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湖湿地休闲公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XX 湖 湿 地 休 闲 公 园 项 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Word 文档 -可编辑 编制单位: XX 市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 二 O 一八年一月 2 目录 第一章 总 论 . 4 1.1 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 4 1.2 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 4 1.3 可行性研究范围 . 4 1.4 研究工作概况 . 5 1.5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 5 1.6 可行性研究结论 . 7 第二章 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 9 2.1 项目提出的背景 . 9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 10 第三章 建设条件及建设地址 . 12 3.1 建设条件 . 12 3.2 用地面积的确定 . 16 3.3 场址选择 . 16 第四章 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 . 18 4.1 规划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 18 4.2 建设规模及主要内容 . 19 第五章 规划布局与方案 . 20 5.1 规划设计方案 . 20 5.2 设计方案 . 26 第六章 环保与节能 . 34 3 6.1 环境质量、排放、标准 . 34 6.2 环境保护 . 35 第七章 节约用地 . 39 第八章 建设项目招标方案 . 40 8.1 项目招标内容: . 40 8.2 招标组织形式 . 40 8.3 招标方式 . 40 第九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 41 9.1 估算依据及编制说明 . 41 9.2 投资估算 . 43 9.3 资金筹措 . 44 4 第一章 总 论 1.1 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1.1.1 项目名称 XX 湖湿地休闲公园项目 1.1.2 项目承办单位 1.1.3 项目建设地点 XX 县经济开发区南, XX 路西侧 1.1.4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XX 市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 1.2 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1 编制本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依据包括: 2 现行有关技术规范、标准及规定。 3 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资料。 4 国家和河北省及保定市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划、条例等。 5 国家计委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 6 现行行业规划技术标准。 1.3 可行性研究范围 可行性研究的根本目的是实现项目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减少或避免投资决策的失误,提高项目开发建设的社会和环境效益。 1.3.1 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 (1)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2)建设地点和建设条件 5 (3)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 (4)规划设计方案 (5)环境保护和节能 (6)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1.3.2 研究工作的重点 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建设规模与主要建设内容的确定; 3、规划设计方案; 4、场址选择与配套建设条件; 5、环境保护、节能等工程方案; 6、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1.4 研究工作概况 我公司接受保定市 XX 县县委关于编制保定市 XX 县 XX 王湖休闲湿地公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后,立即组织专业人员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的调研工作。