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全球运营商模式对比分析报告.pptx
2019全球运营商模式对比分析报告,破局传统业务市场空间局限,2B业务成海内外运营商5G新航道,核心观点摘要,2,运营商业务随通信技术更迭而发展,中国在3G、4G时代处在后发位置,在5G时代追平进度。3G时代以增 值业务为主,4G时代以流量收入为主,在5G时代运营商收入模式将迎来下一次转型。全球运营商收入主要来源为移动通信业务、固定网络业务两部分。固网收入一般分为固定宽带接入业务和固 定电话、IPTV等。随着移动网络、固网宽带的的普及,流量单价进一步下滑,传统业务增长乏力,单纯作为 管道商已经不符合时代和技术的要求。产业互联网是运营商5G时代重生的机会。5G将改变固有的运营商盈利逻辑,赋能各大垂直行业,未来业务发展将围绕网络基础设施的部署进度来推进,5G初期是eMBB业务的发展,用户主要体验大带宽服务,在5G的成熟期大概2025年,将实现uRLLC/mMTC业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万物互联,2B业务将成为主要的收 入来源,从最初的小型应用场景如AR/VR,智慧家庭到大场景的车联网、智慧城市、万物互联的AI管家。对 于运营商来说5G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需要在长周期的建设和探索中保持竞争力。2B业务将成为运营商主赛道,产业互联网对网络建设和边缘计算产生大量需求。建议关注:设备商:中兴通讯、烽火通信运营商: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铁塔、中国移动边缘计算及应用:网宿科技、紫光股份、中科创达、移为通信、会畅通讯、淳中科技、中新赛克、高新兴风险提示:中美贸易摩擦缓和低于预期,5G发展不及预期,目录,一、移动、固网业务两支柱,全球运营商传统业务增长空间有限,二、全球运营商业绩分化明显,美国巨头体量优势明显, 中国运营商有望后来居上三、业务趋势随5G而动,从更大带宽到万物互联,产业互联网是破局关键四、投资建议与受益标的五、风险提示,3,一、移动、固网业务两支柱,全球运营商传统业务增长空间 有限,4,运营商的业务有很强的时代特性,因为应用层面的需求是依赖于网络技术展开的。3G时代以前为移动话音时代,在3G技术背景下,话音业务的贡献度仍保持较高水平,同时增值业务为主要增量。4G时代流量成为运营商移动业务主要收入来源,主要信息流量通行载体也向视频应用转移,同时物联网开始萌芽。话音和传统增 值业务的需求则加速下滑。,1.1移动通信的应用需求随技术时代变化,5,图1:移动通信技术标准主要演变情况,各国在技术时代进展不同,在3G时代韩国日本起步较早,2000年6月份对NTT DoCoMo、KDDI和J-Phone三家运营商颁发了3G牌照。2004年开始西欧各国以及美国陆续推出3G服务。中国落后发达国家7-8年。2009年开始国际主流运营商陆续推出4G服务,中国在2013年末颁发4G牌照,落后主流运营商4年。在5G时代中国已经追平差距,在中频5G的进度上处于国际第一梯队。中国在3G时代手机qq,微博、微信以及各类音乐软件用户量持续上升,在4G成熟期抖音、快手、滴滴打车等应用相继普及。图2:各国技术时代进程,6,1.1移动通信的应用需求随技术时代变化,7,3G时代以增值业务为主:,在4G时代以经营流量为主,OTT厂商自有账户体系,运营商承担管道责任。Twitter、Facebook、Uber等应用迅速 普及。在固网业务上,AT&T将通信和娱乐结合在一起,在IP网络上实现电视、电脑、手机的“三屏合一”,其中U-verse,IPTV是AT&T的力推重点之一,通过与固定和移动业务捆绑销售,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传统业务的下滑。,1.2.1以AT&T为例,从增值业务到流量经营,内容资产为固定宽带赋值,Yahoo!,服务:Go Mobile性质:基于手机 的个性化定制网 络服务,高通 公司,服务:MediaFlo性质:手机电视服务,苹果,服务:销售iPhone手机,1.2.2以Vodafone为例,3G时代打造Vodafone live吸引客户,在3G时代,沃达丰主推的数据类服务包括Vodafone live!