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印太”战略的逻辑与中国应对之策:“对冲”与“楔子”.pdf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 2013 年 1 月 19 日,是重阳投资董事长裘国根先生向母校捐赠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聘请了全球数十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旨在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人民。目前,人大重阳下设 7 个部门、运营管理3 个中心 ( 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 )。近年来,人大重阳在金融发展、全球治理、大国关系、宏观政策等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均具有较高认可度。“对冲”与“楔子”美国“印太”战略的逻辑与中国应对之策目 录核心提示 导语 一、美国“印太”战略的缘起与争议 (一)“印太”:从国际学术话语到美国地缘战略 (二)直接研判特朗普外交政策的方法论困境 (三)新古典现实主义与双层次博弈理论 二、体系层面的挑战与美国的应对 (一)中国加速崛起给美国造成体系压力,使其反制决心上升 (二)东欧、中东战略压力不减,使美国无法集中力量制衡中国 (三)小结:“印太”战略的核心逻辑“对冲”与“楔子” 三、单元层面的挑战与特朗普政府的应对 (一)特朗普总统权位护持的逻辑 (二)保持基层选民的选票以实现权位护持:产业、资金与就业回流 (三)争取精英集团的支持以实现权位护持 四、结论与启示 (一)美国“印太”战略的核心逻辑 (二)其他印太大国对美国“印太”战略的初步反应 (三)中国的应对之策 123368101015212828283135353637人大重阳研究报告第 43 期 1“对冲”与“楔子”美国“印太”战略的逻辑与中国应对之策“对冲”与“楔子”美国“印太”战略的逻辑与中国应对之策核心提示印太战略本质:“对冲”与“楔子”两种战略的混合体对冲(Hedging):双面下注。经济:一方面保持对华贸易;一方面以贸易争端等方式打压中国出口,从而缩小逆差;同时借助科技封锁等手段阻遏中国科技进步与产业升级安全:一方面保持接触与谈判,避免核大国间发生直接战争;一方面拉拢日、印、澳等国,通过加强联盟等手段制衡、削弱中国楔子(Wedging):挑拨离间。 在“美国优先”要求减少国际义务、美国国力有限且无法集中于亚太等国际 / 国内给定条件下,通过强化中国与其他印太大国间的固有矛盾或挑起新矛盾,使它们:既代替美国抗衡中国,从而减少美国战略压力与经济负担又对美产生更大的安全与政治依赖,从而强化美影响力、领导力还要在经济上通过提升从美进口(武器)而提振经济,创造就业,并优化特朗普政权与利益集团的关系最终达到双重目的:国际层面上使美国以较低成本护持霸权,国内层面上巩固特朗普个人权位。中国应对方略:“安居平五路”话语:外松内紧。 选择性参与“印太”建构,既不过度反应从而使其自我实现,也不逃避无视,而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中国理念替代之。内线:以守为主。 在安全领域,继续奉行自我克制的战略传统,借助“非战争军事行动”,在不与美国及其他印太邻国爆发直接军事冲突、及时管控危机的前提下,以较低成本和可控风险维护国家主权与安全。在经济领域,中短期内有节制地对等反击,谋求“以战迫谈”,从而在有限让步的条件下达成无损于中国根本利益的新条款,管控争端。无必要自行提升对抗等级,而宜以降低对抗、谋求合议为指针。中长期,根本办法还在于内部改革,尤其是政策激励并立法保护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实现中国的产业升级和国内治理结构的全面优化。中线:以稳为主。 以“一带一路”等政策抓手释放善意和确定性,以团结东盟;缓解 / 管控与日、印、澳等其他印太大国间的矛盾。外线:围魏救赵。 加强与俄罗斯、伊朗等国的战略协作,增强美在东欧、中东的战略压力,从而变相缓解正面压力,为度过“崛起瓶颈期”重塑有利的外部环境。情见势竭,或将有变;用奇之时,见兔撒鹰。全球:广结伙伴。 以互利共赢的务实合作对冲由特朗普“美国第一”经济民族主义与战略保守主义给世界秩序和全球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以“一带一路”、上合、金砖、亚投行等抓手团结第三方,共建共同体。以话语为先导,以内线为根本,以周边为重点,以外线为突破,以“一带一路”全球新型合作网络为依托“安居平五路”,或将为中国找到突破口,打开新局面,从而化被动为主动,赢得对美“霸凌”反击战的最终胜利。2 人大重阳研究报告第 43 期“对冲”与“楔子”美国“印太”战略的逻辑与中国应对之策导语从 2017 年下半年开始,美国时任国务卿蒂勒森(Rex Tillerson)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及“印太”(Indo-Pacific)概念,使该概念首次进入本届美国政府的官方话语体系。2017 年 11 月,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上的讲话中对该理念做了进一步阐发。 此后,随着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NSS)、国防战略报告(National Defense Strategy, NDS)及核态势评估报告(Nuclear Posture Review, NPR)三份重量级官方报告的出台,“印太”正式从官方话语(discourse)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在国家总体安全与国防安全等层次上确立了相应政策。随着 2018年 5 月 30 日美军太平洋司令部(US Pacific Command, PACOM)正式更名为印太司令部(Indo-Pacific Command),国际舆论普遍认为,“印太”战略将成为特朗普政府的标志性战略,并在其执政期间为美国政府持续推行。