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豆萁伸冤》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docx
替豆萁伸冤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 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1 页 替豆萁伸冤 近现代:鲁迅 原文 煮豆燃豆萁,萁在釜下泣。 我烬你熟了,正好办教席。 赏析 首句与曹诗(指曹植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全同,次句稍作改动,把 “豆在釜中泣 ”,改为 “萁在釜下泣 ”。这里以豆喻杨荫榆及其一伙,以 “萁 ”喻横遭迫害的学生。对于杨荫榆这个代表着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势力的 “豆 ”一般的人物,许广平在欣慰的纪念 鲁迅先生与女师大事件中一段生动的描绘: “而且那位校长,在人们的印象中就只见那系着白头绳的带子的人,穿着黑花缎的旗袍和斗篷,像一个阴影的移来移去。如果有人真个去请教时,据说又有事出去了。否则,她的卧室就在校舍的幽静的一角,学生们除了去 开储藏室的门,是不会听到紧邻的她的房间的嘁嘁喳喳,低声媚笑的 ”。 鲁迅说是 “活剥 ”,但整首诗完全出现了一幅前所未有的崭新境界。后两句不仅意境深厚,含意深沉,而且讽刺挖苦,跃然纸上,使整首诗 “活 ”了起来。开头 “豆 ”“萁 ”相对,接后 “烬 ”“熟 ”相对;前者说替豆萁伸冤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 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2 页 明两者的关系,没有萁,豆根本不会存在;后者说明两者的利害,毁了人家,成全了自己,这就是所谓的 “教育家 ”。鲁迅以犀利的文笔,一语戳穿了 “有尊长之心 ”的杨荫榆者流不过是以办教育为名,而行残害学生之实。它们是中国长期以来封建社会人肉筵席上的 “食人者 ”。 曹子建的七步诗讲的只是兄弟不合,毫无社会意义。汪懋祖用萁豆相煎的典故,妄图把本是杨荫榆对学生的迫害,反诬为学生逼杨荫榆,那么学生成了烧人的 “萁 ”,杨荫榆倒成了被烧的 “豆 ”了。这是对事实的肆意歪曲。鲁迅因此把七步诗改了一下,目的在为学生伸冤,但锋芒指向以杨荫榆为代表的营垒,充分表现出鲁迅 “论时事不留面子,砭锢弊常取类型 ”的战斗精神。在 “碰壁 ”之后里,鲁迅对杨荫榆借请客吃饭美其名日 “解决种种重要问题 ”的阴谋诡诈有一段生动的描述: “我吸了两支烟,眼前也光明起来,幻出饭店里电灯的光彩,看见教育家在杯酒间 谋害学生,看见杀人者于微笑后屠戮百姓。看见死尸在粪土中舞蹈,看见污秽洒满了风籁琴 ”这就是杨荫榆 “办教席 ”的实质。 全诗文白相结合,前两句用文言来写,后两句用白话,组合得妙趣横生,故虽 “活剥 ”曹植七步诗,却一改原诗的严肃而悲愤的风格,而显幽默恢谐,其中又有愤激之情。 替豆萁伸冤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 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3 页 鲁迅( 1881 年 9 月 25 日 1936 年 10 月 19 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 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 “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