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医药行业投资前景研究报告.pptx
,2021年医药行业投资前景研究报告,投资要点:,中国医药行业的五个新特点:随着整体行业的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监管政策环境的变化,中国的医药行 业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1)患者疾病谱与欧美及全球趋同,但用药结构仍有差距;2)药品审评制度改革推进国内 创新药水平全球化,其中每年获批新药数量已与美国相当,新药国内外上市时间差距缩小,此外创新药通过谈判纳 入医保节奏加快,创新药放量显著加速;3)A股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外资在生物医药领域持股比重不断提升,促进 投资风格逐步转变;4)越来越多早期医药公司上市,一级、二级投资亦界限逐渐模糊,企业发展节奏显著改变;5) 医生学习曲线爬升速度显著加快。政策由外部冲击变为内生假设。2020年内对投资影响较大的医药政策包括:第三批药品国家带量采购、医保目录调 整(创新药医保谈判)、耗材跨省联盟带量采购以及冠脉支架全国带量采购等;但是随着相关政策规则发明确,市 场预期逐渐平稳,相关政策对于二级市场投资的影响趋弱,部分政策已由市场外部冲击演变为估值内生假设。部分细分领域龙头领先优势愈发明显。骨科植入耗材、连锁药店、IVD、CXO、血液制品、高端化学制剂等多个细 分领域龙头企业优势愈发明显,后续有望随着行业政策、竞争格局等的变化进一步提升集中度,实现“强者恒强”。投资建议:随着中国医药市场所呈现的新的特点,行业政策由外部冲击变为内生假设,部分细分领域龙头的领先优 势愈发明显,在此背景下,我们建议从三条投资主线上布局机会:胜者为王,平衡收益:持有行业格局清晰、远 景空间广阔的公司,包括爱尔眼科、药明康德、英科医疗、中国生物制药、血液制品、康泰生物、大参林、安图生 物等;差异为先,潜在惊喜:布局在细分领域上有望建立新优势的标的,包括三友医疗、南微医学、国际医学等;估值打底,静待催化:挖掘经营稳健但因各种原因被低估的公司,包括一心堂、华东医药、威高股份等。风险因素:药品/耗材降价风险,研发失败风险,新冠疫情二次爆发风险。,目录,01,中国医药行业的五个新特点,政策由外部冲击变为内生假设,部分细分领域龙头优势愈发明显,投资建议:聚焦三条投资主线,02,03,04,中国医药行业的五个新特点,患 者 需 求疾病谱趋同,用药结构仍有差异,监 管 政 策审评制度改革+医保谈判创新药水平全球化,但仍存在差距,企 业 发 展一二级投资界限模糊, 越来越多 早期公司上市,医 生 学 习 曲 线学习曲线持续爬升速度显著加快,资 本 市 场外资在A 股市场投入规模增大,患者需求:国内外疾病谱趋同,表:全球十大死因,表:中国十大死因,表:美国十大死因,患者需求:国内外用药结构仍有较大差异,28%,16%,9%,9%,8%,2%2%3%5%,2%,16%,发达国家十大治疗领域(2018),HIV呼吸系统,肿瘤多发性硬化症红细胞生成刺激剂,自身免疫 病毒性肝炎 骨质疏松,免疫疾病 凝血类疾病 其他,表:国内医院用药十大治疗领域(2019),表:全球十大治疗药物(2019),监管政策:审批与纳入医保加快,创新药放量显著加速,9,7,42,50,56,45,22,46,59,48,706050403020100,2015,2016,2017,2018,2019,中国创新药获批数量与美国相当创新药国内外上市滞后平均时间缩短,中国美国,21,6,7,6,24,16,38,53,48,706050403020100,2015,2019,美国上市新药仍有较多未在国内上市,201620172018美国上市已在国内获批美国上市暂未国内获批,2010201620172018,美国上市欧洲上市,中国上市中国上市,欧洲上市,中国上市中国上市,85个月84个月,28个月 美国上市,31个月,2018,2019,2020,2018年8月17日关于发布2018年 抗癌药医保准入专项谈判药品范围的 通告,12家企业的18个品种纳入本次 抗癌药医保准入专项谈判范围,2019年4月19日2019年国家医保 