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省级财政养老服务业发展专项补助资金绩效评价报告.doc
2017年省级财政养老服务业发展专项补助资金绩效评价报告内容摘要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决策部署,更好适应我省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的社会需要,省级财政设立专项补助资金用于支持全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2017年,省级财政共安排养老服务业发展专项补助资金118315万元,用于养老机构床位建设和维修改造、城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构建居家养老服务支持机制及养老机构消防设施设备改造等。总体评价:该项目政策依据充分、完善,绩效目标明确,资金使用和项目管理较规范,对促进我省养老服务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该项目绩效评价得分80.14分。主要问题:部分项目县(市、区)建设进度滞后,未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养老机构发展不均衡,服务功能和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民办养老机构发展受制于诸多条件的影响,普遍不够理想;日间照料中心利用率不高,未能充分发挥其日间照料的功能;部分养老机构硬件和软件建设不足,消防安全隐患仍然存在;居家养老服务相关政策执行不到位,实际效果欠佳;养老专业人才紧缺,用人难问题突出。主要建议:据实据效安排资金;推动政策落实落地;发挥养老机构(设施)功能作用;消除消防安全隐患;提升居家养老服务效果;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一、项目基本情况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决策部署,更好适应我省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的社会需要,省级财政设立专项补助资金用于支持全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资金来源包括省级一般公共预算资金和福利彩票公益金。2017年,省级财政共安排养老服务业发展专项补助资金118315万元,用于养老机构床位建设和维修改造、城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构建居家养老服务支持机制及养老机构消防设施设备改造等。二、评价工作开展情况(一)评价目的。按照项目决策、项目管理、项目绩效三类一级指标,对资金支出行为过程及其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和判断。评价资金使用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资金管理的制度机制、提升资金使用效益相关建议,为以后年度预算编制提供参考依据,促进资金使用绩效提高。(二)评价步骤及方法。根据财政厅关于开展2018年财政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川财绩20183号),省财政投资评审中心组织联合评价组,按照前期准备、单位自评、现场评价、报告撰写四个阶段,以现场评价为主、非现场评价为辅,采用案卷研究、实地踏勘、问卷调查、座谈会调研等多种方式,组织实施项目绩效评价工作。在收集项目文件资料、细化评价指标及评价标准的基础上,深入到部分项目点,实地查看项目申报、实施及运行情况,与相关利益群体座谈、面访,收集相关数据资料,通过汇总整理,结合项目主管部门绩效自评报告,定量和定性分析形成评价结论,经过复核和交换意见后,形成绩效评价报告。(三)现场评价抽样选点情况。该项目资金涉及21个市(州)本级、78个扩权县。根据相关要求,本次共选取乐至县、蓬溪县、射洪县、岳池县、华蓥市、邻水县、峨眉山市、犍为县、剑阁县、旺苍县等10个扩权县,以及内江市东兴区、成都市金堂县共12个项目点开展现场评价,占全省项目点总数的12.12%;涉及2017年省级补助资金11739.36万元,占该项目补助资金总额的9.92%。三、项目评价结论总体来看,该项目政策依据充分、完善,绩效目标明确,资金使用和项目管理较规范,对促进我省养老服务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但通过绩效评价也反映出部分地区项目实施进度滞后、目标任务未完成、部分项目效果欠佳、资金到位及使用情况较差等问题。该项目绩效评价得分80.14分,详见下表: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分值得分项目决策(20分)科学决策(10分)必要性(政策依据)55可行性(政策完善)55绩效目标(10分)明确性55合理性54项目管理(10分)资金管理(7分)资金分配33资金使用43.6项目执行(3分)执行规范32.9项目绩效(70分)项目完成(20分)完成数量53.83完成质量54完成时效53.54完成成本54.58项目效益(50分)养老床位建设项目功能实现及运行情况85.87日照中心项目功能实现及运行情况84.93消防设施改造项目消防安全达标情况42.8消防安全可持续性32.25消防安全项目受益群体满意度108.19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的种类及数量42.43居家养老服务市场培育31.35居家养老服务对象满意度107.87合计10080.14四、项目绩效分析(一)项目决策。