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国科创城市报告.pdf
亿欧智库 iyiou/intelligence暨科创城市案例发布研究报告Copyright reserved to EO intelligence, Dec, 20192019中国科创城市报告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在全球不断涌现,大大提升着经济运行效率,塑造出全球竞争版图的新未来。创新正成为中国重要的经济发展引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 2018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 中,中国排名第 17位,首次跻身全球创新指数 20强。在研究人员、专利和科技出版物数量方面,中国都位居第一。国与国竞争如此,城与城竞争更是如此。中国科创能力突飞猛进背后,正是无数科创中心城市的支撑。未来十年,中国各大城市的竞争格局将发生剧烈变动,而科技创新能力高低,将是其中的决定性因素。科创浪潮之中,中国科技与产业创新领域的研究机构 “ 亿欧智库”从政策、人才、资本、科创企业数量和质量等维度,遴选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科创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序言INTRODUCTION第一部分中国重要城市科创指数041.1中国已经到了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时代1.2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研发强度,是科技强国必由之路1.3大型城市是科技活动的集聚地1.4政府和企业在科技创新中起到的作用1.5从科研成果到产业创新是复杂而漫长的过程1.6科创指数评价体系的建立1.7科创指数排名结果16目录CONTENTS第二部分典型科创城市案例介绍2.1科创城市第一梯队北京、上海、深圳、广州、西安2.2科创城市第二梯队典型案例成都、天津、苏州、杭州、武汉、南京2.3科创城市第三梯队典型案例长沙、宁波、福州中国已经到了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时代。在新旧动能切换的过度时代,再采用 GDP的单一维度来衡量城市经济的健康发展就显得有些不足。在科技创新及产业落地发展的过程中,地方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及第三方服务机构需要建立紧密的交流与合作,以促进创新要素的流动。科创指数的搭建过程中需要围绕科技创新的产生、转化及实现价值的各环节要素。4CHAPTER 1中国重要城市科创指数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Index of Chinas Major Cities1.1中国已经到了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时代5中国重要城市科创指数2019中国科创城市报告2019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ities Report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时代: 2018年我国名义 GDP为 90.03万亿元 , 其中工业占比最高为 33.90%, 其次为大地产 16.23%。 由此可见 , 传统产业仍为我国经济总量贡献率最高的产业 , 信息技术对 GDP总量的贡献率仅 3.60%。中国过去经济增长主要为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 , 未来将借助科技创新 , 由粗放向集约转型 。工业33.90%大地产16.23%其他15.46%大消费11.13%金融7.68%农林牧渔7.50%交运仓储4.50%信息技术3.60%在全球创新差异性巨大的背景下,中国过去几年在 GII(全球创新指数)中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中国自 2016年开始跻身排名前 25名,并在 2018年上升至 17名( 2017年 22名),创新效率连续两年位列第三。 各项指数表现也达到高收入国家水平,有机会顺应时代趋势成为国际创新高地。中国制度创意产出知识和技术产出人力资本和研究基础设施市场成熟度商业成熟度Top1011-25(高收入经济体)中低收入经济体其他高收入经济体中高收入经济体低收入经济体亿欧智库: 2018年各大产业对 GDP总量贡献率( %) 亿欧智库: 全球创新指数 各评价指标得分情况亿欧智库: 2018年全球创新指数 TOP10及中国排名排名 国家 效率比 效率比排 名 排名 国家 效率比 效率比排 名1 瑞士 0.96 1 7 芬兰 0.76 242 荷兰 0.91 4 8 丹麦 0.73 293 瑞典 0.82 10 9 德国 0.83 94 英国 0.77 21 10 爱尔兰 0.81 135 新加坡 0.61 63 17 中国 0.92 36 美国 0.76 22注:效率比是指创新产出与创新投入的比例,而创新产出和创新投入是衡量国家创新情况的二级指标。2018年全球创新效率比的中间值为 0.61( 2017年 0.62)。1.2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研发强度,是科技强国必由之路6从 2014到 2018年的数据来看,中国研发投入总量不断提高, 2018年中国 R&D经费支出达到了 19,657亿元,同比增长 11.6%。