在全面了解保定市 XX 县总体规划及湿地公园规划方案等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与有关领导和技术人员进行详细磋商,同时对研究的主要原则进行了讨论,在了解和掌握大量基础资料后,对项目的可行性展开了全面研究。研究报告初稿完成后,征求有关部门、领导和专家的意见,经院审核后,完成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 1.5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本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下表: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6 项目 计量单位 数值 所占比例 规划总用地面积 公顷 100.00% 道路用地 公顷 建筑用地 公顷 铺装用地 公顷 绿地用地 公顷 其中 土方挖方 m3 土方填方 m3 木铺装 木栈道 步行道 广场铺装 停车场 文化盒 个 生态盒 个 砖窑厂烟囱改造 个 厕所 个 标识牌 个 景观水体 绿地 照明系统 给排水系统 城市规划展览馆 酒吧 茶馆 管理用房 7 1.6 可行性研究结论 近几年来, XX 县采取了有力的措施,大力推进城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取得了显著成效,城市建设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目前, XX 县城区建成面积已达 25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 60 万人。 规划建设工业新区是县政府批准 并作为 XX 县 十三五 规划的重大建设项目之一 ,是拉开城区布局框架的重要项目,也是 60 多万市民群众的热切期盼和强烈愿望。建设 XX 县工业新区项目对于做大做强做美城区,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拉动区域经济发展,推进建设经济强县、文化名县、组群结构大城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湿地公园为山水园林式综合性公园,公园的建设将有效的改善城市环境,带动区域发展,很好的提升地域旅游价值,又可为市民提供舒适、生态的户外环境,满足市民旅游休闲、运动、娱乐、酒店住宿的需求。 依据 XX 县城市规划建设新的目标定位,按照“实施西跨东拓南联北延,加快中心城区突破,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的城市发展规划要求,该方案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切实可行。 本项目投资总额 7984.25 为万元,其中:工程建设费 5175.07 万元 ,其他费用(包含征地) 1076.63 万元,预备费 1732.55 万元。 项目所需建设资金 7984.25,全部自筹。 本项目计划 2015 年 5 月开工建设,建设工期约为 2 年。 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地方区域性经济发展规划,适合当地经济发展需要,符合河北省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 规划的要求,符合 XX 县城市总体规划,改善优化空气质量及生态环境的目的,解 8 决周边村庄及开发区的缓洪及污水处理厂中水排放问题。是实践“中国梦”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城市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项目建成后,将为广大人民群众开创一个生活、学习、娱乐休闲的优美环境和场所,这对于促进人们倡导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促进经济建设、构筑和谐 XX 县,加快组群结构大城市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是十分显著的。