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智能制造系统全景图.pptx
,2020年2月24日,智能制造系统全景图机械/计算机/电新/通信,2019-2020智能制造系统全景图,智能制造系统全景图,通信系统,有 线 通 信,无 线 通 信,执行生产并实时数据,下达生产指令,目录 Content,工业4.0智能制造概述典型的智能制造系统市场规模和竞争格局 要点总结及风险提示,制造业升级,大国行动刻不容缓,美、日、德、中四国制造业发展战略,制造业升级是所有制造业大国面临的共同课题:(1)如何将高毛利留住的同时,将制造业 留在本国;(2)如何保持自身制造业的优势,而不是转变成劣势;(3)如何克服逐渐升高 的人力成本。各国高度重视,均有相应战略出台:(1)美国,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工业互联网革 命(GE提出);(2)日本,工业价值链计划;(3)德国,工业4.0战略;(4)中国,中国 制造2025。核心都是通过数字化的转型,提高制造业的水平。,中国制造2025:2025年制造业重点领域全面实现智能化,2015年5月19日,中国制造2025:为中国制造业未来10年设计顶层规划和路线图,实现 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三大转变。2014年10月10日, 中德合作行动纲要:共塑创新:工业4.0对于未来中德经济发展具有 重大意义,该进程应由企业自行推进,两国政府应为企业参与该进程提供政策支持。,紧密围绕重点制造领域关键 环节,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 与制造装备融合的集成创新 和工程应用。到2020年,制造业重点领域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试点,示范项目运营成本降低30%,,产品生产周期缩短30% , 不,良品率降低30% 。到2025 年,,制造业重点领域全面实现智 能化,试点示范项目运营成 本降低50% , 产品生产周期 缩短50%,不良品率降低50%,中国制造2025,新一代信 息技术,生物医药 及高性能 医疗器械,新材料,农机装备,电力装备,节能与新 能源汽车,先进轨道 交通装备,海工装备,航空航天 装备,高档机床 和机器人,中国制造2025的十大领域和五大重点工程,国家制造业 创新中心建设,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创新,智能制造发展的三大背景:人力成本上升,制造业动能走弱,创新周期缩短,我国制造业平均工资(元/年),不 断 上 升 的 人 力 成 本 :2018年我国制造业平均工 资为6.46 万元/年, 2013-,不断放缓的制造业增长动 力: 上一个阶段中国的快 速发展, 受益于全球制造 业分工中的制造业转移, 中国制造业占全球GDP的比,例快速上升。2010 年之后,,我国的制造业增长逐渐趋 缓,制造业对GDP增长的贡 献率逐渐走低。,不断缩短的产品创新周期:,各国布局科技创新,抢占 高附加值环节,创新周期 不断缩短。,0%,1%,2%,3%,4%,5%,中国制造业GDP占全球GDP的比例 %,我国各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60000550005000045000400003500030000,2018 五年复合增长率8.5%。 65000,70000,我国制造业平均工资 年 元,我国制造业平均工资 年 元,中国制造业占全球GDP比例(%),1009080706050403020100-10,GDP累计同比贡献率:第二产业 季 %,GDP累计同比贡献率:第一产业 季 %GDP累计同比贡献率:第三产业 季 %,1784年,瓦特发明 蒸汽机用于织布机,1866年,西门子发 明大功率发电机,1969年,第一个可 编程逻辑控制器, Modicon084,2012年,德国产业 经济研究联盟提出CPS概念,最具历史观的定义:工业4.0,工业4.0是最具历史观的概念:历史上共发生过3次工业革命,分别以机械化、电气化、自动 化为主要特征。三个工业阶段被称为工业1.0,工业2.0,工业3.0,工业4.0时代正在到来。工业4.0不仅仅是工业3.0 的延续:计算机的发明,及在工业中的应用,已经可以实现生产 环节的自动化,即工业3.0,但它主要强调中枢控制单元对运动单元的控制能力,对运动单 元对中枢控制单元的反馈和反应、各运动单元之间的交流较少触及,因此必然无法生成决策。