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地下交通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pdf
未来科技城地下交通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国环评证甲字第1021号 2014年4月 北京未来科技城地下交通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I前言 未来科技城位于北京昌平区内,总规划面积约为10km2,分为南北两区。未来科技城规划为引进和聚集人才、科技创新和创业的基地,项目已于2009年7月正式启动,计划于2015年初步建成。 未来科技城地下交通工程坐落并贯通未来科技城南北两区的核心区地块,线路覆盖长度约2.75km。共两站三区间。 本项目的建设特点是地下交通工程与未来科技城核心地块进行一体化开发建设,具体包括地下交通工程与未来科技城核心地块地下、地上建筑统筹规划、进行一体化设计,同步建设。项目影响范围内主要本项目以土建工程为主,主要进行两站三区间隧道结构工程的挖掘建设等土建工程,不含轨道工程、机电设备等。本项目土建工程可为后续规划的地铁17号线工程所利用,成为17号线的一部分,此外,项目的轨道工程、机电设备等安装及调试等通过 17 号线来实现。所以,本次环评为更加全面、准确描述本项目对于外界环境所产生的影响,在分析评价本项目施工期影响同时,也需要考虑运营期产生的环境影响,提出相应的环境控制措施或者预留实施环境控制措施的条件。因此,本报告亦给出了降低运营期间环境影响的环保措施,如轨道减振措施、风亭冷却塔等降噪措施和措施的实施条件,以便与未来科技城的土地利用、规划建设等保持协调一致,确保在规划设计阶段通过设计、规划和具体环保措施控制轨道交通所产生的环境影响。 (1) 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过程 本环评报告技术依据为设计单位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编制的未来科技城地下交通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根据国家项目建设相未来科技城地下交通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II关法律,2013年10月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委托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开展本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同月,进行了第一次网上公示和现场调查、监测,11月报告初稿基本编制完成,编制完成后,通过网上和其他方式进行了第二次公示,同期开展了公参调查。2014年1月完成了环境影响报告书。 (2) 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 本线路全部为地下线,且下穿了未来科技城核心地块,未来科技城核心地块目前尚没有进行详细性规划,建筑物的具体功能、位置、体量和与线路的关系难以确定,需要在环评阶段提出环境振动、噪声等影响的控制距离和控制性措施,以便为未来科技城的下一步规划和一体化设计建设提供依据。 (3) 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主要结论 本工程符合北京市相关规划要求,工程全部为地下线,工程将于未来科技城进行一体化建设,工程在施工期和运营期内将产生一定程度环境污染,主要为环境振动、噪声、施工废水和工程弃渣等,将对沿线环境质量造成一定影响。在严格落实设计文件和本报告书提出的环保措施后,本工程产生的不利环境影响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和减缓。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本工程选线合理,环境保护措施得当,项目建设可行。 未来科技城地下交通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i目 录 前言-I 工程地理位置图- i 工程线路走向示意图-i 1总论 . 2 1.1建设项目前期情况 . 2 1.2环境影响评价实施过程 . 2 1.3编制依据 . 2 1.4评价指导思想及评价目的 . 6 1.5评价原则 . 7 1.6评价工作等级 . 7 1.7评价范围 . 8 1.8评价时段 . 9 1.9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 . 9 1.10评价工作内容及重点 . 10 1.11污染控制目标及环境保护目标 . 11 1.12评价标准 . 14 2工程概况及工程分析 . 17 2.1工程概况 . 17 2.2工程分析 . 21 3沿线环境概况 . 27 3.1自然环境概况 . 27 3.2社会环境概况 . 39 4工程选线、选址与规划相容性分析 . 41 4.1工程选线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容性分析 . 41 4.2工程选线、选址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协调性分析 . 44 4.3与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相容性分析 . 44 4.4与未来科技城规划相符性分析 . 45 4.5与未来科技城一体化方案相符性分析 . 46 4.6评价小结 . 49 未来科技城地下交通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ii5声环境影响评价 . 50 5.1概述 . 50 5.2声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 . 50 5.3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 52 5.4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 56 5.5评价小结 . 57 第6章环境振动影响评价 . 58 6.1概述 . 58 6.2环境振动现状调查与分析 . 58 6.3 环境振动影响预测及评价 . 60 6.4二次结构噪声预测与分析 . 71 6.5 振动污染防治措施 . 75 6.6评价小结 . 78 7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 79 7.1 概述 . 79 7.2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 80 7.3地表水评价小结 . 83 8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 85 8.1概述 . 85 8.2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 91 8.3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 97 8.4施工期与运行期对地下水水质影响评价 . 104 8.5地下水环境保护对策与措施 . 105 8.6结论与建议 . 107 9城市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 110 9.1概述 . 110 9.2生态环境现状评价 . 110 9.3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 113 9.4城市景观影响评价 . 115 9.5城市生态环境影响防护与恢复措施 . 120 未来科技城地下交通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iii9.6评价小结 . 