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水电站技改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
XX县 XX水电站 技改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报告 (报 批 版) 建设单位: XX 县 XX 水电站 评价单位: XX 省环境地质勘查院 证书编号: 国环评乙级 1213 号 协作单位 : XXXX 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证书编号: 国环评乙级 1214 号 二一 四 年 三 月 委托单位: XX 县 XX 水电站 评价单位: XX 省环境地质勘查院 协作单位: XXXX 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院 长:赵国通 总工程师:赵宗壮 项目负责人:张旭虎 审 核 人:刘峰川 目 录 1总论 . 1 1.1 编制依据 . 1 1.1.1 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 1 1.1.2 技术规范 . 2 1.1.3 项目相关文件 . 2 1.2 评价目的及原则 . 3 1.3 环境影响因素的识别 . 3 1.3.1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 . 3 1.3.2 评价因子筛选 . 4 1.4 评价内容及工作重点 . 5 1.4.1 评价内容 . 5 1.4.2 评价重点 . 5 1.5 评 价等级及评价范围 . 5 1.5.1 评价等级 . 5 1.5.2 评价范围 . 6 1.6 评价时段 . 6 1.7 评价标准 . 7 1.7.1 环境质量标准 . 7 1.7.2 污染物排放标准 . 7 1.8 环境保护目标 . 8 2、区域环境概况 . 9 2.1 地理位置 . 9 2.2 自然环境概况 . 9 2.2.1地形地貌 . 9 2.2.2 气象特征 . 9 2.2.3 水环境概况 . 10 2.2.4 地质概况 . 11 2.2.5 区域地震 . 11 2.2.6 植被 . 11 2.2.7 动物 . 12 2.2.8 土壤 . 12 2.2.9 矿产资源 . 12 2.3 社会环境概况 . 12 2.4 水能资源概况 . 13 2.5 生态功能区划简介 . 14 2.6 环境功能区划 . 15 2.7 相关规划 . 15 2.8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 16 2.8.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 . 16 2.8.2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 17 2.8.3 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 19 3、 工程分析 . 20 3.1 现有工程分析 . 20 3.1.1 现有工程概况 . 20 3.1.2 电站水工构筑物工程 . 20 3.1.3 发电机组及电气设备 . 22 3.1.4 工程运行方式 . 23 3.1.5 公用工程 . 24 3.1.6 现有工程回顾性环境影响分析 . 25 3.1.7 现有工程存在的环境问题 . 27 3.2 拟建工程分析 . 28 3.2.1 工程概况 . 28 3.2.2 工程技改内容 . 29 3.2.3 工程施工 . 30 3.2.4 工程占地与淹没 . 33 3.2.5 主要工程量及工程弃渣 . 33 3.2.6 环境敏感要素分析 . 34 3.2.7 施工期污染物源项分析 . 34 3.2.8 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 . 36 3.2.9 工程污染源及治理措施 . 37 4、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 40 4.1 生态影响分析 . 40 4.2 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 40 4.3 噪声环境影响分析 . 41 4.4 水环境影响分析 . 41 4.5 固废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 42 5、 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 . 43 5.1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 43 5.2 声环境影响评价 . 43 5.2.1 噪声源强 . 43 5.2.2预测模式 . 44 5.2.3预测结果 . 46 5.3 水环境影响分析 . 47 5.4 固体废弃物影响分析 . 48 5.5 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分析 . 48 6、环境保护措施及可行性论证 . 49 6.1 综合管理措施 . 49 6.2 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 49 6.3 水环境保护措施 . 49 6.4 声环境保护措施 . 50 6.5 固体废弃物处理措施 . 50 6.6 社会经济影响措施 . 50 6.7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 50 6.7.1保护目标 . 50 6.7.2 生态影响保护及恢复措施 . 51 7、环境风险评价 . 53 7.1 风险识别 . 53 7.2 源项分析 . 54 7.3 风险预测 . 55 7.4 环境风险防范措施与应急预案 . 56 7.4.1 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 56 7.4.2 环境风险应急预案 . 56 8产业政策、清洁生产与总量控制 . 58 8.1 产业政策分析 . 58 8.2 清洁生产分析 . 58 8.2.1清洁生产定义 . 58 8.2.2项目清洁生产分析 . 58 8.3 污染物总量控制分析 . 59 9、公众参与 . 60 9.1 公众参与的目的、作用 . 60 9.2 调查原则 . 60 9.3 公众参与方式及主要调查内容 . 61 9.3.1 发布环评信息公告 . 61 9.3.2 发放公众意见调查表 . 66 9.4 公众参与调查结论 . 69 9.4.1 结论的合理性分析 . 69 9.4.2 调查结果 . 70 10 工程选址可行性分析 . 71 10.1 规划符合性分析 . 71 10.2 水能资源分析 . 72 10.3 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析 . 72 10.4 坝址选择合理性分析 . 73 10.5 区域环境敏感性分析 . 73 10.6 工程地质条件 . 73 10.6.1 区域稳定性 . 73 10.6.2 地质环境状况 . 73 10.7 公众参与调查 . 74 11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 75 11.1 环保投资 . 75 11.2 效益分析 . 75 12、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 77 12.1 环境管理 . 77 12.2 环境保护“三同时”验收一览表 . 77 13、 结论与建议 . 78 13.1 结论 . 78 13.1.1项目概况 . 78 13.1.2 区域环境质量现状 . 78 13.1.3污染防治和生态恢复措施可行性结论 . 79 13.1.4清洁生产水平与总量控制 . 81 13.1.5 项目实施后环境质量变化趋势 . 81 13.1.6公众参与调查 . 83 13.1.7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 84 13.2 建议 . 84 前 言 传统的发电方式以火力发电为主,运营过程中因为燃烧煤炭而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烟尘、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影响环境空气质量,危害人类健康。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在致力于利用可再生的、无污染的水能、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发电,在保证能 源供应和环境保护的同时,以期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水 能是一种洁净可再生能源,属于 具有 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 清洁 能源项目。 为加快我省水利建设进程,合理利用农村水能资源,实现农村水电的可持续发展, 2011 年, XX 省水利厅编制了 XX 省水利改革发展 “ 十二五 ” 规划 (农村水电部分 )(以下简称规划) 。 2012 年, XX 省水利厅委托技术单位开展了 XX省水利改革发展 “ 十二五 ” 规划 (农村水电部分 ) 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该规划环评充分论证了 农村水电规划布局的合理性, 对规划实施 可能引起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因素进行 分析 预测和分析, 并提出相应对策。 XXXX 县 XX 水 电站 技改工程作为重点项目被纳入规划中 ,项目的技术改造 符合规划要求 。 XX 县 XX 电站于 1985 年建成运行, 为引水式电站。 电站位于 XX 境内 滹沱河 上, 属海河流域 。 