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国聚碳酸酯行业概览.pdf
1 leadleo 2020年 中国聚碳酸酯行业概览 概览标签 :聚碳酸酯、化工、材料 报告提供的任何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数据、文字、图表、图像等)均系 头豹研究院独有的高度机密性文件(在报告中另行标明出处者除外)。 未经头豹研究院事先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擅自复制、再造 、传播、出版、引用、改编、汇编本报告内容,若有违反上述约定的行 为发生,头豹研究院保留采取法律措施,追究相关人员责任的权利。头 豹研究院开展的所有商业活动均使用“头豹研究院”或“头豹”的商号、商标 ,头豹研究院无任何前述名称之外的其他分支机构,也未授权或聘用其 他任何第三方代表头豹研究院开展商业活动。 报告作者:戈书晟 2020/012 2020 LeadLeo leadleo 头豹研究院简介 头豹研究院是中国大陆地区首家B2B模式人工智能技术的互联网商业咨询平台,已形成集行业研究、政企咨询、产业规划、会展会 议行业服务等业务为一体的一站式行业服务体系,整合多方资源,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最专业、最完整、最省时的行业和企业数据库服务,帮助 用户实现知识共建,产权共享 公司致力于以优质商业资源共享为基础,利用大数据、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围绕产业焦点、热点问题,基于丰富案例和海量数据, 通过开放合作的研究平台,汇集各界智慧,推动产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300+ 50万+ 行业专家库 1万+ 注册机构用户 公司目标客户群体覆盖 率高,PE/VC、投行覆 盖率达80% 资深分析师和 研究员 2,500+ 细分行业进行 深入研究 25万+ 数据元素 企业服务 为企业提供定制化报告服务、管理 咨询、战略调整等服务 提供行业分析师外派驻场服务,平台数据库、 报告库及内部研究团队提供技术支持服务 地方产业规划,园区企业孵化服务 行业峰会策划、奖项评选、行业 白皮书等服务 云研究院服务 行业排名、展会宣传 园区规划、产业规划 四大核心服务:3 2020 LeadLeo leadleo 报告阅读渠道 头豹科技创新网 leadleo PC端阅读全行业、千本研报 头豹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搜索“头豹”、手机扫右侧二维码阅读研报 图说 表说 专家说 数说 详情请咨询4 2020 LeadLeo leadleo 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是分子链中含碳酸酯基(-O-R-O-CO-,形似CO 3 碳酸根)的一类聚合物材料。电子电器、汽车、 板材是聚碳酸酯主要消费领域。得益于电子电器、汽车、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以及中国本土生产项目陆续投产,中国聚碳酸酯 行业市场规模(按产量计)在过去五年间呈现较为明显的上升态势。2014-2018年间,中国聚碳酸酯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发展,由 41.0万吨上升至72.5万吨,年复合增长率为15.3%。预计聚碳酸酯行业市场规模将在2019年至2023年保持较快发展速度,于2023年 达到257.6万吨,年复合增长率约为28.9%。 芳香族聚碳酸酯材料性能优异 根据酯基的结构不同,聚碳酸酯可分为脂肪族、脂环族和芳香族三类。其中,芳香族聚碳酸酯具有良好的光学透明、阻燃性、抗冲击韧 性和不易水解等优良特性替代传统材料的使用,其中密度约为玻璃钢的70%,抗冲击强度约为玻璃的200倍。芳香族聚碳酸酯以双酚A型 为主,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结构分型。 近5年中国聚碳酸酯新增产能大幅增加 2019年,中国聚碳酸酯产能达到166万吨,2015-2019年实现增产105万吨,期间复合增长率达到28.4%。2019年中国聚碳酸酯产能进一步 增长,增产达40万吨,同比增幅31.7%。装置投产时间相对集中,以4-5月份和9-10月份为主。 