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末冶金科学与技术发展报告.pdf
中国工程科技论坛粉末冶金科学与技术发展内容简介G21 G22 G23 G24 G25 G26 G27 G28 G29 G2A G2B G2C G2D G2E G2F G30 G31 G32 G33 G34 G35 G36 G37 G38 G39 G3A G3B G3C G25 G3DG3E G28 G3F G40 G41 G42 G43 G2C G40 G41 G44 G45 G33 G42 G46 G47 G36 G48 G38 G39 G49 G21 G22 G23 G24 G4A G4B G2C G4C G4D G42G43 G4E G4F G50 G51 G52 G53 G21 G22 G23 G24 G54 G55 G56 G57 G54 G4C G4D G57 G54 G58 G50 G57 G54 G53 G39 G59 G5A G42 G43 G5B G5CG48 G5D G5E G5F G5B G3A G34 G35 G60 G61 G36 G48 G5B G62 G63 G64 G65 G66 G67 G68 G64 G65 G49G50 G51 G69 G6A G6B G6C G21 G22 G23 G24 G42 G43 G3A G5F G6D G6E G6F G6C G70 G53 G39 G71 G72 G73 G74 G3A G75 G76 G77 G28 G21 G22G23 G24 G42 G43 G67 G78 G3A G79 G7A G77 G28 G2C G7B G7C G21 G22 G23 G24 G4A G4B G2C G4C G4D G36 G7D G42 G43 G7E G7F G49 G50 G51 G80G81 G54 G82 G28 G83 G5B G21 G22 G23 G24 G42 G43 G59 G84 G3A G85 G86 G87 G88 G66 G89 G88 G5B G28 G83 G8A G8B G34 G35 G8C G8D G8E G8F G90G77 G28 G91 G92 G72 G93 G94 G76 G24 G57 G95 G96 G76 G24 G97 G98 G99 G21 G22 G23 G24 G9A G9B G5B G9A G9C G37 G28 G3A G85 G4C G4D G9D G9EG66 G9A G9B G9F GA0 GA1 G8A G5C GA2 GA3 GA4 GA5 G6E G49 GA6 GA7 GA8 GA9 G47 G50 G51 G37 GAA GAB GAC G33GAD GAE G21 G22G23 G24 G4B G4D G7C G2C GAF GB0 G7C GB1 GB2 GB3 GB4 G5B GB5 GB6 G3A GB7 GB8 GB9 G47 GA6 GBA G50 G51 G5B G6E GBB GBA G9D G9E G49GA6 GA7 GBC G33 G28 GAF GBD GBE G6A G33 G28 GAF GBD G4A G4C G50 G51 G71 GBC GBF GC0 GA7 GC1 GA3 G3A GC2 GC3 G21 G22 G23G24 G4A G4C GAF G38 GC4 GC5 G55 G56 G6C G70 G5B GAF GBD G4C G4D GB3 GC6 G2C GC7 G58 GB3 GC6 GC8 GC9 G3A GB7 GC2 G38 G72 G21 G22G23 G24 GCA GB0 GA6 G4A GCB G2C GCC GCD GCB G5B GC8 GC9 GA7 G49图书在版编目()数据粉末冶金科学与技术发展中国工程院编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工程科技论坛)粉中粉末冶金技术发展文集中国版本图书馆数据核字()第号总策划樊代明G21 G22 G23 G24 G25 G26 G27 G28 G25 G29 G2A G2B G25 G25 G25 G25 G2C G2D G23 G24 G25 G2E G2F G30 G25 G31 G32 G33 G25 G25 G25 G25G34 G35 G36 G37 G25 G38 G25 G39 G25 G25 G25 G25 G25 G25 G25 G25 G2C G2D G3A G3B G25 G3C G25 G3DG3E G3F G40 G41 G25 G42 G43 G44 G45 G3E G3F G46G46 G25 G25 G47 G25 G48 G49 G4A G4B G4C G4D G4E G4F G50 G51G52G53 G54 G23 G55 G25G3A G25 G25 G56 G25G57 G25 G25 G58 G25G59 G25G25G3A G25 G25 G5A G25G5B G25 G25 G5C G25 G25 G5D G5BG5E G25 G25 G5F G25G60 G61 G62 G63 G25G64 G65 G66 G67 G25G68 G25 G25 G47 G25G25 G25 G25 G25 G25G68 G69 G6A G60 G25G25 