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日韩三网融合进程看有线网络的挑战与机遇.pdf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1 / 48 Table_Page 深度分析 |传媒 证券研究报告 Table_Title 传媒行业 广电行业系列报告之海外映射:从美日韩三网融合进程看有线网络的挑战与机遇 Table_Summary 核心观点: 海外有线电视产业发展经验:政策、技术、市场竞争是关键因素 在 2019年 3月 22日外发的广电行业:国网整合序幕拉开, 5G及超高清带来新机遇报告中,我们详细讨论了我国有线电视行业现状 、 机遇与挑战,以及当前行政力量推动变革的情况。而本 文将 重点分析美国以及日韩有线电视产业发展的情况,以探究对我国有线电视行业发展的启示。对比海外的发展经验与国内有线电视产业的发展,我们认为不论是在美国还是日韩,政策都决定了产业发展的基本框架,技术带来有线电视产业发展的挑战及机遇,而积极开展融合业务,是有线电视产业应对竞争的有效方式。 美国:市场化运行机制下,康卡斯特横向纵向拓宽业务 美国有线电视行业市场化程度高,相关政策主要是从公共利益角度进行监管。只要符合公共利益,有线电视产业可以进行完全市场化的自由竞争,媒 介融合,互融互通。但出于反垄断考虑,美国市场的融合存在一定限度,任何单个公司或广播网络覆盖的全国电视家庭份额不得超过 35%。 本文还重点探讨了 美国有线电视龙头康卡斯特 的成长之路以及在“渠道 +内容 ” 端的多重整合 以兼并收购的方式逐渐将有线电视网络铺开;并通过收购 NBC以及 Sky,拓展业务范围,推进节目制作、融媒体平台搭建等业务;并依托技术优势开展高速互联网业务以及语音电话业务,在三网融合背景下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 日韩:无线电视份额领先之下,有线电视企业积极把握双向互动、数字化、超高清发展机遇 在日本以及韩国,无线电视台全国范围内联播,能够满足大部分民众的收视需求,收视份额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有线电视营收在整体放送市场参与公司总营收中占比不高。在此背景下,有线电视企业仍积极把握发展机遇,提高市场规模。在日本有线电视产业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几个发展机遇:未来通信模式下的城市规划带来覆盖规模扩大;开启双向交互;二网融合下有线电视企业得以进入电信市场;数字化以及三网融合;超高清视频带来的发展机遇。在韩国, 为应对 IPTV及 OTT的冲击,近年来,有线电视行业也不断进行调整,不断向智能化发展,包括智能家 居、家庭医疗、互动教育等,同时扩大超高清服务,保持电视大屏的吸引力,并通过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发展定制化服务。 投资建议: 结合海外有线电视发展经验,我们认为国内广电企业在三网融合背景下应积极把握:( 1)政策红利:政策决定产业发展的基本框架,“全国一网”形成有利于融合业务开展;( 2)技术机遇:应积极把握数字化、双向互动以及超高清及5G发展机遇;( 3)面对竞争,积极融合:开展宽带业务以及电话业务切进电信赛道;把握 OTT发展趋势,开展 DVB+OTT业务 。而全国一网的形成是广电企业的竞争基础, 在行政推动力量全面加强 的情况下, 2019年广电整合将持续推进 ,广电企业改革将真正开启。 建议关注广电行业优质标的 如贵广网络 、 东方明珠 、 广电网络、吉视传媒等以及相关低 PB公司江苏有线、湖北广电、歌华有线等的估值提升机会 。 风险提示 ( 1)政策落地不及预期;( 2)互联网及新媒体对广电行业的冲击。 Table_Grade 行业评级 买入 前次评级 买入 报告日期 2019-04-19 Table_PicQuote 相对市场表现 Table_Author 分析师: 旷实 SAC 执证号: S0260517030002 SFC CE No. BNV294 010-59136610 kuangshigf Table_DocReport 相关研究: 传媒行业 :广电板块政策催化持续; 19Q1 业绩预告披露密集期将近关注高增长 2019-03-24 传媒行业 :广电行业:国网整合序幕拉开, 5G 及超高清带来新机遇 2019-03-22 Table_Contacts 联系人: 叶敏婷 021-60759783 yemintinggf -38%-29%-20%-11%-2%7%04/18 06/18 08/18 10/18 12/18 02/19传媒 沪深 300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2 / 48 Table_PageText 深度分析 |传媒目录索引 一、我国有线电视行业发展:处于全国一网整 合关键期 . 