在更名仪式上,美国国防部长马蒂斯(James Mattis)公开表示,这一举措很大程度上是为应对中国的战略挑战,因为“在印太地区有很多带和很多路”。注:附录论文首发于当代亚太2018 年第 3 期,特此向编辑部和匿名评审人表示感谢。 Rex W. Tillerson, “Remarks on Defining Our Relationship with India for the Next Century”, U.S. State Department, October 18, 2017, state.gov/secretary/20172018tillerson/remarks/2017/10/274913.htm. President Trump, “Remarks by President Trump to Servicemembers at Yokota Air Base”, The White House, November 5, 2017, whitehouse.gov/briefings-statements/remarks-president-trump-servicemembers-yokota-air-base/.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Archive, December 18, 2017, nssarchive.us/national-security-strategy-2017/. “Summary of the 2018 National Defense Strategy”,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January 19, 2018 defense.gov/Portals/1/Documents/pubs/2018-National-Defense-Strategy-Summary.pdf?source=GovDelivery.“Nuclear Posture Review”,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February 2018, defense.gov/News/Special-Reports/0218_npr/. 吴敏文:“印太”战略将何去何从,载中国青年报2018 年 2 月 22 日,第 4 版。 Idrees Ali, “In symbolic nod to India, US changes name of Pacific Command”, Reuters, May 31, 2018, reuters/article/us-usa-defense-india/in-symbolic-nod-to-india-u-s-pacific-command-changes-name-idUSKCN1IV2Q2. “For every state, sovereignty is respected no matter its size, and its a region open to investment and free, fair and reciprocal trade not bound by any nations predatory economics or threat of coercion. For the Indo-Pacific has many belts, many roads,” Secretary of Defense James Mattis said making reference to Chinas One Belt One Road Initiative which seeks to place China at the center of Eurasian trade connectivity and cooperation.Ben Werner, “Davidson Takes Charge of Newly Renamed U.S. Indo-Pacific Command”, U.S. Naval Institute, May 30, 2018, news.usni/2018/05/30/adm-davidson-takes-over-newly-named-indo-pacific-command-in-ceremony-marked-by-great-power-competition-talk.人大重阳研究报告第 43 期 3“对冲”与“楔子”美国“印太”战略的逻辑与中国应对之策“对冲”与“楔子”美国“印太”战略的逻辑与中国应对之策 Ernst Haushofer, An English Translation and Analysis of Major Karl Ernst Haushofers Geopolitics of the Pacific Ocean, Lewis Tambs and Ernst Brehm, Lampeter: Edwin Mellor, 2002, p.141. 赵青海:“印太”概念及其对中国的含义,载现代国际关系2013 年第 7 期,第 1422 页;王晓文:美国“印太”战略对南海问题的影响以“印太”战略支点国家为重点,载东南亚研究2016 年第 5 期,第 4960 页。 Rory Medcalf, “Pivoting the Map: Australias Indo-Pacific System”, The Lowy Institute, November 2012, lowyinstitute/publications/pivoting-map-australias-indo-pacific-system. “Australia-India-Japan-United States consultations on the Indo-Pacific”, Australian Government Department of Foreign Affairs and Trade, November 12, 2017, dfat.gov.au/news/media/Pages/aus-india-japan-us-consultations-on-the-indo-pacific.aspx;David Brewster, “ How Australia Can Foster a Free and Open Indo-Pacific”, War On The Rocks, March 8, 2018, warontherocks/2018/03/how-australia-can-foster-a-free-and-open-indo-pacific/. Shinzo Abe, “Confluence of the Two Seas”,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of Japan, August 22, 2007, mofa.go.jp/region/asia-paci/pmv0708/speech-2.html. 