政策利好聚碳酸酯行业向大型化和环保化方向发展 2019年,发改委颁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中,6万吨及以上的非光气法聚碳酸酯项目已经被调整出鼓励类项目, “十三五”新材料发展规划中的提升自给率,目前中国聚碳酸酯自给率约46%。 企业推荐: 浙石化、利华益集团、中石化三井 概览摘要5 2020 LeadLeo leadleo 名词解释 - 06 中国聚碳酸酯行业市场综述 - 07 定义及分类 - 07 中国聚碳酸酯行业发展历程 - 08 中国聚碳酸酯行业产业链分析 - 09 上游原料分析 - 10 中游技术分析 - 11 下游需求分析 - 12 中国聚碳酸酯行业市场规模 - 13 中国聚碳酸酯行业进口情况 - 14 中国聚碳酸酯行业新增产能计划 - 15 中国聚碳酸酯行业风险分析 - 16 中国聚碳酸酯行业政策分析 - 17 中国聚碳酸酯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 18 中国聚碳酸酯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 20 中国聚碳酸酯行业典型企业分析 - 21 专家说 - 27 方法论 - 28 法律声明 - 29 目录6 2020 LeadLeo leadleo 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缩写为PC,是分子链中含碳酸酯基(-O-R-O-CO-,形似CO 3 碳酸根)的一类聚合物材料。 芳烃:芳香烃,指含有苯环结构的碳氢化合物,因早期发现的芳香烃化合物有芳香味道而得名。 副反应:反应物在一定条件下同时进行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化学反应,其中,整个化学反应生成实验设计期望的产物,以及意料之外的产物。此意料之外的产物通常 被称为副产物,其化学反应被称之为副反应。 反倾销税:一国对本国进口商征收的一种关税,以防止其他国家倾销。根据GATT 1994第六条第一款的规定,一国的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方式出口到其他国家, 从而对缔约国领土上的既定产业造成物质损害或物质伤害的威胁,或严重阻碍在该国建立新产业,这种行为构成倾销。在实践中,抵制倾销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措施是征 收反倾销税。 开工率:盈亏平衡点上的开工率,它受诸多因素影响,与企业自身运营能力、目标市场的选择、定价水平、销售能力等都有关系。 碳酸二甲酯:DMC(dimethyl carbonate),是一种低毒、环保性能优异、用途广泛的化工原料,它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分子结构中含有羰基、甲基和甲氧基 等官能团,具有多种反应性能,在生产中具有使用安全、方便、污染少、容易运输等特点。由于碳酸二甲酯毒性较小,是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绿色”化工产品。 Mw:重均分子量。聚合物中用不同分子量的分子重量平均的统计平均分子量。重均分子量是按质量的统计平均分子量,在单位重量上平均得到的分子量。 名词解释7 2020 LeadLeo leadleo 聚碳酸酯定义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是分子链中含碳酸酯基(-O-R-O-CO-,形 似CO 3 碳酸根)的一类聚合物材料。 中国聚碳酸酯行业定义及分类 聚碳酸酯是含碳酸酯基的一类聚合物材料,其中芳香族聚碳酸酯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 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类别 脂肪族聚碳酸酯 脂环族聚碳酸酯 芳香族聚碳酸酯 亲脂性 机械强度 高 高 热稳定性 高 低 芳香族聚碳酸酯结构解读 芳香族聚碳酸酯具有良好的光学透明、阻燃性、抗冲击韧性和不易水解等优良 特性,可替代传统材料的使用,其中密度约为玻璃钢的70%,抗冲击强度约为玻 璃的200倍。