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疫情下用户消趋势研究报告.pptx
2020疫情下用户消趋势研究报告,报告摘要-堪嗟万物阴阳内,注释:1/本报告所指疫情结束为“现存确诊人数为0”;2/用户消费趋势是通过用户调研数据处理得出的指数,疫情期间及疫情结束后用户消费指数均基于与2019年用户消费行 为做对比,数值于-1至1之间波动,0说明与2019年持平,越接近1代表增长越多,越接近-1代表下降越多;仅代表用户调研结果。,疫情期间,发展趋势,企业:受疫情影响,中小企业收入下滑明显,29.6%中小企业营业收入下降50%以上;85%中小企业现金维持时间在3个月内。行业:线下消费为主的行业损失惨重,国家经济增长遭受打击。用户消费指数: 外出就餐-0.70、外卖-0.45、商务出差-0.71、国内旅游-0.74、出境旅游-0.59、 网约车-0.55,网购-0.22。,资本:投资机构整体策略稳定;股市在在短期恐慌情绪释放之后,仍然保持乐观 预期,逐渐回调至疫情前水平。行业:疫情利好部分线上行业用户消费指数:长视频0.20、短视频0.23、网 络游戏0.19、在线教育0.12、在线医疗0.05。政策:国家各部委及相关单位从疫情防控、政务、交通、金融、商贸、企业复工、就业等多方面积极出台相应政策,促进疫情稳定及行业/经济发展有序恢复。,经济恢复周期将较非典时期更漫长:一方面中国经济目前正处于中高速增长的结 构性调整阶段;另一方面,目前中国第三产业比重加大,受疫情影响更加深远; 此外,用户消费增长动力不足,在疫情结束后3个月仍不能达到2019年消费水平; 经济恢复将较2003年非典期间经过一个更为漫长的回弹期。,一切都会慢慢变好:用户对于多数行业在疫情结束后的预期都随时间推移而向好 发展,且在疫情结束3个月后的预期相对1-3个月的预期有较为明显的好转;长视 频、短视频、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网购、生鲜电商在疫情结束三个月后可保持 与2019年相对接近的用户消费指数水平。,阴 面,阳 面,阴 面,阳 面,1,889,新增数据-玉书潜记疾苦时,新增数据回落,发展向好,但仍需保持高度警惕从数据来看,无论是新增确诊、新增疑似还是新增密切接触者人数均在2月3-5日达到顶峰,之后缓慢回落,疫情发展向好。 需要注意的是,现存确诊人数依然处于高位;随着近期企业陆续复工,人员流动与接触将会加大病毒传播的概率,大家仍 然需要保持高度警惕,做好一切必要的疫情防控措施。1月20日-2月20日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新增确诊人数,注释:为便于分析趋势,已将2月12日开始纳入确诊人数中的湖北临床诊断病例数剔除。,1614,1月20日-2月20日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新增疑似人数,16874,1.20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301.312.012.022.032.042.052.062.072.082.092.102.112.122.132.142.152.162.172.182.192.20,1月20日-2月20日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新增密切接触者人数,5,企业-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新冠疫情下中国中小企业现金维持时间,34.0%1个月以内,33.1%2个月,17.9%3个月,1.6%4个月,10.0%6个月以上,4.0%下降10%以下,17.0%下降10%-20%,28.5%下降20%-50%,疫情显著影响收入,85%中小企业现金维持时间在3个月内疫情防控要求下,企业复产复工推迟,使得大量中小企业收入下降(三成中小企业下降50%以上),现金流枯竭(85.0% 的中小企业只能维持3个月)。严峻的经济环境下,国家和社会各界一方面要关注企业的债务危机,积极采取应对手段; 另一方面也要关注企业为了转移成本压力而采取的降薪、裁员等手段带来的社会性连锁反应,稳定民生。