、Vodafone live!with 3G、移动数据卡业务等。 Vodafone live!with 3G针对个人用户推出了整首音乐下载、移动电视、移动搜索等多种业务。,在固网上,2006年5月沃达丰打破了一直坚守的“只 提供移动业务”的发展方向,实施固定移动融合发 展策略,进入固网市场,推出名为“Vodafone AtHome”的DSL业务。,8,1.2.3以中国移动为例,从彩铃彩信到数据业务,在3G时代增值业务为核心增长动力,中国移动的增 值业务主要为彩铃,彩信,WAP流量和无线音乐俱 乐部等,增值业务为驱动运营商收入增长的核心动 力。,在4G时代流量业务驱动业绩上升,中国移动在4G时 代的收入重心逐渐向流量业务转移,在4G牌照发放 的一年多以后即2015年,数据业务收入首次超过语 音业务收入,占总营业收入的52%。移动互联网和 智能手机进一步普及,客户规模持续提高,业绩进 入新一轮上升期。,9,1.3.1 北美地区是全球最大的移动市场,移动互联网普及率全球第一,截至2017年底,北美移动用户数量超过3 亿人,占总人口的84%。预计到2025年, 该地区将拥有3.28亿用户,占总人口的86%。高用户普及率加上在移动服务上的高消费 支出,使得2017年北美移动市场的移动收 入达到2600亿美元。就收入而言,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市场 比中国大40%,比整个欧洲移动市场都大, 同时也大于东欧、拉丁美洲、中东、北非 和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总和。北美拥有全球最高的移动互联网、移动宽 带和智能手机普及率,以及全球第二高的 用户普及率。,图3:北美地区用户数和人口普及率预测(百万人),303,374,328,419,用户数量(百万),连接数量(百万),数据来源:GSMA、东吴证券研究所 图4:北美地区5G渗透率预测北美地区20172025,10,AT&T、T-Mobile和Verizon均宣布计划 在2018年底前在美国主要城市推出5G。 在这些投入运行之后(加拿大预计将在2020年投入运行),5G的应用将有可能 与北美4G一样快速增长,在2022年底达 到1亿个连接。根据GSMA预测,到2025 年,5G将成为北美领先的移动网络技 术,拥有超过2亿的移动连接,约占移 动连接总数的一半。,1.3.2 北美地区5G增长可期,图5:北美地区5G渗透率及全球占比预测2017202591%80%70%49%,24%,0,24%,10% 4%,16%,5%7%,6%6%,智能手机连接占比4G连接占比5G连接占比北美地区对全球移动产业贡献20172025,11,1.4.亚太地区用户基数大,发达地区移动收入增量预期较低,亚太地区也是普及率较高的市场,截止2017年,亚太地区拥有27亿手机用户,从2017年到2025年,用户数 量的复合增长率将会从过去四年的6.0%下降到1.8%。其中发达地区市场如日本韩国的存量竞争将更加激烈。根据GSMA预测,到2025年,日本、韩国的电话用户数将仅仅提高3pct、2pct。智能手机的普及率将分别提高22pct和9pct。移动通信的市场收入增长空间更小,在发达国家市场甚至会出现小幅下滑,预计亚太地区发达国家在未来几 年的移动通信收入将维持在1670亿美元的水平。,图6:亚太部分国家用户及智能手机普及率预测,图7:亚太地区移动收入预测,63%,49%,84% 87%,71%,87% 89%,60%,日本,菲律宾,韩国,缅甸,亚太国家用户渗透率20172025,61%,63%,82%,72%,83%,79%,91%,79%,日本,菲律宾,韩国,缅甸,亚太国家智能手机普及率20172025,12,1.5.1 欧盟区移动收入已经停止增长,截至2017年底,西欧移动服务用户量达到了其85%的人口4.65亿人。该地区移动运营商 的总目标市场正接近饱和点,法国和英国等较 大的移动市场占据了大部分新用户。近年来,有限的唯一用户增长、监管决策和激烈的竞争都对移动收入造成压力,移动收入从2015年开始几乎停止增长。在2017年达到1430 亿欧元,预计到2025年底将达到1440亿欧元, 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0.1%。2017年,移动技术和服务创造了西欧GDP的3.3%,这一贡献相当于5500亿欧元的经济增加 值。