上述特性主要得益于以下4类分子结构特性: 聚碳酸酯结构分类与比较 根据酯基的结构不同,聚碳酸酯可分为以下三类: (1)脂肪族聚碳酸酯:熔点低、溶解度大、亲水性强、热稳定性差; (2)脂环族聚碳酸酯:相比脂肪族,熔点提升、溶解度下降、机械强度仍不足; (3)芳香族聚碳酸酯:三类聚碳酸酯中综合性能最优异,其中双酚A型是目前 应用最广泛的结构分型 芳香族聚碳酸酯各项性能全 面且优异,广泛应用于电子 电器、建筑、汽车、包装材 料和光盘等领域,是目前最 主流的聚碳酸酯品类 苯撑基是一种大共轭芳环,作 为聚碳酸酯分子骨架部分,阻碍 分子链内旋,降低亲水性,并保 证材料热稳定性 醚键是聚碳酸酯分子骨架中易旋 转的部分,增大分子链的柔曲性, 从而提升了材料的韧性 羰基具有较大的极性,增大了聚 碳酸酯分子链间的作用力,形成 超分子结构,有助于提升材料的 力学强度 酯基是聚碳酸酯分子链中较为脆 弱的部分,易水解断裂,降低力 学强度和电绝缘性。然而,毗邻 的苯撑基改善此部分的电子云性 质,降低此类情况发生的可能性 双酚A型聚碳酸酯结构 芳香族聚碳酸酯结构优劣势分析(以双酚A型为例) 脂肪族聚碳酸酯虽然在产 品性能方面不及其他两类, 但因结构中不含有芳环结 构,而被认为无食品毒性, 在食品包装行业广泛应用 三种聚碳酸酯分型材料性能比较8 2020 LeadLeo leadleo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中国聚碳酸酯行业发展历程 中国聚碳酸酯技术研发起步较早,但工业化生产发展较晚。中国市场长期由4家大型 跨国化工企业主导 探索发展阶段(1959-2004年) 技术引进阶段(2005-2013年) 2005年以来,科思创、帝人、三菱等 大型跨国化工企业陆续在中国投资建 厂,拉开中国聚碳酸酯行业实现工业 化生产的序幕 截至2013年底,中国聚碳酸酯生产企 业仅有4家,分别为科思创(20万吨)、 帝人(14.7万吨)、中石化三菱(6万 吨)和菱优塑料(8万吨) 此阶段,中国聚碳酸酯行业呈现较高 的进口依赖度,一度超过80%。中国国 内聚碳酸酯供应完全集中于4家外资和 合资工厂 产能爆发阶段(2014年至今) 自2014年起,中国国内聚碳酸酯产能逐步释放,累 计新增产能已达49.5万吨/年。然而,中国聚碳酸 酯进口依赖度仍高达50% 2018年,在中国聚碳酸酯扩能潮下,烟台万华一期、 利华益维远化工项目相继投产,且有海南华盛、平 煤神马等大项目的继续签订 2019年,中国产能达到166万吨。2015-2019年实 现增产105万吨,产能年均增长率达到28.4%。中国 国内聚碳酸酯市场供需矛盾明显。 此阶段,中国聚碳酸酯投资热度高亢,产能逐年呈 现爆发式增长,聚碳酸酯进口依赖度逐步降低 中国聚碳酸酯行业工艺研发起步较早,但50余年以来并无应用本土技术的大型聚碳酸酯生产项目投产,行业发展较为缓慢。2005年以来,大型跨国 企业陆续在中国投资建厂,长期处于市场主导地位。2014年,采用自主开发技术的浙铁大风正式投产,拉开中国聚碳酸酯投资热潮。中国聚碳酸酯 行业发展至今主要经历了探索发展阶段、技术引进阶段和产能爆发阶段。 中国聚碳酸酯行业发展历程 1959年,沈阳化工研究院对聚碳酸 酯生产工艺进行研究开发 2000年前后,中国聚碳酸酯生产企 业仅3家,且体量较小,均为千吨 级别,总产能约5,600吨 近40年来,中国先后近20余家生产 企业采用本土技术生产,装置规模 小且地域分布较为分散,后陆续停 产 1999-2002年间,中国聚碳酸酯年 产量维持在1,000万吨左右,开工率 较低 此阶段,受生产工艺研发实力不足 以 及跨国企业技术垄断限制,中 国聚碳酸酯行业发展缓慢9 2020 LeadLeo leadleo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中国聚碳酸酯行业产业链分析 中国聚碳酸酯行业产业链分为三个环节。产业链上游参与主体为石化产品、苯酚、光气、双酚A原材料供应企业和技术工艺提供方等;产业链中游 参与主体是聚碳酸酯生产企业;产业链下游主要涉及光盘、汽车和电子电器等终端应用领域。 聚碳酸酯生产企业 下游 中游 上游 聚碳酸酯应用领域 光盘 产品流 资金流 石油化工 汽车 苯酚、光气、双酚A 技术工艺 电子电器 中国聚碳酸酯行业产业链 截止至2019年12月,中国拥有聚 碳酸酯生产企业11家,预计产能 166万吨 “三桶油”合计占据 纯苯和乙烯供应市 场超过80%的份额 产业链利润将从中游聚碳酸酯生产企业向上游双酚A、纯苯等原料生产企业流动,产 品品质是下游采购关注的重点 原料成本占比 70%以上10 2020 LeadLeo leadleo 聚碳酸酯主要成本构成 来源:企查查,Wind,金联创,中塑在线,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中国聚碳酸酯行业上游原料分析 双酚A市场供给日趋紧俏,预计未来短期内成为产业链利润聚集地,原油、纯苯价格 波动对聚碳酸酯生产成本起决定性因素 聚碳酸酯主要成本包括原材料成本和制造成本两部分,其中原材料 成本占比65%-75%之间。