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板市场的新秩序与新周期.pdf
请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及信息披露 cindasc 面板市场的新秩序与新周期 电子元器件 行业 2020 年 07 月 11 日 方竞 行业分析师 请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及信息披露 cindasc 信 达证 券 股份有 限 公司C I N D A SE CUR I T I ES C O . , L T D北 京市 西 城区闹 市 口 大 街 9 号 院1 号 楼 6 层 研究 开 发中心邮 编: 100031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CINDA SECURITIES CO.,LTD 北京市西城区闹市口大街 9 号院 1 号楼 邮编: 100031 面板市场的新秩序与新周期 2020 年 07 月 11 日 气势 如虹,面板 7 月报价大超预期 。 7 月 6 日,群智咨询、 Witsview 及 AVC 等咨询机构公布了面板 7 月份报价,受面板需求快速回温推动,各尺寸价格均有明显涨幅,大超市场预期。 以 55 英寸面板为例,前期市场预期 7 月份该尺寸价格将有 3 美金涨幅,而 7 月初各大咨询机构 将涨幅上修至 6 美金, 直接翻倍。 就涨价幅度来看, 7 月内 32 及 55 寸面板价格涨幅上看 8-10%。而 43 寸、 50 寸与 65 寸,平均涨幅亦可达 6 至 8%。我们前期预判 6 月份将是面板价格的底部,而7 月份则是板块景气度再度上行 的起 点, 此次咨询机构的面板报价再度验证了我们的观点。 量化 面板 产能 趋势 ,涨价 不会影响退出节奏 。 受 疫情影响,前期韩厂暂缓了产能出清的步伐。而 6 月份起伴随着疫情消散,韩厂产能退出开始加速。具体到产能退出节奏,三星计划在 2020 年底之前将所有产能全部退出,其中韩国产线转产QD OLED,苏州产线将出售; LGD 将于 2020 年关停韩国本土全部 TV 面板产能,仅保留 P7 和 P9 生产线的 IT 产能。我们预计 韩厂 将 于年内 关闭全球总产能的 17,其中 2020 年内各季度退出节奏为 1:3:6:7,面板竞争格局正加速改善。同时 受疫情影响,惠科等部分面板产商的产能扩张亦有延后。 综合产能退出及扩产因素,我们预计 2020 年全球 7 代以上面板产能将较 2019 年下滑 7.38%。 此外, 市场担心价格上涨后,韩厂或将重演 2017 年旧事,放缓退出节奏。但我们认为本轮韩厂产能退出与 2017 年有本质不同,不会因为价格波动所转移,主要原因有三: ( 1)规模效应下,陆厂龙头较日韩厂成本更低,盈利能力更强;( 2)韩厂的 7 代及 8 代产线无法满足 超高清 TV 需求;( 3)大尺寸 OLED 面板技术日臻成熟,韩厂希望尽早转至利润前景更佳的 OLED,目前 相关设备订单已下,产能退出正有序进行,不会因为价格回暖而转移。 高频数据跟踪全球需求变化, 2021 大年可期。 前期受疫情影响,诸多咨询机构均给出全年 TV 需求下降 10%左右的预测,然而由于居家时间变长,民众观看电视时间增加, TV 销量表现显著优于前期预测。 5 月底 Trendforce 给出了最新的预测,全年电视出货量将衰退 5.8%,远优于市场预期。 其中美国市场受补贴推动,销量逆势上扬,我们通过拉取亚马逊网络端销量数据亦证明了这一点。而欧洲各国在解封后,更是出现了报复性消费。目前欧洲最大的线下电子产品连锁卖场Media Market 仍是限时开放,但民众购物热情极高。其中法国的电视机销量在第 20 周( 5 月 11 日 -17 日)同比增速高达 67%。这也是前期 TCL 科技,京东方接到海外急单的直接原因 。 价格 方面, 2020 年 Q3, IHS 预计面板需求环比将实现 30%-40%的增长。 供需共振下,面板涨势将持续整个 Q3! 进入2020 年 Q4,需求相对放缓,价格重回平稳。 