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畜牧养殖行业研究报告.pdf
-0- 2011.01.10 畜牧养殖行业研究报告 2017.12.25 - 1 - 畜牧养殖行业研究报告 报告编号: 时间: 2017 年 12 月 25 日 分析师: 谭心远 徐 璨 lianhelhratings 电话: 010-85679696 传真: 010-85679228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 2 号 中国人保财险大厦 17 层( 100022) 网址: lhratings 报告 概要 畜牧养殖业上接农作物及饲料产业、下连屠宰食品加工产业,关系食品供应、农牧民收入等国计民生,是大农业产业链中重要的中间环节。近年来受益于中国经济稳步 增长、居民消费能力提升和政策法规的鼓励支持,中国畜牧养殖业整体快速发展。 中国畜牧养殖业参与者仍以散户为主,但行业集中度逐步提高,规模化养殖企业之间的竞争相对较小;繁育养殖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但部分核心种群仍依赖进口;补栏滞后于供需关系的改变,行业景气度呈周期性波动,易受疫病、食品安全等不可预测因素影响;环保防疫标准更加严格,适用土地资源更难获取。 国内畜牧养殖行业债券发行人多数为民营上市公司,企业盈利水平与行业周期密切相关,波动幅度大,债务负担相对适宜,但不同企业现金类资产的真实流动性和储备 规模差异较大,对行业周期性波动以及疫病风险的抵御能力有所分化。 未来随着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居民消费品质提升,环保标准的不断提高,畜牧养殖行业集中度将加速提升,育种改良 技术持续改善,行业内企业将强化上下游产业链延伸以提高抗风险能力 。 -2- 一、 行业概况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GB/T4754-2011), 畜牧养殖 业 属于农、林、牧、副、渔行业的子行业,畜牧养殖 指 为了获得各种畜禽产品而从事的动物饲养、捕捉活动;主要包括牛、马、驴、骡、骆驼、猪、羊、鸡、鸭、鹅、兔、蜂等牲畜家禽饲养,鹿、貂、水獭、麝等野生经济动物驯养 ,以及其他野生动物的狩猎、捕捉。 畜牧 养殖 业不但为纺织、油脂、食品、制药等工业提供原料,也为人民生活提供肉、乳、 蛋 、禽等丰富食品,为农业提供役畜和粪肥 ; 在 中国 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产业发展关乎畜牧产品供应、食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及农牧民增收等国计民生问题。 畜牧养殖产业各个环节由不同主管部门负责,其中养殖、屠宰和饲料生产由农业部管理;相关产品的国内流通和国际贸易归商务部 管理;行业技术质量标准、卫生标准的制定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及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管理;此外,中国畜牧业协会作为行业自律性组织,主要负责制定行规行约,加强行业自律,协调行业内企业间、地区间生产经营问题,促进企业健康协调发展,研究行业发展方向、市场发展趋势,提出行业发展战略、产业政策建议等。 二、 产业链分析 畜牧养殖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全产业链的中间环节;其上游是农作物种植、饲料生产、农药农资等行业,下游是屠宰、食品加工等行业,而后进入流通行业。 其中,饲料生产行业主要通过将玉米等能量原料与豆粕等蛋白 原料再加上适量饲料添加剂混合,制成 畜牧 养殖业需要的主要原料 配合 饲料; 畜牧 养殖行业主要通过对 养殖物种 的祖代、父母代、商品代养殖,产出大量高品质的 活类 ,为屠宰及 食品加工行业提供主要原料;屠宰及 食 品加工行业主要通过对商品代畜禽的屠宰、分割、初加工及深加工,制成食品进入到流通市场 , 最终供应给消费者。 考虑到猪肉和鸡肉是中国居民日常饮食中最重要的肉类食品,且畜牧养殖行业内公开市场发债企业以生猪和肉鸡养殖业务为主,故本文主要围绕生猪和肉鸡养殖对畜牧养殖行业进行分析。 -3- 图 1 畜牧养殖产业链条 资料来源: 联合资信整 理 ( 1)上游行业 畜牧养殖业的直接上游为饲料行业,对于生猪和肉鸡养殖业,饲料成本约占养殖成本的 70%。