1.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人口老龄化指人口生育率降低和人均寿命延长导致的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便意味着该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2017年底,我省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751万人,占常住人口的21.09%,较全国平均比率高3.79个百分点,年均增速达到4.22%;65周岁及以上人口为1157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3.94%,较全国平均比率高2.55个百分点。从目前全国各地公开的数据测算,我省老龄化程度仅次于上海,但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居全国第一。“十三五”期间,我省老年人口将以年均50万的规模持续增长,预计到2020年,全省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1866.72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将达到22.66%。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如何构建适应老龄化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已成为政府和全社会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十分必要。为此,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提出,从国情出发,把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政府作用,通过简政放权,创新体制机制,激发社会活力,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主体作用,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满足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努力使养老服务业成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成为扩大内需、增加就业、促进服务业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为贯彻国家政策精神,应对我省老龄化问题,我省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四川省“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关于四川省2015-2017年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重点任务安排意见。为规范资金管理,财政厅、民政厅制定了四川省省级养老服务业发展专项补助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川财社2015169号)。因此,该项目符合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符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且政策文件、规划、管理制度健全,项目可行。2.绩效目标设置情况。根据关于四川省2015-2017年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重点任务安排意见(川办函201557号),2015-2017年,我省计划新增公办养老机构床位2.1万张,新增民办养老机构床位12.9万张,改造公办养老机构床位9万张,建设4700个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2700个农村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构建居家养老支持服务机制并覆盖200万人。其中,2017年目标任务是:新增公办养老机构床位0.7万张、新增民办养老机构床位4.3万张,维修改造公办养老机构床位3万张,建设2500个城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构建居家养老服务支持机制并覆盖200万人。(二)项目管理。1.资金分配情况。专项资金的分配是由民政厅会同财政厅根据省政府确定的各地新增和维修公办养老机构床位数、新增民办养老机构床位数、城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个数和居家养老服务对象人数等重点建设任务目标及相应财政补助标准进行分配。