2021 年, 随着新冠疫情得到全面控制, 经济恢复带动民众购买力提升 ,全球 TV 销量 将回升 ;此外 4K 普及亦将带动 TV 尺寸增大, 预计 2021 年大尺寸面板面积需求将超过 2019 年 11。 面板供需不平衡将再度加剧, 价格上涨将贯穿 2021 年前三季度。 证券研究报告 行业研究 投资策略 电子元器件 行业 看好 中性 看淡 上次评级: 看好, 2020.05.31 方竞 fangjingcindasc S1500520030001 王佐玉 wangzuoyucindasc S1500519090003 李少青 lishaoqingcindasc 相关研究 TCL 科技: 收购华星股权助力业绩增厚,行业拐点下龙头竞争力凸显 2020.05.31 三星退出 +疫情扰动,看面板供需新格局2020.04.18 量化 TV 需求,看面板价格大涨趋势 2020.03.04 0%50%100%150%200%Jan-19Apr-19Jul-19Oct-19Jan-20Apr-20Jul-20上证综指 电子指数报告 内容提要 请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及信息披露 cindasc 行业评级及投资建议 : 本文从供需两侧分析了面板行业的竞争格局。 供给端: 韩厂于今年相继公告大尺寸面板产能退出计划, 其 退出节奏及幅度 均 远超市场预期 。 而 TCL 科技、京东方等国产龙头厂商亦开启并购计划 ,未来面板双龙头的市占率之和望达 60%, 面板竞争格局正加速改善 ,龙头议价能力凸显。 需求端: 全球各地区相继走出疫情阴霾, TV 需求快速转暖,其中欧洲市场更是于 5 月底出现报复性消费。同时, 由于居家时间变长,民众观看电视时间增加, TV 销量 表现实则 优于 市场预期 。 供需共振下,面板价格已开始上涨。 展望 2021 年 , 后 疫情 时代的经济恢复 及欧洲杯、奥运会赛事举行 的推动下, TV 销量 将进一步 回暖 ; 4K 全面 普及 亦将助力 TV 尺寸 增大 。 供需 缺口望进一步放大 。价格 上涨将 贯穿 2021年前三季度 。 我们坚定看好 A 股面板板块的投资价值,维持行业“看好”评级。建议关注:京东方 A、 TCL 科技。 风险因素: 韩国厂商退出力度放缓; 其他 厂商产能爬坡速度加快;新型显示技术快速发展,挤占 LCD 面板市场空间。 请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及信息披露 cindasc2 目 录 一、气势如虹,面板 7 月报价大超预期 . 3 二、量化面板产能趋势,涨价不会影响退出节奏 . 5 1、大陆面板厂竞争优势凸显,全球份额持续抬升 . 5 2、韩厂 6 月再启产能出清,产业链格局加速优化 . 6 三、高频数据跟踪全球需求变化, 2021 大年可期 . 10 1、国内市场需求企稳,购物节带动效应明显 . 10 2、美国经济纾困计划,助推 TV 销量大增 . 12 3、复工复产助欧洲市场 6 月份报复性消费 . 13 4、面板库存处于较低水平,整机厂商 Q3 备货动力较强 . 14 5、 2020 销量优于前期预测, 2021 供需偏紧态势持续 . 15 四、复盘产业发展,当前估值仍有上行空间 . 17 1、竞争格局优化带来龙头企业估值提升 . 17 2、国内双龙头仍有上行空间 . 17 五、行业评级及投资建议 . 19 表 目 录 表 1: 韩厂大尺寸面板产能退出计划 . 7 表 2: 2019-2021 年面板厂商扩产节奏 . 8 图 目 录 图 1: 19 年 1 月 20 年 7 月各尺寸面板价格(美元) . 3 图 2: 2019-2021 年面板行业供需比 . 4 图 3:大陆品牌商 TV 出货量(百万台) . 5 图 4:韩国及大陆面板厂产能市占率对比 . 5 图 5: 2016 年 -2019 年大陆面板厂物料成本变动图价格曲线(美元) . 6 图 6: 10.5 代线可以有效切割 65 及 75 寸面板 . 6 图 7: LGD 产能及全球占比(千平方米 /月) . 8 图 8:三星产能及全球占比(千平方米 /月) . 8 图 9:全球各地区大尺寸面板产能( K 平方米 /月) . 9 图 10:全球大尺寸面板产能变化 . 9 图 11:全球各地区大尺寸面板产能占比 . 9 图 12:京东方及 TCL 产能占比 . 