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周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迎良机.pdf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免责条款 分析师:朱志强 执业证书编号: S0380517030001 联系电话: 0755-82830333( 101) 邮箱: zhuzqwanhesec 分析师 : 费瑶瑶 执业证书: S0380518040001 联系电话: 0755-82830333( 107) 邮箱: feiyywanhesec 改革开放 40 周年,粤港澳 大湾区 发展迎良 机 主要观点: 粤港澳大湾区指由广州、佛山、肇庆、深圳、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 9 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形成的“九市二区”城市群,是继 美国纽约湾区、美国旧金山湾区和日本东京湾区之后的世界第四大湾区 。经过改革开放近 40年的合作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已经成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和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 湾区建设以泛珠三角洲地区合作为重要基础,拥有 5.65 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 6765 万人口和14%全国经济总量。 粤港澳大湾区上升至国家战略,湾区规划出台在即。 2017 年3 月 5 日,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发展规划”; 2017 年 7 月香港回归二十周年之际,习近平主席出席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签署仪式 。 2018 年 今年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做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目前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已在制定当中 。 粤港澳大湾区综合实力突出, 发展 前景广阔。经济 总量 位居全国 前列 ,区位优势明显,交通网络 完善 , 产业 布局协同性高 。通过 与 世界三大湾区 对比 ,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优势、经济体量、人口规模、区域面积,与世界三大湾区相比毫不逊色;且经济金融科技含量较高、人才储备丰富(香港和广州拥有亚洲知名的高校群以及深圳的人才战略),使得粤港澳大湾区具备成为世界一流湾区的现实条件。 通过对三大湾区发展历史的回顾以及现状的分析,基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地位和综合实力,我们整体看好相应的投资机会,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条投资主线:一是人口汇聚将提升湾区地产价值,利好在区域内拥有丰富资源储备的房地产企业;二是区域内交通便利、对外具备较强的经济辐射功能,从而有助于第三产业占比的提升,利好交运、港口以及金融服务业等行业;三是智能制造 +科技创新,利好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利好区域内相关的创投公司。 风险 提示 : 粤港澳大湾区 规划推进不及预期、全球经济回暖乏力 、 贸易战 持续发酵以及地缘政治等对全球贸易产生冲击等 。 证券研究 报告 2018 年 5 月 2 日 证券研究报告 2 目录 一、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即将出台,战略地 位凸显 . 4 (一) 粤港澳大湾区概述 . 4 (二) 粤港澳湾区上升至国家战略 ,助力 “ 一带一路 ” . 4 二、 粤港澳大湾区:综合实力巡视 . 6 (一) 经济总量位居全国前列 . 6 (二) 区位优势明显,重塑周边经济 . 7 (三) 交通网络完善, 多维度交通融合 . 8 (四) 产业布局协同,致力科技创新和金融服务 . 11 三、 粤港澳大湾区:对标三大湾区,发展前景广阔 . 11 (一) 纽约湾区:金融服务业 . 11 (二) 旧金山湾区:科技创新 . 13 (三) 东京湾区:先进制造业 . 14 (四) 对标三大湾区,全球第四大湾区耀世而出 . 15 四、 粤港澳大湾区:把握三条投资主线 . 17 (一) 房地产:人口聚集,提升区域地产价值 . 17 (二) 现代服务业:第三产业占比有待提升 . 18 (三) 智 能制造 +科技创新 . 20 五、 风险提示 . 20 证券研究报告 3 图表目录 图表 1 粤港澳大湾区 9+2 城市面积(平方公里)与人口(万人) . 4 图表 2 粤港澳大湾区已上升至国家战略 . 5 图表 3 粤港澳大 湾区在全国的战略地位 . 6 图表 4 粤港澳大湾区成为 “ 一带一路 ” 重要战略枢纽 . 6 图表 5 2016 年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 GDP(亿元) . 7 图表 6 粤港澳大湾区成为 “ 一带一路 ” 重要战略枢纽 . 8 图表 7 粤港澳大湾区拥有三大世界前十港口 . 8 图表 8 粤港澳港大湾区港口经济 . 8 图表 9 粤港澳大湾区拥有世界最大的空港群 . 9 图表 10“ 三核 三辅 ” 机场群 . 9 图表 11 粤港澳大湾区跨海交通群 . 