具体项目建设及补助标准为:公办机构新增床位每张政府平均投资不低于4万元,民办机构新增床位每张政府资金补助平均不低于1.1万元,维修改造公办养老机构床位每张政府资金补助0.5万元;对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每个补助30万元、农村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每个补助25万元;对构建居家养老服务支持机制,按照服务对象平均每人每年不低于300元的标准。省财政对市(州)、扩权县新增及维修改造养老机构床位的补助比例分别为50%、60%,对市(州)、扩权县建设城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及构建居家养老服务支持机制的补助比例为35%。2017年,省级财政共安排养老服务业发展专项补助资金118315万元,其中:新增公办养老机构床位补助14924万元,新增民办养老机构床位补助25789.5万元,维修改造公办养老机构床位补助8381万元,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补助16800万元,农村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补助7875万元,为困难家庭失能老人、独居老人和80周岁以上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补助21000万元,养老机构消防设施设备改造补助资金23007.5万元,开展运用民办公助机制支持社会资本建设非营利性养老机构试点538万元。2.资金到位及使用情况。按照关于四川省2015-2017年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重点任务安排意见(川办函201557号)规定的补助标准和比例,以及各地的资金预算安排,抽查的12个项目县(市、区)应到位资金25000.23万元,截至现场评价日,实际到位资金共21167.11万元,资金到位率84.67%。其中:省级补助资金到位11739.36万元,到位率100%;市、县级财政资金到位9427.75万元,到位率71.09%(地方到位资金未包括地方划拨的资产价值等)。抽查项目县(市、区)补助资金计划及到位情况详见下表:抽查县(市、区)资金计划及到位情况表单位:万元项目县资金计划资金到位合计省级补助资金市、县级财政资金合计省级补助资金市、县级财政资金小计市级财政资金县级财政资金乐至县3,161.451,745.191,416.273,161.451,745.191,416.2732.001,384.27犍为县1,783.65896.86886.801,809.81896.86912.95-912.95峨眉山市2,378.60752.161,626.442,116.60752.161,364.44-1,364.44华蓥市1,316.64486.76829.881,193.98486.76707.2228.00679.22邻水县1,911.75984.22927.531,691.67984.22707.45-707.45岳池县3,097.891,264.531,833.373,097.891,264.531,833.3786.001,747.37旺苍县814.64553.34261.30563.34553.3410.00-10.00剑阁县1,357.85650.73707.12650.73650.73-蓬溪县2,279.831,130.791,149.052,279.831,130.791,149.05-1,149.05射洪县1,384.301,334.301480.621,384.301,334.3050.00-50.00东兴区2,525.281,303.041,222.241,659.781,303.04356.74235.73121.01金堂县1,557.74637.46920.281,557.73637.46920.27842.7777.50合计25,000.2311,739.3613,260.8821,167.1111,739.389,427.751,224.508,203.25截至现场评价日,抽查的12个项目县(市、区)共使用资金14832.54万元,资金使用率70.07%;其中已使用省级补助资金8096.22万元,资金使用率为68.97%。3.组织实施情况。各项目县(市、区)基本采取将项目建设任务进行分解落实,由乡镇、街道、社区具体实施的方式,地方民政局负责项目的指导和监督,部分建设项目由民政局负责组织实施;居家养老服务大多由民政局统一组织采购实施,部分地区由各乡镇、街道自行组织采购。根据现场评价情况,抽查的项目县(市、区)组织机构健全,管理制度完善,分工及责任明确,项目组织实施基本有序、规范。(三)项目绩效。1.项目目标完成情况。根据民政厅自评报告,2017年,全省新增民办公办养老机构床位53551张、维修改造公办养老机构床位30621张,新建城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2508个,为全省200.13万名困难家庭失能老人、独居老人和80周岁以上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老年人口覆盖率90%,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老年人口覆盖率50%。