9 图 13: 2019 年全球 TV 分区域出货份额 . 10 图 14: 2012-2019 年 TV 面板出货总量(百万片) . 10 图 15: 2019/2020 年中国 TV 市场线上销量占比变化 . 11 图 16: 2019 年全球 TV 分区域出货与份额(百万台) . 11 图 17: 2020 年内国内市场购物节一览 . 11 图 18: 2020 年美国 TV 销量同比变化 . 12 图 19:亚马逊 55” 4K 高清智能 LED 电视销售额 . 12 图 20: 2020 年欧洲市场销量同比 . 13 图 21: 2019-2020 年信通院手机销量数据(万台) . 14 图 22: 2019-2020 年面板厂商库存表现 . 15 图 23:国内六大主流 TV 品牌渠道库存(周) . 15 图 24: 2014-2020 年全球 TV 平均尺寸(平方米) . 16 图 25: 2020 年五一期间重点尺寸电视销量表现 . 16 图 26: 2019-2021 年面板厂商供需比 . 16 图 27: 2012-2019 年美光 PB 及 PS 表现 . 17 图 28: 2005-2019 年 LGD 利润表现及估值 . 18 图 29: 2005-2019 年友达光电利润表现及估值 . 18 图 30: TCL 科技 PB . 18 图 31:京东方 A PB . 18 请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及信息披露 cindasc3 一、 气势如虹,面板 7 月报价大超预期 7 月 6 日, 群智咨询、 Witsview 及 AVC 等咨询机构 公布了面板 7 月份报价,受面板需求快速回温推动,各尺寸价格均有明显涨幅,大超市场预期。 以 55 英寸面板为例, 前期市场 预期 7 月份该尺寸价格将有 3 美金涨幅,而 7 月初各大咨询机构 将涨幅上修至 6 美金,直接翻倍。 就 涨价 幅度来看, 7 月内 32 及 55 寸 面板价格 涨幅上看 8-10%。而 43 寸、 50 寸与 65 寸,平均涨幅亦可达 6 至 8%。 我们 前期 预判 6 月份将是面板价格的底部 , 而 7 月份则 是板块景气度再度上行的 起 点 , 此次咨询机构的面板报价再度验证了我们 的 观点。 图 1: 19 年 1 月 20 年 7 月 各尺寸 面板价格 (美元) 资料来源: Witsview,信达证券研发中心 供给端: 受疫情影响,前期韩厂 暂缓了 产能 出清 的步伐 。 而 6 月份起伴随着疫情消散,韩厂产能退出开始加速。 具体到 产能退出节奏 , 三星 计划在 2020 年底之前将所有产能全部退出,其中韩国产线转产 QD OLED,苏州产线将出售; LGD 将于 2020年关停韩国本土全部 TV 面板产能,仅保留 P7 和 P9 生产线的 IT 产能。 我们 预计 韩厂 将 于年内 关闭全球总产能的 17,其中 2020 年内 各季度退出节奏为 1:3:6:7,面板竞争格局正加速改善。 同时 受疫情影响, 惠科等 部分面板产商 的 产能扩张亦有延后。 综合产能退出及扩产因素 , 我们预计 2020 年全球 7 代以上面板产能将较 2019 年下滑 7.38%。 此外,市场担心价格上涨后,韩厂或将重演 2017 年旧事,放缓退出节奏。但我们认为本轮韩厂产能退出与 2017 年有本质不同,不会因为价格波动所转移,主要原因有三: ( 1)规模效应下,陆厂龙头较日韩厂成本更低,盈利能力更强;( 2)韩厂的 7代及 8 代产线无法满足 超高清 TV 需求;( 3)大尺寸 OLED 面板技术日臻成熟,韩厂希望尽早转至利润前景更佳的 OLED,目前 相关设备订单已下,产能退出正有序进行,不会因为价格回暖而转移。 0 50 100 150 200 250 32inch 43inch 55inch 65inch请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及信息披露 cindasc4 需求端: 前期受疫情影响,诸多咨询机构均给出全年 TV 需求下降 10%左右的预测,然而由于居家时间变长,民众观看电视时间增加, TV 销量表现显著优于前期预测。 5 月底 Trendforce 给出了最新的预测,全年电视出货量将衰退 5.8%,远优于市场预期。 