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剂:细分品种小而美,行业集中度逐步提升、消费属性渐显.pdf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1 / 26 专题研究 |化工 2018 年 09 月 05 日 证券研究报告 本报告联系人:吴鑫然 0755-88286915 wuxrgf Table_Title 行业 专题报告之食品添加剂 细分品种小而美,行业集中度逐步提升 、 消费属性渐显 Table_AuthorHorizontal 分析师: 郭 敏 S0260514070001 分析师: 王剑雨 S0260511080001 分析师: 王玉龙 S0260518070002 021-60750613 020-87574012 021-60750613 gzguomingf wangjianyugf goodluckwyl163 Table_Summary 核心观点 : 食品添加剂:行业稳定发展, 下游需求波动较小 食品添加剂是一类防止食品变质、改善食品感官、保持营养的精细化工品,目前全球使用的食品添加剂超过1.4 万种。我国的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江苏、广东、山东、浙江、河南 等地。由于人们对食品需求刚性以及消费习惯粘性较强, 下游的饮料、调味品 等 行业需求 较为稳定 , 食品添加剂行业运行平稳。 甜味剂:细分市场集中度高,人工甜味剂增长空间广阔 甜味剂能赋予食品或饮料甜味,其中人工甜味剂 具有 甜度高、热量低、安全性好 等优势。 三氯蔗糖、安赛蜜等主要人工甜味剂的产能集中在中国,由于投资、环保等门槛阻碍,行业集中度较高,竞争格局良好。目前,蔗糖、果葡糖浆等天然甜味剂仍是市场的主流, 人工甜味剂 具备 无热量、不引起血糖升高等特点 ,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低脂、低卡消费趋势 延续, 人工甜味剂市场有望大幅增长。 食品防腐剂:环保监管持续,行业进一步集中,山梨酸钾等行业有望上行 食品防腐剂通过抑制 、消灭微生物,实现食品的长期保鲜,化学防腐剂凭借成本优势成为了主流产品。山梨酸(钾)是目前世界公认的高效、低毒的防腐剂之一,应用范围逐步扩大。 根据 中国产业信息网 统计 的 数据测算 , 山梨酸(钾)的产能集中在中国, 2017 年全国产能在全球的占比高达 92.8%。在环保监管下,部分企业生产受限,山梨酸(钾)行业上行空间良好。 香精香料:海外企业垄断中高端市场,产业逐步向亚洲转移 香精香料能给产品带来特殊的香味,广泛用于食品和日化品。由于较高的技术门槛和资金壁垒, 根据 Leffingwell &Associates 统计 的 数据测算 , 欧、美、日的十家公司占据了全球香精香料市场近 80%的份额,且垄断高端市场。我国的香精香料企业集中在低端市场竞争,近几年发展迅速,在合成香料市场具有重要地位。目前行业正在逐步向亚洲地区转移,亚洲香精香料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 增味剂:味精是主流产品,产能集中在中国 增味剂是补充、增强食品风味的添加剂,其中最主要的产品就是味精。味精产能集中在中国,寡头格局、产能过剩明显, 根据 WIND 及 中国淀粉工业协会 统计 的 数据测算 , 行业 CR3 高达 75%左右 。 风险提示 食品添加剂下游行业需求低于预期 ; 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 ; 重大安全环保事故 ; 相关政策波动风险 。 Table_Report 相关研究 :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2 / 26 专题研究 |化工 目录索引 一、食品添加剂行业概况 . 5 (一) 市场监管强化,行业稳定发展 . 5 ( 二 ) 下游需求平稳运行 . 6 二、甜味剂:需求增长,细分行业集中度高 . 7 (一)甜味剂概况 . 7 (二)甜味剂市场格局良好 . 10 (三)食品制造业市场平稳,健康功能性甜味剂需求升温 . 12 三、食品防腐剂:环保监管,行业有望景气上 行 . 13 (一)食品防腐剂概况 . 13 (二)山梨酸钾:高安全性的化学防腐剂,行业集中度较高 . 15 四、香精香料:海外垄断中高端市场,国内集 中度较低 . 16 (一)香精香料概况 . 16 (二)供应端:行业平稳增长,海外公司高度垄断市场 . 18 (三)饮料及食品制造业带动香精香料需求量,产业向亚洲转移 . 20 五、增味剂:种类繁多,味精仍为主流 . 22 (一)增味剂概况 . 22 (二)味精:产能过剩,行业寡头格局明显 . 22 六、风险提示 . 25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3 / 26 专题研究 |化工 图表索引 图 1:各类食品添加剂企业占企业总数比例 . 5 图 2: 2016 年底全国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分布情况 . 