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生物质能发电行业概览.pdf
1 报告编码19RI0251 头豹研究院 | 公共事业系列行业概览 400-072-5588 2019 年 中国生物质能发电行业概览 报告摘要 工业团队 生物质指通过光合作用直接或间接形成的各种有机 体, 包括植物、 动物和微生物等。 中国生物质发电累 计装机容量由 2014 年的 950.0 万千瓦迅速上升至 2018 年的 1,781.0 万千瓦,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17.0%。 预计在五年内, 中国生物质能发电行业还将 保持稳定的发展增速, 到 2023 年, 中国生物质发电 累计装机容量有望达到 3,106.6 万千瓦。 热点一:燃烧发电是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 热点二:“垃圾围城”亟待解围 热点三:热电联产的比重将得到提升 燃烧发电是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通过直 接燃烧秸秆获取电能的方式,一方面能够将秸秆变废为 宝,提高秸秆利用效率,改善空气环境;另一方面,通 过发电厂收购秸秆的方式也能够为农民增收,提高农民 回收秸秆的积极性,减少焚烧秸秆现象。 伴随着城市人口的急剧膨胀, 城市垃圾产生量空前庞大, 但城市土地资源有限,垃圾处理能力不足,导致“垃圾围 城”现象越发严重。通过垃圾焚烧直接发电,可实现社会 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对改善生态环境、缓解能 源问题乃至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中国生物质能发电行业资深专家介绍,热电联产是 生物质发电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单纯发电的热能 利用效率在 30%左右,而热电联产能够将热能利用效率 提高到 65%。热电联产既可以有效抑制秸秆露天焚烧, 又可为当地农村居民提供电力和热力,将更多的秸秆转 化为清洁能源,利用效率远高于单纯发电。 庄林楠 高级分析师 文晗 分析师 邮箱:csleadleo 行业走势图 相关热点报告 公共事业系列行业概览 2018 年中国风力发电行业研 究报告 公共事业系列行业概览 2019 年中国海上发电行业研 究报告 公共事业系列深度研究 2020 年中国风电叶片精品报 告 报告编号19RI0251 目录 1 方法论 . 3 1.1 研究方法 . 3 1.2 名词解释 . 4 2 中国生物质能发电行业市场综述 . 6 2.1 中国生物质能发电行业定义及分类 . 6 2.2 中国生物质能发电行业发展历程 . 7 2.3 中国生物质能发电行业市场现状 . 8 2.4 中国生物质能发电行业产业链 . 9 2.4.1 上游分析 . 9 2.4.2 中游分析 . 10 2.4.3 下游分析 . 10 2.5 中国生物质能发电行业市场规模 . 11 3 中国生物质能发电行业驱动与制约因素 . 12 3.1 驱动因素 . 1 2 3.1.1 燃烧发电是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 . 1 2 3.1.2 “垃圾围城”亟待解围 . 13 3.1.3 发电技术逐渐成熟 . 14 3.2 制约因素 . 1 5 3.2.1 生物质发电成本较高,不利于行业的长期发展 . 1 5 3.2.2 垃圾处理技术不完善 . 15 3.2.3 产业缺乏统一规划 . 18 1 报告编号19RI0251 4 中国生物质能发电行业政策及监管分析 . 18 4.1 行业支持政策 . 18 4.2 行业监管政策 . 19 5 中国生物质能发电行业市场趋势 . 20 5.1 政府管理手段不断完善,补贴效果和效率将得到提升 . 20 5.2 农林生物质直燃发电与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一体化加深 . 21 5.3 热电联产的比重将得到提升 . 22 6 中国生物质能发电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 23 6.1 中国生物质能发电行业竞争格局概述 . 23 6.2 中国生物质能发电行业典型企业分析 . 24 6.2.1 山东琦泉集团 . 