G25 G25 G25 G25G3F G25 G25 G6B G25G6CG6D G6EG3FG3A G25 G25 G6B G25G6CG6D G6EG6B G3A G56G6F G25 G25 G70 G25G71G58 G61 G72 G73 G74 G5F G75 G76 G5F G75 G77 G5F G43 G78 G79 G7A G7B G7C G7D G7E G7F G60 G80 G61 G81 G82 G83 G84 G85 G86 G87 G88G3F G89 G7F G73 G25 G8A G89 G8B G8CG8D G8E G52 G25编辑委员会主任:黄伯云副主任:熊翔委员:刘咏赵慕岳刘祖铭熊拥军邹俭鹏目录第一部分综述综述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第二部分主题报告及报告人简介中国粉末冶金发展现状黄伯云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高性能铁基粉末冶金材料及制备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周科朝G21 G21 G21 G21压敏陶瓷的晶界偏析易健宏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高性能金属结构件的激光立体成形黄卫东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废弃有色金属的再生及其高端应用聂祚仁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表面无立方相梯度硬质合金梯度层形成的实验研究及计算机模拟杜勇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化学气相沉积在难熔金属材料中的应用周武平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铍及铍合金技术进展钟景明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硬质合金刀具涂层的现状及发展方向邓玲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网状结构硬质合金界面钴相迁移过程研究张忠健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粉末冶金多孔材料的最新进展汤慧萍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铜及铜合金粉末产业与技术发展现状及展望汪礼敏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附录参会人员名单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后记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第一部分综述综述一、论坛背景年月日,由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中南大学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粉末冶金分会等承办的中国工程院第场工程科技论坛在湖南长沙中南大学国际报告厅召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黄伯云院士担任论坛主席。论坛结合我国粉末冶金发展现状,探讨我国粉末冶金材料与技术重点发展方向,设大会场和“粉末冶金铁铜基材料与制品”、“难熔金属材料与高温合金”两个分会场。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副主任屠海令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教授,中国工程院刘业翔院士,中国科学院金展鹏院士、葛昌纯院士,法国工程院吕坚院士,吉林大学校长李元元教授,中南大学副校长周科朝教授,昆明理工大学副校长易健宏教授,广东有色金属研究院副院长刘敏教授,长江学者、西北工业大学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黄卫东教授,长江学者、北京工业大学材料学院院长聂祚仁教授,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南大学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杜勇教授,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周武平副总裁,西北稀有金属材料研究院国家钽铌特种金属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钟景明教授,中国工程院一局谢冰玉局长、王爱红处长、宋玮玮博士等与来自国内外的余家高校、科研单位、企业的多名代表出席了论坛。