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驾驶深度报告:久闻其声,终见其来.pdf
1 Table_FirstTable_First|Table_ReportType证券研究报告 行业深度研究 Table_First|Table_Summary 智能 驾驶 深度 报告: 久闻其声,终见其来 汽车行业 投资要点: 智能驾驶的价值 智能驾驶以 “服务人” 、 “ 替代人 ”为目的,其价值体现为:提升安全性 、 推动节能减排 、 提高舒适性 等。 在不同的场景与应用下, 用户对 智能驾驶 功能需要不一样,将会影响其演进速度。 当前智能驾驶处于辅助驾驶员操作的阶段 :汽车通过搭载 先进的传感器、计算平台 、电控执行器 等硬件 结合软件算法实现智能驾驶功能。随着硬件的不断升级与算法的完善,智能驾驶 最终进化目标为完全替代人的无人驾驶阶段。 智能驾驶功能的不断演进也是汽车及相关产业逐步重构的过程。 三力合一,推动智能驾驶发展;标杆已至,智能驾驶进入成长期 ( 1)国家、地方、行业全方位的 政策鼓励与支持; ( 2)供给端:传感器、计算机、通讯技术等逐渐成熟,技术成本下降,智能驾驶功能越来越丰富; ( 3)需求端:符合法规或者标准要求的智能驾驶功能将最为刚性 ;显性价值清晰的智能驾驶功能市场接受度高; 个性化的智能驾驶功能用户兴趣高,但市场接受度将由其产品成熟度、用户的支付意愿等共同决定。 当前,乘用车市场智能驾驶功能搭载率越来越高,并逐步向中低端车型渗透。 随着特斯拉国产化并迅速放量,其带来了智能驾驶全新体验与认知。标杆已至,竞品纷纷应战,智能驾驶将由导入期进入成长期,体现为搭载功能越来越多,渗透率越来越高。 智能驾驶的产业机会:未来已来,只是分布不匀 整车端 :智能驾驶功能开发需要大量投入。 具有资金、技术优势的龙头企业有望胜出,而队尾企业只能黯然离场。大浪淘沙,胜者为王。 零件端: 当前我国缺乏智能驾驶领域零部件 Tier1, 并且 整车企业集成能力有限, 本土零部件企业分享智能驾驶红利的路径为: ( 1) 存量零部件,从边缘 /独立功能零部件争取国产化替代机会; ( 2) 增量零部件,积极布局产品与 提升集成 能力,争取成为未来 Tier1; ( 3) 壁垒零部件,外资进入有壁垒的领域,将是本土企业的蓝海。 从公司层面,我们应该关注汽车电子零部件公司进入先进国际整车平台的能力 。华为公司在智能驾驶领域积极布局, 目标成为未来行业 Tier1,其也 有望带动国产汽车电子供应链 的 发展 ,建议关注。 服务与测试端: 随着智能驾驶 的测试与开发需求提升,必然水涨船高。 风险提示 汽车销量不及预期 ,智能 驾驶技术发展进度不及预期 ,疫情导致的供应链风险。 Tabl e_First|Tabl e_R eportD ate 2020 年 08 月 11 日 Table_First|Table_Rating 投资建议: 中性 上次建议: Table_First|Table_Author 吴程浩 分析师 执业证书编号: S0590518070002 电话: 0510-85613163 邮箱: wuchglsc Tabl e_First|Tabl e_C hart 一年内行业相对大盘走势 Table_First|Table_Contacter Table_First|Table_RelateReport 相关报告 请务必阅读 报告 末页的 重要 声明 -10%2%14%26%38%2019-08 2019-12 2020-03 2020-07汽车 沪深3002 请 务必阅读报告末页的重要声明 行业深度研究 正文目录 1 智能驾驶:重构产业的革命 . 6 1.1 智能驾驶简介 . 6 1.2 智能驾驶的价值 . 6 1.3 智能驾驶演化路径 . 7 2 政策、技术、市场共同推动,智能驾驶正在驶 来 . 9 2.1 政策支持:国家战略方向;地方大力扶持;行业积极响应 . 9 2.2 技术进步:感知 /智能 /通讯技术导入; ADAS 率先成熟 . 12 2.3 市场需求:特斯拉引领智能驾驶体验;商用车追求安全高效 . 15 3 智能驾驶产业链:增量机会与产业重构 . 19 3.1 智能驾驶产业链:分工与合作,集成能力是关键 . 19 3.2 感知层 : 确定的增量市场,期待国产放量 . 21 3.3 执行层:底盘电控有壁垒,动力升级有机会 . 