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河堤及拦洪坝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甘南州卓尼县阿子滩乡生态河堤及拦洪坝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1 目 录 1 综合说明 1 1.1 工程概况 . 1 1.2 水文、气象 . 1 1.3 工程地质 . 2 1.4 工程任务和规模 . 3 1.5 工程布置及建筑物 . 5 1.6 工程管理设计 . 5 1.7 工程建设征地与移民安置 . 6 1.8 施工组织设计 . 6 1.9 环境保护设计 . 7 1.10 水土保持设计 . 8 1.11 投资概算 . 8 1.12 经济评价 . 8 1.13 节能设计 . 9 1.14 结论及建议 . 10 2 水文 12 2.1 流域概况 . 12 2.2 气象 . 13 2.3 径流 . 15 2 2.4 洪水 . 15 3 工程地质 16 3.1 工程地质概况 . 16 3.2 沟床稳定性评价 . 18 3.3 堤线工程地质条件与评价 . 18 3.4 天然建筑材料和施工用水 . 20 3.4.1 天然建筑材料 . 20 3.5 结论与建议 . 21 4 工程任务和规模 23 4.1 区域社会经济 . 23 4.2 河道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 23 4.3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 26 4.4 河道防洪设计原则 . 27 4.5 河道演变及河相分析 . 28 4.6 工程任务规模 . 31 5 工程布置及建筑物 33 5.1 设计依据 . 33 5.2 工程总体布置 . 34 5.3 主要建筑物设计 . 36 6 工程管理 53 3 6.1 项目建设管理 . 53 6.2 工程运行管理 . 55 6.3 工程招投标 . 56 7 工程占地 60 7.1 占地范围 . 60 7.2 占地规模 . 60 7.3 占地 补偿 . 60 8 施工组织设计 64 8.1 施工条件 . 64 8.2 料场选择与开采 . 66 8.3 主体工程施工 . 66 8.4 施工交通及施工总布置 . 66 8.5 施工总进度 . 68 8.6 主要技术供应 . 69 9 环境影响评价 70 9.1 环境现状 . 70 9.2 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 70 9.3 环境保护措施 . 71 9.4 综合评价与结论 . 72 9.5 投资估算 . 73 4 10 水土保持 75 10.1 水土流失及其防治状况 . 75 10.2 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评价结论 . 75 10.3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分区 . 75 10.4 水土流失预测 . 75 10.5 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 . 76 10.6 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 . 77 10.7 水土保持投资估算 . 78 11 工程投资估算 79 11.1 工程概况 . 79 11.2 编制原则和依据 . 79 11.4 基础单价 . 79 11.5 分部工程估算 . 80 11.6 估算表 . 81 11.7 估算附表 . 81 12 经济评价 91 12.1 工程概况 . 91 12.2 费用计算 . 91 12.3 效益计算 . 92 12.4 国民经济评价 . 92 5 12.5 国民经济评价结论 . 93 13 节能评估 94 13.1 编制依据 . 94 13.2 项目区能源供应状况 . 95 13.3 能耗指标分析 . 96 13.4 优化设计、实现节能降耗 . 97 14 结论及建议 98 14.1 结论 . 98 14.2 建议 . 98 1 1 综合说明 1.1 工程概况 1.1.1 工程概况 卓尼县地处青藏高原东部,甘肃省南部,甘南州的东南部,东接岷县、漳县,北靠渭源、康乐、和政,南邻迭部、四川省若尔盖县,西通合作、碌曲,中部与临潭县插花环接。全县总土地面积 5419.66 平方公里。全县辖 1 镇 16乡, 98 个村委会, 469 个村民小组,藏族人口占总人口的 62%,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县,有汉、藏、回、土、苗等 10 多个民族。 