24 6.2.2 理昂生态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26 6.2.3 重庆三峰环境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 27 2 报告编号19RI0251 图表目录 图 2-1 生物质发电技术分类(以发电方式划分) . 7 图 2-2 中国生物质能发电行业产业链分析 . 9 图 2-3 中国全社会用电量,2014-2018 年 . 11 图 2-4 中国生物质发电累计装机容量,2014-2023 年预测 . 12 图 3-1 中国关于促进秸秆综合利用的相关政策 . 13 图 3-2 生活垃圾产生量排名前十的城市,2017 年 . 14 图 4-1 中国生物质能发电行业相关支持政策 . 19 图 4-2 中国生物质能发电行业相关监管政策 . 20 图 6-1 中国生物质能发电行业主要竞争者介绍 . 23 图 6-2 琦泉集团业务板块介绍 . 25 图 6-3 三峰环境主营业务 . 28 3 报告编号19RI0251 1 方法论 1.1 研究方法 头豹研究院布局中国市场, 深入研究 10 大行业, 54 个垂直行业的市场变化, 已经积累 了近 50 万行业研究样本,完成近 10,000 多个独立的研究咨询项目。 研究院依托中国活跃的经济环境, 从可再生能源、 农业、 制造业、 电力等领域着手, 研究内容覆盖整个行业的发展周期,伴随着行业中企业的创立,发展,扩张,到企 业走向上市及上市后的成熟期, 研究院的各行业研究员探索和评估行业中多变的产 业模式,企业的商业模式和运营模式,以专业的视野解读行业的沿革。 研究院融合传统与新型的研究方法, 采用自主研发的算法, 结合行业交叉的大数据, 以多元化的调研方法, 挖掘定量数据背后的逻辑, 分析定性内容背后的观点, 客观 和真实地阐述行业的现状, 前瞻性地预测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研究院的每一份 研究报告中,完整地呈现行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研究院秉承匠心研究, 砥砺前行的宗旨, 从战略的角度分析行业, 从执行的层面阅 读行业,为每一个行业的报告阅读者提供值得品鉴的研究报告。 头豹研究院本次研究于 2019 年 05 月完成。 4 报告编号19RI0251 1.2 名词解释 光合作用: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 释放氧的过程。 可再生能源:是一种在自然界可以循环再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主要包括太 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波浪能、潮汐能、海洋温差能、地热能等。 醇类燃料:指含醇的液体燃料,主要包括甲醇、乙醇、汽油及少量甲基叔丁基醚。 秸秆:是成熟农作物茎叶(穗)部分的总称,通常指小麦、水稻、玉米、薯类、油菜、 棉花、甘蔗和其它农作物(通常为粗粮)在收获籽实后的剩余部分。 锅炉:是一种能量转换设备,向锅炉输入的能量有燃料中的化学能、电能,锅炉输出具 有一定热能的蒸汽、高温水或有机热载体。 汽轮机: 也称蒸汽透平发动机, 是一种旋转式蒸汽动力装置, 高温高压蒸汽穿过固定喷 嘴成为加速的气流后喷射到叶片上, 使装有叶片排的转子旋转, 同时对外做功。 汽轮机 是现代火力发电厂的主要设备,也用于冶金工业、化学工业、舰船动力装置中。 辅机:在本文中指锅炉辅助设备,包含磨煤机、给煤机、风机、引风机、返料风机、炉 排、除渣机械等。 冷凝器:为制冷系统的机件,属于换热器的一种,能把气体或蒸汽转变成液体,将管子 中的热量,以很快的方式传到管子附近的空气中。 标杆电价: 是为推进电价市场化改革, 国家在经营期电价的基础上, 对新建发电项目实 行按区域或省平均成本统一定价的电价政策。 PM2.5:是细颗粒物的一种,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 2.5 微米的 颗粒物。 它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 其在空气中含量浓度越高, 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 重。 5 报告编号19RI0251 二噁英: 通常指具有相似结构和理化特性的一组多氯取代的平面芳烃类化合物, 是燃烧 和各种工业生产的副产物,对空气环境及人体健康会造成不良影响。 热电联产:是利用热机或发电站同时产生电力和有用热量的生产方式。 