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柔性显示屏行业概览.pdf
1 报告编号19RI0389 头豹研究院 | 电子系列概览 400-072-5588 2019 年 中国柔性显示屏行业概览 报告摘要 工业研究团队 在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支持下,中国大陆的柔性 显示屏研发取得较大发展。2014 年,中国深圳市柔 宇科技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柔宇科技”) 生产出厚度 仅为 0.01 毫米的全彩 AMOLED 柔性显示屏,最小 弯折半径可达到小 1 毫米,并成功对接手机平台, 实现了材料、 工业、 器件、 电路、 电子系统级终端产 品等各方面的技术突破,也是目前业界最薄的显示 屏。 热点一:下游终端应用需求增长 热点二:有机发光原材料成本下降 热点三:商业模式向 B2C 模式变革 2017 年苹果 iPhoneX 采用了柔性曲面屏后, 形成了智能 手机厂商示范效应, 华为、 小米、 OPPO 等各大智能手机 厂商在手机屏幕设计上均已采用了柔性曲面屏,带动了 柔性显示屏手机的热潮,促进了柔性显示屏智能手机的 出货量大幅增加。 近年来,中国有机发光材料企业和机构日益重视有机发 光材料研发和创新,企业和机构的研发经费和研发人员 投入比例不断提升,带动了中国有机发光材料的技术进 步。在荧光材料方面,中国吉林大学化学学院、超分子 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团队正积极推进荧光材料技 术研发, 利用有机发光自由基材料制备有机发光二极管, 实现了接近 100%的量子效率。 柔性显示屏制造商发展初期的运营模式多为 B2B 模式, 即通过为下游终端应用客户提供解决方案来获取利润, 由于模式较为单一, 不利于柔性显示屏制造商拓展业务。 随着柔性显示屏制造商规模的扩大,领先的柔性显示屏 制造商从企业本身战略角度出发逐步开展 B2C 业务,研 发出应用柔性屏的终端产品, 针对个人消费者进行零售。570.0 4,840.0 5,960.0 13,370.0 18,150.0 30,020.0 41,530.0 47,200.0 52,150.0 58,408.0 0 10,000 20,000 30,000 40,000 50,000 60,000 70,000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预测 2019预测 2020预测 2021预测 2022预测 2023预测 万片 全球柔性显示屏出货量,2014-2023年预测 全球柔性显示屏出货量 年复合增长率 2014-2018年 137.5% 2018-2023年预测 18.1% 林莹莹 邮箱: csleadleo分析师 行业走势图 相关热点报告 电子系列深度报告2020 年中国手机射频滤波器深度 报告 新零售系列深度报告中 国新零售行业白皮书 消费电子系列概览2019 年中国智能音箱行业概览 2 报告编号19RI0389 目录 1 方法论 . 5 1.1 方法论 . 5 1.2 名词解释 . 6 2 中国柔性显示屏行业市场综述 . 9 2.1 中国柔性显示屏行业定义及分类 . 9 2.2 全球及中国柔性显示屏行业发展历程 . 10 2.3 中国柔性显示屏行业发展现状 . 12 2.4 中国柔性显示屏行业产业链 . 13 2.4.1 上游分析 . 14 2.4.2 中游分析 . 16 2.4.3 下游分析 . 16 2.5 全球柔性显示屏行业市场规模 . 17 3 中国柔性显示屏行业驱动与制约因素 . 18 3.1 驱动因素: . 18 3.1.1 下游终端应用需求增长 . 18 3.1.2 有机发光原材料成本下降,带动柔性显示屏产品需求 . 19 3.2 制约因素 . 20 3 报告编号19RI0389 3.2.1 柔性显示屏产品良率低 . 20 3.2.2 柔性显示屏行业投资成本大 . 20 3.2.3 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 21 4 中国柔性显示屏行业政策及监管分析 . 22 5 中国柔性显示屏行业市场趋势 . 23 5.1 行业下游终端应用产品将采用柔性可折叠屏 . 23 5.2 柔性显示屏制造商将从 B2B 模式发展到 B2B+B2C 模式 . 24 5.3 行业下游终端应用领域产品趋向定制化需求增长 . 24 6 中国柔性显示屏行业竞争格局 . 25 6.1 中国柔性显示屏行业竞争格局概述 . 25 6.2 中国柔性显示屏行业典型企业分析 . 