市圈内县人口大多流出 . 13 3 哪些地区人口在流入,哪些在流出? . 14 3.1 综合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小学生的判断标准 . 14 3.2 3000 个县人口流动全景:从三七分化走向二八分化 . 15 3.3 中国人口流动展望及启示:人随产业走,人往高处走 . 17 恒大研究院研究报告 立足企业恒久发展 4 服务国家大局战略 图表目录 图表 1: 北京市 2006-2009年常住人口调整明显 . 5 图表 2: 各省常住人口加总低于全国 . 5 图表 3: 2017年末各省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比较 . 7 图表 4: 常住城镇化率明显高于户籍城镇化率 . 7 图表 5: 小学生入学数多明显低于出生人口 . 8 图表 6: 小学生数受人口结构影响明显 . 8 图表 7: 2010年前中西部劳动力向东部迁移 . 9 图表 8: 2010年后东部外来人口本地化明显 . 9 图表 9: 2010年后苏粤闽浙外来人口本地化明显 . 9 图表 10: 2010年后苏粤闽浙外来人口带子女随迁明显 . 9 图表 11: 中国行政建制单位的分线划分 . 10 图表 12: 各线城市常住人口增长分化 . 11 图表 13: 2016年各线城市经济 人口比值 . 11 图表 14: 分线城市户籍人口增速日趋分化 . 12 图表 15: 各线城市小学生数增速更为分化 . 12 图表 16: 重点城市常住人口年均增长 . 12 图表 17: 重点城市户籍人口年均增长 . 12 图表 18: 重点城市小学生年均增长 . 13 图表 19: 部分城市 户籍人口和小学生增速较快 . 13 图表 20: 23个千万级都市圈常住人口增长分化 . 14 图表 21: 23个千万级都市圈户籍人口增长分化 . 14 图表 22: 23个千万级都市圈小学生增长分化 . 14 图表 23: 多数大都市圈县人口整体净流出 . 14 图表 24: 人口 流入流出识别标准及识别结果 . 15 图表 25: 2001-2010年全国县级人口流入流出 . 16 图表 26: 2011-2016年全国县级人口流入流出 . 16 图表 27: 分地区人口流出地区个数占比 . 16 图表 28: 分省 人口流出地区占比 . 16 图表 29: 分行政建制人口流出地区占比梯次上升 . 17 图表 30: 分线城市人口流出地区占比梯次上升 . 17 恒大研究院研究报告 立足企业恒久发展 5 服务国家大局战略 1 什么指标能 更 有效判断 人口 流动 趋势 ? 1.1 非普查年份常住人口存在 统计 偏差 、数据缺失 常住人口 变化可 直接 反映人口流动,但 在非普查年份存在统计偏差、数据 缺失问题 。 常住人口 一般指实际居住当地半年及以上的人口 。扣除出生死亡的自然增长后,常住人口增长即为反映人口流入流出的机械增长。 中国 年末 常住人口是由国家统计局、地方统计局基于每年 11 月 1 日零时的人口调查或人口普查统计的时点常住人口推算。 其中, 尾数逢 0的年份为人口普查,迄今已分别在 分别于 1953 年、 1964 年、 1982 年、1990 年、 2000 年和 2010 年开展六次, 数据比较准确 ,但 仍存在漏登,比如 2000 年、 2010 年人口普查漏登率分别为 1.81%、 0.12%。 尾数逢 5的年份为 约 1%人口抽样调查,俗称“小普查 ” , 数据相对准确;其他年份则为约 1的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数据偏差相对较大,一些地区会根据小普查和人口普查数据对中间的非普查年份数据进行调整。比如,根据北京市统计年鉴 2011, 2010 年北京市常住人口增量达 207 万,远高于 2006-2009 年 54 万的年均增量;但北京市统计年鉴 2012则将2006-2009年年均增量上调至 81万, 2010年常住人口增量下调至 102万。并且,为提高数据准确性,部分地区开始提 高对非普查年份的抽样比例,比如北京、上海 在 2015 年小普查时采取 3%抽样,北京 在非普查年份采取3抽样。 由于 抽样比例 、 数据 调整及 协调等问题, 地区 常住人口加总 可能会与上级行政单位公布的常住 人口 有一定出入。 比如 , 因全国总人口包括现役军人数和难以确定常住地的人口,一般会大于分省人口之和;2005-2010 年末各省年末常住人口加总 平均 低于全国人口近 1842 万,2011-2016 年 平均 低约 510 万 。辽宁省统计年鉴 2017公布的 常住人口数据 质量 较差,市辖区数据与县数据加总明显不等于全市。 郑州 市统计局公布 2016年 市区 常住人口为 496.8万人,但 依据 河南省统计年鉴 2017统计 2016 年郑州市市辖区常住人口加总 为 471.1 万。 图表 1: 北京市 2006-2009年常住人口调整明显 图表 2: 各省常住人口加总低于全国 资料来源: 北京市统计年鉴,恒大研究院 资料来源: Wind,恒大研究院 非普查年份 常住人口数据存在一定缺失,比如 2016 年全国 地级、县级 行政 单位 的 常住人口数据缺失 率分别 为 13%、 22%。 