从从业1.0,到工业4.0,第一次工业革命 机械化,第二次工业革命 电气化,第三次工业革命 自动化,第四次工业革命 智能化,工业4.0的核心概念之一:CPS,信息物理融合系统,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Cyber-Physical System,由具备物理输入输出,且可相互作用的 单元组成的网络。强调各硬件单元之间的相互交流,进一步的,可由交流衍生出决策。工业3.0和工业4.0区别在于自动决策的层级:工业3.0中,控制单元仅对动作的执行做控制, 人仍要向控制单元发出指令;工业4.0中,软件将替代大部分人类的决策过程,由中枢控制 软件向受控单元网络发出指令,安排资源调配、时间分配等,并接受受控单元网络的反馈。各个阶段物理空间和信息空间之间的关系工业4.0工业3.0工业2.0工业1.0,工业4.0的核心概念之二:PLM,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利用软件系统对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进行协同管理,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对一个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 进行管理,从最初的生产设计和生产规划,到生产工程的建设和生产(包括物流),再到产 品的使用和服务。PLM是一种企业信息化的商业战略:它实施一整套的业务解决方案,把人、过程和信息有效 集成在一起。,生产 规划,生产 工程,生产,服务,生产 设计,软件,数据,算法,目录 Content,工业4.0-智能制造概述典型的智能制造系统 市场规模和竞争格局 要点总结及风险提示,典型的智能制造系统:信息空间、物理空间、通信系统,通信系统,有 线 通 信,无 线 通 信,执行生产并实时数据,下达生产指令,附注:典型的智能制造系统中部分英文缩写专有名词解释汇总表,典型的智能制造系统由3大部分组成,分别是信息空间、物理空间、通信系统:信息空间:由数据库和工业控制软件两部分组成,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它们的存在和呈现依附于实物(比如说计算机和硬盘),但它们的变化并不依托于实物的运动。工业控制软件:在现阶段,主要起到辅助人类梳理信息、做出规划和决策、并发出指令;数据库:一切有效决策必然是基于已知信息,信息、基础设施和规则,构成了数据库。物理空间:主要是指用于工业加工的设备及其他硬件,多数自动化设备不仅包含执行运动的 单元,也包括PLC、传感器等非运动单元,此二者常集成在设备上,其中PLC负责控制设备的 运动,在功能上PLC等是信息空间的一部分;传感器负责生产过程中的信息采集,功能上是 通信系统的一部分。通信系统:工业4.0和工业3.0相比,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不仅软件和设备之间可以进行 信息的交流,软件与软件之间、硬件与硬件之间,也存在信息的交流。通信系统是信息传递 和交流所依赖的载体,按照通讯范围常用的通信方式包括内网、局域网、外网等。通信系统 也包括一些硬件的基础设施,包括路由器、电缆/光缆、信号发生器/接收器等。内网:仅能实现系统内各单元之间的相互通信;外网:可实现与系统外(包括市场、其他公司等)的相互通信;局域网:允许系统访问外网,但不允许外网访问系统。信息空间+物理空间+通信系统=完整的CPS系统,典型的智能制造系统:信息空间、物理空间、通信系统,智能制造系统:巧合的仿生学,数据库,软件,通信系统,大脑,记忆,思考,运动控制,小脑,四肢,神经纤维,信号采集,人体系统,智能制造系统,神经末梢,运动/劳动,智能制造系统:巧合的仿生学,典型的智能制造系统的基本结构与人体系统有很 强的相似性,智能制造系统是在工业1.0、工业2.0、工业3.0的基础上逐步演化而来,所以整体 的仿生学设计可能并不存在。这种相似性也许是 由于人类认知的局限导致的。,数据库类似于大脑的记忆功能:已 知的信息,无论对于智造系统来说, 还是对于人体来说,都是做出决策 的基础。,工业软件类似于大脑的思考决策功 能:工业软件主要是基于已有数据 信息,辅助人类梳理信息、做出规 划和决策、并发出指令。,通信系统类似于神经纤维:人类的 神经纤维主要起到传输人类大脑和 各肢体器官中的电信号的作用,肢 体器官靠电信号向大脑反馈感觉, 大脑靠电信号向肢体发送指令。,智能装备类似于人的躯干:当前常 用的机械手,无论是外部形态和内 部结构,都与人类手臂有很大相似 性。,典型的智能制造系统结构,大脑思考VS工业软件,就像人类大脑的不同区域,有语言、动作、情感等不同分工一样,智能制造的过程也涉及不 同的功能板块,对应的由不同的工业软件进行管理,常见的工业软件包括PLM、ERP、MES、WMS、PDM、SCM、CRM、SCADA等,整个软件系统大体分为三个层次:规划层(企业层):PLM为基础,ERP为核心,制定总的生产计划,负责资源的调配,并将生 产计划的命令下达给操作层;由于PLM涉及研发过程,通常PLM平台上会集成CAD等研发类软件。