CCER:Chinese 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即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根据温 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 ,参与自愿减排的减排量需经国家主管部门在国家 自愿减排交易登记簿进行登记备案,经备案的减排量则被称为核证自愿减排量。 EPC: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指公司受业主委托,按照合同约定 对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等实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承包。 BOT:Build-Operate-Transfer,即建设-经营-转让,是私营企业参与基础设施建设, 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方式,中国一般称之为“特许权”。 厌氧发酵: 指废弃物在厌氧条件下通过微生物的代谢活动而被稳定化, 同时伴有甲烷和 二氧化碳产生的变化。 秸秆还田:是把不宜直接作饲料的秸秆(麦秸、玉米秸和水稻秸秆等)直接或堆积腐熟 后施入土壤中的一种方法。 垃圾围城:指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过多,导致城市被垃圾包围的这一现象。 上网电量: 即发电厂向供电企业出售的电量, 指发电厂在上网电量计量点向供电企业 (电 网)输入的电量。 6 报告编号19RI0251 2 中国生物质能发电行业市场综述 2.1 中国生物质能发电行业定义及分类 生物质指通过光合作用直接或间接形成的各种有机体, 包括植物、 动物和微生物等。 生 物质能指由太阳能以化学能的形式在生物质中贮存的能量,是一种清洁环保的可再生能源。 生物质能可通过物理、 化学、 生物等形式转化为常规的固态生物质燃料、 液态生物质燃料和 气态生物质燃料: 固态生物质燃料包括直接燃烧和固化成型, 其中直接燃烧是生物质能最 主要的利用方式,即直接燃烧农作物秸秆、薪柴、垃圾等固态生物质燃料获得热能;固化成 型是指将生物质原料粉碎后, 利用机械挤压成形, 可作为煤和木柴的替代燃料; 液态生物 质燃料是将生物质制成燃料油、 醇类燃料及生物柴油等液体燃料; 气态生物质燃料是指以 生物质为原料, 利用气化技术将其制成气态燃料, 如生物质制沼气、 生物质气化及生物质制 氢等。 生物质发电是指利用生物质具有的生物质能进行发电。 根据发电方式的差异, 生物质发 7 报告编号19RI0251 电技术可分为直接燃烧发电、 混合燃烧发电、 垃圾发电、 沼气发电和气化发电 (见图 2-1) 。 图 2-1 生物质发电技术分类(以发电方式划分)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直接燃烧发电:将生物质放入锅炉中直接燃烧,产生的蒸汽带动蒸汽轮机及发电机发 电; 混合燃烧发电:将生物质和煤混合进行燃烧发电,可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将生 物质与煤混合后投放燃烧,另一种是将生物质气化产生的燃气与煤混合燃烧; 垃圾发电:以焚烧发电的形式为主,垃圾焚烧发电是利用锅炉燃烧技术产生的热量将 水加热后获得蒸汽推动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 沼气发电:利用工农业或城镇生活中产生的大量有机废弃物经厌氧发酵处理产生的沼 气驱动发电机组发电; 气化发电:生物质在气化炉中转化为气体燃料,经一系列的净化冷却后直接进入燃气 机中燃烧发电或者直接进入燃料电池发电。 2.2 中国生物质能发电行业发展历程 20 世纪 70 年代, 欧美等发达国家与地区已经开始利用生物质发电。 如今在美国, 生物 质发电已经成为大量工业生产用电的选择。中国相对发展较晚,2005 年以前,中国生物质 发电领域几乎是空白。 2005 年 2 月, 中国颁布了 可再生能源法 , 为生物质发电的发展提 供了制度保障, 中国生物质能发电产业开始起步。 随着中国政府对可再生能源重视程度的逐 渐提升, 一系列有关可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 生物质项目管理以及生物质发电优惠上网电价 8 报告编号19RI0251 等政策文件相继出台,引导国有、民营以及外资企业投资参与生物质发电项目的建设。到 2009 年底,中国生物质能发电行业已经逐渐形成了以直燃发电和垃圾发电为主,气化发电 等其他发电形式为辅的发电格局。