根据GSMA预测,在截至2022年期间,这 一数字将增加到7200亿欧元(占GDP的4.1%)13,图8:欧洲移动收入预测,465,673,481,706,用户数量(百万),连接数量(百万),数据来源:GSMA、东吴证券研究所 图9:欧洲移动用户数及sim连接数预测欧盟地区20172025,1.5.2 欧盟区5G基础良好,2025年5G连接数破2亿,自2012年以来,许多欧洲国家迅速采用了4G 服务。到2017年年底,该地区有2.85亿个4G 连接(比前一年增加了25%),占总连接的42%。4G投资将在短期内继续进行,运营商 将寻求改善网络性能,以满足消费者对更高速 度、始终保持连通性的需求。欧盟委员会渴望在开发5G技术方面扮演领导 角色,其于2016年启动了“5G for Europe Action Plan”。预计到2025年,5G覆盖范围将达到西欧四分 之三的人口。该地区将有2.03亿个5G连接, 占总连接数的29%。从区域角度来看,到2025年,西欧将在5G连接中占据第三大份 额,仅次于亚太地区和北美。早期5G投资正在进行中,虽然大多数运营商的资本将在2020年之后投入。,0,4G连接数占比,5G连接数占比,图10:欧洲5G前景欧盟地区2017202563%42%29%,14,1.6.1 东欧地区移动服务普及较高,增长空间有限,东欧国家地区是世界上移动服务普及率 最高的地区之一,根据GSMA报告,截 至2017年底这一地区共有2.32亿户移 动用户使用移动服务,占人口的80%。该指标仅落后于欧洲与北美两大发达市 场,后两者该指标分别为85%和84%, 但远远领先于拉丁美洲和亚太地区(两 者都是67%)和全球平均66%。高普及 率不可避免导致移动业务的增速减慢, 预计到2025年独联体国家地区移动服 务渗透率只有2pct的增长。同时,俄罗斯电信市场是一个高度竞 争的市场,流量的单价很低,预计在 移动业务的增长上已经缺乏动力。,图11:俄罗斯移动收入预测(十亿美元),15,16,物联网将成为重要的增长动力,根据GSMA 预测,未来几年,东欧地区的物联网连接数 量将增加两倍,到2025年将达到6.6亿。虽然消费者IoT占物联网连接的大多数(2017 年占68%),但预计工业物联网的增幅最大; 到2025年,工业物联网将占总物联网连接的48%。在5G过发展进度中,俄罗斯预计会首先重 点发展增强移动宽带(eMBB),以增加移动 互联网接入的容量和速度,而其他独联体国 家也会陆续在2025年前推出5G服务。近年来,运营商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放弃了无 限制数据计划,现在正在推广捆绑数据关 税,这有助于推动强劲的数据量和一些收入 增长。,图12:俄罗斯5G覆盖率(%)和和连接数(百万)预测,1.6.2 俄罗斯5G进展良好,物联网连接数增长可期,17,1.7 中东&北非地区用户渗透率低,未来增长潜力巨大,截至2018年第二季度,中东和北非(MENA)地区共有3.81亿用户,占总人口的64%。尽管在过去四年里,MENA地区的用户平均每年增长4%, 但该地区仍是世界上渗透率第二少的地 区。然而,该区域各国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从先进的海湾合作委员会(GCC)阿 拉伯国家(平均77%的人口为移动用 户)到用户普及率仅30%的其他阿拉伯 国家(如科摩罗、吉布提和索马里)。2017年至2025年期间,除撒哈拉以南 非洲地区之外,中东地区的用户增长 率将是最快的,超过全球平均增长率(CAGR)2.5%,达到4.59亿。届时,69%的人口将成为移动用户,仅略,低于全球平均水平71%。,图13:中东&北非地区用户数量及渗透率预测,459375,790635,用户数量(百万),连接数量(百万),中东&北非20172025,1.7 中东&北非地区用户渗透率低,未来增长潜力巨大,2017年,移动技术和服务在中东和北 非地区创造了4%的国内生产总值,贡 献额略低于1650亿美元的经济增加 值。到2022年,因为各国继续受益于移动服务增加带来的生产力和效率的提 高,该地区的移动经济将产生约2000 亿美元的经济增加值。一些移动运营商,特别是海湾合作委 员会阿拉伯国家的移动运营商,正在 寻求成为全球5G部署的领导者,并在2019年商业化之前推动测试和试运 行。