根据省下达的建设任务及现场评价情况,截至现场评价日,抽查的12个县(市、区)新增公办机构养老床位383张,为计划的63.83%;新增民办机构养老床位数2920张,为计划的69.19%;改造公办机构床位2200张,为计划的100%;建设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86个,为计划的97.73%;建设农村社区日间照料中心57个,为计划的100%;提供居家养老服务164958人,为计划的89.13%;消防设施设备改造机构数258个,为地方改造计划的96.99%。2.项目运行情况。(1)公办养老院运行情况。根据2015年、2017年、2018年三次对养老服务业发展专项补助资金进行绩效评价的情况看,公办养老院三个评价年度的平均入住率分别为85.53%、84.64%、57.76%,虽然上述统计数据受每年绩效评价抽查地区不同而不具有完全可比性,但总体上,随着这几年政府对新建公办床位数的加大投入,公办养老机构的入住率呈下降趋势,少部分地区公办养老机构床位闲置情况突出。据统计,抽查的12个县(市、区)共有特困人员53723人,其中集中供养人员13552人,占比为25.23%,集中供养人员的人均供养成本平均为1315.67元/月。(2)民办养老院运行情况。根据2015年、2017年、2018年三次对养老服务业发展专项补助资金进行绩效评价的情况看,民办养老院三个评价年度的平均入住率分别为23%、29%、50%,虽然上述统计数据受每年绩效评价抽查地区不同而不具有完全可比性,但总体上,随着以往年度新建的民办养老机构投入运营一段时间后,入住率呈上升趋势,但总体入住率依然不高。根据现场评价情况,各民办机构均看好养老市场,但受目前养老意识、消费水平、运行成本等因素影响,多数民办机构盈利状况一般,投资回收期较长;此外,由于土地供应难、自建养老机构投资较大,部分民办养老机构采取租赁房屋的方式开展养老服务,这些机构对公建民营方式很感兴趣。(3)日间照料中心运行情况。各地日间照料中心主要是利用闲置房屋、划拨资产进行改造,多数由村(社区)负责管理和运行,少部分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由社会组织负责运行。根据现场评价情况,绝大多数日间照料中心利用率不高,主要为老人提供棋牌、麻将等娱乐活动,休息室、厨房、浴室等设施大多闲置或另作他用。相比较而言,城市日照中心比农村日照中心运行管理的好,人口集中地区的日照中心比人口分散地区的运行管理的好,有运行经费的日照中心比没有经费来源的运行管理的好,由社会组织负责的日照中心比由社区负责的运行管理的好。部分社会组织还依托日间照料中心资源,延伸服务半径,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发展农村互助养老服务点,进行助老巡访工作,如成都市金堂县探索的“一中心、多站点、重巡访”养老服务“110”模式。(4)消防设施设备改造情况。根据现场评价情况,由于大多数公办养老机构建设年代较早,消防设施设备缺乏,消防安全隐患较严重。据统计,本次抽查的12个县(市、区)有必要且能够进行消防设施设备改造的公办养老机构数量为241个,消防设施设备改造预计总投资约为8987万元,省级补助资金共2427.2万元,若要全部改造完成,各地需要投入资金6559.8万元。由于部分地方改造资金缺口较大,无法进行全面改造,只能对部分养老机构先实施烟感报警、喷淋系统等较急需的设施设备改造。(5)居家养老服务情况。各地按照四川省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实施办法,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由社会组织实施居家养老服务,主要为老人提供救急、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服务。部分地区,如内江市、乐山市,利用民政公益号码“12349”,采取“互联网”的方式,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为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据统计, 2017年内江市“12349”平台为5万余名享受居家养老服务补助的老人提供服务43.23万人次,吸收社会老人入网1.15万人、提供服务1.65万人次,截至2017年,通过实时定位和一键呼叫共抢救了86位老人的生命;截至2018年3月,乐山市“12349”平台为4.1万余名享受居家养老服务补助的老人和约0.6万名社会老人提供服务12万余人次,通过实时定位和一键呼叫抢救了18位老人的生命、找到走失老人8人。3.项目效益情况。(1)推进了我省养老服务业发展。我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有关土地供应、税收优惠、财政补贴政策的出台,调动了地方政府、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培育了一大批社会组织参与养老事业,如本次现场调研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基本上都是我省出台了通过政府购买方式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的政策后才成立或才开始开展居家养老服务业务的。