2010 年后,相关配套政策陆续出台,中国生物质能发电 行业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参与企业数量以及生物质能产业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2.3 中国生物质能发电行业市场现状 根据数据显示, 目前中国生物质发电主要以直燃发电和垃圾发电为主, 这两种发电形式 在所有生物质发电形式中的占比超过 90%,而沼气发电、气化发电及混合燃烧发电三种发 电形式的所占比例不足 10%。 从中国实际需求来看, 直燃发电和垃圾发电的燃料较易获得, 项目实施性较强且还可直接改善农村与城市的环境污染问题; 气化发电规模较小的原因在于 现有的内燃机的装机容量小, 发电转化效率低, 无法满足规模化应用的需求; 沼气发电产生 的沼渣还未实现有效利用, 沼气发电机组规模普遍较小; 混合燃料发电则对燃料处理和燃烧 设备要求较高,利用与推广较少。 根据中国能源局数据, 2018 年生物质发电新增装机容量为 305 万千瓦, 累计装机容量 达到 1,781.0 万千瓦, 同比增长 20.7%; 全年生物质发电量为 906 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 14%, 发展增长势头较好。 从区域分布上来看, 中国生物质发电累计装机容量最高的四个省份是山 东、浙江、安徽和江苏,年发电量排名前四位的省份是山东、江苏、浙江和广东,主要是由 于这些地区的燃料资源丰富, 生物质发电厂多选择在这些地区布局。 现阶段, 中国生物质能 发电行业仍存在发电成本较高、 垃圾处理技术不完善、 产业缺乏统筹规划等问题, 还需进一 步改善产业布局,降低发电成本,提高发电效率,以形成可与传统化石能源竞争的优势。 9 报告编号19RI0251 2.4 中国生物质能发电行业产业链 中国生物质能发电行业产业链从上至下可依次分为上游燃料资源;中游生物质能发电, 参与主体为生物质能发电企业;下游电能输送,参与主体为国营电网企业(见图 2-2) : 图 2-2 中国生物质能发电行业产业链分析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2.4.1 上游分析 中国生物质能发电行业产业链上游为燃料资源, 生物质发电主要燃料来源包括秸秆和垃 圾等。上游主要围绕燃料的收购、加工、储存、转运、输送五大环节。生物质发电主要燃料 来源包括秸秆和垃圾等。利用秸秆发电,首先需要从田间收购秸秆,由于秸秆的体积大,需 要使用不同的打捞设备, 之后将秸秆打碎, 把打碎后的秸秆用集条机集成条状, 再用打包机 打成圆包或方包,通过运输车送去收购站储存再运到电厂。 秸秆发电的商业模式可拆分为“经纪人+农户+发电厂”的形式,即秸秆经纪人从农户 手中收购秸秆再卖给发电厂。 垃圾发电的商业模式与秸秆发电的商业模式具有相似性, 即对 垃圾进行收集、转运到发电厂、再通过发电设备发电。中国人口数量庞大、可用耕地面积广 阔, 生物质资源丰富。 随着环保政策以及补贴力度的加大, 农民回收秸秆积极性得到明显提 高, 与此同时, 城市垃圾治理需求日益强烈, 可为中游的生物质能发电行业提供充足的燃料。 10 报告编号19RI0251 2.4.2 中游分析 中国生物质能发电行业产业链中游为生物质能发电, 参与主体为生物质能发电企业。 这 一环节主要围绕着生物质发电设备以及辅助设备包括锅炉、 汽轮机、 辅机、 冷凝器等性能的 提高以及发电效率的提升。自 2005 年后,中国对国外的锅炉技术、垃圾焚烧技术等先进技 术不断消化和吸收, 生物质发电技术逐渐成熟, 实力得到增强。 当前社会大众及政府越来越 关注秸秆直燃发电和垃圾焚烧发电过程中产生的灰沙、余热等脱硫、脱硝、无害化处理。部 分生物质企业已经开始研究处理发电副产物的有效方法。 灰沙的利用方向是将其作为生物质 肥料进行使用, 如钾肥。 但由于其含钾量少, 至今没有成熟的工厂具备将其制成生物质肥的 能力, 只有部分工厂将灰沙制成生物质肥的基料, 产业链尚未形成。 余热的利用方向为循环 水供暖,发展相对较成熟,在京津冀地区应用较多,东三省的供暖依然以燃煤为主。 虽然政府对生物质发电项目发电量进行全额保障性收购并制定了统一标杆上网电价, 为 发电厂的盈利提供了一定保障。但近几年生物质能补贴缺口不断拉大,补贴发放出现滞后, 生物质发电企业普遍面临着资金短缺的问题。 在这种形势下, 热电联产这一运行模式开始受 到生物质发电企业的青睐, 是因为对于纯发电模式, 热电联产模式下的供暖采取预收费形式, 能够缓解企业的资金紧张压力。 2.4.3 下游分析 中国生物质能发电行业产业链下游为电网输送, 参与主体为国营电网企业。 