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供热厂煤改气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pdf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试 行) 项目名称:上地供热厂煤改气工程 建设单位:北京实创高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评价单位:北京中地泓科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2014年1月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 1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上地供热厂煤改气工程 建设单位 北京实创高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法人代表 姚志宇 联系人 李响 通讯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信息路22号实创大厦 联系电话 13811639720 传真 邮政编码 100085 建设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上地西路19号 立项审批部门 无 批准文号 建设性质 新建 改扩建 技改 行业类别 及 代 码 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44 占地面积 (m2) 14799 绿化面积 (m2) 4443 总 投 资 (万元) 27543.68 其中: 环保投资(万元) 1290 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 4.7 评价经费 (万元) 2.5 预期投产日期 2014年11月 工程内容及规模 一、项目概况 1、项目背景 燃煤锅炉是北京冬季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奥运前北京市政府投入巨大的财政和政策支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了进一步保持和改善北京良好的空气质量,京发改2011165号“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 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印发城六区大型燃煤锅炉房清洁能源改造方案的通知”,对城区内现有燃煤锅炉房进行彻底的燃气改造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 北京实创高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运营的上地供热厂建设于上世纪九十年代,2002年改造后,供热现状为燃煤锅炉和燃气锅炉混合供暖,安装容量分别为435t/h燃煤蒸汽锅炉,及225t/h燃气蒸汽锅炉。主要承担上地信息产业基地及生活区冬季供暖面积为255.28104m2,夏季制冷面积83.35104m2。现有燃煤锅炉已运行20年,设备年久老化,冬季供热设备事故率每年呈上升趋势,供热安全保障能力日趋下降。现有燃煤锅炉的低效率、高污染与中关村软件园、上地信息产业基地高科技行业的定位格格不入,供热厂煤改气工程的启动已迫在眉睫。 2 无论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发展低碳经济,优化北京市能源结构,推进首都中心城区“无煤化”建设的需要;还是贯彻北京市“十一五”时期供热发展规划、北京市供热资源整合控制性规划、京发改2011165号“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 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印发城六区大型燃煤锅炉房清洁能源改造方案的通知”的要求,北京实创高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建设新型清洁能源高效供热厂的任务都非常迫切。 鉴于上述情况北京实创高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拟在上地供热厂现状厂区内进行清洁能源改造与扩容。本项目建成后不仅可以增加上地供热厂的供热能力,而且新建的高效、低污染、调控手段先进的供热系统还为中关村软件园、上地信息产业基地及周边企事业单位提供更为可靠的供热安全保障,同时还可为北京市更多蓝天做出贡献。在这样的背景下,本项目的实施符合国家能源政策和各项发展战略,非常必要,而且势在必行。 2、建设内容 本项目建设内容包括:拆除原有部分建筑及部分锅炉;拆移部分锅炉;新建建筑物并配置新锅炉。本项目占地面积14799m2。 拟拆除上地供热厂现状厂区内建筑物8149 m2,包括主厂房、天然气锅炉房及小锅炉房,拆除现有435t/h燃煤蒸汽锅炉, 125t/h燃气蒸汽锅炉。 拟拆移1台25t/h燃气蒸汽锅炉至本项目新建锅炉房。 