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工程塑料行业市场研究.pdf
1 报告编码19RI0306 头豹研究院 | 建筑材料系列行业概览 400-072-5588 2019 年 中国工程塑料行业市场研究 报告摘要 工业团队 工程塑料主要应用于工业领域内,可用作工程材料 以及替代机械结构零部件等的塑料,广泛应用于航 空航天、 机械制造、 电子电器、 汽车等工业制造业领 域。近 5 年来中国工程塑料行业持续发展,市场规 模从 2014 年的 655.2 亿元增长至 2018 年的 1,038.8 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为 12.2%。 未来工程塑料行业有 望持续放量,但受限于贸易战以及国际经济增速放 缓等宏观因素的不利影响,行业增速有望放缓,市 场规模预计到 2023 年有望达到 1,765.8 亿元。 热点一:城镇化进程加深,消费升级推动行业发展 热点二:“本土替代进口”的步伐加快 热点三:工程塑料替代金属的趋势加深 中国城镇化人口数量以及城镇化率呈稳定增长的态势, 城镇化率从 2014 年的 54.8%增长至 2018 年的 59.6%, 预 计未来城镇化率有望持续增长, 到 2020 年城镇化率将超 过60.0%。 中国宏观经济的稳定发展促进了居民收入水平 以及社会整体消费能力的提升,居民收入水平以及消费 力的提升为居民在生活用品等各方面的消费支出提供了 必备的经济基础。 随着工程塑料行业的持续发展和产业基础的逐渐完善, 以云天化、神马集团和沃特股份为代表的本土领先企业 已具备较为丰富的产品开发经验、较为成熟生产工艺和 一定的产量。随着行业进一步发展,本土领先企业有望 进一步提升研发实力和关键材料的生产水平,加快工程 塑料产品“本土替代进口”的步伐。核心原材料以及工程 塑料产品进口替代率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工程塑料以其优良的抗冲击性、化学稳定性、耐高温等 性能,在汽车、工业设备等行业领域能够取代金属用作 工程材料使用。 以聚碳酸酯 (PC) 为例, 聚碳酸酯 (PC) 在加工工艺、材料重量、耐腐蚀性、透光性、价格等方 面相对于金属材料具有一定的优势,已在金属应用领域 内逐步实现替代之势。 随着中国工程塑料行业持续发展, 工程塑料产品有望实现性能高端化、产量增长以及应用 领域的拓宽,替代金属材料的趋势有望持续加深。 庄林楠 高级分析师 邮箱:csleadleo 行业走势图 相关热点报告 建筑材料系列行业概览 2019 年中国改性塑料行业研 究报告 建筑材料系列行业概览 2019 年中国再生橡胶行业研 究报告 建筑材料系列行业概览 2019 年中国合成橡胶行业研 究报告 刘贵仁 高级分析师 报告编号19RI0306 目录 1 方法论 . 3 1.1 研究方法 . 3 1.2 名词解释 . 4 2 中国工程塑料行业综述 . 6 2.1 中国工程塑料行业定义及分类 . 6 2.2 中国工程塑料行业发展历程 . 7 2.3 中国工程塑料行业市场现状 . 9 2.4 中国工程塑料行业产业链 . 11 2.4.1 上游分析 . 12 2.4.2 中游分析 . 14 2.4.3 下游分析 . 15 2.5 中国工程塑料行业市场规模 . 16 3 中国工程塑料行业驱动与制约因素 . 17 3.1 驱动因素 . 17 3.1.1 城镇化进程加深、消费升级的大趋势助推行业发展 . 17 3.1.2 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医疗设备需求持续增长 . 19 3.1.3 5G 巨大的市场空间刺激液晶高分子聚酯(LCP)细分市场的发展 . 20 3.2 制约因素 . 20 3.2.1 结构性过剩的市场限制行业发展 . 20 3.2.2 特种工程塑料产业薄弱 . 21 4 中国工程塑料行业政策及监管分析 . 21 1 报告编号19RI0306 4.1 行业支持政策 . 21 4.2 行业监管政策 . 23 5 中国工程塑料行业市场趋势 . 24 5.1 工程塑料产品高性能化 . 24 5.2 本土领先企业的持续发展加快工程塑料产品“本土替代进口”的步伐 . 25 5.3 工程塑料替代金属的趋势加深 . 25 6 中国工程塑料行业竞争格局 . 26 6.1 中国工程塑料行业竞争格局概述 . 26 6.2 中国工程塑料行业代表企业分析 . 29 6.2.1 镇江奇美化工有限公司 . 