这些市场将呈现出相对较快的5G 推广速度,到2025年将达到总连接的16%,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图14:中东&北非地区移动收入情况,165,7868,200,移动运营商收入(十亿),移动产业经济增加值(十亿),中东&北非20172022,18,1.8 拉美地区用户渗透率具有巨大区域差异,增长空间较大,截至2018年第二季度,拉丁美洲和加勒比 地区有4.42亿唯一移动用户,占总人口的68%。该区域的特点是移动用户渗透程度 不同。一些国家(如智利、乌拉圭和阿根廷) 潜在市场正在接近饱和,而另一些国家(包 括洪都拉斯、危地马拉和尼加拉瓜)的渗透 率仍然相对较低。尽管近年来移动用户增长放缓,但拉丁美 洲和加勒比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到2025 年,该地区将占全球所有新用户的10%。 用户数量的实质性增长将由巴西、墨西哥 和哥伦比亚等主要市场提供,这些市场的 渗透率接近区域平均水平。到2025年,该地区约四分之三的人口将成为移动服务用户,进一步缩小与发达市场(87%)的平均差距。,775,用户数量(百万)图16:拉美地区用户增长预测,连接数量(百万),图15:拉美地区用户数和人口普及率预测拉美地区20172025674517436,19,1.8 拉美地区用户渗透率具有巨大区域差异,增长空间较大,在过去五年中,移动运营商总共投资了770 亿美元,在LTE网络推出和升级的推动下,到2020年,移动运营商的资本水平将 保持在高位。2018年至2020年期间,总资 本支出总额将达到470亿美元,资本利润率大致稳定,此后,随着运营商继续投资于 移动宽带容量(以适应快速增长的移动视频 数据使用量)以及5G部署的初始阶段,资本 总利润率可能会逐步增加。2017年,移动技术和服务创造了拉丁美洲 国内生产总值的5%,贡献了2800亿美元的 经济增加值。到2022年,该地区的移动经 济将创造约3300亿美元的经济增加值(占拉 丁美洲GDP的5.2%),因为各国将继续受 益于移动服务的增加带来的生产力和效率 的提高。,74.2,82.6,330,移动运营商收入(十亿)图4:拉美地区用户增长预测,移动产业经济增加值(十亿),图17:拉美地区移动业务收入及变化趋势拉美地区20172022280,20,1.9.1 回归国内,运营商传统业务竞争激烈,增长空间有限,0,20,000,40,000,60,000,80,000,100,000,120,000,140,000,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59.60,21,65.3061.40,69.10,72.50,74.40,78.90,0,10,20,30,40,50,60 56.60,70,80,2016-06,2016-09,2016-12,2017-03,2017-06,2017-09,2017-12,2018-03,图13:我国移动用户数(万户)情况图14:我国固定宽带普及率(%)情况160,00090,传统移动业务和固网宽带业务市场趋向饱和,三大运营商的竞争也随之愈发激烈,呈现持续赶超的局面。此外,在 国家提速降费的政策导向下,传统业务的收益不断下降,发展空间有限。运营商传统移动业务趋于饱和。当前,移动业务已进入“全民”拥有手机的时代,移动用户总数达15亿,超过全 国人口总数(14亿),市场趋于饱和。固定宽带大面积普及。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近年来固定宽带在我国越来越普及,截至2018年第一季度的统计数 据来看,固定宽带普及率已达到80%左右。,图15:三大运营商移动业务ARPU(元)对比,由于国务院要求运营商提速降费,三大运营商资费空间遭极大压缩,收入有明显下降,对于传统的移动语音、流量 和宽带业务边际效益不断下降,竞争愈发激烈,传统业务市场成为一片红海。,从2009年至今,三大运营商的移动业务ARPU均呈现下降趋势,市场竞争激烈导致运营商ARPU值趋同,在ARPU值 上中国移动已经失去相对联通和电信的绝对优势。2018年,三大运营商的固网宽带接入业务ARPU也呈现不同幅度的下降,其中中国电信下降幅度最大,中国联通最小。