26 6.2.1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26 6.2.2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 28 6.2.3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 30 4 报告编号19RI0389 图表目录 图 2-1 柔性显示屏分类(根据产品种类划分) . 10 图 2-2 柔性显示屏发展历程 . 10 图 2-3 中国主要柔性显示屏生产产线及产能情况 . 13 图 2-4 中国柔性显示屏产业链 . 14 图 2-5 全球柔性显示屏出货量,2014-2023 年预测 . 18 图 4-1 柔性显示屏行业相关政策 . 22 图 6-1 中国主要柔性显示屏相关企业 . 26 5 报告编号19RI0389 1 方法论 1.1 方法论 头豹研究院布局中国市场, 深入研究 10 大行业, 54 个垂直行业的市场变化, 已经积累 了近 50 万行业研究样本,完成近 10,000 多个独立的研究咨询项目。 研究院依托中国活跃的经济环境,从 OLED、显示屏、信息电子等领域着手,研究 内容覆盖整个行业的发展周期,伴随着行业中企业的创立,发展,扩张,到企业走 向上市及上市后的成熟期, 研究院的各行业研究员探索和评估行业中多变的行业模 式,企业的商业模式和运营模式,以专业的视野解读行业的沿革。 研究院融合传统与新型的研究方法, 采用自主研发的算法, 结合行业交叉的大数据, 以多元化的调研方法, 挖掘定量数据背后的逻辑, 分析定性内容背后的观点, 客观 和真实地阐述行业的现状, 前瞻性地预测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研究院的每一份 研究报告中,完整地呈现行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研究院秉承匠心研究, 砥砺前行的宗旨, 从战略的角度分析行业, 从执行的层面阅 读行业,为每一个行业的报告阅读者提供值得品鉴的研究报告。 头豹研究院本次研究于 2019 年 6 月完成。 6 报告编号19RI0389 1.2 名词解释 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即有机发光二极管,采用极薄的有机材料涂 层和玻璃基板所构成且当电流通过时会发光的有机半导体。 基板:制造 PCB 的基本材料。 PHOLED: Phosphorescent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即磷光有机电激发光二 极管。 磷光是由电子与空穴经过电子传输层和空穴传输层后, 再复合成三重态 (triplet) 到基态(ground state) ,即是以磷光形式的“激发光子”回归到基态,释放出的能量 会以磷光的形式出现,形成 PHOLED 的发光现象。 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即液晶显示器。 ITO:Indium Tin Oxide,即氧化铟锡,是一种 N 型氧化物半导体。 mm:即毫米,是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 “中国制造 2025” :中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 5G: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其峰值理论传输速度可达每秒数十 Gb,比 4G 网络的传输 速度快数百倍。 荧光材料:由金属(锌、铬)硫化物或稀土氧化物与微量活性剂配合经煅烧而成,呈无 色或浅白色。荧光材料在紫外光(200400nm)照射下,依颜料中金属和活化剂种类、 含量的不同,可呈现出各种颜色的可见光(400800nm)。 磷光材料:在电磁辐射和离子射线激发下能发出磷光的材料。 YOUM:三星将其柔性(flexible)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AMOLED)技术 命名为 YOUM,能够在只有 0.6mm 的轻薄透明材料上提供显示能力。 CES:International 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即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由7 报告编号19RI0389 美国电子消费品制造商协会主办,旨在促进尖端电子技术和现代生活的紧密结合。 蒸镀: 将待成膜的物质置于真空中进行蒸发或升华, 使之在工件或基片表面析出的过程。 