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2018年12月31日前注册上市 的药品,2020年8月17日2019年国家医保 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8月17日批准上市的新通用名药品/新适应症,创新药更快纳入医保谈判,资本市场:外资在医药行业持股增加,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35000,20132014Q12014H12014Q320142015Q12015H12015Q320152016Q12016H12016Q320162017Q12017H12017Q320172018Q12018H12018Q320182019Q12019H12019Q320192020Q12020H1,主动型基金持仓A股市值(亿元)境外机构和个人持仓A股市值(亿元),11.49%,11.00%,10.52%,8.98%,12.27%,12.28%,12.99%,12.80%,17.03%,2.00%,1.27%,2.54%,3.73%,5.74%,5.38%,6.92%,8.32%,9.37%,18.00%16.00%14.00%12.00%10.00%8.00%6.00%4.00%2.00%0.00%,2016H1,20192020H1,20162017H120172018H120182019H1生物医药行业:主动型基金持仓市值/自由流通市值,生物医药行业:北上资金持仓市值/可买入标的自由流通市值,注:主动型基金包括股票型、偏股混合型、灵活配置型基金注:主动型基金包括股票型、偏股混合型、灵活配置型基金,2002,2011,QFII制度RQFII制度外资与主动型基金投资A股规模逐渐接近,2014,沪港通开通,2016,2018,深港通开通正式纳入MSCI指数体系生物医药行业外资持股比例不断提升,图:A股全球化进程,企业发展:越来越多早期企业快速上市,2018年4月24日,香港交易所发布IPO新规,允许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赴 港上市。创新型医药企业迅速响应,截至2020年10月30日,已有23家企业成 功上市。2019年6月13日,科创板正式开板,允许符合科创板定位、尚未盈利或存在 累计未弥补亏损的企业在科创板上市。其中,上市标准五为“预计市值不低 于人民币40亿元,主要业务或产品需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市场空间大,目 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针对医药早期企业,要求需至少有一项核心产品获 准开展二期临床试验。本标准对收入和净利润均无要求,只要有市场空间大 的临床二期在研品种即可。2020年1月,标准五上市第一股泽璟制药以来, 已有6家医药公司通过标准五上市。,表:港股上市的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注:市值数据以2020年10月30日收盘价计算,表:科创板上市标准五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医生学习曲线:爬升速度显著加速(以医用耗材为例),目录,01,中国医药行业的五个新特点,政策由外部冲击变为内生假设,部分细分领域龙头优势愈发明显,投资建议:聚焦三条投资主线,02,03,04,药品国家带量采购规则逐渐完善,预计后续常态化开展,约定采购量 各地区报量=约定采购量,首年以各地区报量作为基数,次年以首年实际采购 量作为基数,确定约定采购量中选1家,则50%中选2家,则60%中选3家,则70%,定采购量中选1家,则50%中选2家,则60%中选3家,则70% 中选4家,则80%,首年以各地区报量作为基数,确定约定采购 首年以各地区报量作为基数,确定约 量,中选1家,则50%中选2家,则60%中选3家,则70% 中选4家,则80%其中8款抗生素品种约定采购量各相应减少 10%,区域供应4+7城市,拟中选企业按报价由低到高依次交替确认供应地区, 报价最低企业优先选择一个区域,之后从报价最低企业开始按照报价由低到高依次 每个企业每次选择一个地区交替确认剩余地区,每个企业每次选择一个地区,自2018年12月4+7试点以来,国家集采的规则不断完善,尤其从第二批和第三批国家集采规则对比来看,基本框架已然确定,只有细节微 调,比如:1)纳入国家集采的品种均已有3家企业可以申报,以保证相对充分的竞争;2)差额中选,且有1.8倍熔断机制,以确保实现 可接受的降幅;3)采购周期和约定采购量与中选企业数挂钩,以适应不同的竞争格局等。