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下半年纺织服装投资前景分析报告.pptx
2019下半年纺织服装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19.7.9,主要内容,1. 短期消费增速放缓,长期看好中国消费,崛起,2. 消费趋势:两级分化,国潮兴起,电商,渠道重GMV增长,3. 服装:运动装及童装是最优赛道,4. 化妆品:千亿蓝海市场,国货崛起正当,时,5. 投资建议与相关标的,2,1.1 板块走势回顾:年初至今相对收益-14.9% 截至6月28日,纺织服装板块相对申万A指收益为-14.9%,位列全行业第25。,服装家纺板块:绝对收益4.9%,相对收益-19.2%。纺织制造板块:绝对收益20.2%,相对收益-4%。,图1:纺织服装行业超额收益走势, 横向比较,纺织服装相对申万A指的表现处于所有申万一级行业的下游。图2:所属申万一级行业累计超额收益(相对申万A指),-15%,-5%,5%,15%,25%,食品饮料非银金融农林牧渔家用电器计算机建筑材料电子国防军工休闲服务通信医药生物有色金属交通运输机械设备综合房地产银行商业贸易采掘电气设备化工轻工制造公用事业汽车纺织服装-14.85%传媒钢铁建筑装饰,销售额,时间,直营零售模式反应需求趋势加盟模式反应供给趋势,4,1.1板块周期对应基本面周期,直营稳定,加盟弹性大 服装板块一般2年周期对应一般加盟模式下的库存周期,与基本面相符。,加盟模式:上市公司作为品牌商将货物批发给加盟商,由加盟商完成终端零售。加盟反映的是供给趋势,加盟围绕零售进行,但是波动更大,往往过度反应终端需求;以加盟商为主的企业弹性比较大,库存周期更明显。直营模式:上市公司作为品牌商直接搭建终端渠道,完成货物终端零售。直营直接反映终端需求趋势,更客观的反映终端情况,曲线更平滑。综上,加库存周期时:加盟类企业表现好;长远看,直营类公司更稳健,风险应对能更强。,图3:纺织服装行业周期示意图周期约为2年, 消费:需求好转 渠道:库存消化完毕 企业:现金流改善 企业:扩店铺货 渠道:加大进货力度 消费:提前消费, 消费:追求性价比 渠道:库存下降 企业:关闭低效门店,打折促销 企业:现金流变差 渠道:库存积压 消费:需求乏力,复苏期加速期,调整期高峰期,5,1.1 渠道库存与消费周期变化图4:纺织服装行业库存周期,1.2 近期线下零售不及预期,短期消费表现平淡 大众消费短期承压,表现平淡,社零总额:1-5月累计同比增长8.1%,较去年同期下降1.4个百分点;5月同比增长8.6%,较去年同期上升0.1个百分点。百家零售总额:1-5月累计零售额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增速较1-4月份提升0.7个百分点。, 化妆品在去年高基数下仍保持较好增长,社零服装鞋帽:5月同比增长4.1%,较去年同期下降1.5个百分点。社零化妆品:5月同比增长16.7%,较去年同期上升6.4个百分点社零金银珠宝:5月同比增长4.7%,较去年同期下降2个百分点,表1:零售总额和服装、化妆品、金银珠宝类零售额情况当月同比(%) 17/10 17/11 17/12 18/1、2 18/03 18/04 18/05 18/06 18/07 18/08 18/09 18/10 18/11 18/12 19/1、2 19/03 19/04 19/05,社零总额社零服装鞋帽社零化妆品社零金银珠宝,10.08.016.12.5,10.29.521.44.4,9.49.713.80.4,9.77.712.53.0,10.114.822.77.2,9.49.215.15.9,8.56.610.36.7,9.010.011.57.9,8.88.77.88.2,9.07.07.814.1,9.29.07.711.6,8.64.76.44.7,8.15.54.45.6,8.27.41.92.3,8.21.88.94.4,8.76.614.4-1.2,7.2-1.16.70.4,8.64.116.74.7,1.2 线上零售增速回升,零售额占比持续提升 线上零售增速略有放缓,2019年1-5月,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累计同比增长21.7%,3月来持续保持20%以上增速。