近年来,中国饲料总产量持续增长, 2016 年生产规模达到 2.91 亿吨,产量继续保持全球第一;中国饲料全行业企业数量有所减少但仍保持较高水平, 2016年底为 7000 余家,行业集中化程度不高。从饲料品种看,主要包括猪饲料、蛋禽饲料、肉禽饲料、水产饲料、反刍动物饲料等; 2016 年, 饲料品种结构同比变 化不大,上述品种占饲料总产量的比重分别为 41.78%、 14.39%、 28.78%、 9.24%和 4.21%。从产业区域 看,中国饲料产能主要分布在各养殖大省, 2016 年,产能突破千万吨的省份分别为:广东、山东、河南、辽宁、河北、湖南、广西、江苏、四川,以上 9 省总产量为 13548 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 64.80%。 饲料行业所需原材料主要包括玉米、豆粕、小麦、鱼粉等主料,以及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等辅料,原材料成本占饲料生产成本的比重约 7580%;其中玉米主要提供能量需求,单位占比约达到 65%左右,豆粕作为动物生长过程中蛋白质摄取的主要来源,单位占比约为 25%左右,因此饲料成本主要受玉米和豆粕价格的影响。 玉米 玉米一 直是中国粮食种植的关键作物,进口规模小,对外依存度不高,优势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东北经黄淮海向西南延伸的广阔地区,包括北方春玉米区、黄淮海夏玉米区及西南山玉米区。 2007 年正式实施玉米临储政策以来, 农户玉米种植收益不断提 高,玉米种子及田间管理水平不断增强,玉米播种面积及产量逐年增加;至 2015 -4- 年达到顶峰,当年玉米种植面积达 38119.31 千公顷,玉米总产量达 22463.16 万吨,种植面积及产量均居世界第二; 2016 年,受前期扩产过快,库存充足,种植效益降低导致农民种植意愿下降影响,中国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为 36759.70 千公顷和21955.40 万吨,同比分别下降 3.57%和 2.26%。 图 2 近年来中国玉米平均价格(单位:元 /公斤) 数据来源: W i n d 资讯平均价: 玉米: 全国0 8 - 1 2 - 3 1 0 9 - 1 2 - 3 1 1 0 - 1 2 - 3 1 1 1 - 1 2 - 3 1 1 2 - 1 2 - 3 1 1 3 - 1 2 - 3 1 1 4 - 1 2 - 3 1 1 5 - 1 2 - 3 1 1 6 - 1 2 - 3 11 .6 1 .61 .8 1 .82 .0 2 .02 .2 2 .22 .4 2 .42 .6 2 .6元 /公斤 元 /公斤元 公斤 元 公斤资料来源: WIND 资讯 图 3 近年来中国玉米期末库存(单位:千吨) 资料来源: WIND资讯 玉米价格方面, 2007 年起,为保障农民种植利益,提高玉米种植面积与产量,国家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等玉米主产区实施玉米临储政策,在玉米收获季节以指定挂牌收购价收购玉米。受玉 -5- 米临储政策提振及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经济逐渐回暖叠加影响,中国玉米价格步入上升通道,于 2014 年 9 月达到 2714.17 元 /吨的最高点;种植效益提升农民种植意愿,在此期间中国玉米种植面积及产量快速增长,下游需求增长速度不及玉米产量增长,玉米期末库存不断增长,截至 2014年底为 1.66 亿吨;为解决临储政策造成的玉米价格扭曲,进口价格倒挂,库存高企,玉米阶段性产能过剩的问题, 2015 年,国家首次下调玉米临储价格,同比下降 220260 元 /吨,玉米价格进入下行通道; 2016 年,玉米临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 +补贴”的新机制,在保障农民利益和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玉米价格更加贴近市场化运作,继续推行玉米去库存;玉米价格随之 快速下降,于 2017 年 2 月到达 1585.62 元 /吨的最低点;同期,玉米期末库存在前期快速增产的惯性作用下仍保持增长,但增速明显下降,截至 2016 年底,玉米期末库存 2.64 亿吨,同比仅增长 8.20%,增幅同比收窄 38.19 个百分点; 2017 年 2 月以来,玉米工业消费需求增长,叠加去库存导致期末库存下降,玉米价格有所回升, 2017 年 9 月为 1777.25 元 /吨。 