新冠疫情对中国中小企业营业收入的影响29.6%下降50%以上,20.9%无法判断,85.0%的中小企业只能维持3个月“如果疫情3月底初步结束,20-30%的初创公司会受到严重影响,10%的公司要破产清算;如果6月底结束,50%受到严重影响,30%要 破产清算。”梅花天使投资 吴世春,行业-偶有人笑,多闻人哭,“综合国内外机构的主要分析预 测结果,我们认为,如果疫情在3 月底或4月初进入收尾阶段,那么 今年四个季度的增速可能分别为4.5%、5.0%、5.8% 和5.7%,全年增速将在5.2-5.3%。疫情期间 所积蓄的某些消费需求也会在疫 情后释放,但像餐饮、娱乐等消 费在此期间形成的损失难以弥补, 同时疫情还会冲击一部分群体的 消费能力。总体上讲,预计一季 度整体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可 能会放缓5-6个百分点。”普华永道,吸收部分线下需求,生鲜采购助力新零售模式火爆行业渗透率已较高,且受物流限制,爆发式增长难长期为继观看时长大增,付费会员增加,短视频下载创新高广告主预算大概率受影响,未来一段时间视频变现难度加大玩家数量和时长大增,头部游戏公司氪金数据喜人用户红利接近瓶颈,版号约束仍在,供需增长皆需努力停课不停学,头部企业暂时开放课程拓展用户,渗透率提高市场竞争激烈,短期流量如何转化为长期市场份额待考量传统防护、在线医疗、医药电商等多领域需求爆发目前供需不匹配,且需求在疫情结束后将会冷却,“仅春节7天,电影票房损失70亿,餐饮零售损 失5000亿,旅游市场损失5000亿,仅这三个行 业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超过一万亿,这一万亿,占 到了2019年第一季度GDP的4.6%。”经济学家任泽平团队,疫情利空线下,利好线上疫情防控要求下,居民外出消费骤减,部分行业受国家要求暂停营业,旅游、餐饮、线下文娱(电影/演出赛事/展览等) 等线下消费场景,尤其是聚集性消费场景为主的行业遭重创;家庭消费场景及线上消费成为主要消费场景,电商/新零售、 在线视频、网络游戏、在线教育、生物医药等逆势上扬,迎来一波短期爆发式增长。整体上,国家经济增长遭受打击,全年GDP将在6%以下。一方面,中国经济目前正处于中高速增长的结构性调整阶段;另一方面,目前中国第三产业比重加大,受疫情影响更加深远,经济恢复将较2003年非典期间经过一个更为漫长的回弹期。新冠疫情对中国经济及各典型行业的影响,投资-水上微波动,风止见涟漪,疫情中的投资机构还在 深入工作吗?,投资人还是在自己原有的节奏里,整体策略没有特别大的 改变。根据以往的经验,一季度尤其是春节前后,投资人 休假比较多,本来就没有那么活跃,尤其是这两年的大节 奏是各家机构投资节奏都在放缓。春节回来后复工的这段 时间,大家才逐渐开始活跃,这也是一个正常的节奏。,投资人在出手前会变得更加谨慎:第一,需要公司基于疫 情重新评估2020年的财务预算和未来财务模型,受影响 的企业大部分1、2月份及一季度业务都会需要下调预期; 第二,最终签署文件和打款节奏会根据疫情情况来确定, 项目节奏和决策周期拉长;第三,估值反复,对谈好估值 的项目可能会有变化的心态。,资本如何看待因疫情业 务受暂时影响的企业?,此前一路缓慢上涨的股市大盘,在节前疫情爆发的几天突显颓势,并在节后开市第一天跌出“黄金坑”,沪深300、上证指数等跌幅均近10个百分点;而随着疫情发展慢慢向好,及央行逆回购1.7万亿债券等资本操作,大盘全面翻红,逐渐回升至疫情前水平。分析机构普遍认为,调整只是短期现象,不会改变A股中长期向好的大趋势。疫情影响下的股市调整,主要是情绪面宣泄,从市场流动性、整体估值、外资流向等因素看,此次A股调整则是中长期绝佳买点,为基金提供低位建仓的绝佳良机。,股市表现,投资整体策略稳定,但出手更加谨慎,短期内周期拉长整体来看,由于疫情发生处于春节假期前后,除尽调等工作受到影响,资本市场基本保持正常的工作节奏,整体策略也没 有大的变动;但投资人确实将会更加谨慎,短期内对应的决策周期也会拉长。受疫情影响的企业则需要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控制业务进展,守住现金流,并提前规划融资节奏。