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集团”:中国经济40年增长的推动器.pdf
2018 年 11 月 第 19 期 总第 45 期 “经济集团”:中国经济 40 年 增长的推动器 宋铮 人大国发院简介 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简称国发院)是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 的独立的校级核心智库。国发院以 中国人民大学在人文社会科学领 域的优势学科为依托,以项目为纽带,以新型研究平台、成果转化 平台和公共交流平台为载体,组建跨学科研究团队,对中国面临的 各类重大社会经济政治问题进行深度研究。 作为首批 25家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之一,人大国发院坚 守“国家战略、全球视野、决策咨询、舆论引导”的目标,着眼于 思想创新和全球未来,致力于发展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特色 新型智库,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与社会进步。 国发院通过学术委员会和院务会分别对重大学术和行政事务做 出决策。目前由人民大学校长刘伟教授担任院长。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 59号中国人民大学崇德西楼 8楼 网站 : NADS 作者简介 宋铮,现为香港中文大学经济系教授,香港中文大学社会科学 院杰出学人,香港中文大学与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联合中心主任,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杰出访问教授。宋铮教授的研究领域为中国经济 和宏观经济学。他曾在经济学顶尖期刊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和 Econometrica发表过论文。他的论文“ Growing like China”获孙冶方 经济学奖和中国青年经济学家优秀论文奖。在加入香港中文大学之 前,宋铮曾任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经济学副教授。他的学术兼职 还包括 China Economic Review联合主编, Econometrica和 Journal of European Economic Association副主编,当代经济学基金会学术委员 会委员等。 欢迎媒体摘发、转载或采访。 媒体热线:程建平;办公电话: 010-62625159 15601321015 主办 :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首批 国家高端智库试点单位之一 ) 主编:聂辉华 编辑部 主任:邹静娴 本期责编 :邹静娴 程建平 摘 要 过去四十年中国经济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这与中国经济中存在 的经济集团有关。这些经济集团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关联起来,解决 了制度和市场的不完善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它的存在极大地促进 了民营经济的发展,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但这并不意 味着经济集团可以完全替代正规的经济制度。随着时间的发展,经 济集团的弊端日益显现。正规的制度和市场需要继续的建立和完善, 中国未来经济的动力仍然来自进一步的深化改革。本文根据香港中 文大学宋铮教授 2018 年 10 月 9 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发院的演讲整 理而成。 1 关于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原因,经济学的教科书中可能会告诉你 一个简单的答案,那就是有个好的想法( idea),并保证这个想法能 实现,一旦这个过程实现,微观上个人会获得好处,宏观上能带来经 济增长。而要实现这个过程需要制度的保障和完善的市场。根据教科 书上的说法,一个经济体要发展起来,要么具有好的制度,要么具备 完善的市场,或者两者都有。但用这个框架看中国过去四十年的经济 发展,就会发现中国经济的情况并非如此,在制度和市场不够完善的 情况下经济发展得仍然不错,这就与经济集团的存在有关。 一 、 中国存在以国有企业为核心的经济集团 经济集团的问题可以通过工商总局的中国企业登记注册数据来 分析,这个数据的内容都是公开的。