10 图表 12 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 . 10 图表 13 大湾区跨海交通 . 10 图表 14 大湾区轨道交通 . 10 图表 15 大湾区城市群定位 . 11 图表 16 纽约湾区 . 13 图表 17 旧金山湾区 . 14 图表 18 东京湾区 . 15 图表 19 NASA 四大湾区夜间灯光 分布( 2017) . 16 图表 20 粤港澳大湾区与世界三大湾区对比 . 16 图表 21 2017 年末常住人口较 2016 年末的增量(万人) . 18 图表 22 广东省内各市人口变动情况(万人) . 18 图表 23 “ 十三五 ” 时期全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目标 . 19 证券研究报告 4 一、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即将出台,战略地位凸显 (一) 粤港澳大湾区概述 湾区,是指由一个海湾或相连的若干个海湾、港湾、临近岛屿共同组成的区域。当今世界,湾区已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引领技术变革的领头羊,由此衍生出的经济效应成为湾区经济 。目前,纽约湾区、东京湾区以及旧金山湾区是世界公认的知名三大完全。湾区经济的四大特征包含为高度开放、创新引领、宜居宜业、区域协同。 粤港澳大湾区指由广州、佛山、肇庆、深圳、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 9 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形成的“九市二区”城市群,是继美国纽约湾区、美国旧金山湾区和日本东京湾区之后的世界第四大湾区 。经过改革开放近 40 年的合作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已经成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和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 湾区建设以泛珠三角洲地区合作为重要基础,拥有 5.65 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 6765 万人口和 14%全国经济总量。 图表 1 粤港澳大湾区 9+2 城市面积(平方公里)与人口(万人) 资料来源: 普华永道 , 万和证券研究所 (二) 粤港澳湾区上升至国家战略 ,助力“一带一路” 粤港澳湾区 建设上升至国家战略, 是在珠三角区域协同发展的基础上,自下而上进行推动。 2008 年广东省政府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 证券研究报告 5 要中提出“形成粤港澳三地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大都市圈之一”。 2012 年,在粤港澳合力下,三方协同并发布了建设“粤港澳优质生活圈”的愿景。 2016 年“粤港澳大湾区”写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 2017 年 3 月 5 日,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发展规划”; 2017 年 7 月香港回归二十周年之际,习近平主席 出席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签署仪式; 2018 年 今年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做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目前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已在制定当中,很快会公布。这预示着,把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世界一流湾区的政策靴子即将落地 。 图表 2 粤港澳大湾区已上升至国家战略 时间 标志性事件 主要内容 2008年 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提出 “湾区 ”重点行动计划 2009年 大珠江三角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研究 构建 “一湾三区 ”集聚、 “三轴四层 ”拓展、 “三域多中心 ”发展的整体空间结构 2014年 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 首次提出 “湾区经济 ”,并在深港、深澳合作会议中,就共同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达成广发共识。 2015年 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发布推进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首次提出要 “深化 ”与港澳合作、打造粤港澳大湾区 2016年 3月 国家 “十三五 ”规划 强调要 “携手粤港澳共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建造世界级城市群 ” 2017年 3月 国家政府报告 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发展规划。 