而从股市来看,资本市场在短期恐慌情绪释放之后,仍然保持乐观预期,大盘股指翻红之后保持多日上涨,逐渐回调至疫 情前水平。新冠疫情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影响,政策-不敢懈怠恐辜负, 只求无愧对丹心,国家积极出台政策,促进疫情稳定及行业/经济发展有序恢复紧张的社会环境下,国家各部委及相关单位从疫情防控、政务、交通、金融、商贸、企业复工、就业等多个方面出发,积 极出台相应政策,以期在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础上最大化保障特殊时期的经济发展、企业运转及人民生活。今年的 疫情相较2003非典时期将有一个更长的影响周期,希望在后续政策的积极影响下,社会发展尽快回到正常轨道。新冠疫情之下中国的部分相关政策,居家概况-食饱更拂床,睡觉一颦伸,用户深居简出,带来行业消费变局疫情期间,国家提倡居民“尽最大努力待在家中,不要出门”;出于健康考虑,民众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从数据来看,33.8%的居民2-3天出门一次,30.2%的居民4-5天出门一次,15.8%的居民家庭几乎无人外出。但仍有两成用户每天外出。 买菜及生活必需品这类不可抗因素成为居民外出最主要原因,占比77.1%;此外,过半数居民会外出丢垃圾;而14.4%的 用户仍然会忍不住外出遛弯/散步透气。,注释:以家庭为单位询问,以家庭中外出频次更高的人计。 样本:咨询于2020年2月通过网上调研获得。,注释:以家庭为单位询问,限选1-3项主要原因。样本:咨询于2020年2月通过网上调研获得。,77.1%,54.7%,34.7%,28.0%,21.3%,买菜以及生活必需品,丢垃圾,买口罩或消毒用品等,取快递/外卖,上班,遛弯/散步透气14.4%其他原因0.2%,疫情期间中国居民的外出原因,33.8%,30.2%,15.8% 1.9% 18.3%,疫情期间中国居民的外出频次,77.7%,1天外出1-2次,2-3天外出一次,4-5天外出一次,几乎没 外出,1天外出3次及以上,用户消费趋势概览-乘风破浪待有时,消费力重塑期较长,但一切都将慢慢向好发展一方面,现阶段仍处于疫情中期,疫情结束时间节点尚不明确,用户消费增长动力不足,在疫情结束后3个月仍不能达到2019年消费水平。(2003年非典结束后,行业的恢复周期基本在3个月以内,部分行业甚至一个月后即快速反弹。)并且 短视频、长视频、网络游戏、在线教育、在线医疗这几个疫情期间得利行业将出现相较疫情期间下滑的迹象。另一方面,虽然用户消费恢复周期较长,但多数行业在疫情结束后都将慢慢向好发展,且在疫情结束3个月后的预期相对 1-3个月的预期有较为明显的好转。长视频、短视频、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网购行业在疫情结束三个月后会保持与2019 年相对接近的用户消费水平。新冠疫情之下中国部分行业用户消费趋势0.30.20.10-0.1-0.2-0.3-0.4-0.5-0.6-0.7-0.8注释:1/本报告所指疫情结束为“现存确诊人数为0”;2/用户消费趋势是通过用户调研数据处理得出的指数,疫情期间及疫情结束后用户消费指数均基于与2019年用户消费行 为做对比,数值于-1至1之间波动,0说明与2019年持平,越接近1代表增长越多,越接近-1代表下降越多;仅代表用户调研结果。样本:N=1889;咨询于2020年2月17日通过网上调研获得。,样本:N=1889;咨询于2020年2月17日通过网上调研获得。,样本:N=1889;咨询于2020年2月17日通过网上调研获得。,餐饮消费旅游出行商品消费在线视频网络游戏在线教育在线医疗餐厅消费积极的应对举措有助于连锁快餐/中档品牌简餐降低疫情影响2019年,用户月均外出就餐10.3次,67.5%用户每周外出就餐;月均点外卖10.9次,69.8%用户每周点外卖。门店分布广泛、价位亲民、味道标准化等优势使得连锁快餐及中档品牌简餐成为用户最爱的餐厅类型;此次疫情期间,餐 饮消费受到极大影响,首当其冲的就是它们。但是,肯德基、麦当劳等连锁快餐品牌均提供安心卡、无接触点取餐、无接 触配送等服务,以积极的举措来应对疫情影响;此外,由于用户将更多选择连锁/品牌商户,使非品牌餐户消费需求向连锁/品牌餐户转移,连锁快餐/中档品牌简餐受疫情影响将降低。