VR:Virtual Reality,即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 系统,可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 AMOLED:Active-Matrix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即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 体。 氧化物薄膜晶体管:场效应管技术的一种特殊类型,是把半导体有源层和介电质以薄 膜的形式沉积在制成衬底上的技术。 PI 膜:PolyimideFilm,即聚酰亚胺薄膜,由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和二胺基二苯醚 (DDE)在强极性溶剂中经缩聚并流延成膜再经亚胺化而成。 基膜:一种复合的细胞外结构,位于上皮细胞基底面与结缔组织的膜状结构。 On-cell:将触摸屏嵌入到显示屏的彩色滤光片基板和偏光片之间的方法,即在液晶面 板上配触摸传感器,相比 In Cell 技术难度降低不少。 NTSC 色域:National Television Standards Committee,(美国)国家电视标准委员 会,NTSC 标准下的颜色的总和。 B2B:Business-to-Business,即企业对企业,指企业与企业之间通过专用网络或 Internet,进行数据信息的交换、传递,开展交易活动的商业模式。 B2C: Business-to-Consumer, 即 “商对客” , 指直接面向消费者销售产品和服务的商 业零售模式。 物联网: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将任何物体与网络相连接,物体通过信息 传播媒介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管等功能。 云计算: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共享的软硬件资源和信息可按需8 报告编号19RI0389 求提供给计算机各种终端和其他设备。 TFT:Thin Film Transistor,即薄膜场效应晶体管。 穿透率:一个物理词汇,表示光线透过介质的能力。穿透率可以表示显示设备等的透 过光的效率,它直接影响到触摸屏的视觉效果。 9 报告编号19RI0389 2 中国柔性显示屏行业市场综述 2.1 中国柔性显示屏行业定义及分类 柔性显示屏也被称为柔性 OLED, 是指采用塑料基板材料制备成的可弯曲、 超轻薄的显 示装置, 具有抗高温、 耐压、 耐卷曲等物理特性。 柔性显示屏采用了 PHOLED 磷光性 OLED 技术, 具有低功耗、 体积小等特点。 柔性显示屏作为新一代显示器, 其显示性能相比 LCD 更 优异。柔性显示屏具有重量轻、可弯曲、对比度高、功耗低、体积小、携带便捷等特点,被 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智能可穿戴设备、汽车电子、虚拟现实设备等产品的屏幕上。 柔性显示屏根据产品种类可分为柔性曲面屏、柔性折叠屏和柔性可弯曲屏。 (1)柔性曲面屏是一种采用柔性塑料的显示屏,厚度极薄,且不易破损,是柔性显示 屏应用的最基础阶段。 柔性曲面屏搭建在产品上可使屏幕呈平坦状, 增大了产品屏幕的可视 角度。 柔性曲面屏是现阶段柔性显示屏的主流应用, 代表应用产品包括三星 Galaxy Edge、 华为荣耀 Magic Mate 20 Pro、小米 Note 2 等智能手机; (2)柔性折叠屏以塑料基板作为基底,柔性显示器可弯曲并可随意变形,可以塑造成 曲面,满足小尺寸产品的显示面积最大化。目前柔性折叠屏处在概念化阶段,未实现量产, 代表应用产品包括柔宇科技的 Flexpai 和华为 Mate X; (3)柔性可弯曲屏属于全柔性屏幕,可由终端用户随意改变产品的形态,为终端用户 打造节省空间的新一代产品, 是柔性显示屏发展的最终阶段。 柔性可弯曲屏将打通消费电子 产品之间的传统界限,由于可将屏幕随意进行弯曲,因而可实现一屏多用的功能。 10 报告编号19RI0389 图 2-1 柔性显示屏分类(根据产品种类划分)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处理 2.2 全球及中国柔性显示屏行业发展历程 柔性显示屏行业起步于 1974 年,经历了四十余年的发展,可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图 2-2 柔性显示屏发展历程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处理 萌芽期(1974 年-1995 年) :柔性显示屏研发开始于 1974 年,最先投入到柔性显示 屏技术研发领域中的企业是美国 XeroParc 公司, 该公司成功制造出全球第一款 Gyricon 柔 性电子纸显示器,为后继柔性显示屏研究奠定了基础。