阿子滩乡辖境东与临潭县辖地及卓尼申藏乡插花;西连完冒乡;北倚斜藏大山;南 有菜子沟、达架沟直临洮河;中与临潭县古战乡辖地犬牙交错。阿子滩乡地处 卓尼县 中北部,距离县城 38 公里,辖 7 个行政村 31 个村民小组,常驻农牧户 1742 户 7060 人,其中贫困户 1480 户,占全乡总户数的 85%。大小牧畜 21419 头(匹、只),全乡共有耕地 24100 亩,人均占地 3.4 亩。工程地理位置示意图见图 1-1。 图 1-1 工 程地理位置示意图 阿子滩乡所在地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尤其在雨水频发季节,洪水对农田侵蚀严重,村道时而有冲断的可能,严重影响和制约当地农牧民群众正常生产和生活。卓尼县阿子滩乡生态河堤及拦洪坝建设工程目标主要是治理水土流失、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项目具有较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终实现防洪工程的源头治理 。 1.1.2 任务由来 为进一步支持城市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省级国有土地出让收入专项资金对城市、农村关系民生迫切需要解决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卓尼县阿子滩乡生态 河堤及拦洪坝建设工程申请列入专项资金扶持项目。 1.2 水文、气象 洮河是黄河上游较大的一级支流,发源于甘肃、青海两省交界处的西倾山东麓,由西向东流经碌曲、临潭、卓尼、由岷县折向北流、经临洮在永靖县境 2 内汇入黄河刘家峡水库。 卓尼县阿子滩乡生态河堤及拦洪坝工程主要涉及卓尼县阿子滩乡洮河段的菜子沟和达架沟。菜子沟和达架沟位于卓尼县辖区内,菜子沟和达架沟均为洮河左岸的一级支流,流向为由南向北,菜子沟于卓尼县盘园镇汇入洮河,总长约 16.4km,流域面积 12.5km2;达架沟于玉古下游 500m 处汇入洮河,总长约9.3km,流域面积 3.86km2。 根据卓尼气象站 1976-2008年共 36年观测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 5.3 ,平均最高气温 12.9 ,平均最低气温 -1.4 ,极端最高气温 33.5 ,极端最低气温 -21.8 ,年降水量 546.1mm,年蒸发量 1251.1mm,年日照时数 2383.2h,平均相对湿度 64%,最大风速 10.3m/s,平均风速 1.4m/s,最大冻土深度 71cm。 达架沟和菜子沟均属季节性沟道,平时无地表径流。由于达架沟和菜子沟均无实测水文资料,年径流采用甘肃省地表水资源中径流深等值线图推求,计算得 到达架沟和菜子沟多年平均径流量分别为 30.88 万 m3 和 100 万 m3。 1.3 工程地质 阿子滩乡生态河堤及拦洪坝建设工程,工程区地处甘南高原的东部,为间歇性上升的侵蚀构造中山区,山体呈东西方向展布,地势西高东低,海拔高程2500 3100m,相对高差 300 500m,洮河是本区最低侵蚀基准面。区内洮河总体流向近东西,河曲发育,两岸山体雄厚,坡度一般 25 45,植被较好,河谷两岸共见有四级阶地, 、 级阶地相对发育, 、 级地局部残留。 据 2001 版 1:400 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8306-2001),治理河段 50 年超越概率为 10时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0.15g,相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 度,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 0.45s,建议地震设防烈度按 度设防。 工程区地处西秦岭褶皱带之洮河复式向斜北翼,地层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及应力的重复积累与释放,褶曲、构造裂隙极为发育,强烈的破坏了岩体的完整性。由于本区地处高原,年、日温差大,物理风化作用强烈,在长期的风化、沟谷切割和侵蚀交替作用下,形成了陡峻的中山峡谷地形条件,复杂的断裂褶皱构造背景和软硬相间的地层环境,加之从上世纪中叶以来人类大面积毁林、无序的矿产开采 等活动,使区内天然植被生态系统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3 工程区菜子沟和达架沟冲沟不很发育,两沟坡植被覆盖良好,沟内泥石流活动相对微弱,泥石流规模较小。 