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之美丽乡村建设研究报告.pptx
,乡村振兴之美丽乡村建设研究报告,卢家慧,海南省建筑设计院,正高级规划师,二零一七年五月,一、解读海南省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和考验办法二、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编制主要内容三、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的一些问题探讨,内 容:,一、解读海南省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和考验办法,建设标准内容:基本要求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社会管理,1.1 海南省美丽乡村建设标准(规划导则、管理要求)2 基本要求,2.0.1 村庄建设应在村庄规划的指导下有序进行,应按规定编制行政村村域规划和自然村建设规划,制定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2.0.2 编制村庄规划,应征求村民的意见,向农民宣讲规划目的、目标、内容和要求,报批前应经过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村庄规划经批准后,应在村庄公告栏公 布 ,说明村庄规划实施办法和建房报建流程。2.0.3 历史文化名村和传统村落应编制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和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2.0.4 村庄规划应根据乡村资源条件,因地制宜编制,各生活生产功能区布局合理,突出山、海、林、田、园及建筑等特色,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林业规划及相关规划衔接。2.0.5 在村庄各项建设应在村庄规划区范围内进行,按规定办理乡村建设规划报建手续。,3.1.1 村庄规划应科学、合理,统筹布局,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有效利用闲置土地、既有危旧建筑及设施清理后的土地安排建设。不得占用基本农田,慎用山坡地。3.1.2 实行一户一宅政策,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划拨宅基地用于住宅建设,宅基地面积不得超过175平方米(除地方政府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外)。3.1.3 选新址建新住宅的农户,搬入新宅居住后,应拆除老宅,将老宅基地归还村集体。3.2 合理布局村庄规划宜顺应自然,建筑布局应考虑地势、朝向、建筑间距、主导风向,道路交通要顺畅,村民综合服务办公 楼 、文化体育场所、商业服务网点、农村金融服务点、卫生站、幼儿园等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合理。3.3 公共安全根据不同自然灾害类型建立相应防灾设施和避难场所,包括防洪楼、消防取水点等设施,完善灾害救助应急预案,配齐安全责任人员。,1.1 海南省美丽乡村建设标准(规划导则、管理要求)3 生态人居建设3.1 节约用地,建设标准内容:基本要求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社会管理,走向,就地取材。应利用道路周边、空余场 地 ,当规划公共停车场(泊位)。车行路面硬化率应达到100% ,行地面铺装率达到90%及以上。3.4.2 行政村应有达到国家或省标准化建设的村卫生(医疗 )站,应满足当地群众基本医疗和卫生服务的需求。3.4.3 村庄应有客运站或公交网络覆盖。,3.4.4 村庄桥梁应安全美观,保养良好;体现地域风格,并设置安全设施和警示标示。3.4.5 广播、电视、电话、网络、邮政等公共通信设施齐 全 、信号通畅,线路架设规范、安全有序,有条件的村庄宜采用管道下地敷设。实现,乡村互联网覆盖率应达到100%。3.4.6 严格保护饮用水水源地,村民饮用水必须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农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到100%。