新建建筑物为燃气锅炉房及泵房,位于供热厂现状厂区内北侧的原煤库位置。新建建筑11403 m2,新建燃气锅炉房建设规模为435t/h燃天然气蒸汽锅炉,125t/h燃天然气蒸汽锅炉(现有燃气锅炉易地安装),以及458MW燃气热水锅炉,共9台锅炉。每台锅炉配有单独的鼓风机和一个钢制烟囱,烟囱高度均为35.3m。新建锅炉房与现状供热厂南区、北区供热蒸汽母管间的联络线同期建设,管径为DN450。 本项目建成后蒸汽及高温热水供热面积共466.57104m2,制冷面积83.35104m2,常年用汽户5个。 3、产业政策及规划的符合性 本项目为供热厂煤改气工程,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国发20119号令)和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本)(京发改(2007)2039号),拟建项目属于上述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鼓励类中“城市基础设施”中所指的范围,符合国家和北京市产业政策的要求。 3 本项目已于2013年12月28日取得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关于上地供热厂煤改气工程规划方案的批复(市规函【2013】2118号)。 二、地理位置与周边关系 本项目位于海淀区上地西路19号上地供热厂内北侧,地理坐标为N:40.04,E:116.30。项目东侧距上地西路37米,南侧距马连洼北路630米,西侧距永丰路3000米,北侧距后厂村路1500米。项目地理位置详见附图1地理位置图。 本项目煤改气工程位于上地供热厂厂区内北侧,东侧距上地西路37米,隔路为上地信息产业基地;南侧为上地供热厂厂区内现状锅炉房、办公楼等;西侧紧邻八维教育学校宿舍楼,规划为北大科技园东路;北侧东部距离八维教育学校食堂30米,北侧西部紧邻商铺,均规划为绿地。 本项目新建锅炉房距西侧八维教育学校宿舍楼最近距离为40米。 项目周边关系详见附图2周边环境图。 三、有关规定 本项目为供热厂煤改气工程项目,行业类别为热力生产和供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保部2号令)及北京市有关规定,本项目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建设单位委托北京中地泓科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开展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环评单位接受委托后,对拟建项目现场进行了勘察及现场监测,并收集了必要的资料。依据国家和北京市有关环保法规和技术规范,结合拟建项目所在地的特点,编制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送审。 四、上地供热厂现状介绍 上地供热厂于1996年投产运行,2002年改造后,供热现状为燃煤锅炉和燃气锅炉混合供暖,安装容量分别为435t/h燃煤蒸汽锅炉,及225t/h燃气蒸汽锅炉。现状供热厂生产及辅助设施由锅炉房、辅助间、配变电所、煤库、破碎楼、输煤廊、灰渣池、冲灰渣泵房和门卫等部分组成。主要承担上地信息产业基地冬季供暖用户70个,供暖面积为203.78104m2,夏季制冷用户27个,制冷面积83.35104m2,常年用汽户5个;生活区冬季供暖51.5万m2。 435t/h燃煤蒸汽锅炉共用一个烟囱,烟囱为麻石砌筑,总高100米。每台锅炉配置一套麻石水膜脱硫除尘设备,烟尘去除率99%,二氧化硫去除率99%。每年燃煤量为46235吨。 4 225t/h燃气蒸汽锅炉共用一个烟囱,烟囱高度为20.95米。年燃气量1295642立方米。 上地供热厂现状主要技术指标见表1。 表1 上地供热厂现状主要技术指标表 序号 名称 数量 用户 1 厂区总用地面积(m2) 42290 工业区冬季供暖面积203.78万平米,用户70个;夏季制冷83.35万平米,用户27个;常年用汽户5个; 生活区冬季供暖51.5万平米。 2 建筑面积(m2) 17853.29 3 占地面积(m2) 8428 4 容积率 0.42 5 建筑密度(%) 20 6 锅炉设置 燃煤蒸汽锅炉 435t/h 燃气蒸汽锅炉 225t/h 现状锅炉主要技术指标见下表: 表2 现状锅炉主要技术指标 燃煤蒸汽锅炉 燃气蒸汽锅炉 吨位 35t/h 25t/h 数量 4台 2台 运行时间 123天 365天 类别 燃煤低压饱和蒸汽链条锅炉 燃天然气低压饱和蒸汽锅炉 烟囱高度 100米 20.95米 燃料使用量(a) 46235吨煤 1295642立方米天然气 五、本项目建设内容 1、建设规模 本项目建设内容包括:拆除原有部分建筑及部分锅炉;拆移部分锅炉;新建建筑物并配置新锅炉。本项目占地面积14799m2。 拟拆除上地供热厂现状厂区内建筑物8149 m2,包括主厂房、天然气锅炉房及小锅炉房,拆除现有435t/h燃煤蒸汽锅炉, 125t/h燃气蒸汽锅炉。 拟拆移1台25t/h燃气蒸汽锅炉至本项目新建锅炉房。 新建建筑物为燃气锅炉房及泵房,位于供热厂现状厂区内北侧的原煤库位置。新建建筑11403 m2,新建燃气锅炉房建设规模为435t/h燃天然气蒸汽锅炉,125t/h燃天然气蒸汽锅炉(现有燃气锅炉易地安装),以及458MW燃气热水锅炉,共9台锅炉。