国家集采逐渐制度化、常态化。,1500014000130001200011000100009000800070006000,2018/11/1,2018/12/1,2019/1/1,2019/2/1,2019/3/1,2019/4/1,2019/5/1,2019/6/1,2019/7/1,2019/8/1,2019/9/1,2019/10/1,2019/11/1,2019/12/1,2020/1/1,2020/2/1,2020/3/1,2020/4/1,2020/5/1,2020/6/1,2020/7/1,2020/8/1,2020/9/1,2020/10/1,药品国家带量采购对二级市场冲击趋弱,申万化学制药指数(元),4+7集采竞标,4+7扩面竞标,第二批集采竞标,第三批集采竞标,国家+地方药品带量采购全面开展,对股价影响逐渐缓和,-52%,-59%,-53%,-53%,4+7,第三批,图: 集采降幅基本稳定4+7扩面第二批,针 对 已 过 评 化 学 药 , 尤 其 是 符 合 申 报 条 件 企 业 数 3 个 的 品 种,主 要 针 对 未 过 评 品 种 , 包 括 化 药 、 中 成 药 、 生 物 类 似 药 、 胰 岛 素 等,国 家 集 采 制 度 化 、 常 态 化,地 方 集 采 探 索 方 兴 未 艾,资料来源: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信达证券研发中心,资料来源:信达证券研发中心,国家医保目录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三条路径分类管理,不纳入药品目录,主要起滋补作用的药品含国家珍贵、濒危野生动植物药材的药品保健药品预防性疫苗和避孕药品主要起增强性功能、治疗脱发、减肥、美容、戒烟、 戒酒等作用的药品因被纳入诊疗项目等原因, 无法单独收费的药品酒制剂、茶制剂, 各类果味制剂( 特别情况下的儿 童用药除外) , 口腔含服剂和口服泡腾剂( 特别规 定情形的除外) 等其他不符合基本医疗保险用药规定的药品,经专家评审后, 直接调出,被药品监管部门撤销、吊销或者注销药品批准证明 文件的药品被有关部门列入负面清单的药品综合考虑临床价值、不良反应、药物经济性等因素, 经评估认为风险大于收益的药品通过弄虚作假等违规手段进入药品目录的药品; 国家规定的应当直接调出的其他情形,经规定程序后, 可以调出,在同治疗领域中, 价格或费用明显偏高且没有合理 理由的药品临床价值不确切, 可以被更好替代的药品其他不符合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等条件药品,2020年医保目录调整尽力为临床价值高的好药腾出空间,同步确定医保支付标准。按照基本医疗保险用 药管理暂行办法要求,本次调整对所有新准入 目录的药品,一律通过谈判、竞价等方式,同步 确定医保支付标准,有利于提升基金使用效益。,以实际行动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将正在实施 的国家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中的目录外品种纳入调 整范围,全面助力疫情防控,为应对疫情作出应 有的贡献。,评审范围方面,纳入评审药品进一步聚焦。2020 年目录外药品调整范围包括7类,如2015.1.1到工 作方案发布(2020.8.17)新上市药品及国家基本 药物、新冠治疗用药等,不再将所有已上市药品 全部纳入评审,范围更加聚焦、精准。,释放鼓励创新的信号。在7类情形中,将2015年1 月1日至工作方案发布(2020年8月17日)期间 新上市或者适应症/功能主治发生重大变化的药品 均纳入评审范围,体现了鼓励创新的鲜明导向。