29 6.2.2 重庆聚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32 6.2.3 南通星辰合成材料有限公司 . 34 2 报告编号19RI0306 图表目录 图 2-1 通用和特种工程塑料主要品种介绍 . 6 图 2-2 中国工程塑料行业发展历程 . 7 图 2-3 中国工程塑料企业区域分布情况,2018 年 . 10 图 2-4 聚碳酸酯(PC)进出口情况,2014-2018 年 . 11 图 2-5 中国工程塑料行业产业链 . 12 图 2-6 云天化聚甲醛(POM)成本组成,2018 年 . 15 图 2-7 中国工程塑料市场规模,2014-2023 年预测 . 17 图 3-1 中国城镇人口以及城镇化率情况,2014-2018 年 . 18 图 3-2 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情况,2014-2018 年 . 18 图 3-3 中国 60 岁以上人口数占总人口数比例,2014-2018 年 . 19 图 4-1 中国工程塑料行业支持政策 . 23 图 5-1 中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情况,2009-2018 年 . 26 图 6-1 中国工程塑料行业 PC 品种主要生产企业产能,2017 年 . 27 图 6-2 主要工程塑料品种产业集中度 CR4,2017 年 . 29 图 6-3 镇江奇美主要产品介绍. 30 图 6-4 重庆聚狮主要产品介绍. 33 图 6-5 南通星辰主要产品介绍. 35 3 报告编号19RI0306 1 方法论 1.1 研究方法 头豹研究院布局中国市场, 深入研究 10 大行业, 54 个垂直行业的市场变化, 已经积累 了近 50 万行业研究样本,完成近 10,000 多个独立的研究咨询项目。 研究院依托中国活跃的经济环境,从材料行业、化工行业、制造业等领域着手,研 究内容覆盖整个行业的发展周期,伴随着行业中企业的创立,发展,扩张,到企业 走向上市及上市后的成熟期, 研究院的各行业研究员探索和评估行业中多变的产业 模式,企业的商业模式和运营模式,以专业的视野解读行业的沿革。 研究院融合传统与新型的研究方法, 采用自主研发的算法, 结合行业交叉的大数据, 以多元化的调研方法, 挖掘定量数据背后的逻辑, 分析定性内容背后的观点, 客观 和真实地阐述行业的现状, 前瞻性地预测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研究院的每一份 研究报告中,完整地呈现行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研究院秉承匠心研究, 砥砺前行的宗旨, 从战略的角度分析行业, 从执行的层面阅 读行业,为每一个行业的报告阅读者提供值得品鉴的研究报告。 头豹研究院本次研究于 2019 年 6 月完成。 4 报告编号19RI0306 1.2 名词解释 合成橡胶:是人工合成的高弹性聚合物,与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并称为三大合成材料。 尼龙:是世界上第一种合成纤维,一种重要的工程塑料,具有广泛的应用用途。 聚合:是一种将小分子单体聚合成为大分子、高分子化合物的化学结合方式。 缩聚: 是一种或者多种含有二个或以上官能团的单体有机物进行化合反应而产生低分子 副产物的过程。 乙烯: 由两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组成的化合物, 是一种可以用于生产合成纤维、 合成 橡胶、合成塑料等合成材料的基本化工原料。 聚苯乙烯: 是由苯乙烯单体经加聚反应合成的聚合物, 作为一种无色透明的热塑性塑料, 常用于制作耐开水温度的一次性容器。 聚丙烯: 是由丙烯经聚合反应制成的一种热塑性树脂, 可用于生产家用电器、 塑料管材、 高透材料等产品。 聚烯烃: 是由乙烯、 丙烯等烯烃通过聚合反应生成的聚合物, 其中以聚乙烯和聚丙烯最 为重要,可广泛用于薄膜、管材、板材、电线电缆等产品。 合成树脂: 是人工合成的一类高分子聚合物, 应用用途广泛, 在塑料制品的制造中应用 较多。 烯烃:是含有碳碳双键的碳氢化合物,广泛用于石化、化工行业中,用以生产高分子化 合物。 