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恒生银行:香港零售银行标杆.pdf
行业 报告 | 行业专题研究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 1 银行 证券 研究报告 2020 年 10 月 21 日 投资 评级 行业 评级 强于大市 (维持 评级 ) 上次评级 强于大市 作者 廖志明 分析师 SAC 执业证书编号: S1110517070001 liaozhimingtfzq 邵春雨 联系人 shaochunyutfzq 资料 来源: 贝格数据 相关报告 1 银行 -行业点评 :怎么看待 9 月社融同比大增? 2020-10-14 2 银行 -行业研究简报 :10 月策略:否极泰来,积极看多 2020-10-14 3 银行 -行业研究简报 :预测: 9 月社融有多高? 2020-10-11 行业走势图 透视恒生银行 -香港零售银行标杆 恒生银行是香港的标杆银行之一 , 成立于 1933 年,历经 80 年峥嵘岁月,不仅成长为香港本土银行中的领导者,也因香港股市“风向标” 恒生指数而闻名于世。恒生银行在香港有 290 个网点,服务超过 350 万人,约一半的香港成年人。 恒生银行特色鲜明:汇丰集团成员、深耕香港 、“保守派” 等 汇丰银行拥有恒生 62%的股权。 1965 年 1 月,香港爆发了有史以来第一次大型的银行 挤提危机 。 汇丰 以收购方式 成为恒生第一大股东 。 恒生银行 深耕香港,具有良好经营环境。 恒生的营收依赖于香港和中国内地市场, 1H20香港地区贡献 94.5%的营收。香港较为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为 恒生银行 开展综合性金融 服务创造条件 。 恒生经营风格稳健,是坚定的“保守派”。 作为香港最大的本地注册上市公司之一, 恒生银行经营稳健,在 08 年金融危机受影响较小 。 恒生银行估值较高, 高分红与高 ROE 并存 复盘来看,恒生银行估值持续高于同业。 截至 20 年 10 月 17 日,恒生银行PB 估值为 1.32 倍,同期汇丰控股为 0.48 倍,中银香港为 0.73 倍,渣打集团为 0.33 倍,东亚银行为 0.45 倍。 ( 1) 恒生银行零售业务出众,息差较高 , 成本收入比较低, 成就较高 ROE。19 年恒生银行净息差 2.17%,显著 高于香港主要上市银行。 20 年受疫情影响,恒生银行仍然维持 2%的高息差水平 。 30%的成本收入比在香港十大银行中处于较低水平 。 恒生银行 ROE 高于香港同业。 恒生银行 深耕香港零售银行业务, 零售板块贡献近 64%的营业收入,同时关注中小企业需求,恒生银行盈利能力较强, 19 年 ROE 为 15.4%,显著高于同期香港其他主要大行。一般而言,银行的 ROE 与估值成正相关,恒生银行高于香港同业的 ROE 水平使其拥有较 高 估值。 ( 2) 恒生高估值的另一个原因来自其高分红率。 相对于内地普遍 30%的分红率,港行普遍 更高 ,而汇丰银行也一直以高分红著称,其子公司恒生银行也继承了这一特点,绝大多数年份的分红率在 60%以上, 19 年分红率为 63%,1H20 分红率为 71%。 投资建议 : 低估值与经济复苏共振,银行股有望否极泰来 国内经济稳步复苏,让利压力缓解,叠加业绩低基数,未来一年上市行业绩增速有望反转。低估值与经济复苏共振,银行股有望否极泰来,四季度估值切换值得重视。个股我们主推具备长逻辑的零售银行龙头 -平安银行,关注招行、常熟、张家港行,兴业、光大等。 此外我们特别提示投资者关注全国性银行 H 股之机会。 风险 提示 : 经济失速,资产质量大幅恶化;金融让利,息差大幅收窄等。 重点标的推荐 股票 股票 收盘价 投资 EPS(元 ) P/E 代码 名称 2020-10-20 评级 2019A 2020E 2021E 2022E 2019A 2020E 2021E 2022E 000001.SZ 平安银行 17.54 买入 1.45 1.24 1.52 1.89 12.10 14.15 11.54 9.28 600036.SH 招商银行 39.97 增持 3.68 3.48 3.98 4.42 10.86 11.49 10.04 9.04 601818.SH 光大银行 4.02 买入 0.71 0.63 0.76 0.90 5.66 6.38 5.29 4.47 002839.SZ 张家港行 6.09 买入 0.53 0.54 0.60 0.71 11.49 11.28 10.15 8.58 601166.SH 兴业银行 17.80 买入 3.17 2.84 3.39 4.21 5.62 6.27 5.25 4.23 资料来源: 天风证券研究所,注: PE=收盘价 /EPS -17%-11%-5%1%7%13%19%2019-10 2020-02 2020-06银行 沪深 300行业报告 | 行业专题研究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 2 内容目录 1. 