5 二、美国有线电视行业发展:市场化机制下互 融互通,有线电视企业积极拓展业务 . 8 2.1 行业现状:有线电视 逐渐推进市场化, IPTV 及 OTT 加速竞争 . 8 2.2 融合发展:市场走向互融互通, OTT 持续冲击有线电视行业 . 11 2.3 典型公司康卡斯特:有线电视龙头,融合下 “渠道 +内容 ”两手抓 . 18 三、日本有线电视行业:无线电视覆盖广,有 线电视积极把握双向互动、数字化以及超高清发展 . 26 3.1 收视格局:无线电视覆盖广,高清技术使有线电视竞争力提高 . 26 3.2 行业发展:有线电视早期作为无线电视补充,之后受益高清技术发展,市场竞争力提升 . 28 3.3 融合发展:从纵向分割到横向分割,政策推动融合发展 . 29 3.4 典型公司 J:COM:从单一有线电视服务到综合性传媒公司 . 32 四、韩国有线电视行业发展:把握智能化及超 高清发展,三网融合大体完成 . 34 4.1 收视格局: IPTV 及 OTT 冲击之下,把握智能化以及超高清发展 . 34 4.2 行业发展:推进有线电视产业智能化发展,扩大超高清服务 . 35 4.3 融合发展:三网融合之路大体完成 . 36 4.4 典型公司 CJ HELLO:全球首家商业化数字有线电视公司 . 37 五、海外启示:积极把握 5G 及超高清机遇, 三网融合下提高广电产业竞争力 . 40 六、可比公司估值表 . 45 七、风险提示 . 46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3 / 48 Table_PageText 深度分析 |传媒图表索引 图 1:中国家庭电视收视格局 . 5 图 2: 2015-2018 年中国有线电视用户发展进程 . 5 图 3:我国有线电视数字化率 . 5 图 4:我国有线电视双向渗透率 . 5 图 5:我国有线电视高清渗透率 . 6 图 6:我国有线电视智能终端渗透率 . 6 图 7:我国有线电视产业改革之路 . 7 图 8:美国有线电视行业发展历程 . 8 图 9:美国有线电视数字化进程 . 9 图 10:美国主要 IPTV 服务商用户总数 . 10 图 11:美国互联网电视拥有者及占人口比走势 . 11 图 12:自 1984 年到 1996 年,市场间分隔逐渐打破 . 12 图 13:三网业务交织竞争 . 13 图 14:康卡斯特 VoIP 业务用户数量持续增长 . 14 图 15: IPTV 和传统有线电视工作原理对比 . 14 图 16:美国主要公司 IPTV 及业务 . 15 图 17:美国主要公司 IPTV 及有线电视用户数量对比 . 15 图 18:奈飞美国国内 OTT 订阅户数与主要有线电视服务商订购数对比 . 16 图 19: Netflix 全球 OTT 订阅总用户数(百万) . 16 图 20: 2013-2017 年美国只使用 OTT 的家庭数 . 17 图 21: 2017 年美国家庭获取视频服务途径 . 17 图 22:康卡斯特业务构成 . 18 图 23:康卡斯特发展历程 . 19 图 24:康卡斯特营业收入情况 . 19 图 25:康卡斯特归母净利 润情况 . 19 图 26:康卡斯特各业务毛利率水平 . 20 图 27:康卡斯特营收结构变化 . 20 图 28:康卡斯特有线业务开展地域 . 21 图 29:康卡斯特有线业务板块营收构成 . 21 图 30:康卡斯特有线业务兼并收购历程 . 22 图 31:康卡 斯特有线业务用户数量变化 . 22 图 32:康卡斯特高速互联网业务用户数量变化 . 23 图 33:美国各宽带供应商用户规模(万) . 23 图 34:康卡斯特语音业务用户数量变化 . 23 图 35:美国各语音业务用户规模(万) . 23 图 36:康卡斯特营不同业务组合选择比例 . 24 图 37:康卡斯特基于 Xfinity 平台的机顶盒 . 25 图 38: 日本各收视方式营收占总放送市场比例 . 26 图 39:日本无线电视用户数量(万户) . 26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4 / 48 Table_PageText 深度分析 |传媒图 40:日本有线电视用户数量(万户) . 27 图 41:日本有线电视营收(亿日元)及占比 . 27 图 42:日本 OTT 平台概念示意图 . 28 图 43:日本有线电视行业发展进程 . 29 图 44:日本三网融合推进 . 30 图 45:日本通讯传播法规架构下从 “纵向分割 ”到 “横向分割 ” . 