2017年 4月 李克强总理会见林郑月娥 表示将推进大湾区建设规划 2017 年 7月 2017 年 7月 广东省政府常务会议 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完善创新合作机制,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2018年 3月 国家政府工作报告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做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目前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已在制定当中,很快会公布 资料来源: 网络 公开 资料 , 万和证券研究所 助力“一带一路”,打造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是 十八大以来提出的“三大战略”布局。一方面, 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带动泛珠三角区域发展,形成北有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有长江经济带、南有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另一方面, 在国家 “一带一路 ”战略中,粤港澳大湾区是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的重点区域,是对接东南亚、南亚、中东、欧洲等国家的必经之地。 2015年 3 月, “一带一路 ”顶层设计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上丝 证券研究报告 6 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提到,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充分发挥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福建平潭等开放合作区作用,深化与港澳台合作 ”,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将利用其区位优势,对接 一带一路战略。 粤 港澳大湾区具有侨乡、英语和葡语三大文化纽带 , 素来是中国面向东南亚和世界的窗口 , 其地理 位置也使其在海上丝绸之路中成为支撑南海 东南亚路线的最重要节点 , 从而 形成面向东盟的海、陆国际大通道,成为“一带一路”重要战略枢纽 。 图表 3 粤港澳大湾区在全国 的 战略地位 图表 4 粤港澳大湾区 成为“一带一路”重要战略枢纽 资料来源: 网络 公开 资料 , 万和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 网络 公开 资料 , 万和证券研究所 二、 粤港澳大湾区:综合实力巡视 ( 一 ) 经济总量位居全国前列 湾区经济体量大,增速快。 广东省一直是中国经济总量最大的省份, 2016年该省 GDP 高达 7.95 万亿元,接近全国经济总量 74.41 万亿元的 11%。香港 GDP 约 2.23 万亿元,澳门 GDP 约 3,119 亿元,粤港澳三地(含广东省)合计 GDP 约为 10.49 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全国经济总量的 14%。 从经济增速看, 2016 年湾区 GDP 较上年增长 9.1%,增速超全国总体 GDP 增速 2.4个百分点。从人均水平来看,湾区人均 GDP 达到 13.99 万元,远高于 5.39万元全国人均水平。经济实力 雄厚。 证券研究报告 7 图表 5 2016 年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 GDP(亿元) 资料来源: 普华永道 ,万和证券研究所 (二) 区位优势 明显 ,重塑周边经济 区位优势明显。 粤港澳大湾区扼珠江入南海的出海口,河网密布,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历来是华南、中南、西南地区对外联系的主通道 , 是我国南部沿海地带 重要的交通枢纽;大湾区 往东,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往西,是北部湾经济区;往北,是湖南、江西以及广阔的中国中部城市群,往南,是东南亚。内强腹地,外接东盟,有助于重塑周边经济。 证券研究报告 8 图表 6 粤港澳大湾区成为“一带一路”重要战略枢纽 资料来源: 网络 公开 资料 , 万和证券研究所 (三) 交通网络完善 , 多维度交通融合 3.1 对外: 拥有世界最大的 海港群 和空港群 湾区 漫长的海岸线孕育了湾区经济、天然的开放属性推动国际贸易壮大发展,粤港澳 大湾区 拥有三个全球大港,分别为世界排名第三的深圳港、第五的香港港、和第七的广州港 ,是世界上吞吐量最大的湾区 , 2016 年三大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总计达到约 6232 万标箱。 图表 7 粤港澳大湾区拥有三大世界前十港口 图表 8 粤港澳港 大湾区港 口经济 资料来源: Wind,万和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 网络 公开 资料 , 万和证券研究所 证券研究报告 9 空港方面, 香港、广州和深圳机场旅客吞吐量分别高达 7052 万、 5,978 万和 4,197 万人 , 粤港澳湾区机场旅客吞吐量超过 1.5 亿人,是世界上最大的空港群。 粤港澳大湾区目前已经形成以香港、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立体式交通网络 , 拥有香港国际机场、广州白云机场、深圳宝安机场为中心的三个国际化空港,配套 澳门机场、惠州机场、莲溪机场 ,形成三核三辅的空港体系。 