聚碳酸酯属于石化行业下游产品,其中双 酚A占原材料成本70%以上,因而上游“原油-纯苯-苯酚-双酚A”产业 链整体价格波动对聚碳酸酯利润影响较大。 2017-2018年,“苯酚-双酚A-聚碳酸酯”产业链利润主要集中于中游 聚合端(即聚碳酸酯生产企业),毛利率约维持在15%-20%之间。 2019年呈现逐渐向上游双酚A生产端移动的趋势。 聚碳酸酯主要原料来源企业分析 中国双酚A行业呈现较高的市场集中度,共计8家生产企业,主要集 中于2014-2015年间建设投产,产能共计增加134.5万吨。其中,上 海地区的拜耳聚氨酯、中石化三井,天津地区的中沙天津和山东地 区的利华益维远拥有配套的聚碳酸酯生产装置,原料供给较为稳定。 从整体来看,纯苯价格波动对产业链整体价格波动及利润分配影响 较大。2017-2018年,聚碳酸酯价格上涨主要由纯苯价格大幅上涨 作支撑。由于原油是关乎国家经济状况与整体发展的命脉,中国纯 苯市场呈现较高的集中度,约70%的市场由国营企业主导。未来3年, 随着民营企业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的投产,这一格局将改变。 0 5,000 10,000 15,000 20,000 25,000 30,000 35,000 -20% 0% 20% 40% 60% 80% 100% 2012-02 2013-02 2014-02 2015-02 2016-02 2017-02 2018-02 2019-02 苯酚-纯苯价差 双酚A-苯酚价差 聚碳酸酯(PC)-双酚A价差 聚碳酸酯(PC)价格 聚碳酸酯价格走势及产业链利润分配,2012-2019年 元/吨 原油 纯苯 苯酚 丙烯 丙酮 双酚A 聚碳酸酯 DMC 酚酮联产 聚碳酸酯原料来源(非光气法)11 2020 LeadLeo leadleo 聚碳酸酯生产工艺路线 目前中国聚碳酸酯生产工艺路线主要有界面光气化缩聚法、传统熔融酯交换法和 非光气熔融酯交换缩聚法3种,各工艺生产的主要原料为双酚A。根据工艺不同原 料还有一氧化碳、液氯、苯酚、碳酸二甲酯(DMC)等产品。 (1)界面光气化缩聚法是目前中国乃至全球应用较为广泛的技术。此工艺路线 技术成熟,产品质量高,适合大规模和连续生产,且产品纯净、易加工、分子量 高(通常在60,000-70,000),能满足各种用途性能要求; (2)传统熔融酯交换法在聚合阶段脱离了光气应用,是一种间接光气法。此工 艺流程短、无溶剂、全封闭、无污染,成本略低于界面光气化缩聚法,但产品分 子量相对略低(通常在30,000-40,000); (3)非光气熔融酯交换法与上述2种生产工艺路线相比,存在不使用剧毒原料、 流程简单、对环境污染小、生产环节甲醇和苯酚可循环利用等优点,并同时生产 经济性较高的副产品,可降低生产成本。 分子量 数 量 分 布 分子量 数 量 分 布 界面光气化缩聚法 传统熔融酯交换缩聚法 M w =30,000-40,000 M w =60,000-70,000 目前,中国应用的聚碳酸酯生产工艺路线提供商,按照原料差异主要可分为以下 2大类: (1)界面光气化缩聚法和传统熔融酯交换法2种以光气为原料的生产工艺路线, 主要由德国科思创(原拜耳材料科技)、日本帝人、日本三菱、中国万华提供。 (2)以DMC(碳酸二甲酯)为原料的非光气熔融酯交换法生产工艺主要是旭化 成工艺、中国中蓝晨光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和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有限 公司的非光气法熔融缩聚专有技术。 由此可见,中国应用的聚碳酸酯生产工艺路线提供商主要由大型跨国化工企业主 导。近5年来,中国企业与科研机构专注于研发避免光气产生与使用的清洁工艺。 聚 碳 酸 酯 生 产 工 艺 路 线 光气化 缩聚法 熔融酯交换 缩聚法 溶液光气化 缩聚法 (已淘汰) 界面光气化 缩聚法 传统熔融 酯交换缩聚法 非光气熔融 酯交换缩聚法 一步法 二步法 间歇法 连续法 间歇法 连续法 间歇法 连续法 聚碳酸酯生产工艺路线分类 两种聚碳酸酯生产工艺产品参数比较 中国聚碳酸酯行业中游技术分析 目前中国应用的聚碳酸酯生产工艺路线仍以大型跨国化工企业所有的专利技术为主, 中国本土企业技术研发更加注重环保效益 聚碳酸酯生产工艺路线专利企业12 2020 LeadLeo leadleo 中国聚碳酸酯下游应用领域 来源:企业官网,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中国聚碳酸酯行业下游需求分析 中国聚碳酸酯本土消费需求以电子电器、汽车和建筑板材为主,出口需求主要集中于 中国香港、马来西亚、中国台湾和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及地区 聚碳酸酯材料具有良好的透明性、耐候性和耐冲击等优良特性,广泛 用于汽车工业,包括前灯、侧灯、尾灯、车窗玻璃等汽车零部件。