1978 年至 1995 年期间,仅有日本 和德国在柔性显示屏技术领域有少量相关专利申请, 其他国家柔性显示屏技术的专利申请进 展缓慢。 导入期(1996 年-2010 年) :1996 年开始,柔性显示屏技术逐步发展,各科技公司加11 报告编号19RI0389 大了在柔性显示屏领域的专利布局和产品研发。 2007 年, 索尼集团有限公司发布了 0.3mm 可弯曲显示屏, 此款显示屏的屏幕分辨率为 800*500, 可应用到平板电视、 移动电视和其他 移动设备的超薄显示屏幕, 但由于技术不成熟, 此款产品未应用到实际产品中。 这一时期为 柔性显示屏行业的市场导入期,大部分柔性显示屏产品仍停留在概念化阶段。 发展期(2011 年至今) :进入 21 世纪后,全球高科技产业发展迅速,诺基亚集团有限 公司 (以下简称 “诺基亚” ) 、 三星集团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 “三星” ) 、 苹果集团有限公司 (以 下简称“苹果” )等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兴起了柔性屏幕相关的研发热潮,柔性屏硬件技术得 到较大突破,推动了柔性显示屏技术的逐渐成熟。2011 年,在诺基亚世界大会上,诺基亚 推出了可弯曲的“Bendy Phone”概念手机,这款手机采用了柔性 OLED 显示屏,是当时 全球首个用户级可弯曲屏幕手机。2011 年,三星电子在国际消费电子展推出了 4.5 英寸柔 性 AMOLED 显示屏,其厚度低于 0.3 毫米,分辨率为 800*480。2013 年,三星推出了柔 性 OLED 屏幕 YOUM,随后一年,三星的 YOUM 产品被应用在 Galaxy Note Edge 智能 手机中。 在 2013 年的 CES 大会上, 美国 Hearst 公司推出 Skiff-Reader 电子阅读器, 这款 电子阅读器采用了 11.5 英寸触摸屏, 分辨率为 1200*1600, 其搭载的显示屏具有可弯曲和 柔韧性高的特点,是柔性显示屏技术首次在电子阅读器领域的应用。 在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支持下, 中国大陆的柔性显示屏研发取得较大发展。 2014 年, 中国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柔宇科技” )生产出厚度仅为 0.01 毫米的全彩 AMOLED 柔性显示屏, 最小弯折半径可达到小 1 毫米, 并成功对接手机平台, 实现了材料、 工业、 器件、 电路、 电子系统级终端产品等各方面的技术突破, 也是目前业界最薄的显示屏。 2019 年,柔宇科技的柔性屏概念产品首次在中国央视春晚深圳分会场亮相,这款柔性屏的 显示内容可根据指令作出改变以配合演员的表演, 提高了舞台效果, 标志着中国在全柔性屏 技术领域已取得较大突破。 12 报告编号19RI0389 在柔性 AMOLED 显示屏幕生产线方面,昆山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维信 诺”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东方”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华星光电” )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和辉光电” ) 、深圳天马微电 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天马” ) 、柔宇科技等柔性显示屏制造商在各尺寸柔性 AMOLED 显示屏均有布局。目前京东方、深天马、和辉光电等厂商均已实现柔性曲面屏量 产。2017 年,京东方第六代柔性 AMOLED 实现量产,此条生产线是中国首条、全球第二 条量产的第六代柔性 OLED 面板生产线,标志着中国在新一代柔性显示屏生产线的重大突 破,推动了中国柔性显示屏行业逐步向规模化、通用化等方向发展。 2.3 中国柔性显示屏行业发展现状 目前全球柔性显示屏产能主要集中在韩国 LG 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 “LG” ) 及三星、 中国京东方三家企业,其中 LG 和三星两家企业在柔性显示屏行业起步较早,技术发展较为 成熟, 掌握着多项柔性显示屏技术专利, 分别在柔性显示屏的中小尺寸和大尺寸市场中形成 了行业垄断。