5 图 3: 2010-2015 年我国食品添加剂产量情况 . 6 图 4: 2009-2015 年食品及饲料添加剂销售收入情况 . 6 图 5:我国食品制造业主营收入情况 . 6 图 6:我国食品制造业企业数情况 . 6 图 7:我国软饮料产量情况 . 7 图 8: 我国饮料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情况 . 7 图 9: 2012-2017 年我国调料销量情况 . 7 图 10: 2010 年 -2017 年我国调味品销售收入情况 . 7 图 11:非营养型人工甜味剂的发展历史 . 10 图 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食品添加剂最大使用量情况( g/kg) . 10 图 13: 2010 年 -2015 年我国甜味剂产量平稳增长 . 11 图 14:全球甜味配料市场占比情况 . 11 图 15: 2016 年国内人工高度甜味剂市场规模占比情况 . 11 图 16: 2017 年全球三氯蔗糖产能分布 . 12 图 17: 2015 年全球安赛蜜产能分布 . 12 图 18:安赛蜜价格走势 . 12 图 19: 2013 年 -2017 年全球糖尿病患者数量情况 . 13 图 20:中国消费者对于食品包装上的信息关注点 % . 13 图 21:山梨酸钾的产能分布 . 15 图 22:全球香精香料市场规模情况 . 18 图 23: 2017 年全球香精、香料市场份额占比 . 18 图 24: 2013 年 -2017 年全球香精、香料市场份额占比情况 . 19 图 25: 2011-2016 年我国香精香料行业销售额情况 . 19 图 26: 2011 年 -2016 年我国香精产量情况 . 19 图 27:香兰素、乙基香兰素的出口情况 . 20 图 28:覆盆子酮、芳樟醇的出口情况 . 20 图 29:香叶醇、橙花醇的出口情况 . 20 图 30: 2006 年、 2010 年香精销售占比情况 . 21 图 31:食品香精下游运用情况 . 21 图 32:香精香料销售额情况(按地区) . 21 图 33:味精生产成本构成 . 23 图 34:全球玉米库存持续攀升 . 23 图 35: CBOT 玉米期货价格持续低迷 . 23 图 36: 国内玉米现货价近期低于进口到岸完税价 . 23 图 37: 2016 年全球味精产能格局 . 24 图 38:我国味精产能产量情况 . 24 图 39:我国味精表观消费量情况 . 25 图 40: 我国味精出口情况 . 25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4 / 26 专题研究 |化工 表 1:甜味剂的分类 . 8 表 2:各类甜味剂产品情况 . 9 表 3:食品防腐剂的分类 . 14 表 4:国内山梨酸及山梨酸钾部分企业产能情况 . 16 表 5:香料和香精的分类 . 17 表 6:香料按需求量分类 . 18 表 7:常见增味剂的概况 . 22 表 8:味精主要厂家的生产情况 . 24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5 / 26 专题研究 |化工 一、食品添加剂 行业 概况 (一) 市场监管强化,行业稳定发展 食品添加剂是现代食品工业的重要发展,是精细化工行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食品生产企业使用食品添加剂来达到防止食品变质、改善食品感官(增香增色等)、保持营养等目的。食品添加剂包括人工合成物质和天然物质,据沈阳食品研究所统计,目前我国食品添加剂有 23个类别 , 2000多个品种,其中食品用香料为 1870种,加工助剂达 468种,具体类别包括防腐剂、香料、甜味剂、着色剂、护色剂、抗氧化剂、增味剂等。全球范围来看,据广东省标准化研究院统计,全球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有 14000多种,直接使用的有 4000多种。 我国食品添加剂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正逐渐完善。 据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资料显示,我国最早对于食品添加剂的管理始于 1954年卫生部出台的 “关于食品中使用糖精剂量的规定 ”。现行的有关食品添加剂的法律是 2015年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其中规定了我国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构成、加强了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此外,在 2016年 1月国家药监局公布的关于公布食品生产许可分类目录的公告中提到,现行的食品生产许可将食品添加剂分为 3 类, 食品添加剂、食品用香精 及 复配食品添加剂 。