此 外,PC/PBT合金广泛用于部分进口车型的保险杠,例如德国的奔驰 (BENZ)、宝马(BMW),美国的福特(FORD)和日本的 (PEATHA)等车种。 中国聚碳酸酯出口需求情况 随着产能的快速增长,中国聚碳酸酯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中低端产 品由原本的供不应求转而变为供过于求,向周边国家及地区出口。 2019年1-9月,中国聚碳酸酯出口目的地主要集中于中国香港、马来 西亚、中国台湾和越南等周边国家及地区为主。主要需求源于来料 加工,因需求地聚碳酸酯产能布局不足导致。 2018年中国提高聚碳酸酯的出口退税率,然而从2019年1-9月同期 出口量估算,出口市场仍在开拓,出口仍未呈现明显的增长。 前灯 尾灯 保险杠 车窗玻璃 电子电器 45% 建筑行业, 18% 汽车工业 16% 包装容器 3% 光盘 2% 其他 16% 中国聚碳酸酯各下游应用领域占比,2019年 电子电器、汽车、板材是聚碳酸 酯主要消费领域。电子电器包含 子行业众多,家电、厨房小家电、 个人护理用品、低压电器、办公 电器、手机等行业均包括在内。 2019年中国聚碳酸酯总消费量预 期在224.5万吨,同比上涨5.0%。 汽车工业 聚碳酸酯在汽车工业的应用 21.2 22.3 28.8 26.0 25.5 0 5 10 15 20 25 30 35 中国香港 41% 马来西亚 13% 中国台湾 12% 越南 10% 其他 24% 中国聚碳酸酯出口情况,2019年1-9月 中国聚碳酸酯出口情况,2015-2019年估算 万吨13 2020 LeadLeo leadleo 得益于电子电器、汽车、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以及中国本土生产项目陆续投产,中国聚碳酸酯行业市场规模(按产量计)在过去五年间呈现较为 明显的上升态势。2014-2018年间,中国聚碳酸酯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发展,由41.0万吨上升至72.5万吨,年复合增长率为15.3%。预计聚碳酸酯行业 市场规模将在2019年至2023年保持较快发展速度,于2023年达到257.6万吨,年复合增长率约为28.9%。 来源:Wind,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中国聚碳酸酯行业市场规模 产能投放、新兴消费增长和进口替代加速,助力聚碳酸酯市场规模稳步增长。高端产 品线布局是未来行业利润流向 中国聚碳酸酯行业市场规模(按产量计),2014-2023年预测 消费 需求 技术 未来五年市场增长因素预测 41.0 44.2 60.3 63.7 72.5 130.8 171.5 216.1 245.1 257.6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预测 2020预测 2021预测 2022预测 2023预测 万吨 未来五年,受产业结构调整和下游需求增长驱动,中国 聚碳酸酯行业市场规模有望以28.9%的速率保持稳定增 长。未来中国聚碳酸酯行业市场规模进一步增长将受以 下三点因素驱动: 民营炼化项目和大型一体化项目陆续投产,加之先 前新增生产项目正常开工,整体开工率大幅上升, 推动市场供给持续增长。 5G、智能化等新兴消费热点刺激终端产品消费,飞 机、轨道交通、电动汽车“以塑代钢”材料替代水平 提升,为聚碳酸酯原料消费提供基本支撑。 中低端产品进口依赖度大幅降低,并转向马来西亚、 越南、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周边国家及地区出口。 医用、光学用途的等高端产品线布局将成为未来行 业利润流向。 中国聚碳酸酯行业市场规模 年复合增长率 2014-2018年 15.3% 2018-2023年预测 28.9%14 2020 LeadLeo leadleo 由此可见,中国聚碳酸酯市场仍维持着较大的进口量,一方面中国 需求仍旧存在缺口,另一方面全球供应体系转变仍需时间,加之中 国再生聚碳酸酯粒子仍占据一定比例的进口量。 