图表 9 粤港澳大湾区拥有世界最大的空港群 图表 10“三核三辅”机场群 资料来源: Wind,万和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 网络 公开 资料 , 万和证券研究所 3.2 对内:打造“一小时” 都市 圈 跨海交通群以及轨道交通完善,打造“一小时”都市圈。 虎门大桥是陆路上联通珠海、中山等珠江西岸城市与珠江东岸的深圳、东莞的唯一通道;且虎门大桥处于长期拥堵状态 ; 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虎门二桥等多条跨海交通线路的建设,将实质性地促进珠江东西两岸的交流,为西岸城市承接高端产业资源打开通道。 粤港澳城市群间建立以轨道交通为主的发达网络,城际轨道与高铁极大地增加区域交通的便利性,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珠三角 1 小时 都市圈。 证券研究报告 10 图表 11 粤港澳 大湾 区跨海交通群 图表 12 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 资料来源: 网络 公开 资料 , 万和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 网络 公开 资料 , 万和证券研究所 图表 13 大湾区 跨海交通 道路名称 深中通道 港珠澳大桥 虎门二桥 长度 24 公里 50 公里 12.89 公里 起始地点 深圳机场片区与中山翠亨新区 香港大屿山至珠海拱门及澳门 南沙东涌至东莞沙田镇 通车时间 预计 2024 年通车 预计 2018 年 中 通车 预计 2019 年通车 节约时间 深圳至中山由原来的 2 小时缩减为半小时 由香港到珠海的 3 个小时缩减为半个小时 备注 深中通道连接深圳广深沿江高速机场互通立交,便捷抵沿江高速和机荷高速 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将成为大湾区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沿线跨越珠江大沙水道、江鸥岛、坭洲水道,穿越东莞市沙田镇 资料来源: 网络 公开 资料 , 万和证券研究所 图表 14 大湾区 轨道交通 道路名称 广深港高铁 穗莞深城际快速轨道 深茂高铁 全场 142 公里 约 87 公里 390 公里 列车时速 可达 350km/h 140km/h 250km/h 行车时间 建成后全程约 48 分钟 - - 功能 一条连接广州、东莞和深圳及香港的高速铁路,亦为珠三角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网的骨干部分 预计 2019 年全线联通,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沟通广州、东莞、深圳三市的快速交通通道,对推动珠江东岸加快建成一小时经济圈、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 预计 2018 年 6 月通车,项目建成后 从深圳到茂名将由 6 至 9 小时减少至不到 3 小时,广州到茂名的时间将由 5 至 8 小时减少至不到 2 个小时,使粤西与珠三角城市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加大珠三角对粤西的辐射效能,也会使物质流、资金流、信息流西迁,对粤西经济社会 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主要站点 广州南站、庆盛站、虎门站、光明站、深圳北站、福田站和西九龙总站 东莞与深圳间站点:沙田、厚街、虎门、长安、深圳机场等站点,全程仅需 1 小时左右。 广州与东莞之前站点:新塘、中堂、望牛墩、洪梅等。 深茂铁路(深圳茂名)东起深圳北站,途经东莞、广州、中山、江门、阳江,终于茂名站 资料来源: 网络 公开 资料 , 万和证券研究所 证券研究报告 11 (四) 产业布局 协同,致力科技创新和金融服务 粤港澳大湾区 由“二区九市”组成,各个城市的功能和定位不一样,在产业布局上协同互补, 形成四大经济圈:深莞惠、广佛肇、珠中江以及香港澳门经济圈,从而 打造科技创新、金融服务业 优势产业 。 图表 15 大湾区城市群定位 城市 发展定位 发展优势 香港 全球金融及物流中心 地理位置优越。香港位于亚洲中心,处于交通要道,便捷可达上海、北京、新加坡、台北、东京等经济大都市,交通发达,海陆空交通都非常便利,是亚洲乃至世界的重要交通枢纽。 澳门 世界旅游休闲中心 旅游资源, 400 多年中西交融的历史催生众多名胜古迹和文化风情,旅游业 已成为澳门重要的支柱产业。 广州 打造三大国际战略枢纽 在十三五规划中,广州提出空港、海港、铁路港、信息港等重大基础设施加快完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的集聚辐射能力显著提升,三大战略枢纽城市布局更区优化。 深圳 国际创新服务中心 1、毗邻香港; 2、科技产业创新能力强; 3、科技和金融要素能够紧密结合,是深港合作的优势和互补性所在; 4、拥有自身的开放平台,具有如前海等国家级开放平台,具有先进的制度优势。 东莞 国际产业制造服务中心 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制造能力发达,其外向经济优势可与佛山内源经济互 补,制造能力在向惠州、江门等地辐射 佛山 打造国际产业制造中心 佛山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排全国第五,全省第二。 出台佛山市互联网 +行动计划,带动 1 万家传统企业与互联网企业跨界融合;并以互联网 +的路径推动制造业向“智造”转型 中山 国家级先进制造业基地 珠江口西岸地理中心位置,深中通道贯通后,中山地理优势激活,该市成为珠三角城市群中贯通南北、承东启西的角色,其作为珠江门口城市和交通桥头堡的地位得以确认 珠海 拓展桥头堡与创新高地 内外交通网络发展迅速,港珠澳大桥完工、广佛江珠轻轨线和深中通道等交通规划的加速推进,珠海已经基本具备联系珠三角,对接港澳的重要交通体检,成为全国唯一与港澳陆地项链的港区城市。 