5G:5th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即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是继 2G、3G 和 4G 系统后出现的新一代蜂窝移动通信技术,能够实现高数据传输、减少延迟、降低成 本、提高系统容量等通讯性能上的提升。 液晶高分子聚酯(LCP) :Liquid Crystal Polymer,是一种高性能的特种工程塑料,可 5 报告编号19RI0306 用于电子电气部件、汽车机械零件、集成电路封装材料。 介电常数:用于表示电介质在电场中保持电荷的能力。 介电损耗:指电介质在电场作用下,由于部分电能消耗而使介质产生热量的现象。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 :是一种热塑性聚酯树脂,是五大通用工程塑料之一, 广泛应用于电子电气、汽车制造、纺织和机械等领域。 聚砜类:是一种特种工程塑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稳定性、耐温度性,主要用于食 品和日用品、航空、医疗等应用领域。 聚芳酯:是一种综合性能优异、耐高温的特种工程塑料,主要应用于电子电器、医疗、 机械、汽车等领域。 FDA: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即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是由美国联邦政府 授权,专门从事食品与药品管理的最高执法机关。 厚生省: 现厚生劳动省, 是日本负责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的主要部门, 专门负责日本的 国民健康、医疗保险、医疗服务提供、药品和食品安全等职责。 美国 UL: 即美国保险商试验所 (Underwriter Laboratories Inc.) , 是美国最具权威的, 也是世界上较大的从事安全试验和鉴定的民间机构。 双酚 A:又称 BPA,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工业化合物之一,主要用于合成聚碳酸酯 (PC)和环氧树脂等高分子材料。 6 报告编号19RI0306 2 中国工程塑料行业综述 2.1 中国工程塑料行业定义及分类 工程塑料是主要应用于工业领域内, 可用作工程材料以及替代机械结构零部件等的塑料。 工程塑料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 包括机械性能、 电性能、 耐化学性、 耐热性、 尺寸稳定性等, 能够应对较为苛刻的物理、化学应用环境的要求,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机械制造、电子电 器、汽车等工业制造业领域。 按照材料性能以及使用范围进行划分, 工程塑料可以分为通用工程塑料和特种工程塑料 两类:通用工程塑料主要品种包括聚酰胺(PA) 、聚碳酸酯(PC) 、聚甲醛(POM)等,因 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耐化学性、耐稳定性等综合性能,广泛应用于日用产品、工业产品等 领域;相较于通用工程塑料,特种工程塑料的综合性能更高,长期使用温度达150以上, 能够适应于更加严苛的物理、化学应用环境,应用领域除民用领域外,也包括航空航天、国 防军工等军用领域, 包括聚苯硫醚 (PPS) 、 聚酰亚胺 (PI) 、 聚砜 (PSF) 等品种 (见图 2-1) : 7 报告编号19RI0306 图 2-1 通用和特种工程塑料主要品种介绍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2.2 中国工程塑料行业发展历程 中国工程塑料行业发展至今, 主要历经了起步、 缓慢发展以及稳定发展三个阶段 (见错 误!未找到引用源。 ) : 图 2-2 中国工程塑料行业发展历程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8 报告编号19RI0306 (1)起步阶段(1950-1980 年) 上世纪 50 年代起,中国开始了高分子化合物的研究工作,业内以长春综合研究所、中 国科学院有机化学研究所、化学工业部化工研究院为代表的研究机构首先开展了以合成橡 胶、尼龙等高分子化合物为对象的聚合、缩聚反应的相关研究。