安倍构建包围中国的“安保钻石构想”,联合早报网,2015 年 12 月 22 日,zaobao.sg/realtime/world/story20151222-562601。 Shinzo Abe, “Asias Democratic Security Diamond”, Project Syndicate, December 27, 2012, project-syndicate/commentary/a-strategic-alliance-for-japan-and-india-by-shinzo-abe?barrier=accesspaylog. (一)“印太”:从国际学术话语到美国地缘战略据赵青海、王晓文等学者考证,“印太”作为一项学术概念,至少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德国地缘政治学者卡尔豪斯霍夫(Karl Ernst Haushofer)所提出的“印太地区/空间”概念。近几十年来,澳大利亚、印度、日本、美国以及中国等国的学者也从政治、经济、战略等角度对这一概念进行研讨。在政界,澳大利亚官员在 2005 年前后的内部研讨中已经开始涉及该理念。有分析认为,这是该国学者自六十年代起对“印太”一词的学术研讨向政界外溢的表现。此后,“印太”概念也开始进入日本政府的话语体系。安倍晋三在 2006 年首度出任首相时就提出该战略设想。同年 12 月,印度总理辛格访日,安倍曾计一、美国“印太”战略的缘起与争议划通过与辛格的会谈,实现由四国参与的战略对话。2007年,安倍在出访印度时发表演说两洋交汇(Confluence of the Two Seas),初步提出加强“印太互动”的概念。2012 年 12 月末,安倍二度出任首相并正式提出了以美日印澳为核心的“民主国家间的钻石安全保障构想”(Democratic Security Diamond)。他认为,中国正在把南海变成自己的内湖,因此,必须“构建从印度洋到西太平洋浩瀚的钻石形状海域的守护战略”。2015 年 12 月,安倍在与印度总理莫迪(Narendra Modi)会谈时都多次强调“JAI”概念。“JAI”在印地语中是“胜利”的意思,同时也是日、美、印三国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安倍期望在美日澳“太平洋铁三角”的基础上,将印度也纳入进来,从而在从太平洋到印度洋的广泛海域构建“民主国家间的安全保障钻石”,共同阻遏中4 人大重阳研究报告第 43 期“对冲”与“楔子”美国“印太”战略的逻辑与中国应对之策 “Jai Japan, Jai India: Abe for strengthening ties with India”, The Times of India, September 15, 2017, timesofindia.indiatimes/city/ahmedabad/jai-japan-jai-india-abe-for-strengthening-ties-with-india/articleshow/60522347.cms. 希拉里在演讲中强调:“美国正在重新调整在印太地区的战略部署,并加强与印度海军在太平洋地区的合作,因为我们知道印度太平洋(Indo-Pacific)地区对于全球贸易和商业的重要价值。”参见 Hillary Rodham Clinton, “Americas Engagement in the Asia-Pacific”,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Defense, October 28, 2010, 2009-2017.state.gov/secretary/20092013clinton/rm/2010/10/150141.htm。 阮宗泽: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前景论析,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14 年第 4 期,第 420 页。 2011 年 11 月,奥巴马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东亚峰会以及澳大利亚国会等外交场合发表演,宣称美国是“太平洋大国”,将常驻亚太:“作为总统,我做出这样一个战略决定作为一个太平洋国家美国将坚持核心价值观和盟友的密切伙伴关系在重塑该地区及其未来方面,发挥更大、更长久的作用。”参见 President Obama, “Remarks by President Obama to the Australian Parliament”, The White House, November 7, 2011, obamawhitehouse.archives.gov/the-press-office/2011/11/17/remarks-president-obama-australian-parliament; Chuck Hagel, “The US Approach to Regional Security”, IISS, June 1, 2012, iiss/en/events/shangri-la-dialogue/archive/shangri-la-dialogue-2013-c890/first-plenary-session-ee9e/chuck-hagel-862d. “U.S.