,51.1%,43.9%,43.0%,38.8%,33.7%,57.5%50.3%,41.5%,20.4%,22.9%,15,.2%,28.8%,连锁快餐 中档品牌简餐私家菜馆 时尚热门餐厅高档餐厅 非品牌餐户,点外卖,外出就餐,2019年中国居民餐厅消费频次2019年中国居民偏好的餐厅类型外出就餐点外卖,每月1次及以下,每月2-3次,每周1-3次,每周4-6次,每天1次及以上,新冠疫情之下中国居民餐厅消费趋势基准线-0,注释:1/本报告所指疫情结束为“现存确诊人数为0”;2/用户消费趋势是通过用户调研数据处理得出的指数,疫情期间及疫情结束后用户消费指数均基于与2019年用户消费行 为做对比,数值于-1至1之间波动,0说明与2019年持平,越接近1代表增长越多,越接近-1代表下降越多;仅代表用户调研结果。样本:N=1889;咨询于2020年2月17日通过网上调研获得。,餐饮消费旅游出行商品消费在线视频网络游戏在线教育在线医疗外出就餐消费趋势疫情结束3个月后消费指数-0.12,二线城市复苏相对更快到店餐饮是本次疫情中受影响最严重的行业之一,受政策要求,多地餐饮门店在春节期间陆续歇业,目前开业时间未知;但在政策性停业之前,疫情前期仍有部分用户有外出就餐行为;此外,部分地区未做强制性停业要求。从数据来看,疫情期间居民外出就餐消费指数为-0.70,疫情结束3个月后恢复到-0.12;各类人群中,二线城市、男性、41岁及以上、家庭月收入2-3万元、已婚已育的用户能恢复到更接近2019年的水平。新冠疫情之下中国居民外出就餐消费趋势,注释:1/本报告所指疫情结束为“现存确诊人数为0”;2/用户消费趋势是通过用户调研数据处理得出的指数,疫情期间及疫情结束后用户消费指数均基于与2019年用户消费行 为做对比,数值于-1至1之间波动,0说明与2019年持平,越接近1代表增长越多,越接近-1代表下降越多;仅代表用户调研结果。样本:N=1889;咨询于2020年2月17日通过网上调研获得。,餐饮消费旅游出行商品消费在线视频网络游戏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点外卖消费趋势受影响程度较到店餐饮低,疫情结束3个月后消费指数-0.14疫情期间点外卖消费指数-0.45,较2019年有较明显下滑。供给端:1/大量餐饮门店歇业;2/许多配送骑手返乡,外卖运 力受限。需求端:1/用户出于健康防护原因主动减少外卖;2/春节期间许多用户回归家庭,家庭烹饪变多而外卖需求减少。 用户的餐厅消费需求仍能通过外卖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相对到店就餐,外卖受疫情影响的程度更低。在疫情结束3个月后,外卖的消费指数恢复到-0.14;各类人群中,二线城市、家庭月收入2-3万元、已婚已育的用户能恢 复到更接近2019年的水平。新冠疫情之下中国居民点外卖消费趋势,餐饮消费旅游出行商品消费在线视频网络游戏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疫情结束后餐饮消费变化疫情结束后,卫生和无污染仍将是用户关注的餐饮消费重点疫情期间,居民安全健康意识提高,对食品安全也更加注重;疫情结束之后,食品安全仍将成为用户餐饮消费的关注重点, 卫生和无污染是食品安全中最重要的方面。餐饮品牌在疫情期间采取的安心卡、无接触点取餐、无接触配送等服务可延续 到日常外卖配餐环节中;同时做好餐厅的消毒卫生和人员的安全卫生工作,为吸引用户到店消费增添助力。,新冠疫情结束后中国居民餐饮消费变化,卫生,无污染,样本:N=1889;咨询于2020年2月17日通过网上调研获得。,样本:N=1889;咨询于2020年2月17日通过网上调研获得。,样本:N=1889;咨询于2020年2月17日通过网上调研获得。,餐饮消费旅游出行商品消费在线视频网络游戏在线教育在线医疗异地出行疫情加速经济型及三四星酒店洗牌,低档次酒店消费或将上移2019年,用户异地出行需求旺盛:68.9%用户有商务出差行为,人均出行2.7次; 81.0%用户有国内旅游行为,人均出行2.4次;46.6%用户有出境旅游行为,人均出行1.3次。无论是商务出差、国内旅游还是出境旅游,用户最爱选择的都是三四星级及经济型酒店。