1954 年,中国科学院开展 第一次高分子化学论文报告会, 之后数次学术报告会的成功开展推动了高分子化合物研究工 作在中国的普及, 行业在研究主体设置、 人员培养、 研究成果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为之后实现从研究到生产应用的转化奠定重要基础。自上世纪 70 年代起,伴随着中国石油 化工行业的快速发展,乙烯工厂、聚苯乙烯装置、聚丙烯装置相继投产,极大地提升了聚烯 烃树脂的产能,到 1980 年时中国合成树脂的年产能已超过 110 万吨、年产量接近 90 万 吨,工程塑料方面也逐渐具有了较小的生产能力。 这一发展时期,中国工程塑料行业缓慢起步,高分子化合物领域的研究工作逐渐展开, 具有合成树脂和工程塑料生产能力的厂商数量有限,工程塑料产品的产能较低。 (2)缓慢发展阶段(1981-2000 年) 在这一发展阶段, 行业产业基础薄弱, 产品产能主要由外资和台资企业在中国的分支机 构贡献, 本土企业尚处于积累时期, 行业下游市场需求尚未得到完全释放, 因而工程塑料行 业市场规模较小。 外资和台资企业在此时期相继进入中国市场, 推动了工程塑料产能的增长, 带动了中国 本土企业的发展,其中,美国杜邦公司在上世纪 80 年代进入中国,1984 年其在北京设立 办事处,并于 1988 年在深圳成立杜邦中国集团有限公司;台湾的奇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奇美实业” )于 1996 年展开在中国市场的业务布局,在江苏镇江成立镇江奇 美化工有限公司;德国巴斯夫股份公司(以下简称“巴斯夫” )于 1982 年在香港成立了巴 斯夫中国有限公司,负责巴斯夫在香港和中国内地市场产品的销售、推广等业务,之后于 9 报告编号19RI0306 1996 年成立巴斯夫化工(中国)有限公司,以巩固和加强中国市场的业务。 1989 年,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国塑协” )成立,协会的成立对于工程 塑料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有助于研究行业发展方向, 规划行业发展路径, 组织 与开展业内技术交流和培训活动,监督与规范市场环境,推进工程塑料产业进一步发展。 (3)稳定发展阶段(2001 年至今) 这一时期, 本土企业快速发展, 以鲁西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 “鲁西化工” ) 、 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 “云天化” ) 、 四川得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 “得 阳科技” ) 、深圳市沃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沃特股份” )为代表的本土企业加 大工程塑料的研发、生产力度,通过生产和销售聚甲醛(POM) 、聚酰胺(PA) 、聚碳酸酯 (PC) 、聚苯硫醚(PPS)等通用和特种工程塑料,着力提升工程塑料的自给量、减少行业 对国外产品的依赖度, 在此类企业的带动和引导下, 本土企业有望持续加强塑料改性技术研 究,以提升高端工程塑料产品的自给量。 中国政府重视化工新材料的研发与生产, 中国工信部等政府主体先后印发了 新材料产 业发展指南 等政策扶持文件, 将工程塑料列入重点发展领域, 在宏观层面上鼓励本土企业 提升高端工程塑料的自主研发生产能力。 本土企业的快速发展, 国家政策环境的利好以及下游汽车、 电子电器等行业市场需求的 增长,为行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工程塑料产业规模逐渐增大、产业链持续完善、产品品 种逐渐丰富、行业应用领域逐步拓展、市场稳定增长。 2.3 中国工程塑料行业市场现状 中国工程塑料企业分布具有较强的区域性, 华东地区经济水平发达, 产业集群优势较为 突出,配套产业资源较为丰富,规模化程度较高,因此聚集了中国大部分的工程塑料企业, 10 报告编号19RI0306 企业数量以接近 70%的占比领先中国其他地区,中南地区的工程塑料企业占比为 18.1%, 位列第二(见图 2-3) 。