,01,02评审程序方面,首次实行企业自主申报。今年起, 目录外药品准入一律采取申报制,由企业按要求 提交申报资料,经审查符合申报条件的纳入评审 范围。,03,04,05,继续坚持有进有出,优化升级。经综合考虑被评 估认为风险大于收益的药品、目录内的“ 僵尸 药”、国际上普遍退市的药品、可以被替代的价 格高但谈判未成功的独家药品等将被调出目录, 为临床价值高的好药腾出空间。,06,2020年8月,国家医保局相关负责人就2020年医保目录调整答记者问时表示,与前几轮调整相比,本次具有以下特点:,耗材带量采购:跨省联盟采购成为趋势,渝黔滇豫:重庆、贵州、云南、河南,2020-08-13,吻合器类、胶片类、腹股沟疝气补片,贵州三省联盟:贵州、重庆、海南,3+N:京津冀及黑吉辽蒙晋鲁辽宁省2020-05-09人工晶体类2019-09-23,输液器,福建省,2020-07-01,超声刀、初次置换人工髋关节类/人工膝 关节、密闭式留置针、镇痛泵,省际联盟:宁夏、甘肃、青海、新疆、新疆建设兵团、湖南、 广西、贵州、海南和陕西,江苏、安徽、福建率先探索,云南、湖北、浙江省也开始进行不同形式的探索,山东省则进行了以地市级为主体的多品种的采购。以京津冀九省联盟人工晶体带量采购为标志的区域联盟采购于5月落地,陕西省际联盟、重庆四省联盟等形成跨省采购联盟。,湖北省,2020-08-04,冠脉扩张球囊、医用胶片、一次性精密输液器,全国支架集采采购量:规则较严格,关注最终价格,意向采购量:联盟地区医 疗机构报送的首年意向采 购总量107万个,采购周期2年。意向采购总量前5的 产品由高到低分别为微创 的Firebird2和Firehawk、 乐普的GuReater、吉威的EXCROSSAL、波科的Promus PREMIER Monorail。注册证数量:符合条件的12家企业一共有27个注册 证,意向采购总量前10的 产品占比81%,1.采购量,在中选范围:对应意向采购量全 部计入该中选产品的协议采购量。未在中选范围:则第一名中选产 品分配量不少于待分配总量的10%, 其余待分配量由医疗机构按相应 规则自主决定。全部未在中选范围:报送的意向 采购量作为待分配量由医疗机构 自主分配给排名为前五名的中选 产品,第一名中选产品的分配量 不少于待分配总量的10%。,3.用量分配,分组:本次集采以注册证作为采购单元 申报,不设任何分组。注册证分布:本次有8家企业只有一个 注册证,同一企业可入围多个产品,波 科(6个)、雅培(6个)、微创(4 个)、美敦力(3个),整体竞争压力 较大。中选规则:第一步,所有产品先报价, 而后价格由低到高排名,前10名入围(根据企业入围产品数可等量增加); 第二步,入围后,价格不超过2850元(江苏省集采最低价),或者不高于最 低价的1.8倍,即可拟中选。,2.中选规则,意向采购总量超预期,不做分组,整体竞争激烈,存量产品优先,中选才有机会,全国支架集采采购量:意向采购总量超预期,序号,公司,商品名,产品名称,注册证号,首年意向,意向采购量占比,目录,01,中国医药行业的五个新特点,政策由外部冲击变为内生假设,部分细分领域龙头优势愈发明显,投资建议:聚焦三条投资主线,02,03,04,骨科植入物耗材头部化效应愈发明显,图:骨科植入耗材市场整体以15%左右增速持续快速增长,80%70%60%50%40%30%20%10%0%,国内骨科头部企业多迈入10亿收入规模,且行业集中度逐 年提升。从行业内的公司来看,头部企业获得了显著高于行业的增速。18001600(1)高研发成本及学术推广成本形成准入壁垒,行业集中 14001200度持续提升。骨科耗材的产品改进是一个动态化持续的过程, 1000需要高研发投入支持;产品上市后要对医生培训,推广成本 800对小企业形成较大挑战。600400200(2)产品品质提升与学术推广提升医生学习曲线双轮驱动 0进口替代加速进行。国内头部的耗材企业利用先发优势抢占 市场,在医工合作中促进产品质量提升,加速了国产产品质 量接近进口,并利用价格优势加速替代。