2016 年,在全国 338个地级行政单位 中 ,有 43 个未公开常住人口数据,占比 12.7%;在 2850个县级行政单位(不含福建金门县) 中 ,有 617 个未公 布 常住人口数据,占比 21.6%。从地域看, 2016 年数据缺失地区主要为黑龙江、吉林、新疆、西藏等省的多数地区,和 河北、内蒙古、山东、江西等省的部分地区, 多次与地方统计局沟通 无果。 0255075100125150175200225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北京统计年鉴 2 0 1 1 常住人口年增量(万人) 北京统计年鉴 2 0 1 2 05001,0001,50 02,00 02,500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全国人口与各省加总人口的差额(万人)恒大研究院研究报告 立足企业恒久发展 6 服务国家大局战略 地方 政府 不公布常住人口存在两种可能:一是 地方政府认为 基于 1抽样样本 估计的常住人口准确性较低,无公布必要。二是 当常住人口减少或低于自然增长率时, 一些 地方政府可能担心对经济社会产生不利影响而不愿意公布 。在 常住人口减少或低于自然增长率时 ,如确需公布常住人口数据,一些地方甚至可能存在调整抽样样本及抽样比例以调整常住人口结果的动机,尽管当前统计作假被严厉防范和惩治,但调整抽样样本、抽样比例偏技术, 存在模糊地带 。 1.2 户籍人口、小学生数 可 辅助 深化 判断人口流动趋势 1) 户籍人口 来自 公安部门,比较准确, 虽不直接反映人口流动,但仍可间接推断部分情况 。 户籍人口是指 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部门登记常住户口的人口,不管是否外出和外出时间长短。 1949 年后,中国逐渐形成了当前 户籍管理制度 , 1958 年 户口登记条例 明确将城乡居民区分为 “ 农业户口 ” 和 “ 非农业户口 ” 两种不同户籍 ,并逐渐与地区粮食供应、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等经济社会资源挂钩,由此控制了人口自由迁徙。 1978 年末改革开放后,特别是 1990 年代以来,户籍管理逐渐松动,人口 开始跨越户籍限制 大规模流动。 根据 2014 年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 ,当前 100 万人以下中小城市和建制镇落户限制基本全面放开, 100-500 万人大城市落户需一定条件, 500 万人以上特大和超大城市落户仍被严格限制。 2017 年末,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 58.52%,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仅 42.35%,尚有 2.25 亿农民工及家属子女未享受市民待遇, 户籍制度改革依然任重道远 。 由于早期 手工操作、分散管理、计划生育管理及部分不法行为等 户籍管理问题,多重户口及无户口情况一度存在,导致户籍人口统计也存在一定偏差,但当前已基本消除。 据新华社报道,在 2014-2017 年 户口登记管理清理整顿工作中,全国公安机关共清理注销重复户口 314.7 万个,清理因死亡、入外籍等应销未销户口 578.6 万个,并为上百万 无户口人员办理了户口登记。 从数据完整度看 , 2016 年 全国只有 7 个地级单位未公布户籍人口,占比 2.1%;有 91 个县级单位未公布 户籍人口 ,占比3.2%。 但 考虑地级市 市辖区 多 存在 汇总 的户籍人口数据,缺户籍人口的县级单位个数 降至 3 个。 户籍人口 间接反映人口流动情况主要体现在 两 个方面:一是从户籍人口机械增长情况判断 。把户籍人口增长分解为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当户籍人口增长超过自然增长时,该地区户籍人口面临 净迁入;反之,则面临户籍净迁出。在不考虑落户限制的情况下, 某地户籍人口净迁出,表明该地区缺乏吸引力,常住人口大概率面临净流出 。 比如, 2001-2010年户籍人口 流出 且常住人口 流出 的地区数占户籍人口 流出 地区数的 87%,2011-2016 年为 77%。 不过,户籍人口 净流入 ,则不一定 意味着 常住 人口流入 , 比如外来人口规模减少、常住人口净流出,但同时外来人口中落户增加、 户籍人口净流入 , 2001-2010 年、 2011-2016 年 在 户籍人口流入情况下 常住人口流入的概率 分别 为 53.1%、 40.9%。 二是通过与常住人口的比较 。常住人口大幅超过户籍人口,反映 人口总体净流入 , 当前 主要是东南沿海及京津地区;而常住人口小于户籍人口, 反映人口总体净流出 ,主要是川渝贵、湘鄂赣皖桂、冀豫、陕甘等中西部省份。 但需注意,人口总体净流入流出与边际净流入流出存在差别,后者依据近期变化判断。 此外,公安户籍部门还存在暂住人口登记, 按暂住当地时间 可 分为一个月以下、一个月以上、三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上等 ,但现实中不少外来人口并未去登记, 暂住人口规模与外来人口规模差距较大。 