电网企业依 据国家制定的统一标杆上网电价购买电力之后再将电发送给终端消费者。 根据中国能源局数 据,中国的电力消费需求大,全社会用电量由 2014 年的 55,233 亿千瓦时增长至 2018 年 的 68,449 亿千瓦时,年复合增长率为 5.5%(见图 2-3) 。其中 2018 年的全社会用电量同 比 2017 年增长了 8.5%,增速创六年新高。电力需求的旺盛将直接带动整个能源行业的发 11 报告编号19RI0251 展, 生物质能发电行业作为能源行业的新兴领域, 下游电力需求的提升也将带动中游企业的 发展。 图 2-3 中国全社会用电量,2014-2018 年 来源:国家能源局,fsTEAM 软件采编,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2.5 中国生物质能发电行业市场规模 中国生物质能发电行业现已进入产能扩张时期, 盈利模式具备可复制性。 中国能源局数 据显示,中国生物质发电累计装机容量由 2014 年的 950.0 万千瓦迅速上升至 2018 年的 1,781.0 万千瓦,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17.0%(见图 2-4) 。主要得益于政府出台的多项行业 配套政策为生物质发电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持。 其次, 生物质发电技术成熟度逐步上升促 进了生物质发电厂的扩张建设。2018 年生物质发电量为 906.0 亿千瓦时,占可再生能源发 电量的 4.8%左右,仍有较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中国生物质资源丰富, 开发利用潜力很大, 生物质发电在未来将成为工业生产用电的主 要选择。头豹研究院预计在五年内,中国生物质能发电行业还将保持稳定的发展增速,到 2023 年,中国生物质发电累计装机容量有望达到 3,106.6 万千瓦。 12 报告编号19RI0251 图 2-4 中国生物质发电累计装机容量,2014-2023 年预测 来源:国家能源局,fsTEAM 软件采编,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3 中国生物质能发电行业驱动与制约因素 3.1 驱动因素 3.1.1 燃烧发电是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 秸秆是生物质发电的重要原料。中国秸秆数量大、种类多、分布广,农作物秸秆资源丰 富, 但秸秆综合利用程度较低, 尤其是在部分粮食主产区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秸秆过剩现 象严重, 农民通常在秋冬季节焚烧地面留存的秸秆, 秸秆焚烧过程产生的大量烟尘不仅大幅 增加了空气中 PM2.5 数值,而且严重威胁交通运输安全。一旦完全禁止焚烧秸秆,农民除 秸秆还田没有其他更合适的处理秸秆的方式。 而将秸秆还田后, 秸秆带有的病虫害将可能对 来年农作物的收成造成影响。 燃烧发电是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 通过直接燃烧秸秆获取电能的方式, 一 方面能够将秸秆变废为宝,提高秸秆利用效率,改善空气环境;另一方面,通过发电厂收购 秸秆的方式也能够为农民增收,提高农民回收秸秆的积极性,减少焚烧秸秆现象。自 2008 13 报告编号19RI0251 年起, 中国政府出台了多项政策禁止秸秆露天焚烧、 促进秸秆综合利用, 利用生物质发电这 一模式能够从污染源头进行治理, 直接可观地减轻空气污染, 同时也能创造经济效益, 达到 双赢的效果(见图 3-1) 。 图 3-1 中国关于促进秸秆综合利用的相关政策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3.1.2 “垃圾围城”亟待解围 根据中国生态环境部 2018 年 12 月公布的2018 年全国大、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 境防治年报统计,2017 年中国大、中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为 20,194.4 万吨,北京是生活 垃圾产生量最大的城市,产生量为 901.8 万吨,其次是上海、广州、深圳和成都,产生量分 别为 899.5 万吨、737.7 万吨、604.0 万吨和 541.3 万吨。