每台锅炉配有单独的鼓风机和一个钢制烟囱,烟囱高度均为35.3m。新建锅炉房与现状供热厂南区、北区供热蒸汽母管间的联络线同期建设,管径为DN450。 5 2、供暖及制冷面积 本项目新建的435t/h燃气蒸汽锅炉,与拆移的现有1 25t/h燃气蒸汽锅炉一起,承担上地供热厂现状蒸汽负荷。冬季供暖面积203.78104m2,夏季制冷83.35104m2。 458MW燃气热水锅炉将承担上地东里、上地西里、北大科技园、软件园二期和软件园三期等区域的冬季供热负荷,总供热负荷为219.49MW。上地东里以及上地西里区域供热面积51.5104m2;北大科技园供热面积60104m2;软件园二期西区91.29104m2;软件园三期60104m2。总供热面积262.79104m2。 本项目建成后蒸汽及高温热水供热面积共466.57104m2,制冷面积83.35104m2,常年蒸汽用户5个。 3、本项目主要技术指标: 表3 本项目主要技术指标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数据 备注 1 厂区总用地面积 m2 14799 2 建筑面积 m211403 3 占地面积 m25461 4 容积率 0.77 5 建筑密度 % 36.9 6 新建道路面积 m21190 7 绿化率 % 30 8 绿化面积 m24443 9 停车位 个 10 地上 表4 新建建构筑物技术一览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建筑面积 占地面积 总高度 层数 备注 1 拟建燃气锅炉房 11315m24176m223.90m 2层,局部6层 新建建筑物 2 燃气调压区域 1040m2由燃气集团建设,本次环评不包含。 3 烟囱 40m235.30m 新建构筑物 4 综合泵房 88m288m24.55m 新建建筑物 5 消防水池 117m2新建地下构筑物 面积合计 11403m2 5461m2 本项目锅炉采用微正压燃烧系统,选用低氮燃烧器降低NOx的生成量,每台锅炉配有单独的鼓风机、燃烧器及烟囱,烟囱高度35.3m。锅炉主要技术指标见表5、锅炉配套系统辅机技术参数见表6。 6 表5 本项目锅炉主要技术指标 项目 燃气蒸汽锅炉 燃气蒸汽锅炉 燃气热水锅炉 型号 SZS35-1.6-Q SZS25-1.6-Q SZS58-1.6/130/70-Q 吨位 35t/h 25t/h 58MW 数量 4台 1台 4台 运行时间 365天(2台) 123天(2台) 备用 123天 烟囱高度 35.3m 35.3m 35.3m 烟囱上口径 1200mm 1000mm 1600mm 备注 新建 现有拆移 新建 表6 锅炉配套系统辅机技术参数一览表 序号 设备名称 型号 数量 单位 备注 1 鼓风机 Q35000m3/h、Q25000m3/h、Q86500m3/h 9 台 与锅炉配套 2 燃烧器 1X32.0MW、2X32.0MW 9 台 与锅炉配套 3 烟气冷凝器 9 台 与锅炉配套 4 循环水泵 Q=450m3/h,H=0.43MPa,N=75kWW 4 台 热网系统 5 补给水泵 Q=1224m3/h,H=0.410.53Mpa,N=5.5kW 2 台 6 锅炉自循环泵 150-340 m3/h,0.2-0.32MPa,27kw 4 台 7 防爆屋顶风机 BYDTW- 7F 18 台 锅炉间 8 轴流风机 FT35-11NO3.55 2350m3/h 8 台 配电室 9 轴流风机 FT35-11NO3.55 1649m3/h 6 台 两个控制室 10 防爆轴流风机 BFT35-11NO3.55 1649m3/h 2 台 燃气计量间 11 鼓风机隔声罩 9 套 与锅炉配套 12 燃烧器隔声罩 9 套 与锅炉配套 13 风机进风口消声器 9 套 与锅炉配套 14 烟囱消声器 9 套 与锅炉配套 4、平面布置 本项目新建建(构)筑物为燃气锅炉房及烟囱、泵房、消防水池。 新建燃气锅炉房布置在现厂区煤库的位置,新建燃气锅炉房包括东、西两间锅炉房及南侧综合办公楼,形成“U”型建筑。新建燃气锅炉房西侧设置燃气调压区(由燃气集团建设,本次环评不包含。),东侧为综合泵房、消防水池。烟囱均位于两间锅炉房之间,“U”型建筑中间。环绕新建燃气锅炉房设置4m的环形车道与外部市政道路相连接,满足消防要求同时方便运输。在厂区东侧设置大门。在新建锅炉房周围布置厂区小游园绿化,小游园内种植乔木、灌木、花草等。 项目总平面布置图见附图3,新建燃气锅炉房各层平面布置图见附图4。 7 六、项目管理 锅炉房现状设有工作人员140人,改造后员工人数调整到68人。 本项目预计总投资27543.68万元人民币,其中建设投资23688.73万元,建设期利息945.58万元,流动资金2909.37万元。全部由北京实创高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自筹。 本项目拟定2014年6月开工,2014年11月竣工。 七、公用工程 1、给水 厂区水源采用市政自来水,从厂区西北侧引入1根DN200给水管,市政自来水进水水压为0.30MPa。项目用水主要是锅炉用水及生活用水。锅炉用水89911t/a,生活用水量1241t/a。 因此,本项目年用水量共计91152t。 2、排水 项目排污水主要是生活污水及锅炉排水。生活污水按用水量的80%计算,则年排生活污水量为993t。锅炉排水为清净下水,排入冷却降温池冷却至35以下后直接排入市政管网,锅炉全年排水为53947t。 本项目年总排水量54940t。