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可行的。 9 第二章 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2.1 项目提出的背景 保定市 XX 县位于华北平原,北靠太行山,南临华北大平原,东接首都北京和直辖市天津,西连省会石家庄市。地理位置优越,自古为尧帝的故乡及封地之地。有京广铁路 ,京昆高速,保阜高速等穿境而过。历来为重要的商品物资集散地和经济、文化中心。 XX 县历史悠久,为古 XX 侯尧之封地,其名肇于上古,是华夏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XX 县位于太行山东麓,隶属于河北省保定市,辖20 个乡镇, 345 个行政村, 54.67 万( 2007 年)。总面积 1417 平方公里。其中山地丘陵总面积 82%; XX 河、通天河 由西向东南纵贯全境,汇入华北明珠 西大洋水库。全县地貌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 闻名遐迩的南水北调大运河穿境而过。 XX 县区位优势得天独厚。位于京津冀组群结构大城市的腹地,是 XX 县城区拓展的基地和商家投资兴业的乐土。闻名遐迩的南水北调大运河穿境而过,京昆高速、保阜高速横贯东西,京广铁路 107 国道和 108 国道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给 XX 县经济的腾飞带来前所未有的便利和快捷。 XX 县拥有 1417 平方公里的广阔土地,呈包围之势的城乡格局,成为工业新区目前城市建设的前沿阵地。然而,有区无城的尴尬局面使工业区的城 市建设停留在单打独斗的较低层面上,而无法实现系统整体的全面开发。 为了实施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城区建设“东拓、西跨、南连、北延”的城市发展战略,加快城市的发展,同时也为搭建工业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平台,经保定市政府批准, XX 县县政府按照 XX 县城市建设规划的总体要求,论证了工业新区开发建设项目,并作为 XX 县 10 “ 十三五 ”规划的重大建设项目之一,城市湿地公园为新区规划的一部分。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 是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事业更好更快发展的需要 湿地公园项目及新区道路的建设落实,可有效改善工业新区的环境,带动区域发展,极大地提升周围的地块价值。 2.2.2 是落实 XX 县城市发展规划、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需要 。 在 XX 县 总体规划,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面貌,绿化美化 XX 县 ,为市民提高生活质量提供环境。 湿地 公园位于 XX 县工业 新区 南 部 ,该项目的建设,符合 XX 县 的总体规划,是 工业 新区规划有效组成部分,可为 XX 县 市民,特别是新区 百姓 提供舒适、生态的户外环境,满足市民 旅游 休闲、运动、娱乐、 餐饮住宿 等需求 。 2.2.3 是 XX 县工业新区 开发建设的要求 工业新区总面积 1417 平方公里,人口 55 万,长期以来工业区有区无城,尴尬的局面使工业区的城市建设停留在单打独斗的较低层面上,无法实现城区的全面开发建设。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工业区迫切需要建设自己的环境优美、基础设施良好的新城区。 2.2.4 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强烈愿望、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1、加快文化休闲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乡文化统筹协调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近几年来,在进位争先建强县征程上阔步前进,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综合实力实现了大的飞跃。但全县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缺 乏与经济发 11 展水平相匹配的文化体育等公益活动场所。 