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长黄伯云院士致开幕辞,他介绍了粉末冶金在航空航天、装备制造、能源与交通工业、地矿资源加工等领域所取得的重要成果,本次论坛专家、学者云集,规模宏大,将进一步推动粉末冶金新材料与新技术的发展。中国工程院屠海令院士讲话指出,中国工程科技论坛已成为中国工程院最具学术影响力的品牌活动,对于中国工程科技的发展及青年专家的培养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粉末冶金在保障国防安全与武器装备制造中具有重大作用,同时在支撑国民经济发展与经济建设如航空航天工业、机械制造工业等的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粉末冶金科学与技术迅猛发展,新材料、新技术不断涌现,应用范围急剧拓展,粉末冶金基础理论研究迅速发综述展,因此,召开本次论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二、论坛成果总结(一)推进粉末冶金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不断发展在大会报告中,黄伯云院士作了题为“粉末冶金科学与技术发展现状”的报告,对当今世界及我国粉末冶金现状与趋势作了深刻阐述,对欧洲、北美、亚洲粉末冶金发展状况进行了深度分析,指明新兴国家的粉末冶金发展迅速,但北美洲和欧洲的国家仍然具有明显优势;我国已成为硬质合金、铁基合金等典型粉末冶金产品的产量大国,但技术水平和产品附加值仍需进一步提高,为我国今后粉末冶金理论与技术发展指明了方向。报告还指出现代粉末冶金材料与技术发展迅猛,一系列新的粉末冶金技术正在不断涌现,包括喷射沉积、快速凝固、温压成形、注射成形、挤压成形、爆炸成形、激光烧结成形与三维(,)打印等。大会安排了两个会专题报告阐述粉末冶金新理论迅速出现的状况,包括院士作的题为“新型纳米强化超高强度钢之设计”的报告,阐明了计算材料学()对设计含多种元素()的超高强度钢有巨大的帮助,纳米团簇强化的粉末冶金机械合金化(,)钢具有极佳的高温性能和韧性,纳米颗粒强化超高强度钢(,)具有极佳的强度以及粉末冶金(,)工艺在生产含稳定氧化纳米团簇和晶粒细化的新型铁素体钢方面独具功能。杜勇教授作的题为“梯度硬质合金及耐磨涂层的计算模拟和实验验证”的报告,将、第一性原理和相场模拟等多种计算方法相结合,探讨新型硬质合金和涂层材料研发的可行性并且快速合理地确定实验制备的合金成分和工艺参数,再加以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纳米压痕等检测技术对材料结构和力学性能的研究与验证,最终可以得到具有优良性能和较高实用价值的新型硬质合金和涂层材料。这种计算模拟指导实验制备进行材料设计的方法必将在未来高性能材料的研发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大会还安排了个报告论述粉末冶金新技术迅猛发展的现状,葛昌纯院士、刘敏副院长及周克崧院士、李元元校长、黄卫东主任、周武平副总裁分别作了题为“喷射成形高温合金盘件制造及性能研究”、“新型热喷涂技术及其应用前景”、“放电等离子烧结合成钛基复合材料的研究”、“高性能金属结构件的激光立体成形”和“化学气相沉积在难熔金属材料中的应用”的报告。上述报中国工程科技论坛:粉末冶金科学与技术发展告指出,目前,铸、锻、焊、粉末冶金等各种传统技术都被努力发挥到近于极限,但由于其各自的技术原理所带来的根本性限制,依然难以满足高精度、高性能、高柔性、复杂薄壁等极限化需求,这常常成为制约瓶颈。上述几种粉末冶金新技术,为解决同时满足上述多方面高端需求的难题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这些技术在医学植入体、船舶、机械、能源、动力领域复杂整体构件的高性能制造和快速修复等领域也都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此外,有个专题报告剖析了我国粉末冶金新材料的发展现状,包括吕坚院士、周科朝教授、易健宏教授、聂祚仁教授、钟景明教授分别作的题为“高强高韧金属纳米材料研究新进展”、“高性能铁基粉末冶金材料及其制备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粉末冶金技术在贵金属领域中的应用”、“废弃难熔金属的再生及其高端应用”、“铍及铍合金技术进展”的报告。上述研究成果指出高性能粉末冶金材料以高密度、节材、节能、高效、低成本的工艺特点和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成为国民经济、重大工程、国家安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撑材料和基础材料,但是其关键材料和核心共性技术亟待突破,需要粉末冶金从业人员的不懈努力、大胆创新、协同配合,显著提高我国粉末冶金材料的技术性能水平,解决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和重要领域的亟需!