27 3.4 决策层(控制器与计算平台):国产替代与增量机会 . 30 3.5 人机交互:智能座舱提升体验,监控状态确保安全 . 34 3.6 整车 企业:龙头企业积极布局,队尾黯然离场 . 39 4 相关标的建议及推荐: . 44 4.1 投资策略 . 44 4.2 推荐标的(一):广汽集团(乘用车龙头) . 46 4.3 推荐标的(二):潍柴动力(商用车龙头) . 47 4.4 推荐标的(三):德赛西威(具备未来 Tier1 潜力) . 47 4.5 推荐标的(四):中国汽研(测试体系与开发服务) . 48 图表目录 图表 1:智能驾驶(服务人与代替人) . 6 图表 2:自动紧急制动系统 AEB 原理 . 6 图表 3:汽车行业 “新四化 ”是全 方位的革命 . 7 图表 4: SAE 智能驾驶分级定义 . 7 图表 5: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化等级 . 8 图表 6:谷歌 Waymo 自动驾驶开发 历程 . 8 图表 7: L4 级别智能驾驶技术成熟时间预测 . 8 图表 8: 智能驾驶演化路径 . 8 图表 9:商用车智能驾驶应用时间预测 . 9 图表 10:自动驾驶卡车场景与商业价值 . 9 图表 11:各国自动(智能) 驾驶发展政策 . 10 图表 12:国家部委智能汽车支持政策 . 10 图表 13: 中国部分智能驾驶示范区 . 10 图表 14: 湖南湘江新区与百度推出 Rototaxi 运营 . 10 图表 15: 2020 年 4 月,部分地方智能汽车发展相关政策 . 11 图表 16: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框架 . 12 图表 17: ADAS 智能网联 汽车标准体系已完成 . 12 图表 18:主动安全 /ADAS/AD 相关标准计划 . 12 3 请 务必阅读报告末页的重要声明 行业深度研究 图表 19:商用车主动安全法规将要实施 . 12 图表 20:感知识别的内容 . 13 图表 21: Moblieye 产品与技术的历程 . 13 图表 22:不同等级智能驾驶对计算能力的需求 . 13 图表 23:车联网( V2X)功能简图 . 13 图表 24:常见乘用车 ADAS 功能、价值及其原理 . 14 图表 25:乘用 车常见 ADAS 功能 . 15 图表 26:商用车紧急制动系统组成 . 15 图表 27: ADAS 功能体验调查,用户满意度不高 . 15 图表 28:智能驾驶用户调查,用户兴趣很高 . 15 图表 29:乘用车市场自 动泊车功能搭载情况 . 16 图表 30:中国乘用车市场汽车销量分布 . 16 图表 31: 20 万元以下品牌搭载 AP 功能的车型 . 16 图表 32:自主品牌 AP 功能搭载车型情况 . 16 图表 33: 2012-2019 年特斯拉销量与 Autopilot. 17 图表 34:特斯拉智能驾驶宣传 . 17 图表 35:特斯拉智能驾驶功能 Autopilot 的历程 . 17 图表 36:国产智能驾驶平台与特斯拉对比 . 18 图表 37:全球 ADAS 市场预测 2019-2027 . 18 图表 38: 中国商用车 TCO 分解 . 18 图表 39:高速干线物流成为多数公司选择 . 18 图表 40:中国重卡市场客户整合趋势 . 18 图表 41:跨域物流市场规模巨大(百亿元) . 18 图表 42:智能驾驶主要功能 . 19 图表 43:智能驾驶功能分工与合作 . 19 图表 44: ADAS 级别智能驾驶产业链上下游 . 20 图表 45:全球 ADAS 市场 Tier1 集成商市场份额 . 20 图表 46:博世智能驾驶产品线 . 20 图表 47:国内汽车电子企业产品线 . 20 图表 48:自动驾驶生态网络展望 . 21 图表 49:华为汽车事业部布局目标成为行业 Tier1 . 21 图表 50:汽车零部件头部企业基本是 Tier1 . 21 图表 51:雷达、超声波、摄像头应用 . 22 图表 52:各类感知传感器的 优点、缺点对比 . 22 图表 53:主要感知传感器原理及比较 . 22 图表 54:智能驾驶等级与传感器搭载之间的关系 . 23 图表 55:智能驾驶汽车传感器配置对比 . 