此次疫情使旅游行业遭受重创,酒店消费也随之骤减,经济型及三四星酒店加速洗牌,众多消费者将面临品牌的重新选择。疫情的发生,使得用户将更多选择大型/知名连锁酒店,档次相对较低的酒店消费需求或将上移。,26.5%,23.5%,9.1%,3.1%,6.7%,44.6%,24.0%,8.3%,1.9%,2.3%,19.0%53.4%,28.9%,9.6%,5.3%,1.7%,1.1%,0次31.1%,1-2次,3-4次,5-6次,7-9次,10次及以上,商务出差国内旅游出境旅游,5.7%4.7%,五星级/豪华型 四星级/高档型 三星级/舒适型经济型/快捷型连锁青年旅社 民宿/公寓,2019年中国居民异地出行频次2019年中国居民预定酒店等级,商务出差国内旅游出境旅游4.9%,新冠疫情之下中国居民异地出行消费趋势,注释:1/本报告所指疫情结束为“现存确诊人数为0”;2/用户消费趋势是通过用户调研数据处理得出的指数,疫情期间及疫情结束后用户消费指数均基于与2019年用户消费行 为做对比,数值于-1至1之间波动,0说明与2019年持平,越接近1代表增长越多,越接近-1代表下降越多;仅代表用户调研结果。样本:N=1889;咨询于2020年2月17日通过网上调研获得。,餐饮消费旅游出行商品消费在线视频网络游戏在线教育在线医疗商务出差消费趋势差旅具备一定替代性,疫情结束3个月后消费指数-0.21疫情期间的复工延长和居家办公使得许多原定商务出差计划取消或延期,许多需要出差进行的商务会面均由电话或视频的形式替代,疫情期间商务出差指数为-0.71。而疫情也使部分用户的工作带有不确定性,在这样的情况下,各类人群对于商务出差的未来预期均不乐观,疫情结束3个 月后整体消费指数仅恢复至-0.21。新冠疫情之下中国居民商务出差消费趋势,注释:1/本报告所指疫情结束为“现存确诊人数为0”;2/用户消费趋势是通过用户调研数据处理得出的指数,疫情期间及疫情结束后用户消费指数均基于与2019年用户消费行 为做对比,数值于-1至1之间波动,0说明与2019年持平,越接近1代表增长越多,越接近-1代表下降越多;仅代表用户调研结果。样本:N=1889;咨询于2020年2月17日通过网上调研获得。,餐饮消费旅游出行商品消费在线视频网络游戏在线教育在线医疗国内旅游消费趋势出于安全考虑和经济因素,疫情结束3个月后消费指数-0.22国内旅游也是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行业之一,部分地方受政策管控禁止旅游团出行,加上用户出于安全目的主动取消行程,疫情期间消费指数为-0.74。而出于避开人流密集地和疫情高发区等安全考虑以及部分经济因素,各类人群在疫情结束后均仍将暂时减少国内旅游,疫 情结束3个月后整体消费指数仅恢复至-0.22。新冠疫情之下中国居民国内旅游消费趋势,注释:1/本报告所指疫情结束为“现存确诊人数为0”;2/用户消费趋势是通过用户调研数据处理得出的指数,疫情期间及疫情结束后用户消费指数均基于与2019年用户消费行 为做对比,数值于-1至1之间波动,0说明与2019年持平,越接近1代表增长越多,越接近-1代表下降越多;仅代表用户调研结果。样本:N=1889;咨询于2020年2月17日通过网上调研获得。,餐饮消费旅游出行商品消费在线视频网络游戏在线教育在线医疗出境旅游消费趋势疫情结束3个月后消费指数-0.18,湖北&高收入用户需求更强出境游同样受到地方性政策管控,但从用户侧来说,相对国内游更为安心,疫情期间消费指数-0.59,高于国内旅游-0.74。 而在疫情结束之后,虽然安全方面的顾虑更少,但经济方面的影响较国内旅游更大,各类人群的消费预期仍然不高,疫情 结束3个月后整体消费指数仅恢复至-0.18。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仍处于封锁状态的湖北用户对于疫情结束3个月后的出境 游需求更强烈,而高收入用户的需求也相对强烈。新冠疫情之下中国居民出境旅游消费趋势,餐饮消费旅游出行商品消费在线视频网络游戏在线教育在线医疗2020年春节往返交通方式疫情打乱出行节奏,远途交通行业面临用户留存大考2020年春节,受疫情影响,出于安全考虑,23.3%用户取消了原有出行返乡计划。各类主要交通工具中,高铁/动车和飞机 受影响最严重,用户比例大幅下降;其中,高铁/动车下降11.1%,飞机下降10.0%。