,1.9.2 提速降费伴随激烈竞争,ARPU不断下降,传统业务增长受限,0,10,20,30,40,50,60,70,80,90,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7,2018,中国移动,中国电信,20152016中国联通,35.1,46.3,49.8,33.5,44.6,44.3,0,10,20,30,40,50,图16:三大运营商固网宽带接入业务ARPU(元)及其增长对比60,中国移动,22,中国电信,中国联通20172018,1.10 运营商传统业务的现状梳理,23,二、全球运营商业绩分化明显,美国巨头体量优势明显,中 国运营商有望后来居上,24,从营业收入来看,美国通信运营商AT&T和Verizon排名第一第二, 在2017年AT&T营业收入达到11362亿人民币,排名第三的中国 移动处在追赶的趋势中,2017年 营业收入为7418亿人民币,与Verizon的差距逐渐缩小。中国联 通和中国电信排名略有上升,但目 前处在主流运营商较低水平。,2.1. 营业收入对比,图17:国内外重点运营商集团近年营业收入(亿元)对比,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威瑞森,AT&T,NTT,软银,德国电信,沃达丰,SK电信,25,从净利润率来看,国内外运营商 变化趋势有所不同。国内中国移 动和中国电信保持平稳,中国联 通净利润有所下降。国外利润率 大致都有所上升,其中威瑞森和 沃达丰上升幅度较为明显。,-15.0%,-10.0%,-5.0%,0.0%,5.0%,10.0%,15.0%,20.0%,25.0%,30.0%,2015年,2016年,2017年,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德国电信,AT&T,软银集团,威瑞森,沃达丰,NTT,26,2.2. 净利润率对比,图18:国内外重点运营商集团三年净利润率(%)对比,0.0%,5.0%,10.0%,15.0%,20.0%,25.0%,30.0%,35.0%,40.0%,2013年,2011年中国移动,2012年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德国电信,2014年AT&T,2015年软银集团,2016年威瑞森,沃达丰,2017年NTT,2.3.1. 资本开支占比对比,27,图19:国内外重点运营商集团近年资本开支占收比,从资本开支占收比 来看,国内运营商 资本开支占收比普 遍 高 于 国 外 运 营 商,德国电信一直 平稳处在低 位 。2017年开始国内三 家运营商资本开支 占收比明显下降。,2.3.2.资本开支占收比对比,28,表1:国内外重点运营商集团近年资本开支占收比对比,资本开支占收比来看,,中国三家运营商资本开 支占收比远高于国外, 一方面原因是国内网络 建设处在追赶阶段,网 络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较 大,另一方面原因也是 国内运营商营业收入相 对较低导致的。,90,00080,00070,00060,00050,00040,00030,00020,00010,0000,2015年,2016年,2017年,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德国电信,AT&T,软银集团,威瑞森沃达丰NTT,29,2.4.用户数对比,表2:国内外重点运营商集团近年用户数(万户)对比,从用户数上看,2017中国移动用户达到八亿,跨国巨头沃达丰用户超过五亿,排在第二位。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用户数 排在第三第四位。,图20:国际运营商用户数对比(单位:万户),备注:德国电信选取德国国内业务数值,其中1日元=0.06091人民 币;1美元=6.8962人民币;1欧元=7.8068人民币。威瑞森披露的指标为ARPA,而非ARPU。AT&T采用的指标为预付费用 户数据。,30,2.5. 全球运营商ARPU值对比,表3:国际运营商ARPU对比(元),传统业务增长空间有限,陷入激烈竞争中,全球所有主流运营商ARPU值均处在下降趋势。整体来看,在ARPU值上美国日本欧洲中国。中国运营商的ARPU值相在处于较低水平,美国运营商为中国运营商的6-8倍,这也是用户数领先但收入落后的 原因。,从总市值来看,AT&T和Verizon 市值处在第一第二,达到1.6万 亿人民币左右。