操作层(车间层):以MES为核心和平台,集成所有生产中所需要的功能操作模块,包括 SCADA、WMS等,分解和细化规划层下达的生产计划,将生产命令下达给控制层。控制层(终端层):以PLC为代表,是集成了软件的硬件,接受操作层的指令,并直接控制设备运动。控制层不是完全的软件,也是硬件设备的一部分。规划层、操作层、控制层之间的关系主要工业软件所在的坐标轴,规 划 层,操 作 层,命令,命令,反馈,反馈,控 制 层,设 备,命令,反馈,工业软件:数字孪生,打破物理空间和信息空间的界限,随着智能制造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理念开始出现,如数字孪生技术等,物理空间和信息空 间的界限正在逐渐弱化。数字孪生车间主要由物理车间、虚拟车间、车间服务系统、车间孪生数据四部分组成。,数字孪生系统示意图,物理车间,虚拟车间,大脑的运动控制VS设备运动控制器(以PLC为代表),运动控制:运动控制指通过对电动机电压、电流、频率等输入电量的控制,改变工作机械的 转矩、速度、位移等变量,使得工作机械按照人们的期望运行。运动控制器分为三类:运动控制器是绝大多数智能装备的大脑。运动控制器分为三类:PLC、专用控制器和PC-Based 运动控制器。运动控制器的主要类型,大脑记忆VS数据库,数据库是“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仓库”。是一个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有共享的、统一管理的数据集合。每一种工业软件对应的都有自己的数据。云技术的诞生和发展,使得工业软件和数据库的基础设施变成了一种公共设施,大大降低了 企业的成本,有力的促进了工业软件和数据库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用友网络的云平台架构示意图,IaaS : 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这种云平台只将IT基 础设施作为一种服务通过网络 对外提供,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 把服务器平台作为一种服务。,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通过网络提供软件服务。,根据服务内容不同,云平台可 分为三类:,神经末梢感受器VS传感器,传感器是一种检测元件,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 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 等要求。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现代智能制造要求传感器具有微型化、数字化、智能化、多功能化、系统化、网络化等特征。按照用途传感器可分为压力敏和力敏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包括各类位置传感器、速度传感 器、加速度传感器等)、液位传感器、能耗传感器(包括电流传感器等)、射线辐射传感器、 热敏传感器(热电偶等)等。,微型化,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系统化,多功能 化,现代智能制造对传感器的要求,压力传感器,传感器的常见种类(按功能分)位移传感器液位传感器,电流传感器,辐射传感器,热敏传感器,神经纤维VS工业通信网络,工业通信网络类似人体神经纤维:工业通信网络类似人体的神经纤维。人类的神经纤维主要 起到传输人类大脑和各肢体器官中的电信号的作用。工业通信网络主要负责双向传输生产制 造、物流仓储等众多环节的大量信号和数据。工业通信网络分为有线和无线通信两类:(1)有线通信应用于实时监控生产流程,包括现场 总线、工业以太网、TSN(时间敏感网络)等;(2)无线通信目前主要应用于工业数据的采 集, 是对有线通信的补充, 包括短距离通信技术( RFID/WIFI 等) 、蜂窝无线通信技术(4G/5G/NB-iot)等。未来随着5G技术的推广,无线通信可能在更多场景替代有线通信。,现场总线:用于传递控制器、智能仪器仪表等现场设备之间,,及这些现场设备和高级控制系统之间的信息,是连接智能现,场设备和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全数字、双向、多站的通信系统。