总体看,中国玉米种植面积大,产量高,能够满足下游需求;近年来,中国玉米价格主要受政府政策影响,特别是临储政策的取消促使玉米价格大幅下降,玉米价格更加市场化 ;此外,玉米价格受其生长周期影响存在季节性变化规律,自然灾害的影响亦不容忽视。随着玉米去库存的持续推进和玉米播种面积的逐步下降,供给端呈下降趋势;需求端玉米工业消费有所回升,饲用需求稳步增长;预计 2018 年,中国玉米价格总体将有所回升,但价格大幅走高的可能性不大。 豆粕 豆粕是大豆经过提取豆油后得到的一种副产品,以浸提法提取豆油后的副产品为一浸豆粕,一浸豆粕的生产工艺较为先进,蛋白质含量高,是国内目前现货市场上流通的主要品种,饲料行业消费了 90%以 上的豆粕,豆粕作为提取豆油过程中的副产品,生产成本低,故大豆 的供需关系直接决定了豆粕的供需结构。从世界大豆种植情况看,转基因大豆因其种植简便、出产较为稳定及出油率较高等优势,生产规模快速扩张,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大豆产业市场竞争力强。中国国产大豆主要为非转基因豆,生产规模小、成本相对较高,故中国大豆主要来源于进口。近年来受进口大豆价格较低的冲击,国内农民种植大豆积极性不高,国产大豆种植规模逐年下降,而下游饲料业及豆油消费需求的增长带动国内大豆消费量逐年增长。 2016 年中国大豆进口量为 86.00 百万吨,同比增长 3.33%,进口量占国内总需求比重达86.37%,进口大豆 价格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市场豆粕价格。 -6- 表 1 近年来中国大豆供需情况(单位:百万吨) 2009 年 2010 年 2011 年 2012 年 2013 年 2014 年 2015 年 2016 年 国内产量 14.98 15.10 14.49 13.05 11.95 12.15 11.79 12.90 国内消费量 59.43 65.95 72.07 76.18 80.60 87.20 95.00 100.80 进口量 50.34 52.34 59.23 59.87 70.36 78.35 83.23 86.00 出口量 0.18 0.19 0.28 0.27 0.22 0.14 0.11 0.15 资料来源: USDA供需报告 豆粕价格方面, 2012 年,受美洲天气干旱、进口大豆到港量不及预期、国内油厂开机率下降以及生猪存栏量增加等因素影响,豆粕价格持续上涨。 20132015 年,进口大豆供应相对宽松以及终端养殖业畜禽存栏量未有重大突破,豆粕价格进入下行通道。 2016 年,受南美大豆产区天气原因、超限导致物流成本上涨、原料进口大豆到港延误、 美农报告不断下调美豆年末库存 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豆粕价格较 2015 年大幅增长 。 2017 年以来,上游大豆供应充足,油厂大豆压榨量保持增长,中国豆粕价格平稳下降, 2017 年 9 月为 3.23 元 /公斤。 图 4 近年来中国豆粕平均价格(单位:元 /公斤) 数据来源: W i n d 资讯平均价: 豆粕: 全国1 1 - 1 2 - 3 1 1 2 - 1 2 - 3 1 1 3 - 1 2 - 3 1 1 4 - 1 2 - 3 1 1 5 - 1 2 - 3 1 1 6 - 1 2 - 3 13 .0 3 .03 .2 3 .23 .4 3 .43 .6 3 .63 .8 3 .84 .0 4 .04 .2 4 .24 .4 4 .44 .6 4 .6元 /公斤 元 /公斤元 公斤 元 公斤资料来源: WIND资讯 总体看,中国饲料行业具有技术壁垒低、资金需求小,进入门槛不高,竞争激烈等特点,向下游畜牧养殖行业转移成本能力相对较弱,其销售主要采用原材料成本加成模式,行业内企业利润空间相对较薄,受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较大。近年来, -7- 玉米、豆粕等主要原材料价格总体呈下降趋势,有助于饲料生产企业成本控制;但受玉米临储政策取消,玉米定 价更加市场化,南美大豆产区气候因素,美国农产品出口规模,国际大宗商品贸易环境,下游需求等因素综合影响,未来饲料企业将面临更大的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 2)下游 行业 畜牧养殖业的直接下游是屠宰及肉制品加工行业。 屠宰是指将符合质量标准的畜禽加工为安全卫生的生肉的 过程;肉制品加工是指以畜禽肉为主要原料加工成肉制成品或半成品 的过程 。