2017 年,排在前十位的城市共 生产了 5,685.8 万吨的生活垃圾,占 202 个大、中城市生活垃圾产生总量的 28.2%(见图 3-2) 。 中国的大型城市尤其四大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经济较发达,城市人口 数量庞大。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 年北京与上海的城市常住人口分别为 2,154.2 万人和 2,423.8 万人。近年来,中国多个城市出台了人才引进政策,城市常住人口规模进一 步扩大。随着城市建设速度加快,部分直辖市以及省会城市如天津、杭州、西安等地的人口 14 报告编号19RI0251 流入也出现了较大的涨幅。 伴随着城市人口的急剧膨胀, 城市垃圾产生量空前庞大, 但城市 土地资源有限,垃圾处理能力不足,导致“垃圾围城”现象越发严重。通过垃圾焚烧直接发 电, 可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 对改善生态环境、 缓解能源问题乃至城市经济 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图 3-2 生活垃圾产生量排名前十的城市,2017 年 来源:生态环境部,fsTEAM 软件采编,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3.1.3 发电技术逐渐成熟 在中国能源局已经颁布的生物质能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指出到 2015 年,生物 质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 1,300 万千瓦, 年发电量达到 780 亿千瓦。 根据中国能源局披露, 截至 2015 年,中国生物质发电总装机容量约 1,030 万千瓦,年发电量约为 520 亿千瓦, 并没有完成“十二五”制定的目标。相反,2017 年中国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已达到 1,488 万千瓦, 即将提前完成中国能源局在 生物质能发展 “十三五” 规划 提出的 2020 年 1,500 万千瓦的装机容量目标。 15 报告编号19RI0251 导致这一差异性的重要原因在于 “十三五期间” 生物质发电技术成熟度得到了大幅提高, 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迅速提升。 中国在生物质直接燃烧、 沼气能开发利用等领域的技术已经 基本发展成熟, 生物质发电规模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技术开发能力稳步上升, 将为生物 质能发电产业体系的构建打下良好基础。 3.2 制约因素 3.2.1 生物质发电成本较高,不利于行业的长期发展 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在 2018 年初发布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报告显 示,2010 年到 2017 年,生物质的发电成本维持在 0.07 美元/千瓦时左右,未发生明显变 化,而陆上风电、海上风电、光热发电及大型地面光伏的发电成本则均有较大降幅。从长远 来看, 可再生能源需要大幅度降低发电成本, 才能具备价格优势, 从而逐步替代传统石化能 源。 在生物质发电成本中燃料的成本占比最大,约为 60%。燃料的收购、加工、转送、储 存、运输环节对设备、劳动力的需求较高,会产生大量费用,而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项 目并没有燃料成本。 此外, 中国生物质发电企业的部分燃烧设备与技术如垃圾焚烧发电设备 和烟气净化处理技术需要从国外进口, 所需费用较高, 进一步增加了生物质发电成本。 由于 生物质发电与其他可再生能源形式不同, 生物质发电更多侧重于民生、 环保, 其次才是能源 工程,短期内生物质发电成本下降空间较小,不利于生物质能发电行业的长期发展。 3.2.2 垃圾处理技术不完善 在垃圾处理领域, 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形成较成熟的技术体系, 中国在垃圾无害化 处理能力和水平仍相对不足。 在一些城镇地区, 垃圾体量较小, 部分垃圾电厂不遵守新的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