, 电商地位持续提升,线上零售额占比不断上升,2019年1-5月,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累计比重达18.9%,较去年同期上升2.3个百分点,是近年来新高。图5:线上零售增速回升,比重不断提升,1.2 消费增速放缓因素:居民杠杆率提升挤压消费空间 居民杠杆率不断提升,2019年3月,我国居民杠杆率达54.3%,居民杠杆率持续提升下,消费能力受到一定挤压。, 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快速提升,2019年3月,我国个人住房贷款余额达到27万亿元,同比增长17.5%,增速远高于个人收入以及存款增速;2017年个人住房贷款占总贷款比例达到54.1%,自2014年来持续提升。,图6:我国居民杠杆率持续提升,图7:个人住房贷款占总贷款比例持续提升,图8:个人住房贷款增速较高,1.2 消费增速放缓因素:财富效应影响消费情绪 股市波动明显影响个人消费情绪,2018年下半年开始股市表现低迷,上证综指/深证成指累计涨跌幅超-25%/-35%,居民消费意愿指数持续下行;2019Q1股市明显回暖,居民消费意愿指数快速上行;2019Q2股市震荡下行,居民消费意愿指数有所回落。,图9:18年来上证综指与深证成指累计涨跌幅,图10:消费意愿与股市变化大致类似,1.3 中国消费空间广阔,长期看好消费崛起, 从经济层面来看:对比日本,韩国经济发展与消费情况,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可选消费也将步入快速成长阶段。, 日本:1973年人均GDP达到3792美元,超过3000美元,日本消费也从20世纪70年代初,迎来了近20年的黄金时期。, 韩国:1987年人均GDP达到3512美元,超过3000美元,韩国消费也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快速增长。,图11:经济发展助力消费增长,1.3 中国消费空间广阔,长期看好消费崛起, 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为运动消费提供重要基础:中国人均GDP在2008年达到3469美元,,首次超过3000美元,18年达到9776美元,为消费快速增长奠定基础。,图12:中国经济稳步增长为消费成长提供基础,图13:分省份来看,各个省份2018年人均GDP均超过3000美元,1.3 人口结构支持可选消费快速增长 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经历了三次大的人口生育高峰和人口数量高峰。1)1955年-1965年。新中国成立之后,政府鼓励生育政策的刺激下,55年至65年出现生育高峰(59-61年因3年自然灾害出生率下降)。2)1980年-1990年。当1955年至1965年人群达到适婚年龄之后,出现了第二次人口生育高峰。3)2010年之后出生的一代。当1980年至1990年人群步入生育年龄之后,带动了第三次生育高峰。 80-90后人群购买力提升。当到30岁左右时,经历十年工作,基本完成首次置业,生活中主要大件必需消费基本解决,开始向可选消费倾斜。,图14:中国经历三次次大的出生率高峰,图15:中国三次人口数量高峰,1.3 “减税+降费”推动消费逐步回暖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决定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进一步便民、惠民、利民,促进消费复苏。 