(二)推动粉末冶金中青年专家的学术成长为了发挥粉末冶金中青年专家的作用,论坛安排了两个分会场专题探讨铁铜基材料与制品、难熔金属材料与高温合金及其他粉末冶金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邀请了一批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作分会场报告,报告内容丰富且有深度,为我国中青年专家的学术成长提供了很好的环境。邀请专家包括在美国通用公司工作余年的国家第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江亮教授、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获得者(排名第一)长江学者赵中伟教授、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梁叔全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范景莲教授、硬质合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张忠健研究员、东睦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曹阳副总经理、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有研粉末新材料(北京)有限公司汪礼敏总经理、金属多孔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汤慧萍教授、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周新贵教授等。(三)促进粉末冶金学术界与企业界的合作交流粉末冶金具有典型行业背景,涵盖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广大业内同行,目前中国有个一级学会(协会)设有粉末冶金分会,论坛按国内外粉末冶金技术的发展趋势、粉末冶金基础理论、粉末冶金新技术与新工艺、铁铜基材料与制品、难熔综述金属及硬质合金、磁性材料、摩擦及减摩材料、纳米晶非晶材料、特种陶瓷及其复合材料个研究方向进行了广泛征文,得到了全国粉末冶金工作者的热情支持和积极参与,内容丰富,涉及范围广,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全国粉末冶金行业的最新学术和技术成果。在会议期间,同时召开了中国粉末冶金六学协会理事长、秘书长和代表的联席会议暨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粉末冶金分会第一次理事会,会议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长黄伯云院士主持,葛昌纯、李元元、易健宏、刘敏、熊翔、刘咏、赵慕岳、曹阳、周武平、钟景明等出席。在中国粉末冶金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争取到举办年亚洲粉末冶金会议,特别是得到了举办年的世界粉末冶金大会的举办权,这是全国粉末冶金工作者的共同心愿。年的亚洲粉末冶金大会举办在即,这得依靠大家的共同努力。而年的世界粉末冶金大会举办为时甚早,但也应积极筹备,争取办成一次高水平的世界粉末冶金会议。(四)扩大中国工程科技论坛影响中国工程科技论坛是我国工程科技交流的重要平台,在中国工程院的支持下,本次论坛结合我国粉末冶金材料及技术与国外有较大差距、国防工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继续的先进粉末冶金材料尚不能满足需求的现状,在湖南长沙中南大学召开粉末冶金科学与技术发展前沿论坛。论坛的成功举办,系统地总结了我国粉末冶金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深入探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明确了今后的发展目标。中国工程科技论坛:粉末冶金科学与技术发展第二部分主题报告及报告人简介中国粉末冶金发展现状黄伯云中南大学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摘要:中国是一个正在实现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其粉末冶金工业始于世纪年代。中国粉末冶金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在材料及其制品的研究开发与规模化生产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已成为世界粉末冶金制品生产大国之一。然而,中国粉末冶金行业在生产高附加值产品、降低能耗、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本文综合论述了粉末冶金高技术新材料和传统粉末冶金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方向,重点介绍了中国相关粉末冶金产业。