从生产的具体产品来看,屠宰的主要产品主要是冷鲜肉、热鲜肉和冷冻肉;肉制品可以分为高温肉制品和低温肉制品。目前,中国屠宰及肉制品加工行业均以中小企业为主,行业集中度低;其中屠宰行业前十名企 业屠宰量占全行业的比重不足 10%,且产能过剩问题严重,大型屠宰企业的开工率也仅在 3050%之间;肉制品加工行业前五名企业加工量约占全行业的 20%,发达国家则高达 50%以上。 表 2 肉类及肉制品分类 肉类 热鲜肉 屠宰后当日销售畜禽肉,宰后原生状态直接销售 冷鲜肉 各种冷却分割肉,采取低温腌制( 04 ),低温蒸煮( 7580 ),低温储藏、( O4 )销售流通 冷冻肉 各种冷(速)冻的肉及肉制品,在 -8 流通 肉制品 高温肉制品 加热温度 100 以上,采用高温高压杀灭所有细菌,包括芽袍 ; 在常温 下,保质期可达 6 到 12个月,甚至两年 ; 如肉类金属罐头、肉类软罐头和用阻隔性的塑料袋或铝箔袋真空包装后高温灭菌等肉制品 低温肉制品 加热温度 100 以下,流通温度 10 以下:加热温度属于消毒,可杀死病原菌、一般细菌和寄生虫 , 但不能杀死芽胞,制品水分较高,保存性较差需要在低温条件下流通 ; 代表产品有熏煮火腿、熏煮香肠、肉冻、酱卤制品等 资料来源: WIND 资讯 中国是肉类生产大国,肉类产品结构以猪肉和禽肉为主。近年来,中国肉类总产量快速增长,于 2014 年达到 8707 万吨的顶峰;此后连续两年小幅回落, 2016 年 中国肉类总产量 8540 万吨,同比下降 0.99%,但仍保持在较高水平。目前, 中国人均年消费肉类约 62 公斤,和发达国家超过 100 公斤相比还有较大增长空间。 -8- 图 5 近年来中国肉类产量情况(单位:万吨) 资料来源: 公开资料整理 图 6 2016 年中国肉类产品结构(单位:万吨) 资料来源: 公开资料整理 -9- 销售价格方面,中国肉制品行业平均销售价格整体呈现上涨态势,行业均价从2010 年的 2.63 万元 /吨,增长到 2015 年的 3.31 万元 /吨 ; 2016 年 行业 均价 小幅下降至3.27 万元 /吨 。中国屠宰及肉制品加工 行业利润空间有一定弹性,易受上游养殖行业周期波动影响,向下游转嫁成本的能力偏弱,且其成本转嫁具有相对滞后性;在养殖行业景气度高时,活体价格上涨侵蚀利润空间;养殖行业景气度低时,活体价格下降可获得超额利润;下游终端销售价格变化相对较慢。 图 7 近年来中国肉制品均价走势(单位:万元 /吨) 资料来源: 公开资料整理 受中国居民饮食习惯影响,猪肉和鸡肉在中国肉类消费中占比很高;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禽类制品在肉制品消费中所占比重有所提升,猪肉制品所占比重略有下降,但中国消费者饮食习惯短期内难以发生重大 变化。 20072016 年,中国猪肉消费量占肉类消费量的比例一直维持在 70%以上,鸡肉消费量占肉类消费量的比例一直维持在 16%以上; 2016 年,中国猪肉消费量和鸡肉消费量占肉类消费量的比例分别为 72.62%和 17.08%。 总体看,中国屠宰及肉制品加工行业集中度低,竞争较为激烈,成本转嫁能力弱,利润空间易受上游养殖行业景气度影响;短期内中国居民将继续保持以猪肉和鸡肉为 -10- 主的肉制品消费结构,长期看,随着中国经济平稳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肉类总消费量仍有增长空间,消费结构中猪肉消费比例将会缓慢下降,健康价值更 高的牛、羊、鱼等肉类消费将有所提升。 三、 行业现状 ( 1) 繁育体系 生猪 养殖 生猪 养殖体系根据代次繁育关系,可分为曾祖代种猪、祖代种猪、父母代种猪(多为二元杂种猪或纯种猪)和商品代肉猪(三元杂肉猪和四元杂肉猪等)。曾祖代种猪和祖代种猪为纯种猪,多用于优良品种的选育或扩繁;父母代种猪(二元杂种猪或纯种猪)多用于生产三元杂商品猪苗或四元杂商品猪苗;商品代肉猪主要指三元杂肉猪和四元杂肉猪等,是由二元杂种猪杂交或二元杂种猪与纯种猪杂交形成的肉猪品种,育肥、屠宰加工后用于食用。目前,中国 育种技术与国外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 ,国内 的纯种猪主要是从国外引进的大约克、长白、杜洛克、皮特兰等瘦肉型良种猪。在品种杂交方面,杜洛克、长白、大约克、皮特兰等品种猪通过杂交获得的三元杂或四元杂商品猪,因其瘦肉率高、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等优点,成为商品肉猪养殖的主流,也是目前全球杂交模式中采用最多的杂交组合。 肉鸡养殖 中国肉鸡的主要品类为黄羽肉鸡和白羽肉鸡。