其中美国市场受补贴推动 ,销量逆势上扬,我们通过拉取亚马逊网络端销量数据亦证明了这一点。而欧洲各国在解封后,更是出现了报复性消费。 目前欧洲最大的线下电子产品连锁卖场 Media Market 仍是限时开放,但民众购物热情极高。其中法国的电视机销量在第 20 周( 5 月 11 日 -17 日)同比增速高达 67%。这也是前期 TCL 科技,京东方接到海外急单的直接原因。详细数据分析我们将在第三章展开。 价格 展望 : 2020 年 Q3, IHS 预计面板需求环比将实现 30%-40%的增长。 供需共振下,面板 涨势将 持续 整个 Q3! 进入 2020年 Q4,需求相对放缓, 价格重回平稳 。 2021 年 ,随着新冠疫情得到全面控制,经济恢复带动民众购买力提升,全球 TV 销量将回升 ;此外 4K 普及 亦将 带动 TV 尺寸 增大, 预计 2021 年大尺寸面板面积需求将超过 2019 年 11。 面板 供需不平衡 将再度加剧 , 价格上涨 将 贯穿 2021 年前三季度 。 图 2: 2019-2021 年面板行业供需比 资料来源: IHS, 信达证券研发中心 0%2%4%6%8%10%12%14%16%18%20%0 10,000 20,000 30,000 40,000 50,000 60,000 70,000 2019Q1 2019Q2 2019Q3 2019Q4 2020Q1 2020Q2 2020Q3 2020Q4 2020Q1 2020Q2 2020Q3 2020Q4需求端(千平方米 /季度) 供给端(千平方米 /季度) 供需比 10%辅助线请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及信息披露 cindasc5 二、 量化面板产能趋势,涨价不会影响退出节奏 1、大陆面板厂 竞争优势凸显 , 全球份额持续抬升 自 2010 年 以来 ,国 内 电视品牌厂商快速崛起,销售量逐年拉升,对大尺寸面板的需求 亦 快速增长。 2019 年,国内 TOP7 电视厂商总出货量达到 7400 万台,占据了全球份额的 34.58%。 为实现供应链配套,国内面板双雄京东方及华星光电率先开启了大尺寸面板产能的建设,之后 CEC 及惠科等公司也相继加入了尺寸面板之争。随着各大尺寸面板生产线相继量产,陆厂产能逐年提升。 根据信达电子测算,大陆 厂商的 大尺寸面板产能全球占比由 14 年 Q1 的 13.02%提升至 20 年 Q1 的 52.00%,并 于 2018 年 一举 超过了韩 厂 。 图 3: 大陆品牌商 TV 出货量(百万台) 资料来源:信达证券研发中心 整理 图 4: 韩国及大陆面板 厂 产能市占率对比 资料来源: IHS, 信达证券研发中心 测算 大陆 面板 厂商 的突飞猛进, 除 受 下游市场推动 外,更多是因为产业链 上下 游的 多年 努力 ,从而 实现了材料、工艺等领域的全面突破,构建 了 强有力的 护城河 。 关于国产厂商的竞争优势 ,我们在前期深度 三星退出 +疫情扰动,看面板供需新格局 文中已有详细解读 ,主要 可以归纳为 以下 两 点 : ( 1)材料 国产化、 规模效应及聚集效应下,大陆面板龙头较日韩厂商成本更低,盈利能力也更强 :当前,大陆面板厂商在上游的液晶、偏光片、 PCB、模具以及关键性的靶材线都在全面导入国产化,有效地降低了物料成本。此外,厂商们在设厂之初不仅考虑到上游玻璃、偏光片厂,还考虑到与下游整机厂之间的协同,从而降低人力成本、运输成本等,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聚集效应。不断增长地出货量也使规模效应日益明显。长期以往,韩厂相比陆厂的利润水平差距将越发拉大。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TCL Hisense Skyworth Konka Changhong Haier Xiaomi0%10%20%30%40%50%60%70%1Q142Q143Q144Q141Q152Q153Q154Q151Q162Q163Q164Q161Q172Q173Q174Q171Q182Q183Q184Q181Q192Q193Q194Q191Q20China Share Korea Share请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及信息披露 cindasc6 ( 2)韩厂的 7 代及 8 代 线无法有效切割 65、 75 寸面板,不适应超高清需求 : 受尺寸限制 , 7 代线及 8 代线 切割 大尺寸面板往往需要混合切割 ,效率不高 。 