关键词:粉末冶金;粉末冶金工业;研究开发一、引言中国现代粉末冶金工业虽然起步较晚,但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中国在粉末冶金领域的多个方面已成为世界的粉末冶金大国。粉末冶金制品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其中硬质合金的产量年为,年产量增加到,约占世界总产量的,其中出口量达,居世界第二。年我国人造金刚石产量达亿克拉(注:克拉),约占世界总产量的,我国已成为世界金刚石工具生产大国,其产量的用于出口。钕铁硼的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我国已在粉末冶金材料的应用、粉末冶金技术开发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粉末冶金新材料为我国航空航天、核工业、重大军事工程、机械制造、交通运输等工业的发展已做出重大贡献。二、铁基、铜基粉末及其制品(一)发展历史年,上海纺织机械厂建立了中国第一条纺织机械用铜基粉末冶金含油轴承生产线;年北京天桥粉末冶金厂的成立和年上海粉末冶金厂还原铁粉生产线的建立,标志着中国铁基粉末冶金工业步入正常发展的轨道。中国粉末冶金发展现状世纪年代初期,武汉钢铁公司建成年产还原铁粉生产线,随后形成了万还原铁粉的年生产能力。年,鞍山钢铁公司从德国引进雾化铁粉制造技术,形成优质雾化铁粉的年生产能力。自世纪年代后期开始,中国铁基粉末冶金零件行业如上海粉末冶金厂、宁波东睦粉末冶金公司等,通过装备引进和技术改造,使产品质量大幅度提高。(二)钢铁粉末与铜基粉末最近几年是中国钢铁粉末的高速发展时期(图),年的实际铁粉总量已超过万。在制造的钢铁粉末中,年我国雾化铁粉产量为万,在钢铁粉末中的比重约为。其中,山东莱芜钢铁集团粉末冶金有限公司已具备年产万雾化钢铁粉末的生产能力。随着中国对高性能铁基粉末冶金零件需求的增加,雾化铁粉的比重将持续提高。为了满足用户对铁粉性能的需要,在铁粉品种方面,已摆脱单一纯铁粉供应的局面,开始批量生产部分预合金钢粉末和预混合粉。年,我国铁基粉末总产量万,比年增加。我国钢铁粉末产量已与北美相当,占世界总产量的;全国铁粉生产厂家估计有家。由于汽车制造业的飞速发展,预计我国钢铁粉末年产量很快将达到万。图近年来我国铁粉产量统计铜基粉末主要包括纯铜粉和铜合金粉末两大类。图为年中国主要铜粉生产企业的电解铜粉产量的变化,从中可以看到年我国铜基粉末产量达到以上,年产量基本维持在以上,年铜及铜合金粉末产量约,居世界第一。年我国汽车和家电行业用的铜粉量达,“十二五”期间汽车按的速度增长,到年我国汽车产量将超过万辆,每辆汽车粉末冶金制品用量达到欧洲水平,仅汽车用铜粉量将达到。另外,水雾化铜粉的表面处理技术已投入纯铜粉的生产。中国工程科技论坛:粉末冶金科学与技术发展图我国铜粉末生产状况(三)铁铜基粉末冶金零件及其应用中国自年以来铁基粉末冶金零件产量如图所示。特别是年,粉末冶金零件的年增长率在以上。这种快速增长与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紧密相关。年我国铁基粉末冶金制品产量为万,成为亚洲最大的铁基制品生产基地。图我国铁基制品生产状况目前中国制造的汽车中使用粉末冶金零件在辆左右。在未来年中,若每辆汽车使用粉末冶金零件增加,按年产万辆计算,年我国汽车产销量达万辆,预计在现有基础上汽车用粉末冶金零件将增加万,汽车用粉末冶金零件总量将达万万。中国粉末冶金发展现状中国铜基粉末冶金零部件主要有含油轴承、减摩衬套、摩擦材料等。其中含油轴承产量占总量左右,主要厂家有扬州保来德有限公司、重庆江洲粉末冶金科技有限公司、南方含油轴承厂、广东信宜粉末冶金厂等。(四)铁基粉末冶金技术研究进展早在世纪年代,中国已开展粉末锻造如共还原钢粉和水雾化合金钢粉的研制,在粉末锻造机理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突破,研制出余种高强度粉末锻造齿轮。其中武钢粉末冶金厂便研制出重达的齿轮。从年开始,武钢粉末冶金公司与北京科技大学、中南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针对温压技术开展了系统研究,研制出密度为、重量为的磁性部件。在铁基粉末的制备技术上也取得了进展,如对于粉末,压制压力为时,压坯密度达到。通过在铁基粉末中添加硬质碳化物,研制出高负荷发动机用斜齿轮和高耐磨性气门导管。年,扬州工业公司引进了温压技术,现生产的温压部件约,中国大陆温压成形零部件生产总量已达以上。高精度粉末冶金结构零件的研发取得重大进展,尤其以汽车零件为代表的新零件的增加更带动了粉末冶金产业的不断发展,如高密度粉末冶金结构零件、组合烧结和烧结硬化工艺的应用已取得重大的成果。三、硬质合金(一)发展历史中国硬质合金工业的历史起步较晚。年,大华电冶厂(现大连钢厂)试制出来了中国第一批硬质合金。年,中国的第一个硬质合金专业生产厂家株洲硬质合金厂建成投产。年,中国的第二个硬质合金专业生产厂家自贡硬质合金厂开始筹建。由于中国钨资源十分丰富,国家经济建设又急需大量硬质合金,促使中国硬质合金工业蓬勃发展。(二)现状产量稳步增长目前中国有多个硬质合金生产企业,年产能力大于。