工程区地表径流水系由洮河两岸支流构成,按含水层性质和地下水赋存条件可分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潜水两种类型:第四系孔隙潜水埋藏于河床、漫滩、 、 级阶地下部的砂卵砾石层中及支流沟床砂碎石层中,地下水埋深一般为 0.8 3.8m,由大气降水及地表水入渗补给,向下游以渗流形式排泄,地下水埋深随地貌变化而不等,水量受颗粒级配、含泥量、补给源所控制,一般由两侧地下水补 给河水,在洪水季节,河水又补给地下水。基岩裂隙潜水赋存于洮河河谷及其两岸岩体风化卸荷裂隙和构造裂隙中,富水性较第四系覆盖层差,主要受大气降水和第四系孔隙潜水补给,向河谷及下游以渗流形式排泄。 经取水样分析成果及类比该段洮河已建电站勘察资料,洮河干流段的砂卵砾石含水层渗透系数为 60 80m/d ,两岸各支沟内的砂碎石渗透系数为 3.636.2m/d,属强透水层;据本次勘察水样分析成果(表 3-2),第四系孔隙潜水矿化度 0.31 0.37g/l, PH 值 8.31 8.38, SO42-含量 8.72 23.94mg/l,水化学类型为 HCO32-Ca2+-Na2+型水,水质良好,属低矿化度淡水,对普通混凝土结构不具腐蚀性。 砂砾卵石层分布连续、稳定,厚度较大,结构中密,承载力较高,是河堤良好的持力层。建议: 防洪堤基础置于砂砾卵石中,承载力标准值取 0.450.5MPa,河堤基础底面与砂砾卵石之间摩擦系数 0. 5 0.55; 在冲沟附近,需做好防洪堤与沟道防洪堤之间的衔接,以防洪水的冲刷破坏,并加强对沟道泥石流的排导; 施工过程中需采取排水措施,填筑堤身砂砾石时应分层碾压至密实状态,要求相对密度大于 0.6; 临时开挖边坡 比:砂壤土 1:1 1:1.25;砂卵砾石水上 1:1 1:1.25,水下 1:1.5 1:1.75。 1.4 工程任务和规模 1.4.1 沟道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从现场踏勘情况来看,达架沟和菜子沟沟道被洪水冲蚀较为严重,在沟道拐弯处存在明显的淘刷现象,村庄、农田、道路受到洪水的严重威胁。 卓尼县阿子滩乡达架沟、菜子沟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4 1河道受到洪水的冲蚀,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2沟道拐弯处由于洪水的冲蚀存在严重的淘刷现象,致使道路和农田临沟道一侧悬空,破坏了道路和农田,对行人安全造成威胁,同时影响农民经济收 入。 3两条沟道现有防洪堤极少,仅少量跨沟道的小桥有防洪堤,且受到多年洪水的冲刷,毁坏严重,威胁着农村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 1.4.2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 1)防洪减灾的需要 通过对洮河支流卓尼县阿子滩乡达架沟和菜子沟生态堤防和拦洪坝工程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河道的行洪能力,改善河道堤防、护岸现状,恢复和强化河道行洪、排污等综合功能,稳定河势,改善区域环境,适应河道的自然性、安全性、生态性的要求,使国家财产和人民的生命安全得到保障,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治水理念,实现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 ( 2)减少水土流失的需要 工程区内沟壑纵横,山高谷深,地势陡峭,地质复杂,两岸滑坡泥石流发育,土地资源短缺。沿岸山洪沟道发育较多,局部沟道坡度较大,致使洪涝发生后,造成大量水土流失。严重影响到当地村民的正常生产、生活。加快工程建设步伐,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 3)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为了防治洪水灾害,建成 阿子滩乡 统一完善的防洪体系,保护区域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卓尼县阿子滩乡达架沟和菜子沟生态堤防和拦洪坝工程,将成为远期卓尼县 阿子滩乡 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支撑。 