居民异地出行需求在未来一段时间将持续处于低谷,远途交通行业不仅面临着各交通工具之间的替代性竞争,更面临着严峻的用户留存考验,航空业众多公司或面临新一轮洗牌。,33.1%,27.9%,27.3%,5.5%,1.6%,23.3%,22.0%,17.9%,26.2%,5.9%,3.0%,1.7%,未成行,高铁/动车,飞机,私家车,普通火车,大巴4.4%,其他,2020年春节往返中国居民交通方式,原计划,实际出行,原计划乘坐飞机用户的流出去向,23.2%未出行,18.9%流向高铁/动车,实际乘坐飞机用户的流入来源21.4%来自高铁/动车,3.4%来自私家车,样本:N=1889;咨询于2020年2月17日通过网上调研获得。,样本:N=1889;咨询于2020年2月17日通过网上调研获得。,52.5%,48.7%,41.0%,23.2%,19.4%,18.5%,15.2%,11.4%,56.3%,12.1%,10.8%,8.4%,7.1%,19.7%,5.5%,7.0%,私家车,公交,地铁,网约车,网约出租车,单车,大巴,巡游出租车,2019年,疫情期间,餐饮消费旅游出行商品消费在线视频网络游戏在线教育在线医疗日常出行交通方式私家车和单车出行略增,网约车用户流出率近八成疫情期间居民出行频次降低,交通工具的使用需求也同步降低;在必要出行时,也多选择尽量避免与他人接触的私家车(56.3%)和自行车(19.7%);其他交通方式的使用率均明显下降,甚至低于单车使用率。在日常出行会选择网约车的用户中,疫情期间仅20.3%选择了网约车,用户流出率近八成。未来一段时间,网约车仍将保持低于市场整体的发展趋势,控制用户大量流出及应对平台之间的用户重新争夺将是网约车企业在未来一段时间业务重点。,中国居民日常出行交通方式2019年网约车用户在疫情期间的交通方式,新冠疫情之下中国居民网约车消费趋势,79.7%的用户流出,样本:N=1889;咨询于2020年2月17日通过网上调研获得。,样本:N=1889;咨询于2020年2月17日通过网上调研获得。,餐饮消费旅游出行商品消费在线视频网络游戏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网约车消费趋势受出行需求和用户转移影响,疫情期间网约车消费指数-0.55一方面,用户整体出行需求降低,尤其是复工延迟及居家办公使得所有加班用车、客户拜访用车等因公需求全部为0;另一方面网约车用户向私家车、单车等其他交通方式大量转移;网约车在疫情期间的消费指数为-0.55。 疫情结束后,相较2019年,用户对于网约车出行的预期仍不高,疫情结束3个月后消费指数为-0.14。,样本:N=1889;咨询于2020年2月17日通过网上调研获得。,新冠疫情之下中国居民网约车消费趋势,注释:1/本报告所指疫情结束为“现存确诊人数为0”;2/用户消费趋势是通过用户调研数据处理得出的指数,疫情期间及疫情结束后用户消费指数均基于与2019年用户消费行 为做对比,数值于-1至1之间波动,0说明与2019年持平,越接近1代表增长越多,越接近-1代表下降越多;仅代表用户调研结果。,餐饮消费旅游出行商品消费在线视频网络游戏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私家车消费需求变化疫情利好用户私家车消费需求,45.2%用户将推进购车进程本次疫情不仅促使用户在日常出行更多选择了使用私家车,在疫情结束之后,45.2%用户的私家车添置/置换需求也有所提 升,其中14.2%用户确定了购车决心,31.0%的用户提高了想买的意愿;这一部分用户将推进购车进程,决策周期缩短。 疫情结束后,车企需要精准找到这部分用户,加强用户营销及线索收集工作。仅11.3%用户出于疫情导致的消费心态变化及经济状况变化等原因降低了汽车消费需求。,确定决心,一定会买14.2%提高了想买的意愿31.0%,样本:N=1889;咨询于2020年2月17日通过网上调研获得。,不变/不确定43.5%,丧失兴趣,完全不想买了4.2%降低了想买的意愿7.1%,新冠疫情结束后中国居民私家车的添置/置换需求变化,45.2%,餐饮消费旅游出行商品消费在线视频网络游戏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疫情结束后旅游出行变化疫情高发区旅游业短期难恢复,超1/3用户面临品牌新选择疫情结束后,仍有超半数用户会暂时避开湖北、广东等疫情严重的地区作为旅游出行目的地,疫情高发区旅游业不仅遭受 严重打击,且短期内难以恢复。