恒大研究院研究报告 立足企业恒久发展 7 服务国家大局战略 图表 3: 2017年末各省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比较 图表 4: 常住城镇化率明显高于户籍城镇化率 资料来源: 北京市统计年鉴 ,恒大研究院 资料来源: Wind,恒大研究院 2)小学生 数据 来自教育部门, 准确度 较 高 , 不仅代表着年轻人口 潜力 ,也代表着背后的家庭, 可 通过 地区与全国比较、 城市分组 大致 控制人口结构、入学政策等 差异 ,从而对比 分析 人口流动 。 小学生人 数 为教育机构的登记上报数,一般比较准确。 中国学龄儿童 入学率 先后于 1987年、 1994 年超过 97%、 98%, 1999 年 后基本在 99%以上 , 2016 年达 99.92%。尽管部分地区可能存在为获取义务教育补贴而虚假登记的动机,但比例较小。在学术研究中,小学招生数可用于修正人口普查对出生人口等低龄人口的漏登, 2016 年我国普通小学招生数 1752.5.6 万人,比 6 年前2010 年人口普查时的出生人口多出 164.5 万人 ,意味着当时 0 岁人口漏登率 不低于 9.4%。 从数据完整度看, 2016 年全国地级行政单位中 仅有 3个缺失 小学生数据,占比 0.9%:有 358 个县级单位缺失数据,占比 12.6%,但 考虑到地级市辖区存在汇总的小学生数据,缺失的县级单位个数 降至 3个。 除人口流动外, 在读小学生人数变动也 受人口结构变化、地区入学政策及 教育资源 供给等 影响 。 从人口结构看 ,与 1949 年建国后三波婴儿潮对应,中国小学在校生数经历了 1960 年、 1975 年、 1997 年三次高峰,此后由 1997 年的 13995 万逐年下降到 2013 年的 9361 万,后触底回升至2017 年的 10094 万。该时期,全国绝大多数城市小学生数持续下滑,如北京从 1994 年降至 2006 年,上海从 1993 年降至 2007 年,因此不可能简单通过 数据纵向比较判断人口流入情况。 从地区入学政策及教育资源供给看 , 除少数大城市外,大部分地区并不严格限制外来人口子女入学。2013 年开始,北京、上海等超大城市出于人口控制需要,严格收紧外来人口子女入学政策。 2013-2016 年,北京普通小学招生数从 16.6 万降至14.5 万, 其中 2013-2015 年 非京籍招生比例从 45.2%降至 31.7%; 上海从18.1 万人降至 16.1 万 。此外, 2011-2016 年北京和广东惠州的小学生在校数年均增 长率均为 4.9%,但这并不意味着两座城市的人口流动趋势相近。 北京收紧外来人口子女入学政策以严控人口, 而惠州为发展制造业满足了大量外来人口子女的入学需求。因此, 小学生数 对人口流动的指示意义 不能通过单个城市纵向比较、或城市两两之间 横向比较 得出,可通过 地区与全国比较、 城市或地区分组 大致控制相关差异,以 研究 人口趋势。 3)对房地产市场, 当 某地常住人口减少或 增长 低于自然增长、但户籍人口和小学生明显增长,则该地区的购房需求不一定下降,甚至可能会上升。 其中的逻辑在于,户籍人口的置业需求一般高于常住人口中的常住外来人口。不少常住外来人口收入较低、只是来当地挣钱,并没有购房能力及需求,因此常住人口增长只是在个体同质化假设下代表名义购房需求上升。当外来人口在当地落户或将家属子女随迁后,真实购房需求或将上升。 反之,若某地常住人口增长超过自然增长,也即 常住 人常住人口 -户籍人口 10 0 万常住人口 -户籍人口 10 0 万常住人口 户籍人口0102030405060701978 1980 1982 1984 1986 1988 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2006 2008 2010 2012 2014 2016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 )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恒大研究院研究报告 立足企业恒久发展 8 服务国家大局战略 口流入时,如户籍人口和小学生都减少,则该地区的购房需求也不一定必然上升。 图表 5: 小学 生 入学数 多明显低于出生人口 图表 6: 小学生数受人口结构影响明显 资料来源: Wind,恒大研究院 资料来源: Wind, 恒大研究院 2 中国 3000 个县人口流动格局 2.1 地区层面 : 中西部劳动力回流 , 东部 外来人口本地化 ,东北 人口 加速流出 我们在中国人口大迁移中通过常住人口数据分析指出, 改革开放后 中国跨省人口迁移在 2010 年 前后 经历了 从孔雀东南飞到回流中西部的转折 , 并且 跨省人口迁移 因 中西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人口老化等 明显 放缓 。 加上户籍人口和小学生数据 后 ,我们 将看到更为清晰、细致的 人口流动 画面。 1978-2010 年 ,从中西部 迁往 东部地区的人口 以 劳动力 为主, 并且多数 未迁户籍、 也未带子女 ,中西部留守儿童现象 非常 明显 。 