2、加快文化休闲基础设施建设,是构建富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良好的文化基础设施,是构成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不仅要靠经济强县,也要靠文化立县,因此,应加快文化休闲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群众性文体活动,文化的统筹协调发展。 3、加快文化休闲基础设施建设,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建设好文化基础设施,让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群众,是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 项目建成后,将为广大人民群众开创一个参与文化学习、 体育锻炼、娱乐休闲的优美环境和场所,这对于促进人们倡导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促进“三个文明”建设、构筑和谐社会、构筑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其社会效益是十分显著的。 12 第三章 建设条件及建设地址 3.1 建设条件 3.1.1 地形地貌: XX 县境内山地、丘陵、平原、河流地貌俱全,地形复杂,地势由 西北向东南逐渐倾斜。 山地面积占 81%, 平原面积 19%。 海拨最高 1898.8 米,最低 52 米。地形概括分为三个区: ( 1) XX 河冲积扇:由西北向东南扇形扩展,分布在仁厚南部,北 ( 2) 罗区和高昌区,地面高程 52-98 米,地形坡度沿冲积扇轴部一般坡度 1/450。 ( 3) 低山丘陵区:分布在北店头乡和同龙乡等,标高在 米,从地形上看地势平缓,中间零星分布些蚀残丘。 ( 4) 中高山区:标高 .8 米,主要分布在白合、军城和川 里三个区,面积约占全县的五分之二。 3.1.2 气象 ; XX县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寒冷,春秋气候温和,光照充足。 ( 1) 风:历年平均风速 2 米 /秒,风向多为东北,最大风速 20 米 / 秒,风向为西北。 ( 2) 气温:年平均温度 12.2,极端 最高气温 40.7( 1972 年 6 月),极端最低气温 -26.6( 1966 年 2 月)。 ( 3) 霜冻:多年平均无霜期 195 天,最长 205 天( 1977 年),最 短 179 天( 1969 年)。最大冻土深度 62 厘米,最大积雪深度 15 厘米。 ( 4) 降水量:常年降水量 539.2 毫米,多年平均蒸发量 1319.2 13 毫 米。 ( 5) 日照:多年平均日照时间为 2559.9 小时,日照百分率 57%, 年日照最长 3180.7 小时( 1965 年),最短 2169.3 小时。 3.1.3 河流水系 ; XX 县河流主要有: XX 河、通天河、曲逆河、清水河等,支流小河 均属大清河水系。 XX 河、通天河由西向东纵贯全境。全县地貌有七山 一水二分田之称。 ( 1) XX河:从倒马关乡大石峪黑龙洞沟流入 XX 县,纵贯全县 53 个村,于伏城乡钓鱼台出境,境内流长 109 公里,平均坡度 1/300,流 域面积 1077 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 8 立方米 /秒,最大流量 54008 ( 2) 5 立方米 /秒( 1963 年)。 ( 3) 通天河:发源于 XX 县大茂山(神仙山),境内总长 32 公里, 经曲阳县汇入西大洋水库,流域面积 302 平方公里,多年流量 0.96 立 方米 /秒,最大流量 555.73 立方米 /秒。 ( 4) 水库:西大洋总库容 10.8 亿立方米,供水量 5373 万立方米, 另有 27 座小型水库,总库容 1738.78 万立方米,供水量 326.3 万立方 米( 1990 年)。 3.1.4 水文地质 ; ( 1)平原区 属于 XX 河冲洪积扇,由西北向东南呈扇形散开,主要含水层为第 四系地层,底部基岩为片麻岩隔水层。第四系地层厚 7.56 米,由西北 向东南逐步加厚,岩性为粘土、亚粘土、砂、砾石、卵石组成。本地 区地下水丰富, 含水层平均厚度 15 米, 单位涌水量 30-240 立方米 / (小 时米),水化学类型 HCO3-Ca Na 型,矿化度 0.26-1.44,水质良好。 14 ( 2)山丘区 水文地质分为两类:山丘裂隙贫水区和山区岩深裂隙富水区。 、山丘裂隙贫水区:包括川里区、军城区和雹水、北店头、山阳 等乡。岩性以片麻岩、页岩 、砂岩等为主,地下水在本区分布比较普 遍,水量较小,水位埋深 1-7 米,具有山高水高的特点。单井出水量 立方米 /日,水化学类型 HCO3-Ca Na 型,矿化度 0.16-0.4, 水质良好。 、山区岩深裂隙富水区:主要分布在白合、大洋区和水峪口等乡, 岩性以白云岩和灰岩为主,地下水埋深 7-75 米,单位涌水量 0.3-170 立方米 /(小时米),水化学类型 HCO3-Ca Na 型,矿化度 0.16-0.4, 水质良好。 