中国移动位于 第三位,在国际主流运营商的 中排名靠前, 联通和电信的市 值分别为2182亿和2830亿,低 于国际平均水平。,2.6. 全球运营商总市值对比,20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16000,图21:全球运营商总市值对比(亿元)18000,31,注:截止至2019.4.24,三、业务趋势随5G而动,从更大带宽到万物互联,产业互 联网是破局关键,32,5G的发展将是一个长周期的过程,会经历三 个时间段,5G启动期是eMBB热点覆盖,在 重要地点,重要城市,重要地区实现宏覆 盖。5G发展期是eMBB热点的深度覆盖,使5G网络覆盖深入角落,在前两个阶段用户主 要体验大带宽服务。在5G的成熟期大概2025 年,将实现uRLLC/mMTC业务,实现真正 意义上的万物互联。应用场景的演变将是从内容到物联网,从独 立小场景到融合的大场景。在前两个阶段AR/VR等视频业务将成为杀手 级应用,在5G的成熟期,通信技术将赋能各大垂直行业,如车联网、智能制造、智慧医 疗、智慧能源等。根据中国移动的预测。2020年全球物联网终 端数量将达180亿个。,3.1运营商业务发展主线将围绕5G展开,33,图22:5G全球发展进度,图23:5G主要应用场景,34,在运营商新兴业务的发展上,物联网尤 其是车联网,内容业务如高清视频是两 个主流方向。5G在垂直行业的应用场景,按5G技术相 关度区分,最高的VR/AR技术,其次为 车联网。同时这两个项目也是除了无线家庭娱乐 以外,市场空间最大的两个应用,具有 相当的确定性。同时在能源、交通、医疗、金融等行业 运营商的解决方案也同样可期。5G是赋 能的游戏,具体的应用方案需要网络提 供方和需求方共同探索。,3.2通信技术赋能各大行业,35,3.3 智慧交通、车联网随基础设施建设而成熟,车联网的第一步是辅助驾驶,以及园区内的自动驾驶,第二步是公共道路上的自动驾驶,这依赖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车辆联网两部分。,图24:C-V2X,关于车联网,国际主流技术标准 有两种,C-V2X和DRSC,DRSC 本质上是基于WiFi技术的分支, C-V2X则是基于蜂窝网络,在引 入5G技术之后,C-V2X相对DRSC的技术优势逐渐扩大2018年11月,工信部确定将 5905-5925MHz频段作为基于 LTE-V2X技术的车联网直连通信的工作频段,与国际主流频段保 持一致,并为未来发展预留扩展 的可行性。根据ABI Research预测,到2025年5G连接的汽车将达5030万,辆。,内容行业正在经历重大转型,数字内容尤其是视频的消费在全球大多数市场都在增长。在全球范围 内,经常在手机上看视频的人数、平均观看时间和频率都在增加,越来越多的电信运营商正在进入 内容领域,或加强现有的内容服务。,36,表4:不同的内容路线有不同的挑战/奖励,3.4内容是VR/AR的核心竞争力,运营商主要的工作会是内容的整合者 而非提供者,自己制作的内容需要高 质量的媒体团队,同时对收入的贡献 程度不高。OTT视频是目前国际的主 流趋势。我们预计AR/VR的市场空间超过百分 之70将属于内容的提供者。设备制造 和单纯的网络基础设施提供不会是盈 利的主要来源。,3.5 通信运营商助力AI发展,边缘计算意义重大,人工智能将是未来商业和数字转型的关键,它将推动越来越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网络,并通过更多地了 解客户行为来改善客户体验。这反映在风险投资、企业和国家层面对人工智能的投资迅速增长。人工智能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算力,通过云的模式可以有效缓解终端算力不足的尴尬,但 是大流量意味着服务器更大的压力,通过边缘计算,把计算过程下放到边是主流的解决思路。边缘计算是指在网络边缘,在靠近用户的位置上,通过IT服务/环境和云计算的能力,提供高性 能、低时延与高带宽的服务。边缘计算使无需在中央数据中心进行的计算在边缘完成,实现计算资源的迁移,从而大大提升数据响 应速度、降低数据传输成本。,我们认为5G的空间会很大,边缘计算空间更大,5G的流量整体会比4G增长10倍以上,而这其中边缘流量上 占比会更高,我们预计边缘流量的增长会在30倍以上,对于边缘计算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价值量,我们认为 至少会新增10倍以上。