但是,研发强度(研发支出 /GDP)仅为 2.18%,仍低于韩国、法国、美国、日本和德国等发达国家。中国重要城市科创指数2019中国科创城市报告2019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ities Report13,016 14,170 15,677 17,606 19,657 9.9% 8.9% 10.6% 12.3% 11.6%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2014 2015 2016 2017 2018亿欧智库: 2014-2018年中国 R&D经费支出 及增长率R&D经费支出 (亿元 ) R&D经费支出增长率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持续发酵 , 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显得尤为重要 。 中国强起来需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 瞄准世界科技前沿 , 提高创新能力 , 是科技强国必由之路 。 科技创新及技术落地是真正体现一国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 , 对提高劳动生产率 、 增加经济产出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18%2.31%2.84%2.87%2.91%3.75%5.44%0% 2% 4% 6%中国法国美国俄罗斯德国日本韩国亿欧智库: 2018年主要国家研发强度情况研发强度( %)1.3大型城市是科技活动的集聚地7城市提供了人口的集聚和链接能量的几何级数提升,为高端人才提供互相合作的机会,为大型企业提供开展商业合作的便利条件。从世界范围来看,科技创新活动并不是均匀分布于世界各地,即使是在美国,科创活动也仅活跃于少数的几个特大型城市,比如纽约、波士顿、旧金山、洛杉矶、西雅图等地。根据统计结果, 2012-2017年间, 20座科技创新中心城市的人口仅占全球不到 2.5%的人口,在全球高水平科技创新中直接提供的贡献率占全球比例 27.3%。 20个科技创新中心城市主导和参与的所有科研成果数量占全球比例由51.8%大幅提升至 63.8%,显示了强大的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可见,科技创新中心城市正在全球创新网络中发挥着日益不可或缺的枢纽作用。以亿欧智库于 2019年 7月发布的 2019科创板潜力新兴企业 100的地域分布情况 为例,科创潜力企业分布在 13个省份的 18个城市(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广州、厦门、苏州、南京、天津、贵阳、长沙、重庆、唐山、东莞、泉州、成都、武汉、南通),北京、上海和广东三地位列 TOP3,总计占比 74%。因此,亿欧智库认为关注于中国的头部领先城市(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和强二线城市),可大致掌握全国科创的情况。本次科创城市指数编制中考虑的城市包括 4个一线城市(北上广深), 15个新一线城市(成都、杭州、重庆、武汉、西安、苏州、天津、南京、长沙、郑州、东莞、青岛、沈阳、宁波、昆明),以及二线城市中具有代表性的 12个地区性经济强市。中国重要城市科创指数2019中国科创城市报告2019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ities Report亿欧智库: 2019科创板潜力新兴企业 100地域分布1.4政府和企业在科技创新中起到的作用8我国的产业创新生态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创新效能不足,创新主体间的互动性、创新链间的耦合性、产业链与创新链间的协同性都不够完善,这制约着整体创新效率的提高。因此, 实现创新要素驱动发展,亟待构建开放、合作、互利、共享的创新生态 。2016年,国家发布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 ,将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将 科技创新 提到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作为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主张市场对各类创新要素发挥主导作用,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相关政策明确规定,“ 确立企业的主体地位 ,让企业成为技术需求选择、技术项目确定的主体,成为技术创新投入和创新成果产业化的主体。”由企业主导的产业创新将成为国家创新最主要的推动力。