目前,我省已逐步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多形式、多渠道兴办各类老年服务实体、参与社会养老服务,公益性与盈利性养老服务机构互相促进、互为补充的局面,推进了我省养老服务业的发展。(2)满足了不同层次养老需求。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以来,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并日益呈现高龄化、空巢化趋势,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剧增,照料和护理问题日益突出,人民群众的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长。根据现场评价情况,能自理的老人绝大多数选择居家养老,选择机构养老的老人多是失能、半失能老人或家人无法照顾的高龄老人。我省养老服务业发展项目通过新增改造床位、建设城乡日间照料中心、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等项目建设,减轻了养老床位不足的压力,改善了养老条件和服务;通过公办与民办养老机构共同推进,机构养老、社区日间照料、居家养老等多种养老方式并存,颐养型、护理型、供养型等养老模式共同发展,满足了不同层次和需求的老人的养老诉求。(3)推动了地方经济转型发展。省级养老服务业发展专项补助资金的投入促进了养老产业的发展,撬动了地方政府和社会组织对养老服务业的投入,为地方经济提供了新的增长点和发展机遇,对扩大内需、增加就业、促进服务、繁荣消费、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起到了一定作用。(4)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成效初显。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全省建成养老机构3270个、床位50.7万张,养老机构个数居全国第二,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31张,高于全国30张的平均水平;建成日间照料中心9524个、农村互助养老幸福院5070个,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分别达到90%、50%,数量居西部第一;居家养老服务支持机制实现对200余万特殊困难老年人的全覆盖。4.问卷调查情况。评价组通过现场走访及问卷调查的方式,重点对抽查的12个县(市、区)的居家养老服务和消防设施设备改造项目进行了问卷调查,具体调查情况如下:(1)居家养老服务问卷调查情况。评价组对接受政府购买的居家养老服务的232名老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受访老人对提供的居家养老服务的总体满意度为78.66%。根据现场调查情况,养老方式上, 47.21%的老人愿意选择家庭养老(主要由子女、家人照顾),31.76%选择自我养老,16.31%选择通过居家养老服务养老, 4.72%选择机构养老。居家养老服务政策宣传方面,56.09%的老人对政策只了解一点,29.13%的老人不太了解,13.04%的老人表示根本不了解,只有1.74%的老人了解政策。老人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方面,老人最需要的服务是精神慰藉、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占比分别为81.90%、57.33%、50.43%。受访老人对目前提供的居家养老服务的种类、质量、数量的满意程度分别为76.94%、78.47%、72.59%。受访老人认为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最需要改善的地方是提高补助标准、增加服务的数量,占比达64.22%。(2)消防设施设备改造项目问卷调查情况。评价组对进行了消防设施设备改造的养老院的234名入住老人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实施消防设施设备改造后,21.79%的老人认为消防设施设备非常安全,68.80%的老人认为比较安全;受访老人对养老机构在消防安全管理、消防设施设备日常维护等方面的满意度为78.16%,对项目的总体满意度为81.89%。五、存在的主要问题(一)项目管理方面。1.部分项目县(市、区)资金未能按计划足额到位。根据关于四川省2015-2017年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重点任务安排意见(川办函201557号),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是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责任主体,负责筹集实施重点建设任务所需资金,省级财政对各地给予一定资金补助。根据现场评价情况,抽查的12个县(市、区)中,7个县(市、区)地方资金未按计划足额到位,占抽查项目点总数的58.33%。2.部分项目县(市、区)省级补助资金使用率低。由于项目实施进度滞后等原因,部分县(市、区)省级补助资金使用率偏低。3.个别项目县超范围使用资金。抽查发现,个别县将消防设施设备改造补助资金安排用于2家新建养老机构的消防设施建设,涉及省级补助资金54.39万元。