其中污水排放量为993t,全部为生活污水,经化粪池沉淀处理后(餐饮废水先经过隔油池)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最终排入清河污水处理厂。 3、供电 本项目锅炉房负荷等级为二级。由市政电网引来2路10kV电缆作为本供热厂电源,主厂房0.00m新建变配电室一座。热力站为对现有站进行改造,负荷等级为二级。现有低压配电系统能够满足本次改造用电需要。 本项目年用电量为1047.05万kWh。 4、天然气 天然气由市政高压管网接入厂区调压站,经调压处理的天然气减压至0.30.45MPa,埋地敷设至锅炉房。燃气调压计量系统及炉前天然气管道由燃气集团建设。本项目锅炉房年用天然气7500万m3。 5、交通运输 项目周边主要道路为东侧的上地西路和南侧的马连洼北路、西侧的唐家岭路和北侧的东北旺路,项目所在地区交通非常便利。 8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一、现状上地供热厂情况: 上地供热厂于1996年投产运行,2002年改造后,供热现状为燃煤锅炉和燃气锅炉混合供暖,安装容量分别为435t/h燃煤蒸汽锅炉,及225t/h燃气蒸汽锅炉。现状供热厂生产及辅助设施由锅炉房、辅助间、配变电所、煤库、破碎楼、输煤廊、灰渣池、冲灰渣泵房和门卫等部分组成。 1、 现状介绍: 项目燃煤来自内蒙古,所用燃煤含硫量为0.3%,灰分为8.95%。每年燃煤量为46235吨。煤场采用封闭煤库。天然气由市政供给,年燃气量1295642立方米。 水处理方式为软化水,为锅炉补充用水。 锅炉安装容量分别为435t/h燃煤蒸汽锅炉,及225t/h燃气蒸汽锅炉。 每台燃煤锅炉配置一套麻石水膜脱硫除尘设备,烟尘去除率99%,二氧化硫去除率99%。 渣场位于厂区中部,采用项目脱硫废水及水处理出水冲渣,抑尘。 435t/h燃煤蒸汽锅炉共用一个烟囱,烟囱为麻石砌筑,总高100米。225t/h燃气蒸汽锅炉共用一个烟囱,烟囱高度为20.95米。 2、 场地现状: 本项目场地内现状设施见图1。 435t/h燃煤蒸汽锅炉 225t/h燃气蒸汽锅炉 9 燃煤锅炉烟囱 燃气锅炉烟囱 灰场及输煤廊 煤库 水处理车间 脱硫除尘设备 图1 场地内现状设施图 二、污染物排放情况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包括锅炉排放的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噪声及固体废物。 10 1、大气污染物 (1) 锅炉 A 燃煤锅炉: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2013年2月对现状燃煤锅炉排放填报的排放污染物月(季)报表,现状燃煤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见表7。 表7 现有燃煤锅炉大气污染物浓度 污染物名称 烟尘 SO2NOx 排放浓度(mg/m3) 28 27 130 标准值(mg/ m3) 30 50 200 由上表可知,现状燃煤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均能达到北京市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11/139- 2007)中在用工业锅炉时段排放浓度限值要求。 按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手册(2008年2月)中的燃煤工业锅炉产排污系数进行计算,排污系数见表8 表8 现有燃煤锅炉排污系数 原料名称 工艺名称 规模等级 污染物指标 单位 排污系数(有末端治理) 烟煤 层燃炉 所有规模 废气量 m3/吨-原料 10804.95 通过对项目现有锅炉房近几年运营期各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调查,现有锅炉房运营期SO2、NOx、烟尘等大气污染物均能够达标排放,各大气污染物达标排放量统计见表9 表9 现有燃煤锅炉房大气污染物达标排放量统计 锅炉能力 燃煤量 (t/a) 烟气量 (m3a) 排放量 (t/a) 排放浓度 (mg/m3) 排放标准 (mg/m3) 435t/h 46235 5108SO2:13.5 NOX:65 烟尘:14 SO2:27 NOX:130 烟尘:28 SO2:50 NOX:200 烟尘:30 根据核算,现有燃煤锅炉房年大气污染物达标排放量SO213.5吨、NOX65吨、烟尘14吨。 B 燃气锅炉: 按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手册(2008年2月)中的燃气工业锅炉产排污系数进行计算,排污系数见表10。 11 表10 现有燃气锅炉排污系数 原料名称 工艺名称 规模等级 污染物指标 单位 产污系数 排污系数 天然气 室燃炉 所有规模 废气量 m3/万m3原料 136259.17 136259.17 SO2 kg/万m3原料0.02S 0.02S NOX kg/万m3原料18.71 18.71 注:S为含硫量,按民用天然气1类气含硫标准上限100mg/m3,S取100。 本项目现状燃气锅炉排放污染物见表11。 