23 图表 56:视觉系统产业链 . 23 图表 57: Mobileye 占前视摄像头市场主导地位 . 23 图表 58:车载摄像头种类及应用场景 . 24 图表 59:车载摄像头分类及功能 . 25 图表 60:典型车载雷达系统搭配( 1+2+2) . 25 图表 61: 2016 年全球毫米波雷达市场格局 . 25 图表 62:保隆科技毫米波雷达产品介绍 . 25 图表 63:地图与其他传感器感知距离比较 . 26 图表 64:不同等级的智能驾驶对地图的要求 . 26 图表 65:高等级智能驾 驶定位方法 . 26 4 请 务必阅读报告末页的重要声明 行业深度研究 图表 66:车规级 GNSS/IMU 产品 . 26 图表 67:不同车载定位方式对比 . 27 图表 68: 2017 年国内电动转向( EPS)市场格局 . 27 图表 69: 2017 年国内( ESC)市场格局 . 27 图表 70:电动助力 转向系统结构示意图 . 28 图表 71:博世 iBooster 产品各组成部分示意图 . 28 图表 72:博世车身稳定系统 (ESC)组成及原理 . 28 图表 73: AMT 产品介绍 . 29 图表 74: 车智能驾驶功能:预测驾驶 . 29 图表 75:升级中的汽车电子电气架构 . 30 图表 76:汽车控制器原理 . 30 图表 77:传统软件架构与 AUTOSAR 架构对比 . 31 图表 78:汽车电子控制单元( ECU)产业链 . 31 图表 79:软件硬件 分离的域控制器 . 31 图表 80:大陆汽车动力域控制器 (PDU)产品布局 . 31 图表 81:座舱域控制器供应商及其产品 . 32 图表 82:座舱域控制架构 “一芯多屏 ” . 32 图表 83:全球汽车座舱域控 制器出货量预测 . 32 图表 84:三代汽车电子半导体对比 . 33 图表 85:德赛西威 IPU03 控制器 . 33 图表 86: ADAS/AD 域控制器供应商及其产品 . 34 图表 87:国产地平线芯片应用情况 . 34 图表 88:车规级芯片开发周期长 . 34 图表 89:智能座舱的产业结构 . 35 图表 90:智能座舱系统方案 . 35 图表 91:中控液晶屏搭载率较高( %) . 35 图表 92:液晶仪表盘搭载率 有潜力( %) . 35 图表 93: HUD 搭载率较低( %) . 36 图表 94: 1020 万车型 液晶仪表搭载对比 . 36 图表 95:中国市场液晶仪表盘市场规模预测 . 36 图表 96:中国市场抬头显示市场规模预测 . 36 图表 97:全球车载中控 硬件市场格局 . 37 图表 98:全球液晶屏幕市场格局 . 37 图表 99:中控 /仪表屏产业链上下游 . 37 图表 100:中控屏产业链中的主要公司 . 37 图表 101:车用液晶仪表产 业链中的主要公司 . 37 图表 102:智能座舱域的功能安全标准相对较低 . 37 图表 103: DMS 的作用 . 38 图表 104: DMS 组成及工作原理 . 38 图表 105:虹软科技 DMS 解决方案 . 39 图表 106: “两客一危 ”智 能化解决方案 . 39 图表 107:汽车软件代码量巨大 . 39 图表 108:传统汽车 EEA 已经成为产品开发的瓶颈 . 39 图表 109: Model 3 集中式 EEA,开创行业先河 . 40 图表 110:特斯拉智能驾驶控制器( FSD)工作模式 . 40 图表 111:大众汽车对未来汽车价值链预测 . 40 图表 112: 大众汽车开发全新 EEA 与 OS . 40 5 请 务必阅读报告末页的重要声明 行业深度研究 图表 113:汽车企业需要招聘更多的软件人才 . 41 图表 114:国际整车企业因自动驾驶而纷纷抱团 . 41 图表 115:国内传统主机厂的智能驾驶规划及现状 . 41 图表 116:乘用车企业 ROE 连续下降,部分已经营困难 . 42 图表 117:部分企业削减研发费缓解经营压力 . 42 图表 118:头部企业的研发费用规模超过 40 亿元 . 42 图表 119:广 汽集团在研发投入占比上表现出色 . 42 图表 120:长城汽车、长安汽车研发人员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