(二)项目绩效方面。1.部分项目县(市、区)建设进度滞后,未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根据省下达的建设任务及现场评价情况,截至现场评价日,抽查的12个县(市、区)中,6个县(市、区)由于建设进度滞后等原因,未完成2017年度目标任务。此外,有5个县的居家养老服务项目覆盖人数虽然达到目标,但项目要2018年下半年才能完成,进度滞后。2.养老机构发展不均衡,服务功能和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由于地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地方政府重视程度、建设管理模式、老人养老意识差别等原因,我省养老机构发展不均衡,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人口聚集地区与分散地区之间、各乡镇建设养老院与建设区域性养老中心的不同布局方式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别。根据现场评价情况,本次绩效评价抽查的12个县(市、区)中,公办养老机构床位利用最高的为东兴区,入住率达98%,床位供不应求;床位利用最低入住率的仅有16%,床位闲置情况较严重;其余地区中,入住率超过70%的地区有1个,超过60%的有4个,超过50%的有4个。以上数据在一定层面上反映出各地公办养老机构发展不均衡,部分地区床位数已能满足集中供养特困人员的需求,少量地区床位数仍不能满足供养需求。此外,根据现场踏勘情况,多数公办养老机构建设年代较早,存在设施设备落后、功能作用简单、经费缺乏、管理粗放、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客观因素等造成的差距外,主观因素造成的差距也很大,管理模式先进、管理措施到位的养老院,其环境卫生、老人参与管理的程度、活动的丰富程度、老人的精神面貌、获得感和价值感等,都明显好于意识落后、管理粗放的养老院。3.民办养老机构发展受制于诸多条件的影响,普遍不够理想。据统计,机构养老方面,全省民办养老机构占比仅22.5%、民办机构床位占比仅30%,距离“十三五”提出的“政府运营的养老床位数占养老床位总数的比例不超过50%”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民办养老机构发展不够理想。根据现场评价情况,虽然各民办机构均看好养老市场,但多数民办养老机构建设标准不高、规模不大、功能简单、专业护理等特需服务不足、入住率不高、盈利状况一般。究其原因,一是部分地方政府对养老服务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没有将养老产业与供给侧改革有机结合并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长远规划;二是政策贯彻落实不到位,部分民办养老机构未能享受用水、用电、税收等优惠政策,在用地供应方面尤为突出;三是养老服务业投入大见效慢且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质,受资本逐利性的影响,投入养老服务业的社会资金仍显不足,特别是大资本的投入;四是受传统养老意识的影响,绝大多数老人选择居家养老而非机构养老方式;五是多数老年人可支配收入水平不高,特别是农村老年人,无力承担机构养老费用;六是一些民办机构环境条件较差,经营理念落后,经营管理水平不高。4.日间照料中心利用率不高,未能充分发挥其日间照料的功能作用。根据民政部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标准,日间照料中心是指为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日常生活需要一定照料的半失能老年人为主的日托老人提供膳食供应、个人照顾、保健康复、娱乐和交通接送等日间服务的设施。根据现场评价情况,日间照料中心普遍利用率不高,缺乏日间照料的功能作用。目前主要成为能自理老年人进行棋牌、麻将等娱乐活动的场所,休息室、厨房、浴室等设施大多闲置或另作他用。日间照料中心利用率不高的主要原因,一是供给与需求不匹配,多数老年人对日间照料的需求程度不高;二是缺乏运营经费,无力开展日间照料服务;三是专业护理人员和管理人员缺乏,目前日间照料中心的管理人员多是社区、村委工作人员兼任,这部分人员精力有限且缺乏专业技能;四是安全责任大,在缺乏经费和专业人员的情况下,护理、助浴、提供餐食等服务不敢开展。5.部分养老机构硬件和软件建设不足,消防安全隐患仍然存在。养老机构是老年人聚集的场所,消防安全事关每个老年人的生命安全。“5.25”河南省鲁山县康乐园老年公寓特别重大火灾事故造成了惨痛的损失并引起了社会对养老机构消防安全的高度关注。2017年,省级财政积极作为,安排专项补助资金23007.5万元用于养老机构消防设施设备改造。但是,根据现场评价情况,各地在实施消防设施设备改造后,消防安全隐患仍然存在。一是硬件上,由于部分地方改造资金缺口较大,无法全面实施消防改造,一些实施了消防设施设备改造的养老机构仍然达不到消防安全的标准。据统计,本次抽查的12个县(市、区)有必要且能够进行消防设施设备改造的公办养老院数量为241个,消防设施设备改造预计总投资约8987万元,省级补助资金共2427.2万元,若要全部改造完成,各地需投入资金6559.8万元。二是软件上,养老机构在消防安全责任落实、防火检查和巡查、消防设施管理、消防培训和演练等消防安全管理上还存在欠缺。