来源:Wind,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中国聚碳酸酯行业进口情况 “禁废令”影响有限,主力需求缺口较大推动中国聚碳酸酯进口数量稳步上升,但进口 依赖度逐年下降 消费 需求 技术 聚碳酸酯进口情况概述 2015-2019年中国聚碳酸酯进口市场呈现跌后回涨趋势。受 2015-2017年中国装置陆续投产影响,聚碳酸酯产品自给率呈现 缓慢提升态势,在2017年开始的中国禁止进口“洋垃圾”政策的影 响下,中国聚碳酸酯进口再生粒子增多,进口总量同比呈现陆续 上涨的态势,涨跌幅度逐步减缓。 聚碳酸酯进口数量月度分析 2019年1-9月中国聚碳酸酯进口总量115.7万吨,较2018年同期上 涨5.1%。2019年2月份进口量在9.6万吨,为近5年来次低位。 2019年进口量最高月份在4月份,进口量为13.8万吨,为近5年来 次高位。 进口货源产销国分析 2019年1-9月进口货源产销国及地区来看,排名依旧是中国台湾 居首,韩国和泰国进口量位居二、三位。2019年沙特进口量呈现 明显增长态势,主要基于装置运行稳定性增强,目前位列进口第 四位。尽管中美贸易摩擦,但美国货源进口量比例变化有限,基 本整体维持在8%-9%之间。 142.7 131.9 138.5 142.3 147.2 75.1% 67.9% 68.2% 65.9% 61.5%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120 125 130 135 140 145 150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估算 进口量 进口依赖度 中国聚碳酸酯进口量及依赖度,2015-2019年估算 万吨15 2020 LeadLeo leadleo 聚碳酸酯新增产能情况分析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2019年,中国聚碳酸酯产能达到166万吨,2015-2019年实现增产105 万吨,期间复合增长率达到28.4%。2019年中国聚碳酸酯产能进一步 增长,增产达40万吨,同比增幅31.7%。装置投产时间相对集中,以 4-5月份和9-10月份为主。 中国聚碳酸酯行业新增产能计划 2020年,中国聚碳酸酯新增产能将面临产能大爆发,为近5年来增长率之最。未来3年, 市场供需缺口逐渐减小,市场竞争将明显增大 中国聚碳酸酯新增产能一览,2020-2022年 浙石化/26 万华化学/14 华南华盛/26 沧州大化/10 科思创/5 鲁西化工/5 平煤神马/10 佳孚石化/6.5 中沙天津/26 恒源石化/10 科思创/10 星云化工/24 光气法 企业名称(2020) /新增产能(万吨) 非光气法 企业名称(2021) /新增产能(万吨) 企业名称(2022) /新增产能(万吨) 企业名称 产能/万吨 地址 工艺路线 万华化学 30 山东烟台 光气法 平煤神马 30 河南平顶山 光气法 浙石化 26 浙江舟山 非光气 华南华盛 26 海南东方 非光气 四川和邦 20 四川乐天 非光气 大庆高新兴化化工 13 黑龙江大庆 非光气 邈矣集团 12 辽宁锦州 非光气 珠海惠农 12 广州珠海 非光气 中蓝新材料 10 四川泸州 非光气 重庆东能新材料 10 重庆万盛 非光气 泰州苏扬气体 10 华南岳阳 非光气 佳孚石化 6.5 辽宁营口 非光气 合计 205.5 其他聚碳酸酯新增产能计划(时间不详) 2020-2023年预期将有177.5万吨产能释放,至2023年,中国总产能预 期将达到343.5万吨,2019-2023年中国聚碳酸酯产能年复合增长率预 计将达到19.9%。中国产能来看,按照目前项目统计,2020年中国将 有91万吨新产能投产,预计2020年中国总产能将达到257万吨,同比 增长率达到54.8%,为近5年来增长率之最。 从2020年中国计划投产项目来看,目前多个项目集中在下半年投产, 上半年预期或将仅有烟台万华和浙江石油化工投产,此态势将进一步 影响2020年中国聚碳酸酯装置的年度整体开工率。 目前中国仍有聚碳酸酯项目规划中,包括部分在产及在建项目的二期 工程。在目前中国产能增速较快的态势下,2018年引发了产能预警。 随着2019-2020年项目的投产及计划投产,中国聚碳酸酯供应缺口逐 渐缩小,市场竞争压力明显增大,这或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在建项目的 审批或建设进程。 市场供需矛盾明显 未来产能布局依旧火热 生产项目投产进展迅速16 2020 LeadLeo leadleo 来源:企业官网,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中国本土生产的聚碳酸酯产品品质和种类仍与海外进口产品存在较大差距。