图:骨科耗材细分领域体现出明显的进口替代,威高骨科 大博医疗凯利泰爱康医疗 春立医疗,三友医疗,总营业收入(百万元)同比增速(%),图:骨科植入耗材头部企业收入增速超30%,0.4,1.6,3.3,3.4,3210,54,6,德国,中国英国美国法国关节产品植入手术每千人中手术例数,0.7,2.5,2.5,3.2,5,210,543,中国,德国,英国美国法国脊柱产品植入手术每千人中手术例数,全球对比:渗透率的提升尚有较大增长空间,图:国内关节市场占比相对较低,图:国内脊柱渗透率跟美国相差3倍6,图:国内关节渗透率跟美国相差8倍4.9,18%,11%,10%,全球骨科市场关节占比最大10%,14%人工关节 创伤,脊柱运动医学,37%28%,国内骨科市场创伤占比最高15%29%,29%创伤脊柱关节其他,国内骨科耗材市场渗透率仍较低。跟成熟市场相比, 关节植入物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进口替代尚有较大空间。除创伤市场发展较为成熟, 以国产产品为主导外,其他市场仍以进口产品为主, 国内头部企业凭借较强的产品质量和学术推广能力, 有望持续提升市占率。,冠脉支架:集采催化行业剧变,成本为基、创新为王,8.007.006.005.004.003.002.001.000.00,集采影响现有竞争格局。支架作为医用耗材中第一个全 国范围进行带量采购的品种,其采购结果将对耗材行业 的预期产生重大影响。但我们亦认为不同耗材产品类别 差异较大,规则设计会有较大差别,且从推行节奏看, 稳步推进仍是主基调。未来或进入创新主导时代。球囊、可降解产品或加速替 代。中长期看,耗材仍处于需求持续向好,国产份额快 速提升的大趋势中,受带量采购影响较小的公司,如被 支架集采连带影响,将带来投资布局的机会。图:国产化推动冠脉支架渗透率在2004-2009年快速提升,乐普医疗微创医疗蓝帆医疗赛诺医疗信立泰图:相对可支付能力显著收提入升(亿推元)动患者渗透率提高,图:国内主要的支架企业头部集中化趋势愈发明显(2020H1收入/亿元),连锁药店: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龙头加速扩张,2623,3496,4085,5066,5758,6266,810,1065,1535,2059,3611,4752,999,1483,1838,2434,3864,5128,1602,1921,2409,2985,3880,4756,2096,3080,3502,3834,4275,0,5000,10000,15000,20000,2014,2015,2016,2017,2018,2019,药店集中度持续提升。众多单体药店由于规模小、议价能力弱、专业能力不足,逐步面临淘汰。根据中国药店 数据,2019年连锁化率达55.7%。药店龙头企业加速扩张,门店数量大幅增长。2019年五家大连锁药店门店数量占全国总门店数的5.4%,未来仍有 较大扩张空间。一心堂益丰药房老百姓大参林国大药房30000250005021,连锁药店:四大连锁各具优势,注:大参林的日均平效为月均平效/30;,IVD:内增外拓,历史机遇应把握,图:2019年体外诊断市场规模超700亿元,0%,5%,10%,15%,20%,25%,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2014201520162017市场规模(亿元,左轴),20182019EYoY(右轴),体外诊断(IVD,In Vitro Diagnosis) 是全球医疗器械最大的细分领域,中国IVD市场处在快速成长期:2019年中国IVD市 场规模超700亿元,近五年复合增速为18.64%,远超全球5.34%的平均增长水平。未来政策、技术、渠道多方助力下,行 业景气度将持续提升。图:体外诊断市场驱动力一览,n 相比于其他标准化比较高的冠脉支架等产品,IVD产品分类较为复杂, 且定价主要通过服务项目定价,带量采购政策影响较小,n 技术赶超:中国IVD企业研发 投入加大,各细分领域相对国 外巨头的技术短板逐渐补齐n 成本优势:与国外检测试剂相 比,国产试剂性价比更高n 渠道优势:国产企业销售体系 灵活,国外巨头垄断局面有望 被打破。,存量迭代进口替代正当时,n 分级诊疗:基层卫生机构需 求井喷,销售网络下沉n 扶持创新和审批加速:创新 产品上市周期大幅缩短n 医疗消费升级:中国人均IVD消费额4.6美元,仅为全球 平均消费水平的1/2,IVD检 测需求远未被满足,增量扩容政策红利+消费升级,集采影响可控,IVD:化学发光、分子诊断及POCT前景可期,IVD细分市场中免疫诊断规模最大,占比达38%。