表11 现有燃气锅炉污染源排放情况 锅炉能力 燃气量 (万m3/a) 烟气量 (m3/a) 排放量 (t/a) 排放浓度 (mg/m3) 排放标准 (mg/m3) 225t/h 129.5642 1.77107 SO2:0.26 NOX:2.42 SO2:14.7 NOX:136.7 SO2:50 NOX:200 由上表可知,本项目锅炉污染物排放浓度可满足北京市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11/139-2007)中在用工业锅炉时段排放浓度限值要求。 C总排放量: 表12 现有锅炉污染源总排放情况 锅炉能力 SO2 (t/a) NOX (t/a) 烟尘 (t/a) 225t/h燃气锅炉 0.26 2.42 435t/h燃煤锅炉 13.5 65 14 总排放量 13.76 67.42 14 D无组织粉尘: 本项目现状厂区内设置封闭煤库与露天灰渣堆场。露天灰渣堆场在洒水抑尘措施不到位,风力较大的情况下,产生一定的颗粒物。该污染物排放属无组织排放,排放量与风力,灰渣粒径,灰渣含水率有关。本项目灰渣基本做到了日产日清,在采取洒水抑尘,挡风墙等措施后,对周边环境影响不大,满足北京市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11/139-2007)中燃煤锅炉无组织粉尘排放控制限值。 (2)食堂 厂区内原有职工食堂1座,厨房配有4个灶头,食堂楼顶安有油烟净化装置2套,风量为12000m3/h,处理效率约85。根据类比,厨房油烟浓度为5.0mg/m3,产生量60kg/a。油烟经净化设施处理后(净化效率在85%以上),其排放浓度为0.75mg/m3,排放量为9kg/a。油烟排放浓度满足饮食行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 2001)中相关规定,食堂位于厂区内南侧,周边20米内无敏感建筑,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12 2、废水 原锅炉房产生的废水包括生活污水和锅炉排水。 (1)用水量 用水主要是锅炉用水及生活用水。锅炉用水主要包括供热系统损失水及软化设备用水,根据经验数值,用水量按蒸发量的10%计算。锅炉用水量见下表: 表13 现有锅炉用水量 锅炉能力 用水时数(h) 运行时间(d) 用水定额 用水量 (t/d) 用水量(t/a) 435t/h燃煤蒸汽锅炉 24 365 蒸发量10% 336 122640 225t/h燃气蒸汽锅炉 24 365 蒸发量10% 120 43800 总计 456 166440 原有锅炉房全年用水量166440t。 生活用水主要包括职工生活用水、食堂用水、淋浴用水等,以每人每天用水100L计,原有职工140人,则全年生活用水量为5110t/a。 上地供热厂原有年用水量共计171550t。 (2)排水量 排水主要是生活污水及锅炉排出的废水。生活污水排水量按用水量的80%计算,则年排生活污水量为4088t;锅炉排水按蒸发量的3%计算,则锅炉全年排水量49932t。项目年总排水量54020t。锅炉脱硫用水循环使用不外排,锅炉排水为清净下水部分用于冲灰不外排,多余部分直接排放。 故原有排放的污水全部为生活污水,水污染物主要为COD、BOD5、SS、氨氮、动植物油等。根据类比数据,原有污水总污染物及污染物排放量见表14。 表14 排放污水水质情况表 单位:mg/L 污染物名称 CODcr BOD5SS 氨氮 动植物油 排放浓度(mg/L) 250 180 150 30 15 标准值(mg/L) 500 300 400 45 100 污染物排放量 (t/a) 1.02 0.74 0.61 0.12 0.06 废水排放量 (t/a) 4088 从表中的结果可以看出,原有排放废水中各污染物浓度均达到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11/307 - 2005)中排入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水污染物排放限值,氨氮满足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 2010)中的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等级标准的B等级污染物排放标准限值。生活污水经化粪池沉淀处理后(餐饮废水先经过隔油池)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最终排入清河污水处理厂,对水环境影响较小。 13 3、固废 现有锅炉房产生的固体废物分为两类,一类为炉渣、粉煤灰,另一类为生活垃圾。粉煤灰年产量835.63吨,炉渣产量3514.42吨,全部采用集中处理,由建筑材料加工单位进行综合利用。锅炉房年产生活垃圾约25.55吨,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 4、噪声 项目现状锅炉房运行噪声主要是煤灰场设备运行、水泵、风机噪声和锅炉燃烧噪声,噪声源强约为70100dB(A)。锅炉房噪声经建筑隔声、减振和降噪后,东侧厂界处噪声值能够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 -2008)中的4类标准限值,其它三侧厂界噪声值能够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 -2008)中的1类标准限值。 