3.4.7 村庄供电应满足村民生活生产需要,电线杆排列整齐,安全美观,,无私拉乱接电线、电缆现象,鼓励采用管道下地敷设。用电供给覆盖率必须达到100%。道路及公共场所设有公共照明设施。道路及公共场所照明覆盖率达到100% 。3.4.8 建设有污水处理设施并定期维护;污水排放暗沟覆盖农户应大于,等于90%;农户生活污水处理覆盖率应大于等于85%。无污水乱排现象。,1.1 海南省美丽乡村建设标准(规划导则、管理要求)3.4 基础设施3.4.1 村内道路应以现有道路为基础,顺应现有村庄格局,留原始形态,建设标准内容:,基本要求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社会管理,95%。发展乡村旅游的村庄宜建设旅游卫生公厕,按照国家局旅游厕所建设管理指南的要求建设管理旅游厕 所 ,卫生公厕有专人管理,定期进行卫生消毒,保持干净整。3.4.10 道路指示牌、宣传栏、广告牌等设置规范,整洁有序;村庄内无乱贴乱画乱刻现象。3.5 村民住宅3.5.1 村庄房屋建筑应符合经济实用、安全美观、绿色节能的要求。3.5.2 逐步实施危旧房屋的改造、整治,消除D级危房,应拆除危旧残破、无人居住使用的老房屋。3.5.3 新建房屋应就地取材,本地材料使用率大于等于50% 。,1.1 海南省美丽乡村建设标准(规划导则、管理要求)3.4.9 实施农户用厕改造,农户卫生厕所普及率应大于等于,建设标准内容:基本要求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社会管理,3.6.1 民居的建筑风格应注重与自然环境、村落整体风貌协调,具有本地乡土(民族)建筑特色或具有独特的时代建筑风格。特色居民建筑占村落建筑比例应大于等于80%。3.6.2 村庄民居、绿化、园林小品、入口标示等景观要素要精心设计,独具特色,达到“一村一韵,一村一景” 的标 准 。3.6.3 应按照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 50445-2008)的要求,保护传统民居、袓屋、宗祠、土地庙、古井、古树等历史文化遗产与乡土特色元素。具有传统村落特点的村庄,建筑必须进行重点保护,保存传统建筑覆盖率大于等于70%。3.7 绿色节能3.7.1 新建筑宜采用节能措施。倡导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建设有地方特色的绿色农房。3.7.2 电能、燃气、太阳能、沼气、风能等清洁能源应用农户普及率应大于等于 70%。,1.1 海南省美丽乡村建设标准(规划导则、管理要求)3.6 建筑风貌,建设标准内容:基本要求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社会管理,1.1 海南省美丽乡村建设标准(规划导则、管理要求)4.1 村容环境整洁4.1.1 村庄建立生活垃圾清扫保洁收运处理体系,应达到“五有 ”有设,施、有人员、有回收点、有村规民约、有经费投入)要求。农村生活垃圾经分类减量后无害化处理率应大于等于90%。4.1.2 建立村庄保洁制度,合理配置垃圾收集点、垃圾桶、垃圾清运工具等,村庄道路、公共场所、绿化带等可视范围内无明显垃圾;房前屋后整洁,生产生活用品集中有序堆 放 ;村庄周边3公里范围内无脏乱现象。4.1.3 严格执行“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市县处理 ”,村庄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做到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农村生活垃圾定点收集按时清运率达到100%。4.1.4 宜划定畜禽养殖区域,人蓄分离。畜禽圈养率达到90%。4.1.5 新建、改建、扩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要实施雨污分流、粪便污水资源化利用。畜禽养殖场污染物排放应符合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的要求,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应大于等于85%。4.1.6 村庄绿化应采用地方果树林木花草品种,提倡名贵树种种植,打造花园、果园村庄;村内道路、坑塘河道和公共场所普遍绿化;农户房前屋后和庭院基本实现绿化,村庄建成区内无裸露黄土沙地;村庄绿化覆盖率大于等于 30%。4.1.7 古树名木保护应采取设置围护栏或砌石等方法,并设标志牌。4.1.8 工业污染物排放达标率必须达到 100%。