根据现场评价情况,本次现场踏勘的30个实施了消防设施设备改造的养老机构均不能完全达到民政部、公安部社会福利机构消防安全管理十项规定的要求,消防安全的可持续性无法保障。6.居家养老服务相关政策执行不到位,实际效果欠佳。一是部分地区对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深入研究政策,缺少摸底调查和需求调查,没有摸清符合补助条件的老年人的准确数量以及这部分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具体需求,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二是政策宣传不到位。根据问卷调查情况,受访老人中,56.09%的老人对政策只了解一点,29.13%的老人不太了解,13.04%的老人表示根本不了解,只有1.74%的老人了解政策。三是提供的居家养老服务与部分老人的需求不匹配,特别是农村老人的需求较少且与城镇老人的需求差距较大。此外,由于居家养老服务的补助对象基本上都是困难家庭的老人,这部分老人中有较大比例表示更需要的是生活物资而非养老服务,还有少量老人拒绝接受养老服务。四是虽然各地基本上都是采取由老人从服务项目清单中选择服务项目的方式,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受政策知晓度不高、不清楚服务项目和标准、理解和表达能力有限等因素的影响,多数老人缺少服务项目和服务时间的自主选择权,往往是被动接受服务。五是服务的频率不高。根据现场调查情况,多数老人希望1个月左右接受1次服务,但部分社会组织出于成本考虑,1年只上门2-4次为老人提供服务,且每次上门均提供多项服务以凑足全年300元的服务标准;此外,部分地区为按时完成年度任务,采购合同中约定的服务期限不足半年。六是补助标准偏低或补助方式不统一。根据现场调查情况,一年300元的补助标准对部分老人居家养老的帮助程度不大,据统计,47.84%的受访老人认为目前提供的居家养老服务对其生活的帮助程度不大或没有帮助,64.22%的受访老人认为应提高补助标准、增加服务的数量。此外,个别地区的补助标准低于关于四川省2015-2017年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重点任务安排意见规定的“服务对象平均每人每年不低于300元的标准”或补助方式不统一。七是居家养老服务市场发展情况不够理想。养老产业是扩大内需、增加就业、促进服务、繁荣消费、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兴产业。我省居家养老服务补助政策,除了为高龄老人和困难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以外,还有培育和扶持居家养老服务企业和社会组织、引导居家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作用。我省居家养老服务补助政策出台后,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我省居家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培育了一批从事居家养老服务行业的社会组织。但根据现场评价情况,居家养老服务市场发展情况还不够理想。供给方面,大多数社会组织仅针对政府购买的居家养老服务开展业务,没有拓展市场、为社会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部分地方能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的社会组织数量偏少,市场供给不足、竞争度不够;部分社会组织经营模式简单、管理粗放、服务内容不够丰富、人员素质较低、服务质量不高、缺乏核心竞争力。需求方面,受养老意识、消费能力、产品吸引力等因素的影响,老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消费需求不足。总体而言,目前我省的居家养老服务市场的供给与需求都处于一个较低水平。八是个别地区补助的范围不属于居家养老服务的范畴,与我省安排专项补助资金用于为老人提供助餐、助医、助浴、助行等居家养老服务的政策本意不符。如个别县补助的范围包括手机通讯费、体检费,有的县(市)补助的范围包括手机通讯费、医疗及购买药品费用,有的补助的范围包括手机通讯费、生活物资(如:大米、沐浴用品、清洁用品)。九是部分地区招标方法不尽合理,未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根据现场评价情况,有的地方在采购居家养老服务时采用综合评分法,但未将服务价格纳入评分因素,各项服务的价格实行政府指定价格,该种招标方法不利于在补助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为老人提供更多的服务,未能充分体现通过政府采购方式降低采购成本、更好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优点。此外,有的县市采购医疗服务均采取的是直接委托的方式。7.养老专业人才紧缺,用人难问题突出。根据现场评价情况,各养老机构普遍反映养老专业人才缺乏,从事护理工作的多是50岁左右、缺乏专业技能的人员,“用人难”问题成为制约养老服务机构发展的重要因素。