而 10.5 代线的诞生则解决了 这一 难题 , 从切割方式来看,一片 10.5 代线面板可以切割 18 片43 英寸、 8 片 65 英寸、 6 片 75 英寸面板 ,有效提升了大尺寸面的 生产 效率 。目前,全球共有 5 条 10.5 代线,其中国内面板双雄京东方及华星光电各有两条,夏普在广州有一条 10.5 代线,主要用 于 自产 TV。 韩国厂商无 10.5 代线,在 TV 尺寸日益增长的背景下,韩国厂商竞争力明显处于下风。 图 5: 2016 年 -2019 年大陆面板厂物料成本变动图价格曲线(美元) 资料来源: Trendforce, 信达证券研发中心 图 6: 10.5 代线可以有效切割 65 及 75 寸面板 资料来源:信达证券研发中心 绘制 2、 韩厂 6 月再启产能出清 ,产业链格局加速优化 大陆面板厂规模效应强,产品成本更为低廉,相较韩国厂商而言盈利能力更强 ; 10.5 代线的横空出世 更是 让陆厂竞争优势凸显。 作为应对, 韩厂开始将目光转向 大尺寸 OLED 面板。 目前 WOLED, QD OLED 等大尺寸 OLED 技术已经日趋成熟,且利润前景更佳。 据产业链调研了解,目前 65 英寸 OLED 面板价格在 800-900 美金左右,而同样尺寸 LCD 面板价格目前仅为171 美金。二者之间有相当明显的价差。 据产业链调研,目前韩厂的 OLED 设备订单已下,产能退出正有序进行,不会因为价格回暖而转移。 2020 年 1 月 7 日 , LGD 官宣将于 2020 年底前关闭韩国本土 LCDTV 产能; 3 月 31 日,三星显示正式向客户发送通知,决定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滤光片 偏光片 其他物料 玻璃 液晶 化学试剂 驱动 IC请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及信息披露 cindasc7 将于 2020 年末终止所有 LCD 产品的供应。 二者的产能退出均是为了转产 OLED, 而 韩厂的产能出清 也 将加速改变行业的供给总量及 竞争 格局。 ( 1) LGD: LGD 当前在本土共有 P7、 P8、 P9 三条大尺寸 LCD 产线,设计产能分别为 230K(含 30KIT 产能) 、 240K(含40KIT 产能) 、 90K。公司在年初的 CES 展会宣布将于 2020 年关停韩国本土全部 TV 面板产能; 而 P9 由于为苹果供 IT 面板,不在退出规划之内。 ( 2)三星: 目前三星在韩国本土有 L8-1、 L8-2、 L7-2 三条大尺寸 LCD 生产线,设计产能分别为 200K、 170K 和 160K。同时在苏州有一条 70K 产能的 8 代线。 三星原计划在 2021 年底之前将 L8-1 及 L8-2 产能全部退出,而 L7-2 则保留 50K 的 IT产能。 而最新计划中,三星将 在 2020 年底之前 退出 所有 LCD 产能,其中韩国产线转产 QDOLED, 苏州产线将出售。 表 1: 韩 厂 大尺寸 面板 产能 退出计划 厂商 产线 世代 投产时间 总 产能 ( K/M) 退出产能( K/M) 停产计划 LG Display P7 7 2006Q1 230 200 1、设计产能包括 200K TV 产能及 30K IT 产能; 2、 19Q4 已关闭 60K TV 产能,剩余 110K TV 产能将在年内退出 P8 8 2009Q2 240 200 1、设计产能包括 200K TV 产能及 40K IT 产能; 2、 19Q4 已关闭 130K TV 产能,剩余 70K TV 产能将在年内退出。 