,建设标准内容:基本要求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社会管理,1.1 海南省美丽乡村建设标准(规划导则、管理要求)4.2 田园环境洁净4.2.1 田间地头无农业生产废弃物,实现农业清洁生产、农田景观化。,针对田间地头污染严格实行谁污染谁治理。4.2.2 农药、化肥包装物及农用塑料薄膜等生产废弃物清除率达到100%;农膜回收率应大于等于80%。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率应大于等于 70%。4.2.3 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率应大于等于 80%。4.3 江河、沟渠、池塘等水体清洁,4.3.1 对村域及周边的江河、沟渠、池塘的水体进行清理保护,制定定,期清洁清淤安排,并保持水体清洁、不应有动物尸体、漂浮物、垃圾等杂物,无黑臭。对饮用水水源地严格按照保护要求设置相关防护措施。4.3.2 主要河流、水库等地表水体水质、沿海村庄的近岸海域海水水质应分别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中与地方环境功能区相对应的要求。水产养殖废水应达标排放。,4.4 生态保护与治理4.4.1 对村域山体、森林、湿地、水体、植被等自然资源进行生态保育,,保持原生态自然环境;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 理 ,防止破坏造成新的水土流失。4.4.2 大气、声、土壤环境质量应分别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与当地环境功能区对应的要求,具体表现为大气无异味、噪声不刺耳、土壤无干裂等。,建设标准内容:,基本要求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社会管理,建设标准内容:基本要求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社会管理,1.1 海南省美丽乡村建设标准(规划导则、管理要求)5.1 基本要求5.1.1 制定有产业规划,产业结构合理,产业发展与乡村旅游有机融,合,促进农村多元化增收。注重培育惠及面广、效益高、有特色的主导产业。5.1.2 创新产业模式,推行“一村一品 ” ,培育特色村、专业村,带动特色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全面致富。5.1.3 村级集体经济有稳定的收入来源,能够满足开展村务活动和自身发展的需要。5.2 产业发展5.2.1 生态农业发展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现代农业、热带高效农业,积极推广适合海南地区农业生产的新品种、,新技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鼓励精细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培育农业特色品牌。发展现代林业,提倡种植高效生态的特色经济林果和花卉苗木;推广先进实用的林下经济模式,促进集约化、生态化生产。,沿海或水资源丰富的村庄,发展现代渔业,推广生态养殖、水产良种和渔业科技,落实休渔制度,促进捕捞业可持续发展。5.2.2 低碳加工业结合自然资源和农业资源,发展农副产品加工、林产品加工、旅游纪念品加工、手工制作等加工业,引导工业产业入园区。,1.1 海南省美丽乡村建设标准(规划导则、管理要求),建设标准内容:基本要求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社会管理,5.2.3 服务业依托乡村自然资源、人文禀赋、乡土风情等特色资 源 ,发展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传统文化、餐饮、民宿、度假、疗养、旅游等产业。发展商贸、运输、家政、养老托幼等生活性服务业。鼓励发展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资供应、农业信息化、农业机械化、农产品流通、农业金融、保险服务等农业社会化服务业。5.2.4 经济水平实际统计的村庄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于同年市(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 海南省美丽乡村建设标准(规划导则、管理要求),建设标准内容:基本要求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社会管理,6.1 文化教育九年义务教育目标人群覆盖率达到 100% 。