其中,黄羽肉鸡是由国内 优良的地方 品种杂交培育而成的优质肉鸡品类,肉质鲜美,符合 国 人 传统烹调习惯;白羽肉鸡的祖代基本是从国外引进的品种,具有饲养天龄短、饲料转化率高等特点 ,主要销往麦当劳 、肯德基等快餐企业 。 -11- 表 3 中国主要肉鸡养殖品种 项目 黄羽肉鸡 白羽肉鸡 外观 毛色多为黄色、黄麻、青麻等有色羽 毛色多为白色 养殖成本 饲养天龄较长、饲料转化率较低、成本较高 饲养天龄较短、饲料转化率较高、成本较低 育种和品种 自主育种,良种繁育体系已基本健全 依靠进口,代次分明的良种繁育体系 市场及竞争 价格较高、主要面临区域性竞争 价格较低、面临国际市场的竞争 养殖规模化 生产分散、规模化饲养程度不高 生产集中、规模化饲养程度较高 资料来源: 公开资料整理 肉鸡养殖体系根据代次繁育关系 ,可分为纯种鸡 、曾祖代种鸡、祖代种鸡、父母代种鸡和商品代肉鸡。曾祖代种鸡和祖代种鸡多为纯种鸡,主要是用于优质鸡种的选育和扩繁;父母代种鸡多为二元或多元杂交后品种,也有部分纯种鸡,主要用于生产商品代鸡苗;商品代肉鸡多为杂交型品种,也有少量地方特色品种,主要用于终端消费者食用。 ( 2) 养殖模式 中国肉鸡和生猪 养殖 业拥有相似的养殖 模式 , 主要包括散养模式和规模养殖模式,其中规模养殖主要有紧密型“公司 +农户”模式、松散型“公司 +农户”模式和公司自繁自养模式。 目前,中 国白羽肉鸡规模化生产 主要采用 公司自繁自养和松散型“公司 +农户”模式; 黄羽肉鸡规模化生产 主要 采用 紧密型“公司 +农户”和松散型“公司+农户”模式 ;生猪 规模化生产 主要采用公司自繁自养和 紧密型“公司 +农户”模式。 表 4 中国生猪和肉鸡主要养殖模式 项目 散养模式 松散型“公司 +农户” 紧密型“公司 +农户” 公司自繁自养 主要内容 散养户利用自有劳动力和场地进行小规模养殖,负责养殖过程中的所有环节 公司与农户之间只是一种简单的产销关系,相互之间的定价按照市场定价或参考市场定价,两者之间没有严格明确的合作关系和约束力 农户作为公司养殖产业链条的一环,签订委托养殖合作 协议,按分工合作方式进行生产,按内部流程定价和核算方式计算收益,公司与农户密不可分 公司建设养殖基地并雇用劳动力进行规模化养殖,负责养殖过程中的所有环节 规模扩张 难以实现快速扩张 实现规模快速扩张具有瓶颈 易于实现快速扩张 实现规模快速扩张具有瓶颈 疫病防治 疫病防治水平普遍较低 农户接受公司技术防疫的指导,但封闭性较差,难以有效防范疫病 公司制定统一的疫病防疫标准,并提供疫病控制指导,可较大程度地杜绝疾病的传播 公司制定统一的疫病防疫标准,可较大程度地杜绝疾病的传播 -12- 质量安全 无法保持产品质量的一 致性,出现问题肉的概率较高 难以实施统一饲养管理,存在产品安全风险 严格实施统一饲养管理,易于控制质量 严格实施统一饲养管理,易于控制质量 资料来源: 公开资料整理 ( 3) 竞争格局 中国肉猪及肉鸡养殖以散养为主,但近年来规模化养殖程度不断提高 2004 年,年出栏规模 50 头以上的规模 肉猪 养殖场数量为 1437033 个; 2008 年,年出栏 50 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数量为 2421678 个; 2014 年,年出栏 50 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数量为 2648978 个,较 2004 年增加了 1211945 个,增长 84.34%。但是,目前中 国 大多数肉 猪养殖场的养殖规模仍然较小; 2015 年,全国养殖场数量合计为46558965 个,而年出栏 500 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合计 264580 个,占全国养殖场总数的比例约 0.57%;市场的主体仍是养殖规模在 50 头以下的散户,占 94.62%。 目前,中国主要规模化肉猪养殖企业包括温氏股份、牧原股份、雏鹰农牧、正邦科技等,其中养殖规模最大的温氏股份市场份额仅约 2%左右。 中国肉鸡养殖集中度低于肉猪养殖, 2015 年,养殖规模在 2000 只以上的肉鸡养殖场数量仅占 1.90%;且中国肉鸡规模化养殖一般专一发展白羽鸡或黄羽鸡;白 羽 鸡生产企业 大多集中在北方,代表企业有正大集团、圣农发展、仙坛股份等;黄羽 鸡的主要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南方,代表性的企业有 温氏股份 、江苏立华等。 