3.1.5 地震; XX 县位于华北平原沉降与太行山隆起的分隔带上,地处顺平 断裂 带与新乐断裂带之间,属“涿州 石家庄”构造小区。 7、经济概况 全县耕地面积 44.38 万亩, 55 万亩宜林荒山, 17 万亩岗坡次地有 待开发,粮食作物主要盛产小麦、水稻、玉米、谷子。 2005 年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 247521 万元, 财政收入 11058 万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6385 元。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 73853 万元, 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 106672 万元,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 66996 万元。 全县粮食总产 17.02 万吨,蔬菜 19.7 吨,其中无公害蔬菜面积达 3.1 万亩,产量 12.9 万吨。食用菌面积 1 万亩,产量 3.8 万吨。优质小 杂粮面积 8 万亩,产量 2.2 万吨。全县完成造林 4 万亩,完成封山育林 12 万亩,果品产量 4.07 万吨,肉、奶产量达 3.1 万吨和 1460 吨。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 2.31 亿元,铸造、建材、食品 加工等优势骨干行业进一步壮大。 8、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独具特色,碧波荡漾的西大洋水库旅游开发区、引人入 胜的 15 青虚山旅游开发区和被人们誉为河北一枝独秀的大茂山原始森林 等美丽的天然景观,大小景点共三十 多处。著名的有西大洋远古生物 苑的恐龙化石、华北道教圣地 -青虚山、古北岳恒山 -大茂山、倒 马关、战国策、晋察冀烈士陵园、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等多处自然 人文景观。 9、水利资源 XX 河、通天河由西向东南纵贯全境,汇入西大洋水库。全县可利 用水能资源 3.6 万千瓦, XX 河、 通天河有 8 处可建水电站, 现有西大洋、 民安庄等水电站 4 座。 10、矿产资源 XX 县地处太行山东麓,地层出露齐全,岩浆活动比较频繁,山峦 重叠,山青水秀。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现已发现的矿种已有十几 种。主要有:金银矿 、铁矿、大理石矿、花岗石矿、石英矿等。 3.1.6 林果资源 ; XX 县山场广阔,河流纵横,极易发展林果。盛产红枣、柿子、核 桃、苹果、花椒以及桃、杏、梨等近百种。年产干鲜果品 2700 万公斤, 尤以红枣和柿子产量、质量为最。 3.1.7 历史沿革 XX 县历史悠久,战略位置重要。 据历史集解载:“尧为 XX候,国于中山, XX 县是也。”故 XX 之命名,肇于上古,是华夏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XX 县地,春秋始为燕地,后属鲜虞国,战国时为中山地,秦属上 谷郡。 汉景帝三年置县,属中山国。东晋时,后燕主慕容垂曾建都于此。 其后一千余年,几度衰荣,几度变迁,失复无常,广置无定。至今, 十二座古城遗址犹存。 XX 县是老革命根据地,抗战时期是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和三分区司 令部所在地,是伟大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柯棣华大夫长期工 作和以身殉职的地方,现建有晋察冀烈士陵园和白求恩、柯棣华纪念 馆。 抗战时期和解放后, XX 县建制调整。 1962 年,恢复原建制, XX 县 人民政府迁 16 回仁厚镇现址。 3.1.8 县城总体 规划 县城性质 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以旅游产业和农副产品加 工工业为主导的现代化生态旅游城市。 县城规模 2010 年规划人口 6 万人, 2020 年规划人口 10 万人 。 3.1.9 外部运输条件 项目建设所需的砖、砂、石子等建筑材料,以及钢材、木材等材料均可采用公路运输解决,且运力充足,能够满足项目需要。 3.2 用地面积的确定 按照本项目建设内容、建设标准与要求及有关规范,本着节约利用土地的原则,湿地公园总占地面积确定为 106.85 亩,其中 :湖泊 20 亩,建筑用地 20 亩,铺装用地 10 亩,绿地用地 20亩,湿地 20 亩,游乐用地 10 亩,新型农业用地 6.85 亩。 3.3 场址选择 3.3.1 场址选择的基本原则 (一)符合城市建设发展规划; (二)适宜的周围环境,有利于社会的互利互补; (三)少投入、早建成。 