深耕香港的稳健型银行 . 4 1.1. 浓厚历史色彩的恒生发展史 . 4 1.2. 恒生控股权易手汇丰 . 5 1.3. 深耕香港市场 . 5 1.4. 稳健管理风格, “ 保守派 ” 的不平凡 . 6 2. 恒生高估值:高分红 与高 ROE 并存 . 7 2.1. 恒生银行估值显著高于同业 . 7 2.2. 高 ROE 与高分红 . 8 3. 本土零售银行标杆,零售及财富管理业务贡献大 . 11 3.1. 零售银行及财富管理业务:收入占比 64%. 12 3.1.1. 保险业务是财富管理业务的重心 . 12 3.1.2. 零售按揭及无抵押贷款保持领导地位 . 14 3.1.3. 零售银行业务采用数码技术提升客户体验 . 15 3.2. 商业银 行业务:关注中小企业需求 . 16 3.2.1. 恒生关注满足中小企业需求 . 17 3.2.2. 商业银行板块逐渐被零售业务拉开差距 . 17 3.3. 环球银行及资本市场业务 . 19 4. 投资建议:低估值与经济复苏 共振,银行股有望否极泰来 . 20 5. 风险提示 . 21 图表目录 图 1:恒生银行的发展伴随着近现代历史更迭 . 4 图 2: 19 年恒生银行净利润 248 亿港元,恒生银行净利息收入增长迅速(亿港元) . 6 图 3:恒生银行盈利情况较好,营业溢利(利润)较为稳定(亿港元) . 6 图 4:港行资本充足率较高,恒生银行资本充足率较高且保持平稳( %) . 7 图 5:恒生银行 PB 估值显著高于香港同业(倍) . 8 图 6:恒生银行零售业务领先,净息差较高( %) . 8 图 7: 17 年香港银行业净息差在 1.55%( %) . 8 图 8:恒生银行的成本收入比较低, 19 年为 30% . 9 图 9:恒生银行 ROE 较高,显著高于香港同业 . 10 图 10:恒生银行的分红率很高( %) . 10 图 11: 1H20 恒生银行总营业收 入情况 . 11 图 12: 2019 恒生银行总营收情况 . 11 图 13:近 20 年的恒生银行、汇丰、中银香港的营业溢利(利润)增速情况 . 12 图 14: 19 年恒生银行投资业务收入构成 . 13 图 15:恒生银行的财富管理板块中,保险业务收入增长较快(百万港元) . 14 图 16:恒生智能助理 HARO 是运用了人工智能及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聊天机械人 . 15 图 17: HARO 初始聊天界面 . 16 行业报告 | 行业专题研究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 3 图 18: HARO 助理服务范围 . 16 图 19:恒生是香港首家应用 NFC 技术,可以用手机提款的银行 . 16 图 20:恒生银行各业务板块历年营业利润增速情况,商业银行业务板块 13 年之前增速很高 . 18 图 21:近 10 年商业银行板块的营业利润、净收入、净利息收入情况(百万港元) . 18 图 22:恒生银行的商业智能助理 BERI . 19 图 23:恒生 One Collect 收款服务一机兼容多种付款方式 . 19 图 24: 19 年环球银行及资本市场业务的营业利润为 49.60 亿港元,有所下降(亿港元). 20 表 1:汇丰银行自 2003 年开始稳定持股 62.14%,也是恒生银行唯一大股东 . 5 表 2:恒生银行深耕香港,香港地区贡献绝大多数营收(亿港元) . 6 表 3:分模块看, 19 年恒生营业支出占收入比重中,员工成本、一般行政支出等均低于同业(百万港元) . 9 表 4:近 5 年恒生银行总营业收入分业务情况(亿港元) . 11 表 5:恒生银行财富管理业务的保险业务收入增长较快(百万港元) . 12 表 6:恒生银行贷款情况,按揭贷款约占贷款总额的 25.3% . 