总之,通过本工程的实施,可 使本区域内防洪体系进一步得以完善,有效防止此段河道内的洪涝灾害,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进而促进本地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因此,本工程的实施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1.4.3 工程任务规模 工程建设任务:提高河道整体防洪能力,保护卓尼县达架沟和菜子沟沿岸村庄和农田在设计洪水标准下不受洪水侵害,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5 工程规模:洮河支流卓尼县阿子滩乡达架沟和菜子沟生态堤防和拦洪坝工程治理河道长度 25.7km,新建生态堤防 4.35km,拦洪坝 35 处。工程实施后将保护卓尼县阿子滩乡人口 0.7 万人,耕地 面积 2.41 万亩。本次堤防工程实施后,卓尼县阿子滩乡将建立完善的防洪体系。 1.5 工程布置及建筑物 根据防洪标准( GB50201-94)和堤防工程设计规范( GB50286-98)的规定,卓尼县阿子滩乡生态河堤及拦洪坝建设工程,为乡村防护区等级 级,防洪标准按 10 年一遇重现期设计,堤防和拦洪坝工程级别为 5 级;堤防工程主要建筑物、临时建筑物均按 5 级建筑物设计。 根据现状沟道宽度,结合沟道两岸地形条件,卓尼县阿子滩乡生态河堤及拦洪坝建设工程治理沟道长度 25.7km,新建堤防 4.35km。其中菜子沟新建堤防 2.45km,堤防起点从关洛自然村北侧的公路边开始,末点在下阿子滩乡南侧结束;达架沟新建堤防 1.9km,堤防起点从脑布那自然村北侧开始,末点至达加村南侧沟口结束。布置拦洪坝共计 35 座,其中菜子沟布置拦洪坝 20 座,达架沟布置拦洪坝 15 座 。 本次选定的断面型式:贴坡式堤防,根据选定的断面型式,堤防工程采用碾压砂砾石梯形断面,贴坡式堤防,碾压砂砾石相对密度不小于 0.6,迎水面采用 1:1.5,背水面边坡采用 1:1.25。堤顶宽度 3.0m。迎水坡采用 C20 砼护面,采用顶部厚 15cm,底部厚 20cm,堤脚设 0.5m0.5m(宽 高)的 C20 砼基础。沿堤身设横向伸缩变形缝,横向缝每 5m 设一道,横缝宽 3cm,采用聚乙烯闭孔泡沫塑料板和聚氯乙烯胶泥填缝。 1.6 工程管理设计 卓尼县阿子滩乡生态河堤及拦洪坝工程批准立项后,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该项目由卓尼县阿子滩乡人民政府负责项目实施计划,由阿子滩乡人民政府乡长任组长,项目设计单位领导及相关专家为成员,专门负责此项目。领导小组负责联络,合同办理,资金使用,项目施工及施工进度安排。对项目进行实施情况进行全面、全过程的控制和管理。 按照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结合堤防长度、保护对 象的重要性,根据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编制定员试行标准( SLJ705-81),本工程为社会公益性 6 项目,管理机构应以精简高效为原则,合理设置职能机构或管理岗位,尽量减少非生产人员。工程管理人员编制为 3 人,均从阿子滩乡人民政府抽调,其中生产人员 2 人,管理人员 1 人。堤防工程沿线每 2km 选 1 名群众护堤员,群众护堤员共 4 人。人员编制属阿子滩乡人民政府。 1.7 工程建设征地与移民安置 工程共占地 167.6 亩,按占地性质分,其中永久占地 10.4 亩,临时占地157.2 亩,按占地类型分,其中耕地为 7.1 亩,河滩荒地为 160.5 亩。 本工程不涉及移民拆迁,因此不存在移民生活安置问题。 征地补偿总投资为 29.93 万元。其中农村移民安置补偿费 22.70 万元,其他费用 1.59 万元,预备费 0.24 万元,税费 5.4 万元。 1.8 施工组织设计 1.8.1 施工条件 工程区距兰州市 306km,距合作市 66km,距临潭县 35km,附近有国道213 线及省 道 306 线通过,与之相连的县乡公路四通八达,共同构成本工程的对外交通网,对外交通便利。 堤线大都沿菜子沟和达架沟沟床、漫滩及 I 级阶地前缘或前缘斜坡布设,地形起伏小,场地较为平坦开阔,便于临建布设及施机 械运转,整体施工场地条件较好。 工程建设所需的钢材、钢筋从兰州市采购;木材的供货地点为治理段所在县、市;水泥供货地点为临潭县新城水泥厂;油料、燃煤等其它材料可由当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