这些硬质合金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个省市(直辖市),主要集中在湖南、四川、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和河北等省。中国工程科技论坛:粉末冶金科学与技术发展中国不但是钨资源丰富的国家,约占世界钨资源的,同时也是钨的生产与消耗大国。年,国内大约的钨精矿被用于硬质合金的生产。年,中国的硬质合金产量创历史新高,达,约占世界硬质合金总产量的。图分别展示了近年来中国硬质合金的总产量与出口总量。年,株洲与自贡两家企业的硬质合金总产量约占国内硬质合金总产量的,年来中国硬质合金的总产量和出口量持续增长。图我国硬质合金生产状况(单位:)产品品种齐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的硬质合金品种型号齐全,主要有切削工具、矿用工具和特种硬质合金几大类,几乎涉及硬质合金的每一个应用领域,基本满足了中国的需求,但是目前一些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品还依赖于进口。硬质合金技术进展目前中国硬质合金企业用于硬质合金的研发投资稳步增加。近年来,中国硬质合金企业无论在生产能力上,还是在工业装备、产品质量控制与硬质合金新产品开发能力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中国的钨冶金、钨粉、碳化钨粉的生产水平,涂层硬质合金、梯度硬质合金以及硬质合金深加工都有较大的发展;一些自主开发的硬质合金用原料生产设备与硬质合金生产设备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国超细硬质合金质量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已制造出最小晶粒度达的余个超细硬质合金牌号的产品,其最高强度为,最高硬度为。超粗硬质合金的碳化钨()晶粒达以上,其使用寿命和断齿率明显优于常规硬质合金。我国研制的高线轧辊系列超粗硬质合金晶粒度达以上,达到产品的使用寿命,并已出口欧美、巴西、印度等国家。其他如盾构刀及涂层硬质合金我国已拥有大量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中国粉末冶金发展现状四、难熔金属中国的难熔金属钨、钼、钽、铌工业经过多年的奋斗,取得了高速发展,在产量规模、研究开发、工业体系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近年来,在钨、钼制品等方面成绩显著,产量、规模、产品种类发展迅速,其产量和规模跃居世界前列。(一)钨制品加工业我国的钨工业从世纪年代起步,首先从发展白炽灯的钨丝开始,逐步发展出硬质合金、钨铜触头材料、高密度钨合金、高密度钨合金、钨单晶、钨丝、钨棒、钨材、钨板,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钨制品体系,由过去的“钨资源大国”变成了一个“钨工业大国”。钨丝、棒材、电极我国钨丝材生产是继硬质合金之后的第二大钨制品,其产量占整个钨制品的以上。世纪年代中期以来,我国钨丝加工业发生了质的变化,从主要以增加产量的发展模式向提高技术水平、提高深度加工水平和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的发展模式转变,使得我国钨丝加工整体水平呈现新格局,我国近年来钨加工材的产量如表所示。多年来,中国钨丝产量一直呈上升趋势。目前我国钨丝主要生产企业有厦门虹鹭钨钼工业有限公司、成都虹波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赣州虹飞钨钼材料有限公司、四平钨钼材料厂等。我国钨电极的产能近年来也增加很快。表近年钨加工材的产量品种年年年年年年细钨丝亿粗钨丝(杆)钨合金电极杆高密度钨合金我国高密度钨合金从世纪年代初开始研制合金,发展到现在能大批量生产、等多组元多成分多品种的钨合金,研究开发能力得到快速的发展,不断涌现出一些研制钨基高密度合金的新技术。世纪年代以来,我国钨合金制备与研究开发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由世纪年代年产量发展到现在年产的生产能力。在中国,钨合中国工程科技论坛:粉末冶金科学与技术发展金成为继硬质合金、钨丝之后的第三大主要钨制品。我国高密度钨合金不仅较好地满足了我国建设的需要,还先后出口欧洲有关国家,如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探测器建设的核心部件之一钨合金屏蔽部件总重量达,其中最大的一件重达,便是由我国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难熔材料分公司研制。在高密度钨合金中,钨铜材料由于其突出导热、导电性能,近年来取得迅速发展,尤其是世纪年代以后,除了用于高压触头材料和高温发汗材料之外,在迅速发展的微电子领域作为封装和热沉材料获得了广泛的应用。钨板材我国是世界生产钨板材的主要国家之一,我国钨板年产量为。我国钨板材的品种以纯钨为主(约),掺杂钨板和合金钨板居次要地位。我国目前批量生产的钨板宽度小于或等于。