以 2015 年年初的数据为例, 2015 年中国一共有 1700 万家活跃的企业,其中 95%以上是私营企业。通 过对数据进行整合分析我们得到一个浩瀚的经济宇宙(如图 1),这 个经济宇宙中有 1700 万家企业,绝大多数都是私营企业,它可以被 看成是一个大的联通网络,这个网络通过法人股东关联起来。比如有 两个企业没有关系,但是由于有另外一个企业同时在这两个企业中都 持有法人股,两个企业就关联起来了。我们所说的网络里有 70 万家 企业,虽然只占 1700 万家企业的 4%,但是掌握的资源是整个经济的 一半,这 70 万家企业中一半或者大多数都是国有企业,另一半则是 非国有企业。我们将这一联通网络叫做“第一星系”,因为不可能画 出 70 万家企业,所以通过统计方法模拟可以得到图 1,这能大概描述 2 出“第一星系”的样子。 图 1 2015 年中国企业经济宇宙模拟图 图 1 中每一个点的大小表示在这个关联网络里企业规模的大小, 颜色的深浅程度表示融资成本的高低,颜色越深融资成本越低。因此, 越向中心移动,企业的规模越大,融资成本越低,越向外、向星系的 边缘移动,企业的规模越小,融资成本越高,私营程度越高,这是“第 一星系”,虽然这里的企业比较少,但是它占据了整个经济宇宙资源 的一半,企业之间是通过法人联系起来的。“第二星系”与“第一星 系”类似,在这个网络里有 200 多万个企业,并且通过自然人持股产 生联系,所以这个网络里所有的企业都是非国有企业,“第二星系” 同样是越向中心移动企业的规模越 大,融资成本越低,越向外移动企 业的规模越小,融资成本越高。 这两个星系加在一起的总资本大概占全部企业总资本的三分之 3 二。这两个星系并不是相互孤立的,它们通过处于“第一星系”的边 缘和“第二星系”中心的企业联系在一起,这些企业多为混合所有制 的非国有企业,它们一方面有法人股,另一方面有自然人股,因为法 人股的存在,导致这些非国有企业处在“第一星系”,最有可能处于 边缘,同时它基本上都是“第二星系”的核心。因此,从这幅图中可 以看到中国经济是怎么诞生和演变的。 通俗的说,中国经济的老母鸡是一些国有企业,这些处于“第一 星系” 中心的国有企业,会慢慢衍生出各种各样的多元化所有制企业, 有一些企业依然可以称为国有企业,有些企业则变成合资企业。比如 中外合资企业,经常讲的例子就是上海大众,三十多年前大众来到中 国,与上汽集团双方一拍即合,成为今天的上海大众,在“第一星系” 里,上海大众处于中层,随着企业的发展,上海大众又在中国设立了 一些纯粹的外商投资企业,甚至民营企业,这些企业处在“第一星系” 的边缘。然后那些与国家或者这类合资企业有关联的企业,变成了“第 二星系”的老母鸡,随着时间的推移“第二星系”逐渐壮大,变成今 天一个包含了 200 万家企业的网 络。需要注意的是,这 200 万家私营 企业都直接或者间接地与国家有关系,看到这个关联网络就能看到这 个基础,即可以替代市场的基础,替代几个经济制度的基础。 根据数据可以尽可能地推演出宇宙图的演进。二十年前这两个图 很小,“第一星系”和整个宇宙都很小,且当时“第一星系”占整个 宇宙的比例与现在相比小很多,现在整个星系占据宇宙的 50%,当时 是 30%。 2005 年的情况也有所不同,如图 2 所示。 4 图 2 2005 年中国企业经济宇宙模拟图 2005 年“第一星系”基本上已经占据当时整个宇宙的一半,“第 二星系”很小。“第一星系”的大爆炸是在上世纪 90 年代完成的, 之后大概占据整个经济宇宙的 45%,到了 2000 年基本上占到整个经 济宇宙的 50%。“第二星系”的大爆炸则是在 2000 年之后,到目前 为止它的增长势头仍然在继续,这是一个指数型的突破。 2000 年时, “第二星系”的位置几乎看不到,但是现在已经增长到整个经济宇宙 的 15%,而且是相对增长。“第一星系”和“第二星系”的增长速度 远快于中国经济的增长,甚至可以说在特定的阶段,中国整个经济宇 宙的增长非常重要的 一个推动力就是来自于这两个联通网络的增长。 德国与中国不同,虽然德国也存在“第一星系”和“第二星系”, 但是德国的“第一星系”占整个经济的比重要小很多,约为 30%,中 5 国大概占了一半;中国和德国最大的差别在“第二星系”,德国的“第 二星系”几乎不存在,仅占据德国整个经济的 3%到 4%,而中国则占 据了整个经济的 15%。换句话说,西方制度相对比较健全,市场比较 完善,一个私人企业家没有太多的必要跟其他的企业产生关联,不必 通过复杂的股权结构来得到并不显而易见的益处,这跟中国非常不一 样。另外,中国联通网络的中心都是大企业,包 括一些央企、省或者 国资委直接控制的企业,而德国的联通网络中心多是一些银行、金融 机构,所以这与中国也不一样。中国的这个网络有其特殊的成因和作 用机制。 中国这些企业股权结构的核心是国有企业,边缘是民营企业,是 典型的金字塔型所有制结构,国家对于整个经济宇宙的控制大概在四 分之一左右。比如当大众和上海汽车达成协议的时候,如果德国大众 要在中国建立更多的企业,事实上它不愿意把这些企业控制权交给上 海大众。因为只要和上海大众建立了关系,它就可以自由地在中国开 展完全属于自己的经营,并不需要将所有的经营活动都放在上海大众, 这就是 为什么经济集团有可能以国有企业为核心,但并不是国有企业 所有。 