3.3.2 场址选择的具体要求 (一)有适宜的人文环境、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 (二)有良好的自然基础条件(地形、地质、气象、水文等); (三)有充足的土地面积与适宜的形状; (四)有方便完善的基础设施,包括对外交通、运输、通讯、水源、电源、“三废”处理等。 3.3.3 场址选择 17 根据 XX 县城市发展总体规划,按照公园的实际用地需求,并结合场地建设实施条件,本项目选址方案确定为: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XX 县城南 6 公里 XX 王公路西侧,原东足里砖窑厂。 18 第四章 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 4.1 规划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本项目是 为了实施 XX 县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城市发展战略,加快城市的发展,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也为美化亮化新区, 为此,本项目的建设应遵循以下指导思想和原则: 1、项目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符合城市规划的总体要求,符合工业新区规划要求,遵循新世纪城市发展方向,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坚持精简节约和科学、合理、适用的原则。 2、坚持资源共享原则,促进资源优化配置。要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使资源优势互补,优化配置。 3、各功能区在布局上要体现功能划分,相对独立。 4、项目的建设规模要从实际出发,既要考虑长远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建设 资金筹措的可能,做到精打细算、量力而行。要统一规划,分步建设,逐步完善,按时完成。 5、项目建设要精心组织、科学施工、严格标准、规范运作,实行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及竣工验收制,确保工程质量,创省内一流水平。 4.1.1 规模定位 规划用地 106.85 亩的以绿为体,以水为魂,以文为胜,以人为本的自然式 生态园林。 4.1.2 建设目标 1、建成省内一流的公园。即一流的规划设计理念,一流的功能,一流的环境。 2、改善城市环境,带动区域发展,提升地块价值。 3、呼应城市文化轴线,挖掘文化潜藏,对历史文化再现。 19 4、为市民提供舒适,生态的户外环境,满足市民旅游休闲、运动、娱乐、餐饮住宿需求。 4.2 建设规模及主要内容 规划总用地面积 106.85 亩,其中:道路用地 0.47 公倾 ,建筑用地 20 亩 ,铺装用地 10 亩 ,绿地用地板 10 亩,停车场 3412.4 ,景观水体 12143.48 。 20 第五章 规划布局与方案 5.1 规划设计方案 5.1.1 设计依据 国家有关法规、标准、规范: XX 县城市总体规划;、 XX 县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实施“东拓、西跨、南联、北延、跨河道、跨区域、大范围展开城市空间布局”城市发展战略设想; XX 县规划局已批准相关详细规划; 公园设计规范 CJJ48-9 国家有关法规、标准、规范; XX 县完善城市总体规 2;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 GB。 5.1.2 设计原则 文化性:师法自然,传承历史,体现地方文化特色。 生态性:生态与环境影响的闸述。 A 发挥城市绿地系统的整体价值和生态作用; B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地 人性化:突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兼顾老、中、青和少年儿童休闲活动需要,为市民及游客提供良好的公共空间, 提高生活品质。 5.1.3 设计定位 以绿化为体,以水为魂,以文为胜,以人为本的市级总合性自然生态园林。 5.1.4 设计布局及分析 1、空间分析 21 全园中心为大面积水域,沿水岸布置大小、形态不一的景点,形成由中心到四周,由静到动的空间格局。 2、功能分析 : 全园总的分三个区,分别为人文历史区、自然生态区、生活休闲区,体现出我们文化性、生态性、人性化的设计原则。 人文历史区:以体现 XX 尧及京都历史文化为基调 ,结合绿地来布置互动性的项目及景点。 自然生态区:以生态为主要特征。以湿地景观和生态化植被作为具体的表现式形成生物多样性为特色的游憩区。 