同时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以增值税改革为主要内容的一揽子减税措施。2019年4月1日起,增值税改革再加力,执行新的增值税政策和配套措施,确保所有行业纳税人税负只减不增。减轻企业压力的同时,使得消费者也有一定的受益。表2:个税改革主要内容,123,制造业等行业现行16%得税率降至13%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行业现行10%得税率降至9%保持6%一档的税率不变,个税改革主要内容,具体措施,将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和特许权使用费4项所得纳入综合征税范围,实行按月或按次分项预缴、按年汇总计算、多退少补的征管模将基本减除费用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5000元设立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6项专项附加扣除以现行工薪所得3%-45%七级超额累进税率为基础,扩大3%、10%、20%三档较低税率的级距,25%税率级距相应缩小,30%、35%、45%三档较高税率级距保持不变推进部门共治共管和联合惩戒,完善自然人税收管理法律支撑,1234,将个人经常发生的主要所得项目纳入综合征税范围完善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模式优化调整个人所得税税率结构推进个人所得税配套改革表3:增值税改革主要内容增值税税率主要调整内容,主要内容,1. 短期消费增速放缓,长期看好中国消费,崛起,2. 消费趋势:两级分化,国潮兴起,电商,渠道重GMV增长,3. 服装:动装及童装是最优赛道,4. 化妆品:千亿蓝海市场,国货崛起正当,时,5. 投资建议与相关标的,14,2.1 趋势1:竞争加剧,龙头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运动装、男装头部效应明显,强者恒强,头部企业不断收割市场份额。 运动装:2018年中国运动装CR5达57.3%,较2013年提升10.1pct,在所有服装子行业中,集中度提升最为明显,龙头企业持续扩大市场份额。 男装:2018年中国男装CR5达12.3%,较2013年提升4.2pct,头部企业份额不断提升。,图16:近五年运动装CR5提升10.1pct图18:近五年男装CR5提升4.2pct,图17:18年中国运动装品牌市占率图19:18年中国男装品牌市占率,2.1 趋势1:竞争加剧,龙头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童装、女装市场空间广阔,品牌竞争激烈。 童装:2018年中国童装CR5达9.1%,较2013年提升2.5pct。其中,巴拉巴拉遥遥领先,市占率达5.6%,其余品牌市占率均在1%左右。 男装:2018年中国女装CR5达5%,较2013年仅提升0.6pct,品牌竞争处于胶着状态。,图20:近五年童装CR5提升2.5pct图22:近五年女装CR5提升0.6pct,图21:18年中国童装品牌市占率图23:18年中国女装品牌市占率,2.2 趋势2:可选消费分层,高端+大众两级分化, 当前消费趋势不能以消费升级或消费降级简单解释,消费整体呈现分层趋势。 消费理性化:消费者对性价比更加关注,中间层次消费者回归大众消费。 消费升级:杂牌市场消费者向品牌迈进、中间层次消费者向轻奢迈进。,图24:消费分层的本质是不同消费段的升级与降级,2.2 趋势2:看好优质轻奢品牌与大众消费的投资机会, 三类核心的标的:, 1)极致性价比:享受底层杂牌市场消费升级红利,看好南极电商;, 2)大众消费:以稳定品质与高性价比吸引中间层次消费者,看好海澜之家、森马服饰; 3)轻奢消费:客群稳定、享受中间客群消费升级红利。