-India Joint Strategic Vision for the Asia-Pacific and Indian Ocean Region”, The White House, January 25, 2015, obamawhitehouse.archives.gov/the-press-office/2015/01/25/us-india-joint-strategic-vision-asia-pacific-and-indian-ocean-region. Rex W. Tillerson, “Remarks on Defining Our Relationship with India for the Next Century”, U.S. State Department, October 18, 2017, state.gov/secretary/20172018tillerson/remarks/2017/10/274913.htm.国的海洋发展。相比之下,美国从政府层面对“印太”提法的正式表述则出现较晚。一般认为,2010 年 10 月,时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Hillary Clinton)在夏威夷发表的演说美国介入亚太是近年来美国官方高层首次公开阐述“印太”概念。此前,在美国主流的政策话语中,“两洋战略”多指大西洋与太平洋,而非印度洋与太平洋。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上升,尤其是中国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地区海运的增多、影响力的增强,美国也相应地提出了加强在这两片海域(军事)存在的应对之策。但在奥巴马(Barack Obama)时期,最核心的外交战略还是“亚太再平衡”/“重返亚太”。这一概念的兴起遮盖了此前有关印度洋事务的探讨。正如阮宗泽所评论的,奥巴马在当选总统后,为因应中国崛起而不断为美国的亚太战略定调:最开始奥巴马政府提出的是“美国回来了”,然后是“重返”,再到“转向亚洲”,最后“战略重心东移”,各种不同提法随着美国国内外政论焦点的游移而改变。2012 年以后,奥巴马政府的官方提法逐渐确定为“亚太再平衡”,并成为美国最核心的外交战略理念。同时,美国为强调自身从未离开过亚洲而有意淡化此前他们自己提出的“重返”一说。相比之下,有关“印太”的讨论则逐渐被边缘化,主要存在于学术界或与印度、日本有关的政策研讨中。官方机构则鲜有提及“印太”,而多以“亚太与印度洋地区”(Asia-Pacific and Indian Ocean Region)一词替代。“印太”一词高调回归美国官方话语发生在特朗普时代。2017年10月18日,蒂勒森在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 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CSIS)发表演说界定我们与印度下一个世纪的关系时,通过援引印度总理莫迪的原话高调确认印度是美国的“天然盟友”(natural allies)。同时,他还强调:“印太地区囊括印度洋、西太平洋以及两洋沿岸的国家,将是 21 世纪全球最重要的地区。”然而,尽管他 24 次提到“印太”一词,并以之取代传统的“亚太”(Asia-Pacific)地区的提法(该词在讲话中从未出现),外界仍然对他所指称的“印太”概念颇有疑惑。人大重阳研究报告第 43 期 5“对冲”与“楔子”美国“印太”战略的逻辑与中国应对之策“对冲”与“楔子”美国“印太”战略的逻辑与中国应对之策 “The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The White House, December 2017, whitehouse.gov/wp-content/uploads/2017/12/NSS-Final-12-18-2017-0905.pdf. “The Summary of the 2018 National Defense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 Sharpening the American Militarys Competitive Edge”,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January2018, defense.gov/Portals/1/Documents/pubs/2018-National-Defense-Strategy-Summary.pdf. “Nuclear Posture Review”,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February 2018, defense.gov/News/Special-Reports/0218_npr/. 刘畅:特朗普 评析,载和平与发展2018 年第 1 期,第 4362 页。2017 年 12 月和 2018 年 1 月,美国政府分别发布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和国防战略报告,正式将“印太”从官方话语提升为国家战略。这份 68 页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一共 11 次提到“印太”,并认为,印太地区正在发生“自由”(free)的和“压迫性”(repressive)的世界秩序与地缘政治竞争。中国和俄罗斯谋求塑造一个与美国的价值观和利益相对立的世界。尤其是中国正寻求在印太地区取代美国,扩大其国家驱动型经济模式的范围,并重新排序该地区。若如此,则中国的主导地位可能会降低印度太平洋许多国家的主权。整个地区的国家都呼吁美国持续领导集体反应,维护尊重主权和独立的地区秩序。对此,美国必须调动意愿和能力来竞争和防止印度太平洋、欧洲和中东的不利变化。保持良好的权力平衡需要美国与盟国和合作伙伴做出强有力的承诺和密切合作,因为盟友和合作伙伴放大了美国的力量并扩大了美国的影响力。美国将加倍承诺建立联盟和伙伴关系,同时扩大、深化新的伙伴关系,分享尊重主权、公平、互惠贸易以及法治的理念。