细分领域中化学发光、分子诊断及POCT保持快速增长。,分子诊断2019年营收增速放缓至6.08%,相关企业在多组学大数据、肿瘤早筛等领域积极布局,潜力巨大;,l 免疫诊断的主流检测手段化学发光持续放量,2019年营收增长26.07%;l l l,POCT企业2019年营收增速28.25%,在分级诊疗、技术迭代及应用场景拓展的助力下保持高速增长。 生化诊断2019年营收增速下滑至5.32%,毛利率降低,相关企业竞争激烈。,图:化学发光、分子诊断及POCT潜力较大,图:体外诊断细分赛道规模占比,免疫诊断, 38%,生化诊断, 19%,分子诊断, 15%,POCT, 11%,其他, 17%,纵轴:增速(%),生化,免疫诊断,分子诊断,POCT,0%,5%,10%,15%微生物诊断,20%,25%,30%,0%5%10%15%20%25%30%横轴; IVD规模占比(%),35%40%45%,面积:进口率(%),CXO:新药申请数量上升,行业研发投入持续增加,360,200,175,322,86,157,277,480,75,225,41,379,23,457,107,274,66,403,45,-100,100,300,化药:IND,化药:NDA,国产创新药上市申请,生物制品:治疗用IND 生物制品:治疗用NDA 国产创新药临床申请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7-2018年化药、生物制品IND申请受理数相比2015-2016年大幅上升。2018年底,药审中心全年完成审评审批的 注册申请共9796件,实现中药、化药、生物制品各类注册申请按时限审评审批率已超过90%,2015-2018年药审中心全年接收新注册申请情况500,注:按申万医药生物行业研发支出统计,0%,50%,0,500,2013,2014,2015,2018,2019,2016研发支出(亿元),2017增速,政策红利推动研发投入提升。随着优先审评制度、临床试验默认许可等关键性制度落地,未来审评、核查和检验由“串联” 改成“并联”,显著提高药品注册效率和注册时限的预期性,企业自身研发实力将是药品研发创新的核心驱动因素。1,000 医药行业研发支出(亿元)100%,CXO:国内业务收入增长迅猛,0,5,10,25,30,35,国内创新药申请数量大幅增加推动CRO/CDMO国内市场迅速增长。l 2019年年底,除博腾股份中国市场营收增长约为4%左右,其余公司2019年中国区营收增长均超过20%,康龙化成达到60%。图:CRO/CDMO企业中国大陆营业收入(亿元)药石科技 博腾股份 凯莱英康 龙化成昭 衍新药泰 格医药药 明康德,1520201420152016201720182019,CXO:企业在手订单丰富,业绩确定性强,图: 泰格医药在手订单金额,图: 昭衍新药在手订单金额,l研发需求强烈,在手订单量高速增长。临床研发需求增多带动CXO企业在手订单持续攀升。泰格医药 在手订单量5年来均保持30%以上的高速增长,2019年在手订单金额50.11 亿元,同比增长 36.06%。 昭衍新药2020年H1在手订单金额14 亿元,同比增长40%。充足的待执行订单是未来业绩的有力保障。,0%,10%,20%,30%,50%40%,60%,70%,80%,90%,0,10,20,30,40,50,60,2015,2016,2017,2018,2019,在手订单金额(亿元),增速,0%,20%,40%,60%,80%,100%,120%,0,2,4,6,8,10,12,14,16,2015,2020H1,201620172018在手订单金额(亿元),2019增速,血液制品:终端需求持续旺盛,疫情催化批签发加快,表:2020Q1血液制品大品种批签发高速增长(单位:万瓶/支),品种名称,规格,2017,20172018201820192019,2019Q1,2019Q1,2020Q1,2020Q1增速,11%,20%,10%,9%,0%,5%,10%,20% 20%15%,25%,0,20,40,60,80,2014,2015,20162017,2018,2019,图:血液制品终端需求持续旺盛样本医院收入(亿元)增速,0,200,400,600,800,白蛋白使用量(g/1000人,2011) 