,图24:消费分层的本质是不同消费段的升级与降级,2.3 趋势3:2019年电商平台回归重视GMV规模扩容,图25:2018年电商平台GMV扩张瓶颈, 2018年电商平台增长遇到的瓶颈:, 获客角度:定位中高端客群的京东、唯品会已实现了较全面的覆盖,18Q3起用户规模,增长放缓明显;阿里平台长尾低价SKU流量展示有限,全网获客成本不断提升。, 货币化率角度:平台变现能力整体持续提升的同时,商家引流费用过高,线上营销费,用率较线下优势逐步减少,影响了供给层面的积极性;, 品类渗透与客单价角度:线上最具赚钱效应的服装、家电两个品类线上渗透率达到较,高水平,拓展空间缩窄,平台客单价已趋于饱和。,2.3 阿里巴巴强调GMV增长,行业回归零售规模竞争, 2018三季度阿里下调全年指引,重心从提高变现向强化GMV增长转变: 19年3月,淘宝总裁蒋凡兼任天猫总裁;4月25日,天猫总裁蒋凡提出未来三,年天猫平台的交易规模将翻一番。,图26:18Q3起天猫重新强调GMV规模增长,2.3 下半场:2019年电商市场的发展方向, 2018是电商平台的瓶颈年,2019则是新方向的突破年:, 用户角度:新客从哪来?下沉市场是最后的获客空白区,社交电商铺好了下沉市场的,方向性道路。, ARPU角度:如何强化老客转化?直播电商加强互动、提升粘性;推荐流量强化连带,购买,回归零售本质。,图27:2018年下半年起,电商平台发力新方向逐步明确,2.3 用户规模角度:市场下沉,获得新客流量, 流量不饱和:乡村人群有巨大的开发空间,乡村开发空间巨大。2018年乡村手机网民仅占乡村总人数的36.5%。乡村网购渗透率低。乡村手机网民占全国的25%,,但移动购物人群连全国的10%都不到。 时间不饱和:三四五线及乡镇可支配时间高,时间上仍具潜力,乡镇网民晚上12点以后睡觉人群只比一线城市少10%,但可支配时间更多。,图29:低线城市移动购物渗透率低,图30:各区域人群晚上休息时间,图28:乡村地区开发空间巨大,亿人,2.3 转化率角度:强化推送,Feed流量崛起 推荐流量放送位置增多,激活买家购买转化。2018Q3起,阿里开始实验Feed的流量的推送,强化转化率提升。手机淘宝首页核心位置加入“猜你喜欢”栏目、购买后会提升“你可能还喜欢”,强化连带销售。 推荐流量规模扩张,“超级推荐”上线。2018年8月份推荐流量规模已超过搜索流量。从2019年4月开始,阿里推出了第三种广告位“超级推荐”。图31:手机淘宝重要推荐位付费广告位聚划算爆品,聚划算、有好货、淘宝直播入口猜你喜欢,图32:2018年8月份阿里推荐流量规模超过搜索流量,2.3 访问频率角度:直播崛起,激发粘性 2016年5月淘宝正式推出淘宝直播,仅两个月有超过6000人在平台上直播;2016年“双11”总直播场数超过6万场。随后内容生态全面崛起,包括微淘、淘宝头条、有好货、清单等。 2018年平台带货达千亿。淘宝直播业务爆发性极强,2018Q4带货同比增速近400%。2019年“618”,淘宝直播带动的GMV规模高达160亿元。淘宝平台规划未来三年,直播将带动5000亿规模的成交。,图33:直播入口在淘宝app中位置显著,图34:明星通过通过淘宝直播运营粉丝,2.3 规则变化,头部品牌有望集中享受行业扩容红利 平台规则变化下,流量逻辑发生变化: 行业角度来看,天猫GMV的增速中枢提升,有望带动全网销售规模进一步扩容;平台大力发掘下沉市场,带来高性价比品类的增量机会,我们看好线上品牌持续成长。 商家角度来看,新兴规则下,丰富SKU与供应链资源、多品类覆盖、打法灵活的电商品牌有能力、有基础快速响应趋势变化,集中享受平台扩容红利。,图36:南极人品牌旗舰店扩充品类19年计划丰富多品类SKU,图35:南极人官方旗舰店积极开展直播,2.4 趋势4:品牌年轻化,运动时尚兴起 品牌向年轻化转变,运动时尚品类份额不断提升。