基本普及学 前教育,学前儿童入园率大于等于 95%。6.2 物质文化保护挖掘发掘古村落、古建筑、古文物等乡村物质文化,进行恢复修旧如旧和保护原址原物。6.3 非物质文化传承通过挖掘古村民俗、保护地名文化、历史沿革、典故传说、名人文化、村规民约等,修建绿色长廊、乡土展示屋、生态文化墙等优秀文化传播载体。6.4 文化设施配套建设有宣传栏、文化室、广播室、戏台、体育活动场所等,配备如篮球场、排球场等体育设施。,建设标准内容:基本要求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社会管理,1.1 海南省美丽乡村建设标准(规划导则、管理要求)7.1 长效管理7.1.1 应依法设立村级基层组织,通过健全村民自制机制等方式,保障,村民参与建设和日常监督管理,充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7.1.2 鼓励有条件的村庄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引进工商企业以合股等方式发展生产,加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投入。7.1.3 建立村规民约,建立并实施公共卫生保洁、园林绿化养护、基础设施维护等管理机制,配备与村级人口相适应的管护人员,比例不低于常住人口的2。7.2 乡风文明7.2.1 组织开展爱国主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道德、法治、刑事政策等宣传教育;7.2.2 制定村规民约,倡导崇善向上、勤劳致富、邻里和睦 、尊老爱幼、诚信友善等文明乡风;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引导村民摒弃陋习,培养健康、文明、生态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7.3 劳动就业。7.4 便民服务建立具备综合服务功能的便民服务机构,提供代办、信访接待等服务,每一事项应编制服务指南,推行标准化服 务 ;按照生产生活需求,建设商贸服务网点,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推行电子商务。7.5 健全治安防控网络。,1.2 美丽乡村建设验收考核办法(对应规划与管理建设的考核),按照“五美”的要求:规划科学布局美、设施配套功能美、生态人居环境美、产业发展生,活美、乡风文明和谐美。加分项、否决项。(自然村),1.2 美丽乡村建设验收考核办法(对应规划与管理建设的考核),1.2 美丽乡村建设验收考核办法(对应规划与管理建设的考核),根据行政村所辖自然村考核得分情况,对其进行综合评定:一星级美丽乡村:提升型美丽村庄占比达到30%或以上,其余自然村必须满足为基础型美丽村庄,命名为:海南省美丽乡村 三星级美丽乡村:宜居型美丽村庄至少1个或以上,宜居型和提升型美丽村庄总量占比达50%或以上,其余必须满足为基础型美丽村庄,命名为:海南省美丽乡村 五星级美丽乡村:宜居型美丽村庄至少2个或以上,宜居型和提升型美丽村庄总量占比达70%或以上,其余必须满足为基础型美丽村庄,命名为:海南省美丽乡村 对于一个行政村只有1个自然村的特殊情况,若该自然村考核为基础型美丽村庄,则命名该行政村为:海南省美丽乡村 ;若该自然村考核为提升型美丽村庄,则命名该行政村为:海南省美丽乡村;若该自然村考核为宜居型美丽村庄,则命名该行政村为:海南省美丽乡村 。,根据资料审核和实地复核,确定考评复核分数和自然村美丽乡村等级。美丽乡村建设考核分值为100分,指标加分20分,总分120分。根据评分值评定自然村美丽乡村建设水平,以不同类型区分美丽乡村的发展建设水平。其中综合得分6580分为基础型美丽村庄,8195分为提升型美丽村庄,96120分为宜居型美丽村庄。,1.2 美丽乡村建设考核的分值排序,建设考核分值排序:,基础设施:32分产业发展:24分环境景观:15分建筑风貌:12分,规划、管理:17分,经济、特色、文化、环保的加分项:20分以上合计:100分+ 20分,二、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编制主要内容,2.1 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村域规划(图文分开),规划背景与规划解读,规划背景包括省域层面和市县层面美丽乡村建设背景。