此外,旅客将更加关注旅游各环节(旅行社、酒店、旅游大巴、景点等)卫生消毒措施, 超1/3用户将因为疫情期间品牌的安全保障措施面临新选择。旅游相关行业要提前制定应对策略,重点通过卫生消毒措施 等方式做好疫情后的用户留存和拉新。新冠疫情结束后中国居民旅游出行变化,样本:N=1889;咨询于2020年2月17日通过网上调研获得。,注释:消费变化基于与2019年用户消费行为做对比,以0为基准,数值于-1至1之间波动。 样本:N=1889;咨询于2020年2月17日通过网上调研获得。,样本:N=1889;咨询于2020年2月17日通过网上调研获得。,餐饮消费旅游出行商品消费在线视频网络游戏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疫情期间商品消费变化线上线下购物双下滑,网购商品数量占比向两级转移疫情期间,用户线上线下购物双双下滑,对比2019年,网购消费指数为-0.22,线下购物消费指数为-0.40。从网购商品数量占比来看,一部分用户选择尽量不网购,占比20%以下的用户比例上升,尤其占比10%以内的用户比例大 幅上涨;另一部分用户选择将线下购物需求转移到线上,占比70%以上的用户比例上升。未来一段时间网购的消费趋势将持续高于市场整体,对于轻度用户的唤醒和重度用户的维系和重新争夺是未来一段时间网购行业的关注重点。,网购-0.22,线下 购物-0.40,7.0%,8.2%,18.0%,18.8%,14.9%,11.5%,8.9%,8.0%,3.3%1.3%,23.7%,8.9,%,8.8%,9.6%,10.6%,9.8%,5.8%,9.1%,8.3%,5.3%,10%以内10-20%,20-30%30-40%40-50%50-60%60-70%,70-80%80-90%90-100%,新冠疫情期间中国居民商品消费变化中国居民网购商品占总数量比重,2019年,疫情期间,新冠疫情之下中国居民网购消费趋势,餐饮消费旅游出行商品消费在线视频网络游戏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网购消费趋势疫情结束3个月后可基本恢复至2019年水平往年春节期间由于多数快递停运,用户的部分消费需求本身就被限制;今年疫情期间虽然部分用户减少了网购,但由于部分线下购物需求转移至线上,网购受疫情影响相对其他行业较小,相较2019年消费指数-0.22。而用户对疫情结束3个月后网购的预期也是所有行业中最乐观的,消费指数-0.02,可基本恢复至2019年水平。,样本:N=1889;咨询于2020年2月17日通过网上调研获得。,新冠疫情之下中国居民网购消费趋势,注释:1/本报告所指疫情结束为“现存确诊人数为0”;2/用户消费趋势是通过用户调研数据处理得出的指数,疫情期间及疫情结束后用户消费指数均基于与2019年用户消费行 为做对比,数值于-1至1之间波动,0说明与2019年持平,越接近1代表增长越多,越接近-1代表下降越多;仅代表用户调研结果。,新冠疫情结束后中国居民线下消费趋势,餐饮消费旅游出行商品消费在线视频网络游戏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百货商场&线下超市疫情使百货行业低迷,消费预期低于超市及市场整体疫情爆发以来,全国各地大量百货商场陆续进入歇业状态,仍开业的部分门店也均调整营业时间,门可罗雀;商场及商户 均承受着巨大的经济损失。受网购冲击,本身已处于阵痛期的百货行业,在疫情之下更加雪上加霜。百货商场的消费趋势 低于市场整体,也低于线下超市。此外,电商行业基本发展成熟,巨头虹吸效应明显,传统百货缺乏电商人才和财力储备,想要进行线上化转型非常困难。 但超市业态相对较轻,具备一定不可替代性,且已有一些独立线上化或与生鲜平台合作进行线上化转型的成功案例。,注释:1/本报告所指疫情期间为“1月20日-2月17日”;2/本报告所指疫情结束为“现存确诊人数为0”;3/用户消费趋势是通过用户调研数据处理得出的指数,疫情期间及疫情 结束后用户消费指数均基于与2019年用户消费行为做对比,数值于-1至1之间波动,0说明与2019年持平,越接近1代表增长越多,越接近-1代表下降越多;仅代表用户调研结果。