随着80-90后逐渐成为消费生力军,对于产品设计和风格更加要求年轻化,个性化,带动运动时尚品类大火,以Fila和斯凯奇为代表的运动时尚品类市占率大幅度提升。 娱乐明星引流,粉丝效应显著。各大运动品牌近年来均积极签约娱乐明星,通过明星引流,提升时尚品类的热度与知名度。,图38:Fila+斯凯奇市占率大幅度提升,品牌Nike,部分代言人王俊凯、周冬雨、李宇春,品牌Fila,部分代言人王源、黄景瑜、陈坤、高圆圆、舒淇,Adidas 易烊千玺、王嘉尔、邓伦、向佐、迪丽热巴、鹿晗、杨幂、张钧甯 、吴亦凡,Lululemon 屈楚萧、辛芷蕾、姚晨,斯凯奇,黄子韬、乐华七子、窦骁、杨紫、李易峰、唐嫣,UA,杨超越,图37:运动服饰占比不断提升,18年达13%表4:各大运动品牌部分娱乐明星代言情况,27,2.4 趋势4:追求个性化下,国潮热持续升温 近年来国潮复苏趋势明显,广受追捧,以李宁、波司登为代表的国潮热不断升温。 李宁:预告19H1收入增长超30%,主业净利润增长约90%,大幅超预期。潮牌中国李宁持续发力,目标19年达到100家门店。 波司登:19财年净利润达9.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9.4%,再超预期,增长势头强劲。,图40:波司登17财年来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图42:波司登登陆纽约时装周,图39:李宁收入增速不断提升图41:李宁登陆纽约时装周,主要内容,1. 短期消费增速放缓,长期看好中国消费,崛起,2. 消费趋势:两极分化,国潮兴起,电商,渠道重GMV增长,3. 服装:动装及童装是最优赛道,4. 化妆品:千亿蓝海市场,国货崛起正当,时,5. 投资建议与相关标的,28,3.1 运动装:市场潜力巨大,未来空间可期 运动服饰在中国异军突起,未来仍是是极佳的服饰赛道。,中国运动服饰市场快速成长,增速遥遥领先。2018年中国运动服饰市场超400亿美元,同比增长近20%,增速自2014年来不断加快。中国运动服饰市场年均复合增速明显高于其他国家。近十年间,中国运动服饰市场复合增速达9.8%,同期间英国增速6.4%,美国5.5%,日本2.6%,德国2.2%。,图43:中国运动服饰2018年市场规模达401亿美元 图44:近十年中国运动服饰市场增速遥遥领先,3.1 运动装:市场潜力巨大,未来空间可期 运动服饰在中国异军突起,未来仍是是极佳的服饰赛道。,预计2023年中国运动服饰市场将达到659亿美元,未来五年复合增速超10%,市场规模占整体服饰比例超16%。横向比较来看,未来运动行业符合增速业明显好于其他子行业,与童装是唯二两个预计复合增速超过10%的服装子行业,仍是服装最佳赛道之一。,图45:中国运动装在整体服饰中占比不断提升,图46:中国运动服饰未来仍是极佳的赛道,3.1 运动装:市场潜力巨大,未来空间可期 对标发达国家,中国运动服饰市场天花板尚远。,2018年中国人均运动服饰花费为28.9美元,约为2007年人均花费的三倍多,但仍只为全球人均花费的2/3、日本的1/4、德国的1/5、英国的1/6、美国的1/12,未来增长空间巨大。,图47:中国运动装2018年人均花费28.9美元,图48:中国人均运动服饰花费仍不到全球平均,3.1 安踏:冉冉升起的行业巨头,持续提速成长 安踏多品牌策略成果显著,未来多点爆发可期。,安踏目前已经构建了一个多元化的产品矩阵,涉及时尚、运动、户外运动、童装等领域,在低端至高端、休闲至专业都有全面覆盖,各个品牌定位清晰,针对细分人群,充分挖掘客户消费潜力。Fila扩张推动业绩提速,后发品牌有望接力。Fila近年保持了高速的扩店速度及营收增长,其时尚特性高端价位提高了集团的毛利率。后发品牌如Descente、Kolon Sport、Sprandi以及收购的Amer未来有望接替发力。