14 表 7:疫情之下,零售银行和财富管 理业务板块收入受影响, 1H20 同比下降 22.8%(亿港元) . 14 表 8:恒生银行参与提供九成信贷担保产品贷款,由政府提供担保额 ,最高 5 年贷款 . 17 行业报告 | 行业专题研究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 4 1. 深耕香港的稳健型银行 恒生银行是香港的标杆银行之一 。 恒生银行的“恒生” 二字含有 “永恒生长” 之意 ,其 成立于 1933 年, 历 经 80 年峥嵘岁月,不仅成长为香港本土银行中的领导者,也因香 港股市“风向标” 恒生指数而闻名于世。 截至 2020 年 6 月末,公司市值为 2487 亿港币。恒生银行在香港有 290 个网点,服务超过 350 万人,约一半的香港成年人。 恒生银行在 2007 年 5 月成立之全资附属公司恒生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总部设于上海浦东,并在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区域及中西部地区设有网点。 恒生在 澳门及新加坡设有分行, 也在 台北设有代表处。 1.1. 浓厚历史色彩 的 恒生 发展史 恒生银行的发展有着浓厚历史色彩,与近 现 代香港乃至中国的命运紧密联结。 恒生银行 于1933 年 在香港创立 ,彼时中国 局势风雨飘摇,中共发表“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宣言,希特勒刚被任命为德国总理,美国正式承认苏联政府,话剧雷雨被曹禺创作出来。 而后,恒生银行经历了 1937 年开始的日本侵华战争,大陆富商纷纷南下,急于把银元兑换成港币,恒生发了一笔兑换财。 1941 年 12 月,香港总督杨慕琦向日军投降 ,香港沦陷,恒生被迫停业。 1945 年日本无条件投降,香港光复,恒生重新开业。 恒生银行 从仅 11 人的恒生银号发展为香港最重要的银行之一,曾经扶持的中小企业如周大福、长实(长江实业)、李嘉诚初创企业等,现已经成为具有影响力的大企业,与恒生保持深厚关系。 可以说恒生银行的发展史,有着浓厚的近现代历史色彩。 图 1: 恒生银行的发展伴随着近 现 代历史更迭 资料来源: 恒生银行官网, 天风证券研究所 初创时期: 规模较小、人员较少的恒生 银号 , 主要经营买卖黄金,汇兑及找换的业务 。 1933年 3 月 3 日, 林炳炎 、 何善衡 、梁植伟、 盛春霖 及 何添 创立 恒生银号。 恒生银号最初设于一幢旧建筑物内,面积只有 800 平方呎。当时全银号职员仅 11 人,规模较小。初期主要经营买卖黄金,汇兑及找换的业务。开业首年,获利 10,389 港元。恒生银号以香港为基地,其后业务扩张至广州、上海等大城市。 日本侵华时期: 早期 大陆 港币兑换需求的增多,恒生获利颇丰;伴随香港光复,规模做大。1937 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大陆富户纷纷南下,急于把银元兑成港币。由于恒生已在中国大陆遍设业务网络,生意滔滔不绝。中国国民政府急需外汇以资军费,恒生更独家代理政府的 兑换业务,从中抽佣,获利甚丰。 1941 年,香港沦陷,恒生被迫停业。林炳炎、何善衡等人带同资金及 18 位员工往澳门暂避。由于当时澳门已有由区荣谔创办了同名的恒生银号,他们遂改名 “ 永华银号 ” 继续经营。 1945 年,香港光复后,他们返港,自置物业重新开业,新店规模较以前大。 1946 年, 利国伟 应邀加入,主理海外黄金买卖。 行业报告 | 行业专题研究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 5 战后初期: 大陆严格外汇管理,恒 生将业务重心倾斜港内。 1949 年 10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中国大陆实行一连串严格的外汇管制。至朝鲜战争时期,联合国对中国大陆实行经济封锁,这既打击了海外对中国大陆的投资信心,也对原先拥有大陆网络的 银行业务不利。此外,战后香港 经济起飞 ,制造业及地产业崛起,借贷需求增加。 1953 年,恒生全面开展 商业银行 的业务。 1953 年 恒生也开始了业务转型。 1952 年 12 月5 日,恒生注册为香港的私人有限公司,注册资本 1,000 万港元,实收资本 500 万港元,并成立新的董事局。