根据 2011年 7月 6日卫生部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复配食品添加剂通则定义,复配食品添加剂 是 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一品种的食品添加剂,经物理方法混匀而成的食品添加剂。 我国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 截 至 2016年底 ,全国食品添加剂企业有 3303家,其中食品添加剂企业、食品用香精企业、复配食品添加剂企业分别为 1623、 723、 957家。按地区来看, 我国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其中江苏、广东、山东、浙江、河南为全国生产企业数量前五省份,企业总数约占全国生产企业的 50%。 2010年 -2015年,我国食品添加剂产量及销售收入逐年稳定增长。 2015年产量达 到 1050万吨,较 2014年同比增长 9.6%。 地区的生产销售情况侧面反映出我国食品添加剂行业近年的健康发展。 据食品商务网统计, 2017年江西省食品添加剂产量达到 22.8万吨,同比 2016年增长14%;销售收入 21.5亿元,同比增长 6%。此外,据地区检验检疫局统计,江苏连图 1:各类食品添加剂企业占企业总数比例 图 2: 2016年底全国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 沈阳食品检验所,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数据来源: 沈阳食品检验所,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食品添加剂企业占企业总数49%复配食品添加剂企业占企业总数29%食品用香精企业占企业总数22%江苏14%广东12%山东10%浙江8%河南5%上海5%湖北4%河北4%天津4%广西3%湖南3%其他28%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6 / 26 专题研究 |化工 云港口岸、浙江衢州口岸, 2017年 1-9月分别出口食品添加剂 5.03万吨、 1.6万吨;同比分别增长 5.15%及 18.93%,出口势头强劲。 ( 二 ) 下游 需求 平稳 运行 食品制造业 2017 年略有回落。 2017 年,我国食品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约为23118 亿元,较 2016 年下降 2.12 个百分点,较 2011 年增长 65%,年平均增速为8.7%。 2018 年一季度主营收入同比下降 13.66%,食品制造业企业数为 8869 个,同比下降 3.96%。 2017 年及 2018 年一季度食品制造业较 2011 年 -2016 年略有回落,总体运行 平稳 。 图 5:我国食品制造业主营收入情况 图 6: 我国食品制造业企业数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数据来源:科技部,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 60%- 50%- 40%- 30%- 20%- 10%0%10%20%30%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Q1食品制造业 : 主营业务收入(亿元) 同比增长 % (右轴)- 30%- 20%- 10%0%10%20%0.001,000.002,000.003,000.004,000.005,000.006,000.007,000.008,000.009,000.0010,000.00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Q1食品制造业企业数(个) 同比增长 %( 右轴)图 3: 2010-2015年我国食品添加剂产量情况 图 4: 2009-2015年食品及饲料添加剂销售收入情况 数据来源: 中国产业信息网,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70576282788595810500%2%4%6%8%10%12%020040060080010001200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食品添加剂产量(万吨) 同比增长 % (右轴)- 30%- 20%- 10%0%10%20%30%05001000150020002500食品及饲料添加剂制造 : 产品销售收入 : 累计值(亿元)同比增长 % (右轴)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7 / 26 专题研究 |化工 图 7: 我国软饮料产量情况 图 8: 我国饮料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2011-2016年,饮料产量及主营业务收入增速放缓, 2017年、 2018年 1-5月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 饮料制造是食品添加剂的重要下游运用之一, 2017 年、 2018年一季度软饮料产量分别为 1.8 亿吨 、 0.52 亿吨,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 1.6%和13.59%,。