,图49:安踏多品牌矩阵,休闲,专业,低,零售增速,2018Q1,2018Q2,2018Q3,2018Q4,2019Q1,Fila,80%-85%,90%-95%,90%-95%,80%-85%,65%-70%,安踏品牌,20%-25%,低双位数,中双位数,10%-20%中段,10%-20%低段,高中表5:安踏分品牌零售增速,图50:2014-2018年安踏分品牌门店数量,3.2 童装行业发展空间广阔,政策利好推动行业扩张 童装行业快速扩张,2020年末有望突破2000亿元 2011年以来我国0-14岁人口恢复增长;由于老龄化加深及二胎政策放开,出生率近年有所改善,保障童装未来消费群体持续增长,图51:童装市场持续快速增长图53:中国0-14岁人口变化,图52:我国人均童装消费提升空间大图54:中国2011-2018出生率变化,3.2 森马服饰:多品牌+国际化布局持续推进 童装龙头壁垒已形成,多品牌+国际化布局持续推进。,旗下巴拉巴拉连续多年位居国内童装第一,品牌力+渠道壁垒助推其市占率高达5.6%。携手北美、欧洲童装龙头TCP、Kidiliz ,全面覆盖中高低端童装市场,加速国际化布局。以“巴拉巴拉”、“森马”两大品牌为核心,打造多品牌矩阵。图55: 童装布局版图,主要品牌,其它,儿童服饰,马卡乐中端0-7岁,巴拉巴拉中端0-14岁核心品牌,梦多多中端3-12岁潮牌童装,TCP中低端0-14岁代理北美童装龙头2018.3,Sarabanda中高端0-16岁代理意大利品牌Hey Junior中高端校服定制,Kidiliz中高端0-18岁收购法国品牌2018.5,儿,童体验式小镇,3-12岁儿童体验式小镇占地5万m2,梦多多小镇,3.3 大众服饰:长期成长,基业长青,图56:全球大众服饰主要公司营业收入规模变化,3.3 大众服饰:长期成长,基业长青, 大众服饰领域是可以长期获得业绩成长收益的投资赛道:全球服饰龙头在过,去30年复合增速达到12%-15%。, 大众服饰的核心壁垒在于性价比,效率优势是长期扩张的护城河:, 1)优衣库:大单量投放、全球合作供应链降低生产成本;数据系统+RFID实时进行渠,道库存管理;门店层面月度总结制定销售折扣情况提升周转。, 2)ZARA:自有工厂组织小批量快速上新。深度打通围绕总部的核心生产车间,使得,公司得以采用快反模式,两到三周完成服装整个设计到上架流程。, 海外扩张是重要发展方向:,图57:全球大众服饰主要公司海外比例变化,3.3 大众服饰:短期低迷,布局长期突破初现, 短期来看,大众服饰增速伴随社零波动表现低迷:大众服饰经营规模较大,,近期变化情况与社零趋势较为一致,18年下半年起增速放缓。, 龙头公司海澜之家与森马服饰过去两个季度收入端增速企稳。海澜之家18Q4、19Q1增速分别为5.7%、5.2%,相比18Q3转正,一季度收入增长略超预期。森马服饰并表KIDILIZ收入同比大幅增长,剔除并表因素,原有业务增速稳健,经营趋势良好。, 除两家龙头外,其他大众服饰公司表现相对低迷。,图58:大众服饰行业公司营业收入变化情况,3.3 大众服饰:短期低迷,布局长期突破初现 长期来看,大众服饰企业护城河不断加深,长期发展布局落地: 核心竞争力:海澜之家:高坪效+前端数据化运营+后端高效调配管理存货;森马服饰童装品牌力+休闲装快反+电商高效经营 国际化:海澜之家马来西亚、越南、泰国市场拓展;森马服饰外延并购欧洲最大童装。 多品牌全覆盖:海澜之家(国民男女装+轻奢男女装+童装+杂货+潮牌);森马服饰(休闲装+大童+婴幼童+多品牌风格童装),图60:海澜之家品类覆盖完善,图59:海澜之家海外经营网络,3.4 女装:中高端市场增速持续领先,占比缓步攀升 我国中高端女装市场规模稳步增长,占比缓步攀升。 2018年我国女装规模约9991为亿元,市场占比48.1%,是最大的子行业。