14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一、地理位置 海淀区位于北京市中心区西北部,地理位置北纬39534009,东经1160311623。东与西城、朝阳区相邻,南与丰台区毗连,西与石景山、门头沟区交界,北与昌平区接壤,区域面积430.77平方公里,约占北京市总面积的2.6%。边界线长约146.2公里,南北长约30公里,东西最宽处29公里,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为海拔100米以上的山地,面积约为6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5%左右;东部和南部为海拔50米左右的平原,面积约36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85%左右。 二、地形、地貌 海淀区地形西高东低,西部山区统称西山,属太行山余脉。以百望山为界,山南称山前,山北称山后。聂各庄、北安河一带,山势较巍峨陡峭,海拔较高。最高峰为阳台山,海拔1278米,南部诸山海拔在200米600米之间。平原残丘有玉泉山、万寿山、荷叶山、田村山。西山东部为向东微倾斜的平原,属华北平原的西北边缘。山前平原微永定河冲积扇,山后平原为南沙河、北沙河冲积扇。位于东升地区办事处东北部的黑泉村海拔35米,为境内最低处。 三、气象条件 海淀区气候属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干燥,盛行西北风,夏季高温多雨,盛行东南风。年均气温12.5,1月份平均气温- 4.4,极端最低气温为- 21.7,7月份平均气温为25.8,最高气温为41.6。年日照数2662小时,无霜期211天。年平均降水量628.9毫米,集中于夏季的6-8月,降水量为465.1毫米,占全年降水的70%;冬季的12-2月份降水量最少,仅占1。因此,夏季雨水多,春秋干旱,冬季寒冷干燥是该区的气候特点。 四、水文 1、地表水 海淀境内有大小河流10条,总长度119.8公里,主要水系有高粱河、清河、万泉河、南长河、小月河、南沙河、北沙河及人工开凿的永定河引水渠和京密引水渠,还有 15 昆明湖、玉渊潭、紫竹院湖、上庄水库等水面,占北京市湖泊总数的20%;水域面积4平方公里,占北京市水域面积的41.28%,湖泊数量和水域面积均列北京市各区县之首,昆明湖是北京市最大的湖泊,水域面积1.94平方公里。 2、地下水 海淀区为永定河冲、洪积扇的脊部,地层为简单的二元结构,上部覆盖较薄的粘土层,下部为巨厚的砂砾层,地下水属第三纪Q3沉积层中的地下水,水流方向自西向东,地下水补给靠大气降水与地下侧渗补给。根据海淀区水利局1992年的测定,2月份地下水平均流速为1.51.6km/a,地下水平均埋深为19.88m,平均水位30.55m。本区地下水由于连年过量开采,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平均下降速度为0.51.0m/a,且本地区地下水埋藏浅,覆盖层薄,所以易遭受地表的污染。 五、植被及生物多样性 受地貌、气候、土壤等备件的影响,海淀区内植被呈垂直性分布规律。海拔800米的中山地区,一般生长着刺玫等野生植物,覆盖率达60-70%;海拔300-800米的低山地区,主要为油松、山杨等人工栽培的林木,覆盖率达30-40%;海拔70-300米之间,多为人工栽培的苹果,梨、杏等果树和油松、侧柏等;平原地带主要是农田栽培,以蔬菜、水稻、小麦为主,此外还种植有杨、柳、槐、榆等树木。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一、社会环境现状 社会环境简况来自海淀统计信息网上的内容。 1、经济总量 近年来海淀区经济总量始终保持快速、稳定的增长势头。2012年,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如下:海淀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14.8亿元,同比增长10.5%(现价),占北京市19.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现价)1488.6亿元,同比增长3.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88.9亿元,同比增长10.2;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1504.8亿元,同比增长8.8%;区域财政收入1685.77亿元,同比增长28.8%,区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63.06亿元,同比增长10.4%。 2、科技园区 丰富的科技、教育、文化资源,为海淀经济的腾飞奠定了基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关村奇迹般的崛起,完成了由“电子一条街”到“新技术开发试验区”,再到如今“科 16 技创新中心”的深刻转型,一大批拥有核心技术的民族品牌正在中关村发展壮大,“中关村”已经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代名词,聚集着全国重要科技战略资源,蕴涵着技术创新的强大动力,是我国规模最大、自主创新能力最强的高新技术及企业的聚集地,始终引领着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方向。 