从柔性显示屏的柔性 TFT 技术分析,三星的柔性 TFT 技术采用低温多晶硅薄 膜晶体管(LTPS-TFT)驱动红绿蓝(RGB)OLED 发光像素,可大幅度提高 TFT 背板的迁 移率,对中小尺寸显示屏具有较大优势;LG 采用氧化物薄膜晶体管(Oxide-TFT)驱动白 光 OLED 像素发光并透过滤色片获得 RGB 像素,Oxide-TFT 的生产温度可低至 350以 下,技术工艺简单,成本低,在大尺寸显示屏领域具有竞争优势。 近年来,在借鉴韩国 LG 和三星柔性显示屏技术的基础上,中国柔性显示屏相关厂商已 逐步拥有独立研发和生产柔性显示屏相关面板制造和模组组装的能力, 新型产品研发进程逐 步加快。从柔性 AMOLED 产线分布情况分析,中国主要柔性显示屏厂商均已建立了第六代 柔性 AMOLED 产线,产能均达到 30 千片/月及以上,预计 2018 至 2019 年,中国柔性显 示屏产能将加速释放,加快推进柔性显示屏行业的国产化进程。 13 报告编号19RI0389 图 2-3 中国主要柔性显示屏生产产线及产能情况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处理 现阶段,京东方是中国柔性显示屏行业布局最密集的厂商,已在成都、棉纺、重庆、福 州四地布局了第六代柔性 AMOLED 生产线,其中成都柔性 AMOLED 生产线于 2017 年建 成并实现产能量产,此条生产线是中国第一条、全球第二条量产的第六代柔性 AMOLED 生 产线。可见,中国柔性显示屏行业生产技术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打破了韩国 LG 和三 星在柔性显示屏垄断地位,在全球柔性显示屏市场中的话语权逐步提高。 2.4 中国柔性显示屏行业产业链 中国柔性显示屏行业产业链由上至下可分为上游材料制造商、 设备制造商和相关零部件 制造商,中游柔性显示屏制造商和下游应用终端用户。 14 报告编号19RI0389 图 2-4 中国柔性显示屏产业链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处理 2.4.1 上游分析 中国柔性显示屏行业上游参与者为材料制造商、 设备制造商和相关零部件制造商。 中国 柔性显示屏材料包括 PI 膜、ITO 导电玻璃/纳米银线、有机发光材料等。PI 膜是柔性显示屏 重要的基板材料,具有制造工艺难度大、定制化难度高的技术壁垒。在制造 PI 膜过程中, 研发人员需通过设计各膜层的参数, 并经过反复调试后将其调整到 PI 膜基材可耐受的范围, 最终才可实现 PI 膜量产。受此影响,中国 PI 膜材料主要集中在低端市场,而高端 PI 膜自 主研发水平不高,致使高端 PI 膜市场被美国杜邦有限责任公司、日本东丽工程株式会社、 钟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和 SKC 等欧美、日本厂商垄断。尽管现阶段中国部分 PI 膜产品的拉 伸强度、 伸长率和电气绝缘性能等技术指标已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先进技术水平, 但整体中 国 PI 产品与国外产品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产品制造工艺技术有待加强。 除基板材料外,ITO 导电玻璃是柔性显示屏的导电材料,但 ITO 导电玻璃存在成本高、15 报告编号19RI0389 污染高、 易脆易断等缺陷, 会制约采用这一材料的显示屏往柔性可弯曲屏方向发展。 而纳米 银线具有优良的导电性、透光性、曲扰性、线宽直径小等特点,是当前替代 ITO 导电玻璃在 柔性可折叠屏和卷曲屏应用的最佳方案。 中国在纳米材料领域相关的发明、 使用新型、 发明 授权申请数量呈现大幅度上升, 但中国纳米材料行业还存着科研成果产品化和商品化转化率 低的现象。而美国天材创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ambrios)拥有全球最多的纳米银线 专利且产品线较为完整,导致中国高端纳米银线市场被美国 Cambrios 企业垄断。 有机发光材料也是柔性显示屏重要材料。 中国在有机发光材料中使用的升华材料存在制 造工艺技术和专利产权壁垒,导致有机发光材料市场长期被韩、日、德和美厂商垄断,致使 中国 70%以上的有机发光材料依赖进口。整体来看,中国企业在柔性显示屏产业链上游环 节中的材料市场竞争能力较低。 在上游设备制造商方面, 中国在显影、 镀膜和检测与测试设备行业发展较晚, 直接导致 了中国与国外厂商存在较高的技术差距。