改革开放后,人口大量向经济率先发展的东部地区集聚 ,1978-2010 年 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常住人口分别年均增长 1.39%、 0.86%、 0.85%、 0.73%, 常住人口占比分别变化 4、 -1.5、 -1.7、 -0.8 个百分点。 但东部地区户籍人口、小学生数并未随常住人口大幅增长,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户籍人口分别年均增长 1.06%、 1.14%、 1.10%、 0.69%,户籍人口占比分别变化 0、 0.7、 0.3、 -1 个百分点; 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小学生数分别年均增长 -1.12%、 -1.11%、 -1.03%、 -2.60%,小学生数占比分别变化 0.8、 0.8、 1.6、 -3.2 个百分点。 2010 年 左右 以来,部分 人口 回流中西部, 东部 地区 面对用工压力主动推进 大学毕业生、技能人才等 外来人口 本地化 , 户籍人口和小学生增速明显加快 , 东北地区人口加速流出 。 2009 年 在 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 务工的外出 农民工 占全国外出农民工比例 分别比上一年下降 2.4%和 7.6%,2009 年下半年东部沿海地区出现明显的 “ 用工荒 ” ; 2013-2017 年高校毕业生在东部地区就业 规模虽持续增长,但占比 从 65.7%降至 56.7%(参见麦可思 研究院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 面对用工压力, 东部 地区主动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吸引外来人口安居乐业 。 2011 年起 以 鞋服产业闻名全国的 晋江在福建率先实行零门槛 “ 居住证 ” 制度, 并于 2013 年 率先实行 “ 无房也落户 ” 政策。在 2014 年国务院要求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后, 2015 年福建宣布全面放开除福州、平潭、厦门外地区的落户限制;广东宣布,除广州深圳外, 放开直系亲属投靠,放宽大专以上(含大专)学历毕业生及技能人才、特殊专业人才入户条件等。 2011-2016 年,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常住人口分别年均增长 0.75%、 0.48%、 0.63%、 -0.06%,常住人口占比分别变化 0.4、 -0.2、 0.1、 -0.3 个百分点。尽管东部地区1 0 0 01 2 0 01 4 0 01 6 0 01 8 0 02 0 0 02 2 0 02 4 0 02 6 0 02 8 0 0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62017普通小学招生数(万人) 出生人数 : 前移 6 年4 0 0 0 06 0 0 0 08 0 0 0 01 0 0 0 0 01 2 0 0 0 01 4 0 0 0 01 6 0 0 0 01 5 0 03 5 0 05 5 0 07 5 0 09 5 0 01 1 5 0 01 3 5 0 01 5 5 0 01 7 5 0 0194919521955195819611964196719701973197619791982198419871990199319961999200220052008201120142017在校生数 : 普通小学(万人) 总人口(右轴)恒大研究院研究报告 立足企业恒久发展 9 服务国家大局战略 常住人口增长率明显下降,但其户籍人口和小学生增长率却不降反升。2011-2016年,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户籍人口分别年均增长 0.84%、0.58%、 0.53%、 -0.44%,户籍人口占比分别变化 0.5、 0、 -0.1、 -0.5 个百分点。 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小学生数分别年均增长 2.32%、 -1.10%、-1.25%、 -2.64%,小学生数占比分别变化 4.9、 -1.9、 -2.2、 -0.8 个 百分点。其中, 2014-2016 年东部地区在常住人口年均增速较 2011-2013 年下降 0.06 个百分点, 但 户籍人口年均增速 反而 上升 0.29 个百分点。 图表 7: 2010年 前中西部 劳动力向东部 迁移 图表 8: 2010年 后 东部 外来 人口本地化 明显 资料来源: Wind,恒大研究院 资料来源: Wind,恒大研究院 分省看, 2010 年后 苏粤闽浙等东部省份 外来人口本地化 明显,鄂 川皖湘 桂等传统民工输出大省人口回流明显,黔豫冀等传统民工输出大省也有所回流 ,东北三省中黑龙江人口形势最为严峻 。 2011-2016 年,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