,37,成本和收益:5G网络建设即将到来,对全球运营商来说当前最大的问题是寻找5G的盈利模式,5G因为 频段较高,网络覆盖的费用可能会更高,如何收回5G投资的成本是一个重要问题。相互借鉴转向独立探索:但不同于4G/3G时代的是5G中国是处在第一梯队的,也就是说不存在已经成熟 的产业链如WCDMA、FDD-LTE这样的案例提供给运营商使用和参考,在5G时代创新和独立探索将承 担更重要的角色。2C转向2B:移动用户的arpu在全球都呈现下滑趋势,2C业务收入增长缓慢,同时5G的很多网络特性如 网络切片,其实更适配2B业务,在搭建好5G核心网之后,2B业务将更大程度上利用5G网络,同时2B 也是更广阔的蓝海市场。云代替终端:5G所连接终端将是十分广泛的,家居,手表,安防传感器,道路设施,这些都将通过5G 连接在一起,但是在5G的网络条件下,云将进一步取代终端的功能,云计算,云游戏,云视频持续推 广,算力逐渐从终端上移,边缘计算,云计算将扩大AI的适用范围,如何利用好云和连接上更多终端, 是5G时代运营商发展的要义。云在一定程度上会替代终端的部分功能。,38,3.6业务趋势的发展逻辑,39,联通混改后与战略投资者深度合作,不断创新业务,新兴业务增长可观,产业互联网已成新增长动能,公司互联网运 营转型取得重大突破。2018 年,公司创新业务正逐步成为收入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全年产业互联网业务( ICT 业务、 IDC 及云计算业 务、物联网业务及大数据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45%,达到人民币 230 亿元,占整体主营业务收入比例提高至8.7%。,ICT 业务收入56 亿元,同比增长 69%;IDC 及云计算业务收入达到人民币 147 亿元,同比增长 33%;物联网业务及大数据业务收入分别达到人民币 21 亿元和人民币 6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48%和 284%。,3.7.1以中国联通为例:产业互联网业务成为新增长动能,图25:近三年中国联通产业互联网收入(亿元)及其增长情况,135.5,159.1,230.1,0,50,100,150,200,250,2016,2018,2017产业互联网业务收入,5.70%,6.40%,8.70%,10.00%9.00%8.00%7.00%6.00%5.00%4.00%3.00%2.00%1.00%0.00%,2016,2018,2017产业互联网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图26:近三年中国联通产业互联网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中国联通正以云相关业务为重点,首创“云+网+X”政府和企业的整合营销新模式,加速创新业务在一些关键领 域的应用,提升战略投资者的资源优势。目前,中国联通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政府和企业未来的发展将有机会 达到新的水平。2018年,公司将重点发展政府、教育、医疗、金融、交通、旅游等重点产业,加快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 重点创新业务市场拓展,充分发挥与战略投资者的互补资源、业务协同,积极建立差异化竞争优势。,3.7.2以中国联通为例:云网一体化加快政企业务发展,图27:2018年中国联通云网一体化发展情况,图28:2018年中国联通云网一体化模式取得的成果,通过SDN / NFV,政 府和企业用户将可享 受云网融合和智能网 络服务,创建“云+ 网+ X”政府与企业的 新集成模式,并促进 基础业务的发展。,与两家战略合作伙 伴:阿里、腾讯开展 云业务合作,以“沃 云”品牌设计公共云 产品,与阿里建立合 资企业,打造定制应 用软件服务,推动云 和网络收入的快速增 长。,第一年即推出超过300个签约项目。,云计算收入在2018年达到9.6亿, 比去年同期增长98.7。,大数据业务在多个行业取得突 破:包括政府,金融,交通,旅 游,安全等。