静丙使用量(g/1000人,2015),八因子使用量(IU/50人,2015),图:中国与欧美国家血液制品用量尚有差距意大利美国法国澳大利亚德国中国,血液制品:供给端浆量为王,疫情导致紧平衡,30%20%10%0%-10%-20%-30%-40%-50%,100009000800070006000500040003000200010000,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天坛生物,华兰生物,泰邦生物,上海莱士,博晖创新 双林生物卫光生物博雅生物,其他企业,预计2020年三季度末或四季度可能出现销售紧张,采浆、投浆、生产、批签发、销售的周期约6个月,国外血制品在国内销售的周期,约3-6个月后,预计下半年进口蛋白产品可能会出现货源紧张,中国:停采1-2月,进口:部分停采,浆站停采可能导致加剧后续供应紧张。,需求增加合并供应紧张,新冠疫情有望催化行业景气度回升:短期内加速相关产品的库存消化,中期受限于采浆量 供给的短缺有望引发相关产品提价,长期促进医生教育利好静丙等产品的未来市场开拓。图:血液制品采浆量增长有所放缓图:血液制品采浆量企业间分布(2019)采浆量(吨)增速(%),高端化学制剂:仍然具有较大的可为空间,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指南(工信部联规2016350号,2016年11月07日),提高产品质量,把质量安全作为医药工业发 展的生命线,强化企业质量 主体责任,健全质量标准体 系,严格质量安全监管,促 进化学仿制药等重点领域质 量提升。药品、医疗器械质 量标准提高,各环节质量管 理规范有效实施,通过国际 先进水平GMP认证的制剂 企业达到100家以上。,满足多样化市场需求,鼓励企业在发展重大疾病治 疗药物和高性能医疗器械的 同时,对已有产品开展各种 形式的微创新,改善患者体 验,提高患者依从性,满足 多层次、个性化的市场需求, 促进我国游客境外购买需求 回归。,推进行业重组整合,通过提高注册、质量、节能、,环保、安全生产等标准,严 格市场准入,形成市场倒逼 机制,促进企业重组和落后 企业退出。支持企业强强联 合,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推动大型医药企,业整合中小型创新创业企业,,促进新产品、新技术和已有 产能对接。,优化出口结构,促进出口增 长,巩固化学原料药国际竞争地 位,提高精深加工产品出口 比重,增加符合先进水平GMP要求的品种数量。立 足原料药产业优势,实施制 剂国际化战略,全面提高我 国制剂出口规模、比重和产 品附加值,重点拓展发达国 家市场和新兴医药市场。扩 大医疗设备出口规模,借助 我国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产 业基础,培育医疗设备产品 的竞争力,建立境外技术服务网络,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化学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稳步推进,注射剂一致性评价有望加速,9 191314 7 1118 8 1317,42,59,36,81808161,111,209,73685676,51,118,59,97,7455,105109101,3647,61,250200150100500,2017年7月,2017年9月,2017年11月,2018年1月,2018年3月,2018年5月,2018年7月,2018年9月,2018年11月,2019年1月,2019年3月,2019年5月,2019年7月,2019年9月,2019年11月,2020年1月,2020年3月,2020年5月,图:一致性评价稳步推进,存量注射剂一致性评价任重道远。l 根据GBI SOURCE数据,截止2020年5月17日,CDE共已受理1324个注射剂一致性评价。政策基本完善,注射剂一致性评价有望加速,申报较早、企业较多的品种有望率先通过。