这将 阻碍未来进口替代的实现。 中国本土制造产品:聚合物分子量低、低粘度,以光盘级、水桶级和板材级为主 短期内高端产品线难以实现进口替代。聚碳酸酯产品牌号众多、性能各异,广泛 用于各类消费终端。近5年来,中国本土生产企业生产的聚碳酸酯产品聚合物分子 量较低,呈现较低的黏度,以光盘级、水桶级和板材级为主。 海外进口产品:交易数量较大、产品质量高、种类丰富 中国进口的聚碳酸酯产品主要来源于大型跨国石化企业,普遍具有交易数量较大、 产品质量高、种类丰富等特点,可满足各类下游企业加工需求。其中,以沙特 SABIC产品线最为完全。 中国聚碳酸酯行业风险分析 中国本土产品与进口产品相比,在品质、牌号数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综合价值量 较低,为进口替代增加阻力 用途 产品牌号 生产企业 光盘级 OQ1025 SABIC H-4000 三菱 水桶级 PK2870 SABIC WB1239 拜耳 板材级 103R SABIC 3103 拜耳 医疗级 HP1 SABIC RX2530 拜耳 眼镜级 OQ1025 SABIC LQ2687 拜耳 食品级 244R SABIC 200-3 陶氏 性能 产品牌号 生产企业 阻燃 940 SABIC 6555 拜耳 抗紫外线 163R SABIC 2807 拜耳 耐高温 4301 SABIC 4702-15 陶氏 耐寒 EXL1414 SABIC 1837 拜耳 特殊光泽 (如夜光、金属、钻石光泽等) FXL4602 SABIC FXM4602 SABIC FXG4602 SABIC 抗静电 925V SABIC 导电 5875 SABIC 常见聚碳酸酯用途及对应产品牌号 常见聚碳酸酯性能类别及对应产品牌号 SABIC/OQ1025 三菱/H-4000 SABIC/123R 拜耳/2405 SABIC/103R 拜耳/3103 SABIC/PK2870 拜耳/WB1239 高 低 分子量 低黏度 中、低黏度 中、高黏度 高黏度 黏度 生产企业 /产品牌号 光盘、导光片 充电器、 路由器外壳 板材、 日光灯管 奶瓶、太空杯 应用场景 举例 聚碳酸酯聚合物分子性质排序、对应产品牌号与应用场景举例17 2020 LeadLeo leadleo 聚碳酸酯行业政策解读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中国聚碳酸酯行业政策分析 中国政府积极引导聚碳酸酯新增生产项目向大型化兼顾环保效益的方向发展,实际供 需关系应追踪下游消费领域政策导向变化 政策名称 颁布日期 颁布主体 主要内容及影响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 2019-11 发改委 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重点从“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四方面,推动汽车、家电、消费电子产品 更新升级,促进旧产品循环利用 坚决打好工业和通信业污染防治攻坚战三 年行动计划 2018-07 工信部 提出优化产业结构,大幅提高绿色制造和高技术产业占比,降低重点区域和重点流域重化工业比重,提升工业 绿色发展整体水平 2017年石化化工行业经济运营情况 2018-02 工信部原材料司 明确2018年化工行业发展六大工作重点,包括大力推进危化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工作、加快实施化工新材料补 短板、开展化工园区智能化改造、推动化工行业两化深度融合、提升服务能力,引导石化行业扩大投资以及发 力“一带一路”,提升行业“走出去”水平 关于发布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6 年本) 2016-12 国务院 要求原油、天然气(含煤层气)开发项目由具有开采权的企业自行决定,并报国务院行业管理部门备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2016-07 全国人大 要求推进能源资源优化开发利用和合理配置,推进有利于节能的行业结构调整,优化用能结构和企业布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2016-07 全国人大 