30 图 46:三网融合下日本有线电视业务模式示意图 . 31 图 47: J:COM 发展历程及业务简介 . 32 图 48: J:COM 用户总数量(户) . 33 图 49: J:COM 各业务用户数量(户) . 33 图 50: J:COM 营收及净利情况(十亿日元) . 33 图 51: J:COM 净利率 . 33 图 52:有线电视及 IPTV 用户数量(万户) . 34 图 53:有线电视及 IPTV 市场规模(亿韩元) . 34 图 54:韩国有线电视行业发展进程 . 35 图 55:韩国有线电视产业运行机制 . 36 图 56: CJ Hello 发展历程及业务简介 . 37 图 57:韩国付费电视前五大参与者市场份额 . 38 图 58:韩国有线电视市场格局 . 38 图 59: CJ Hello 各业务用户数量(万户) . 38 图 60: CJ Hello 各业务 ARPU 值(韩元 /月) . 38 图 61: CJ Hello 营收及净利(十亿韩元) . 39 图 62: CJ Hello 各业务收入占比 . 39 图 63: CJ Hello 盈利能力 . 39 表 1:美国全网融合主要方式对比 . 12 表 2: 2018 年美国前 10 大 OTT 视频服务商 . 16 表 3: NBC 环球旗下电视台情况 . 24 表 4:美日韩有线电视产业政策对比 . 40 表 5:美日韩有线电视技术发展对比 . 41 表 6:美日韩主要有线电视公司业务融合情况 . 42 表 7:国内 11 家广电企业 IPTV 以及 OTT 业务开展情况 . 42 表 8:美日韩主要有线电视公司并购情况 . 44 表 9: A 股有线电视公司估值( 2019/04/18) . 45 表 10:可比公司估值水平(股价为 2019 年 4 月 18 日收盘价) . 45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5 / 48 Table_PageText 深度分析 |传媒一、我国有线电视行业发展:处于全国一网整合关键期 在 IPTV以及 OTT等冲击下,我国有线电视近几年收视份额持续下降,有线电视用户总数呈现减少趋势,数字电视缴费用户持续流失。而在有线电视总用户数下降的情况下, 2018年末高清电视用户突破 1亿户, 4K电视用户持续增长;智能电视用户增长动力不减,用户规模接近 2,000万户;有线运营商双向网络建设深化,网络资源利用率进一步提升。 图 1:中国家庭电视收视格局 图 2: 2015-2018年中国有线电视用户发展进程 数据来源: 中国有线电视行业发展公报,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注: Base=我国家庭电视用户 4.47 亿户) 数据来源: 中国有线电视行业发展公报,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图 3:我国有线电视数字化率 图 4:我国有线电视双向渗透率 数据来源: 中国有线电视行业发展公报,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数据来源: 中国有线电视行业发展公报,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54.81%28.86% 27.29% 24.61%49.89%30.87%34.68% 36.69%0%10%20%30%40%50%60%有线电视 直播卫星 IPTV OTT TV2017Q4 2018Q45.9%0.5%-3.2%-8.7%-10%-8%-6%-4%-2%0%2%4%6%8%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2015A 2016A 2017A 2018A有线电视用户(万户) 同比增长0%20%40%60%80%100%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2017Q4 2018Q1 2018Q2 2018Q3 2018Q4有线电视用户(万户) 有线数字电视用户(万户)有线数字电视缴费用户(万户) 有线数字化率有线数字电视用户缴费率0%20%40%60%80%100%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2017Q4 2018Q1 2018Q2 2018Q3 2018Q4有线电视用户(万户) 双向网覆盖用户(万户)双向网渗透用户(万户) 有线双向覆盖率有线双向渗透率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6 / 48 Table_PageText 深度分析 |传媒图 5:我国有线电视高清渗透率 图 6:我国有线电视智能终端渗透率 数据来源: 中国有线电视行业发展公报,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数据来源: 中国有线电视行业发展公报,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我国有线电视产业作为连接上游设备、内容以及其他增值服务与下游用户之间的重要环节,经历了“台网分离”到“制播分离”再到“全国一网”“三网融合”的变革。 