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的产业发展专题报告.pdf
目录12342.12.22.32.42.52.63.13.23.33.43.53.6金融应用政务应用贸易应用司法应用慈善应用智慧城市应用区块链性能问题区块链隐私问题区块链安全问题治理缺失互操作性社会认知和认可度有限011前 言2区块链应用产业发展现状直至2019年9月,全球已注册区块链企业3078家。2019年,全球共披露845个区块链项目,每月平均披露约70项。2019年,全球区块链产业新增企业数量及投融资金额较2018年都出现大幅回落。2019年前三季度中,区块链企业新成立数量不足一百家。美国、中国、英国是全球区块链企业数量最多的三个国家。区块链项目的落地数量说明区块链技术应用的稳步推进,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价值也正逐渐被市场认可并挖掘。通过对落地项目应用的挖掘,区块链在金融、渐被市场认可并挖掘。通过对落地项目应用的挖掘,区块链在金融、政务、贸易行业的应用最为广泛。目前区块链技术应用最为广泛的领域为金融、政务及跨国贸易。2019年成立的845个项目中,涵盖12个应用领域共计100+应用场景。在应用领域方面,金融和政务是区块链落地项目最多的两个领域,落地项目均为214项,共占比50%。在金融与政务领域以外,跨国贸易领域的区块链落地项目占比最高,共计153项,占比18%。在2019年下半年中,社会服务与公共事业及能源领域的项目落地较多,其中能源领域半年落地32个项目,较业及能源领域的项目落地较多,其中能源领域半年落地32个项目,较上半年的16项,环比增长200%。022.1 金融应用截至2019年11月末,各地由政府或有政府背景的社会组织主导或引导开发建设的区块链产业园区或区块链产业集聚载体共有18个。2019年,区块链行业的探讨必定绕不开的两个关键词是DCEP(Digital Electronic Payment),即中国人民银行尚未发行的法定数字货币。另一个则为Libra,是Facebook研发的一款全球通用的超主权数字货币。两个尚未发行的数字货币在研发期间就已在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量关注。DCEP是中国央行准备发行的数字货币,经多方猜测,该数字货币大概率是M0的取代,发行目的就是降低交易过程中对账户的依赖,并加速人民币的流通和国际化。中对账户的依赖,并加速人民币的流通和国际化。03Libra的母体公司为Facebook,在全球拥有超过24亿社交网络用户的群众基础,Libra的发行将在全球范围内产生难以估量的巨大影响。由于Paypal、Visa、Mastercard等信用支付巨头都相继放弃参与Libra项目,该项目的前景将出现诸多不确定性。在跨境金融方面,区块链也有着出色的应用,在全球范围内共有38例。其中中国的跨境服务应用数量最大,共有18例。中国的普惠金融产品已大量应用区块链技术,如以四大行为首的众多银行、各行业核心企业、科技区块链技术,如以四大行为首的众多银行、各行业核心企业、科技巨头均已入局,或采用外包区块链技术,或自己研发自有区块链技术。10月,由中国工商银行总行开发的“中欧e单通”在四川自贸试验区青白江铁路港片区正式启用,可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贸易物流信息支持;11月,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推出“天猫经销商供应链融资产品”。042.2 广州区块链政务在我国也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政务民生领域的相关应用落地集中开始于2018年。2019年,中国落地政务应用达142项,占比达36%;多个省市地区积极通过将区块链写进政策规划进行项目探索,主要应用于政府数据共享、电子发票/票据等细分领域。数字政务的发展至今已经过了三个阶段的迭代。数字政务1.0时代是通过Web技术将政府信息数字化,也就是电子政务时代;数字政务2.0时代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将政府服务数字化;数字政务3.0时代通过大数据、物移动互联网技术将政府服务数字化;数字政务3.0时代通过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将政府组织数字化。信息共享是建设数字政务的前提,然而我国的数字政务建设长期存在着“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烟囱林立、信息孤岛”等问题。究其原因,最大的难点在于政府部门作为天然的中心化管理机构,不可能接受完全去中心化的业务流程。因此目前,在政务数据共享领域,存在办事入口不统一、平台功能不完善、事项上网不同步、服务信息不准确等诸多痛点。区块链可为数字政务带来许多契机,包括建立对数据流通的信任机制,区块链可为数字政务带来许多契机,包括建立对数据流通的信任机制,区块链提升服务效率并降低信息系统运营成本,同步实现信息共享和数据隐私保护。