解读上位规划市县镇总体规划、土总规、多规及专项规划,对接村庄规划,同时解读政府相关美丽乡村文件,领会建设美丽乡村的指导思想、建设意图等。综合现状研究,综合现状包括区域位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用地现状、交通现状、公共服务设施及市政公用设施现状分析等。对所辖自然村现状进行考核评分,提供村庄优势和问题。提出打造基础型、提升型和宜居型美丽乡村的自然村庄,针对各自然村的建设提出要求。规划定位与发展策略,分析影响定位的要素,研究村庄发展动力、村庄之间的协同关系,明确村庄发展定位,预测或承接上位规划的人口及用地规模,提出建设发展策略等。产业规划,结合本地区农村产业的发展特征,研究和创新农村产业的发展类型,优化农村产业类型,促进农民就地增收,将美丽村庄建设和产业发展相结合,打造由产业驱动的美丽村庄。注重研究产业类型与产业升级,挖掘产业元素,建立多元化的产业体系。村域总体规划,对村域各自然村的空间构建体系进行策划,明确行政村的总体空间结构,对村庄的用地布局、道路交通、环境整治、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公用设施、防灾减灾等进行统筹规划。,2.1 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村域规划(图文分开),区域位置图相关规划解析图资源要素分析图(区域要素、村庄要素)村域用地现状图村域风貌现状图(建筑状况、历史风貌等分析)村域设施现状图(公共服务设施、市政设施)村域用地规划图村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图村域基础设施规划图村域产业布局规划图(分区、项目布点),现状分析:对自然村的位置、用地现状、产业经济、建筑状况、道路交通、景观风貌、公共服务设施、市政设施等进行分析,分析存在问题。建设规划(增量建设):对村庄的土地、地形、生态进行分析,明确村庄建设项目和要求,制定用地布局方案;制定村庄详细设计方案,明确各类建筑、设施、景观的分布和形式;组织道路交通体系;安排设施布局等。具体包括规划空间结构、详细布置、用地布局、道路交通规划、设施规划等。整治规划:按照海南省美丽乡村建设考核办法中宜居型美丽乡村的要求进行村庄整治。具体整治内容包括农房整治指引、环境设施整治指引、村容村貌整治指引、小品标识指引、乡风文明建设指引等。列出新建和整治项目、投资估算、具体整治内容,使村庄按照规划执行完成后达到宜居型美丽乡村。市政公用设施规划:包括给水、排水、电力、电信、环卫、能源、防灾等公用设施规划。,主要图纸内容用地现状图(用地构成、场地高程等)建筑状况评价图功能结构分析图用地规划图总平面规划图(彩图、蓝图)道路交通规划图(道路系统、断面、道路定位等)公共设施规划图乡村旅游系统规划图(可选)产业规划图(可选)市政公用设施规划图(给水、排水、电力、电信、环卫)建筑改造指引公共空间整治指引小品标识设计指引重点地段改造对比图(村庄主入口、公共活动场地、主要沿路景观及重点景观节点等),2.1 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宜居型自然村建设规划(图文合并),提升型自然村建设规划(图文合并),2.1 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现状分析,对自然村的位置、用地现状、建筑质量、道路状况、景观风貌、公共服务设施、市政设施等进行分析,分析存在问题。建设规划,对村庄的土地、地形、生态进行分析,明确村庄建设方向,制定用地布局方案;制定村庄详细设计方案,明确各类建筑、设施、景观的分布和形式;组织道路交通体系;安排公共设施布局等。具体包括规划空间结构、详细布置、道路交通规划、设施规划等。整治规划,按照海南省美丽乡村建设考核办法中提升型美丽乡村的要求进行村庄整治,重点突出生态人居环境整治、设施配套、规划及布局等方面,提出合理的建议,具体包括农房整治指引、环境设施整治指引、村容村貌整治指引、公共设施建设指引、规划及制度建设指引等。列出新建和整治项目、投资估算和整治内容,使村庄按照规划执行完成后达到提升型美丽乡村。,市政公用设施规划,包括给水、排水、电力、电信、环卫、能源、防灾等公用设施规划。图纸内容,综合现状图(用地构成、场地高程、地形、地物等)总平面规划图(彩图、蓝图),道路交通规划图(道路系统、断面、道路定位等),市政公用设施规划图(给水、排水、电力、电信、环卫)环境景观意向图(建筑、环境、小品等),基础型自然村建设规划(图文合并),2.1 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现状分析,对自然村的位置、用地现状、建筑质量、景观风貌、公共服务设施、市政设施等进行分析,分析村庄存在的问题。