122 10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 124 10.1概述 . 124 10.2沿线大气质量现状调查 . 125 10.3机动车尾气的减排污染影响分析 . 125 10.4风亭排放异味气体的环境影响分析及选址建议 . 127 10.5评价小结 . 129 11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 131 11.1固体废物污染源及产生量 . 131 11.2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 131 11.3评价小结 . 131 12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 132 12.1施工方法合理性分析 . 132 12.2施工期城市生态景观影响分析 . 136 12.3施工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 137 12.4施工期振动环境影响分析 . 142 12.5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 . 143 12.6施工期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 144 12.7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 145 12.8施工期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 150 12.9评价小结 . 151 13社会经济环境影响分析 . 152 13.1施工期社会经济环境影响 . 152 13.2运营期社会经济环境影响分析 . 153 13.3社会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 155 13.4评价小结 . 157 14 环境风险评价 . 158 14.1 风险源识别 . 158 14.2 施工期风险分析 . 158 14.3结论 . 163 未来科技城地下交通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iv15环境保护措施技术经济分析与投资估算 . 165 15.1施工准备阶段环境保护措施 . 165 15.2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 165 15.3营运期环境保护措施 . 173 15.4环保措施汇总 . 176 15.5环保工程投资 . 180 16污染物排放总量及控制 . 182 16.1控制对象 . 182 16.2控制目标 . 182 16.3评价建议 . 182 17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 183 17.1环境经济效益分析 . 183 17.2环境经济损失分析 . 186 17.3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 187 17.4评价小结 . 188 18环境管理与监控计划 . 189 18.1环境管理 . 189 18.2环境监控计划 . 191 18.3环境监理 . 194 18.4评价小结 . 197 19公众参与 . 199 19.1公众参与方式与调查对象 . 199 19.2公众参与过程简介 . 199 19.3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203 19.4座谈会 . 212 19.5其他方式反馈的意见和建议 . 213 19.6公众反馈意见采纳说明 . 214 19.7评价小结 . 215 20 方案比选 . 216 20.1线路敷设方式比选 . 216 未来科技城地下交通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v20.2小结 . 217 21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218 21.1工程概况 . 218 21.2工程选线、选址与规划相容性评价结论 . 218 21.3声环境评价结论 . 218 21.4环境振动评价结论 . 220 21.5地表水环境评价结论 . 220 21.6地下水环境评价结论 . 221 21.7城市生态环境评价结论 . 223 21.8大气环境评价结论 . 223 21.9固体废物评价结论 . 224 21.10风险评价结论 . 224 21.11施工期影响评价结论 . 225 21.12公众参与调查结果 . 226 21.13比选方案结论 . 227 21.14环境影响评价总结论 . 227 未来科技城地下交通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i未来科技城地下交通工程地理位置图 未来科技城地下交通工程线路走向示意图未来科技城地下交通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1总论 1.1建设项目前期情况 1.1.1项目名称 未来科技城地下交通工程 1.1.2项目地点 北京市昌平区。 1.1.3建设单位 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 1.1.4设计过程 2013年10月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完成。 1.2环境影响评价实施过程 1.2.1环评委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于2013年10月委托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开展未来科技城地下交通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1.2.2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 评价单位在接到委托任务后,成立了评价项目组,组织技术人员开展了现场踏勘和有关资料的收集工作,并进行了沿线水文地质、城市生态环境及城市景观、城市社会环境以及沿线声环境、环境振动的现状调查与监测;同时利用网络和报刊传媒发布项目信息,对沿线可能受项目建设影响的公众和部分单位,开展了公众参与问卷调查和公示,召开公众意见座谈会,并依据国家和北京市有关环保法规和评价技术规范,2014年1月编制完成了本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 1.3编制依据 1.3.1环境保护法律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89.12.26) 未来科技城地下交通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3(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2003.9.