l 2020年5月14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发布化学药品注射剂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技术 要求等文件;与2019年的征求意见稿之间差异很小。,正在审,已(视同) 通过, 43,审评结束结 论暂未明确, 86,图:已有43个注射剂品规(视同)通过一致性评 价,一致性评 价补充申 请, 683,审评审批 中,目录,01,中国医药行业的五个新特点,政策由外部冲击变为内生假设,部分细分领域龙头优势愈发明显,投资建议:聚焦三条投资主线,02,03,04,投资逻辑:聚焦三条投资主线,随着中国医药市场所呈现的新的特点,行业政策由外部冲击变为内生假设,部分细分领域龙头的领 先优势愈发明显,在此背景下,我们建议从三条投资主线上布局机会:胜者为王,平衡收益: 寻找行业格局清晰、远景空间广阔的公司;差异为先,潜在惊喜:挖掘在细分领域上有望建立优 势的标的;估值打底,静待催化:发现经营稳健但因各种原因被低估的公司。,剩者为王,平衡收益,差异为先,潜在惊喜,估值打底,静待催化,0%,20%10%,40%30%,50%,60%,0,4020,8060,100,120,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Q1-Q3,营业总收入(亿元) 营收YoY,归母净利润(亿元) 归母净利润YoY,爱尔眼科:惟精惟一深耕眼科,内培外引高速增长,图:爱尔眼科业绩情况,60%50%40%30%20%10%0%-10%-20%-30%,0,100,200,300,400,500,600,700,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H1,爱尔手术量(万人次) 爱尔手术量增速,爱尔门诊量(万人次) 爱尔门诊量增速营收增速,图:爱尔眼科历年门诊量与手术量,眼科医疗服务需求强劲,Q3业绩显著超预期。公司2020前三季度实现营 收85.66亿元,同比增长10.78%;归母净利润15.46亿元,同比增长 25.60%。疫情主要影响公司国内外上半年业绩,2020年7月起整体业绩 快速提升,Q3单季度实现营收44.02亿元,同比增长47.55%,收入增速 环比持续改善;归母净利润8.70亿元,同比大增62.34%。爱尔眼科门诊量及手术量逐年攀升。2009 年爱尔眼科的门诊量和手术量 分别为79.74万人次和9.01万人次,2019年爱尔眼科的门诊量和手术量分 别为573.57万人次和56.45万人次,分别增长到上市初的8.3倍和6.8倍。并购重组顺利完成,全球网络持续拓展。2020年7月公司完成发行股份及 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事项,并购重组收购30家医院,进一 步完善了公司在全国的网络覆盖。公司加快各级医院数字化转型,已累计 上线网上医院57家。目前爱尔眼科集团在中国内地、欧洲、东南亚拥有3 家上市公司,眼科医院及中心数量达600余家。图:爱尔眼科全球医院及中心分布,爱尔眼科按地域分布打造分级连锁生态。随着国家基层首诊、分级转诊的逐步推进,医疗需求重心不断下沉,基层的市场机遇 和空间将逐步扩大。爱尔眼科根据不同地区医疗需求, 通过建立“中心城市-省会-地级市-县” 分级连锁模式, 一方面打造中 心及省会城市的眼科医疗高地,另一方面深度下沉到服务需求基数更大的地县,提高覆盖面和渗透率。公司在已有布局区域建立同城网络生态。一家眼科医院的诊断容量远不能覆盖日益壮大的眼科市场,爱尔的同城分级诊疗体系 可进一步深挖已布局城市的诊疗需求,逐步形成以当地爱尔医院为主体,在同城建立分院,在各区设立门诊部,在社区乡镇设 立爱眼 e 站的同城网络,构建多层次和多业态的诊疗毛细血管。公司经多次国际并购打造全球共享生态。爱尔眼科从2016年开始先后收购香港亚洲医疗、美国MING WANG眼科中心、欧洲ClnicaBaviera.S.A、新加坡 ISEC 等领先的海外眼科机构,成为覆盖亚美欧三大洲的全球最大连锁眼科医疗集团。 通过整合国 内及世界的科研、人才、技术创新平台形成世界级的眼科生态圈,推动全球化临床学术科研工作,“共享全球眼科智慧”的力 度和深度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