当时, 林炳炎 已去世,由何善衡出任董事长,梁植伟任副董事长,何添任总经理。 1953 年,恒生迁入一幢 5 层高的自置物业,全面开展 商业银行 的业务。 战后初期恒生主要客户是 个 人客户及 中小企业。 恒生主要客户是巿民大众及 中小型企业 。何善衡为职员订下了一系列服务守则,规定员工必须以诚待客,深得社会大众欢迎。至于中小企客户,主要为广东籍的制衣、玩具、电子、塑胶、五金的厂商。他们希望得到信贷,但却没有公司资产负债表及支持他们取得信贷的足够条件。由于恒生早已了解他们的背景,故不介意批出信 贷。这些小公司,后来也发展成大公司、大集团,并成为恒生的长期客户。 从 1954 年至 1964 年 :恒生资本账户扩张,并 在存款和资产方面是香港最大的华资银行 。这十年 恒生的资本帐户从 630 万港元增至 5,250 万港元,存款从 2,100 万港元增至 7.2 亿港元;总资产从 3,200 万港元增至 7.61 亿港元。 在 1965 年香港股灾发生前,恒生在存款和资产方面是香港最大的华资银行,并在 银行零售业务 方面逐渐成为 香港上海汇丰银行 的主要竞争对手。 1959 年 10 月,恒生将注册资本增至 3,000 万港元,实收资本 1,500 万港元左右。 1960 年 2 月 7 日,恒生改组成香港 的公共有限公司,正式改名为 “ 恒生银行 ” 。同年,在九龙油麻地及旺角成立两间分行,积极开拓港九的分行网络。 1962 年圣诞节,新总行大厦恒生大厦落成启用,楼高 22 层,是当时香港最高的建筑物。 1.2. 恒生控股权易手汇丰 1965 年 1 月,香港爆发了有史以来第一次大型的银行 挤兑 危机 。 事缘在 1 月 23 日,明德银号发出的约值 700 万港元的美元支票遭拒付。消息传出后,许多存户纷纷拥至提取现金,由于银号一时间无法支付数额庞大的提款,最后 1 月 27 日,香港政府正式接管明德银号。其后, 挤兑 蔓延至其他华资银行,恒生银行更是首当其冲。 4 月 5 日 ,恒生银行一日之内失去了 8,000 万港元存款,占银行存款总额的六分之一,至 4 月上旬共失去了 2 亿港元。 1965 年汇丰得到恒生 51%的股权。 应对危机, 恒生 想出 了三个解决方案: 1、接受 美国大通银行 的援助; 2、停业并由政府接管; 3、向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求协助。 最后决定采取第三个方案。最终汇丰 于 4月 12日以 5,100万元收购恒生 51%股权(其后增持至 62.14%至今)。 汇丰 认为恒生银行的成功在于华人管理层,收购后未多加干预。 汇丰却无疑成了大赢家 ,汇丰不单以低廉的价钱买入最宝贵 的资产,也除去了香港银行业最具威胁的对手,奠定了其在香港银行零售业的垄断优势。在收购后,汇丰只派出 4 位代表加入董事局,并继续保持原来的华人管理层,何善衡等人也得以留任,这是汇丰的远识卓见。当时,香港上海汇汇 丰银行总经理桑达士认为,恒生银行的成功在于其华人的管理层,所以汇丰不必插手。 表 1: 汇 丰银行 自 2003 年开始稳定持股 62.14%,也是恒生银行唯一大股东 股东名称 持股合计 (亿股 ) 持股市值 (亿股 , 1H20) 占总股数比例 (%) 汇丰银行有限公司 11.88 1,545.66 62.14 资料来源: WIND, 天风证券研究所 1.3. 深耕香港 市场 恒生银行的营收依赖于香港和中国内地市场 , 1H20 香港地区贡献 94.5%的营收 。 财报显示,上半年总 营业收入 272.59 亿港元,其中香港地区贡献 257.53 亿港元,内地市场贡献 13.90亿港元;除税前溢利 106.19 亿港元,其中香港地区为 100.07 亿港元,内地市场为 5.22 亿行业报告 | 行业专题研究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 6 元。 香港较为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为 恒生银行 开展 综合性金融 服务创造条件,恒生银行 除了 传统 银行 业务 ,在证券 经纪 、保险、资产管理、私人银行、贵金属、外汇业务等方面都很活跃。 