台网分离: 1999年关于加强广播电视有线网络建设管理的意见出台,要求将广播电视传输网络的建设和管理实行政企分开,成立企业化的广播电视传输公司。一是要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组建包括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在内的广播电视集团的基础上,将网络传输公司纳入集团;二是要将各级广播电视部门已形成的传输网络资产划入同级广播电台、电视台,由广播电台、电视台组建广播电视网络传输公司。到 2000年 6月,全国有线电视台实现“台网分离”运作。 制播分离: 2009年 6月广电总局颁布关于认真做好广播电视制播分离改革的意见,制播分离改革新一次尝试正式启动 。政策对制播分离改革的总体要求、范围、方式等都进行了具体的指导和说明,各省级电视台开始制播分离实践。 全国一网: 2009年广电总局颁布关于加快广播电视有线网络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快全省性网络整合,到 2010年底基本实现一省一网。而根据广电总局发布的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 2013),全国“一省一网”的目标在 2012年 9月底基本实现。“一省一网”实现之后,全国范围内还是未形成全国性的主干网,在管理和运营商都存在较大的困难,难以在三网融合中形成匹敌电信网以及互联网的产业竞争力。 2016年 11月,中宣 部、财政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发展的意见,正式提出要加快推进全国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发展,明确到 2020年要基本完成全国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实现“全国一张网”。实行全国一网是广电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整个行业突破发展的关键所在。 三网融合: 2015年 8月国务院发布三网融合推广方案,三网融合的本质是电信网、广电网以及互联网三网在业务应用上的融合,在同一个网络上实现语音、数据和视频等多种不同的业务。目前在我国,三网融合真正打通还需要业务、监管、终端、网络等方面的融合。我 们认为对于广电体系来说提高自身在0%10%20%30%40%50%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2017Q4 2018Q1 2018Q2 2018Q3 2018Q4有线电视用户(万户) 有线高清用户数量(万户)有线高清渗透率0%2%4%6%8%10%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2017Q4 2018Q1 2018Q2 2018Q3 2018Q4有线电视用户(万户) 有线智能终端用户(万户)有线智能终端渗透率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7 / 48 Table_PageText 深度分析 |传媒三网融合中的竞争力,首要基础是全国一网。在三网融合推广方案中,也明确提到了要尽快实现全国一张网,促进有线电视三网融合业务创新。 图 7: 我国有线电视产业改革之路 数据来源:易观国际,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电视台整体运营内容制作节目播出网络传输电视台台内容制作节目播出有线网络网网络传输:全国网省网市网区域网电视台播节目播出内容制作公司制电视剧电影综艺体育新闻等有线网络网网络传输:全国网省网市网区域网台网分离 制播分离 全国一网有线网络网一省一网全国一网三网融合电信网 广电网 互联网T C P / I P 协议三网融合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8 / 48 Table_PageText 深度分析 |传媒二、美国有线电视行业发展:市场化机制下互融互通,有线电视企业积极拓展业务 2.1 行业现状:有线电视 逐渐推进市场化, IPTV 及 OTT 加速竞争 2.1.1行业现状:有线电视发展 70年,从监管缺失到市场化竞争 美国有线电视产业发端于 1948年,发展至今已有 70年历史。