主营业务收入整体情况与产量相符合, 2018 年 1-5 月收入 6479 亿元,较 2017 年同期下降 12.66%。 调味料行业作为食品添加剂的重要下游之一,近年销量稳定增长,销售收入首次突破 3300亿元。 2017 年我国调味品累计销量达 1323 万吨,同比增长 4.7%;销售收入规模达到 3322.1 亿元,同比增长 8.08%。 2010 年以来,我国调味品销售收入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平均增速达 11.9%。调味品行业的健康发展主要得益于近年来我国民众的消费 习惯的延续 以及外部餐饮行业近年的回暖。 图 9: 2012-2017年我国调料销量情况 图 10: 2010年 -2017年我国调味品销售收入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二、甜味剂:需求增长,细分行业集中度高 (一)甜味剂概况 甜味剂是指能赋予食品或饮料甜味的食品添加剂。 一般情况下,甜味剂分为 天然甜味剂 和 人工甜味剂 ;按营养价值来区分,分为 营养型甜味剂 及 非营养型甜味剂,其中非营养型甜味剂不参与人体代谢,不提供热量,只提供甜度。此外,甜味剂还可按照甜度分类,分为 低甜度甜味剂 和 高甜度甜味剂 ,其中高甜度甜味剂指的是甜度- 50%- 40%- 30%- 20%- 10%0%10%20%30%0.002,000.004,000.006,000.008,000.0010,000.0012,000.0014,000.0016,000.0018,000.0020,000.00软饮料产量(万吨) 同比增长 % (右轴)- 30%- 20%- 10%0%10%20%05,00010,00015,00020,000饮料制造业 : 主营业务收入 : 累计值 ( 亿元)同比增长 % (右轴)0%1%2%3%4%5%6%7%8%0.00 200.00 400.00 600.00 800.00 1000.00 1200.00 1400.00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调味品行业销量(万吨) 同比增长 % (右轴)0%5%10%15%20%25%3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调味品行业销售收入(亿元) 同比增长 % (右轴)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8 / 26 专题研究 |化工 为蔗糖 30 倍以上的甜味剂。值得一提的是,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淀粉糖和乳糖等糖类物质,虽然也是天然甜味剂,但因长期被人食用,且是重要的营养素,通常视为食品原料,在中国不作为食品添加剂。 表 1: 甜味剂的分类 种类 名称 相对甜度 营养型 天然甜味剂 蔗糖 1 果糖 1.21.8 葡萄糖 0.69 果葡糖浆 0.90.95 麦芽糖 0.3 人工甜味剂 麦芽糖醇 0.80.9 乳糖醇 0.35 甘露糖醇 0.50.7 山梨糖醇 0.6 木糖醇 0.9 异麦芽糖醇 0.450.65 赤藓糖醇 0.70.8 非营养型 人工甜味剂 糖精钠(糖精) 300 环己基氨基硝酸盐(甜蜜素) 30 天门冬县苯丙氨酸甲酯(阿斯巴甜) 180 乙酰磺胺酸钾(安赛蜜) 150200 三氯蔗糖 600 纽甜 8000 天然甜味剂 二氢查耳酮 3002000 甘草甜素 50100 罗汉果提取液 200350 甜叶菊苷 100300 非洲竹芋甜素(索马甜) 30005000 数据来源: 广东省食品工业研究所 李春荣,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与营养性甜味剂相比,非营养型的甜味剂甜度较高,且人工合成的非营养型甜味剂的甜价比(甜价比 =甜度 /市场价 *0.65)优势最为突出 (表 2) 。 由于天然甜味剂均提取于天然植物,原料来源有一定限制而且提取技术实现相对较晚,目前绝对市场价格偏高,性价比不高。人工甜味剂的技术更为成熟,市场价格较为合理。目前来看,在人工甜味剂中,安赛蜜与纽甜的甜价比相对较高,其中安赛蜜的添加易用性要优于纽甜,预计价格还有上行的空间。