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2008.6.1) (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2000.9.1)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1997.3.1)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2005.4.1)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2011.3.01) (8)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2003.1.1) (9)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004.08.28)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008.1.1)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2007.12.29)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1988年6月10日施行; 1.3.2环境保护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 (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1998第253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国务院令2000第284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细则( 1991.6.29) (4)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 (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381号) (6)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国家环保部令第2号,2008.10.1) (7)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 (8)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国家环保总局令1997第18号) (9)关于公路、铁路(含轻轨)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环未来科技城地下交通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4境噪声有关问题的通知( 环发2003第94号) (10)北京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办法( 北京市人民政府令2006181号) (11)北京市实施办法(2002.9.1) (12) 北京市实施办法(2000.12.8) (13)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有关问题的通知(京环发200734号) (14) 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办法( 2013.7.1) (15) 北京市市容环境卫生条例( 2002.9.6) (16) 北京市城市绿化条例(修改)( 1997.4.16) (17)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办法(2004.10.1) (18) 北京市城市规划条例( 1992.7.24) (19)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垃圾渣土管理的规定( 北京市人民政府令2002第115号) (20)关于加强渣土砂石运输车辆环保监管的通告(京环发2006127号) (21) 城 市建 筑 垃圾管理规定( 2005.6.1) (22)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关于转发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的通知(京环发2013215号) (2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 2013年11月14日) 未来科技城地下交通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51.3.3城市规划及环境功能区划 (1)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 2 )北京市环境功能区规划( 2004) (3)北京市“十一五”时期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 1.3.4技术导则及规范等文件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城市轨道交通HJ453-2008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 (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 (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 (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 (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 (8)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1692004 (9)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 104-2008) (10) 地 铁设计规范( GB50157-2003) (11)环发2010 7号关于发布(地面交通噪声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通知 (12) 地 铁 噪声与振动控制规范( DB11/T 838-2011)2012.04.01实施 (13) 昌平区环境噪声功能区划分和环境噪声管理规定2004.4.27 (14)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GB 500272001) (15)水质采样技术指导( GB12998-91) (16)地下水动态监测规程( DZ T0133-1994) (17)城市环境水文地质工程规范( DZ5587) (18) 防治城市扬尘污染技术规范( HJ/T393-2007) 未来科技城地下交通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61.3.5工程设计资料 (1) 未来科技城地下交通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书 1.4评价指导思想及评价目的 1.4.1评价指导思想 本工程地下车站、隧道开挖施工为主。选线时以最大限度方便规划的未来科技城核心区的出行、改善交通条件为基本原则。通过调查区域环境质量现状、敏感目标、功能区划等基础信息,本次评价以声环境、振动环境为评价重点,按照不同环境要素对施工期和运营期内工程建设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了分析或预测评价;同时依据国家和北京市制订的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及规划,对工程设计中提出的环保措施进行了分析,并对未能满足环保要求的工程行为提出了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污染防治措施;对设计中尚未确定的方案从环保角度提出建议;将评价结论和建议及时反馈给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及相关规划部门,力求将工程建设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 1.4.2评价目的 (1)通过对拟建工程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在了解和掌握沿线区域的自然、社会环境质量现状的基础上,确定工程建设对区域环境质量影响的范围和程度,从环境保护角度论证线路方案的合理性,为项目实施提出决策依据。 (2)对工程设计文件中提出的环保措施进行可行性和合理性的论证分析,提出减缓和避免环境危害的环保措施方案与建议,反馈并指导工程设计,实现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措施的同步开展,将不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促进项目建设在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三个方面的协调发展。 (3)综合权衡项目实施产生的有利和不利影响,并采用报刊网络公示、公告、公众意见调查、座谈会等多种方式,鼓励沿线公众积未来科技城地下交通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7极参与到项目论证中来,使论证过程和评价结论更具民主性和科学性,同时对宣传环保法律法规、增强民众环保意识也起到了正面作用。 1.5评价原则 以国家及北京市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文件为依据,以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城市轨道交通等环评技术标准为指导,从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结合工程特点和区域环境特征,以振动、噪声、地下水等环境敏感问题为评价重点;在充分利用工程设计文件、现状调查以及类比监测的基础上,遵循点线结合、突出重点的原则,按不同评价要素对重要区段进行重点评价;依据评价结果提出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治理措施和建议。 1.6评价工作等级 (1)城市生态环境 工程线路位于昌平区东部,工程范围内主要为城市人工生态环境,属于一般区域,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本工程线路长度小于 50km,工程不涉及特殊生态保护区和重要生态保护区,因此,确定本次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 (2)声环境 本工程为新建的大型建设项目,建设前后环控噪声设备影响范围内声级变化超过 5dB,因此,确定本次声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一级。 (3)环境振动 根据HJ453-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城市轨道交通,结合工程特点及沿线区域的振动环境现状,工程运营前后,评价范围内规划敏感建筑物振动级变化量将在5dB以上,本次振动环境按一级评价进行。 (4)地表水环境 工程范围内共设2座车站,新增污水排放量低于1000m3/d,污水未来科技城地下交通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8性质主要生活污水,污染物主要为非持久性污染物,需要预测浓度的水质参数小于7,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为“简单”,且排放去向为城市污水管网系统,因此,根据HJ/T2.3-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的规定,确定本项目地表水环境评价等级为三级。 (5)地下水环境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铁项目为类建设项目,本项目不涉及地下水源保护区,地下水环境评价的等级定为二级。 (6)大气环境 由于列车采用电力牵引,无废气排放。施工期产生的场地扬尘会对空气环境产生一定影响;运营期除风亭有小范围的大气污染外,无其它污染源,因此,根据HJ/T2.3-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的规定,确定本次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等级为三级。 1.7评价范围 1.7.1工程范围 工程范围为:未来科技城 2 站 3 区间土建工程,线路总长约2.75Km。车站包含附属结构,不含装修、机电工程。 1.7.2各环境要素评价范围 (1)生态环境:纵向评价范围:同工程设计范围;线路横向:综合考虑拟建工程的吸引范围和线路两侧土地规划,取工程征地界外150m,当有特殊保护目标时,评价范围应根据现场环境调查和生态保护需要确定。 (2)声环境:距地面声源周围50m。 (3)环境振动:线路外轨中心线两侧 60m,室内二次结构噪声评价范围为地下线隧道垂直上方至外轨中心线两侧10m。 (4)地表水环境:各车站污水总排放口进入城市污水管网的接未来科技城地下交通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9纳处。 (5)地下水环境:将沿线 80km2作为本次评价的范围,主要是昌平北七家、小汤山及顺义高丽营、后沙峪等相应范围。 (6)大气环境:车站风亭周围50m内区域;施工期场界100m以内区域。 1.8评价时段 评价时段同项目设计年限,施工期:2014年2015年; 运营期:初期2022年,近期2029年,远期2044年。 1.9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 1.9.1环境影响因素识别 在工程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工程污染源和环境影响分析,并充分考虑沿线环境特征及环境敏感程度,对环境因素与影响程度进行识别,见表1-9-1。 表1-9-1环境影响因素识别 评价时段 工程内容 施工与设备 评价项目 单一影响程度判定 噪声 振动 废水 大气 地下水 弃土固废 生态环境 社会环境 施工期 施工准备阶段 征地 -2 一般 场地准备 -2 -2 -1 -1 较大 运输 -2 -2 -2 较大 车站、明挖区间、地下盾构 基础开挖 -2 -2 -2 -2 -2 -1 较大 钻孔灌注桩施工、混凝土浇筑 -2 -1 一般 地下施工法施工 -2 -2 -2 较大 运输 -2 -2 -2 -2 较大 综合影响程度判定 较大 较大 较大 较大 较大 较大 较大 一般 运营期 列车运行 地下线路 -3 +3 较大 车站运营 乘客与职工活动 -1 -2 较大 未来科技城地下交通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10评价时段 工程内容 施工与设备 评价项目 单一影响程度判定 噪声 振动 废水 大气 地下水 弃土固废 生态环境 社会环境 地面设施、设备 凤亭、冷却塔(空调期) -2 -1 较大 综合影响程度判定 一般 较大 较小 较小 较小 一般 / 较大 注:“+”正面影响;“-”负面影响;“1”较小影响;“2”一般影响;“3”较大影响 1.9.2评价因子筛选 根据环境因素和影响程度的识别结果,筛选出施工期和运营期的评价因子,见表1-9-2。 表1-9-2环境影响评价因子汇总 评价阶段 评价项目 现状评价 单位 预测评价 单位 施工期 声环境 昼夜等效声级LAeq dB(A) 昼夜等效声级LAeq dB(A) 环境振动 铅垂向Z振级VLz10 dB 铅垂向Z振级VLz10 dB 地表水环境 pH、COD、BOD5、石油类 mg/L(pH除外) pH、COD、BOD5、石油类 mg/L(pH除外) 地下水环境 TDS、总硬度、硫酸盐、氯化物、CODMn、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氨氮 mg/L TDS、总硬度、硫酸盐、氯化物、CODMn、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氨氮 mg/L 大气环境 PM10 mg/m3 PM10 mg/m3 运营期 声环境 昼夜等效声级LAeq dB(A) 昼夜等效声级LAeq dB(A) 环境振动 铅垂向Z振级VLz10 dB 铅垂向Z振级VLzmax dB 水环境 pH、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