美国还将根据国际法加强其对海洋自由及和平解决领土和海洋争端的承诺。与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相呼应,在国防战略报告摘要中,“印太”出现约7次,强调中国正在通过“举国体制下的长期战略”(all-of-nation long-term strategy) 重塑印太地区国际秩序(reod),以此取代美国的地区霸权(regional hegemony),并最终挑战美国的全球领先地位(globa pre-eminence)。为阻止中国的上述“图谋”,摘要建议美国在印太、欧洲、中东以及西半球维持有利于美国的均势;尤其是前三个战区,美国必须凭借“以实力谋和平”(achieving peace through strength )的手段吓阻侵略(deter aggression)。具体来说,摘要强调了美国在印太地区拓展盟友和伙伴 网 络(networked security architecture)的政策,尤其强调要与该地区的关键国家(key countries)通过双边或多边的安全关系来确保自由与开放的国际体系。2017 年 1 月 27 日,美国国防部公布的核态势评估虽未提及“印太”一词,但其中有关中俄“在自己的武器库中添加了新类型的核能力,在它们的战略和计划中加强了核武力的突出地位,而且不断增加咄咄逼人的行为,包括在外层空间和网络空间”、“核能力(对美国)构成的挑战”等判断,无疑增强了前两份报告对中国威胁的渲染。值得注意的是,相对于此前的版本,特朗普政府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与国防战略报告都将经济安全与科技安全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它强调美国基础6 人大重阳研究报告第 43 期“对冲”与“楔子”美国“印太”战略的逻辑与中国应对之策 Demetri Sevastopulo, “Trump Gives Glimpse of Indo-Pacific Strategy to Counter China”, Financial Times, November 10, 2017, ft/content/e6d17fd6-c623-11e7-a1d2-6786f39ef675. Gurpreet S. Khurana, “Trumps New Cold War Alliance In Asia Is Dangerous”, New Perspectives Quarterly, Vol. 35, No. 1, 2018, pp. 7-10. Graeme Dobell, “The Indo-Pacific? The Quad? Please explain ”, The Strategist, April 9, 2018, aspistrategist.au/indo-pacific-quad-please-explain/. 金 灿 荣: 特 朗 普 的 亚 太 战 略 应 该 还 没 有 成 熟 , 观 察 者 网,2017 年 11 月 10 日,guancha/JinCanRong/2017_11_08_433915.shtml;Zhiqun Zhu, “Is Indo-Pacific the New Pivot?”, The National Interest, November 23, 2017, nationalinterest/feature/indo-pacific-the-new-pivot-23321. 夏立平、钟琦:特朗普政府“印太战略构想”评析,载现代国际关系2018 年第 1 期,第 22 页。 林民旺:“印太”的建构与亚洲地缘政治的张力,载外交评论2018 年第 1 期,第 20 页。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强调在国际贸易中公平与对等(reciprocal)的原则,主张要捍卫“国家安全创新基础”,即保持美国科学技术的全球领先地位,打击他国对美国知识产权的侵犯,同时也重申了能源等支柱性产业的出口对重振美国经济的重要意义。总之,“印太”战略的目标是在印度洋太平洋区域,综合使用政治(强调民主价值观)、外交(加强双边同盟、离间中国与他国关系等)、军事(联合军演、加强军售)、经济(排他性的经贸制度安排)等手段,整合中国周边的战略力量,以削弱中国的影响力,遏制中国崛起,从而实现美国霸权护持。在“印太”地缘理念所涵盖的国家中,美国、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亚为核心四国,即所谓的“四方民主联盟”(Quad)。(二)直接研判特朗普外交政策的方法论困境国内外学者对特朗普政府“印太”战略的认知既有共识又存在一定分歧。特朗普政府在成立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先后在多份最具指导性意义的报告中强调该战略,使分析者们对其重要性容易达成共识。但在该战略的内在逻辑、可行性、地区及全球影响等方面,学者们存在不同看法。正如金灿荣所指出的:“印太的概念肯定会搞一段时间,这是毫无疑问的,但前途不明。”可见,如何给特朗普政府“印太”战略定性,对中国而言既是一个重要的学术课题,更是一个紧迫的政策问题。在现有的研究中,学者们普遍认为“印太”战略仍在形成中,充满了“不确定性”。夏立平和钟琦认为,特朗普“印太”战略是在“有原则的现实主义”与“美国优先”(America First)的国家安全战略指导下,加强印太地区联盟和伙伴体系,构建“美日澳印四边形安全合作机制”,同时形成有利于美国的印太地区经济关系。但对于特朗普政府能否实现上述目标,显然也有学者持不同观点。林民旺强调“印太”四边安全对话机制存在内在的“张力”,如印度在地区秩序蓝图、经济而非安全的印太架构等方面与美国战略目标并不协调;而澳大利亚则需要评估当完全采纳美方提出的“印太”概念后对澳中关系的负面冲击。威廉姆道(William T. Tow)将特朗普“印太”战略界定为某种“少边主义”(minilateralism)的产物;并进而指出,只要特朗普政府自己的地缘政治取向不确定,那么,美国及其印太区域安全合作伙伴就无法将这种政策方法应用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