相关资料表明, 滹沱河流域水能资源蕴藏丰富,水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按装机容量 142.09MW,已、正开发量达 91.82MW,待开发量为50.27MW,能够满足小水电站的建设需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但是该电站经过 28 年的运行, 机组老化严重,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为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创造更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建 设单位拟对电站及配套水工构筑物进行技术升级改造。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 本 工程必须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2013 年 6 月, XX 县 XX 电站 委托 XX 省环境地质勘查院、 XXXX 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承担 了 此项工作,评价单位接受委托后, 立即组织人员进行了现场踏勘,调查和收集有关资料,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有关规定, 编制完成了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2014 年 3 月 17 日, XX 环境保护局 组织召开了 XX 县 XX 水电站 技改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技术评估专家评审会 ,根 据专家技术评审意见,评价单位对 报告书进行了修改 完善 , 形成了 XX 县 XX 水电站技改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报批版),报 XX 环境保护局 审批。 在报告书编制过程中,得到了 XX 省 环境保护厅 、 XX 市环保局、 XX 县 环保局 、 XX 县水利局 的 大力支持和建设单位的积极配合,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 1 1总论 1.1 编制依据 1.1.1 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89.12.26); ( 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2000.4.29); (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2008.2.28); (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2004.12.29); (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1996.10.29); (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2002.10.28); ( 7)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2012.2.29); ( 8)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 2008.8.29) ( 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1991.6.29); ( 10)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2007 年 10 月 28 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 十次会议修订); ( 11)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 1995.12); (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 2005.2); ( 1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 253 号, 1998.11.18); ( 14)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发 2000 38 号, 2000.11.26); ( 15)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 2005 39号); ( 16)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 2006 28 号); ( 17)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1 年本 )国家发改委令 2011 年第 9 号; ( 18)电力体制改革方案( 2002.2); ( 19)水电农村电气化标准 SL30 2003; ( 20)小水电代燃料项目验收规程 SL 3042011; ( 21) XX 省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管理规定( 2012.1); ( 22)关于加强农村水电建设管理的意见( 2006.8); ( 23)农村水电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2006.7); 2 ( 24) XX 省环境保护条例( 2005 年 3 月 25 日 XX 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修订); ( 25) XX 省人民政府关于着力解 决民生问题的若干意见(冀政 200810 号); ( 26)建设项目环境管理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冀环办发 2007 65 号); ( 27)关于印发 的通知(冀环办发 2007 163 号); ( 28)关于加强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管理的通知(冀环办发 2008 23 号); ( 29) XX 省环境敏感区支持、限制和禁止建设项目名录( 2005 年修订版); ( 30)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国务院令第 559 号, 2009 年 10 月 1 日起施行); ( 31) 河流水电规划报告及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暂行办法 (发改能源 2011 2242 号 ); ( 32)关于进一步强化建设项目环评公众参与工作的通知冀环办发 2010238 号; ( 33) 关于做好 “十二五 ”时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环发 201143 号; 1.1.2 技术规范 (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 HJ 2.12011); ( 2)环境影响评价导则 生态影响( HJ 19-2011); ( 3)河流水电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点(试行)( 2012.3)。 ( 4)环境影响评价导则 水 利水电工程( HJ/T88-2003); ( 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 HJ 2.22008); ( 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 HJ/T 2.393); ( 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 HJ/T 2.42009)。 1.1.3 项目相关文件 ( 1) XX 省水利改革发展 “十二五 ”规划(农村水电部分)环境影响报告书3 审查意见的函(冀环评 2013 1109 号) ( 2) XX 省 XX 县 XX 水电站技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013.5。 ( 3) XX 省 XX 县 XX 水电站技改项目水 土保持方案报告表 2013.8。 ( 4)关于 XX 县 XX 水电站技改项目建设用地的预审意见(平国土资预 2013 57 号, 2013.7.12) ( 5) XX 县城乡规划局关于 XX 县 XX 水电站技改项目的初审意见(平规初审字 2013第 010 号) ( 6) XX 省发改委农经处意见。 1.2 评价目的及原则 ( 1)确保环境影响评价为主管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为设计工作确定治理措施,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数据。 ( 2)坚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为工程建设服务,为环境管理服务,注重环评工作的客观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确保环评 工作的质量。 ( 3)贯彻执行 “清洁生产 ”、 “达标排放 ”、 “总量控制 ”、 “循环经济 ”等环保政策法规。 ( 4)环评工作的内容、深度和方法应符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要求。 ( 5)确保环评质量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现有资料,尽量缩短评价周期,满足工程进度的要求。 ( 6)报告书内容主次分明,重点突出,数据可靠,结论明确;环保对策和建议可操作性强。 1.3 环境影