,工业以太网:是现场总线的一种,以太网采用TCP/IP协议,,运用于工业现场后,单帧数据量更大,主从站控制延迟更短,,不仅具备基础的控制监控功能,还可通过时间戳实现主从站 间的同步控制。,TSN:对现场总线的补充的一种网络,更适用于复杂的,多 主从站结构,实现不同类型的设备、不同类型的通讯。,NB-IOT(窄带物联网):基于蜂窝网络的宽带,具有功耗低、,覆盖广、速率快、成本低、架构优等特点。适用于工厂外智 能产品、大型远距离移动设备、手持终端的网络连接等。,工业通信网络,有线通信,无线通信,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TSN,NB-iot,常用的工业通信网络,四肢运动VS智能装备,智能装备类似于人体四肢躯干:智能装备是实现智能生产的基础设备,大致分为通用设备和 专用设备两类。通用设备:广泛用于多类产品的自动化设备,如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专用设备:专门用于某一类产品自动化生产线上的设备,如半导体设备、锂电池设备等。,智能制造系统对智能装备提 出更高要求: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优异,的控制系统可以实现更高效、,更精密的生产。强大的可拓展性:便于和其 他智能装备兼容实现智能生 产。符合柔性生产要求:智能生 产未来将朝着多品种、小批 量的柔性生产方式升级。,智能装备,通用设备,专用设备,工业机器人,光刻机,卷绕机,数控机床,智能装备分为通用和专用两类,目录 Content,工业4.0-智能制造概述典型的智能制造系统 市场规模和竞争格局要点总结及风险提示,工业软件市场规模:预计2021年将超过2631亿元,研发设计 类, 8.5%生产控制 类, 17.0%,信息管理 类, 17.1%,嵌入式软 件, 57.4%,2019年,我国工业软件市场空间近2000亿元:赛迪顾问统计,2019年我国工业软件市场规模 达1949亿元,同比增长16%,预计2021年将超过2631亿元。进一步的,赛迪将工业软件分为四类,研发设计类、信息管理类、生产控制类、嵌入式软件 四大类,在2018年市场份额中分别占8.5%、17.1%、17.0%、57.4%。研发设计类(规划层):PLM、PDM及其集成的CAD、CAE等研发设计软件;信息管理类(规划层):以ERP为核心,及周边的CRM、SCM等软件;生产控制类(操作层):以MES为代表,及其周边的DCS、DCADA等;嵌入式软件(控制层):以PLC为代表的数控系统,及工业通信等其他嵌入式模块。我国工业软件市场规模(亿元)2018年我国各类工业软件市场占比(%),17%16%15%14%13%12%11%1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我国工业软件市场规模(亿元)YoY(%)-右轴,工业软件竞争格局:本土供应商正在迎头追赶,2018年研发设计类国内前五:广联达、Dassault、西门子、神州软件、Synopsys。2018年信息管理类国内前五:用友、SAP、Oracle 、东软、浙江大学。2018年生产控制类国内前五:西门子、国电南瑞、宝信软件、GE、施耐德。2018年嵌入式软件国内前五:华为、西门子、国电南瑞、ABB、中兴。,广联达,14%,Dassault,13%,西门子, 12%神舟软件, 10%,Synops ys, 7%,其他, 45%,用友,16%,SAP, 14%,Oracle, 11%,东软, 7%,浙江大华, 7%,其他, 45%,西门子, 12%,国电南瑞, 9%,宝信软件, 9%,GE, 6%,施耐德, 6%,其他, 58%,华为, 16%,西门子, 9%,国电南瑞, 7%ABB, 5%中兴, 3%,其他, 60%,2018年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市占率(%)2018年信息管理类工业软件市占率(%),2018年生产控制类工业软件市占率(%),2018年嵌入式类工业软件市占率(%),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 2018年国内销量超过15万台,占全球36.5%,工业机器人是智能装备代表,2018年国内销量15.4万台,占全球36.5%:进一步的,工业机 器人分为六轴多关节机器人、SCARA机器人、DETAL机器人、协作机器人等。