生活休闲区:为县及及游客提供较为集中的活动场地与空间。 3、特色活动分析: 在公园设计中充分考虑到市民的活动使用在整个公园活动的场地设计中结合各个区块的特点布置相应的活动场地,使公园真正成为市民使用的绿色开放空间。 4、交通分析 : 交通工具:主要交通工具为电瓶车、自划船等无污染交通工具。 停车场:主次入口均设有机动车及自行车停车场。 道路分级; 主园路:联系园内各功能区,满足电瓶车、环卫车及消防车通行,宽度为 5 米。 次级道路:联系公园内各景点,与主园路形成主要的交通系统,宽度为 3 米。 游步道:沿主要水面布置,宽度为 1.5 米 -1.8 米。 5、游线组织分析: 公园以陆路与水路两种交通形式并存: 22 对外交通:设有多处出入口。 内部交通;园内主园路为 5m,以 3m 宽的次级园路结合主园路形成主要内部交通系统,根据地形地貌以及行为心理将 1.5m-1.8m 宽的游步道作为内部交通的补充。 水上游线:根据水面与景观的关系,设置水上游,在主要景设有游船码头或临时停靠点。 公园内采用的交通方式以休闲、环保为原则,分为以下几种: 电瓶车:用于纯观光游览之用,满足部分游客需求; 步行:是公园内联系主要的交通方式; 游船:联系临湖及水上景点,为公园内较为重要的水路交通方式。 除上述道路系统外,为了增加游览的趣味性,在生态湿地区域设置栈桥及浮桥,在地形坡度变化较大的地方,设置栈道。 6、水系规划分析: 水系规划在此公园设计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突现其生态特色的一个重要方面。 公园现创造以水为主题的景观,突现北方的水景特色,创造公园蓝绿交融的独特景观。设计成大水面,形成“湖”景观;更 有大面积的湿地,显现自然生态的淳朴野趣,通过规划设计的浓缩、提炼集中展现于公园之中,形成以富地域特色的自然水景取胜的规划思路。 利用地形,保持土方平衡。 规划内容:水系整理通过疏浚沟通使河道畅通无阻,为生态保育及游憩创造好的条件。 水体净化:可采用水生植物净化和生态湿地净化两种方式。水进入公园后先经过净化在园中流动后流出园区。 7、景观结构分析: 23 公园景观规划的设计理念上致力于表达文化、历史、自然生态方面的特色,在布局上强调了历史文化线和自然生态线,相互包容,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并在此基础上布置了各景观节点。 自然生态线:对环境与生态的闸述,着重水系统的处理及循环、水环境的营造、当地自然生态的再生。 生活休闲带:在各景观节点布置供市民游乐与休憩的空间。 景观节点:在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控制线上串联着大小不同、景观各异的节点,生态岛、滨水景观、文化建筑等,形成了公园内层次丰富的景观空间序列。 8、景观视线分析: 景点是设计的重点并得到尽可能多的加强。 各 景点视野开阔,水面前方的大片开放场地,确保从水面游船上可以看到公园的各个景点。 填挖方规划: 遵循“就近合理平平衡”的原则,合理利用现有地形、地质条件,由公园内水体的挖方来平衡高地形的填方。 9、林相规划分析: 生态背景林: 以林带组成丰富的景观视觉,通过模拟大自然景观,大尺度的地形、树林使人在游园的过程中体验城市中难以体验的森林感受,又丰富了沿街立面形态与天际线,形成特色化城市界面。 色叶林: XX 县属温带落叶阔叶林区,采用当地观赏价值突出的色叶树种,根据自然群落规律,创造变化丰富又协调统一的唯美景致。 疏 林草地: 24 在景观视线较好的地段,采用大乔木配以层次丰富的灌木,草本植物,结合缓坡草坪,给游人营造一个舒适的休憩环境。 湿润滩地:湿地公园的主要特色 -水生植物,具有调节气候、生态庇护、改善污染、美化景观等功能,采用品种繁多的湿生、挺水、浮水植物,配置出丰富多彩的水体景观。 开阔水域: 公园景观的主体。水生植物洒脱的姿态、优美的线条、绚丽的色彩、水中的倒影,使水面和水体变得生动活泼,形成“水上花园”。 10、种植规划分析: 针阔叶混交林: 主要作背景林之用,既阻隔公园外城市的交通影响,也是整个地块的绿色背景,挑起了城市天际线,采用针阔叶混交的形式,降低植物病早害对人工林带生长的影响,同时,林带混交为森林的长久发展提供了生态条件,使该系统最终成为植物种类丰富,各种类自然共生的生态系统。主要树种如:水衫、白皮松、云杉、石楠、刺桂、枇杷、广玉兰、女贞等。 乡土特色林、色叶林:加强公园的文化气息及本土特色,选用本土植物为主,合理配置和选择植物群落,充分展示 *地方文化特色。主要树种如:银杏、乌桕、丝棉木、白蜡、皂菜、柿树、合欢、泡桐、木瓜、鸡爪槭、红 枫、五角枫、黄连木等。 湿生植物群落: 在湿润滩地与生态疏林草地间起过渡作用,增加内园景观层次。主要有水生美人蕉、黄草蒲、玉带草、鸢尾等。 挺水、沉水植物群落:集中分布于湿润滩地及浅水区,以及几个 25 主要公园进水口、出水口。加强水体美感,涵养水源,净化水源按水流方向,在紧邻驳岸的区域提供了缓冲区,保障湿地边缘生存物种的栖息地与事物来源。色彩绚丽,层次丰富的挺水植物更增添了湿地植物景观、动物景观多样性。