P9 8 2016Q1 90 - Apple IT 产线,维持现有产能 广州 Fab1 8 2014Q2 100 - 大陆 TV 产线, 维持现有 产能 广州 Fab2 8 2016Q3 100 - 大陆 TV 产线, 维持现有 产能 Samsung 苏州 8 2014Q1 70 - 大陆 IT 产线,未来计划出售 L7-2 7 2006Q1 160 160 20 年 6 月起开始 产能 退出 L8-1 8 2007Q3 200 200 19Q3 关停了 90K 产能 , 20 年 6 月起将重启退出计划 L8-2 8 2009Q2 170 170 19Q3 关停了 30K 产能, 20 年 6 月起将重启退出计划 资料来源:信达证券研发中心 整理 根据 LGD 及三星 的 最新停产计划我们 可以 测算出, 韩国 厂 商 在 2019 年 2H 及 2020 年内 ,规划 退出 的 产能 合计达 3500 千平方米 /月, 其中 2020 年内 将 退出 2300 千平方米 /月 的 大尺寸 面板产能 , 相当于全球总产能的 17%。 具体到 各季度的 产能退出节奏, 我们通过产业链调研了解到,前期 受疫情影响, 1-5 月内 韩厂产能退出暂缓。 6 月份起伴随着疫情消散,韩厂产能退出开始加速。 Q1-Q4 各季度退出 比例约为 为 1:3:6:7。 从市占率角度来看, 预计至 2020 年末, 韩厂 市占率 将 由 2019 年 初 的 40.63%降 至 15.71%。其中,三星全球占比由 17.43%降 至 2020 年末的 3.77%(不考虑三星苏州的 出售 ) ; LGD 占比由 23.21%降 至 2020 年末的 11.94%。 请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及信息披露 cindasc8 图 7: LGD 产能及全球占比( 千平方米 /月 ) 资料来源:信达证券研发中心 测算 图 8: 三星产能及全球占比 ( 千平方米 /月 ) 资料来源:信达证券研发中心 测算 疫情影响之下,除韩厂加速退出外,部分面板厂产能扩张亦有延后 。 以 惠科 为例, 公司受制于技术积累及客户开拓等因素,目前仍专注于南方市场的小尺寸 TV, 32 英寸产品占比高达 80%,盈利状况一般。这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司新线的产能扩张。 其中 滁州 H2 产线 原计划建设 150K 产能 ,但后来调降至 120K, 绵阳 H4 产线 的 产能 规划 也 由 150K 下修至 70K。 经测算,2020 年内几大厂商的产能扩张合计近 1400 千平方米 /月,相当于全球总产能的 10%。 那么,综合韩厂产能退出及其他厂商产能 扩张 , 2020 年内大尺寸面板产能供给将下滑 7.38%。 表 2: 2019-2021 年面板厂商扩产节奏 地区 厂商 产线 世代 地点 设计产能( K/M) 投产时间 扩产 大陆 京东方 B17 10.5 武汉 120 2020Q1 产能爬坡中,受疫情影响有所延后 华星光电 T7 10.5 深圳 105 2020Q4 2020 年 Q4 计划投产,预计在 2021 年逐步释放产能 惠科 滁州 H2 8.6 滁州 150 2019Q3 原计划建设 150K,但后来调降至 120K 绵阳 H4 8.6 绵阳 150 2020Q3 原计划建设 150K,不过 据设备供应商的反馈,公司已将总规划下修至 70K 日本 /台湾地区 夏普 /鸿海 广州 10.5 广州 90 2020Q1 一期 45K 产能爬坡中;二期预计在 21 年投产。 资料来源:信达证券研发中心 整理 进入 2021 年 ,京东方 B17 的 120K 产能将在 1H 达产;而华星光电的 T7 也将逐步释放产能;此外夏普广州线也有望开启二期建设。 根据我们测算, 2021 年底全球大尺寸面板供给面积将增长 9.75%, 略超 2019 年中水平。 0%5%10%15%20%25%30%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500 LG Display LGD Share0%5%10%15%20%25%-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Samsung Samsung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