图61:2018年起我国前十大女装品牌市占率远低于发达国家表6:部分女装收入、利润及门店情况比较2018年,公司歌力思太平鸟欣贺股份江南布衣地素时尚安正时尚朗姿股份拉夏贝尔,营业收入(百万元)243677121760286621001649266110176,净利润(百万元)365560206410574281204-199,毛利率70%53%75%64%74%63%58%65%,净利率15%7%12%14%27%17%8%-2%,门店总数(家)5334276600176810629564548313,太平鸟,男,女童,歌力思,轻奢,高档中档,赫基中国,家居中档,轻奢,中高档高档,江南布衣,女,家居,男童青少年,拉夏贝尔,女童快时尚,朗姿股份,高端中高端,安正时尚,高档中高档,地素时尚,高档中高档中档男,3.4 女装:打造多品牌时尚集团图62:女装企业多品牌布局,类别,品牌,2016年,营业收入(百万元)2017年,2018年,2018年末门店数(家)直营店 分销店 合计,自主品牌,150,162,312,ELLASSAYyoy毛利率,796.6-3%71%,962.021%71%,1000.04.3%71%,收购品牌,Ed Hardy及Ed Hardy X,243.4,436.1,500.0,55,126,181,yoy,79%,14.2%,毛利率,72%,71%,69%,31,6,37,LAURELyoy,29.6,97.7230%,110.014.1%,毛利率IRO,85%,81%394.5,80.4%500.0,49,0,49,yoy,毛利率,61%,61%,3.4 歌力思:自主品牌稳健发展,收购品牌表现抢眼 自主品牌:ELLASSAY 店效提升,彰显不凡品牌力 16年历经调整,17年起全面复苏, 全国店均销售额同比增36.1%,业绩恢复高增长。 收购品牌:品牌矩阵初长成,未来多点开花值得期待 潮流品牌 Ed Hardy及Ed Hardy X 持续扩店,增速强劲; 轻奢品牌 LAUREL 毛利率高,盈利能力极强; 新收品牌 IRO 不断加大品牌推广力度,业绩腾飞指日可待。表7:歌力思品牌布局以及门店情况,3.4 太平鸟:渠道布局行业领先,品牌发展梯度明确, 新兴渠道布局早,购物中心+线上销售额占比已近一半 线上:公司是业内最早一批布局线上渠道的企业;, 线下:专注加强高质量购物中心商场店布局。 多梯度品牌接力成长,调整+扩店助力业绩增长 核心品牌收入稳健,培育品牌展现不俗成长性;, 童装净增126家门店,乐町完成联营转加盟的调整 。,定位,品牌,营业收入(亿元)2016年 2017年 2018年,2018年末门店数(家)直营店 加盟店 合计,表8:太平鸟品牌布局以及门店情况,图63:太平鸟渠道结构布局,17.7%34.1%,20.7%27.6%,街店,报货商场店,购物中心店,网上销售,主要内容,1. 短期消费增速放缓,长期看好中国消费,崛起,2. 消费趋势:两极分化,国潮兴起,电商,渠道重GMV增长,3. 服装:动装及童装是最优赛道,4. 化妆品:千亿蓝海市场,国货崛起正当,时,5. 投资建议与相关标的,43,4.1 化妆品市场规模超日赶美,千亿蓝海待挖掘 我国化妆品市场规模全球第二,整体规模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2018年我国化妆品行业市场规模为3938亿元,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2018年我国限额以上企业化妆品零售总额2565亿元,较2017年增长7%, 经济快速发展,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化妆品市场空间巨大,我国化妆品行业(包括护肤、彩妆、口腔、洗护等大日化范围)市场规模将维持在8%左右的增速,到2021年达到 4859亿元,图65: 2021年我国化妆品市场规模有望4858.6亿元,图64:我国化妆品市场规模与增速远超欧美,4.2 颜值经济市场空间庞大,新媒体营销引爆国内需求 高端市场主要由欧美和日韩的国际品牌主导,18年增长爆发,国际高端品牌历史悠久,产品研发实力雄厚,近年逐步重视并适应中国市场,实现爆发增长。