整治规划(存量改造),按照海南省美丽乡村建设考核办法中基础型美丽乡村的要求进行村庄整治,重点突出生态人居环境整治,具体包括农房整治指引、环境设施整治指引、村容村貌整治指引等。,列出新建和整治项目、投资估算和整治内容,使村庄按照规划执行完成后达到基础型美丽乡村。市政公用设施建设要求,包括给水、排水、电力、电信、环卫、能源、防灾等公用设施规划。,图纸内容(根据村庄复杂程度,可选择做的图纸或不做的图纸)总平面规划图(彩图、蓝图),道路交通规划图(道路系统、断面、道路定位等),市政公用设施规划图(给水、排水、电力、电信、环卫),2.2 案例: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行政村),村域目录(图文分开),村域规划 说明书目录第一章 规划总则一、 规划指导思想三、 地理位置和规划范围四、 规划期限第二章 现状概况一、 基本现状二、 用地现状三、 自然条件四、 资源条件五、 相关规划解读六、 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第三章 村庄定位及发展策略一、 优劣分析二、 村庄定位及策略三、 自然村定位第四章 村域规划一、 规模控制二、 产业发展规划三、 村域用地规划四、 村域道路交通规划五、 村域生态保护规划(保护、管制、防灾)六、 村域市政公用设施规划第五章 建设计划一、 建设项目及投资估算三、 美丽乡村建设考核评分对比,区域位置图相关规划解析图(一)相关规划解析图(二)现状资源分析图现状人口及公共设施分布图村域现状用地现状图村域现状道路分析图村域产业布局规划图村域用地规划图(近期)村域用地规划图(远期)村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图村域给水工程规划图村域污水工程规划图村域环卫设施规划图村域电力工程规划图村域电信工程规划图村域道路交通规划图,自然村,建设规划(图文合并),2.2 案例: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行政村)1.1现状概况,1.1.1区位1.1.2 村庄基本信息,1.1.3 现状用地,1.1.4 现状设施建设1.1.5 现状人居环境1.1.6 现状建筑情况1.2 规划科学布局美1.2.1 定位与功能结构1.2.2 规划用地1.2.3 规划总平面1.3 设施配套功能美1.3.1 道路交通1.3.2 村庄亮化1.3.3 饮水安全1.3.4 公共服务1.4 生态人居环境美1.4.1 垃圾处理1.4.2 污水处理1.4.3 雨水管沟建设,1.4.4 房屋建设1.4.5 村庄改造附件附件一:石矍村项目库及投资估算表附件二:石矍村美丽乡村建设前后考核评分对比表附件三:平均投资为200万元/自然村时,项目库及投资估算表附件四:石矍村美丽乡村建设前后考核评分对比表(平均200万),01.现状用地图,02.建筑质量分析图03.功能结构图04.用地规划图05.规划总平面06.传统村落保护规划图07.设施规划分布图08.道路交通规划图09.道路分类整治示意图10.电力电信工程规划图11.给水工程规划图12.排水工程规划图13.雨水工程规划图14.建筑整治分类图15.节点改造效果图,溪头村用地现状图,1,2,3,1,2,3,4,现状村庄风貌,1.3 现状用地本次村庄规划范围内用地面积约为23.24公顷。村庄建设用地面积,6.32公顷,其中村庄住宅用地5.33公顷。现状人均村庄建设用地面积161.97平方米。4,2.2 案例:宜居型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自然村)1.1 区位溪头村位于立新村村域南部。北侧为堆福村,西侧通过Y236与村委会联通,西北侧和东南侧为农田。1.2 村庄基本情况现状村庄共83户,总人口390人。村内产业主要以水稻、槟榔种植为主,产业较为单一。,1.4 现状设施建设,1.5 现状人居环境,1.现状概况,禽畜散养,道路两侧绿化,给水设施,环卫设施,村民住宅,优势:西北侧和东南侧大面积田洋,形成丰富的田园景观;已建文化室、篮球场等活动设施;,存在问题:1、建筑布局零散,土地利用不紧凑;2、基础配套设施不足;3、产业单一,经济发展动力不足;,1.现状概况1.6 现状建筑情况村庄住宅布局较为散乱,进村环道已硬化。村庄内部道路等级低,未成系统,通行能力差,局部为沙土路。道路两侧环境较差,住宅周边乱搭乱建现象多,院落空间嘈杂,不整洁。村民住宅多为新建砖混结构建筑,附属建筑为搭建的木屋,建筑面积一般在25165之间。建筑风格多为砖混结构住宅,建筑立面以瓷砖或涂料装饰,多为新建,建筑色彩及风貌杂乱。住宅建筑附属建筑棚搭建筑,溪头村用地现状图,点”。一心:结合现状文化室打造的村庄服务中心,包括文化室、图书室、篮球场等公共设施。