海淀园是在原新技术开发试验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核心和主体。2012年,海淀园高新技术企业总收入首次突破万亿。在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的企业数和经济总量继续保持领先地位,总收入占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四成以上,是中国知识经济的人才中心、交易中心和体制、技术创新高地,正在不断向世界一流科技园区迈进。 3、农村建设 农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201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32.5亿元,比上年增长6.8;农村经济纯收入52.4亿元,比上年增长11.1%。 近年来,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制定“五项基础设施”管护标准,建立管护队伍,分季度下拨区级农村基础设施养护资金。实施我区新农村建设折子工程,协调推进市级新农村建设折子工程涉及海淀区的44个项目。开展农村地区垃圾分类、减量及循环利用工作。对13家规模畜禽养殖场粪污治理现状进行摸底调查,督查污染物减排治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村地区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4、人民生活 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1842.0元,同比增长10.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2364元,同比增长11.7%。城镇登记失业率为0.73%,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达69.8。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2012年,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项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203.3万、260.5万、195.2万、167.3万和156.0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27.4%、7.5%、14.0%、4.7%和1.6倍。全区80%的社区(村)实现充分就业,其中,华清园社区被评为全国首批充分就业示范社区。低保标准进一步提高,动态实现“无社会救助盲点”。在全国率先开展了智能化社区居家养老医疗服务,在黄庄社区试点建设居家养老综合服务系统,新建200个社区老年互助社,阳台山老年公寓主楼改造工程完工。全区新增养老床位1160张,总数达到7816张。 5、科教文化 全面发展教育文体事业。海淀是全国著名的科教文化区,区内科研力量、科学仪器 17 设备、图书情报信息、科研成果等均高度密集。海淀区高校在校大学生人数占全市的一半以上,是全国最大的高校群体;区内国有科研单位147个,其中中科院院所26所,占北京地区中科院院所数的60%,生活和工作在海淀区的两院院士约占北京市的60%,占全国院士总数36%。 近年来,海淀区教育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稳步提升。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共完成75所学校42万平方米操场改造、60所学校设施设备更新、89所学校土建修缮改造工程;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新建、改扩建25所幼儿园,新增4800个入园名额;积极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委托清华附中、人大附小等承办相对薄弱学校,启动小学学区调整,上地实验小学上庄校区建成并投入使用;启动区属学校热计量改造工作;推进全区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 此外,海淀还有灿若星辰的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及表演、影视、出版、体育等机构,烘托出海淀浓郁的文化氛围。 6、卫生体育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完善。2012年,全区7个镇共有7.9万人参加了新农合,参合率达到了99.8%。463支社区卫生服务团队覆盖所有社区(村)。 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增强。全年新建、更新全民健身工程260余套,升级改造完成的畅春新园体育休闲广场被评为全国乡镇体育健身示范工程。