表 5 2015 年中国肉猪养殖行业集中度情况(单位:头、个、 %) 养殖场类别 年出栏规模 养殖户 /场数量 场数量(个)养殖户 /场数量占比 散养户 1-49 44055927 94.6239 专业养殖户 50-99 1479624 3.1780 100-499 758834 1.6298 小型养殖场 500-999 174075 0.3739 1000-2999 65171 0.1400 中型养殖场 3000-4999 13404 0.0288 5000-9999 7281 0.0156 大型养殖场 10000-49999 4388 0.0094 50000 以上 261 0.0006 合计 46558965 100.0000 资料来源: 中国畜牧兽医年鉴 -13- 表 6 2015 年中国肉鸡养殖行业集中度情况 (单位:只、个、 %) 养殖场类别 养殖 规模 养殖场数量 养殖场数量占比 散养户 1-1999 20814808 98.1005 专业养 殖户 2000-9999 240841 1.1351 10000-49999 134246 0.6327 小型养殖场 50000-99999 19532 0.0921 100000-499999 6695 0.0316 大型养殖场 500000-999999 931 0.0044 1000000 以上 789 0.0037 合计 21217842 100.0000 资料来源: 中国畜牧兽医年鉴 中国肉猪及肉鸡养殖行业的竞争主要集中在散养户与规模养殖企业之间,散养户处于明显劣势,规模养殖企业之 间的竞争激烈程度相对较小 肉猪 及肉鸡 养殖 进入门槛低、规模化程度不高 、 具有一定养殖周期 , 存栏量和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在此情况下,规模养殖企业的成本优势得以体现:养殖过程中 成活率高、料肉比及其他综合成本低,利润水平较高, 有利于提升自身竞争力。规模化养殖企业的产品因其质量和安全性优势成为下游食品加工 企业、屠宰企业和消费者的首选 , 市场价格明显高于散养户 的产品。此外 , 中 国 屠宰及食品加工行业产能远远超过规模养殖行业 的生产量,规模 化 养殖企业的生产量占 养殖行业总产量的比例较低,规模 化 养殖企业之间竞争激烈程度 相对 较小。 ( 4) 行业 主要特征 行业周期性波动 肉鸡和肉猪养殖均存在明显的周期性波动特征。商品鸡苗和商品猪苗养殖出栏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肉猪养殖周期约 180 天、肉鸡养殖周期约 45120 天),市场需求的大幅变化与生产的及时供给之间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在短期内若出现供求不平衡或价格大幅波动的情况将导致行业出现波动;同时,当前养殖利润水平的变化、烈性疫病的发生或鸡肉和猪肉替代品的供求变化将影响下一阶段肉鸡和肉猪的供应量;由此形成的阶段性供求不平衡关系,使得供求量和肉鸡、肉猪价格都存在周期性的波动特征。 -14- 图 8 肉猪周期示意图( 肉鸡周期与之类似) 资料来源: 公开资料整理 季节性及地域性特征 受到中 国居民消费习惯的影响, 鸡肉和猪肉消费需求均具有明显的的季节性 特征。一般情况下,秋冬季消费需求较大,春夏季消 费需求较小;重大节日期间,鸡肉和猪肉的消费需求一般也会大幅增长;市场价格也随供需关系季节性波动 。 此外,受不同地区民族消费习惯、饲养条件及地方政府政策的影响,肉猪及肉鸡行业也存在较明显的区域性分布特征。肉鸡 主要生产地为华东、华北、华南等区域 ,中 国北方多生产和消费白羽肉鸡,南方多生产和消费黄羽肉鸡。 肉猪方面, 东部非牧区省份猪肉生产量 和消费量均较大;西 部牧区居民以消费牛羊肉为主 ;沿海 地区和淡水水域相对较大的省份居民对水产的消费量较大;中 国主要的肉猪生产区为长江流域、华北、西南和东北地区,上述四大地区的肉猪生产量合计约占全国生产量的 80%以上。 疫病及食品安全风险 疫病 风险 是畜牧行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风险。生猪养殖 易发生 的疫病主要有 蓝耳病、口蹄疫、猪呼吸道病、猪流行性腹泻 等 ;肉鸡养殖易发生疾病主要有禽流感、大肠杆菌病、鸡瘟等 。 疫病的爆发具有不可预知性,其危害主要分为 两类,一是疫病的发生将导致 禽畜的死亡,直接导致 出栏 量的降低 和养殖成本的上升 ;二是疫病的大规模发生与流行, -15- 容易造成消费者心理恐慌 ,导致市场需求 迅速 萎缩,产品价格 快速 下降。 疫病对行业稳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特别对于散养户和规模较小的养殖企业,其自身抗风险能力差,往往在疫病爆发时遭受毁灭性打击。 ( 5) 市场行情 生猪与肉鸡市场价格存在明显的周期性波动特征,主要受供给关系、养殖生长周期、农户补栏积极性(滞后于供给变化)和疫病因素的共同影响。历史经验来看,由于种猪扩繁及肉猪养殖需一定时间,故猪周期相对较长,一般三到五年一个周期;种鸡扩繁及肉鸡养殖所需时间相对较短, 且禽流感的爆发无实质规律可寻,肉鸡价格周期波动更加频繁,一年内可能存在多个周期。 生猪行情 由于 生 猪养殖成本主要为饲料成本,而饲料成本又主要由玉米、大豆、小麦等粮食价格决定,因此,业界通用猪粮比作为生猪预警的核心指标(猪粮比价 =生猪出场价格 /玉米批发价格) ; 其中,生猪出场价格、玉米批发价格是指 发改委 监测统计的全国平均生猪出场价格和全国主要批发市场二等玉米平均批发价格。根据 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商务部 2015年 联合发布的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调控预案,猪粮比从过去的 6:1盈亏平衡点调整为 5.5:15.8:1的区间 ; 猪粮比越高,说明 生猪 养殖 行业 利润越好,反之则越差 ; 比值过大或过小都不正常。 能繁母猪数量是判断生猪出栏量的先行指标,一般可根据能繁母猪数量粗略估算一年后肉猪出栏量。能繁母猪属于生猪养殖行业的重资产,其补栏速度受曾祖代、祖代种源质量及数量影响,规模化养殖企业亦存在补栏速度相对较慢,补栏相对谨慎的特点;在会计处理上通常计入生产性生物资产科目,并每年计提折旧,折旧期一般五年,折旧期满后更新换代。 PSY和 FCR是衡量生猪养殖效率的两个重要指标, PSY=母猪年产胎次 母猪平均窝产活仔数 哺乳仔 猪成活率 , FCR(料肉比)指单位增重所需饲料量。近年来,随着育种改良、养殖水平、配料技术的进步,中国生猪养殖行业 PSY和 FCR逐步提升。 -16- 据相关部门测算, 2016年,中国生猪养殖全行业平均 PSY提升至 18.33,同比上升 2%;FCR大多数在 3.5-4.0,部分大规模养殖场达 3.0左右的较好水平。 此外,规模化养殖企业生猪平均出栏重量也有所提升,由过去的约 100-110公斤提升到 2016年的约 120公斤。 图 9 近年来生猪价格及猪粮比(单位:元 /公斤) 数据来源: W i n d 资讯全国大中城市: 出场价格: 生猪( 右轴) 全国大中城市: 猪粮比价( 左轴)1 0 - 1 2 - 3 1 1 1 - 1 2 - 3 1 1 2 - 1 2 - 3 1 1 3 - 1 2 - 3 1 1 4 - 1 2 - 3 1 1 5 - 1 2 - 3 1 1 6 - 1 2 - 3 14 .55 .46 .37 .28 .19 .09 .91 0 .80101214161820元 /公斤元资料来源: WIND资讯 图 10 近年来能繁母猪及生猪 存栏情况(单位:万头) 数据来源: W i n d 资讯生猪存栏( 左轴) 生猪存栏: 能繁母猪( 右轴)1 0 - 1 2 1 1 - 1 2 1 2 - 1 2 1 3 - 1 2 1 4 - 1 2 1 5 - 1 2 1 6 - 1 236000380004000042000440004600048000万头36003800400042004400460048005000万头资料来源: WIND资讯 -17- 2010 年下半年开始,宏观通货膨胀加之市场供需转变,生猪行情进入上涨周期,价格快速回升,猪粮比随之持续提高,于 2011 年 9 月达到 20.21 元 /公斤和 8.28 的最高点;在此期间,能繁母猪存栏量先抑后扬,养殖户积极补栏,生猪存栏量持续提升,但滞后于价格的上涨,于 2011 年底达到 47625 万头的最高点。 2012 年 17 月,受上年养殖户补栏及下游需求回落影响,生猪价格持续下跌; 2012 年 8 月 2013 年 2 月,下游需求有所恢复加之春节因素,生猪价格回升至 17.32 元 /公斤;猪粮比大部分时间维持在 6.0 的盈亏平衡点之上;能繁母猪数量仍然增长至 5078 万头的近年来最高点,生猪存栏量维持高位。 2013 年 3 月 2013 年底,生猪价格总体呈 V 型走势,年底价格较年初下降 27.14%,猪粮比部分时段低于 6.0 的盈亏平衡点,养殖户出现亏损。 2014年,受前期补栏数量大,存栏量保持高位,餐饮业受“三公”消费影响需求小于预期,养殖户对未来行情持悲观态度集中出栏等因素综合作用,生猪价格整体波动下降;猪粮比全年几乎都处于 6.0 以下,最低探至 4.6,大部分养殖户出现深度亏损,行业进入周期性波 谷;养殖户开始淘汰屠宰母猪,控制生猪存栏量,能繁母猪数量及生猪存栏量在此期间快速下滑,行业深度洗牌,抗风险能力弱的散户加速退出。 