目前,区块链技术在数字政务中比较成熟的应用为政务数据共享、电子发票、天平链等。052.3 贸易应用2020年1月3日,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平安集团)与国家税务总局深圳市税务局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平安集团利用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助力深圳市税务实现“票、财、税、资”一体化管理、全类别纳税人一站式服务,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税务实践和金融科技融合发展,打造“智慧税务”全国样板工程。跨境贸易是人类最为复杂的社会经济活动场景,跨境贸易由贸易(商品)、物流(服务)、金融(交易)、监管(秩序)四大业务领域,涉及到人类经济活动中所有的环节生产、销售、物流运输、交易、秩序管理等等各方面。2019年,全球跨国贸易领域的区块链落地项目占比最高,共计153项,占比18%。06区块链的分布式系统在跨境贸易中使利益互斥各方共同存证、交叉验证贸易过程的数据信息,在技术机制上倒逼出贸易各方的“诚信”,各方都作为“证人”,均存证了“证据”,形成完整“链式结构”的证据链。分布式系统天然遵守CAP不可能三角的数学理论,即安全、效率、去中心化三者不可兼得只能取其二,共识机制是对三者的颠覆性平衡。跨境贸易中品类特征的不同、场景的不同、国家间的外贸政策不同等因素,都有可能造成在不同的场景、品类及国家间需要制定策不同等因素,都有可能造成在不同的场景、品类及国家间需要制定不同的共识机制,以此达到金融可信、监管可信,从而贸易商可以获得金融支持与贸易便利化等服务。072.4 司法应用贸易商获得了低门槛、低成本的金融产品,从而大大促进了贸易商积极性参与区块链跨境贸易的生态当中,海关、税务、外汇等监管各方在区块链跨境贸易平台上可以看到贸易、金融、物流的过程数据,由此,监管方历史上第一次打破传统监管模式从“过去完成时”的结果数据监管,走入到监管方“参与过程”与“过程监管”,监管视角扩大到整个贸易过程,监管广视角、监管无死角,大家共同存证、验证形成真正的“大监管”。验证形成真正的“大监管”。2019年,区块链在司法领域也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北京互联网法院利用智能合约实现“一键立案”,为市民的诉讼需求带来极大便利。据北京互联网法院统计,在法院进行线下咨询及线上立案的公众人数在15个月间共1995人,即每天不到5个人。然而实际上在法院的电子诉讼平台上提交立案申请材料的公众人数一天可达上千人。审判质效提高的同时,北京互联网法院的审判模式也在打破空间限制,实现“24小时不打烊”的全流程在线诉讼。有的当事人在家里就能参与庭审,24小时不打烊”的全流程在线诉讼。有的当事人在家里就能参与庭审,甚至有人在咖啡馆里进行,这就是互联网法院的开庭场景。天平链的推出,为北京互联网法院的工作效率带来极大的提升。智能合约的一键执行立案的场景应用及存证、取证、验证的场景应用就是天平链的主要应用场景。自评为中央网信办首批备案的区块链单位之一,082.5 慈善应用慈善公益事业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乏公众信任,慈善机构要获得持续支持,就需要让自己的信息变得更加公开透明。慈善机构内部的管理同时也缺乏相应的监督与审计,还受到成本困境和慈善组织null健全等问题的困扰。中国慈善公益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变迁:政府背书慈善组织的公益1.0阶段、企业支持慈善组织的公益2.0阶段、互联网慈善的公益3.0阶段及区块链慈善的公益4.0阶段,近年来,慈善公益领域时常出现诈捐、骗捐、众筹平台审核不严及跑路等社会负面公益领域时常出现诈捐、骗捐、众筹平台审核不严及跑路等社会负面新闻。究其根本,公益组织财务信息不明是这些负面现象出现的原因,如2011年的上海卢湾区红十字会额度万元餐费事件、2011年的郭美美炫富事件。目前慈善事业的公信力低、信息公开程度低是公众对该领域缺乏信任的最大原因,也是慈善领域最大的痛点。改善当前局面的最有效措施就是提高透明度,而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正好是实施该措施的最优技术选择。区块链具有的特性如分布式存储、可追溯性及不可篡改都可为慈善事业解决大多数痛点问题。可篡改都可为慈善事业解决大多数痛点问题。天平链跨链接入区块链节点19个,完成版权、著作权、互联网金融等9类25个应用节点数据对接,上链电子数据超过1000余万条,案件审理过程中跨链验证数据3557条,涉案670件。在涉及的670件案件中,当事人对上链证据真实性均予以认可。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