中国重要城市科创指数2019中国科创城市报告2019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ities Report第一步:到 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基本建成中国特色创新体系第二步:到 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发展驱动力实现根本转换第三步:到 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成为世界主要创新中心和创新高地战略目标双轮驱动 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两个轮子相互协调、持续发力一个体系 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六大转变 在发展方式、发展要素、产业分工、创新能力、资源配置、创新群体六个方面实现根本转变 推动 产业技术体系创新 ,创造新优势 强化 原始创新 ,增强源头供给 优化 区域创新 布局,打造经济增长极 深化 军民融合 ,促进创新互动 壮大 创新主体 ,引领创新发展 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实现 重点跨越 建设高水平 人才队伍 ,筑牢创新根基 推动 创新创业 ,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战略任务总体部署转型方向提高 要素的生产率 ,解决质量和效益的问题通过 生产要素的新组合 ,来突破资源和环境的制约通过 关键技术 ,特别是原始创新能力的提升,来突破自主可控的问题动员 全社会的创新创业的活力 ,通过全社会的积极性来实现新的发展亿欧智库:科创驱动发展的目标、部署、任务和方向1.5从科研成果到产业创新是复杂而漫长的过程9经济学家熊彼特将产业创新定义为:“把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结合引入生产体系”,最终推动传统产业彻底改造,甚至从无到有形成新的产业。在许多情况下,产业创新并不是一个企业的创新行为或结果,而是一个企业群体的创新集合。产业创新体系涵盖了产业链上可能的创新参与主体,不同主体间的动态作用影响创新要素的组合、流动和扩散。技术被视为创新的核心要素,而信息化革命改变了创新和知识传播的模式,转化应用成为创新的主要驱动力。产业跨界协作和融合与新产业、新业态的兴起成为当前产业创新的突出特征。中国重要城市科创指数2019中国科创城市报告2019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ities Report高校和科研机构中介服务机构金融投资机构政府企业服务技术、知识、人才资金支持引导扶助创新参与者产业 /区域集聚的企业或大企业引领关联企业协同创新消费者用户 国内外市场环境企业用户不同的创新内容经由创新链实现转化创新扩散打通创新价值链驱动企业、产业效益增长要素整合研发创新成果转化商品化实现效益制度化技术创新产品创新 管理创新市场创新 组织创新创新行为进一步向更大范围的其他企业和产业扩散研发成果创新产出1.6科创指数评价体系的建立指标选定的标准10亿欧智库认为,科技创新是新一轮增长的源动力,是 GDP增速放缓后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以及实现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唯一途径。科技研发活动的发生同样需要复杂的组织形式和产学研的上下游配合,其中大学和科研院所是创新能力的源头,企业内部的研发和产业化是决定创新成果转化的关键,同时科技研发活动也离不开政府产业政策的引导与扶持。了解一个城市的科创能力,不被 GDP规模等数量型指标所干扰是个系统性工程,亿欧智库在筛选指标时尽可能的做到综合客观,在确定二级指标时争取做到各个要素的代表性和覆盖性,使得二级指标可以完整的反应出一个城市的科创综合实力。五个二级指标分别从研发人员的数量和质量( 科研人才指数 )、研发创新机构的数量和质量( 科创机构指数 )、研发上的资金投入强度( 科研投入指数 )、科创成果的展现( 科创成果指数 )和科创型企业的数量和质量( 科创企业指数 )出发来衡量。三级指标的选取更加注重数据的落地性、可得性和代表性:( 1)科研人才指数。研发人员是科研创新活动发生的载体,任何创新创造都来源于人,城市年鉴中披露的 R&D人员总数 反映了人才的数量,而获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的人数集中反映了科研的最顶尖水平。由于人才的成长是慢变量,因此从 高等院校专职教师 人数指标来判断该城市对未来科研人才培养的能力。( 2)科创机构指数。 国家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个数 及 重点科研高校及研究院所 这两个指标反映了科研活动发生的场所,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 反映了由企业和社会提供的创新空间规模。( 3)科研投入指数。 R&D投入强度 由城市每年总 R&D投入金额占总 GDP的比重计算而来,用于衡量全社会对科研投入的重视程度。 科技类公共财政支出强度 用于衡量政府对科技活动的重视程度。( 4)科创成果指数。科研成果从实验室到专利或成果需要走过漫长的道路,因此从 专利授权数 和 技术合同成交额两项指标来衡量城市的技术市场发展环境。用 高新区企业工业总产值 用来衡量该城市在建设高新区上获得的成果。( 5)科创企业指数。 高新企业数量 和 成立于 2015年后并获 A轮以上融资企业 这两个指标用来衡量城市具有科技研发及创新能力的企业数量,而 创业板 +科创板上市公司数 直接反应出该城市科技成长型企业的质量。三级指标共计 14个,数据都来自于官方披露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其中宏观数据来自于各城市统计局发布的统计年鉴,孵化器认证和技术合同等信息来自于科技部火炬中心,创业公司融资信息来自于 IT桔子,创业板及科创板上市公司信息来自于 Choice金融终端。详细信息列于下表:中国重要城市科创指数2019中国科创城市报告2019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ities 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