二区:即南北两处农田耕种区和中部村庄生活区;二点:以休闲活动场地为中心形成村庄公共活动空间;以及以水塘垂钓为中心的旅游服务点。,2. 规划科学布局美2.1 定位与功能结构1、规划定位农田耕种区服务中心旅游服务点 公共活动点本次规划梳理村庄现状资源的基础上,划分功能结构为“一心、二区、二,农田耕种区,农田耕种区,溪头村功能结,2.3 总平面,2. 规划科学布局美,溪头村总平,3.设施配套功能美3.1 道路交通1、外部交通规划将Y236乡道局部拓宽至7米,解决村庄日常出行,是村庄对外联系的主要道路。,2、内部交通自然村主要道路拓宽至4米,满足消防通行要求。次要路扩宽至3-4米。,慢行绿地宽度2米。巷道为连接宅院与宅院之间的机动车通行道路,结合庭院硬化,进行建设。可选择多样的材质,路面宽为3.0-4.0米。3、静态交通,规划在篮球场和部分道路两侧布置2处停车场,总计停车位约23个。停车场宜采用透水砖的形式,并加强周边绿化隔离。,7米,路,路,Y236村庄主要道村庄次要道绿道,乡道,P,生态停车场,P,4米,4米,4米,P4米,3米,4米,4米,2米,溪头村道路交,P,电力线路,3.设施配套功能美3.2 村庄亮化1、电力工程规划村庄电源引自文教镇变电站。规划在现有电力线路基础上,对沿道路电线杆的线路进行梳理,整治乱拉电力线路,消除安全隐患。,规划按照50米间隔单边设置1个路灯的标准,对道路进行亮化照明建设,采用太阳能节能路灯。规划建设45个太阳能路灯。2、电信工程规规划在村庄文化室周边设置一处电信交接箱,线路引自文教镇电信所。电信箱设置与景观设施结合,美化公共空间。实现电信光纤全覆盖、4G网络全覆盖、公共场所WIFI覆盖。,信,信,电信交接箱,市政电力线路路灯,溪头村电力电信,3.设施配套功能美,3.3 饮水安全,规划根据同源水厂供水计划,实现全村自来水(安全卫生饮用水)入户率达到100%。,规划考虑村庄的现状实际,采用枝状与环状结合的方式布置给水管网。给水主干管沿主要道路埋设,在村庄主要道路东侧,建设一条DN200的供水管线,入户管线根据实际情况,统一埋设,给水管径为DN150。,规划在主要道路给水管道上设置消火栓,消火栓间距不大于120米。,溪头村给水工程规划图,消防栓,市政给水管给水主干管入户管道DN200 给水管径,3.设施配套功能美3.4 公共服务规划完善溪头村的公共设施类型和布局,包括村庄公共服务设施、休闲服务设施共2类。,规划村庄公共服务设施分布在村庄中部。结合现状的文化室、篮球场,并增加健身器材、休憩小品等设施,服务村民日常生活。中部以及临靠下村的东部休闲服务设施以小广场为倚靠,配置景观小品,休闲桌椅等服务设,集中养殖点,村口标识小广场文化室篮球场休憩场地,施,服务村民日常生活。集中养殖点溪头村设施规划分布图,池,4. 生态人居环境美4.1 垃圾处理规划在集中养殖点附近设置2处垃圾收集点,由镇政府定期收集、运送。,4.2 污水处理根据村庄具体情况和规范要求,采用雨污合流制;充分利用地形地势条件,依就近靠重力排水的原则。在主干路两侧设置排水暗沟,沟宽约0.5米,深约1米,最小坡度不,小于5,方便清理淤泥沙土。规划2-5户联合建设三级化粪池,,经沉淀过滤后排入排水暗沟。在由,暗沟排入生态污水处理设施,经处理后,污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类要求,以及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要求后排,至低洼处。规划设置1处生态污水处理设施,14处三级化粪池。4.3 畜禽管理规划在村庄北部和南部分别设置2处集中养殖点,将村庄养殖产业集中,实现人居于畜禽养殖分离。,溪头村排水工程规划图,污水主暗巷道暗沟排水方向,化垃,三级化粪垃圾收集点,化,垃,化,化,化,化,化,化,化,化,化,化,化,垃,化,(1)村庄入口:在村入口处设置入口标志,增强地域的可识别性。建设村大门选用当地石材或木材,加以图案符号装饰,改善大门景观特质,增加夜间照明。(2)公共活动场地:利用原有的文化室和篮球场,对原场地进行重新铺装。场地铺装主要采用自然块石、条石、卵石等自然材料,局部可结合木材铺设。在公共活动中心,可结合种植乔木,设置树池,树池形采用自然条石铺砌、灌木种植的形式或卵石自然铺砌,材料选用本地石材,局部树池可作为坐凳使用。(3)休憩绿地:大面积的利用绿化提升环境质量,通过树种的选择,创造多变而丰富的绿化空间,配套石桌石椅。(4)健身设施场地:结合健身设施器材,配置绿化小景观。,4. 生态人居环境美4.4 村庄整治对村庄公共空间、环境卫生和农养空间作为环境整治的重点对象。搞好村庄形象建设,提升村落形象。4.4.1 公共空间整治,1,2,3,健身设施场地,休憩绿地,公共活动场地,1,2,3, 农家环境整治:(1)庭院:结合农家民宅房前屋后空余地种植观赏花卉,实施院坝硬化、修建整齐规范的小花池石桌椅,种树、栽花美化环,充分利用房前屋后的闲置空地种植梨花卉、蔬果。