中国工程塑料行业内企业的地域分布格局,除了与各地区的经济发 展水平高度契合之外, 也与工程塑料以及改性塑料的下游应用以及终端用户消费市场分布情 况密切相关, “珠三角” 、 “长三角”等地区是中国电子电器、家电、电动工具等产品的主要 生产地, 下游行业应用对工程塑料的市场需求巨大, 为工程塑料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 场环境,有利于工程塑料产业资源的积聚以及行业产业链的成熟。 图 2-3 中国工程塑料企业区域分布情况,2018 年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中国是工程塑料的消费大国, 其国内产量尚不足以满足市场需求, 因此也是国际市场上 最大的工程塑料进口国。以通用工程塑料中应用广泛的主要品种聚碳酸酯(PC)为例,近 5 年来,中国聚碳酸酯(PC)的供应缺口较大,2018 年进口量达 141.7 万吨,出口量仅为 26.0 万吨(见图 2-4) ,进口依存度较高。 11 报告编号19RI0306 图 2-4 聚碳酸酯(PC)进出口情况,2014-2018 年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2016 年 12 月,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等主体联合印发了新材 料产业发展指南 ,提出要加快推动先进基础材料工业转型升级,将工程塑料等先进化工材 料纳入重点发展领域, 为行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扶持。 市场需求方面, 得益于中国城镇化 和消费升级进程的加深,以及包括汽车、高铁、电子电器、航空航天在内的装备制造业的产 业升级所催生的市场需求, 工程塑料市场将会持续增长, 通用工程塑料和特种工程塑料的技 术水平和生产工艺有望提高,行业产业链将进一步完善,配套产业将持续发展。 2.4 中国工程塑料行业产业链 中国工程塑料行业由上游的原材料提供商、 中游工程塑料提供商以及下游行业应用组成 (见图 2-5) 。上游的原材料提供商主要为工程塑料和改性塑料厂商提供生产塑料制品所需 的必需原材料;中游的通用以及特种工程塑料提供商主要负责工程塑料成品的生产、销售、 市场服务和提供材料解决方案等; 下游行业应用主要包括通用机械、 电子电器、 建筑、 汽车、 机械等工业制造业领域。 12 报告编号19RI0306 图 2-5 中国工程塑料行业产业链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2.4.1 上游分析 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为石化和煤化工企业, 参与主体负责将原油、 天然气、 煤炭三大能 源通过油基、 煤基工艺制成烯烃单体, 再经由聚合工艺合成化工聚合物, 进而为行业工程塑 料以及改性塑料厂商提供原材料。 行业上游参与主体以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以下简 称“中石化”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石油” )等大型企业为主,上 游具有较高的准入门槛、 垄断性质明显, 因此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 中石化和中石油是石化 行业中的龙头企业,依托于企业规模、资金投入、技术研发等方面的优势,中石化和中石油 在原材料石油、天然气的开采、生产、提炼、加工等方面竞争力较为突出,为工程塑料以及 改性塑料企业供应了绝大部分的原材料。 此外, 拥有上游原材料资源使得中石化和中石油具 有较强的成本优势和成本转嫁能力。 13 报告编号19RI0306 14 报告编号19RI0306 2.4.2 中游分析 工程塑料行业中游主要由工程塑料提供商组成, 主要负责各品种通用和特种工程塑料产 品的研发、生产以及销售等业务。 中国工程塑料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行业技术以及产品质量已达一定水平, 本土企业逐渐 发展,工程塑料的自主生产比例逐渐提高,以云天化、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以下简称“神马 集团” ) 、 得阳科技为代表的本土企业在各自专注领域内已能实现较高产能, 然而特种工程塑 料对外依存度较高,超过 90%的特种工程塑料产品依赖进口,为减少进口依存度和缓解议 价能力低的不利局面,本土企业的高端材料和工程塑料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能力亟待提高。 