美国有线和无线通讯的监管机构为联邦通讯委员会( FCC) 。美国有线电视行业监管机构设立监管政策的首要出发点是“公共利益”,而提供服务的质量、非单一集中的媒体控制者、节目的内容等是评判是否影响公共利益的重要因素。 根据美国监管部门对于产业的监管情况变化,结合美国有线电视规制走势探究中对美国有线电视行业发展的分析,我们将美国有线电视行业发展大致划分为 4个阶段。 图 8: 美国有线电视行业发展历程 数据来源:知网美国有线电视规制走势探究, Bloomberg,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1948年到 1965年无序发展阶段: 美国有线电视产业最初是作为帮助偏远地区接受电视信号的服务业务出现的。最初 FCC认为该业务不属于无线广播,也不是像电话一类的有线公共事业,并且因为当时的有线电视行业影响范围较小,不涉及“公共利益”, FCC甚至不愿意接受其规制权。在这一阶段,有线电视产业发展未受到相关部门的监管,无序发展。 有线电视用户群体规模也很小, 1962年前后规模也不过65万人。 1965年到 1984年行业监管开启: 1965年,美国的有线系统规模已经发展到近 1,400个,为大量美国边远地区家庭传输电视信号。 FFC看到有线电视对于“公共利益”的贡献,开始关注有线电视行业,并于当年制定“必须传送法”( must-carry rule),规定有线电视公司必须分配频道并免费传送当地电视台的节目,以确保电15 65 200 6690 5091 01 0 0 02 0 0 03 0 0 04 0 0 05 0 0 06 0 0 07 0 0 0美国有线电视订购户数(万)1996 年有线电视数字化推进,数字有线电视占比不断提升1948 年有线电视作为广播电视的补充出现在美国。F C C 未开始管制有线电视行业1984 年有线电视通信政策法 :美国国会正式通过的第一部有线电视 法令。鼓励有线电视运营商权益,放送管制。1992 年有线电视消费者保护与竞争法 :核心内容是保护消费者权益和促进竞争1976 年国会重新修改了版权法 ,对有线电视系统的特许经营权征收费用, 地方政府通过复杂的许可证程序来控制有线电视。2009 年美国完成地面电视信号数字化转换1996 年联邦通信法: 该法允许有线电视与电信实行非对称 开放,开放 市场 竞争,鼓励有线电视开展电信服务,提倡节目渠道的多样化, 减少对有线电视收视费的限制。1965 年F C C “必须传送法”( m u st - ca r r y r u l e ) ,规定有线电视公司必须分配频道并免费传送当地电视台的节目,开始对有线电视管制。1948 - 1965 无序 发展阶段 1965 - 1984 行业监管开启 1984 - 1996 规范化推进 1996 至今 自由竞争下三网融合推进2004 年I P T V 出现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9 / 48 Table_PageText 深度分析 |传媒视网的地方附属电视台、独立电视台和公共电视台获得清晰的收视效果。 1976年,国会重新修改了版权法,开始对有线电视系统的特许经营权征收费用。美国有线电视行业监管开启,地方政府通过复杂的许可证程序来控制有线电视。 1984年到 1996年规范化推进,限制垄断下融合开启: 1984年美国有线电视用户超过了 3,000万,同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有线电视通信政策法,美国历史上第一步有线电视法令正式出台。有线电视通信政策法确定了有线电视基本管理标准,明确了有线电视的媒体地位,并建立了有线电视特许权申请的程序,法规出台规范行业发展的同时也保护了有线电视运营商的权益。行业从业者权益得到保障的同时,有线电视产业消费者权益保障相关的法规也相继出台。 1992年,为应对有线电视行业“垄断”带来的乱涨价、服务质量下降等问题,有线电视消费者保护与竞争法出台 ,核心内容是保护消费者权益和促进竞争,美国有线电视产业规范化持续推进。并且随着监管对“垄断”的限制,有线电视行业的竞争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