2018年实现收入6.1 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83.5。,物联网专注于智能城市,智能可 穿戴设备,车联网,智能制造等 领域,以创建端到端解决方案。2018年连接数近1.1亿,收入20.8亿,同比增长47.8。,IT服务侧重于关键领域的垂直赋能, 并发布一系列工业互联网应用,如一 站式政府服务,智慧党建,智慧河长 综合管理平台,医学影像云等。2018年收入达到56.1亿元,比去年同 期增长69.2。,云网一体化,40,3.8中国移动:增强企业间合作,开拓新业务市场,2018年,中国移动加大、加深了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为在家庭、政府、企业和新业务市场有所拓展,中国移动积 极深化智慧家庭,物联网,垂直行业应用等产业协同效应,其效果达到预期。在个人新业务市场,公司创新产品经营,深化“大连接”战略,物联网智能连接数净增3.22亿,规模达到5.51亿, 部分省市已实现連接物与物的连接数超过人与人的连接数;咪咕视频收入同比增长21.7%,咪咕阅读收入超23亿元; 手机支付业务“和包”交易额超过2.5万亿元。在家庭新业务市场,完善数字家庭生态,将 “魔百和”“智能网关”“和目” 等家庭多媒体、安防数字化产品进 行大力度宣传与推广。成果如下:家庭宽带客户2018年净增长3,742万人次,市场份额达到41.5%; “魔百和”用户 量达到9,681万人次,渗透率达到65.9%。家庭宽带综合ARPU达到34.4元,同比增长3.2%。在政企新业务市场,公司面向垂直领域,持续加大重点业务在重点市场的拓展力度,不断提升一站式综合服务能 力,年收入超亿元的行业应用达到11项。图29:中国移动新业务市场相关产品和运营模式创新情况,41,3.9 中国电信:智能应用生态圈,DICT:强化云网融合,积极探索5G技术在智能城市、无人驾驶、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应用物联网:发挥网络和平台的综合优势,加快应用场景拓展,探索更多的应用服务互联网金融:实现翼支付用户、商户及交易额快速增长,打造红包、分期金融平台智能家庭:以天翼高清为切入点、打造智能组网、家庭云等差异化应用,拓展智能家居产品,图31:中国电信智能应用生态圈业务收入(亿元)及其增长情况,图30:中国电信智能应用生态圈示意图,智能应 用生态 圈,DICT,物联网,智能家 庭,互联网 金融,404.96,6.8168.19,584,2017,DICT物联网 智能家庭互联网金融,491.75,15.3578.31,779,2018,DICT物联网 智能家庭互联网金融,42,384,497,612,746,920,674,683,723,793,857,532,593,670,729,747,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IPTV,宽带(Broadband),e-Biz,单位:十亿韩元43,4.68,4.85,5,5.18,5.04,3.13,3.3,3.57,3.8,4,0,1,2,3,4,5,6,2014年,2017年,2018年,2015年2016年无线服务(Wireless),固网(Fixed-line),单位:万亿韩元,3.10.1 LG U+固网收入占比持续上升,IPTV引领增长,韩国在5G部署处在第一梯队。LG U+是三大运营之一。LG U+的收入构成主要来自固网和无线服务,其中固网业务的收入增速快于无线业务。固网收入三大组成部分为 IPTV、e-Biz和宽带。无线服务方面,2018年,LG U+无线服务用户总量达到1400万人次,较2017年增长了7.2%;用户净增长量达到945000人 次,较2017年增加了36.5%;高净值用户占比达到33%,其中80000KRW用户占比达4.5%。IPTV方面,在2018年用户净增长量较2017年增长了39.4%,达379000人次;其逐渐成为收入最高的业务,2018年总收入达到9200亿韩元。我们预计LG U+的收入将更多的依赖固网业务,包括各类企业专线以及IPTV等家庭宽带业务。图32:LG U+收入结构图33:LG U+固网收入结构细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