温泉体育中心投入使用并申报国家级全民健身中心。 二、项目所在地社会环境简况 项目所在地位于海淀区上地街道。上地街道位于海淀区东北部,东至京包铁路,南至北五环路中心线,西至软件园西路东北旺西路农大北路原万柳地区办事处树村地区与马连洼街道办事处分界线,北至后厂村路,成立于2000年3月。目前,辖区现有13个社区居委会,行政区域总面积9.4平方公里,户籍人口注20559人,流动人口60077人,2009年街道财政支出4474.4万元。上地街道是上地信息产业基地和中关村软件园所在地。 中关村软件园是中关村科技园区中专门从事软件研发的专业园区,集软件研发、企业孵化、软件成果展示、发布、人才培训和综合管理服务于一体,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软件园区,被列为 “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和“国家软件出口基地”,2006年12月,被北京市政府确定为“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中关村软件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 18 东北旺乡。园区东临上地信息产业基地,南靠规划绿化带和北大生物城,西接东北旺苗圃,北至东北旺北路,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呈三角状分布,中国科学院以及周边众多高校为园区提供了强大的科技区位支撑及技术依托。周边金融、教育及交通环境十分便利。园区一期规划总用地面积139.0公顷,允许建筑面积66.9公顷,容积率0.443,建筑控高12.5米,绿化率54.7%。共有规划地块39个,由软件研发区和公共配套服务区组成。软件研发区以组团的形式,围绕中心绿地和水面呈自由状分布;公共配套服务区设置在园区边缘东南两侧,园区中1.6公顷的自然水面布局非常适合时刻需要创作灵感的软件企业,充分体现了“让科技融入自然”的宗旨。 上地信息产业基地属中关村科技园区第一发展组团。1991年经国家科委和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建设。它是我国的一个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的综合性高科技工业园,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集科研、开发、生产、经营、培训、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高科技工业园。其重点发展计算机、通信、机电一体化、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以促进高新技术成果向产业化、规模化和国际化的方向发展。1998年由国家科委确定为国家火炬计划上地软件园。目前,上地已经成为展示北京高新技术产业的窗口,被誉“中关村的明珠”。上地信息产业基地分为南部和北部地区,其中上地基地南区已于2000年正是宣告基本建成,占地面积1.81平方公里。上地北区是南区的延伸,占地面积51公顷,计划三年建设,将重点发展IT产业,可容纳大型高科技企业20家左右及部分孵化型企业,建成后的上地北区将成为我国IT产业的摇篮。 19 环境质量状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 本次评价根据2011年北京市环境质量报告书、北京市环保局网站上公布的数据以及噪声现状监测数据。评价项目所在地的环境质量现状如下: 一、环境空气 根据北京市环境质量报告书(2011年)中的统计数据,2011年,北京市环境空气质量二级及好于二级的天数累计达286天,占全年总天数的78.4,与2010年持平;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氮氧化物、可吸入颗粒物的年均浓度分别为0.028 mg/m3、1.4 mg/m3、0.055 mg/m3、0.080 mg/m3、0.114 mg/m3、年均降尘量为7.7吨/平方公里月。其中,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年均值标准限值81.4,仍是影响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 2011年海淀区主要大气污染物年均浓度值如下:SO2:0.035mg/m3,NO2:0.056 mg/m3,PM10:0.120mg/m3、年均降尘量为 6.5吨/平方公里月。由此可见海淀区的主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与北京市区大气污染的总体趋势基本一致。 根据北京市环保局公布的空气环境质量日报中的数据进行分析,2013年6月12日6月18日连续7天统计的海淀区万柳监测子站监测点的空气污染指数为90245,首要污染物为细颗粒物、臭氧、二氧化氮,空气质量为良、轻度污染、中度污染或重度污染。结果见表15。 表15 海淀区万柳监测子站空气质量数据 日期 空气污染指数 首要污染物 级别 空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