江门 国家级先进制造业基地 广东省老工业基地,工业品种齐全,先进装备制造业初具规模,产值已突破千亿,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 34% 肇庆 传统产业 转型升级齐聚区 地处三茂铁路、西江水路、国道 321 和 324 公路干线的交汇点,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大西南与珠三角发达地区联结的重要交通枢纽 惠州 “绿色城市”,大湾区生态担当 临港、近海,靠近深圳,拥有山河海湖资源的优势,要成为大湾区城市群里的生态担当 资料来源: 中国指数研究院, 万和证券研究所 三、 粤港澳大湾区:对标三大湾区,发展前景广阔 (一) 纽约湾区 :金融服务业 纽约湾区是世界金融的核心中枢以及国际航运中心,人口达到 6500 万,占 证券研究报告 12 美国人口的 20%,成为国际湾区之首。 纽约湾区由纽约州、康涅狄格州等31 个州市组成,面积约 3.34 万平方公里,有近 60 家全球五百强企业总部汇集于此,有世界著名大学纽约大学等 58 所。 2900 多家世界金融、证券等机构设于华尔街,对外贸易周转额占全美的 1/5,制造业产值占全美的 1/3,是世界金融的核心枢纽与商业中心。 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 纽约湾在美国东海岸拥有极其特殊的地位,十九世纪初伊利运河 ( 伊利运河曾是美国东海岸与西部内陆地区快捷的运输通道,其西起伊利湖畔的布法罗,东至哈德逊河岸的奥尔巴尼,绵延五百余公里。经该运河南下哈德逊河后,即可畅达纽约港 ) 开通后,纽约市内的港口成为了东海岸唯一链接内陆航运和五大湖区域港口的大型海港。 位于东海岸的纽约在连通欧洲上也有其独特的地理优势,相比西海岸,距离伦敦等地区更近,飞行航运时间更短 , 大量财富涌入华尔街,国际金融中心之路正式开启。 政策规划引导 。 1929 年,纽约区域规划协会发表 “世界上第一个关于大都市区的全面规划 ”纽约及其周边地区的区域规划。二战后,在技术革新、产业升级的推动下,纽约湾区逐步进入工业化后期发展阶段。 1968 年,纽约区域规划协会完成大纽约地区第二次区域规划。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金融保险等服务业快速兴起,促使纽约湾区向知识经济主导阶段演进。 1996年,纽约区域规划协会发布第三次区域规划 危机挑战区域发展,规划的核心是凭借投资与政策来重建经济、公平和环境。 2014 年,纽约区域规划协会对纽约大都市地区发展发表了题为脆弱的成功的评估报告。第四次纽约大都市地区规划提出 “经济、包容性和宜居性 ”目标,预计到 2040年,增加 190 万就业岗位和 370 万人口。 教育和经济协同发展。 纽约湾区是东部的教育重镇,湾区内坐落了三所常春藤联盟高校,哥伦比亚大学位于纽约州,普林斯顿大学位于新泽西州而耶鲁则位于康涅狄格州。除此外,还有纽约大学和洛克菲勒大学等等共计58 所高校坐落其中。 高度发达富裕的城市和工作机会则为留住这些高校培育出的人才提供了良好环境 ; 而同时发达的校友网络则会进一步加强湾区内企业和高校的联系,形成人才储备上的良性循环。 证券研究报告 13 图表 16 纽约湾区 资料来源: 网络 公开 资料 , 万和证券研究所 (二) 旧金山湾区 :科技创新 旧金山湾区 是指 环绕美国西海岸 旧金山海湾一带的地域,共有 9 个县 , 101个城市, 面积共 1.8 万平方公里,人口约 710 万。 区内主要城市有旧金山、圣何塞和奥克兰。 2015 年旧金山湾区总 GDP 高达 7855 亿美金,仅次于世界 18 个国家 , 拥有斯坦福大学等名校,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高科技研发中心之一,被称作 “最靠近梦想 ”的地方。 从历史来看,旧金山湾区经历了次重要转型。 1848 年到 19 世纪 70 年代,以淘金热为契机,旧金山湾区逐渐发展成为湾区制造业中心,同时发展金融业。 19 世纪 80 年代到二战,旧金山湾区进入后淘金期,金融业逐步成为主导。二战至今,旧金山湾区步入后工业化发展,进入成熟期。伴随硅谷迅猛崛起,旧金山湾主打硅谷为特色的高科技研发,大力推动创新经济快速成长,逐步形成 “科技湾区 ”。在 “矿业城市 ”、 “铁路城市 ”两次城市化高潮下,旧金山湾区中心城市错位发展,逐渐成为引领全球湾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杆 。 证券研究报告 14 图表 17 旧金山湾区 数据来源: 网络 公开 资料 , 万和证券研究所 (三) 东京湾区 :先进制造业 东京湾陆地面积 1.36 万平方公里,由东京都、神奈川县、千叶县和琦玉县等 “一都三县 ”组成,面积 13562 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 3.5%。 GDP 总量约合 96360 亿元人民币,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常住人口为 3800 万人,是日本最大的工业城市群和最大的国际金融中心、交通中心、商贸中心和消费中心和重要的能源基地、国际贸易和物流中心。 东京湾区最早可追溯到 17 世纪初的江户(东京)海岸地区。 19 世纪下半期以后,东京湾发展开始加速。二战后,东京湾逐步形成大规模物流港及人工岛屿。 1951 年,日本政府颁布港湾法,规定由政府对整个国家港口发展的数量、规模和政策进行统一规划部署。 1960 年,日本推出东京规1960东京结构改革的方案,逐步构建并不断完善湾区法律保障体系。20 世纪 60 年代,日本开始实施 “工业分散 ”战略,形成东京湾区分工明确、协同发展的产业布局体系。 2006 年 、 2011 年、 2014 年,日本相继推出东京规划 1960东京结构改革的方案 10 年后的东京 东京将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