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9 / 26 专题研究 |化工 表 2: 各类甜味剂产品情况 名称 缺点 添加易用性 甜度倍数 甜价比( =0.65*(甜度倍数 /市场价) 蔗糖 含糖分和热量,糖尿病人、肥胖患者不可用 较易控制 1 1 葡萄糖(无水) 0.8 糖精 苦后味明显,安全性差 350 32.5 甜蜜素 安全性差 50 13 阿斯巴甜 稳定性较差,安全性受到质疑 200 13 安赛蜜 高浓度时有苦涩味 200 29 三氯蔗糖 使用成本较高 650 14 纽甜 热稳定较差 甜度过高,不易控制 6000 32 甜菊糖苷 安全性受到质疑,尚处论证期, 较易控制 200 7.6 数据来源: 中国产业信息网,广东省食品工业研究所 李春荣,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总体而言,使用甜味剂是安全的。 国际上对食品添加剂安全性评价的权威机构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 、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欧盟食品安全局等机构对甜味剂的科学评估结论是:按照相关法规标准使用甜味剂,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此外,由于甜味剂的甜度普遍很高,食品中添加的剂量小, 日常生活中人们 对 甜味剂的摄取量 远低于 安全使用限量。以 阿斯巴甜为例,假设一瓶 330ml 的汽水仅使用阿斯巴甜作为甜味来源,且按照我国法规规定的最大限量( 0.6 克 /千克)使用,一个体重 60 公斤的成人一天至少要喝超过 12罐这样的汽水才能达到或超过设定的每日允许摄入量。 非营养型人工甜味剂中,安赛蜜、三氯蔗糖、纽甜的安全性较高;糖精、甜蜜素的安全性较低 。第一代人工甜味剂糖精发明于 1879 年,经过几代的发展进化,人工甜味剂的生产工艺不断成熟,安全性和稳定性也逐渐提高。糖精、甜蜜素因为其安全性问题,已逐渐退出甜味剂市场。目前我国仍允许生产销售这两种甜味剂,但对于这两种甜味剂的生产、运用有严格的把控。安赛蜜、三氯蔗糖和纽甜等较新型甜味剂,经过长时间的毒理实验与观察,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安全性极高的甜味剂产品,已通过全球多家法规机构及国家的批准使用。 就口感而言,三氯蔗糖和纽甜的口感最为纯正,无任何后味,其中三氯蔗糖的甜味是所有甜味剂中与蔗糖口感最相似的。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10 / 26 专题研究 |化工 图 11: 非营养型人工甜味剂的发展历史 数据来源: 中国产业信息网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甜味剂在食品中添加量占比小,食品生产厂家对于添加剂的价格变化较不敏感。根据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三氯蔗糖、安赛蜜、阿斯巴甜等的甜味剂在部分食品类别的添加最大剂量各有不同。其中,甜蜜素、糖精在凉果、蜜饯、话化等水果类食品中最大添加量的数值最高,此外不得添加入乳制品及乳基制品、糖果中。阿斯巴甜与安赛蜜甜度倍数相接近,在食品中阿斯巴甜的最大使用剂量比安赛蜜要高。总体来看,食品中甜味剂的占比按重量最高不超过 1%。 图 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食品添加剂最大使用量情况( g/kg) 数据来源: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数据检索平台,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二)甜味剂市场格局良好 甜味剂产量逐年增长,甜味剂市场上升空间大。 2015 年,我国甜味剂产量约15.4 万吨,较 2014 年提高 6.21%。根据观研天下整理, 2017 年全球人工甜味剂、天然甜味剂市场占比分别为 9%、 1%;蔗糖 、果葡糖浆仍为甜味配料市场的主流,分别占比 78%、 12%;甜味剂的市场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糖精1879安全性差、已被西方国家禁用中国内销售量必须严格控制在 8000吨以内。甜蜜素1937年安全性差、已被全世界 40多个国家禁用我国允许使用且运用广泛,列入禁止投资项目阿斯巴甜 1965年安全性受到质疑 , 90多个国家地区允许使用曾被美国 FDA拒绝批准使用作为代糖,糖尿病患者不可用。安赛蜜1967年安全性好, 100多个国家可以使用三氯蔗糖 1976年安全性好, 无显著不良反应报告 , 30多个国家允许使用纽甜1993年安全性好, 无显著不良反应报告 ,美国、欧盟、中国等多个国家及地区允许使用,价格较高。0 2 4 6 8 10 12冷冻饮品、饮料、配制酒等焙烤食品调味料、复合调味料酱油等腌渍蔬菜、菌、藻类等;凉果、蜜饯、话化、水果类制品等风味发酵乳、乳基产品糖果、胶基糖果三氯蔗糖 安赛蜜 阿斯巴甜 甜蜜素 糖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