, 大众市场国货潜力足,新锐品牌快速突围,大众护肤市场在我国整个日化行业中占据了主要地位,占比达62.5%,市场空间巨大,且品牌集中度低,本土品牌大有可为。,图66:国内日化市场各国品牌占比,图67:大众护肤、高端化妆品行业规模及增速,4.3 护肤品接力传统日化,彩妆将接棒, 消费者接触美妆产品一般顺序也是化妆品市场景气轮动的顺序图69:第二阶段:精细护肤使用面膜、精华等进一步护肤品图68:第一阶段:基础护肤传统日化起步,基础面霜护肤,图70:第三阶段:日常美妆采购眼影、口红等彩妆、香水,4.3 第一阶段:基础护肤增速稳健,体量最大 是化妆品中的广泛基础护理子品类,包括面部护理、身体护理、手部护理和护理套装四大品类,2018年我国护肤品市场容量为2039亿元,占化妆品整体56%2011-2018年复合增长率达7.4%,增速高于化妆品行业的整体增速, 目前是我国化妆品行业中国规模最大绝对增幅最大的子行业,图72: 2021年我国护肤品市场规模将达2505.8亿元,图71:我国化妆品行业护肤品占比最高,达56%,4.3 第二阶段:精细护肤细分品类快速崛起 使用面膜、精华以及安瓶等产品进一步深度护肤,精细护肤是在对化妆需求进一步提升之后爆发的子品类;面膜、安瓶和精华等深度护肤品,连续引爆消费市场据Inmobi数据显示,面膜目前在各类护肤品中的关注度最高,达42.8%, 精华和眼霜等品类享受最高增速,Euromonitor数据显示,2016年面膜在护肤品市场中占比已高达11%在过去两年中,20至35岁的年轻女性平均每周使用面膜的渗透率从16%增长至19%,图73:目前护肤品中面膜关注度最高达42.8% 图74:精华、面部护理、眼部护理市场份额显著提升,4.3 第三阶段:日常美妆新媒体催化,成长趋势明朗 随着我国消费者使用习惯不断得到培育和提升,大众将逐渐步入日常美妆阶段,未来彩妆、香水为代表的美丽行业前景可期,我国彩妆规模只占化妆品整体8%,日本与韩国分别已达18%和16%,领先中国, 18年彩妆在国内开始迅速增长,购买频次和渗透率都稳步提高,图76:日本护肤品占比44%,彩妆占比18%远高于中国,图75:我国彩妆品类增长迅速,4.4 本土企业逐渐兴起,市占率稳步提升 海外品牌历史更久,早年进驻国内完成消费者教育; 本土品牌后来者居上,借助对国内渠道和消费者独特需求的了解,市占率不断提升 目前市占率前十里,本土集团占三席,合计市占率不到10%、对标韩国,其前两大集团市占率近50%。,我国本土企业在大众化妆品产品市场的销售份额由2011年的15%逐步提升,已超20%,图77:本土企业在大众市场份额稳步提升,表9:中韩日化市场市占率前十名中,中国仅有3家本土企业上榜,韩国本土业占半数,上游中游下游, 原料占化妆品生产成本的比例约为 20%-40%,包装材料占化妆品生产成本的比例约为30%-50%。 全球格局稳定,集中度高。主要有德国的巴斯夫、德之馨,美国的亚什兰、道康宁,英国的禾大等。 通过自主研发或与高校、专业研发机构合作等方式进行护肤品、彩妆、香氛等产品的研发和生产(OEM/ODM),其中研发壁垒较强。 各国分布巨头,主要有国际的意大利莹特丽、韩国科丝美诗、科马,国内的诺斯贝尔、栋方股份。 管理品牌定位、营销推广和供应链,链接终端渠道; 在价值链中附加值最高。 国际品牌集团巨头和各国本土龙头逐渐走出,例如国际品牌欧莱雅、雅诗兰黛,本土品牌自然堂、百雀羚、珀莱雅、御家汇、拉芳家化等。,4.5 化妆品产业链格局行程,本土品牌企业兴起图78:化妆品产业链格局,4.6 本土品牌乘新媒体营销红利,弯道超车 目前化妆品售渠道呈商超、电商、CS店及其他四分天下,国货普遍依托强大下沉能力的CS渠道成长,百货、商超渠道占比下降,从2012年近40%已降至近25%CS(化妆品专营店)增速放缓,渠道红利接近尾声, 渠道轮换带来行业洗牌,目前电商+新媒体营销给行业带来新机遇,直播及新媒体营销(抖音、微信、微博、快手、小红书等)推动行业增长,商超27%CS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