二、 中国的民营经济依附于经济集团 在大多数情况下,有关经济集团的信息并不清楚,在庞大的数据 中寻找和识别经济集团很困难,这时就需要使用网络分析法 多级 算法( Multilevel algorithm),这种方法在过去二十年里非常受重视, 6 随后有很多算法被发展出来。通过使用这种方法,可以推算出中国大 概有 400 多家经济集团, 2015 年有 413 家经济集团,平均来看在每个 经济集团中都大概有 1000 多家企业,最大的集团大概 1 万多家。在 星系里分析,发现“第一星系”的成长不是由经济集团数目增加推动 的,过去十五年经济集团的数目并没有明显增多,而是由越来越多的 依附于已存在经济集团的企业推动的;同时大量独立的企业也开始成 长起来,这些企业是独立于现有的经济集团的企业,这些企业出现以 后,也推动了“第一星系”和整个经济宇宙的成长。这在中国有特别 的意义,经济集团的主导 一般都是大的国有企业,所以迅速成长起来 的民营经济并不是孤立、单独的,这些民营经济依附于现有的国有经 济为主导的经济集团。那么经济集团有哪些特征呢?先来看下图。 图 3 经济集团规模与平均企业规模的关系 图 4 经济集团规模与核心企业大小的关系 图 3 的横坐标是经济集团的规模(企业数量),纵坐标是经济集 团内企业的平均大小(注册资本),可以看到图 3 几乎就是一个水平 7 线,也就是说这个经济集团的规模与在这个集团内企业的平均大小没 有关系。图 4 的横坐标还是企业经济集团的规模(企业数量或者注册 资本),纵坐标是经 济集团中核心企业的大小(资本规模),得到的 结果也非常稳定,呈现正相关,这说明经济集团的大小和集团中最大 的几个企业的大小有关。 通过以上的方法,将经济集团的规模与融资成本的指标进行了同 样的分析,会发现经济集团的规模和经济集团内部的平均融资成本没 有关系,这个结果与以往的分析很不一样,因为一般用发展中国家的 数据去做企业规模和融资成本关系的分析,无一例外的得到一个向下 倾斜的线,也就是说企业规模越大,融资成本越低,这个在中国同样 成立。但当将企业换成经济集团,这种向下倾斜的关系没有了,这看 上去就是一个完美市场。因为只有 在完美的市场,不同规模的企业才 能获得相同的融资成本,像这样的情况只有在美国看得到。同样当把 纵轴换成规模最小的那部分企业时,向下倾斜的线又出现了,这说明 集团内部规模较小的企业,融资成本高。 在经济中起作用的主要是规模和融资渠道,经济规模比较大的集 团,它能够吸引更多的资源和更好的融资,整个经济集团的规模就越 大,经济集团内部的资源能够向下流动,这就是为什么经济集团能够 起到代替市场的作用,或者说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市场不完善的作用。 三、 经济集团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经过以上的分析 发现,在中国企业是相互关联在一起的,他们的 8 总资本是全部企业总资本的三分之二,从增长的角度看,过去经济增 长的相当部分都是由这些关联企业带来的。集团和集团之间资源的配 置是相当有效的,集团规模的大小取决于集团内部到底有没有明星企 业,所谓的明星企业就是规模特别大、融资成本特别低的企业,因此, 经济集团的存在给中国的民营企业的发展创造了一个非正规的或者 说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制度保障。以国家为中心的集团作为连接国家和 私营部门的机构,可以加强私有财产权,重新分配资源,降低资源错 配的影响。但是它也有局限性,经济集团并不能完全取代 市场的作用, 或者至少不能完全取代完美市场的作用。到达一定程度以后,经济集 团会完全依靠非正式的模式推动,收益是递减的。 绝大多数的中国经济集团都是高度多元化,集中度都接近于零, 很少有专注于某一两个行业的经济集团。在地区层面的集中度差别很 大,有高有低,这就说明中国大量资源掌握在地方政府手里,这个资 源有很大的地域特征。说明推动中国经济集团形成的并不仅仅是经济 制度,它带有强烈的地区属性、政治属性。中国经济集团看起来是对 于正式经济制度安排的一个很重要的补充,它可以加强产权保护、促 进资源再配置,这在过去中国经济的成长过 程当中是起到了非常大的 作用。但这个模式在最近几年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负担,而不是推动 力,所以未来的经济增长动力还是在于进一步的深化改革,进一步完 善制度和市场。 9 ( 2018 年 10 月 9 日,香港中文大学经济系教授宋铮应邀在人民大学国家发 展与战略研究院发表演讲,演讲由国发院常务副院长聂辉华教授主持,本次演讲 属于人大国发院“新政治经济学前沿”系列讲座之一。本文由时英根据宋铮教授 的演讲速记稿整理,未经作者审阅。) 10 供稿: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所有权利保留。任何机 构或个人使用此文稿时,应当获得作者同意。如果您想了解人大国发 院其它研究报告,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