表 2: 恒生银行深耕香港,香港地区贡献绝大多数营收(亿港元) 1H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中国香港 258 605 530 479 418 418 407 中国大陆及其他 15 29 25 22 24 23 23 总计 273 633 554 501 441 440 429 资料来源: WIND, 天风证券研究所 值得一提的是,恒生银行的银团贷款保持活跃 ,位居香港第一 。 据恒生(中国)行长林伟中说, 恒生银行 母行 深耕香港市场 , 恒生和中资行 的 香港子公司之间也会形成合作,包括银团合作等 。 19 年恒生银行 在 参与银团贷款市场 加大力度 ,令信贷融通服务费收入上升12%,部分抵销了商业银行业务的非利息收入下跌 16%的不利影响。以宗数计,恒生银行在香港及澳门的银团贷款,位居牵头行的第三位。截至 20 年 6 月底, 恒生银行在银团贷款市场维持活跃 , 以宗数计算, 恒生银行 在香港及澳门的银团贷款,位居牵头行的第一位。 图 2: 19 年恒生银行净利润 248 亿港元 ,恒生银行净利息收入增长迅速 (亿港元) 资料来源: WIND, 天风证券研究所 1.4. 稳健管理风格,“保守派”的不平凡 对于银行业而言,任何一次危机都有可能对其造成致命的打击,然而恒生银行在 80 多 年的历程中,经历了数次金融危机却仍然能够实现如此优秀的增长,这一点离不开恒生银行本身稳健的风格以及较高的风险管控能力。 作为香港最大的本地注册上市公司之一,恒生银行在 2008 年次贷危机中 受创较小 。 不少采取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大型银行 受到重创 ,而恒生银行则由于经营策略有效保持稳扎稳打的风格,使其当年业绩并未受太大冲击,往后即回升至较高水平。 图 3: 恒生银行盈利情况较好,营业溢利(利润)较为稳定 (亿港元) 050100150200250300350 净利润 净利息收入行业报告 | 行业专题研究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 7 资料来源: WIND, 天风证券研究所 在 1998 年至 2003 年期间,即使金融危机席卷亚洲,恒生银行的业绩也只是略有下滑,到2004 年,恒生银行的净利润已经基本恢复到历史最高的水平。与此同时,呆坏账并没有出现大幅恶化,相反却保持在非常平稳的水平。可见,恒生银行的经营杠杆很低,让其资本充足率始终保持在 11%以上 。 19 年资本充足率为 20.8%。 鉴于深耕本地市场以及保守经营方式,恒生银行一直在香港市场享有较高的估值。 图 4:港行资本充足率较高,恒生银行资本充足率较高且保持平稳 ( %) 资料来源: 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 2. 恒生高估值 : 高分红与高 ROE 并存 鉴于深耕本地市场以及保守经营方式, 恒生银行在经营方面较为稳健, 恒生银行一直在香港市场享有较高的估值 ,也是香港人钟情的股票之一,有笑称香港人发了工资就去买恒生银行股票,可见恒生银行股票的价值性。恒生银行估值较高,截至 20 年 10 月 17 日,恒生银行 PB 估值为 1.32 倍,高于其他香港大行,主要是由于其 零售业务出众, 高分红与高ROE 并存 。 2.1. 恒生银行估值 显著高于同业 恒生银行的高估值一直很出名,持续高于香港同业,即使 20 年疫情期间 PB 估值也在 1.3倍以上。 恒生银行为何值得市场给予这么高估值,这主要来源于恒生的高分红率和高 ROE。 复盘来看,恒生银行估值持续高于同业。 截至 20 年 10 月 17 日,恒生银行 PB 估值为 1.32(50)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 恒生银行 汇丰控股 东亚银行 中银香港1012141618202224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东亚银行 渣打集团 恒生银行 中银香港 汇丰控股行业报告 | 行业专题研究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 8 倍,同期汇丰控股为 0.48 倍,中银香港为 0.73 倍,渣打集团为 0.33 倍,东亚银行为 0.45倍 。受疫情影响,香港主要银行估值均在 1 倍 PB 以下,而恒生银行依然保持 1.32 倍高估值,也超过绝大多数内地 A 股银行估值。 