2015 年 4 月2016 年底,能繁母猪数量及生猪存栏量继续惯性下滑,供需关系转变,生猪行情进入新一轮上涨周期,叠加饲料原材料价格下跌,生猪价格飙升,最高达到 21.05 元 /公斤;猪粮比均超过 6.0,且持续增长,最高到 10.95 的历史最高点,行业内企业获利颇丰。进入 2017 年,生猪价格理性回落,但猪粮比仍维持在 7.7 以上,养殖户盈利仍显著高于历史数据; 2017 年 11 月,生猪价格为 14.53 元 /公斤,猪粮比为 8.05。 总体看,生猪市场行情周期性波动, 20102015 上半年已经历一个完整周期, 2015年下半年开始进入下一个周期, 目前已度过本次周期繁荣顶点,行业景气度理性回落,但较高的猪粮比显示行业景气度仍维持在较高区间。 养殖散户加速退出, 存栏母猪数量及存栏生猪数量均继续下降,行业产能提升速度受制于 种猪育种扩繁及肉猪养殖生长周期, 养殖技术、品种改良带来的养殖效率 继续 提升; 综合上述因素, 预计 2018年生猪价格及猪粮比均值较 2017 年都将小幅下降,行业周期步入相对稳定期。 -18- 肉鸡行情 近年来, 中国肉鸡行业景气度波动较大,行业景气度除行业本身供给关系影响以外,禽流感疫情亦是重大影响因素。产量较大的白羽肉鸡生产受制于祖代种鸡引种,自 2014 年 1 月中国白羽肉鸡联盟成立以来,严控祖代鸡引种量,全面推动行业去产能: 2015 年,由于美国和法国先后发生禽流感,中 国对美国和法国先后实施了祖代鸡引种禁 令, 祖代种鸡引种量减至 72.02 万套,同比降幅 40%左右; 2016 年,中 国祖代鸡引种主要来自于西班牙、新西兰和波兰,全年祖代鸡引种规模继续缩减至 63.86 万套,同比下降 11.33%。 2014 年,行业遭受禽流感疫情影 响,白条鸡均价处于低位。 2015 年,禽流感疫情影响逐渐消退,但行业产能仍然过剩,同时受经济增速放缓和“三公消费”限制影响,肉鸡价格低位徘徊,全年白条鸡均价维持在 20.7021.13 元 /千克的区间,多数肉鸡养殖企业出现亏损。 2016 年,产量较大的白羽鸡引种数量连续三年下滑,白羽鸡供给开始收缩,白条鸡价格随之快速上涨至 2016年 2月的 22.06元 /千克,随后保持高位波动, 2016年底为 21.78元 /千克,多数企业同比扭亏为盈。 2017 年上半年,多地爆发禽流感疫情,部分地区关闭活禽市场及不定期休市,致使活禽流通 渠道受限,白条鸡均价快速下滑,最低点至 21.26元 /千克,部分肉鸡养殖企业出现亏损; 2017 年三季度以来,禽流感疫情影响消除,加之前期白羽鸡引种数量下降效果显现,肉鸡行业景气度快速回升, 2017 年 11 月,白条鸡均价迅速增长至 22.83 元 /千克的近年来最高点。 -19- 图 11 近年来白条鸡价格情况(单位:元 /千克) 数据来源: W i n d 资讯5 0 个城市平均价: 鸡: 白条鸡1 5 - 0 1 - 3 1 1 5 - 0 4 - 3 0 1 5 - 0 7 - 3 1 1 5 - 1 0 - 3 1 1 6 - 0 1 - 3 1 1 6 - 0 4 - 3 0 1 6 - 0 7 - 3 1 1 6 - 1 0 - 3 1 1 7 - 0 1 - 3 1 1 7 - 0 4 - 3 0 1 7 - 0 7 - 3 1 1 7 - 1 0 - 3 12 0 .7 2 0 .72 1 .0 2 1 .02 1 .3 2 1 .32 1 .6 2 1 .62 1 .9 2 1 .92 2 .2 2 2 .22 2 .5 2 2 .52 2 .8 2 2 .8元 /千克 元 /千克元 元资料来源: WIND资讯 总体看,中国肉鸡养殖行业景气度波动频繁,且波动幅度较大,禽流感疫情的影响举足轻重,其爆发的不可预知性及社会影响力易造成行业内企业短期出现大幅亏损,对企业资金周转造成一定压力。 但随着白羽鸡引种数量的持续减少,肉鸡养殖行业现阶段处于去除过剩产能的最后阶段,长期 发展 向好。 ( 6) 行业壁垒 中国畜牧 养殖业规模 化程度不断提高,同时国家对土地、环境保护和疫病防治等方面的要求 日益规范,未来 畜牧 养殖行业对资金、技术、人才等条件的要求必将越来越高。散养户和小规模养殖户已经较难在新形势下生存,未来新进入的养殖企业也将面临较高的进入壁垒 ,主要包括: 资金、技术及人才壁垒 规模 畜牧 养殖企业,需要大量资金购买 种苗 、购建 养殖场所 、购买设备以及环保配套设施等,特别是近年来 畜牧 养殖机械 化、 自动化、智能化 程度不 断提高,推升了 -20- 对 养殖企业的 资金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