最近我国还开发出宽钨板、超长纯钨板和大规格冷轧钨板材。钨板材加工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由熔炼法()制备钨锭到粉末冶金,发展到现在的粉末冶金锭高温轧制开坯工艺,使得钨板材的性能得到大幅度提高,生产成本大大降低。(二)钼制品我国具有钼资源优势,钼矿储量居世界第三位。我国钼的生产已有多年的历史,形成了采、选、冶、深加工整套钼产品的生产系列。在钼制品生产方面,年全国细钼丝产量由亿提高到亿以上,钼杆和粗丝产量由提高到以上,其他钼材和制品超过。钼丝在我国钼制品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约占钼深加工制品总产量的。年钼条生产总量在以上;粗钼丝和钼杆的产量达以上。其他深加工制品产量也有增长,钼顶头左右,可控硅用钼圆片约,作隔热屏、飞船蒙皮及导向片等年耗钼板坯。在钼合金新产品研究开发方面,近年来我国通过合金化技术先后开发了钼铼和钼钨合金系列,随后又发展系列合金,其中、合金已成为钼合金中使用较广的合金。近几年,采用液固掺杂技术,研制出具有很好高温性能的掺杂钼(),其再结晶温度达,即使在再结晶以后仍有一定的强度和塑性。(三)钽、铌等其他难熔金属制品在粉末生产方面,我国目前已经研究出了多种钽粉生产工艺,开发出了、中国粉末冶金发展现状系列出口高比容钽粉,研究出超过高压高比容钽粉已逐成系列。而在铌粉生产方面,电容器级铌粉研究水平已达比容。在金属加工方面,开发出了、系列出口细径钽丝,最细的研究水平达,钽丝抗拉强度可以控制在的范围内。而在锭、棒、板、管、片生产方面,由于精炼的技术能力增强,可以生产多种规格的钽铌金属及其合金锭,用其做原料,可以生产各种规格的管、棒、板、片、箔材。五、磁性材料(一)发展历史当前中国主要的商品磁体共有类:世纪年代末开发出永磁,世纪年代初期开发的铁氧体磁体,世纪年代末开发的磁体(包括第一代稀土永磁和第二代稀土永磁),世纪年代初开发的第三代稀土永磁。经过多年的发展,这些磁体无论是产量、价格还是各自所占的市场份额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年以前,铁氧体永磁的产值始终占全球永磁总产值的一半以上,堪称磁体市场的主体。年以后,稀土永磁体()的产值首次超过了铁氧体,这种趋势仍将持续下去。(二)中国稀土永磁的现状中国磁体产业近年来有了飞跃的发展。年中国烧结铁氧体达到,黏结铁氧体;烧结钕铁硼永磁达到,黏结钕铁硼永磁达到;铸造磁体。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一些有实力的烧结钕铁硼生产企业开始着手黏结钕铁硼磁体的生产,并部分采用国家优质性能的磁粉。目前国内已有一批年产烧结钕铁硼永磁和黏结钕铁硼永磁的生产能力的企业,成为我国重要的钕铁硼生产和销售基地。图是最近年间中国烧结磁体总产量的增长概况,由图中数据可知,年中国产量增长速度超过倍。而且中国烧结钕铁硼产地遍及个省和京津地区。浙江省的烧结磁体生产发展最快。山西地区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低成本条件,目前已与沪杭、京津地区形成了中国三角鼎立的稀土永磁产业格局。我国烧结钕铁硼行业飞速发展,新增生产能力大幅提高,中科三环公司通过长期努力,进入到计算机硬盘驱动器音圈电机()应用市场;在汽车应用领域方面,中科三环的钕铁硼磁体也成功应用到中国工程科技论坛:粉末冶金科学与技术发展点火线圈、电动助力转向、气囊传感器等汽车零部件中,同时还进入了核磁共振成像仪领域。图最近年间中国烧结磁体的总产量全球主要的烧结铁氧体厂家长期以来一直采用铁红做原料。国内的研究者通过近年的探索,解决了采用铁鳞作为原料所面临的许多理论和实际问题,现在已成功地开发出使用铁鳞代替铁红生产高性能烧结铁氧体和黏结铁氧体所需粉料的独特工艺。北京矿冶研究总院是采用铁鳞生产预烧料的最大基地,成功开发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计算机控制的先进旋转窑炉,单炉年产预烧料。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具备年产以上烧结磁体的能力及技术,能够稳定提供、等中高档钕铁硼烧结磁体及制品;横店集团东磁股份有限公司现已具备年产万永磁预烧料和年产万永磁铁氧体、万软磁铁氧体的生产能力,是全国最大的永磁铁氧体和软磁铁氧体生产基地,可稳定提供、等中高档铁氧体烧结磁体及制品。(三)中国磁体产业前景作为朝阳产业,稀土永磁产业是磁性材料产业的重中之重,其新的应用成长点在不断涌现,特别是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知识经济的发展,给稀土永磁等功能材料不断带来新的用途。在信息化领域,电脑的普及带动了相关外置设备的发展,尤其是硬盘驱动器(,)、数字多功能光盘(,)、和刻录机等是钕铁硼磁体应用的大市场,全球仅在这一领域的需要量将达万。在汽车领域,汽车已经成为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第五中国粉末冶金发展现状大支柱工业,到年,中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