,商场、商业综合体(含超市内 商铺)等企业,2020年2月29 日24时前不得复工,目前已经 开业的(除超市外)必须立即 一律关闭停业,3月1日后视疫 情发展见鼓楼区人民政府网站 通告,未经审批同意不得擅自 复工!南京市鼓楼区2月9日,2018年北京SKP全年销售额为135亿元,连续6年位于国内商场营业额首位,商场 经营模式采取“租金+抽佣”的方式,奢侈品品牌大多采取租金模式,而百货类则 采取营业额抽点的方式;受疫情影响,百货类商家营业额的下降将给SKP商场收益 带来损失。,样本:N=1889;咨询于2020年2月17日通过网上调研获得。,基准线-0,餐饮消费旅游出行商品消费在线视频网络游戏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百货商场消费趋势预期不乐观,疫情结束3个月后消费指数-0.14整体线下购物在疫情期间的消费指数为-0.40,其中百货商场等日常人流较大的业态受影响更为严重,消费指数-0.46。而在疫情结束之后,用户对于百货商场的消费预期不乐观,明显低于网购的恢复水平,疫情结束3个月后消费指数-0.14。,注释:1/本报告所指疫情结束为“现存确诊人数为0”;2/用户消费趋势是通过用户调研数据处理得出的指数,疫情期间及疫情结束后用户消费指数均基于与2019年用户消费行 为做对比,数值于-1至1之间波动,0说明与2019年持平,越接近1代表增长越多,越接近-1代表下降越多;仅代表用户调研结果。样本:N=1889;咨询于2020年2月17日通过网上调研获得。,新冠疫情之下中国居民百货商场消费趋势,餐饮消费旅游出行商品消费在线视频网络游戏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线下超市消费趋势具备一定不可替代性,疫情结束3个月后消费指数-0.11一方面,许多超市位于百货商场内部;另一方面,超市也属于日常人流较大的业态,因此线下超市的情况与百货商场类似。 但不同于百货商场的是,超市的商品品类是以食品饮料和生鲜食品等必需品为主,除部分消费需求被线上吸收,超市仍具 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因此用户的预期略高于百货商场,疫情结束3个月后消费指数-0.11。,注释:1/本报告所指疫情结束为“现存确诊人数为0”;2/用户消费趋势是通过用户调研数据处理得出的指数,疫情期间及疫情结束后用户消费指数均基于与2019年用户消费行 为做对比,数值于-1至1之间波动,0说明与2019年持平,越接近1代表增长越多,越接近-1代表下降越多;仅代表用户调研结果。样本:N=1889;咨询于2020年2月17日通过网上调研获得。,新冠疫情之下中国居民线下超市消费趋势,注释:预算变化基于与2019年用户消费行为做对比,以0为基准,数值于-1至1之间波动。,餐饮消费旅游出行商品消费在线视频网络游戏在线教育在线医疗商品类别各品类购买均下滑,各主要商品品类钱包份额竞争将加剧疫情期间,由于整体网购频次降低,用户对所有类别的商品网购率均下降,仅食品饮料、生鲜食品、医药保健和家居百货 这类必需品仍保持着相对较高的购买率,网购各细分行业或多或少都受到疫情的影响。而用户对于疫情结束之后的网购预算也持悲观预期,除医药保健外,所有类别商品的预算均将被压缩,尤其是珠宝首饰、服装鞋包、家电这类价值相对较高的非必需品;网购细分行业将面临更激烈的消费者钱包份额竞争。,52.7%,46.9%,43.1%,40.8%,38.9%,38.8%,35.4%,34.5%,32.9%22.7%18.5%,24.4%,38.5%,10.0%12.0%12.7%13.3%,32.1%,7.5%8.3%8.2%5.5%,中国居民网购的商品类别2019年疫情期间服装鞋包 56.7%15.9%食品饮料 55.7%37.6%家居百货 生鲜食品 家电类3C数码化妆个护 图书音像 医药保健 家装家饰 玩具礼品 孕婴童类 珠宝首饰,样本:N=1889;咨询于2020年2月17日通过网上调研获得。,样本:N=1889;咨询于2020年2月17日通过网上调研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