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薪资待遇低、工作繁琐量大,付出与收益不成比例,工作本身缺乏吸引力;行业激励机制不健全,同时缺乏正面的宣传引导,养老护理人员缺乏基本的职业荣誉感、自豪感,缺乏社会尊重。养老护理人才陷入“招不进留不住”“屡招屡去”的怪圈。六、相关措施建议(一)据实据效安排资金。鉴于各地养老服务业发展不均衡、财力状况有差别,专项补助资金在安排时应充分考虑地方实际状况及需求,确定资金支持方向,据实据效安排资金。各地应在省确定的总体目标及资金支持方向的基础上,根据本地养老服务业发展现状和实际需求,科学谋划、合理布局、按需安排资金,将钱用在刀刃上,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如,对公办养老机构床位数已满足需求的地区,可将资金重点用于完善功能、提升运营水平、提高服务质量方面;对床位数仍然供不应求的地区,可以继续推进公办养老机构建设,增强公办养老机构托底保障功能。(二)推动政策落实落地。各地应高度重视发展养老服务业的重要意义,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省有关投融资、土地供应、税费优惠、水电气价格等政策措施,加大地方政府投入,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营造公平竞争、健康有序的发展环境,发挥政府宏观指导、政策引导作用,采取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多种方式,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业,鼓励发展养老服务中小企业,扶持发展龙头企业,形成养老服务产业集群,逐步使社会力量成为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主体,提升我省养老服务业的整体水平。(三)发挥养老机构(设施)功能作用。2018年之前,我省养老服务业发展专项补助资金的主要支持方向是用于养老机构、设施的建设上,并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一些养老机构、设施的运行效果和可持续性欠佳。因此,下一步工作的重点是如何充分发挥现有养老机构、设施的功能作用,提升运行效果,财政厅、民政厅也提出了财政支持方式从“补砖头”、“补床头”向“补人头”转变,给予民办养老机构和日间照料中心运营补贴的设想,以缓解民办养老机构的经营难题,保障日间照料中心的运转经费、切实发挥日间照料功能作用。此外,还应继续加大公办养老机构的适老化改造力度,完善功能作用,提升护理型床位数量,有条件、有闲置床位的地区可以开放部分床位面向社会老人;利用现有的养老机构、日间照料中心、社区公共服务资源、医疗卫生机构、居家养老服务终端等,整合各类涉老资源,打造功能综合体,同时以这些机构、设施为据点,布局养老服务网络,延伸服务半径,将机构服务、社区服务向居家养老延伸;进一步加强公办养老机构的管理水平,提倡区域化养老服务中心模式和统一标准化管理;鼓励社会组织特别是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社会组织参与日间照料中心的运营,完善日间照料中心的功能,提升日间照料中心的运营管理水平。(四)消除消防安全隐患。为消除养老机构消防安全隐患,杜绝火灾事故发生,保护老人生命安全,各地应高度重视养老机构消防安全工作、进一步加强消防安全软硬件建设。一方面,硬件上,加大资金投入,对有必要、有条件改造的所有养老机构全部实施消防设施设备改造,加强设计、建设、验收工作,达到消防安全标准。另一方面,软件上,严格按照民政部、公安部社会福利机构消防安全管理十项规定的要求,全面加强在消防安全责任落实、防火检查和巡查、消防设施管理、消防培训和演练等方面的消防安全管理,确保消防安全的可持续性。(五)提升居家养老服务效果。一是各地应加强摸底调查和需求调查工作,加强对以往年度服务项目、数量、质量等数据的统计分析,在摸清本地符合补助条件的老人实际人数、分布及结构、老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实际需求特别是农村老人的需求、本地居家养老服务市场发展现状等情况的基础上,合理制定本地居家养老服务方案,确保项目符合本地实际及目标需求,有效推进本地居家养老服务机制建设。二是加强政策宣传,让老人清楚我省居家养老服务的政策内容、补助标准,做到政策公开透明。三是增强老人的自主选择权,变被动接受服务为主动要求服务,社会组织应优化服务模式,变定期服务为按需服务,提高服务的数量、频率和质量。四是提倡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搭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老人提供智慧养老服务;提倡针对每个老人不同需求提供精准化、个性化、专业化的居家养老服务。五是加强对居家养老服务市场的培育,增加市场有效供给和需求,增强市场活力。六是建立健全对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社会组织的考核评估机制,加强动态管理和追踪问效,确保服务的数量和质量。(六)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加快推进我省的养老人才培养工程,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