日本 Tokki 和 Ulvas 及美国 3M、SKIKO、SUCC 等厂商在上游的显影、 镀膜、 检测和测试设备技术性能优势明显, 中国柔性显示屏制造商对 进口显影、镀膜、检测和测试设备依赖性较大,致使了国外设备生产商的议价能力较强。 上游相关零部件制造商包括驱动 IC、电路板和被动元件等。柔性显示屏对驱动 IC 和电 路板生产商的产品设计要求较高,中国大部分企业主要从事相关驱动 IC 和电路板的相关零 部件组装生产制造, 拥有核心封装技术的企业较少。 在被动元件领域方面, 中国大陆的被动 元件市场主要集中在低端产品领域, 在高端被动元件产品领域不具有竞争优势。 与国外厂商 的被动元件产品相比,中国的被动元件产品质量未得到下游应用领域企业认证且产品规格 低, 导致中国被动元件产品未得到大量使用。 整体而言, 中国在柔性显示屏上游相关零部件 市场竞争能力不强。 16 报告编号19RI0389 2.4.2 中游分析 中国柔性显示屏行业中游参与者为柔性显示屏制造商。 相比于传统显示屏, 柔性显示屏 在制造过程中新增了两道新的生产制造工序: (1) 清洗玻璃载板后, 在玻璃载板上旋涂一层 可剥离的溶液, 固化后得到平整的基膜。 此基膜在柔性 OLED 面板制造完成后, 可通过激光 照射的热效应去除可剥离层; (2) 在可剥离层上旋涂 PI 液, 固化后得到最终的柔性 AMOLED 基材。 虽然柔性显示屏的制造工序与传统显示屏制造类似, 但在相同制造工序上, 柔性显示 屏各环节制造工艺难度更高。尽管当前中国大部分厂商已掌握柔性显示屏生产制造工艺技 术,但由于韩国 LG 和三星在柔性显示屏行业起步早,拥有精湛的制造工艺经验,因此全球 量产的柔性显示屏主要来自 LG 和三星。 在中国红利政策推动下, 中国柔性显示屏厂商加大了对柔性显示屏技术的研发, 并通过 购买国外先进生产设备等方式,提高柔性显示屏产品良率,推动中国柔性显示屏行业发展。 现阶段,成都京东方第六代柔性 AMOLED 实现量产后,韩国 LG 和三星柔性显示屏垄断地 位被打破, 下游应用终端用户将有更多选择, 中国柔性显示屏行业正快速发展。 从中国京东 方、深天马、维信诺、华星光电等制造商已建成的第六代柔性 AMOLED 生产线分析,这些 厂商的第六代柔性 AMOLED 计划将在 2019 年至 2020 年实现产能扩张,中国柔性 AMOLED 显示屏产能有望在 2020 年后赶超韩国,由此可见,中国柔性显示屏制造商仍有 较大发展空间,竞争能力不断提高。 2.4.3 下游分析 中国柔性显示屏行业产业链下游应用领域包括智能手机、 可穿戴设备、 移动终端、 车载 显示屏等领域。其中智能手机是柔性显示屏行业现阶段比重最大的下游应用领域,2018 年 智能手机在柔性显示屏下游应用领域占比达到 70%左右,主要是由于现阶段智能手机厂商 以手机外观差异化为切入点来提高智能手机销售。柔性显示屏具有柔性高和可视角大等优17 报告编号19RI0389 点, 逐渐成为智能手机屏幕的主流配置, 智能手机屏幕正从曲面屏向可折叠屏、 可弯曲屏等 多元化产品发展,2018 年柔性显示屏在智能手机领域的渗透率已达到 12.0%。因此,智能 手机行业的发展对柔性显示屏行业具有重要的驱动作用。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进步,全球电子信息行业 创新步伐加快。 柔性显示屏具有体积小、 重量轻、 可携性能高、 对比度高、 画面清晰等优点, 已成为了电子信息产品的新一代高性能信息显示屏幕。 柔性显示屏行业在下游应用领域的市 场需求不断增大,对柔性显示屏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导向作用,下游议价能力将不断提高。 2.5 全球柔性显示屏行业市场规模 作为新一代显示屏幕,柔性显示屏占显示屏总出货量的比例不断上升,2018 年柔性显 示屏在显示屏总出货量中的占比已达到 10%以上。得益于各国对柔性显示屏行业发展的支 持, 柔性显示屏厂商积极推进柔性显示屏生产线扩张以实现产能释放, 尤其中国柔性显示屏 产能扩张迅速, 推动全球柔性显示屏行业市场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 全球柔性显示屏出货量 从 2014 年的 570 万片增长到 2018 年的 18,150 万片,年复合增长率为 137.5%。未来 5 年, 在全球电子信息行业发展进一步加快和柔性显示屏技术日益成熟的驱动下, 全球电子行 业产品将迎来新一轮变革, 柔性显示屏在下游应用需求将保持增长趋势, 预计 2023 年柔性 显示屏出货量将达到 58,408 万片,行业市场发展势头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