较常用的挺水植特主要有芦苇、香蒲、水葱、菖蒲、水菖蒲,沉水植物有黑藻、苦草、金鱼草等。 浮叶植物群落: 分布于大 水面,大面积的浮叶植物斑块使整个水面生机昂然。显现自然生态的纯朴野趣,并能与其他水生植物一起净化水质,抑制有害藻类生长,让人们享受到“碧波荡漾、鸟语花香”的自然美景。常用品种有睡莲、芡实、萍蓬、浮叶荷花等。 11、生态保育分级: 根据公园的生态现状,将整个公园内分为四级生态保育区: 一级生态保育区: 整个水域深水区域。利用现代技术使单位体积的水体中生物数量成几何级数增加,强化湖水的净化能力,改良水质量, 使其短期内达到 III 类水,远期达到 II 类水标准。 二级生态保育区: 包括沿湖边的人工自然式驳岸和自然生态 式驳岸地区以及湿地、滩地。 主要结合污水治理选择植物品种,追求植物物种多样性,创造“水与绿”交融的景观环境。 三级生态保育区: 公园四击生态前景林。背景林带外缘是介于林地内部阴暗、潮湿与外部艳阳高照与空气流通之间的过度区域,它是逐渐的由林地中的树木,经由灌木丛区,地表植物然后与草地接融。由于多重的植物层级,所以在边缘区的这些生态栖息地,是最有价值的动植物栖息地。 26 林地边缘区的植物主要以野花、浆果、根茎植 物以及一些高杆树群所组成,它们是昆虫、鸟类等动物与各类生物的庇护所。 四级生态保育区: 公园内建设用地。公园内可供游人游览的空间。以传统建筑和当地特色植物相结合,创造具有 *特色的景观空间。 5.2 设计方案 5.2.1 驳岸设计 驳岸的处理对于以水为主题的景观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岸线根据地形等高线自然形成,对其做出适当修整、美化处理,考虑其丰水、常水和枯水的变化,对驳岸显现的景观,充分考虑。因此,大部分水岸以自然斜坡为主,在湿地处可以平地驳岸出现,丰富驳岸的形式。 根据功能与景观的要求分为五类:草坡驳岸、木桩驳岸、块石驳岸、石滩驳岸、平台驳岸 根据岸边植物郁闭度的不同,驳岸又分为两种形式: 沉水植物 -浮水植物 -挺水植物 -岸生耐湿植物 沉水植物 -浮水植物 -挺水植物 -草地 -灌木 -林地 5.2.2 服务设施分布设计 主要满足游客进入场地内的各种基本服务需要,如公厕、小卖部、垃圾桶等人性化的考虑,此类设施在不同的服务半径条件下游客集中地和不影响景观效果为布置原则。 还要设置结合停车场的服务中心等管理设施,满足公共空间的养护管理等要求。 标识系统以游人认知地图为布置参考,结合景点的布置,满足游人的顺利观赏要求。 27 5.2.3 市政公用设施系统规划 -电气设计 (一 )、设计依据 1、 10KV 及以下变配电站设计规范 GB; 2、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 3、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 4、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T16-92; 5、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6、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GB; 7、民用建筑电线电缆防火设计规程 DGJ; 8、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 GB; 9、城市环境(装饰)照明规范 DB31/T; 10、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 11、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 12、根据业主及本院有关专业提供的要求。 (二 )、设计内容 1、 10JV 变配电站及 10KV 变电站的设计。 2、总体及单体的电力、照明、空调、防雷接地的设计。 3、总体的道路照明、绿化景观照明、绿化喷灌的设计。 4、总体及单体的通讯系统的设计。 5、总体有线广播及背景音响系统的设计。 6、总体及单体的有线电视的设计。 (三 )、变配电系统 1、负荷等级:本工程除消防用电负荷为二级负荷,其它均为三级负荷。 2、负荷容量:总装接容量: 3000KW。 28 3、供电电源:二路独立电源引自城市电网,进线采用电缆直埋方式。 、系统接线:高低压系统均采用单母线接线。 、变配电站:考虑到本工程占地面积大,分散分布。为简化供电系统,节省投资费用,又保证用电的可靠性,按适当的供电半径,设置一座变配电站及六座变电站。由 ,分别供各地块照明、动力、空调等用电设备等。消防用电设备均为二路电源供电,并在末端自动切换。 、继电保护:进线采用带时限过电流保护、电流速断保护。配出线设单相接地保护及过负荷保护。变压器设温探保护。 、电能计量及监测仪表:采用高供高呈。设置单独的计量柜,高压受电柜设电压表、三相电流表、有功及无 功功率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