疫情前,恒生银行 PB 估值保持 2 倍以上,如 17年 9 月 末为 2.64 倍 PB, 18 年 9 月末为 2.73 倍 PB, 19 年 9 月末为 2.01 倍 PB。 图 5: 恒生银行 PB 估值显著高于香港同业 (倍) 资料来源: Bloomberg, 天风证券研究所 2.2. 高 ROE 与高分红 恒生银行零售业务出众,息差较高。 19 年恒生银行净息差 2.17%,同期汇丰银行 1.07%,中银香港 1.30%,渣打集团 1.03%,东亚银行 1.98%,恒生高于香港主要上市银行。 20 年受疫情影响, 1H20 息差普遍下降,恒生银行仍然维持 2%的高息差水平,而同期汇丰、中银香港、渣打、东亚分别为 1.40%/1.22%/0.94%/1.77%。 图 6: 恒生银行零售业务领先,净息差较高 ( %) 资料来源: Bloomberg, 天风证券研究所 与香港银行业均值相比,恒生银行息差也处于较高水平。 恒生银行经营稳健,息差较为平稳,据 FRED 数据, 17 年香港银行业净息差为 1.55%,而恒生为 1.91%,且有上升趋势,恒生高于香港银行业息差平均水平,息差优势主要来源其零售业务优势。 图 7: 17 年香港银行业净息差在 1.55%( %) 0123456 恒生银行 汇丰控股 中银香港 渣打集团 东亚银行0.000.501.001.502.002.503.00 恒生银行 汇丰控股 中银香港 渣打集团 东亚银行行业报告 | 行业专题研究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 9 资料来源: FRED, 天风证券研究所 恒生银行成本收入比低。 据毕马威 2020 香港银行业报告,香港十大银行之间进行比较( 19 年末香港注册持牌银行中资产最高的十家银行), 19 年工银亚洲的成本收入比最低,为 24%,渣打银行最高,为 62%。 恒生银行 零售业务占比较高, 成本收入比为 30%,处于十大银行的较低水平。 渣打银行成本收入比率超过 60 , 尽管 其 大部分经营支出都投资于零售银行业务,但是在所有业务类别中,私人银行业务的成本收入比率最高,高达 79 ,拉高了整体水平 。 图 8: 恒生银行的成本收入比较低, 19 年为 30% 资料来源: 毕马威 2020 香港银行业报告, 天风证券研究所 恒生银行成本收入比较低源于较低的员工成本和租金。 恒生 30%的成本收入比低于同业,分类别看,一般行政支出占营收净额的 11%,员工成本占 14%,折旧摊销占 5%,与东亚银行和渣打相比 ,员工成本占比最低,一般行政支出相对渣打较低 。 由于员工成本主要由薪资构成,其占营收比重仅为 14%,而渣打占比为 46%, 截至 19 年末,恒生银行员工数 10331人次,渣打 85402 人次,东亚银行 9846 人次,恒生员工数与东亚银行可比, 可以推测与渣打、东亚银行相比,恒生银行的员工 平均 待遇并不算高。 恒生银行的一般行政支出较低,其主要包括租金、设备费用、广告等,其中 19 年租金支出仅 0.82 亿港元,不到营收的 0.2%,主要是因为恒生银行早年购入自用的物业多, 自持产业较多,租金相对同业较低 。 表 3: 分模块看, 19 年 恒生营业支出占收入比重 中,员工成本、一般行政支出等均低于同业 (百万港元) 0.00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5.00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香港银行业净息差 恒生银行23.88%28.26% 30.01%37.57% 39.25%42.62% 43.76% 44.26%50.25%61.76%0%10%20%30%40%50%60%70%行业报告 | 行业专题研究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 10 恒生 银行 占营收比重 东亚银行 占营收比重 渣打 集团 占营收比重 一般行政支出 4692 11% 一般行政支出 622 3% 一般行政支出 2211 14% 员工成本 6229 14% 员工成本 5224 27% 员工成本 7122 46% 折旧及摊销 2136 5% 折旧及摊销 941 5% 折旧及摊销 1180 8% 其他 0 0% 其他 3104 16% 其他 420 3% 营业收入净额 43514 营业收入净额 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