,-50%,0%,50%,100%,150%,200%,180000160000140000120000100000800006000040000200000,销量:工业机器人:中国 年 台YoY(%)-右轴,45%40%35%30%25%20%15%10%5%0%,中国销量占全球比例 (%),中国销量占全球比例 (%),76543210,全球工业机器人平均价格(万美元/台),全球工业机器人平均价格(万美元/台),六轴多关节机器 人, 69%,SCARA, 23%,全球工业机器人价格多年来降幅有限,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台)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占全球比例(%),2018年我国各类工业机器人销量占比(%)协作机器人, 4%DETAL, 4%,工业机器人竞争格局:国产替代,任重道远,2018年外资品牌占比超过70%:2018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中,外资品牌11.3万台,占比73%,,内资品牌4.1万台,占比27%。2018年外资品牌以四大家族为主:2018年我国机器人销量中外资品牌“四大家族”发那科、ABB、安川、库卡份额遥遥领先,占比分别为18.0%、17.0%、12.0%、10.3%。国内龙头为埃斯顿:2018年内资品牌前五名企业分别为埃斯顿、众为兴、欢颜、汇川、埃夫 特,占比分别为8.6%、7.2%、5.9%、4.7%、4.4%。控制系统、减速器、伺服等核心零部件仍大量依赖进口。,发那科,18.0%ABB, 17.0%,安川, 12.0%,库卡, 10.3%,爱普生, 9.4%,其他, 27.0%,埃斯顿, 8.6%众为兴, 7.2%,欢颜, 5.9%汇川, 4.7%,埃夫特, 4.4%,其他, 69.2%,2018年国内市场各外资品牌出货量占比(%),2018年国内市场各国产品牌出货量占比(%),A股部分相关上市公司概况,备注:A股相关上市公司数量较多,此处并未全部提及,相关细分行业标的,将在其他同系列报告中提及并分析,目录 Content,工业4.0-智能制造概述典型的智能制造系统市场规模和竞争格局 要点总结及风险提示,要点总结,(1)制造业升级,大国行动刻不容缓:随着我国人力成本不断上升、制造业增长动力持续放 缓,且面临着日益缩短的产品创新周期,以智能制造推动制造业升级已经刻不容缓。针对智能制 造的大课题,制造业大国们予以国家战略层面的重视,美国提出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日本提出工业价值链计划,德国提出工业4.0战略,中国也于2015年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 ,核心 都是通过数字化转型,提高制造业水平。由德国提出的工业4.0概念,是最具有历史观、落地方 案最具体的概念。(2)工业4.0两大核心概念,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CPS和PLM是工业4.0中最核心的两个概念。CPS,是由具备物理输入输出,且可相互作用的单元组成的 网络;新技术的发展使得硬件和软件之间的界限逐渐弱化,人机交流成本大大降低。PLM,是指 对一个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管理,从最初的生产设计和生产规划,到生产工程的建设和生产(包括物流),再到产品的使用和服务。(3)典型的智能制造系统与人体系统有很大相似性:典型的智能制造系统由3大部分组成,分别 是信息空间、物理空间、通信系统,这个系统与人体结构有很大的相似性,信息空间负责信息的 存储、处理、决策,类似人类的大脑/小脑;物理空间类似于人类的四肢躯干,负责具体动作执 行生产;通信系统类似人类的神经纤维,负责软件与软件、软件与硬件、硬件与硬件之间的信息 传输。(4)软硬件齐头并进,国产替代大有可为:在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过程中,智能 制造领域的软硬件均在逐渐实现国产替代。 2019年我国工业软件市场规模达1949亿元,同比增 长16%,预计2021年将超过2631亿元,用友、广联达、宝信、东软等国内供应商已在各细分产品 赛道跻身前列。作为智能装备的代表,2018年国内工业机器人销量超过15万台,占全球36.5%,其 中内资品牌销量4.1万台,市占率达27%,埃斯顿、埃夫特等公司成为国产替代的排头兵。,风险提示,(1)重大事件对宏观经济产生严重打击的风险:宏观经济若大幅下滑,会影响智能制造相关软 硬件的需求,侵蚀国内供应商的研发力量,并使得供应商面临更大的风险。(2)技术突破不及预期的风险:尽管我国智能制造领域的软硬件均在快速实现国产替代,但在 高端市场、高精密核心零部件等领域仍有一定的差距,技术突破不及预期将影响国产化进度。(3)政策落实不及预期的风险:目前我国政策对智能制造行业强力支持,若政策层面出现负面的变化,或政策在细节执行方面不及预期,将影响国内相关产品的国产替代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