原材料成本在工程塑料产品中占比较高, 因此中游工程塑料生产商受上游原材料价格波 动的影响较大。以行业内聚甲醛(POM)品种产能领先的云天化为例,根据公司 2018 年 年报,聚甲醛(POM)的成本结构中,原材料占比达 53.2%,以较大的幅度领先于其他组 成部分,燃料动力为占比次要的成本来源,占比为 21.9%(见图 2-6) 。业内以台湾长春化 学 (常熟) 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 “长春化学” ) 、 中石化三菱化学聚碳酸酯 (北京) 有限公司、 中海油天野化工有限公司、 云天化为代表的大型企业可通过规模采购的方式在原材料价格低 位时进行采购, 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原材料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 减少其对企业经营状况 的影响。 15 报告编号19RI0306 图 2-6 云天化聚甲醛(POM)成本组成,2018 年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2.4.3 下游分析 工程塑料下游应用领域众多,包括通用机械、电子电器、建筑、汽车、机械、航空航天 等工业制造业领域,下游应用需求主要源自两方面: (1)生产生活用品、容器等产品所产生 的需求; (2)用于生产改性塑料的市场需求。 塑料改性是在通用塑料和工程塑料的基础上, 加入改性剂, 并通过物理和化学改性方法, 以实现塑料在强度、稳定性、耐化学系、阻燃性等性能、功能上的提升,进而满足汽车、家 电、电子电器等行业应用的市场需求。受下游应用需求的带动,改性塑料市场需求广阔,近 年来市场容量呈稳定增长的趋势。 生产性能各异的改性塑料产品技术门槛较低, 业内厂商数 量众多, 改性塑料产品成本结构中原材料占比高, 产品的溢价水平有限, 以主营改性工程塑 料、改性通用塑料等产品的上市企业沃特股份为例,根据公司 2018 年年报显示,沃特股份 改性通用塑料产品的毛利率为 12.4%,当年生产改性工程塑料、改性通用塑料等新材料产 品所需的原材料成本在营业成本中的占比达 93.7%。 在头豹研究院针对中国工程塑料行业进行的访谈调研中, 行业专家表示, 以行业应用占 16 报告编号19RI0306 比进行划分,工程塑料在家电、电子电器、汽车、建筑等行业内的应用较为突出:家电行业 应用占比约 20%, 聚碳酸酯 (PC) 在该领域中的应用较多; 电子电器行业应用占比约 20%, 主要应用的产品以尼龙、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PBT) 为代表; 汽车行业应用占比为 15%- 18%;建筑行业应用占比为 8%。行业下游电子电器产品的更新换代以及医疗设备、器械等 市场需求的增长将刺激工程塑料行业的发展, 行业内工程塑料产品供应能力以及特种工程塑 料的研发生产水平有望进一步提高。 2.5 中国工程塑料行业市场规模 近 5 年来中国工程塑料行业持续发展,市场规模从 2014 年的 655.2 亿元增长至 2018 年的 1,038.8 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为 12.2%。 受惠于行业技术水平、 原材料供应能力的提升 以及下游汽车、 电子电器等行业市场需求增长等有利因素, 未来工程塑料行业有望持续放量, 但受限于贸易战以及国际经济增速放缓等宏观因素的不利影响, 行业增速有望放缓, 市场规 模预计到 2023 年有望达到 1,765.8 亿元(见图 2-7) 。 本土企业技术、 生产工艺以及行业应用水平的持续提升, 为工程塑料行业进一步发展奠 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 行业产业链有望进一步完善, 其应用领域有望持续拓宽, 进而推动通 用工程塑料以及特种工程塑料产品“国产替代进口”趋势的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