要求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程度实施分类管理,开工建设前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需依法经审批部门查及批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2015-08 全国人大 提出调整能源结构,推广清洁能源的生产和使用,进一步优化煤炭使用方式,推广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逐步降 低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减少煤炭生产、使用、转化过程中的大气污染物排放 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 2015-05 安监总局 要求经营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应当依照本办法取得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未取得经营许可证,任何单位和个 人不得经营危险化学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014-08 全国人大 要求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 2014-07 国务院 将非煤矿矿山企业和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的颁发和管理权责回收 中国聚碳酸酯行业相关政策一览 中国聚碳酸酯行业存在政策利好,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2019年,发改委颁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中,6万吨及以上的非光气法聚碳酸酯项目已经被调整出鼓励类项目,“十三 五”新材料发展规划中的提升自给率,目前中国聚碳酸酯自给率达到46%附近; (2)随着产能的快速增长,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尽管2018年中国提高聚碳酸酯的出口退税率,但从2019年出口量来看,出口市场仍在开拓之中, 出口还未呈现明显的增长; (3)2020年中国聚碳酸酯市场仍重点关注市场行业、消费政策、供需及成本面进一步发展趋势。18 2020 LeadLeo leadleo 5G、智能家居和可穿戴等新兴消费热点刺激电子产品的升级与置换。 随着科技进步与居民消费水平的稳步提升,人们对电子产品逐渐产生高 端化和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如外观时尚、屏幕清晰、弯曲表面、超薄体 积、全面屏(窄边框)、便携式等。如上述的消费需求对基础材料产生 特殊需求,具有良好透光性、特殊光泽、韧性和低密度的聚碳酸酯材料, 逐渐替代原本的玻璃钢复合材料和金属材料等传统材料。经过增强的聚 碳酸酯,弯曲强度可从2,200MPa提升到4,000至6600MPa不等,使电 视机壳的设计厚度从之前的3mm降低到1mm左右,为大尺寸和薄壁化 设计带来便利。聚碳酸酯材料在电子电器行业的广泛使用,为消费者提 升用户感受的同时,同时对聚碳酸酯材料韧性和透光性等特性提出更高 的品质要求。 电子电器:5G、智能化、可穿戴等消费新热点刺激产品更迭 来源:摩塑网,企业官网,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中国聚碳酸酯行业发展趋势(1/2) 电子电器、医疗健康领域将推动聚碳酸酯的应用开发向高复合、高功能、专用化、系 列化方向发展 未来,医疗领域应用的快速增长是聚碳酸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2018 年,中国医用级聚碳酸酯消费量约10万吨,预计未来每年将有10%的增 长。聚碳酸酯透明、材料常用于制造医患日常用品、一次性无菌医疗器 械及包装袋等,广泛应用于医疗过程中各场景,具体产品包括输血袋、 各类医用软管,医用手套、医疗器材的一次性包装袋等。作为医用级聚 碳酸酯领域重要的应用场景,大输液行业的稳步发展为聚碳酸酯材料使 用量在此细分领域的快速提升提供支撑作用。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