搭设瓜果菜棚、围筑菜园竹篱笆,达到见缝插绿作用。(2)围墙:对于院洛围墙采用当地石板进行建设,并结合种植爬植物(3)拆棚:结合农户住房改造和改建,拆除农户在房前屋后临时搭建的各类破旧杂物棚和不规范棚房等 道路环境整治:(1)整治道路两侧裸露土地:清理乱堆乱放物品。主要通道栽植行道树,选择本土树种作为行道树,沿线种植乔木,以果树为主,灌木则从视觉及嗅觉两方面选择植物。(2)停车场地整治:结合广场布置停车场,村庄内部主要道路在较宽处布置停车位,并在巷道上设置错车带,选择透水性强的地砖。(3)整治水塘:清理水塘、河道淤积杂物,适当整理驳岸,完善水边绿化,整治水塘并与村内绿化结合起来,利于提升村的整体环境品位。围绕水塘设置单人、双人、多人垂钓台、茅草廊、多功能花状平台等。,4. 生态人居环境美4.4 村庄整治4.4.2 环境卫生整治,3,1,2,道路绿化,庭院绿化,停车场绿化,水塘绿化,1,2,3,2,5. 考核评分表,溪头村美丽乡村建设前后考核评分对比表,附件一,类别(一)规划科学布局美(10分),项目规划合理制度完善建设规范监管到位,分数权重3232,改造前2222,溪头村规划建设内容村庄编制建设规划,并将村庄建设规划图在公告栏公示,规划功能布局合理,能按照规划进行布局建设。建立农村住房规划报建审批制度,推行农村建房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严格执行村庄建设规划,新建房屋符合规划与法规规定,严控房屋建筑的体量、风格和色调。强化“两违”建房巡查防控,确保村庄规划区范围无“两违”建筑。,改造后3232,合计,10,8,10,(二)设施配套功能美(20分)(含市政、公共服务设施),道路交通村庄亮化通讯网络饮水安全公共服务,54254,33242,按照规划硬化村内道路,疏通村内巷道,完善道路交通旅游标识,村内道路铺装率90%以上。按照规划硬化村内道路,疏通村内巷道,完善道路交通旅游标识,村内道路铺装率90%以上。完善村内广播电视、电话、网络等设施建设。规划期内完成市政自来水进村入户。完善球场、休憩小品、健身器材等设施。,54253,合计,20,14,19,(三)生态人居环境美(35分),垃圾处理,6,4,依据规划在村庄北部和南部分别设置2处垃圾收集点,安排专职或兼职保洁员清洁村内卫生,定期收集、运送垃圾的垃圾车,建设环境卫生,保洁长效机制。同时,确保经费保障;沿路设置分类收集垃圾箱,共计20个;培训村民分类清理垃圾;村内道路、绿化带、房前屋后、公共,场所等保洁及时,无明显垃圾。,6,卫生厕所,4,3,完善村民住宅厕所改建工程,符合无害化卫生要求,村庄90%以上农户建有无害化卫生厕所。其次,结合村庄游客服务中心,建设一处旅游公共厕所。,4,污水治理畜禽管理水系治理清洁田园绿化美化房屋建设,633346,211224,沿村内道路建设污水排放暗沟,覆盖90%以上农户;在村庄东侧建设生物厌氧池或人工湿地等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在村庄北侧设置村庄集中养殖点,确保人畜分离,合理处置畜禽粪便。清洁村庄周围河流、池塘、沟渠等水体,美化水系水景。美化村域水系水景,形成亲水环境。清理田间地头农药、化肥包装物及农用塑料薄膜等生产废弃物,清除率达100% 。鼓励无化肥、无农药有机农田建设,占总量比例超过 50% 。规划建设村庄主干道出入口标识系统;村庄绿化覆盖率达30%以上,村内无裸露沙地,庭院绿化、道路绿化与周边景观协调。在村内种植珍贵树种,种植率达到20%以上。整治旧、闲置房屋,完善村内危房改造建设,确保村内无危房;确保无严重破、损、残建筑,无乱搭乱建乱放和杂草现象。,533344,合计,35,19,32,(四)产业发展生活美(15分),集体收入人均收入特色产业,3210,104,引进企业资金,发展村庄自身产业,提高集体收入,满足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管理维护需要。扶持村庄产业发展,使村民人均收入高于全省农村人均水平。新建垂钓平台、休憩凉亭等景观设施,整治村庄东侧田园景观环境,发展乡村旅游、自然生态、农林牧渔业等,带动村民增收创收。,328,合计,15,5,13,(五)乡风文明和谐美(含社会事业)(20分),文化建设医疗保障,23,22,对已建的文化室和篮球场进行场地翻修;建设二处公共活动空间,配建健身设施,小品等景观设施。完善村内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等工作,做到人人参保。,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